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的化学性质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掌握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合作讨论交流,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已知道的许多事实,
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和阅读材料。启发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思考新的问题,做
到稳固而知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碳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不同,渗透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既
决定物质本身的性质,又决定于反应条件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重点: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碳的还原性。
教学方法:总结归纳法 实验观察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单质碳物理性质为什么不同?
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碳单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碳原
子排列方式不同。那么碳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我们带着疑问认识学习碳的化学
性质。
一、 碳在常温下稳定
布置阅读教材第一段,看课件图片。
问题讨论:为什么古代字画保存到现在不褪色呢?墨汁是用什么制成的
呢?
分析:主要成分是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碳原子最外层有 4 个电
子,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所以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举例说明碳在常温下稳定。(多媒体习题)
二、 碳的可燃性
讲解:随着温度升高,碳的活动性大大增强,在高温下,它能和许多物质
起反应。
1、 碳跟氧气的反应(可燃性)
【回忆看图片】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
练习:写出碳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讲解】在学生讨论回答基础上总结碳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放出热量,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投影:在紧闭门窗中烧烤,用煤取暖图片,小组讨论发生事故原因,并总
结安全知识。
【讲解】在学生讨论回答基础上总结碳在氧气中燃烧剧烈,发出白光,放
出热量,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投影:在紧闭门窗中烧烤,用煤取暖图片,小组讨论发生事故原因,并总
结安全知识。
【讲解】在氧气不充足时,燃烧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
布置写出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投影; 不充分燃烧时 2CO
充分燃烧时 C + O2
学生思考并讨论,反应物相同,条件相同,为什么生成物不同?
【讲解】反应物量不同,生成物有可能不同。
三、 碳的还原性
阅读 110 页碳与氧化铜反应,从这个实验探究中你应注意些什么?
你有哪些疑惑,并小组讨论总结。
展示多媒体图片
投影: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
思考:石灰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试管里的粉末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反应中
生成了什么物质?
观察实验,讨论并回答问题并协查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归纳:现象(1)有红色固体生成。(2)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
生。
化学方程式:C + 2CuO 2Cu + CO2↑
提问,这个反应的条件是什么?
分析:在这个反应中,木炭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而变成铜,这种含氧化合
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还原反应,木炭使氧化铜还原为铜,它具有还原性,木
炭是还原剂。
焦炭也可以把铁从它们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
3C+2Fe2O3 4Fe+3CO2↑
碳除了和金属氧化物反应外,也可以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CO2 2CO(吸收热量)
小结:
碳的化学性质:
1、 稳定性(常温下)——作墨水等
2、 可燃性——作燃料
3、 还原性——工业上冶炼金属
板书设计
一、 稳定性(常温)
二、 可燃性
三、 还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