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名师课堂: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突破学习策略---有文采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作文名师课堂: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突破学习策略---有文采篇

ID:665706

大小:20.04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4-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作文名师课堂: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突破学习策略---有文采篇 有文采篇 “有文采”是在“语言通顺”基础上提出的更高一级的要求,包括四个考查点:①用 词贴切②句式灵活③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④文句有表现力。 【学习策略】 1.关于“用词贴切” 写文章时,要善于选用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词语,做到用词精当,富于变化。这一靠 平时积累——有意识地多存储些词语。二靠推敲锤炼——对意义相近的词语仔细斟酌,反 复推敲。 2.关于“句式灵活” 要根据表达内容的不同需要,有变化地、丰富地使用不同句式,以变换节奏,又不失 自然,力争语言文气贯通,抑扬有致,既摇曳多姿,又琅琅上口。 3.关于“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运用修辞手法,要力争做到:恰到好处、灵活多样、富有创意。 “恰到好处”指在应该用的时候才用,“灵活多样”指手法多变、运用自如,“富有创 意”指新颖别致,不落窠臼。4.关于“文句有表现力” 即文句有意蕴,这要求同学们有意识地从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中汲取营养。如恰当合 理地引用名言警句或诗词曲赋,文章会显得具有书卷气息、文学底蕴。 【重点突破】 整体感知下面这篇范文在“文采”上的亮点,探究其语言运用上的技巧: 拥享语文盛宴 海南一考生 有人说,语文即语言与文学。而在我心中,“语文”不是如此抽象机械的定义,“语文” 两个字于舌尖徘徊,流淌出的是: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我认为, 它更像是一场弥补心智、慰藉心灵、洗礼灵魂的盛宴。 如何拥享这场盛宴,让自己在大快朵颐之时唇齿留香,提升素养,我有自己的回答。 用好课本,把握课堂,品尝这场盛宴不可或缺的甜点。 翻开语文书,我们能感悟到鲁迅批判反讽的犀利,柳永细处着笔的用心,苏轼广旷豪 壮的视角……一册语文书就是一部“宝典”,你能从单元导读中学会提纲挈领,明白学习方 向;你能从作者表达中受到思想启迪,感受到人格魅力;你能从文中积累到优美的词句, 学到恰当的技法。从孔子开私塾到今日之学校,从未忽视课堂。抛弃课堂而大谈他路,语 文素养无异于空中楼阁。 课堂是语文盛宴的必要部分,但你只能将它视作小巧的甜点。它能为你带来各种各样 的美味,增添你语文学习的乐趣,扎实你语文素养的基础。但只有课堂是不够的,正如只 吃甜点营养不足一样,功夫还要在课外。 课外阅读,博览群书,畅享这场盛宴最全面最营养的菜肴。 轻薄的书页翻过,喂大的是一个人的生命格局。俗语云:“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诸葛孔明在书籍构建的世界中,作为一个冷静的智者,静览古今兴亡变迁,闲看世事风云 变幻。于是,《出师》一表千古扬名,三分天下功勋卓著。 同样,作为中学生,只有课外大量阅读,才能开阔视野,增加积累,陶冶情操,提高 能力,炼就博大的人格胸怀,烹出丰盛的文化大餐。 课外除了大量阅读,还需要学用结合,向生活这部无字书学语文,语文素养才能更加 完善而厚实,语文盛宴才具有绵久的味道。 走向生活,走向实践,品味这场盛宴浓烈而醇香的美酒。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试想,李白自川蜀出,走向京城世界,走向社会生活, 这才看见奔流的江海、巍峨的高山和熹微的晨光。可以说,无游历祖国山河的社会实践, 则无诗仙李白及其浪漫诗篇。脚下的足迹给了他飞扬的文采,生活和实践是他的摇篮,文 学是他的安魂曲。语文学习也一样,要走向社会,用于生活,这样,你的语文素养才能得 到充实,得到升华。社会实践犹如这场盛宴中的美味烈酒,使宴会更醇香绵久。 语文魅力无限,语文学习无处不在。看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让人 想到又一度春秋已过,又一段韶华流逝;看到“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让人想到 月下栖鹊、夏夜鸣蝉,闻到空气中的稻叶清香;看到“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让人想到满天飞絮,萋萋芳草,悟到那缥缈迷离中的自然真谛……让我们尽情徜徉在语文 的天地里,拥享这场盛宴,细品精巧的点心,畅享满汉全席,啜饮甘醇美酒。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本文在“语言运用”上的技巧: 1. 用词贴切:在可供使用的词语中,选用最恰当、最得体的,恰如其分地进行表达, 使之生动形象、言简意赅、准确鲜活。 这要视具体情况,仔细斟酌,加以选择,前提是同学们平时要有较为丰富的词汇积累。 (1)动词使用:运用动词,点染画面,写出动态感,力求情境生动流转,摇曳生姿。 如前面范文: “语文”两个字于舌尖徘徊,流淌出的是: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 月…… ——“徘徊”“流淌”用词贴切,富有动态感和画面感。 (2)形容词使用:运用形容词,对事物的性质或状态,进行修饰或限定,力求精准贴 切、生动形象。 如前面范文: 试想,李白自川蜀出,走向京城世界,走向社会生活,这才看见奔流的江海、巍峨的 高山和熹微的晨光。 ——“奔流”“巍峨”“熹微”用词贴切生动。 (3)名词使用:表示人或事物,尤其是用来进行比喻,确定性质,要力求贴合语境、 准确恰当、生动形象。 如前面范文: ①用好课本,把握课堂,品尝这场盛宴不可或缺的甜点。 ②课外阅读,博览群书,畅享这场盛宴最全面最营养的菜肴。 ③走向生活,走向实践,品味这场盛宴浓烈而醇香的美酒。 ——“甜点”“菜肴”“美酒”用词贴切,生动形象。 2. 善用修辞:恰当选用修辞手法,力争语言生动形象、活泼灵动,有气势,有 韵味,具有感染力。 (1)排比: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相近、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 起。排比项列队而出,节奏强劲,可以“增文势”“广文义”,使文章具有韵律美和条理性。 议论文中使用的排比论证,除“点例排比”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引用排比”。 如前面范文: 看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让人想到又一度春秋已过,又一段韶华流 逝;看到“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让人想到月下栖鹊、夏夜鸣蝉,闻到空气中的 稻叶清香;看到“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让人想到满天飞絮,萋萋芳草,悟 到那缥缈迷离中的自然真谛…… ——作者引用诗句,运用排比,使语段洋溢着学习语文的无限乐趣。 (2)比喻:利用事物的相似点,把甲物比作乙物,“化繁难为简易,化腐朽为神奇”, 使深奥变得浅显,使平淡变得生动。 议论文中的比喻一般有比喻定性、比喻说理两种情况。 ①比喻定性:取具体事物作喻体,为抽象概念确定性质,使表意生动形象。 如前面范文: 可以说,无游历祖国山河的社会实践,则无诗仙李白及李白的浪漫诗篇。脚下的足迹 给他飞扬的文采,生活和实践是他的摇篮,文学是他的安魂曲。 ——作者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地为李白的生活、实践与文学进行了定性。 再如: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 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 (摘选自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运用比喻修辞,对“成熟”这一抽象概念进行了定性,具体而又生动形象。 ②比喻说理:先对事物进行比喻,再抓住联系点进行分析说理,力求形象有力,不着 痕迹。 如前面范文: 用好课本,把握课堂,品尝这场盛宴不可或缺的甜点。 课堂是语文盛宴的必要部分,但你只能将它视作小巧的甜点。它能为你带来各种各样 的美味,增添你语文学习的乐趣,扎实你语文素养的基础。但只有课堂是不够的,正如只 吃甜点营养不足一样,功夫还要下在课外。 (3)对偶:把两个字数相等或相当、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的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在一 起,表达相近、相关、相对或相反的意思,结构整齐,音节和谐,节奏鲜明,语言简洁凝 练。 如前面范文: ①它能为你带来各种各样的美味,增添你语文学习的乐趣,扎实你语文素养的基础。 ②诸葛孔明在书籍构建的世界中,作为一个冷静的智者,静览古今兴亡变迁,闲看世 事风云变幻。 ③只有课外大量阅读,才能开阔视野,增加积累,陶冶情操,提高能力,炼就博大的 人格胸怀,烹出丰盛的文化大餐。 3. 活用句式:根据不同表达内容,灵活选用不同句式,使文章灵动有意蕴。 (1)巧妙运用骈句与散句: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骈句,如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结构不整齐,各式 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骈句形式整齐,音韵和谐,气势贯通;散句灵活 多样,不单调,不呆板。骈散句交错运用,整齐中有变化,对称中有错落,如行云流水, 使语言流畅灵动。 如前面范文: 翻开语文书,我们能感悟到鲁迅批判反讽的犀利,柳永细处着笔的用心,苏轼广旷豪 壮的视角……一册语文书就是一部“宝典”,你能从单元导读中学会提纲挈领,明白学习方 向;你能从作者表达中受到思想启迪,感受到人格魅力;你能从文中积累到优美的词句, 学到恰当的技法。 ——“翻开语文书,我们能感悟到……”“一册语文书就是一部‘宝典’”,作为散句分 别引领其后面的整句——点例排比。 (2)交错运用肯定句与否定句: 一般说来,肯定句的语意重,语气果断。而否定句的语意轻,语气比较委婉、缓和。 交错使用可使句子表意更鲜明。 如 2017 年全国卷Ⅱ优秀作文《文人的傲骨》: 当今时代,文人的傲骨更不可少。这种傲骨不是清高自闭,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高高在 上,也不是不与尘俗、不触名利的酸葡萄心理,更不是没有道德底线无知无畏的冲锋陷阵。 它是一份沉淀了浮躁的平心静气,是一种摒弃了俗累的自由性灵,是一种有节有度的自尊 自强,更是一份充满了理性的社会担当。 (3)精心运用设问句与反问句: 设问句是先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再回答问题,把问题引向深入。 反问句是明知故问,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可以加强语气,强化情感。 例如 2017 年上海卷优秀作文《机关算尽,不如淡看风云》: 人可以预知自己的未来吗?不能。周文王创作《易经》,但算不出周王朝 800 年的寿命; 诸葛孔明借来东风,但算不到蜀汉王朝的黯然落幕。历史的种种“机关”怎能算尽? 古希腊悲剧里的俄狄浦斯王得到神启——于是,他一生都在致力于摆脱可怕的命运— —未来哪怕可以预测,换回来的是心安吗? 所以,机关算尽哪如淡看风云?预知未来,何如不知更美? 结束语 期望同学们在今后作文备考中,能够按照高考作文发展等级“有文采”的要求,结合 本课学习的策略与方法,继续深入研究与实践,不断提升写作水平,力争在高考中写出有 文采、富灵气、具创意的好文章!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