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之化学能与热能解答题专练
(二)
一、解答题
1.利用空气氧化 NO,成本低廉,很具有研究价值。回答下列问题:
(1)NO 氧化反应机理可能涉及如下过程:
Ⅰ. 1
22NO(g) (NO) (g) ΔH=-bkJ mol (快反应)
Ⅱ. 2 2 2 4(NO) (g)+O (g) N O (g) ΔH (慢反应)
Ⅲ. -1
2 4 2N O (g) 2NO (g) ΔH=+ckJ mol (快反应)
上述反应_______(填序号)决定 NO 的氧化反应速率;已知 2 22NO(g) O (g) 2NO (g) 1ΔH=-akJ mol ,
则反应 2 2 2 4(NO) (g)+O (g) N O (g) 的 ΔH= _______ 1kJ mol (用 a、b、c 的代数式表示,a、b、c 均为正
值)。
(2)已知反应Ⅰ:v 正=k1·c2(NO),v 逆= k2·c[(NO)2],k1、k2 为速率常数,仅受温度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_______(填字母)。
A.反应Ⅰ达到平衡状态,可推知 1
2
kK= k
B.反应Ⅱ的活化能低于反应Ⅰ的活化能
C.增大 NO 的浓度, 1k 增大;升高温度, 2k 增大
(3)一定条件下,将 NO(g)和 2O (g) 按物质的量之比 2:1 充入反应容器,发生反应:
2 22NO(g)+O (g) 2NO (g) 。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别测得 NO 的平衡转化率在不同压强 (P1、P2)下随温度
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 1p _______(填“>”“<”或“=”) 2p 。
②400℃、 1p 条件下,O2 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
③700℃、p2 条件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p=_______(以分压表示,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4)恒容条件下,为提高 NO 转化为 NO2 的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任写一种)。
2.CO2 是一种廉价的碳资源,把含有大量 CO2 的空气吹入 K2CO3 溶液中,再把 CO2 从溶液中提取出来,并
使之与 H2 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可再生能源甲醇,相关反应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 I CO2(g)+3H2(g) CH3OH(g)+H2O(g)
△
H1= -49.2 kJ/mol
反应 II CO2(g)+H2(g) CO(g)+H2O(g)
△
H2
已知:①CO 和 H2 的燃烧热
△
H 分别为-283.0 kJ/mol 和-285.8 kJ/mol
②H2O(g)=H2O(1)
△
H3=- 44.0 kJ/mol
(1)反应 II 的
△
H=_____kJ/mol。
(2)将 1.0 mol CO2 和 3.0 mol H2 充入 2 L 恒容密闭容器中,使其仅按反应 I 进行,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相
同时问内 CO2 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根据图中曲线分析,催化剂 I 的催化效果最好
B.b 点 v(正)可能等于 v(逆)
C.a 点的转化率比 c 点高可能的原因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移动,转化率降低
D.c 点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2.08
(3)现使用一种催化剂(CZZA/rGO),按 n(CO2) : n(H2)=1:3(总量为 a mol)投料于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CO2 的平衡转化率和甲醇的选择率(甲醇的选择率:转化的 CO2 中生成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趋
势如图所示: (忽略温度对催化剂的影响)
①在 553 K 时,反应体系内甲醇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
②随着温度的升高,CO2 的平衡转化率增加但甲醇的选择率降低,请分析其原因:_________。
(4)根据反应 I 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得到 v 正~n(CO2)和 v 逆~n(CH3OH)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在图示达到平衡
后,缓慢升高到某一温度,反应重新达到平衡,请在下图中画出此过程的趋势图。_______
3.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氮、碳、硫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有重要意义。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合成氨工业中,合成塔中每产生 2 mol NH3,放出 92.2 kJ 热量。
(1)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若起始时向容器内充入 2 mol N2 和 6 mol H2,达平衡后放出的热量为 Q,则 Q_______(填“>”“<”或
“=”)184.4 kJ。
(3) ①已知拆开 1 mol H—H 键、1 mol N—H 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 436 kJ、391 k,若产生 2 mol NH3,放出
92.2 kJ 热量,则拆开 1 mol N≡N 需要吸收的能量为_______。
(4)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_______液态水时所释放的热量叫做中和热,1 L 1 mol·L-1
KOH 溶液中和 1 L 1 mol·L-1 HNO3 溶液,放出 57.3 kJ 热量,则中和热为_______。
(5)若适量的 N2 和 O2 完全反应,每生成 23 g NO2 需要吸收 16.95 kJ 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若在
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 2NO2
⇌
2NO+O2 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填序
号)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 nmolO2 的同时生成 2nmolNO2
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③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NO2、NO、O2 的物质的量浓度比为 2:2:1 的状态
4.碳和氮的氢化物是广泛的化工原料,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合成氨的反应为 N2(g)+3H2(g)
⇌
2NH3(g) ∆H= -92.2 kJ/mol,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反应 2NH3(g)
⇌
N2(g)+3H2(g)的活化能为___________kJ/mol,有利于该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是___________。
②合成氨时加入铁粉可以加快生成 NH3 的速率,在图中画出加入铁粉后的能量变化曲线_________。
(2)CH4-CO2 催化重整不仅可以得到合成气(CO 和 H2),还对温室气体的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①CH4- CO2 催化重整反应为 CH4(g)+CO2(g)=2CO(g) +2H2(g) ∆H=+247 kJ·mol-1
某温度下,在体积为 2 L 的容器中加入 2 mol CH4、1 mol CO2 以及催化剂进行重整反应,5 min 达到平衡时
CO2 的转化率是 50%。0-5 min 平均反应速率 v(CO)=___________mol·L-1·min-1
②反应中催化剂活性会因积碳反应而降低,同时存在的消碳反应则使积碳量减少。相关数据如表:
积碳反应
CH4(g)=C(s)+2H2(g)
消碳反应
CO2(g)+C(s)=2CO(g)
∆H/(kJ ·mol-1) 75 172
活化能/
(kJ· mol-1)
催化剂 X 33 91
催化剂 Y 43 72
由表判断,催化剂 X___________Y(填“优于”或“劣于”),理由是___________。
5.CH3OH 是一种清洁能源和重要化工原料。
(1)CH3OH(l)的燃烧热为 727kJ∙mol-l。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甲醇脱氢法制备甲醛,已知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H3OH(l) =HCHO(g)+H2(g) ΔH1
②CH3OH(g)=CO(g)+2H2(g) ΔH2
③CH3OH(l)=CO(g)+2H2(g) ΔH3
④CH3OH(g)=HCHO(g)+H2(g) ΔH=___________(用含ΔH1、ΔH2、ΔH3 的式子表示)。
(3)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起始只投料甲醇发生反应 CH3OH(g)=HCHO(g)+H2(g),达到平衡的标志有
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2
3
c(HCHO) c(H )
c(CH OH)
保持不变
B.CH3OH 的消耗速率等于 HCHO 的生成速率
C.容器内气体的总压强保持不变
D.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4)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在容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密闭容器中按下列方式投料(a、c 均大于零):
甲 乙
1molCH3OH(g)
amoCH3OH(g),cmol
HCHO(g),cmolH2(g)
已知甲容器达到平衡时气体总压强是起始压强的 1.6 倍,为了使乙容器中反应保持向逆向进行,达到平衡时
与甲容器中同组分体积分数相等,则 c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
(5)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人一定量的 CH3OH(g),发生反应 CH3OH(g)=HCHO(g)+H2(g),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
如图 l 所示。平衡时甲醇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 2 所示。
①由图 1 知,该反应的活化能为_____。
②相同温度下,增大压强,CH3OH 体积分数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③温度 T1、T2、T3 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____。
④M 点的压强为 2.5MPa,则 T2 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p=___________MPa(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
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6.合成氨工业对解决世界粮食危机,增加粮食产量至关重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下列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
化学键 N≡N H-H N-H
键能
(kJ/mol)
x 436.0 390.8
若 N2(g)+3H2(g) 2NH3(g)
△
H=-92.4 kJ/mol,则 x=___________。
(2)下列措施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也可提高未平衡时转化率的是________
A.加入高效催化剂 B.及时分离出氨气 C.恒温恒容时通入惰性气体 D.升高温度
(3)工业合成氨反应温度通常采用 500℃左右,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4)在恒容的容器中通入 l mol N2 和 3 mol H2,10min 达到平衡,测得其放出的热量为 78.54 kJ,则 N2 的转化
率为___________,0 到 10min 内用 NH3 表示该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g/min(保留到 0.01 位)。
7.I.目前我国主要使用肼(N2H4)作为卫星发射所用燃料。
(1)N2H4 可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与氧化剂 N2O4 反应生成 N2 和 H2O。
已知:
①N2(g)+2O2(g)=N2O4(l) ΔH=-19.5kJ·mol−1 K1
②N2H4(l)+O2(g)=N2(g)+2H2O(g) ΔH=-534.2kJ·mol−1 K2
写出反应③液体燃料 N2H4 与液态 N2O4 反应生成 N2 和 H2O 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K1、K2、K3 之间的
关系:_______
(2)若已知下列数据:
化学键 N-N N≡N H-O O=O
键能/kJ·mol-1 190 946 462.8 498.8
试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 N-H 的键能:___________kJ·mol−1
Ⅱ.在体积为 2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 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
K 和温度 T 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1)该反应为_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放热”),原因为___________
(2)830℃下,若向容器中分别加入 2molH2 和 2molCO2,10s 后达到平衡,则这段时间内 υ (H2)=___________,
转化率α(CO2)= ____________
(3)1200℃时,在某时刻体系中 CO2、H2、CO、H2O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4mol、4mol、8mol、8mol,则此时
上述反应的平衡向___________移动(填“正向”、“逆向”或“不”)
Ⅲ.已知在不同温度下,甲烷隔绝空气有可能发生如下两个裂解反应:①CH4(g)→C(s)+2H2(g),
②2CH4(g)→C2H4(g)+3H2(g)。某同学为了得到用天然气制取炭黑的允许温度范围和最佳温度,查阅资料,
得到如下热力学数据:
反应①的ΔH(298K)=+74.848kJ/mol,ΔS(298K)=+80.674J/(mol·K)
反应②的ΔH(298K)=+376.426kJ/mol,ΔS(298K)=+220.211J/(mol·K)
已知,上述反应的焓变和熵变随温度变化很小。请帮助这位同学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在___________(填“高温”或“低温”)下能自发进行
(2)反应①能否自发进行是由___________(填“焓变”或“熵变”)决定的
(3)为了提高甲烷的炭化程度,下列温度最合适的是___________
A.905.2K B.927K C.1273K D.2000K
8.碳、氮能形成多种氧化物、氢化物
(1)已知:①2NO(g) N2(g)+O2(g)△H1=-180.5 kJ·mol-1
②CO(g)+ 1
2 O2(g) CO2(g)△H2=-283 kJ·mol-1
则 NO 与 CO 反应生成两种无毒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使用高效催化剂可大大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出的 NOx 含量,某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探究了 T1℃时等质量的三
种催化剂对 CO 还原 NO 的催化效果(其他条件相同),所得结果如图所示。
①如果不考虑催化剂价格,则使用催化剂_______(填“Ⅰ”“Ⅱ”或“Ⅲ”)最好;A、B 两状态下,生成 CO2 的速
率大小关系是_______。
②若容器容积为 2 L,开始时加入 0.5 mol NO、0.5 mol CO,在催化剂Ⅰ的作用下达到如图 1 所示平衡,则
反应 2NO(g)+2CO(g) N2(g)+2CO2(g)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K=_______L·mol-1。
(3)化学动力学上将一步完成的反应称为基元反应。对于基元反应:aA+bB→cC+dD,其速率方程式为
v=k·ca(A)·cb(B)(k为只与温度有关的速率常数),复杂反应(由几个基元反应构成)的速率取决于慢的基元反应。
①已知反应 NO2(g)+CO(g) NO(g)+CO2(g)△H<0,在温度低于 250℃时是由两个基元反应构成的复杂反
应,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为 v=k·c2(NO2),则其两个基元反应分别为:Ⅰ._______=NO3+_______;Ⅱ.略,
这两个反应中活化能较小的是_______。
②某科研小组测得 380℃时该反应的 c(NO2)、c(CO)与生成 CO2 的速率[v(CO2)]的关系如下:则该温度下的
反应速率常数 k=_______L·mol-1·s-1.
c(CO)/(mol·L-1) 0.025 0.05 0.025
c(NO2)/(mol·L-1) 0.04 0.04 0.12
v(CO2)/(mol·L-1·s-1) 2.2×10-4 4.4×10-4 6.6×10-4
9.I.查阅文献发现可用多种方法制备纳米 Cu2O。
①方法Ⅰ:炭粉在高温条件下还原 CuO 制备纳米 Cu2O
已知:2Cu2O(s)+O2(g)=4CuO(s)△H=-292kJ•-1mol-1
2C(s)+O2(g)=2CO(g)△H=-221kJ•mol-1
请写出足量炭粉与 CuO(s)制备 Cu2O(s)的热化学方式___________。
②方法Ⅱ:加热条件下用液态肼(N2H4)还原新制 Cu(OH)2 制备纳米 Cu2O,同时放出 N2,写出该制法的化学
方程式___________。
II.CO 可用于合成甲醇,一定温度下,向体积为 2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 CO 和 H2,发生反应:
CO(g)+2H2(g) CH3OH(g),达到平衡后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
物质 CO H2 CH3OH
平衡浓度(mol·L-1) 0.9 1.0 0.6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___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②恒温恒容条件下,可以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
A.v 正(CO)=2v 逆(H2)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CH3OH、CO、H2 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
③若将容器体积压缩到 1L,则达到新平衡时 c(H2)___________2mol·L-1(填“>””0。某温度下,向 2 L
的恒容反应器中充入 2 mol CH4,仅发生上述反应,反应过程中 CH4 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实验
测得 v 正=k 正 c2(CH4),v 逆=k 逆 c(C2H4)·c2(H2),k 正、k 逆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该温度下 k 正与 k 逆的比
值为_______(用含 a 的代数式表示);若将温度升高,速率常数增大的倍数:k 正_______k 逆(填“>”、“=”或“<”)。
(3)乙烯可用于制备乙醇:C2H4(g)+H2O(g)
⇌
C2H5OH(g)。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a mol C2H4(g)和 a mol
H2O(g),测得 C2H4(g)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A 点时容器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_______。已知分压=总压×气体物质的量分数,用气体分压代替浓度计算
的平衡常数叫压强平衡常数(KP)。测得 300℃时,反应达到平衡时该容器内的压强为 b MPa,则 A 点对应温
度下的 KP =_______(MPa)-1(用含 b 的分数表示)。
11.(1)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化学计量数相同)分别为ΔH1、ΔH2,
则ΔH1___ΔH2。
(2)肼(N2H4)可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肼(N2H4)与氧化剂 N2O4(l)反应生成 N2 和水蒸气。已知:
①N2(g)+2O2(g)=N2O4(l)ΔH1=-195kJ·mol-1
②N2H4(l)+O2(g)=N2(g)+2H2O(g)ΔH2=-534kJ·mol-1
试计算 1mol 肼(l)与 N2O4(l)完全反应生成 N2 和水蒸气时放出的热量为__,写出肼(l)和 N2O4(l)反应的热化学
方程式:__。
(3)已知 H2(g)+Br2(l)=2HBr(g)ΔH=-72kJ·mol-1,蒸发 1molBr2(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 30kJ,其他相关数据如表:
物质 H2(g) Br2(g) HBr(g)
1mol 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kJ) 436 200 a
则表中 a=___。
(4)研究 CO2 的利用对促进低碳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已知拆开 1molH2、1molO2 和液态水中
1molO—H 键使之成为气态原子所需的能量分别为 436kJ、495kJ 和 462kJ;CH3OH(g)的燃烧热为 727kJ·mol-1。
则 CO2(g)+3H2(g)=CH3OH(g)+H2O(l)ΔH=___kJ·mol-1。
12.根据题意,写出对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molC2H4(g) 与适量 O2(g) 反应,生成 CO2(g) 和 H2O(l), 放出 1411kJ 热量。_____
(2)1molC2H5OH(g) 与适量 O2(g) 反应,生成 CO2(g) 和 H2O(l), 放出 1366.8kJ 热量。____
(3) 已知在 25℃时:①C(石墨)+ 1
2 O2(g)═CO(g)
△
H1=-111kJ/mol
②H2(g)+ 1
2 O2(g)═H2O(g)
△
H2=-242kJ/mol
③C(石墨)+O2(g)═CO2(g)
△
H3=-394kJ/mol
写出 25℃时一氧化碳与水蒸气作用转化为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4)4.0g 硫粉在 O2 中完全燃烧生成 SO2,放出 37 kJ 的热量,写出表示硫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 1.7gNH3(g)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气态产物放出 22.67kJ 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
13.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在 25℃、101 kPa 下,1 g 甲醇燃烧生成 CO2 和液态水时放热 22.68 kJ。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
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适量的 N2 和 O2 完全反应,每生成 23 g NO2 需要吸收 16.95 kJ 热量,则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在 C2H2(气态)完全燃烧生成 CO2 和液态水的反应中,每有 5NA 个电子转移时,
放出 650 kJ 的热量, 则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H2、CO、CH3OH 都是重要的能源物质,它们的燃烧热依次为 285.8 kJ·mol-1、282.5 kJ·mol-1、726.7 kJ·mol
-1。已知 CO 和 H2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甲醇请写出 CO 与 H2 反应合成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某实验小组用 0.50mol/LNaOH 溶液和 0.50mol/LH2SO4 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I.配制 0.50mol/LNaOH 溶液,若实验中大约要使用 245mLNaOH 溶液,则至少需要称量 NaOH 固体___g。
II.实验小组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装置中仍存在的缺陷是___。
(2)若将 NaOH 溶液改为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氨水,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会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下同);若将 NaOH 溶液改为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 Ba(OH)2 溶液,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会__。
(3)纠正好实验装置后进行实验,在实验测定过程中保证酸稍过量,原因是___。最终实验结果的数值偏
大,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在量取 NaOH 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 NaOH 溶液倒入盛有 H2SO4 溶液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汁测定 NaOH 溶液的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 H2SO4 溶液的起始温度
15.(1)为 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三套实验装置:
①上述装置中,不能用来证明“锌和稀硫酸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的是______(填序号)。
②某同学选用装置 I 进行实验(实验前 U 形管里液面左右相平),在甲试管里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
固体搅拌反应,U 形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③除了图示某些装置,还有其它方法能证明超氧化钾粉末与水的反应(4KO2+2H2O=4KOH+3O2↑)是放热反应
还是吸热反应:取适量超氧化钾粉末用脱脂棉包裹并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蒸馏水,片刻后,
若观察到棉花燃烧,则说明该反应是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通常用实验进行测定,也可进行理论推算。
实验测得,标准状况下 11.2 L 甲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时释放出 a kJ 的热量,试
写出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3)研究 NO2、SO2、 CO 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有重要意义。
如图为 1 mol NO2(g)和 1 mol CO(g)反应生成 NO(g)和 CO2(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已知 E1=134 kJ/mol,
E2=368 kJ/mol (E1、E2 为反应的活化能)。
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则 E1、
△
H 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
“不变");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kJ。
参考答案
1.II -a+b-c BC < 40
2
7
32p 增大 O2 的浓度或适当降低温度
2.+ 41.2 AC 0.0315a 当温度升高时反应Ⅰ平衡逆向移动,而反应Ⅱ平衡正向移动且幅度更大,
所以 CO2 的转化率增加,但甲醇的选择性却降低
3.N2(g)+3H2(g) 2NH3(g) ΔH=-92.2 kJ/mol < 945.8 kJ 1 mol 57.3 kJ/mol
N2(g)+2O2(g) 2NO2(g) ΔH=+67.8kJ/mol ①②④
4.+427.2 kJ/mol 高温 0.1 mol/(L·min) 劣于
催化剂 Y 积碳反应的活化能大,积碳反应的速率小,而消碳反应活化能相对小,消碳反应速率大
5.CH3OH(l)+ 3
2 O2(g)=CO2(g)+2H2O(l) ΔH=-727kJ∙mol-l ΔH1+ΔH2-ΔH3 AC 0.6<c<1.0
234kJ∙mol-l 正反应气体分子数增大,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 T1>T2>T3
5
16
6.944.4 kJ/mol AD 催化剂在 500℃左右活性最佳 85% 2.89
7.2N2H4(l)+N2O4(l)=3N2(g)+4H2O(g) ΔH=-1048.9kJ·mol−1 K 2
2 / K1 393.55 吸热 随温度升
高,化学平衡常数增大,平衡正移,反应为吸热反应 0.05mol/(L•s) 50% 逆向 高温 熵变
C
8.2CO(g)+2NO(g) 2CO2(g)+N2(g) △H=-746.5kJ kJ·mol-1 I v(A)>v(B) 640 2NO2 NO
II 0.22
9.2CuO(s)+C(s)=CO(g)+Cu2O(s)ΔH=+35.5kJ·mol-1 N2H4+4Cu(OH)2 Δ 2Cu2O+N2↑+6H2O 0.67 CD
< = a CH4-8e+10OH-= 2-
3CO +7H2O
10.-355 温度 L1、L2 对应的物理量是压强,L1 的压强小于 L2 的压强 ,反应 2CO2(g)+6H2(g) = C2H4(g)
+4H2O(g)是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当温度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CO2 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选
择合适催化剂
3
2
(2-a)
4a
> 1.9amol 19
81b
11.= 436.5 kJ 2N2H4(l)+ N2O4(l)= 3N2(g)+4H2O(g) ΔH=-873 kJ·mol-1 396 5.5
12.C2H4(g) +3O2(g) =2CO2(g) +2H2O(l) ΔH= -1411kJ
⋅
mol-1 C2H5OH(g) +3O2(g) =2CO2(g) +3H2O(l) ΔH=
-1366.8 kJ
⋅
mol-1 CO(g) + H2O (g) =CO(g) +H2(l) ΔH= -41kJ
⋅
mol-1 S(s) + O2 (g) = SO2(g) ΔH=
-296kJ
⋅
mol-1 4NH3 (g) +5O2(g) =4NO(g) +6H2O(g) ΔH= -906.8 kJ
⋅
mol-1
13.CH3OH(l)+ 3
2 O2(g)=CO2(g)+2H2O(l) ΔH=-725.76 kJ·mol-1 N2(g)+2O2(g)=2NO2(g) ΔH=+
67.8 kJ·mol-1 2C2H2(g)+5O2(g)=4CO2(g)+2H2O(l) ΔH=-2 600 kJ·mol-1 CO(g)+2H2(g)=CH3OH
(l) ΔH=-127.4 kJ·mol-1
14.5.0 环形玻璃搅拌棒 大小烧杯杯口未平(或大小烧杯杯口未平,大小烧杯间未用碎纸条填满)
偏小 偏大 确保碱能反应完全 b
15.III 左端液柱升高,右端液柱降低 放热 CH4(g)+2O2(g)=CO2(g)+2H2O(l)ΔH=-2akJ/mol 减
小 不变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