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作文写作素材:2021四月上旬最新必读时评阅读材料汇编:脱贫,英雄,科技,道德,励志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届高考作文写作素材:2021 四月上旬最新必读时评阅读材料 汇编:脱贫,英雄,科技,道德,励志 不忘初心,最美人物 人物一当代“愚公”毛相林 “绝壁天路”见证山乡巨变 宋静思 2021 年 04 月 07 日 05:3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物】当代“愚公”毛相林 【故事】毛相林,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从 1997 年起,毛相林带领乡亲们 以“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毅力,历时 7 年,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 8 公里长的“绝壁天路”。路修 通后,他又带领村民们向贫穷宣战,探索培育出柑橘、桃、西瓜等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将绿水青 山变成金山银山,蹚出了一条致富路。2020 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 13785 元,是修路前的 43 倍。 毛相林数十年不改初心,苦干实干,用一条“天路”开辟了下庄村的新天地,被授予“全国脱贫攻 坚楷模”荣誉称号。 【点评】 7 年、8 公里,是毛相林带领村民们在绝壁上凿出的一条“天路”,也是下庄村数辈人梦寐以求的 向生之路、向上之路。 无志山压头,有志人开山。下庄村四周高山绝壁合围,犹如被“锁”在“天坑”之中。立志改变全 村贫穷闭塞面貌的毛相林,带领村民们立下愚公志,不信天,不认命,誓向绝壁要“天路”。正是 这种不甘贫穷、不等不靠、不畏艰险的精神,彻底改变了下庄村世世代代“行路难”的现实条件。 “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辈人过上好日 子。”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转引毛相林说给乡亲们的这句话,点赞这种 自立自强、苦干实干、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奋进精神。 “绝壁上的路修好了,致富的路还得继续往前蹚!”下庄村位置偏远、产业空虚、群众困难,要开 凿发展中的无形之山,难度不亚于绝壁筑路。但毛相林没有止步退缩,他带领村民们因地制宜培育 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敢闯敢试,克服困难,大步前行,终于翻越了贫困的大山,蹚出了致富 的道路。如今走进下庄村,“不等不靠,幸福要自己造”的标语赫然入目。这样的精神,改变了下 庄村,也激励感召着越来越多人投入到当地的乡村建设之中,在“天坑”深处续写一个个奋斗的故 事。 涓涓不塞,将为江河;源源不断,是为奋斗。毛相林,是无数在广袤田野里辛勤耕耘、呕心沥血 的奋进者的缩影。三十五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用科技把荒山秃岭抛进历史的李保国,用 36 年的 奋斗开凿出“生命渠”、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誓言的黄大发,把“扶贫路”当作“长征路”、 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正是有这样一群迎难而上、坚韧不拔、倾力奉献的人,把心血和 汗水洒遍千山万水、千家万户,我们才能共同实现山乡巨变、山河锦绣。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迈步新征程,只要我们继续发扬这种愚公移山的精神,锲 而不舍坚持、义无反顾向前,我们脚下的每一步,都将是通往胜利的新里程。 清明时节,缅怀英雄 心中有信仰 脚下有力量 朱 磊 2021 年 04 月 09 日 05:2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崇尚英雄、缅怀先烈,激扬英雄精神、砥砺家国情怀,让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火不熄 从打响武装反抗第一枪的南昌,到燃起星星之火的井冈山;从建立第一个红色苏维埃政权的瑞 金,到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于都……走进江西,重温一段段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内心总会被一 种力量震撼。每段故事,都让人热血澎湃。历经岁月沉淀,那些英雄形象如珍珠一般,熠熠生辉。 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一组关于贺龙元帅的文物引人注目。其中一张珍贵的党员登记表,填 写细节格外动人,比如“动产、不动产、现金各多少”一栏,贺龙写到“什么都没有”;“在工农 军政各界有什么社会关系?他们对革命的态度怎样?”一栏,他写到“以前的社会关系,参加革命 后都不来往了”。这是革命者的坚定,也照见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品格。 英雄壮举,源自坚定如钢铁的信仰,千磨万击还坚劲。1927 年南昌起义前,贺龙作为当时国民革 命军第二十军军长,是很多力量争相拉拢的对象,但他不为所动。1927 年 7 月 28 日,周恩来抵达 南昌的第二天,便来到贺龙指挥部,将起义计划全盘告知,并传达中央决定,任命贺龙为代总指挥。 当时还不是党员的贺龙斩钉截铁地说:“我完全听共产党的命令,党要我怎么干就怎么干。”心中 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正是有了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我们才能战胜一个个艰难险阻。 英雄壮举,源自为国为民的赤子情怀,虽九死其犹未悔。1935 年 3 月,红军已在长征途中,而奉命 在苏区坚持斗争的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不幸被捕,就义前留下一封信,“生是为中国,死 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在瑞金叶坪革命旧址,红军烈士纪念塔巍然耸立,前面的地面上铺着 “踏着先烈血迹前进”八个苍劲大字,塔身镶嵌着密密麻麻的碎石,犹如为革命牺牲的烈士,让瞻 仰者心情起伏、热泪盈眶。以天下苍生幸福为念,为崇高事业义无反顾,无数英烈用个人生命的“舍 得”换人民群众的“获得”,在历史长河中汇聚起坚不可摧的前进力量。 英雄的足迹,犹如夜空中闪闪发亮的灯塔,指引着前行之路。南昌起义失败后,陈毅诚恳地开导同 志们,“只有经过失败考验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革命低潮时,面对“红旗还能打多久”的 疑问,毛泽东同志用诗一般的语言阐明“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 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 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而今,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 们距离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从未如此之近。“行百里者半九十”,实现既定奋斗目标还需要付 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还需要发扬英雄精神、激发奋斗热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 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新时代是成就英雄的时代。”回望百年党史,人们愈加强烈地感受到,今 天尤须崇尚英雄、缅怀先烈,激扬英雄精神、砥砺家国情怀,让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火不熄。 科技创新,青年担当 大国眼界,了不起! 来源:新华网作者:宋 燕责任编辑:于海洋 2021-04-01 11:110 3 月 31 日 0 时起,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向全球天文学家征集观测申请。这份盛 情邀约意味着,作为国之重器的“中国天眼”,正式面向世界打开合作共享的大门。 眼界有多远,就能看到多远。“中国天眼”的眼界之长远,是以百亿光年来计。这一具有我国 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能够接收到 100 多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极大拓展了人类观察宇宙视野的极限。随着“中国天眼”向全球科 学家敞开怀抱,世界将共同见证能刺穿“光年之外”的中国眼界,领略奋进中国展现出的了不起的 大国眼界。 中国眼界宣示科技强国的决心和信心。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初的一个大胆设想,到打造举世瞩目 的工程奇迹,“中国天眼”的建设历程,正是中国迈向科技强国之路的缩影。这条路离不开国家实 力的有力支撑,也离不开科技工作者们的奋力拼搏和忘我付出。敢创新、能创新,“中国天眼”向 世人宣示了中国人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和信心。科技 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注定会有坎坷波折。今后科技工作者们还要继续发扬大无畏的科研精神, 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和中坚作用,为中国眼界看得更高、走得更远提供不竭动力。 中国眼界彰显大国胸怀和气度。能刺穿“光年之外”,刷新宇宙深空的天图;能巡视宇宙大爆 炸“踪迹”,洞悉宇宙“前世”……“中国天眼”综合性能全球领先。对于这样一件探索宇宙的科 技“神器”,中国并没有想着独享创新成果,而是本着开放合作、共享共赢的理念,在其确定稳定 可靠运行之后,与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共同分享。这体现了中国以实际行动促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同各国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的真挚诚意,彰显了一个东方大国的胸 怀和气度。面向世界开放合作,在全球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天眼”必将更好地发挥效能, 带领人类更加清晰地“看到”宇宙,为人类进一步探索和认识宇宙作出重大贡献。 群山环抱中,朗月星辰下,观天巨目、科学重器,承载着人类梦想,望向浩瀚苍穹的最深处。 宇宙从哪里来?将往哪里去?中国将以大国眼界与世界各国一道,回望过去,共“见”未来。 凡人善举,人间温情 把自己活成一棵树(人民论坛) 向贤彪 2021 年 04 月 08 日 05:1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树木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朋友。因为树的存在,人们得以诗意地栖居。 美景因树而生动,遐思因树而美妙,时光因树而温馨……树不仅提供着日用之便,而且给人以 情感慰藉、精神滋养。从古至今,许多人爱树、植树、护树,留下一段段佳话。 “看到梧桐树,就想起焦裕禄”“看到木麻黄,就想起谷文昌”。焦裕禄、谷文昌为改变兰考和东 山的面貌,组织干部群众遍种林木,治服了盐碱地,锁住了大风沙,成为被群众深情怀念的“栽树 人”。杨善洲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卷起铺盖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 22 年,把荒山变成了绿洲。 离休干部周永开上花萼山植树,不仅带动村民造林 1000 多亩,还帮助当地村民脱贫致富。一位位 勤于并乐于栽树的党员干部,用心血汗水播下绿荫,彰显“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展现了“前人 栽树后人乘凉”的胸襟。党员干部应该以他们为榜样,为人民描绘丹青、编织锦绣,把自己也活成 一棵树。 活成一棵松树。陶铸在《松树的风格》中写道:“不管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都能茁壮地生长,顽 强地工作,永不被困难吓倒,永不屈服于恶劣环境。”做人就应该学习松树的坚定性、坚韧性,无 论遇到什么样的考验,都要心存定力、站稳脚跟,风吹不转向,浪打不迷航;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 难,都要无所畏惧、勇往直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像挺拔的松树那样,巍然屹立天地 间。 活成一棵柳树。人们喜爱柳树,不仅因为它有婀娜多姿的外貌,还因其可亲可敬的品格。无论在何 处,只要随手一插,它就能存活下来、茁壮成长。我们学习柳树的精神,就要像它那样不计环境好 坏、不管土地肥瘦,在哪里都能生根抽枝、生机勃勃。党员干部更要学习这种精神,无论在哪里, 都要深入群众、扎根群众,从群众智慧中获取力量,在为民造福中展示可亲形象。 活成一棵银杏树。银杏树也叫公孙树,祖父栽种,收果却要等到孙子辈。将根深深扎进大地,枝干 在风雨雷电中砥砺生长,耐得住光阴一寸一寸来雕刻打磨,笑对飒飒金风,结出累累果实,这就是 银杏树的风格。党员干部要像银杏树那样,不急不躁,学会安静地扎根;不计名利,干好眼前的活, 创造经得起时光打磨的业绩。 活成一棵普通的树。树同人一样,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个性,孕育着可贵的品格和精神。 做一棵松树、一棵柳树、一棵银杏树,做一棵平凡的树、普通的树,许许多多平凡的树、普通的树 汇聚在一起,就有了“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的磅礴。事实上,生于平凡而不甘于平凡,也能 超越平凡、成就伟大。 有人说:“一棵树教给我们的,也许比一摞书的东西还要多。”不妨以树为友、以树为师,从 树那里领悟美丽、坚毅、勇气、高尚、力量,努力把自己活成一棵树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