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化学九年级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
2.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3.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与操作,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
察分析能力;
2、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改进实验来解决
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在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意识。
3、通过史实资料,学习科学家开拓创新精神
4、产生学习的成功体验,享受学习,享受科学
二 内容 分析
在本节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化学知识,知道了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
的物质,但是并没有涉及到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之间的问题。而本节引导学生从量的方
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也将对
全部初中化学乃至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题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
应中,只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并
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另外,通过看图、讨论和分析
来学习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以及能提供的信息。
2
设计思路
1、设计思路:
汇报
实验情况
分析
实验情况
验 证
假 设
2、通过看图、讨论和分析来学习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以及能提供的信息
三 环节与活动
第一课时:质量守恒定律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说出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会对有关实验进行操作并能对现象、结果进行分析和初步归纳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是否发生变化的研究,培养学生进行科
学探究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合作设计实验方案、合作实验操作以及合作讨论分析实验结果,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参与、倾听、分享的良好的学习
氛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
学的兴趣。
2.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内涵的理解,体会化学变化中“变”与“不变”
的辩证统一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
精神。
重 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难 点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复 习
提出问题
提 出
假 设
设计
实验方案
汇报
实验方案
进行
实验阶段
3
仪器、药品
锥形瓶、带玻璃管的塞子(上系气球)、托盘天平、胶头滴管、小试管、
烧杯、镊子、火柴、酒精灯、滤纸、块状石灰石、稀盐酸、铁钉、硫酸
铜溶液、白磷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引入】早在 300 多年前,化学家们就
对化学反应进行定量研究。1673 年,英
国化学家波义耳在一只敞口的容器中
加热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质量增加
了。1777 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交精
确的定量实验 ,在密封容器中形容发
氧化汞的分解与合成中各物质量之地
的关系,得到的结论为:参加化学反应
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后来,人们用先进
的测量仪器做了大量精度极同的实验,
确认拉瓦锡的结论是正角的。因此,科
学家一致承认了质量守恒定律。
【提问】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
总和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存在什么关系?提出你的大胆的假设
和猜想。
【讲述】请选择学案(见附件)方案一
学生欣赏
【学生讨论】提出猜想有三
种:1、化学反应前物质总
质量大于化学反应后物质
总质量。
2、化学反应前物质总质量
小于化学反应后物质总质
量。
3、化学反应前物质总质量
等于化学反应后物质总质
量。。
从 化 学 史 入
手,创设学习环
境,让学生了解
的产生,学习科
学家敢于质疑,
开 拓 创 新 的 精
神。
还让学生一下子
就明确了本课主
题。
引导学生对已明
确的探究课题进
行猜想,培养学
生对已有知识和
当时教学情境进
行分析、处理和
信息加工的能力
4
或方案二的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将学
生分成两大组,每组学生只选做其中一
个实验)
实验前强调各实验注意事项
教师参与几组的实验和讨论
【提问】每组获得的结论相同吗?哪种
结论是正确的?导致实验不相等的原
因可能有哪些?
【提问】经过以上分析上述的实验你得
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存在
什么关系?
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填
写实验报告,验证质量是否
守恒,用事实说明问题。
学生倾听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实验
并讨论和交流
【学生交流共享】学生分组
汇报实验现象、实验结果。
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
思考和回答。
【学生归纳】质量守恒定
律: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
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
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学 生 相 互 协
助,共同完成实
验,培养合作精
神,提高动手能
力、观察能力、
分析能力。
提高实验的成功
率,使实验探究
顺进行。
形 成 一 个 开 放
的、自主的实验
探究。
形 成 一 个 开 放
的、自主的探究
氛围。提高分析
推理能力,并尊
重事实,培养求
真务实的精神。
培养学生分析推
理能力和总结归
纳的能力。
5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
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提问】火柴燃烧后只剩下灰烬了,酒
精灯燃烧后连灰烬都没有留下。那是否
说明质量不守恒呢?请同学们探究以
下实验
【提问】1、你的观点动摇了吗?为什
么实验的结果会不相等呢?反应后质
量减少了,“损失”的质量到哪里去了?
刚才两个质量不等的实验,你如何改进
书本上的装置,使实验前后质量守恒
呢?
【教师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设计的实验
方案的优缺点。对每种方案给予肯定的
评价。
教师参与几组的实验和讨论
【学生笔记】
【学生实验探究】方案三:
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或
方案四:镁条的燃烧。学生
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填写
实验报告。学生讨论并进行
交流实验结果。
实验后小组内交流讨论。比
较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
关系。组内组间交流、倾听、
反驳、争论,学生积极参与
的热情很高。
学生实验:学生自选仪器,
进行设计实验。(以方案三:
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为
例设计)
让学生在矛盾中
思考,在冲突中
反思,在质疑、
争论、的碰撞中
产生智慧火花,
学生各方面的能
力将得到更好的
发展和提高。
从实验中发现问
题,并想办法解
决问题。在讨论
思索中,培养合
作竞争意识,进
一步理解质量守
恒定律。
体会成功的喜悦
和科学探究的快
乐。
6
【提问】(1)铁生锈后质量大于铁的质
量,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2)蜡烛燃烧后总质量是否变化?是
否符合质量守恒守律?
【问题讨论】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前各
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各生成物的质量
总和呢?
【多媒体播放】氢气与氯气反应的示意
图及水分解示意图的分析,引导学生从
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认识化学反应前、
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指导学生看书,引导学生分析守恒的原
因。
【板书】2、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的原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
数目和质量均不改变。(三个不变)
【小结】: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
内容以及还存在的疑问。
【学生分析】
思考
思考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
在观察投影图示的基础上,
通过看书认识化学反应前、
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学生笔记
学生讨论反思
联系实际,讨论、
体会定律中关键
字的涵义,初步
运用定律解释一
些实际问题。
再次设疑,启发
思考,将认识从
感性上升到理
性。
通过形象的图示
分析,引导学生
从化学反应的微
观认识质量守恒
定律。
培养学生阅读归
纳的能力。
学习的反思。一
个知识内化、认
识提高、情感升
华的过程。
7
【板书设计】: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原因
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