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9年秋九上语文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完美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2019年秋九上语文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完美

ID:657854

大小:8.52 MB

页数:33页

时间:2021-04-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1.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思路。 2.理解本文运用反语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 3.把握作者观点,体会作者爱憎分明的人道主义精神。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雨果 【维克多·雨果】(1802—1885), 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 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 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 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 以爱制“恶”。 【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相邻, 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 园。圆明园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 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建筑面积达16 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 圆明园复原图 阅读第3段,找出雨果评价圆明园的句子,自选角度简析。 (想象圆明园的美,明确圆明园在雨果心中的地位) 世界奇迹 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幻想的某种典范(恍若月宫) 世世代代的结晶 为各国人民而建 亚洲文明的剪影 …… 第3段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圆明园的 美丽?有何作用? 铺陈手法。极力描绘圆明园的富丽堂皇,表明 圆明园是世界文明的瑰宝,而英法联军却因贪婪无 知将其破坏得荡然无存,更能激起人们对英法联军 的憎恨之情,也为后文的谴责做了铺垫。 如今的圆明园让人叹惋,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 1856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 鸦片战争。1860年10月6日,侵略军闯进圆明园,进行 了震惊世界的抢劫和焚烧。他们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 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 就任意打碎、践踏。最后一把火将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 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废墟。大火整 整烧了三天三夜。)    雨果主要运用怎样的修辞来叙述英法联军的行为? 反 语 反语是指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 去表达本意。是修辞手法的一种,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 “讲反话”。反语有时比正说更有力量。多用于讽刺。 请从文中找出作者运用反语的例子,说说其含义和作用。 示例: 1.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 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 荡然无存。 干得“漂亮”原本是赞美的词语,这里正话反说,讽刺、 批判了额尔金等人对巴特农神庙和圆明园的破坏,表达了对 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讽刺和愤慨。 2.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这个句子运用反语,句末连用感叹号,模拟强盗的 口吻,写出掠夺者贪婪无耻的丑恶嘴脸,饱含着作者 尖锐的嘲讽意味,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正义感。 3.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 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按照常理,文明人应该有文明的样子,但是自称文明 人的英法两国却对中国进行了最不文明的行动——侵略, 对圆明园这个人类文明的典范进行了最不文明的行径—— 劫掠和焚毁,这里是作者用讽刺辛辣的语言道出了英法侵 略者野蛮、无耻的实质。 以“赞誉”一词作结,既照应了文章的开头,又具 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该句鲜明地表达了雨果对远征 中国之举的态度——强烈谴责,立场非常鲜明。同时, 也表现了雨果正直、公正、人道的伟大品格,摒弃狭隘 的民族主义,胸怀博大。 4.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作者围绕“两个强盗”的比喻展开,这样 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国家、政府是抽象的,用“强盗”来比喻英国 政府和法国政府,使两国政府的形象具体化、贬义 化,鲜明地揭示出英法联军所谓“远征中国”的实 质是侵略和掠夺,突出表明了作者批判英法侵略者 罪行的立场。 第7段中作者将政府与人民区分开来有什么作用? 作用是强调政府不能代表人民,英法两国人民对 中国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圆明园是英法政府的行为。 作者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政府的罪行。 巴特勒上尉写信征询雨果对所谓“远征中国” 的看法,目的是什么? 巴特勒上尉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 让他为远征中国的“胜利”歌功颂德。 雨果是法国人,但对法国的“胜利”没 有喜悦,没有赞美,而是站在正义和良知的 主场上揭露和批判了这次“胜利”。他这样 是否不够“爱国”?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作者并非不爱国。 其一,在文中,作者说“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 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 不会是强盗”,可见,作者清楚地知道这是政府的 错误,而非法兰西人民的错误,以正当的理由为人 民辩护正是作者爱国的表现。 其二,作者敢于对政府的错误进行批判,是为 国家的长远计,也是爱国的体现。 其三,作者的爱国主义并不只站在狭隘的民族 观上,而是站在人类文化历史角度上看待劫掠圆明 园问题,是人道主义的体现,与爱国主义并不相悖。 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雨果是一个怎样的人? 作者是一个具有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 有公正立场的人道主义者。 就英法 联军远 征中国 给巴特 勒上尉 的信 交代写作缘由:征求远征中国的意见 “我”的全部赞誉 表明自己的态度:同情中国,谴责英法 盛赞圆明园的艺术价值 抨击侵略者的强盗行径 博 大 胸 怀 高 尚 品 质 给雨果写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资料: 4439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