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授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第 1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 识 与 技
能
1.理解并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含义,能从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
2.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简单的实验事实并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过 程 与 方
法
1.通过四个实验的探究,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出问
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2.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总结,学会通过化学实验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
情 感 态 度
价值观
1.通过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大胆实践的科
学精神;
2.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掌握,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模式 故事导入→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探究→实验报告→分析实验→改进实验→
得出结论→归纳小结→课堂反馈
仪器、药品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广口瓶、玻璃棒、酒精灯、气球、吸管、火柴、橡皮筋等。
药品:红磷、碳酸钠、CuSO4溶液、铁钉、稀盐酸等、镁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分配
【创设情境】1.聪明的福尔摩斯。
[课程导入] 举化学变换例子。
【提出问题】化学变化中生成新
物质,物质在反应前后的总质量
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思考情境中提出的问题:
1、福尔摩斯是怎样计算烟和气体的
重量的?
2、猜想假设。
提出问题后,学
生。通过讨论,
作出猜想假设,
培养分析能力
以及合作能力。
3min
【实验探究】指导学生分四组同
时实验探究,指导学生记录现象,
分析得出结论
第一组:对白磷燃烧前后质量进行测
定对比;第二组:对铁钉与硫酸铜溶
液反应前后的质量进行测定对比
第三组: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前后质量
的测定对比;第四组:镁条燃烧反应
前后质量测定对比
激发学生的兴
趣,另一方面可
以提高学生的
观察能力和实
验操作能力,发
现问题。
12min
【实验探究报告】评估学生的实
验探究报告。启发学生思考。
完成实验探究报告,每个小组汇
报结论
提高学生
分析表达能力
5min
【小组讨论】启发学生思考不平
衡原因。如何改进实验装置?指
导改进装置后再次实验。
思考如何改进装置,改进装置,
再次实验,得到正确结论
改进实验装置,
提高学生的科
学素养
8min
【小结】由实验结论引出质量守
恒定律,注意事项。
做笔记,加深理解 2min
【课堂反馈】对应练习,巩固理
解质量守恒定律 1、100g水和 100g
酒精混合,质量等于 200g。这是
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2、在 A+B==C+D 的反应中,5gA 物
质跟 4gB
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3gC 物
质和 克 D
做练习,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
理解和应用。
检验学生
是否真正理解
掌握概念。 3min
2
物质,这是根据
定律进行上述计算的。
【提问】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
因?通过水电解微观动画,启发
学生从微观解释原因
看动画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实
质
由水的电解,让
学生分析质量
守恒的本质
3min
【课堂小结】在化学变化中,五
不变、二变、一可能变
归纳运用
质量守恒定律。
2min
【学以致用】应用质量守恒定律
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min
【课堂小测】课堂检测,小组互改,由学生评价讲解。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发生反应: CO2+H2O 淀粉+O2,由此可推
知淀粉( )
A.只含C、H元素, 不含O元素
B.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O元素
C.含C单质和 H2O
D.不能在 O2中燃烧
2.在化学反应中一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原子的种类 B.分子的质量
C.物质的种类 D.分子的数量
3、将 A、B、C 各 10g 的混合物加热后,A 全部参加反应,C 增加了 8g,
同时生成了 4gD,
则在反应中 A 和 B 的质量比是( )
A.5:1 B.1:5 C.1:4 D .4:1
4.反应 A+B=C+D 中,已知 2gA 和 5gB 参加了反应, 生成了 4 克 C,
则有____克 D 生成。
5、 将 25 g 氯酸钾和 1g 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残余
固体质量为 14 g,则产生氧气____g。
在练习中
发现并及时解
决问题,了解学
生对质量守恒
定律的掌握程
度。
5min
【板书设计】 5.1 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适用范围:一切化学变化
3、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五不变、二变、一可能变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