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济南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六
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第二节。第六单元
是生物课程标准规定的十大主题的第三大主题。
本节教材主要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通过观察和分析,
列举生物适应与影响环境的实例;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
分割的整体;认同生物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形成珍爱生命、保
护环境的意识。同时《课标》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
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针对《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
注意运用已有知识,在活动中获取新知。生物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
形成了一系列适应环境的特点,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时时刻刻
以不同的程度影响着环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使学生进一步强
化“生物与环境密不可分”这一重要的生物学观点。
【教材分析】
教材是按照“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两部
分编写的。第一部分通过几幅图片,试图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图
片,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都是与环境相适应的;第二部
分是让学生通过地衣和演示实验“观察蚯蚓对土壤的翻耕实验”,
理解生物对环境是如何影响的;最后总结: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组成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生物适应、影响环境的现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学生
能够很容易的举出相关的例子,但对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还很模
糊,往往会忽视“适应的普遍性”,并且对“适应的相对性”不容易
理解。
可以让学生在一系列直观、有趣的文字信息、声像信息和实物
信息中,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和概括,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形成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和形成重要的概念。同时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生物
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是一个不可分割
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
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以及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学难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相对性及如何理解生物对温度
耐受范围的理解。
【学情分析】
在第五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经
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凡是生存下来的都是适应其生活环境的,并且
对环境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些现象与学生的
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能够列举出一些实
例,但是学生往往对生活中的这些现象视而不见,也不动脑考虑出
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意识不到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尤其是相对
性。
本节课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同学而言,理解难度不大,这部分
学生易于掌握,但是对于基础不还是很好的同学而言,理解本节难
点部分时会出现一定的难度。因此针对本节的难点要加大讨论力度
和精讲力度。
为完成教学目标,课前应让学生搜集一部分资料来说明生物与
环境的关系,例如生物依赖环境的例子,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生
物改变环境的例子。
在本节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身边的实例,让他
们直观的感受到,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多种方式的
活动,让学生概括出生物适应环境的不同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
促进学生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普遍性和相对性及生物对环境的影
响。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分析,列举生物适应与影响环境的实例。
2、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3、认同生物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教学重难点:
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采用课件以增大教学容量,展示影象资料和
搜集的图片。
2.启发式教学法:学生自学讨论、归纳总结相结合,使课堂气
氛活跃,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通过教师点拨、指导、提问,
实现一定的能力梯度,让一般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达到教学目的,而优
生也有思考的余地,体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教学过程:
教学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导入
分别出示野鸡、石蛙、蝈蝈与环境
融为一体的图片,进行一个“找一
找”的游戏。学生思考它们隐藏自
己的作用是为了保护自己,是对生
活环境的一种适应,引出本节内
容。
参与“找一找”游戏,思考
动物隐藏自己的作用。
2.生物对环
境的适应
1.继续进行“找一找”的游戏,分
别展示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的相
关图片,让学生了解部分生物是如
何适应环境的。
2.观察图 6.1-7 中几种生物对环境
的适应,小组讨论这六种生物是如
何适应环境的。
3.动画播放骆驼刺及旗形树形成
过程,图片展示青蛙冬眠、鸟类迁
徙、鱼类洄游,引导学生思考得出
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方面
都在适应环境。
自主阅读课本,观察生物对
环境的适应图片、视频、课
件等材料,学生小组讨论,
回答老师问题。
4.学生举例还有哪些生物适应环
境的例子,并总结出生物的适应具
有普遍性。
5.生物可以适应任何环境吗?出
示兔子提前褪毛等例子引出适应
具有相对性。请学生观察图 6.1-8
某种鱼对温度的耐受范围示意图,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分组进
行合作学习,讨论生物对他们的生
活环境的适应特征。
小结: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具有普
遍性的,这种适应是生物通过漫长
的年代,不断与环境磨合,自身不
断进化、生存下来而形成的形态结
构和生活方式。完整地帮助学生理
解生物对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对于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
跟随老师的总结思路,得出
生物对环境适应是具有普
遍性和相对性的结论。
3.生物对环
境的影响
我们知道生物和环境是相互作用
的,生物对环境有适应性,那么相
应的对环境也能产生影响。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P48-P49 观察
蚯蚓对土壤的翻耕演示实验内容,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示实验,并对
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回答下列
问题:
1.为什么要把实验装置放置在黑
暗处?
2.一段时间后,湿土与细沙分界是
否还那样明显?简述蚯蚓对土壤
自主阅读课本,以小组为单
位进行演示实验活动,并对
实验结果展开分析讨论,思
考回答老师问题,得出蚯蚓
能够疏松土壤结论。
的翻耕作用。
并请学生举出生物影响环境的例
子。
动画播放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环境
的影响,让学生谈谈感想。
小结: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
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
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与
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
向荣的生物圈。
根据老师的小结,得出生物
影响环境有有利和有弊两
方面。
4.小结
请一位学生带领同学们回顾本节
所学的知识,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
一整体,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
对环境产生影响。正是因为生物与
环境的相互影响,才造就了生物圈
的繁荣。
跟随老师的小结,加深理解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
建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
一整体的思想。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生物通过改变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来适应环境
2.生物的适应性既具有普遍性同时又有相对性。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