课题:水的净化(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纯水与天然水的区别;
(2)了解自来水生产的流程,理解吸附、沉淀、过滤等净
水的方法;
(3)初步学会用过滤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
描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过滤操作的实验技能;
三、教学难点:
1.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
2.明矾净水与活性炭净水的原理。
四、教学策略方法:
1.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策略,老师应引导学
生得出答案,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2.同桌相互讨论,以此启发学生们的思维;
3.仔细阅读课本,提炼精华。
五、教学准备:
1.浑浊的湖水,铁架台,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
2.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纯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清澈透明的液体,是纯净物,
而自然界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里由于含有许
多可溶性和不溶性的杂质,因此常呈浑浊状。如何把河水、
井水、湖水等含有杂质的天然水变成澄清的、能供我们饮用
的水呢?
【新课教学】
(一)聚焦目标 1
1、学生完成学案聚焦目标 1 的内容,并展示成果。
(1)纯水是 的。而自然界中
的 、 、 、 等天然水里由
于含有许多 和 。
(2)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天然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自来水
属于物理变化
属于化学变化
(3) 、 和 是工业中常用的净水方法,也
是化学实验室中 的常用方法。
2、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二)聚焦目标 2
问题 1:沉淀
1、学生观看视频感受明矾的净水效果、完成学案聚焦目标 2
问题 1 的内容、进行成果展示。
(1)静置沉淀
让部分不溶于水的杂质沉到水底,但不能除去悬
浮于水中及浮在水面的物质。
(2)加絮凝剂沉淀 常用的絮凝剂为
利 用 溶 于 水 后 生 成 的 胶 状 物 对 杂
质 ,使杂质
2、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问题 2:过滤
1、学生观看过滤操作的相关视频,完成学案聚焦目标 2 问
题 2 的内容、进行成果展示。
(1)过滤的原理
过滤是把 的固体物质跟
分离的一种方法。
如果两种固体,一种可溶另一种不溶,
也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2)过滤所需的用品 (一铁、三玻、一纸)
(3)过滤时的注意事项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 内壁,不能有气泡。 否
则会
二低:滤纸边缘要低于 边缘,防
止
漏斗里的液面要低于 边缘,防
止
三靠:烧杯紧靠 ;
玻璃棒紧靠 ;
漏 斗 下 端 部 分 紧
靠 ,防止 。
总结:
A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B 过滤后的滤液仍浑浊不清,可能的原因是:
(4)过滤后的水是纯水吗?
2、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学生记忆相关知识
点,并演示过滤操作。
问题 3:吸附
1、学生观看活性炭吸附的相关视频,完成学案聚焦目标 2
问题 3 的内容、进行成果展示。
(1)活性炭具有 性,属于 性质。
(2)活性炭可以吸附掉一些 ,
如: 、 。
(3)实验:往一滴有红墨水的水中加入少量活性炭,
静置,观察现象。
现象:
结论:
(4)吸附后的水可以放心饮用吗?
2、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问题 4:消毒
1、学生完成学案聚焦目标 2 问题 4 的内容、进行成果展示。
(1)常用的消毒剂 。
(2) 通 过 消 毒 , 可 杀 死 水 中 的 致 病 微 生 物 。 属 于
变化
(3)消毒后的水可直接饮用吗?
2、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三)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
七、板书设计
水的净化
一、沉淀
二、过滤
1、仪器:一铁、三玻、一纸
2、注意事项 :一贴、二低、三靠
三、吸附 :活性炭
四、 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