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能够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里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的实质含义
难点:从微观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法、多媒体演示法、讨论法、提问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复习旧知,提出问题。
(1)情景引入,利用“水能变成汽油、菜油,一本万利”的招商广告引入。
(2)复习旧知:什么是化学变化?让学生分别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来描述。
(3)提出问题;以前的学习都是在研究实验的现象,从而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
后物质的质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学生讨论】可能出现的三种假设,反应前物质的质量大于、等于或者等
于反应后的物质的质量。
2、实验探究,学生交流,得出结论。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 92-93 页的探究实验。
(1)方案一:铁钉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演示】
实验前提醒同学们从三方面来观察描述实验:①铁钉的变化②溶液颜色的
变化③托盘天平指针的变化。
由于该实验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该实验反应的的同时进行方案二
(2)方案二:白磷燃烧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注意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视频播放】
【学生讨论】①锥形瓶内白磷燃烧的现象②气球的变化的情况③托盘天平的变
化。
教师归纳总结实验现象、原理,分析得结论:反应前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
后物质的总质量。
(3) 继而进行方案一
【学生讨论】①铁钉的变化②溶液颜色的变化③托盘天平指针的变化。
纳总结实验现象、原理,分析得结论:反应前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
(4)分析得出最后结论,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
于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5)强调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注意事项:①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包括
物理变化,一切的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②是“质量”守恒,不能延伸
到其他的物理量,如体积。③守恒的范围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 不
能忽略气体、沉淀 ,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能算在内,如催化剂。
3、再次质疑,从微观怎样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PPT 展示】水电解微观模拟图
【学生讨论】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是否变化?分子的种类、
元素的种类、物质的种类。
教师总结归纳:化学反应前后的六不变;微观(1)原子的种类不变(2)原子
的数目不变(3)原子的质量不变。宏观:(4)元素的种类不变(5)元素的质
量(6)物质的总质量。两个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微观)分子的
种类。
4、知识小结,利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实战练习。
练习一:对于课前的”广告“:水变高价菜油、汽油。你愿意加盟吗?
练习二:水冷却结成冰,总质量没有改变,由此说明:此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此说法对吗?
练习三:3、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
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分子的种类④元素的种类
⑤物质质量总和⑥原子的种类⑦原子的质量
A ①②③ B ③④⑤⑦
C ①④⑤ D ①④⑤⑥⑦
练习四:24.5 克氯酸钾与 5 克二氧化锰混合共热,待完全反应后,冷却称量剩余
固体物质 19.9 克,则生成氧气_____克,二氧化锰的质量( )克。
练习五:酒精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则酒精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
含有 元素。
5、作业布置
五、板书设计
5.1 质量守恒定律
一、实验: 三、原因
1、铁钉与 CuSO4:平 一定不变:
2、红磷燃烧:平 原子数目
. 微观 原子种类
二、结论:质量守恒定律 原子质量
1、概念:M(反应前)= M(反应后) 元素种类
2、注意:①化学反应,都遵循 宏观 元素质量
②质量 物质总质量
③参加 一定改变 (微观)分子种类
(微观)物质种类
六
不
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