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后汉书--黄琼传》专练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后汉书--黄琼传》专练

ID:656674

大小:48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4-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后汉书--黄琼传》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人,魏郡太守香之子也。遭父忧,服阕,五府俱辟,连年不应。 永建中,公卿多荐琼者,于是与会稽贺纯、广汉杨厚俱公车征。琼至纶氏,称疾不进。有司 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先是,征聘处士多不称望,李固素慕于琼,乃以书逆 遗之。琼至,即拜议郎。三年,大旱。琼上疏顺帝曰广昔鲁僖遇旱,躬节俭,放谗佞者十三 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书奏,引见德阳殿,使中常侍以琼奏书属主 者施行。迁尚书令。琼以前左雄所上孝廉..之选,专用儒学文吏,于取士之义,犹有所遗,乃 奏增孝悌及能从政者为四科,事竟施行。雄前议举吏先试之于公府,又覆之于端门,后尚书 张盛奏除此科。琼复上言:“覆试之作,将以澄洗清浊,覆实虚滥,不宜改革。”帝乃止。出 为魏郡太守,稍迁太常。和平中,以选入侍讲禁中..。元嘉元年,迁司空。桓帝欲褒崇大将军 梁冀,使中朝二千石...以上会议其礼。特进胡广等,哀称冀之勋德,其制度赍赏,以宜比周公... 锡之山川、土田、附庸。琼独建议曰:“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冀可比 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朝廷从之。冀意以为恨。永 兴元年,转太尉。梁冀前后所托辟召,一无所用。虽有善人而为冀所饰举者,亦不加命。梁 冀被诛,大尉胡广、司徒韩綻、司空孙朗皆坐阿附免废,复拜琼为太尉。以师傅之恩,而不 阿梁氏,乃封为乡侯,邑千户。琼辞疾让封六七上,言旨恳恻.乃许之。梁冀既诛,琼首居 公位,举奏州郡素行贪污至死徙者十余人.海内由是翕然望之。寻而五侯[注]擅权,倾动内外, 自度力不能匡,乃称疾不起。四年,以寇贼免。永兴七年卒,时年七十九。赠车骑将军,谥 曰忠侯。 (选自《后汉书-黄琼传》,有删改) [注]五侯,东汉桓帝时五名同时被封侯的宦官。 2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 光/使天下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 B.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 光/使天下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 C.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 光/使天下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 D.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 光/使天下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孝廉,汉朝中央政府组织考试,考试合格者任以官职,被任官职的人称为“孝廉”。 B.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所居住的地方,因所居住的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 C.二千石,文中指官阶等级。因官员所得俸禄以米谷为标准,故以“石”称之。 D.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助其夺取天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黄琼屡召不就,勉强做官。他出身官员之家,官府连年征召他,他没有答应;公卿向朝廷推 荐他,他前往京城途中因称病被弹劾,最后做了官。 B.黄琼提议革新,关注选才。他认为以儒学取士有弊端,提议増加选官科目,得以施行;他 对张盛的提议不以为然,认为应该对人才进行查验。 C.黄琼刚强正直,反对滥赏。皇帝打算褒扬大将军梁冀,胡广等人附和,把梁冀捧得很高, 而黄琼提出理由,表示反对,朝廷采纳了黄琼的意见。 D.黄琼不附权贵,惩治贪腐。梁冀请托黄琼任用的人,黄琼都不用,梁冀被杀,黄琼却因自 3 己师傅的恩惠而被封赏;他掌权后,下令惩治贪腐分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先是,征聘处士多不称望,李固素慕于琼,乃以书逆遗之。(4 分) (2)寻而五侯擅权,倾动内外,自度力不能匡,乃称疾不起。(4 分) 14.顺帝接到黄琼关于旱情的奏疏后是如何做的?请简要说明。(3 分) 10.B(原文标点: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 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 11.A(汉朝由地方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12.D("黄琼却因自己师傅的恩惠而被封赏"错。原文"以师傅之恩"意思是因黄琼是皇帝的师 傅的恩惠) 13.(1)这以前,朝廷招请的处士大多名不符实,李固平日对黄琼就很钦佩,这时便写信迎接 他。 (2)不久宦官王侯独揽大权,朝廷内外动荡,黄琼自己估量个人力量不能挽救危局,便托说有 病,不上朝管事。 [第(1)小题的关键点:"聘"意为"招请";"称"意为"符合";"慕"意为"钦佩";"书"意为"信"。 第(2)小题的关键点:"擅"意为"独揽";"倾动"意为"动荡";"度"意为"估量";"匡"意为"挽救 "。每小题关键点每处 1 分,意思翻译准确即可] 14.顺帝在德阳殿接见了他,并且让中常侍责成有关方面按黄琼奏章所列事项切实施行。(3 分) 【参考译文】 黄琼字世英,江夏郡安陆县人,是魏郡太守黄香的儿子。父亲去世,他守孝期满,五府连年召请 他为官,他都没有答应。永建年间,公卿都向朝廷推荐他,于是他和会稽郡的贺纯、广汉郡的 4 杨厚一起都以公车征召进京。黄琼走到纶氏,又称病不再前进。有关部门弹劾他对朝廷不敬, 有诏书到县里要求按礼节宽慰他并予以遣送,这才不得已上路。这以前,朝廷招请的处士大多 名不符实,李固平日对黄琼就很钦佩,这时便写信迎接他。黄琼到京,当即被任命为议郎。永 建三年,大早。黄琼上书顺帝说:"当年鲁僖公遇到了大早灾,躬行节俭,流放谗佞小人十三名, 处死搜刮百姓、贪污受贿的九个人,自己宿于南郊,老天立刻降下大雨。"奏章陈上后,皇帝在 德阳殿接见了他,让中常侍责成有关方面按黄琼奏章所列事项切实施行。升迁为尚书令。黄 琼认为以前左雄所建议实行的举孝廉之法,专取儒学文吏,在国家取士用才方面还考虑不周, 就上奏增设孝悌科及能从政者共四科,这事终于办成了。左雄上回建议选中的孝廉先试用于 公府,又复验于端门,后来尚书张盛奏免此项。黄琼又上书说:.复核查验的实行,是为了澄清 被选拔者的清浊,查验人才的虚实,这条措施不宜改革。"皇帝就停止了。他被调出京城任魏 郡太守,不久改任太常。桓帝和平年间中选入侍讲禁中。桓帝元嘉元年,改任司空。桓帝想大 肆褒扬大将军梁冀,使参与朝会的二千石以上大官会商颁赏礼仪。特进胡广等人,都同声称扬 梁冀的功勋,认为其仪制赏赐,均应仿照周公,给予山川、土田和城邑等。黄琼独建议:.梁冀 前些日子因为有迎立皇上的大功劳,已经增加俸邑三千,同时他儿子梁胤也已加封。梁冀可以 和邓禹相比,该给他四个邑的俸禄,赏赐的比例,类同霍光,使天下明白朝廷赏赐符合其功劳, 封爵不超越其功德。"皇上采纳了他的话。梁冀引以为恨。桓帝永兴元年,转为太尉。梁冀前 后多次托他任用的人员,他一个都不录用。即使有好人只要是梁冀所夸奖抬举的,他也不肯任 用。梁冀被诛,太尉胡广、司徒韩縯、司空孙朗都因为阿附梁冀而被罢官,(皇帝)又一次任 命黄琼为太尉。黄琼对皇帝有师傅之恩,又不肯阿附梁冀,于是封他为乡侯,享千户邑俸。黄 琼以疾病在身坚决辞让六七次,言语恳切动情,皇上便同意了。梁冀被杀后,黄琼居于首相之 位,于是上奏天下往常有贪污罪行的十余人,有的被判了死刑,有的被流放,海内人士从此寄 希望于朝廷,真是人心所向。不久宦官王侯独揽大权,朝廷内外动荡,黄琼自己估量个人力量 5 不能挽救危局,便托说有病,不上朝管事。永兴四年,因农民造反而被免职。永兴七年去世, 时年七十九岁。赠车骑将军之位,谥号.忠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人。琼初以父任为太子舍人,辞病不就。遭父忧,服阕,五府俱辟, 连年不应。永建中,公卿多荐琼者,于是与会稽贺纯、广汉杨厚俱公车征。琼至纶氏,称疾 不进。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先是,征聘处士多不称望,李固素慕于琼, 乃以书逆遗之曰:“闻已度伊、洛,近在万岁亭,将顺王命乎?盖君子谓伯夷隘,柳下惠不 恭,故传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间’。盖圣贤居身之所珍也。诚遂欲枕山栖谷,拟亦巢、由, 斯则可矣;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自生民以来,善政少而乱俗多,必待尧舜之君,此为 志士终无时矣。自顷征聘之士,其功业皆无所采,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愿先生弘此 远谟,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 琼至,即拜议郎,稍迁尚书仆射。 初,琼随父在台阁,习见故事。及后居职,达练官曹,争议朝堂,莫能抗夺。时连有灾异, 琼上疏顺帝曰:“陛下宜开石室,案《河》、《洛》,外命史官,悉条上永建以前至汉初灾 异,与永建以后讫于今日,孰为多少。又使近臣儒者参考政事,数见公卿,察问得失。诸无 功德者,宜皆斥黜。伏见处士巴郡黄错、汉阳任棠,年皆耆耋,有作者七人之志①。宜更见 引致,助崇大化。”于是有诏公车征错等。 三年,大旱。琼复上疏曰:“昔鲁僖遇旱,以六事自让,躬节俭,闭女谒,放谗佞者十三人, 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今亦宜顾省政事,有所损阙,务存质俭,以易民 听。尚方御府,息除烦费。明敕近臣,使遵法度,如有不移,示以好恶。数见公卿,引纳儒 士,访以政化,使陈得失。若改敝从善,择用嘉谋,则灾消福至矣。”书奏,引见德阳殿, 使中常侍以琼奏书属主者施行。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6 【注】①作者七人:语出《论语》,指七位避世的隐者。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乃以书逆遗之曰 逆:迎接 B. 愿先生弘此远谟 愿:希望 C. 争议朝堂,莫能抗夺 夺:争夺 D. 如有不移,示以好恶 移:改悔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固写信给黄琼,批评巢父、许由那样的隐士,认为有志之士应当积极参政,救助百姓, 施展自己的才智。 B. 李固认为,从近来国家召请的人士看,他们的功业都没有什么可称道的,所以一般人就 认为所谓处士纯粹是一帮欺世盗名之徒。 C. 黄琼跟随父亲在官府时,了解官府办公的准则与惯例,一上任便对官府运作驾轻就熟, 议政时无人能够驳倒他。 D. 永建三年大旱,黄琼上书条陈政见,用鲁僖公的事例,劝皇上检查政事得失,改正不足 之处,好让世人耳目一新。 8.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 (2)数见公卿,引纳儒士,访以政化,使陈得失。 9. 文章第一段中,李固是从哪几个方面劝说黄琼的? 【答案】6. C 7. A 7 8. (1)有官吏弹劾他对朝廷不敬,又有诏书到县里要求按礼节宽慰他并予以遣送,这才 没有停止(上路)。(关键词:有司、慰遣、遂、已) (2)(朝廷)多次召见公卿,招揽接纳儒学之士,用政事来询问他们,让他们陈述得失利 弊。(关键词:数、引纳、访、陈) 9. ①从圣贤立身之道:以伯夷、柳下惠引入话题,然后说若想归隐山林,如巢父、许由的 无欲无求就罢了;如果有心参政救助百姓,现在正是时候。 ②从现实的角度:近来国家召请的人士使处士得了恶名。希望先生为处士洗雪恶名。 【解析】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C 项“争议朝 堂,莫能抗夺”意思是“在朝堂上议政争论时,没有人能够驳倒改变他的观点”,所以“夺”, 改变。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墓础上, 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A 项,“批评巢父、许由那样的隐士”错,原 文“诚遂欲枕山栖谷,拟亦巢、由,斯则可矣”,是说“如果确实想一辈子睡在深山住在深 谷,追踪巢父、许由,这也就罢了”。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 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 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 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 8 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 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 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中得分点:“有司”,有官 吏;“慰遣”,宽慰并予以遣送;“遂”,这才、于是;“已”,停止。第二句中得分点: “数”,多次;“引纳”,招揽接纳;“访”,询问;“陈”,陈述。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首先审题,把握题干的要求, “文章第一段中,李固是从哪几个方面劝说黄琼的”,作答时明确答题区域在“文章第一段 中”,答题的角度是“李固是从哪几个方面劝说黄琼的”,先从第一段中筛选相关信息“盖 君子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传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间’”“诚遂欲枕山栖谷,拟亦巢、 由,斯则可矣”“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自顷征聘之士,其功业皆无所采,是故俗论 皆言处士纯盗虚声。愿先生弘此远谟,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然后将这些筛选好的信 息用自己的语言,分点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黄琼字世英,江夏郡安陆县人。黄琼最初因父亲的关系而任太子舍人,他以有病为由没有就 任。父亲去世,他守孝期满,五官署连年召请他为官,他都没有答应。永建年间,公卿都向 朝廷推荐他,于是他和会稽郡的贺纯、广汉郡的杨厚一起都以公车征召进京。黄琼走到纶氏, 又称病不再前进。有有官吏弹劾他对朝廷不敬,又有诏书到县里要求按礼节宽慰他并将他遣 送至京城(或予以遣送),这才没有停止(上路)。这以前,朝廷召请的处士多名不符实, 李固平日对黄琼就很钦佩,这时便写信迎接他说:“听说你已经渡过伊水和洛水,接近万岁 亭,是不是很快就能任官服从王命呢?君子有言:伯夷太偏执,柳下惠太不恭敬,所以传书 中说‘不做伯夷也不学柳下惠,折中而不偏激’。这可是圣贤处世立身所珍视的。如果确实 9 想一辈子睡在深山住在深谷,追踪巢父、许由,这也就罢了;如果还有心参政救助百姓的话, 现在正是时候。自古以来,清明的政治少而坏风俗多,一定要等到尧、舜出世,那这对于志 士来说恐怕根本就没有机会了。从近来国家召请的人士看,他们的功业都没有什么可称道的, 所以一般人就认为所谓处士纯粹是一帮欺世盗名之徒。希望先生能有深远的谋略,作出令众 人叹服的成绩,为处士洗雪恶名。”黄琼到京,当即被任命为议郎,稍后又改任尚书仆射。 当初,黄琼跟随父亲在官府,了解官府办公的准则与惯例。等到他居位任职,便对官府运作 驾轻就熟,在朝堂上议政争论时,没有人能够驳倒改变他的观点。当时连着出现灾异,黄琼 便上书顺帝说:“皇上应该打开石室,研读《河》和《洛》,同时命令史官整理史料,将皇 上登位以前直至汉初所有灾异,与登位以来直到现在的灾异情况,一一登录上报,看看各个 时期灾异发生的多少。并让近臣和儒生结合时政提出意见,经常引见公卿共议,检查政务得 失。那些没有功绩德行的官僚应一律罢免。我看巴郡的黄错、汉阳的任棠,年岁在八九十岁, 都是有名的隐逸高士。宜于引荐招纳,从而使其辅助陛下,实现大治理想。”于是下诏书征 召黄错等人。 永建三年,大旱。黄琼又上书条陈政见,说:“当年鲁僖公遇到了大旱灾,就从六个方面自 我检查,躬行节俭,禁止女子干求请托,流放谗侫小人十三名,严惩搜刮百姓、贪污受贿的 九个人,自己宿于南郊,老天立刻降下大雨。而今也应当检查政事,关注不足的地方,务必 追求节俭朴实,让世人耳目一新。宫中所有地方,一律停止那些耗费巨大之事。明令近臣, 必须遵守法纪,如有不肯改悔,就给以应得的处罚。常常会见公卿,招揽接纳儒学之士,询 问政事,让他们陈述得失利弊。另外,狱中囚满为患,很多人死于狱中,这也触犯和气,招 致灾旱。如能革除弊端从善如流,择用好的建议,那么就会灾消而福至了”奏章呈上后,皇 帝在德阳殿接见了他,让中常侍责成掌管的人按黄琼奏章所列事项切实施行。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