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高考作文升格练习指导:岁月往复 匠心筑梦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2019 年,90 高龄的徐怀中凭借《牵风记》获得茅盾文学奖,在座谈中,他说到,早在
1962 年,我就请长假写《牵风记》这部长篇小说,写了 20 余万字。不久,又接受其他任务,
《牵风记》创作被搁置下来。多年后,书稿被我忍痛付之一炬。过后想想,倒也并不觉得多
么可惜:如果当时匆匆忙忙书出了,也就不会重改一次。现在《牵风记》只有 10 多万字,
我对壁耗费 5 年,所以称自己“爬行者”。我先将整段文字默背下来,输入电脑后又改来改去,
哪里还说得上什么进度。明知这种习惯效率不高,但是改不过来。
徐怀中的谈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对青年一代的人生有很大的启示。阅读材料后,想
一想,哪一点使你感受最深?并就此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
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原文】
岁月往复, 匠心筑梦
2019 年,90 岁高龄的徐怀中凭借《牵风记》获得茅盾文学奖。他在座谈中说,
曾将原来的 20 余万字删除过。而后对壁五年写出十余万字的《牵风记》。先是默背下来,
再反复修改。明知效率不高,却还是坚持了下去。也正因如此,才成就了 2019 年的诺贝
尔文学奖——《牵风记》。
海尔集团的张瑞敏说过:“匠心就是做到极致,需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不断进取
的工作态度。”的
确,徐怀中老先生笔下的《牵风记》也正是此话的印证。
于人,匠心之士为楷模。春秋时期的鲁班出生于工匠世家,在那个战争年代他没有
随波逐流上战场打仗或是做谋士。他一心为工匠,做出了很多精美工艺品。他是后世之
楷模。许多工匠都奉其为“祖师爷”。而今天的鲁班奖的设立,也是他的工匠精神激励一代
又一代人的证据。当之无愧为士之楷模。
于家,匠心之士为顶梁。一个家庭中,如果有那种具有追求完美,精益求精之人,
那这个人势心会通过他的行动影响他们一家人。这个人,便是家中脊梁。阿木爷爷王德
文靠木匠为生,被当代人称为“当代鲁班”。“当我儿子说我成网红了,我说什么网红啊,
我们都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这是爷爷接受采访时说的话。再来看他的儿子,也是那样的
质朴,认真。可见匠心精神对于家庭来说,大可称其为顶梁。
于国,匠心之士为重器。嫦娥奔月,北斗升天这都为匠心独运之作。青蒿素得诺奖,
蛟龙号下深海······这些工匠精神在一起,成就了华夏泱泱大国。匠人谐手,共同谱写了国
家辉煌。
而现如今的时代,工匠精神少之又少了,高科技设备下,各类产品如流水线一般被
批量生产,没有技术,没有感情。它们只是被金钱物化的商品。
但是匠心的传承,是我们年轻人的重任。作为新时代青少年,我们责无旁贷肩负传
承匠心的使命。“没有日复一日的积累,就不会有精妙绝伦的骄傲。”由此可见,不驰于空
想,脚踏实地的携手共进,才是传承匠心之要。
岁月往复,匠心逐梦,求臻 问善,无问西东。
【升格指导】(766——946 字)
⑴ 读材料,精准提炼。
①快与慢;②精益求精工匠精神;③沉潜与超越;④好习惯成就人生等角度。
作者提炼角度比较精准,拟题对称整齐,如能修改为《精益求精,匠心筑梦》就会
更加精准,并表明了前后的逻辑关系;
⑵ 文的分论点安排的格局不错,但是内容上缺少坚强有力的支撑。即对工匠精神的
内涵举例时,阐述不够全面,精髓凸显不出来;
⑶ 三是联系实际中,有些展示工匠精神品质的东西没有写出来,就是因为内容有些
空洞甚至无物;四是注意排比式的举例,扩大容量,形成文采的表达效果,注意
上述内容,提升的空间很大。
【升格作文】
精益求精,匠心筑梦
90 岁高龄的徐怀中凭借《牵风记》获得中国文学大奖——茅盾文学奖。在座谈中他说:
曾将原来 20 余万字删除,而后对壁五年写出十余万字的《牵风记》。先是默背下来,再反
复修改。明知效率不高却还是坚持了下去。事实告诉我们:精益求精,方能匠心筑梦。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过:“匠心就是做到极致,需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不断进取
的工作态度。”的确,徐怀中老先生笔下的《牵风记》也正是此话的印证和注释。
于人,匠心之士为楷模。春秋时期的鲁班出生于工匠世家,在那个战争年代他没有随波
逐流上战场打仗或是做谋士。他一心为匠,孜孜以求,精雕细琢,更加求精求美而成为后世
之楷模。被后世工匠奉为“祖师爷”。今天“鲁班奖”的设立就是弘扬工匠精神,激励世人人踏
踏实实,认真做事,精益求精的品质。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研制核潜艇,没有计算机,用
算盘计算数据;没有电子秤,坚持用手秤称材料。中国首艘核潜艇建成后,跟设计吨位所差
无几,圆满成功。用追求完美精致的精神去做事,就没有做不好的。
于家,匠心之士为顶梁。一个人如果用追求完美,精益求精去经营一个家庭,那么这种
品质精神会影响一家人,甚至几代人。从“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念念不忘爱
国的陆游,到育子“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朱柏庐;从精心
培育“一门九子三院士,个个都是栋梁材”的梁启超,到依靠劳动养育 13 个博士生的王淑贞
女士,她没有文化,但“待人要好,做事要专心,少说话,多做事”15 字教子经确是大道至简。
可见,用匠心品质经营家庭化育孙代,就会代代薪火相传。
于国,匠心之士为重器。新中国建国 70 年来,冲破西方列强封锁,自力更生,艰苦奋
斗,打造大国重器,成为保卫共和国的利器。匠人谐手,共同谱写国之辉煌。从“两弹一星”,
到载人航天器,到“嫦娥奔月”“北斗升天”,从过产航母、深海蛟龙,再到“天眼”高铁磁悬浮……
哪一项能缺少精益求精的品质?嫦娥不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因为他们为国隐姓埋名
几十年,打造重器利器,甘愿寂寞,无私奉献。
张瑞敏还说:“把平凡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不简单。”时
代青少年,肩负使命,责无旁贷。“没有日复一日的积累,就不会有精妙绝伦的骄傲。”不驰
于空想,脚踏实地携手共进是传承之要。精益求精才能匠心逐梦,求臻至善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