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1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2节风成地貌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一上学期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1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2节风成地貌学案

ID:656819

大小:1.16 MB

页数:11页

时间:2021-04-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2021 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 湘教版(2019)必修 1 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 第 2 节风成地貌学案 【热点链接】 2020 年 4 月 21 日,内蒙古赤峰市出现沙尘暴,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 50 米。赤峰市 气象台于 21 日 8 时 50 分发布大风黄色预警,未来 12 小时,赤峰市大部分地区平均风力可达 8 级以上或 阵风 9 级以上,并可能继续伴有扬沙天气。沙尘暴形成的地貌和气象条件是什么? 提示 地貌:地形起伏小,地表多沙漠。气象条件:多大风,空气干燥。 课程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 核心素养定位 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 图像,识别 3~4 种地貌, 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 点。 水平 1:能够结合资料,说出主要的风成地 貌的类型和分布。 水平 2:能够根据景观图、示意图等地理资 料,归纳风成地貌的主要特征及形成条件。 水平 3:能够结合资料,说出风沙活动的危 害及防治措施。 水平 4:能够结合资料,分析风成地貌与地 理环境的关系。 人地协调观:结合地理资料说明人 类活动与风沙活动的关系。 综合思维:运用地理资料分析风成 地貌的形成与地貌特征的关系。 区域认知:风成地貌的分布。 地理实践力:调查学校所在地风沙 活动特征及周边地区风成地貌的 分布。 一 风蚀地貌 1.风蚀作用:地面物质在 01 风力作用下 02 脱离原地,称为风蚀作用。风蚀作用包括 03 吹蚀作用 和 04 磨蚀作用。 2.风蚀地貌:由 05 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叫风蚀地貌。 3.形态:被风长期吹蚀的岩石或土体,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形态,被形象地称为 06 风蚀蘑菇、 07 风 蚀壁龛、 08 风蚀柱等。风蚀作用还可以形成 09 风蚀残丘、 10 风蚀沟槽等。 4.雅丹地貌:在干旱地区,由土状堆积物所组成的地面,经风化、流水冲刷和风蚀等作用,形成了 相间排列的 11 风蚀柱、 12 风蚀残丘和 13 风蚀沟槽的地貌组合,称为雅丹地貌。 1.判断正误。 (1)风蚀地貌主要发育在我国东部地区。(×) (2)埃及狮身人面像严重缺损的主要自然原因是风蚀作用。(√) 2.关于风蚀地貌分布地区气候特征的描述最符合的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夏季高温多雨 C.全年降水稀少 D.冬季寒冷干燥 答案 C 解析 风蚀地貌主要发育在全年降水少的干旱地区。 3.风蚀地貌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示 岩石的软硬程度、风力大小和风向、地表松散碎屑物的多少。 二 风积地貌 1.概念:风中挟带的沙粒,在风速 01 降低时 02 沉降在地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就是风积地 貌。 2.形态:风积地貌主要以各种形式的 03 沙丘呈现。 04 新月形沙丘是其中的基本形态,因平面形 态如一弯 05 新月而得名。 3.沙丘:是 06 风力作用下沙粒 07 堆积而成的丘状或垄状地貌。 1.判断正误。 (1)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和沙垄是典型的风蚀地貌。(×) (2)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风力携带的粉砂、尘土堆积而成的。(√) 2.下列地貌属于风积地貌的是( ) A.雅丹地貌 B.沙丘 C.溶洞 D.长江三角洲 答案 B 解析 雅丹地貌属于风蚀地貌;沙丘属于风积地貌;溶洞和长江三角洲都属于流水地貌。 3.简述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形成的异同点。 提示 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的形成都与风力作用有关,其中,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的结果,沙丘地貌 是风力堆积的结果。 三 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1.危害:风沙在运动过程中,往往破坏 01 建筑物,降低 02 土壤肥力,掩埋 03 房屋、 04 农田、 05 道路等,使当地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严重时还会造成 06 生命财产的损失。 2.防治措施:通过设置 07 障蔽或 08 植树种草来增大地面的 09 粗糙度,以降低 10 风速,削弱 11 风沙的破坏作用,从而达到 12 阻沙和 13 固沙的目的。防治风沙灾害,可采取 14 草方格、 15 石方格、 16 高立式沙障、 17 防护林带等措施。 1.判断正误。 (1)风沙危害较小,对人民的生产生活没有影响。(×) (2)治理风沙活动的措施有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2.沙漠中种植梭梭等植被,可以有效地( ) A.调节气候 B.防风固沙 C.涵养水源 D.保持水土 答案 B 解析 沙漠地区降水较少,气候干旱,风沙较大,植被的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故 B 项正确。 3.为什么草方格沙障能有效减轻风沙的危害? 提示 草方格沙障是用麦草、稻草或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的半隐蔽式沙障。其功能:一 是能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二是可以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主题探究 风蚀地貌 敦煌雅丹地质公园,没有魔鬼的魔鬼城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也被人称作敦煌雅丹魔鬼城,千奇百怪的土堆,飞沙走石的狂风,在自然科 学知识缺乏的古代,这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貌,确实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魔鬼生活的地方。2015 年 9 月, 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入选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成为中国境内的 33 处世界地质公园之一。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雅丹地貌属于哪种地貌类型? (2)雅丹地貌有何特征? [成果展示] (1)雅丹地貌属于风力侵蚀地貌。 (2)沟槽与垄脊相间分布;走向与主风向一致。 1.风蚀地貌 分布 主要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条件 风力大,地表沙粒多,缺少植被 过程 风带起沙粒冲击和摩擦岩石 危害 吹蚀土层,降低土地生产力;种植季节,种子裸露或对幼苗产生伤害;所产生的尘埃土沙 进入大气,造成环境污染 表现 风蚀蘑菇、雅丹地貌、风蚀柱、风蚀城堡等 2.主要风蚀地貌差异及地貌特点 地貌 形成过程 地貌特点 风蚀柱 垂直节理发育的厚层岩石或土体经过长期的风 蚀作用后形成柱状 石柱或土柱 风蚀 蘑菇 接近地表部分的气流中含沙量较多,岩石下部磨 蚀强烈 上部宽大、下部狭小的蘑菇状形态 风蚀 壁龛 陡峭的岩壁(尤其是砂岩和花岗岩)长期在风蚀 作用下形成 岩壁表面形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凹坑, 呈现出蜂窝形态 雅丹 地貌 在干旱地区,由土状堆积体所组成的地面,经风 化、流水冲刷和风蚀等作用,原平坦的地面发育 成许多不规则的槽沟,槽沟之间为鳍形垄脊,形 成雅丹地貌 相间排列的风蚀柱、风蚀残丘和风蚀沟槽的 地貌组合 雅丹地貌主要表现为土墩(垄)和凹槽的组合。下图为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1)~(2)题。 (1)下面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 ) ①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 ②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 ③地面支离破碎 ④土墩奇形怪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省份中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是( ) A.山东 B.云南 C.新疆 D.广东 [科学思维] 雅丹地貌的分析思路 类题透析 思路点拨 特点 根据地貌景观图判断其特点。 土墩和凹槽 01 相间排列;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 02 一致;地面 03 支离破碎;土墩奇形怪状。 分布 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 04 干旱、半干旱气 候区。 05 新疆气候干旱,多雅丹地貌。 [答案] (1)D (2)C 主题探究 风积地貌 悲凉壮观大漠古诗词 我国有很多描写沙漠的著名诗句。漫漫黄沙悠悠古道,驼铃声声夕阳残照;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草上孤城白,沙翻大漠黄;沙飞朝似幕,云起夜疑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些优美的诗句描述 了大漠的荒凉和壮观,表达了诗人不同的意境。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如何在沙漠中根据沙丘判断风向? (2)流动沙丘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会带来哪些危害? [成果展示] (1)沙丘的缓坡朝向即风来的方向。 (2)流动沙丘可能掩埋道路和村庄,侵吞农田和牧场。 1.风积地貌 分布 干旱区 湿润区 类型 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 河滨或湖滨、海滨沙丘 过程 风力受阻挡,风速减慢,沙粒堆积,缺少植被固定 后会形成流动沙丘 枯水期,河床底沙源裸露,在定向风吹拂下, 受阻形成沙丘 影响 掩埋道路、村庄,侵吞农田和牧场 — 2.风力作用中风向的判定 (1)利用沙丘的坡度陡缓来确定风向 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遇到地面灌丛、岩块的阻挡,沙粒沉落,堆积形成沙丘。如果没有植被等阻滞, 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移动,形成流动沙丘。流动沙丘的特点是单向斜层理结构,并且迎风坡平缓,背风 坡陡峭,所以坡度缓的一侧为上风向。 (2)利用沉积物颗粒大小判定风向 沉积物会随着风速减弱沉积下来,颗粒大的先沉积,故在一次沉积过程中,颗粒大的一侧为上风向, 如右图所示。 下图中等高线(单位:m)示意一种堆积地貌。完成(1)~(2)题。 (1)图示地貌为( ) A.三角洲 B.风蚀蘑菇 C.江心洲 D.沙丘 (2)图示地貌区盛行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科学思维] 风积地貌特征判断 类题透析 思路点拨 地貌类型 根据等高线 01 形态和数值判断地貌 类型。 图示地貌为 02 沙丘地貌。 风向 迎风坡一侧坡度 03 缓。 根据指向标可知,图示区域盛行风向是 04 西北 风。 [答案] (1)D (2)B 主题探究 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 990 千米,全线有 140 千米在沙漠中穿行。其中在中卫和甘塘间经过腾 格里沙漠(如图一所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风沙活动严重影响了列车运行;后来采取了如图二所示的麦 草方格固沙、治沙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据调查发现,图中这片位于宁夏平原南端的绿洲部分地区 退化严重。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分析图示地区部分绿洲退化的可能原因。 (2)简析草方格沙障能够防沙、治沙的原因。 (3)鉴于草方格沙障优良的治沙功能,有人建议可在西北大规模发展,请你分析其理由。 [成果展示] (1)过度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加剧;过度开垦导致植被被破坏,土地沙化;受全球变暖 的影响,蒸发加剧,土壤变干、退化;绿洲西部紧邻腾格里沙漠,风沙侵蚀严重。 (2)草方格沙障能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减少风沙对沙丘表面的吹蚀;植物秸秆还能够使土壤 保持水分,利于固沙植物成活。 (3)理由:草方格沙障的原料为作物秸秆以及芦苇等,来源丰富;原料绿色环保,工程对环境负面影 响小;标本兼治,工程固沙、治沙的效果良好。 1.风沙活动成因 (1)沙源 ①外地输沙:盛行风从上风地带将沙尘物质吹送至风沙活动地区沉积;河流从中上游地区搬运到风沙 活动地区沉积。 ②当地沙源:枯水期湖滩、河滩裸露,泥沙裸露;冬春季节地表缺少植被覆盖,表土裸露;耕地面积 扩大、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地表裸露,增加沙源。 (2)动力 ①盛行风:风力大且大风日数多;受地形影响(山口处狭管效应、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等), 地面风速增强。 ②不稳定的空气条件:如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或傍晚,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有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 展。 ③特殊天气、气候背景:干旱少雨、气温回升、蒸发旺盛,是风沙形成的温床。 (3)植被:冬春季节植被稀疏,地表缺少植被保护,表土疏松,沙源丰富、易起沙。 2.风沙活动的危害 (1)沙埋:埋压农田、村庄、工矿、铁路、公路、水源。 (2)风蚀:土壤肥力下降;大风袭击(毁坏房屋,刮翻火车,摧毁电杆,造成人、畜伤亡)。 (3)污染大气:沙石、浮尘弥漫,空气污浊,危害人体健康。 (4)影响生产、生活:影响交通出行与安全、室外作业等。 3.风沙活动的防治 (1)工程措施:①阻沙:设置沙障,阻挡风沙;②固沙:设置草(石)方格,固定沙面。 (2)生物措施:①因地制宜开展生态建设,保护和恢复植被(保育自然植被、植树造林、种草等),防 风固沙;②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 (3)组织管理措施:①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控制农牧业生产规模;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③建立风沙灾害的监测、预报机制;④制定并严格实施防沙治沙的相关法律法规;⑤对风沙危害严重地区 实施生态移民。 针对藏南地区江北公路沙害问题,某研究所在该地区进行石方格沙障(由石头组成的方格状拦沙设施) 防风固沙效益实验。下图示意风速为 11 m/s 时在石方格沙障干预下的风速流场。完成(1)~(2)题。 (1)石方格沙障能有效降低( ) A.高空输沙量 B.近地面输沙量 C.地表粗糙度 D.风沙活动高度 (2)与林木覆盖相比,石方格沙障更能( ) A.稳固沙土 B.削减风力 C.减少水分蒸发 D.适应恶劣环境 [科学思维] 风沙治理的分析思路 类题透析 思路点拨 石方格 石方格沙障使近地面风速 01 降低。 可有效降低 02 近地面输沙量。 沙障 石方格沙障分布区不适宜 03 林木生长。 石方格沙障更适应 04 恶劣环境。 [答案] (1)B (2)D 教材活动巧点拨 [教材第 48 页探究] 思路点拨 1.在西北风的吹拂下,颗粒大的沙黄土先沉积,颗粒小的黏黄土被风力搬运的最远,最 后沉积。 2.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风蚀地貌;风力沉积作用下,形成风积地貌。 [教材第 50 页活动] 思路点拨 1.比较疏松的山地岩体在太阳和风的作用下,不断被风化剥蚀,变成大量碎屑物质,源 自昆仑山脉的河流和洪水,将碎屑物质带到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和洪积扇。由于该地气候大陆性特 征显著,大风日数多,大风将冲积扇和洪积扇表面的细颗粒物质吹走,留下粗大的砾石,覆盖着地面,形 成戈壁。 2.风蚀长丘、风蚀劣地。 [教材第 52 页活动] 思路点拨 1.形态特点:新月形沙丘是风积地貌的一种,是平面如新月形的沙丘。其纵剖面的两坡 不对称,迎风坡凸而平缓,坡度在 5°~20°之间;背风坡凹而陡,一般为 28°~34°。新月形沙丘背风 坡的两侧形成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沙丘的两翼,此两翼顺着风向延伸。风向判断:沙丘的缓坡为迎 风坡,陡坡为背风坡。 2.灌丛沙丘广泛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少,昼夜温差大,风力作用强。灌丛沙丘植被在降低 风速上起重要作用,对土壤风蚀也有重要作用,分布于绿洲边缘对于保持绿洲稳定,抵御和减少绿洲内部 的风沙、干热风等自然灾害,防止流沙向绿洲内部侵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材第 53~54 页活动] 思路点拨 1.(1)(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 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视线,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2)高立式沙障可以降低风速,减少风沙流的携沙量;将沙粒阻挡在高立式沙障附近,减小风沙对路 基的掩埋作用。石方格设置在路基两侧和高立式沙障之间,增大地面的粗糙度,进一步减小风速;同时固 定地表沙面,防止就地起沙,两者相结合组成完整的防沙系统。 2.(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输沙量大;该区域地势平坦,夏季多暴雨,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 泛滥成灾,大量泥沙堆积地表。 (2)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利用资源,发展特色农业,解决冬春 季节地表裸露问题,抑制风沙。 核心素养速提升 素养提升 1 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读某地貌景观示意图,完成 1~2 题。 1.该类地貌景观常见于我国的( ) A.海南岛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准噶尔盆地 答案 D 解析 图中地貌为风蚀地貌,主要发育在我国西北地区。 2.关于该类地貌景观地区的气候特征描述最符合的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夏季高温多雨 C.全年降水稀少 D.气温年较差小 答案 C 解析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全年降水较少;受大陆影响显著,冬冷夏热,气 温年较差大。 素养提升 2 人地协调观 在陕西榆林毛乌素沙漠边缘,用当地人称为“红胶泥”的砒砂岩土和沙混合成土,得到一种合理的土 层及土壤改良配置方式,使新形成的土壤表面结有一层薄薄的“土皮”,有效克服沙漠种植的某些不足, 开创了一种新的沙漠治理方式。完成 1~2 题。 1.新形成的土壤表面“土皮”的主要作用是( ) A.防止水的下渗 B.防高温灼伤农作物 C.加大日温差 D.固沙防蒸发 答案 D 解析 新形成的土壤表面“土皮”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从而起到固沙防蒸发的作用,D 项正确。 2.下列关于沙漠中成功种植农作物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为榆林竖起了一道防风沙屏障 ②发展节水农业,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③促进农民增收 ④延长 了产业链 ⑤大大减少了北京雾霾的发生频率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③④⑤ 答案 C 解析 沙漠中成功种植农作物是为榆林竖起了一道防风沙屏障,①正确;发展节水农业,达到节约用 水的目的,②正确;农作物种植,促进农民增收,③正确;没有延长产业链,④错误;不能减少北京雾霾 的发生频率,⑤错误。故选 C 项。 素养提升 3 地理实践力 1.我国一些旅游景观以风成地貌为主,通过网络查找我国著名的风成地貌旅游景观,总结其景观特 点。 2.找出古诗词中反映风成地貌的实例,并说明其反映的地貌形态。 3.查找我国风沙治理的典型案例,说出风沙治理的主要方法。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