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4 页
第六单元 课题 1《金刚石、石墨和 C60》教学设计
【课型】元素化合物课
【教学内容分析】
在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从化学角度认识了身边的物质,初步了解了物质
组成的奥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之后,本单元开始深入、细
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前面的内容对本课题起到铺垫作用。课题 1《金刚石、
石墨和 C60》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的重要物理性质和
C60 分子的结构特点。在介绍石墨的同时又穿插介绍了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及
其用途,使学生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结构的观点。掌握了这一重要化学
思想后,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学习化学的意义,感受化学世界的魅力。
【教学对象分析】
经过前五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化学式的意义及书写、物质的
组成和构成,分子、原子的结构等基础知识,对物质微观结构的想象力得到了一
定的培养,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为本节教学内容的学习奠定了
基础。
本次教学对象是属于年级成绩后三分之一的学生,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
知识和思维能力,但仍未掌握理解透彻,抽象思维能力的不足,制约了对微观知
识的理解,所以课堂教学力求做到直观、化简,贴近生活实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同一种元素原子间结合方式不同,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知道金刚石、
石墨和 C60 等都属于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知道这些物质中 C 原子的排列特
点。
⑵能说出金刚石、石墨、活性炭的主要物理性质及对应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碳的几种单质性质的学习,初步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或性质反映结
构)、性质决定用途(或用途反映性质)”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碳的几种单质的学习,感受并赞赏人类运用科学改造自然的成就,树
立崇尚科学的观念。
【重、难点及其突破策略】
教学重点
金刚石、石墨和 C60 中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
的关系。
突破策略:通过一些常见的生活上的认知,反推物质的性质;利用对物质的
结构模型的直接感观,感知物质的性质。
教学难点
第 2 页 共 4 页
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突破策略:利用物质的结构模型和实际应用案例,理清三者的联系。
【总体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回顾旧知识,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有利于知识的衔接。对物质性质的
教学,一般会采用先学习物质的性质,再根物质据性质推测物质的用途。但本节
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物质都是生活中的常见物质,从日常生产生活中发现知识,更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节教学内容涉及到物质的微观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容易造成模糊,思
维不清晰,教学过程中尽力采用各种教具、图片和实验探究等,力求使教学内容
更直观、真实。
【教学准备】
教师用具:PPT 课件、多媒体平台、金刚石和石墨结构模型、6B 铅笔芯、干
电池、导线、灯泡、红墨水、锥形瓶、木炭、滴管。
【教学过程】
环节一 引入新课
[设问]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什么?
答:单质
2、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吗?举例说明。
答:可以;例如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有氧气和臭氧,磷元素组成的单
质有红磷和白磷。
[教师]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而一种元素可以有多种..的单质。比如,碳元素
也可以组成多种不同的单质,金刚石、石墨和 C60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碳的几种单质。
环节二 初步认识由碳元素组成的几种单质
[设问] 你知道金刚石和石墨有什么性质和用途吗?你听说过 C60 吗?下面我
们就来认识一下它们。
[板书] 一、碳的单质
1. 金刚石
[投影]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刚石及其用途的图片,结合课文 P106 页的内容,
引导学生归纳出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并记录在学案中.......。
[教师]我们从生活中,可以探索出金刚石的一些物理性质,那在生活中石墨
又有哪些方面的存在?它又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板书]2.石墨
[投影]展示生活中石墨的存在图片,结合课文 P107 页的内容,引导学生归
第 3 页 共 4 页
纳出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并记录在学案......。
[教师]石墨是不是真的如我们所判断,具有导电性?
[实验]验证石墨的导电性
[教师]还有一种我们很少接触的碳单质——C60 ,它又具有什么物理性质呢?
同学们跟老师一起阅读课文 P108 页,找它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并记录在学.....
案中..。
[板书]3.C60
[教师]金刚石、石墨、C60 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单质,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差
异很明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科学家为我们揭开了谜底,原来它们的结构是
不一样的,而且差异很大。
[展示]金刚石、石墨、C60 结构模型,并介绍它们各自结构的特点。
[学生活动]让部分学生拉扯摇晃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模型,感受它们结构的
稳固性。
[教师]现在同学们知道它们的物理性质为什么差异那么大的原因了吧?对,
是由于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造成的。(提醒学生记录在学案中)
同学们有没有注意,金刚石和石墨的模型有没有拼接的尽头?有没有边界?
没有,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它们结构的一部分,所以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式用“C”
来表示。
C60 是否也与金刚石和石墨一样,可以不断拼接下去,没有边界?看看它的结
构图,同学们很容易就会找到答案。那“C60”这个符号的化学意义是什么?(提
醒学生记录在学案中)
引导学生观察“边学边记”栏,学生活动 1 中三种碳单质的结构、物理性质
和用途的归纳记录表,启发学生发现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具有明显的联
系。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用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质?其实,碳元素的单质除了
金刚石、石墨和 C60 以外,还有木炭、活性炭等等。
[板书]4.其它碳单质
⑴木炭
⑵活性炭
[教师]木炭和活性炭它们各自又具有什么特性呢?
[演示]实验 6-1 略(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教师]实验证明,木炭具有吸附性。为什么木炭会具有吸附性呢?
[投影]显微镜下的木炭的结构
[学生]阅读课文 P107 页,寻找答案,记录在学案“学生活动 4”的表格中。
第 4 页 共 4 页
环节三 知识的迁移及应用
[堂上练习]课本 P112 练习与应用 第 1.、2.⑴、⑵、⑶ 、3.、4.、6.
环节四 小结
投影并简述本节已经学习了的主要内容
环节五 布置作业
完成学案“达标训练”部分的练习
【板书设计】 课题 1 金刚石、石墨和 C60
一、碳的单质
1. 金刚石
2. 石墨
3. C60
4. 其它碳单质
⑴木炭
⑵活性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