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石、石墨、C60
教
学
设
计
《金刚石、石墨、C60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碳的单质
一、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丰富多彩的信息重点介绍了金刚石的“硬”,石墨的“软”及其
导电性,C60 的“结构”。教材的另一个特点是:以讲金刚石、石墨和 C60 的物
理性质为主,以性质带用途,性质、用途相辅相成,有助于学生树立物质决定
性质、性质反映用途的观点。这对于旧的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新的知
识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学习过程中已经初步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初步
认识,以及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可能有多种.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了解 C60 分子的结构特点
3.知道木炭与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金刚石、石墨、C60 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懂得物质结构、性质和用
途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 C60 及碳纳米管的研究和介绍,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树立学生的
科学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难点:理解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五、教学方法
探究法、比较法
六、学习方法
主要通过自学、讨论、实验等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讨
论交流为主旨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问题导入
复习单质的概念,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
净物
提问:是否一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
(氧元素可形成 O2 和 O3)
回忆已有知
识并巩固单
质的概念,
温故知新
提出问题,
发散思维
讲
解
本节课我们运用比较法比较几种碳的单
质。
根据表格引
新课教学
金刚石 石墨 C60
组成元素
颜色
形状
硬度
导电性
用途
导,通过实
验 视 频 讨
论,总结
给 予 明 确 的 比
较方向,方便学
生 对 碳 的 单 质
进行比较
活
动
一
:
探
究
金
刚
石
的
性
质
和
用
途
播放用玻璃刀划玻璃实验视频
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玻璃刀的刀头,并
注意实验现象。
提问:使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去裁玻
璃,玻璃被切割下来,这体现了金刚石
具有怎样的物理性质?
(硬度极大,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
图片展示:金刚石原石,钻石,首饰
引导总结金刚石的颜色,状态及形状
(无色透明,正八面体)
讲解金刚石不具有导电性
根据已有知识以及金刚石的物理性质总
结金刚石的用途:玻璃刀、钻头、装饰
品
性质 用途
引
导
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石墨同样也
是有碳元素组成的,接下来我们对比与
金刚石来学习一下石墨。
活
动
二
石
墨
的
性
质
和
用
途
学生分小组实验:
用小刀削铅笔芯粉末,并用手触摸,记
录实验现象。
根据实现现象引导学生总结石墨的硬度
(质软,有滑腻感)
图片展示:石墨
总结:石墨为深灰色细鳞片状固体,有
金属光泽。
又甚或中常见石墨用作电极,得出石墨
引 导 学 生 通 过
亲 身 实 践 获 得
石 墨 的 物 理 性
质,增强对知识
的理解。
决定
反映
具有导电性。
根据性质总结石墨的用途:润滑剂、铅
笔芯、电极等
提
问
引
导
问题:为什么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
素组成,在性质上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
别?
图片展示金刚石、石墨微观结构。
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上差异原因: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重点)
结构 性质
活
动
三
C60
的
分
子
模
型
投影:C60 的分子模型
教师讲解:C60 分子由 60 个谈原子构成,
分子形似足球,故又名“足球烯”,它
在材料科学、超导体等方面有着重要的
应用。
(介绍碳纳米管的应用)
学生观看模
型,倾听教
师讲解
通过对“C60、
碳 纳 米 管 的 发
现 及 研 究 的 介
绍”的学习,学
会 用 发 展 的 眼
光看问题,提高
学 生 的 科 学 素
养。
活
动
四
:
不
定
型
碳
几种不定性碳——木炭、活性炭、炭黑、
焦炭
1.活性炭:吸附性
防毒面具、冰箱除味剂,环保活性炭
包
2.木炭:吸附性(疏松多孔的结构)
作燃料,吸附色素和异味
3.炭黑
4.焦炭
冶炼金属
作业 导学方案第一学时
决定
反映
八、板书设计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石墨、C60
金刚石 石墨 C60
组成元素 C C C
颜色 无色透明 深灰色,有
金属光泽
形状 正八面体 细鳞片状 足球状
硬度 最硬 质软,有滑
腻感
质脆
导电性 不导电 导电 不导电
用途 玻璃刀、钻
头、装饰品
等
电 极 、 铅
笔、润滑剂
等
材 料 科
学 、 超
导体等
2.无定形碳——石墨和杂质
(1)木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
(2)活性炭:吸附性;
(3)炭黑
(4)焦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