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 1 燃烧和灭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知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某些燃烧或灭火的现象及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对比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形成科学的逻辑思维习
惯,提高实验方案设计的能力。
2.通过对灭火方法的分析和归纳以及对趣味蜡烛的探究,体验对事实进行“观察——分析——归纳——
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内容的探究,认识掌握化学反应的条件就能控制化学反应的进行(包括
反应的发生、程度和停止等),从而体验化学是为人类服务的。
2.通过对灭火方法的分析讨论,形成辩证认识事物的科学观念。
教学分析:
实验用品:
每个小组用品:模拟白磷(白色石头浸没在水中)、模拟红磷(红米碾成粉末)、试管架、试管 20x200mm
(4 支)、250mL 烧杯(2 个,一个盛有 80℃热水、一个盛有冷水)、薄铜片、镊子、药匙、气球(4 个)、橡胶
塞(4 个,和试管配套)、洁净纸
教师演示用品:红磷、白磷、镊子、药匙、试管架、硬质试管 20x200mm(2 支)、盛有氧气的大试管 30x200mm
(1 支,配橡胶塞)、500mL 烧杯(1 个)、80℃热水、高能激光笔(功率≥2000mW,也可用酒精灯代替)、试管
夹、石棉网、气球、滤纸、洁净纸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播放《熊出没》中着火的片段,引入本节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学生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类
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播放《熊出没》中着火的片段,请
同学们结合视频中的内容,从化学的角度提
出本节课想要研究的问题。
【引导】将问题进行分类,引出课题:燃烧
和灭火。
观看视频,提出问
题。
思考,对问题进行分
类。
用视频引入新课,增强学生的好
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将问题分类,水到
渠成的引出本节课课题。
教学环节二、探究燃烧条件
让学生结合视频猜想燃烧所需的条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
对比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然后整合、完善实验装置,提高学生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不断驱动学生进行深刻
思维,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教师基于学生完善后的实验装置进行演示实验,总结燃烧条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思考】结合视频内容,猜想燃烧所需的条
件,并说出你的猜想依据。
大胆猜想,积极回
答。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
勇于猜想的意识。
【过渡】物质若想燃烧,必须有可燃性,没
有可燃性的物质无法燃烧,因此可燃物是燃
烧的必要条件之一,可燃物燃烧是否需要同
时满足另外的两个条件呢?
【讲述】请以小组为单位,从提供的用品中
选择所需要的设计实验方案,并组装装置。
【资料】红磷(着火点 240 ℃) 、白磷(着
火点 40 ℃)
【注意】磷燃烧产生的物质污染环境,且刺
激人的呼吸道。
【展示交流】基于同学们组装出的实验装
置,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装置进行评价、整
合、完善。
【问题研讨】试管上用塞子好,还是气球
好?
怎样对实验装置进行整合、完善,在一个烧
杯中完成温度达到着火点和与氧气接触这两
个条件的探究?
【预测】对完善后的装置中的白磷、红磷能
否燃烧进行预测。
思考。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并组装装置。
各小组展示实验装
置,组间评价,互相
补充,交流完善装置。
学生可能设计出实
验装置:
回忆并强化控制变量的方法。
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进一
步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培养学
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科学探
究过程,提高实验方案设计的能
力,形成科学的逻辑思维习惯,
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
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在实验整
合过程中,不断驱动学生进行深
刻思维,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演示实验】教师基于学生完善后的实验装
置进行演示实验。
【提问】如何使试管中的红磷、水中的白磷
燃烧?
【小结】总结燃烧的条件,强调缺一不可。
认真观察,表述实验
现象。
思考问题,回答。
总结。
通过演示实验,验证猜想。
引导学生进行深刻思维。
总结归纳,强化重点。
教学环节三、总结燃烧特征。
基于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燃烧的认识和前面几个单元中所学的如单质硫、铁丝、单质碳等的燃烧的认识,再
结合上面的演示实验,总结燃烧的特征,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过渡】结合刚才的实验及前面学过的知
识,试总结燃烧的特征。
思考,回答。 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燃烧的特征,
形成概念。
教学环节四、观看视频,总结灭火原理。
播放视频,结合视频中用到的灭火方法,结合燃烧条件分析灭火原理,强调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只
需满足其一即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投影】播放《熊出没》中灭火的片段,总结
视频中的灭火方法,结合燃烧条件进行分析。
【小结】灭火原理,强调满足其一即可。
观看视频,思考。
结合燃烧条件,分析
灭火方法对应的灭火
原理。
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灭
火原理与燃烧条件之间的关
系,强化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环节五、学以致用,认识“根据火情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结合视频中熊二扇风火势变大、生活中常见的蜡烛一扇就灭,而“吹不灭的蜡烛”扇风复燃,通过引导
学生对不同情境下“扇”的认识,使学生体会实际问题的多样性,学会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待问题,达到学以
致用的目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为什么森林中的火越扇越旺,而蜡
烛一扇就灭?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演示实验】扇风灭“吹不灭的蜡烛”。
【提问】蜡烛为何复燃?
【小结】在灭火时,我们应结合实际情况,
交流讨论,思考回
答。
小组间互相交流,
将课堂气氛推向高
潮。
通过引导学生对不同情境下“扇”
的认识,体会实际问题的多样性,
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达到“学
以致用”的目的。
这个过程也是学生形成知识冲突
的过程,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并且要防止死灰复燃。 加强对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
务于生活的认识,培养学生应用所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升华】人类在认识和利用火的过程
中,逐渐学会了通过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控
制火,从而让火更好地为我们造福。
【布置作业】1、实践性作业。
2、个别没解决的问题课下继续讨论。
【投影】背景音乐《燃烧欢迎您》。
聆听,感受火对人
类 发 展 的 重 要 作
用。
完成课后作业,巩
固理解所学知识。
聆听。
使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运用燃烧
和灭火的相关知识,达到掌控火的
目的。
让学生在亲身实践过程中去获取
知识、应用知识,完善本课题的内
容。
巩固所学知识,在愉快的氛围中结
束本节课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