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6.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1)
加入VIP免费下载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6.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1)

ID:664878

大小:39.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4-1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教学设计《课题 1 金刚石、石墨和 C60》(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种 物质。 (2)了解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 C60 的了解,初步认识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 途之间的关系。 (2)通过木炭、活性炭对红墨水的吸附实验,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解 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碳的不同单质有不同用途的讨论探究,体会物尽所用、人尽其 才的道理。 (2)培养学生无止境的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 1、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金刚石、石墨和 C60 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物质结构与性质,性质 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物质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 【教材分析】 碳和碳的氧化物是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是对非金属元素知识的拓展和深 化,在初中化学中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本课题(课题 1 金刚石、石墨和 C60)包括两部分: 一是碳的单质(第一课时);二是碳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通过这一堂课的学 习,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 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 神和社会责任感。因此,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联系学生 的生活实际,例如,在介绍金刚石和石墨的用途时,注意联系学生生活中用到或 见到的物质,如玻璃刀、钻石、铅笔等。本课题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 例如,教材中介绍了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C60 分子及管状碳等,最大特点 是图文并茂,许多内容以图代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教材内容, 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学生分析】 2 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木炭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在“水的净化”课题 中学生对活性炭和木炭的吸附性已有了解,因此学生已具备用探究的方法认识不 同碳单质的一些特性以及用途的能力,所以我们尝试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 法。 【教学策略与方法】 策略一: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围桌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是:“学生 自主学习→师生合作解决问题→实验探究学习→当堂训练。” 策略二:做好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在加强直观认识的同时,顺利形成要领和确信理论的 真实性。为了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教师要明确提出问题──学生猜想──讨论 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如木炭吸附性,先让学 生猜测红墨水中加入木炭的现象,过滤后看到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然后动手 实验,通过讨论,得出结论:木炭具有吸附性,使红墨水颜色逐渐褪去。 策略三:指导学生做好家庭小实验。让学生通过动手做生活中的实验,亲身 体会到化学知识就在我身边,学到书本知识,可以自己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课堂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与 呈现方式 教师活动 学生行为预设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 与碳单质相 关的图片 展 示 并 简 单 进 行相关介绍,并 提出问题:这些 物 质 为 什 么 具 有 这 样 的 功 能? 仔细观察并且 认真思考这些 图片与本节课 的内容有什么 关联呢?同时 激起了探究欲 望 由学生熟悉 的物质引入 新课,激发 兴趣 展 示 预 习 的学案 多 媒 体 展 示 , 选 派 一 名学生代表 展示其完成 的导学案 教师点评,帮助 学 生 解 决 疑 难 问题 小组合作,组 内互帮,查缺 补漏, 让学生更快 的进入新课 的学习 学 习 金 刚 石的性质, 用途 1.实物展示 金 刚 石 模 型; 2.了解金刚 石的用途 提问:金刚石硬 度 为 什 么 这 么 硬? 1. 学 生 讨 论 , 交流,回答; 2.说说金刚石 的用途 使学生感受 到性质与结 构 , 性 质 与 用途的关系 学 习 石 墨 性质,用途 1. 学 生 活 动 , 完 成 两 个实验; 2.展示石墨 1. 引 导 学 生 通 过 实 验 得 出 石 墨的性质; 2. 引 导 学 生 得 出 石 墨 的 性 质 与结构的关系 1. 小 组 合 作 , 完成实验; 2.有了前面的 学 习 , 学 生 对 于石墨性质与 结构关系应该 1.锻炼学生 的 动 手 能 力; 2.培养学生 分析解决问 3 的结构 3.了解石墨 的相关用途 很快就能归纳 出来; 3.联系生活学 生很快说出石 墨的用途 题的能力; 认 识 金 刚 石,石墨组 成 元 素 相 同,理解其 物 理 性 质 存 在 差 异 的原因 提出问题: 造成金刚石 和 石 墨 物 理 性 质 有 很 大 差 异 的 原 因 是什么? 教师提出问题后 要 引 导 学 生 思 考 ,帮 助学 生总 结出原因; 学 生 小 组 内 交 流 讨 论 归 纳 总 结 出 造 成 金 刚 石 和 石 墨 物 理 性 质 有 很 大 差 异的原因是:碳 原 子 的 排 列 方 式不同。 培 养 学 生 分 析 解 决 问 题 的能力 学 习 活 性 炭,木炭性 质,用途 1.多媒体展 示结构模型 2. 演 示 实 验:活性炭 吸附实验; 1. 回 到 课 前 的 导学内容,让学 生 思 考 活 性 炭 为 什 么 具 有 吸 附性? 2. 教 师 演 示 实 验 1.学生阅读课 本 , 独 立 完 成 相应导学案练 习;小组合作, 解 决 疑 难 问 题 , 让 学 生 说 说活性炭结构 与 性 质 的 关 系; 2.学生观察实 验 现 象 , 表 述 实验现象; 1.培养学生 自 学 能 力 , 合作精神; 2.培养学生 观察能力; 课 本 108 页 的 讨 论 题 展 示 讨 论 内 容:结合金刚 石,石墨,木 炭 和 活 性 炭 的 性 质 和 用 途,讨论物质 的 性 质 与 用 途 之 间 的 关 系 教 师从 旁引 导, 帮助学生解决问 题 小组合作,讨论 交流,得出结论 引 导 学 生 初 步 认 识 物 质 的 性 质 与 用 途,性质与结 构 之 间 的 关 系,并归纳, 得出结论: 结 构 决 定 性 质,性质决定 用途。 学习 C60 课 件 展 示 C60 结构,性 质,用途 教师适时讲解, 引 导 学 生 了 解 C60 阅读课本,小组 合作交流,学习 C60 的结构性质 用途 通 过 前 面 的 学习,学生能 够 自 己 总 结 归纳出C60 的 性质用途 展 望 科 学 前景 课 件 展 示 其 他碳单质 教师讲解,鼓励 学生努力进取永 了 解 课 本 外 的 知识 让 学 生 懂 得 科 学 的 发 展 4 攀科学高峰 是无止境的 总结归纳 让学生进行本节课知识内容的归纳与总结 随堂检测 见导学案的随堂检测 作业 导学案 P62-64 【板书设计】 课题 1 金刚石、石墨和 C60 一、碳的单质 1.金刚石、石墨和 C60 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2. 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 3.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 4.金刚石、石墨、C60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着 差异的原因是: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5.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是: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