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计 划
教学内容 课题 3 水的组成
共几课时 1 课
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目标
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探究活动,认识水的组成。
2、通过自学、讨论等形式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通过查阅“水的组成揭秘”等资料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活动分析水的组成。
难点:认识事物的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形成。
预习布置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预习设计:认真阅读
完成请你思考:
一、 水的组成实验分析。
二、 化合物与单质的比较。
(能做的空格先填起来。)
导入新课:
让学生看第三单元封面,想象水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提问:自然界中水的存在状态有哪些?
一.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让学生观察:
1. 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试管内有何现象?
2. 产生的气体哪一极多?
3. 它们的体积比约为多少?
提问:我们如何来检验氧气和氢气?
先让学生回答,教师再作补充说明。
认识到水是生命之源。
介绍电解水的简易装置。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实验操作观察:
1.正极产生的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现象是什
么?该气体是什么?
2.负极产生的气体用燃着的木条点燃后有什么现
象?该气体是什么?
通过实验让学生归纳:
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再问:根据此实验你得出水是有什么组成的?
讨论:
1.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
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2.在上述这个变化的前后,参与该反应的元素种类有
无发生变化?
二.物质的分类
提问: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物质可以分哪两类?
混合物 和纯净物
学生阅读书本。
再问:
1.什么是化合物?什么是单质?
2.化合物和单质的异同点是什么?
3.化合物和单质是按什么来分的?
4.什么是氧化物?
5.请分别举例。
请分别判断,完成巩固练习。
用实验来证明两极产生的
是何气体,这样更直观。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善于比
较信息的能力。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