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命的起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发展的关注和兴趣。
2.了解米勒的实验与结果。
3.了解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问题上的重大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整理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
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形成客观的抽象
思维方法。
4.通过讨论,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同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
演变来的,生命是物质的。
2.通过介绍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感受爱国主
义教育。
学情分析
关于生物,每个学生都有各种各样的疑问,本节课的授课对像是
八年级学生,经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对
生命有了一定的了解,包括形形色色的生物及其各种结构,但是很多
同学会思考,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基于学生求知欲强的心理,让同学
们带着问题去学。然后再通过老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历程,和各种观
点进行一个系统性的介绍,使同学们达到解惑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
生物学的兴趣,从而为今后学习生命的进化、物种的多样性等知识奠
定基础。2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描述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
(2)举例说出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
2.教学难点
(1)描述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
(2)原始生命的生命活动特点。
教学过程
活动 1《生命的起源》
观看视频(生命起源的四种观点图),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
述有代表性的四种假说的含义,并讨论哪种观点最值得信服。教师引
导学生回答,并作评价、总结。
观看视频(地球刚刚形成的状况),要求学生读教材 P3 第二段,
同桌讨论下列问题:
⑴原始大气是怎样形成的?
⑵说出原始大气的成分有哪些?与现代大气成分相比,原始大气的成
分中没有什么气体?
⑶原始海洋是怎样形成的?
⑷原始地球有没有生命的存在?
教师对学生回答讨论的结果作评价总结。
观看视频(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要求学生读教材 P4 第 1、
2、3 段,参阅图 5.1-2 结合视频,思考如下问题:21 世纪教育
(1)原始大气中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能量来自哪里?
(2)每小组用给予的材料拼出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几个阶段。
并说出每一阶段进行时的场所。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并作评价总结。
先看米勒实验动画过程,了解米勒实验的大致过程。再引导学生
看教材第五页“分析与讨论”中的文字资料和装置图 5.1—3,结合刚才
的米勒实验动画过程,思考如下问题:
(1)在米勒的实验装置中,向密闭的实验装置内通入的气体代表什
么?
(2)实验过程中的火花放电,模拟了原始地球的什么现象?
(3)冷凝管可使反应后的气体与水蒸气冷却形成液体,这模拟了什
么过程?
(4)该实验收集到什么样的实验证据?
(5)该实验得出结论是什么?
(6)米勒的实验支持了化学进化学说的哪个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并作评价总结。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五页最下面一自然段,思考如下问题:
(1)我国科学工作者生命物质的研究工作中取得了哪些成果?
(2)这些研究成果支持了化学进化学说的哪个阶段?
教师抽同学回答并作评价总结。
师生共同对本节知识进行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