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习:专题五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习:专题五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ID:656312

大小:165.5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4-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五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B ) A.中子数为 20 的 Ar 原子:2018Ar B.Na2O 的电子式: C.F-的结构示意图: D.NaHCO3 的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2- 3 【解析】 A 项,中子数为 20 的 Ar 原子为 3818Ar,错误;B 项,Na2O 是由 Na+与 O2- 通过离子键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电子式正确;C 项,F-的结构示意图为 ,错误;D 项,NaHCO3 的电离方程式为 NaHCO3═══Na++HCO- 3 ,错误。 2.(2020·保定模拟)短周期主族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 的最外层 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 3 倍,X 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金属性最强,W 与 Y 属于同一主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原子半径:r(Z)>r(X)>r(W) B.W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 Y 的弱 C.由 W 与 X 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可作供氧剂 D.Y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 Z 的强 【解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内层电子数的 3 倍,则 W 为氧元素,X 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金属性最强,则 X 为钠元素, W 与 Y 属于同一主族,则 Y 为硫元素,Z 为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序数比 Y 大,则 Z 为氯元素。 同主族从上而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同周期从左而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故原子半径: r(X)>r(Z)>r(W),A 错误;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则 W 的简单气态氢 化物 H2O 的热稳定性比 Y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 H2S 强,B 错误;由 W 与 X 形成的一种化合 物 Na2O2 可作供氧剂,C 正确;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 H2SO4 的酸性比 HClO4 的弱,D 错误。 3.(2020·雅安模拟)短周期元素 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最外层 电子数为互不相等的奇数。X 与 Y 位于不同周期,X 与 W 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 8,元素 Z 的单质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主族金属元素单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化合物 YX4W 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呈碱性 B.化合物 YW3 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C.Y、Z 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强度高,热膨胀系数小,是良好的耐热冲击材料 D.原子半径大小:W>Z>Y>X 【解析】 短周期元素 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为互不相等的奇数,说明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 1、3、5、7,元素 Z 的单质是目前使用量最 大的主族金属元素单质,则 Z 为 Al 元素、Y 为 N 元素、W 为 Cl 元素。X 与 Y 位于不同周 期,则 X 为 H 元素、Y 为 N 元素、W 为 Cl 元素,元素化合物 YX4W 为 NH4Cl,NH4Cl 溶 液中 NH + 4 水解使溶液呈酸性,故 A 错误;Y 为 N 元素、W 为 Cl 元素,化合物 NCl3 为共价 化合物,电子式为 ,故 B 错误;Y 为 N 元素、Z 为 Al 元素,AlN 为原子晶体, 原子晶体具有强度高、热膨胀系数小、耐热冲击的特征,故 C 正确;在周期表中,同一周 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半径从上到下依次增大,H 原子半 径最小,故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Al>Cl>N>H,D 错误。 4.(2020·衢州模拟)根据下表中有关短周期元素性质的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原子半径(10-10 m) 0.74 1.60 1.52 1.10 0.99 1.86 0.75 1.43 主要化 合价 最高价 +2 +1 +5 +7 +1 +5 +3 最低价 -2 -3 -1 -3 A.元素④处于第三周期第ⅤA 族 B.元素③和⑥、元素④和⑦分别处于同一主族 C.元素①与元素⑥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存在共价键 D.元素⑧对应的氢氧化物可能具有两性 【解析】 短周期元素中,④⑦均有+5、-3 价,处于ⅤA 族,原子半径④>⑦,故 ④为 P、⑦为 N;⑤有+7、-1 价,则⑤为 Cl;①有最低价-2,处于ⅥA 族,原子半径小 于 Cl,故①为 O;③⑥均有最高价+1,处于ⅠA 族,原子半径③<⑥,故③为 Li、⑥为 Na,②只有最高价+2 价,原子半径大于 Li,所以②为 Mg;⑧只有最高价+3,原子半径 小于镁的,故⑧为 Al;则元素④为 P,处于第三周期ⅤA 族,故 A 正确;最高正化合价等 于其主族序数,故③和⑥处于ⅠA 族、④和⑦分别处于ⅤA 族,故 B 正确;元素①与元素 ⑥形成的化合物有氧化钠、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中存在共价键,故 C 错误;元素⑧为 Al, 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故 D 正确。 5.(2020·池州模拟)W、X、Y、Z 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且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2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 Y 强于 X B.W 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 C.X、Y、Z 最简单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弱的是 Y D.在元素周期表中 118 号元素与 Z 位于同一主族 【解析】 X、Y、Z、W 四种短周期元素,结合位置可知,W、X 为第二周期元素,Y、 Z 为第三周期,设 X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x,则 W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x-1,Y 的最外层电子 数为 x,Z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x+1,则 x+x-1+x+x+1=24,解得 x=6,则 W 为 N,X 为 O,Y 为 S,Z 为 Cl。同主族从上到下还原性依次增强,所以 S2-的还原性比 O2-强,故 A 正确;N 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其最高价含氧酸盐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 NH4NO3,故 B 正确; X、Y、Z 最简单氢化物为 H2O、H2S、HCl,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所以稳定性最弱 的是 H2S,故 C 正确;118 号元素位于 0 族,Z 是 Cl 位于第ⅦA 族,故 D 错误。 6.(2020·阜阳模拟)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Q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已知,离 子化合物甲是由 X、Y、Z、W 四种元素组成的,其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 1∶1,阳离子是 一种 5 核 10 电子微粒;Q 元素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乙为上述某种元素的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甲与乙的浓溶液反应生成丙、丁、戊三种物质,其中丁在常温 下为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甲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B.丙和戊的混合物一定显酸性 C.丁一定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D.原子半径:X<Y<Z<W 【解析】 离子化合物甲是由 X、Y、Z、W 四种元素组成的,其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 1∶1,阳离子是一种 5 核 10 电子微粒,该阳离子为 NH+ 4 ,则 X 为 H 元素;Q 元素原子半 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则 Q 为 Na 元素,因此 Y、Z、W 均为第二周期元素,阴离 子组成元素的原子序数小于 Na,则阴离子为碳酸氢根离子,则甲为 NH4HCO3,因此 Y 为 C 元素、Z 为 N 元素、W 为 O 元素;乙为上述某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甲与 乙的浓溶液反应生成丙、丁、戊三种物质,则乙为氢氧化钠或硝酸,与碳酸氢铵反应生成氨 气,碳酸钠和水或硝酸铵、二氧化碳和水,其中丁在常温下为气体,则丁为氨气或二氧化碳, 甲为 NH4HCO3,属于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铵根离子、HCO - 3 中还含有共价键,故 A 正确;丙和戊的混合物可能为碳酸钠溶液或硝酸铵溶液,碳酸钠水解后溶液显碱性,故 B 错误;丁可能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 C 错误;同一周 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半径: X<W<Z<Y,故 D 错误。 7.(2020·苏州模拟)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的单质是空气 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Y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 X 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相等,Z 的族序 数等于其原子核外最内层的电子数,W 与 Y 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原子半径:r(Z)>r(X)>r(Y) B.X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 Y 的强 C.Y 分别与 X、Z 形成的化合物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 D.Z、W 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电解可制取单质 Z 【解析】 X 的单质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即 X 为 N,Y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数与 X 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相等,即 Y 为 F,Z 的族序数等于其原子核外最内层的电子数, 四种元素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即 Z 为 Mg,W 与 Y 同主族,W 为 Cl; 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 r(Mg)>r(Cl)>r(N)>r(F),故 A 正确;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热稳 定性越强,F 的非金属性强于 N,即 HF 热稳定性强于 NH3,故 B 错误;形成的化合物分别 是 NF3 和 MgF2,前者含有共价键,后者含有离子键,故 C 错误;形成的化合物为 MgCl2, 电解熔融 MgCl2 制取 Mg,故 D 错误。 8.短周期元素 a、b、c、d、e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由它们形成的化合物 X、Y、Z、W 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 X、Y、Z 均含有 d 元素;X 的焰色反应呈黄 色;Y 是两性氢氧化物;0.1 mol·L-1 W 溶液的 pH 为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e 元素的含氧酸的酸性在同主族中最强 B.b 元素的单质和氢化物可能具有氧化性和漂白性 C.c 与 e 和 a 与 e 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均属于电解质且化学键类型相同 D.b、c、d 元素的离子半径大小顺序是 bAl3+, 即 b>c>d,错误。 9.同一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常温下,含甲的化合物 r 浓度 为 0.1 mol·L-1 时溶液 pH=13。同周期元素简单离子中,乙离子的半径最小。p 和 q 分别是 元素丙和丁的单质,其中 p 为浅黄色固体。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产物水已略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原子半径的大小关系:甲>乙>丙>丁 B.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Cl2+H2O H++Cl-+HClO C.m、n 的阴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 D.甲、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均可以发生反应 【解析】 p 是元素丙的单质,p 为浅黄色固体,丙为 S 元素,p 为单质硫;甲、乙、 丙、丁是同一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丁为 Cl 元素,q 为 Cl2,甲、乙都是第三周 期元素,含甲的化合物 r 浓度为 0.1 mol·L-1 时溶液 pH=13,r 为一元强碱,甲为 Na 元素, r 为 NaOH;同周期元素简单离子中,乙离子半径最小,乙为 Al 元素。A 项,同周期从左到 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半径:甲>乙>丙>丁,正确;B 项,反应②为 Cl2 与 NaOH 溶液 的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l2+2OH-═══Cl-+ClO-+H2O,错误;C 项,反应①为 S 与 NaOH 溶液的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S+6OH-═══ △ 2S2-+SO2- 3 +3H2O,S2-、SO 2- 3 酸性条件下发生归中反应不能大量共存,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S2-+SO2- 3 +6H+═══3S↓+ 3H2O,正确;D 项,甲、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依次为 NaOH、Al(OH)3、HClO4, 两两之间均可发生反应,正确。 10.(2020·绵阳模拟)短周期元素 M、P、Q、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M 原子获得 4 个 电子最外层将达到稳定结构,P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 3 倍,Q2+与 P2-具有相 同的电子层结构,W 与 M 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比较气态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P>W B.比较原子半径:r(W)>r(Q)>r(P)>r(M) C.比较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Mr(W)>r(M)>r(P),故 B 错误;M 为 C,W 为 Si,同主族元素的 非金属性从上到下递减,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递减,因此 H2CO3 的酸性比 H2SiO3 强,故 C 错误;P 分别与 Q、W 形成的化合物为 MgO 和 SiO2,前者含离子键,后者含共价 键,化学键类型不同,故 D 错误。 11.(2020·成都模拟)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C ) A.M、N 的氧化物都能与 Z、R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 B.Y 的单质能从含 R 简单离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 R 单质 C.X、M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熔点很高 D.简单离子的半径:R>M>X 【解析】 由图可知,为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变化,根据原子序数关 系可知 X 为 O 元素,Y 为 F 元素,Z 为 Na 元素,M 为 Al 元素,N 为 Si 元素,R 为 Cl 元 素,M、N 的氧化物 Al2O3、SiO2 都能与 Z、R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NaOH 反应,但 SiO2 不与 R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HClO4 反应,A 错误;F2 非常活泼,与含氯离子的 水溶液反应时直接与水反应,无法置换出氯气,B 错误;X、M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氧化 铝熔点很高,C 正确;O2-、Al3+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Cl-比它们 多一个电子层,半径最大,故离子半径 Cl->O2->Al3+,D 错误。 12.(2020·衡阳模拟)X、Y、Z、W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 分别与 Y、Z、W 结合形成质子数相同的甲、乙、丙三种分子。丁为无色气体,遇空气变红棕色; 丙的水溶液可刻蚀玻璃。上述物质有如图转化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四种元素形成的单质中 W 的氧化性最强 B.甲、乙、丙中沸点最高的是丙 C.甲常用作致冷剂 D.甲、乙分子均只含极性共价键 【解析】 丁为无色气体,遇空气变红棕色,则丁为 NO,单质 Z 与化合物甲反应生成 NO,则单质 Z 为 O2,化合物甲为 NH3,乙为 H2O,能与 H2O 反应生成氧气的单质为 F2, 丙为 HF,故元素 X、Y、Z、W 分别为 H、N、O、F。H、N、O、F 四种元素形成的单质中 F2 的氧化性最强,故 A 正确;常温下 NH3 和 HF 为气态,H2O 在常温下为液态,所以沸点 最高的是 H2O,故 B 错误;化合物甲为 NH3,氨气易液化,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故 常用作制冷剂,故 C 正确;化合物甲为 NH3,乙为 H2O,NH3 和 H2O 分子均只含极性共价 键,故 D 正确。 13.(2020·合肥模拟)X、Y、Z、Q、R 均为短周期元素,且 Y、Z、Q、R 在周期表中的 位置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 X 与 Y 同主族,X 与 Q 能形成最简单的有机物。则下列有关说 法正确的是( C ) Q R Y Z A.原子半径:r(Z)>r(Y)>r(R)>r(Q) B.气态化合物的稳定性:QX4>RX3 C.X 与 Y 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 D.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2QO3>XRO3 【解析】 X、Y、Z、Q、R 均为短周期元素,X 与 Q 能形成最简单的有机物为甲烷, 则 X 为 H,Q 为 C,X 与 Y 同主族,则 Y 为 Na,结合 Y、Z 和 R 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Z 为 Mg,R 为 N,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 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则原子半径:r(Y)>r(Z)>r(Q)>r(R),A 项错误;非金属性越强,其对 应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 NH3 的稳定性大于 CH4,即 RX3>QX4,B 项错误;X 与 Y 形成 NaH,含离子键,C 项正确;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大,则硝酸的 酸性大于碳酸,即:XRO3>X2QO3,D 项错误。 14.(2020·太原模拟)短周期元素 X、Y、Z、W 分属三个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其中 Y 与 X、Z 均可形成 1∶1 或 1∶2 的二元化合物;X 与 Z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Y 与 W 的一种化合物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消毒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常温常压下 Y 的单质为气态 B.离子半径:W>Z>Y C.X 与 Z 形成的离子化合物具有还原性 D.W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一定是强酸 【解析】 短周期元素 X、Y、Z、W 分属三个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加,X 为 H,Y 与 X、Z 均可形成 1∶1 或 1∶2 的二元化合物;X 与 Z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Y 为 O,Z 为 Na,Y 与 W 的一种化合物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消毒剂,W 为 Cl。常温常压下 Y 的单质为 氧气或臭氧,均为气态,故 A 正确;Y 为 O,Z 为 Na,对应的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 布,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应为 ZZ B.Y、Z 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酸性 C.Y、Z 分别与 W 形成的化合物,前者的沸点高 D.四种元素分别与氧形成的化合物均只有两种 【解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 的气态单质在 催化剂及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发生可逆反应生成化合物 R,根据表格数据及方程式中化学计量 数之比等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浓度之比可知,W 与 X 单质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0.3 -0.12) mol/L∶(0.3-0.24) mol/L=3∶1,又因为在催化剂及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发生的可逆 反应,则推出 W 为 H 元素,X 为 N 元素,W、Y 同主族,则 Y 为 Na 元素,W、X 的最外 层电子数之和与 Z 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则 Z 为 S 元素。电子层数越大,简单离子半径越 大;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核电荷数越小,对应的离子半径越大,则离子半径:Z>X>Y,A 项错误;Y、Z 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硫化钠,在溶液中硫离子会发生水解生成氢氧根离 子,使溶液显碱性,B 项错误;Y、Z 分别与 W 形成的化合物分别是 NaH 与 H2S,前者为 离子化合物,通常状况下为固体,H2S 为气体,前者沸点高,C 项正确;N 与氧元素可形成 NO、NO2 或 N2O5 等,不只是两种化合物,D 项错误。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