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专题模拟试题精编:实验探究与方案设计型综合实验(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化学专题模拟试题精编:实验探究与方案设计型综合实验(解析版)

ID:656310

大小:291.52 KB

页数:28页

时间:2021-04-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实验探究与方案设计型综合实验 1.(2020·湖北省四地七校高三期末考试理综)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对应的现象 及结论都正确且二者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等体积等浓度的 H2O2 溶液中分别加入 5 滴等浓度的 CuSO4 和 KMnO4 溶液 观察、对比气 体产生的速度 可比较 CuSO4 和 KMnO4 的对 H2O2 分解 的催化效果 B 向植物油和矿物油中 分别加入烧碱溶液,加 热 冷却后观察 到其一分层, 另一不分层 分层的是矿物油, 不分层的是植物油 C 将浓硫酸滴到胆矾晶 体表面 晶体表面出 现黑斑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D SO2 通入 Ba(NO3)2 溶液 产生白色沉 淀 SO2 与可溶性钡盐 均可生成白色沉淀 【答案】B 【解析】A 项,高锰酸钾可氧化过氧化氢,而不是过氧化氢的催化剂,故 A 错误;B 项,向植物油和矿物油中分别加入烧碱溶液,加热,冷却后观察到分层 2 的是矿物油,不分层的是植物油,植物油中有酯基,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故 B 正 确;C 项,将浓硫酸滴到胆矾晶体表面,晶体由蓝色变成白色,说明浓硫酸具有 吸水性,故 C 错误;D 项,SO2 通入 Ba(NO3)2 溶液,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 氧化性,SO2 被氧化成 SO4 2-,生成 BaSO4 白色沉淀,故 D 错误;故选 B。 2.(2020·邢台市高三第四次质检)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 是( ) 选 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 N2 的集气瓶中 集气瓶中有黄 绿色粉末产生 氮气具有氧 化性 B 将装有 CuCl2·2H2O 晶体的试 管加热,在试管口放置湿润 的蓝色石蕊试纸 试纸变为红色 CuCl2 显酸 性 C 将镁片和铝片分别打磨后, 用导线连接,再插入 NaOH 溶 液中 片刻后镁片上 有大量气泡产 生,铝片上产生 的气泡很少 镁为电池正 极 D 向 2mLNa2S 稀溶液中滴加 0.1mol/LZnSO4溶液至不再有 沉淀由白色变 Ksp(ZnS)> 3 白色沉淀产生,然后再往上 述溶液中滴加的 0.1mol/LCuSO4 溶液 为黑色 Ksp(CuS) 【答案】B 【解析】A 项,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 N2 的集气瓶中,集气瓶中黄绿色 粉末产生,说明氮气和镁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氮化镁,说明氮气具有氧化性,故 A 不选;B 项,将装有 CuCl2·2H2O 晶体的试管加热,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蓝色石 蕊试纸,试纸变为红色,说明产生了酸性气体,是因为氯化铜水解放出的氯化氢 显酸性,不是 CuCl2 显酸性,故 B 选; C 项,将镁片和铝片分别打磨后,用导线连接,再插入 NaOH 溶液中,镁与 NaOH 不反应,是铝与 NaOH 反应,2Al + 2NaOH +2H2O=2NaAlO2 + 3H2↑,镁为正 极,铝为负极,因此片刻后镁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铝片上产生的气泡很少,故 C 不选;D 项,向 2mLNa2S 稀溶液中滴加 0.1mol/LZnSO4 溶液至不再有白色沉淀产 生,该白色沉淀为 ZnS,再滴加的 0.1mol/LCuSO4 溶液,沉淀由白色变为黑色, 说明 ZnS 转化为了 CuS,说明 Ksp(ZnS)>Ksp(CuS),故 D 不选;故选 B。 3.(2020·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第二次统考)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 应结论的是( ) 实验 现象 结论 A 某钾盐晶体中滴加浓盐酸,产生 品红溶液褪色 产生的气体 4 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 一定是 SO2 B 向装有经过硫酸处理的 CrO3(桔红 色)的导管中吹入乙醇蒸气 固体逐渐由桔红色变为 浅绿色(Cr3+) 乙醇具有还 原性 C 向 2mL0.1mol/LFeCl3 溶液中加入 铜粉,充分振荡,再加入 2 滴 KSCN 溶液 铜粉溶解,溶液由黄色变 为绿色,滴入 KSCN 溶液 颜色不变 氧化性:Fe3+ >Cu2+ D 向盛有 CuO 的试管中加入足量 HI 溶液,充分震荡后滴入 3 滴淀粉 溶液 固体有黑色变为白色,溶 液变为黄色,滴入淀粉后 溶液变蓝 CuO 与 HI 发 生了氧化还 原反应 【答案】A 【解析】A 项,次氯酸钠与浓盐酸反应能够生成氯气,亚硫酸盐与浓盐酸反 应能够生成二氧化硫,氯气与二氧化硫均使品红褪色,则由现象不能判断产生的 气体是 SO2,故 A 符合题意;B 项,CrO3 可氧化乙醇蒸气,则乙醇具有还原性,故 B 不符合题意;C 项,Cu 与氯化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铜,氧 化性:Fe3+>Cu2+,故 C 不符合题意;D 项,由现象可知生成 CuI 和碘单质,Cu、 I 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 4.(2020·辽宁省锦州市联合校高三期末考试)下列实验对应的实验现象和 结论或解释都正确的是( ) 5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A KI 淀粉溶液中通入少 Cl2 溶液变蓝 Cl2 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B 向稀溴水中加入苯,充分振荡、 静置 水层几乎无 色 苯与溴水发生了取代反应 C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 酸,水浴加热,然后加入银氨 溶液,加热 无银镜出现 不能判断蔗糖是否水解 D 向 FeCl3 和 AlCl3 混合溶液中滴 加过量 NaOH 溶液 出现红褐色 沉淀 Ksp[Fe(OH)3]Si B 鉴别 NaBr 和 KI 溶液 分别加新制氯水后,用 CCl4 萃取 C 除去 NaHCO3 固体中的 Na2CO3 将固体加热至恒重 D 证明相同温度下: Ksp(Ag2S)C,另外盐酸挥发,无洗气 装置,A 错误;B 项,氯水与 NaBr 和 KI 反应分别生成 Br2、I2,两者都易溶于 CCl4, 分别在 CCl4 层中显橙红色、紫红色,B 正确;C 项,NaHCO3 受热易分解,而 Na2CO3 受热不易分解,不能达到除杂目的,C 错误;D 项,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硝酸 7 银过量,硫化钠与溶液中的银离子直接反应,无法证明哪种沉淀的溶度积更小, D 错误;故选 B。 6.(2020·武昌区高三年级调研考试)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 论或解释正确的是( ) 【答案】A 【解析】A 项,KI 溶液过量,氯化铁溶液不足量,滴加 KSCN 溶液,出现血 红色,能说明可逆反应,A 正确;B 项,没有给出 NaCl 和 NaI 的浓度度相对大小, 所以向 NaCl、NaI 的混合溶液中滴入 AgNO3 溶液,即使产生黄色沉淀,也不能说 明 Ksp(AgI)Br-,加入氯水,先将 Fe2+氧化 成 Fe3+,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 B 不符合题意;C 项,制备银氨溶液的操作步骤: 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氨水,发生 AgNO3+NH3·H2O=AgOH↓+NH4NO3,继续滴加氨水 至白色沉淀恰好溶解,发生 AgOH+2NH3·H2O=[Ag(NH3)2]++OH-+2H2O,根据方程 式,推出 5mL0.1mol·L-1AgNO3 溶液中加入 15mL0.1mol·L-1NH3·H2O,故 C 不符 合题意;D 项,NaHSO3 与 H2O2 反应无现象,不能观察实验现象得到结论,故 D 不 符合题意;故选 A。 9.(2020·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 3 月网上统一月考)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相 应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将 NH3 通过盛有无水氯化钙的干燥管 干燥 NH3 B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硝酸,加热 清洗银镜反应实验后的试 管 C 常温下,分别测等浓度的 NaX 溶液和 Na₂CO3 溶液的 pH 比较 HX 与 H2CO3 酸性强弱 D 将 3 体积 SO2 与 1 体积 O2 混合通过灼热的 V2O5 充分反应,产物依次通过 BaCl2 溶液和品红 验证 SO2 与 O2 的反应为可 12 溶液 逆反应 【答案】B 【解析】A 项,氨气和氯化钙能发生络合反应,所以氯化钙不能干燥氨气, A 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 项,银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银、NO 和水,则加入适量 稀硝酸,加热清洗银镜反应实验后的试管,B 能达到实验目的;C 项,根据盐类 水解原理,只能比较 HX 与 HCO3 -的酸性强弱,C 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 项,若气 体流速过快,有可能未反应的二氧化硫流过,不能验证反应为可逆反应,D 不能 达到实验目的;故选 B。 10.(2020·吉林省长春六中、八中、十一中等省重点中学高三联考)下列实 验过程设计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 项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配制 0.10mol·L -1(NH4)2Fe(SO4)2 溶液 称取 3.92g(NH4)2Fe(SO4)2·6H2O 于烧杯中, 加入少量的硝酸酸化的蒸馏水溶解,转移 至 100mL 容量瓶中定容 B 制取并纯化 CO2 向石灰石中滴入盐酸,将产生的气体依次 通过浓硫酸、饱和 NaHCO3 溶液 13 C 探究某无色溶液 中一定含碘元素 取少量该无色溶液,先滴加氯水,再加入 少量苯,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上层呈 紫红色 D 探究淀粉在稀硫 酸催化下可生成 葡萄糖 向淀粉水解液中加入少量新制 Cu(OH)2 并 加热,观察现象 【答案】C 【解析】A 项,(NH4)2Fe(SO4)2 中 Fe 显+2 价,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 Fe2 +氧化成 Fe3+,故 A 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 项,按照题中步骤,最后通过饱和 NaHCO3 溶液,得到 CO2 中含有水蒸气,应是先通过饱和 NaHCO3 溶液,再通过浓硫酸干燥, 故 B 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 项,加入氯水后,Cl2 将 I-氧化成 I2,加入苯后,苯 层显紫红色,能说明该溶液中含有碘元素,故 C 能达到实验目的;D 项,题中没 有中和稀硫酸,应向淀粉水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至溶液显碱性,然后加入新制 Cu(OH)2,并加热,观察现象,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 11.(2020·广东潮州市高三期末理综)某学习小组拟探究 CO2 和锌粒反应是 否生成 CO,已知 CO 能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黑色固体。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 14 A.实验开始时,先点燃酒精灯,后打开活塞 K B.b、c、f 中试剂依次为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银氨溶液 C.a 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CaCO3+2H+=CO2↑+Ca2++H2O D.装置 e 的作用是收集一氧化碳气体 【答案】C 【解析】A 项,实验开始时,需先打开活塞 K,使反应产生的 CO2 排尽装置内 空气,避免空气与锌粉反应,后点燃酒精灯,A 错误;B 项,b 装置是除尽 CO2 中的氯化氢,若用氢氧化钠,吸收氯化氢的同时也吸收 CO2,应用饱和碳酸氢钠 溶液,B 错误;C 项,依题意,a 装置是用于块状固体与液体反应制取 CO2 气体, 通常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O2↑+Ca2++H2O,C 正确; D 项,装置 e 为安全瓶,防止装置 f 中的液体倒吸到硬质玻璃管中,D 错误;故 选 C。 12.(2020·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实验高中高三质检)通过下列装置可探究 Cu2S(黑色)与 O2 的反应产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15 A.试剂 x、y 可分别选用 H2O、Na2O2 B.b、d 的作用分别是干燥 O2、检验 SO2 C.若 c 中固体变红色,说明生成物为 金属铜 D.e 中酸性 KMnO4 溶液可用 NaOH 溶液替代 【答案】C 【解析】用装置 a 制取氧气,由于采用的装置是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制取气体, 所以可以用 MnO2 和双氧水或 Na2O2 和水制取氧气,b 中的浓硫酸用于干燥氧气,c 中发生 Cu2S 和氧气的反应,d 中的品红用于检验 SO2,e 中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用于吸收过量的 SO2。A 项,由以上分析可知,试剂 x、y 可分别选用 H2O、Na2O2 制取氧气,A 正确;B 项,由以上分析可知,b、d 的作用分别是干燥 O2、检验 SO2, B 正确;C 项,若 c 中固体变红色,生成物不一定为金属铜,也有可能是氧化亚 铜,C 错误;D 项,e 中酸性 KMnO4 溶液用于吸收 SO2,NaOH 溶液也可以吸收 SO2, D 正确;故选 C。 13.(2020·福建省宁德市高三期末质量检测)某实验小组将废铁屑(含硫化 亚铁等杂质)和稀硫酸加入锥形瓶中,加热,充分反应,冷却后加入氨水,制得 硫酸亚铁铵[(NH4)2SO4·FeSO4·6H2O],装置如下图(夹持仪器略去)。下列说法或 操作错误的是( ) 16 A.乙装置是安全瓶 B.将氨水滴入时,先缓慢打开活塞,再打开玻璃塞 C.KMnO4 溶液的作用是吸收 H2S 等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D. 锥形瓶中发生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H3·H2O+H+=NH4 ++H2O 【答案】B 【解析】A 项,乙装置是安全瓶,防止丙中的液体倒流,故 A 正确;B 项, 将氨水滴入时,先打开玻璃塞,再缓慢打开活塞,让氨水慢慢流下,故 B 错误; C 项, KMnO4 具有氧化性,H2S 具有还原性,KMnO4 溶液的作用是吸收 H2S 等尾气, 防止污染空气,故 C 正确;D 项,锥形瓶中发生中和反应,一水合氨与酸反应生 成铵盐,离子方程式:NH3·H2O+H+=NH4 ++H2O,故 D 正确;故选 B。 14.(2020·潍坊市统考高三化学质量检测)草酸亚铁(FeC2O4)可作为生产电 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原料,受热容易分解,为探究草酸亚铁的热分解产物,按 下面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观察到装置 B、F 中石灰水变浑浊,E 中固体变为红色,则证明分 解产物中有 CO2 和 CO B.反应结束后,取 A 中固体溶于稀硫酸,向其中滴加 1~2 滴 KSCN 溶液, 溶液无颜色变化,证明分解产物中不含 Fe2O3 C.装置 C 的作用是除去混合气中的 CO2 D.反应结束后,应熄灭 A,E 处酒精灯后,持续通入 N2 直至温度恢复至室温 【答案】B 【解析】A 项,实验中观察到装置 B 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生了分解产物 中有 CO2,E 中固体变为红色,F 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分解产物中有 CO,故 A 正确;B 项,因为反应中生成有 CO,CO 会部分还原氧化铁得到铁,因此反应结 束后,取 A 中固体溶于稀硫酸,向其中滴加 1~2 滴 KSCN 溶液,溶液无颜色变化, 不能证明分解产物中不含 Fe2O3,故 B 错误;C 项,为了避免 CO2 影响 CO 的检验, CO 在 E 中还原氧化铜,生成的气体在 F 中变浑浊,因此在装置 C 要除去混合气 中的 CO2,故 C 正确;D 项,反应结束后,应熄灭 A,E 处酒精灯后,持续通入 N2 直至温度恢复至室温避免生成的铜单质被氧化,故 D 正确;故选 B。 18 15.(2020·湖北示范高中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 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图 装置可证明非金属性强弱:N>C>Si B.用图 装置可制备少量 O2,其优点是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 生和停止 C.用图 装置可配制 100mL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 D.用图 装置可蒸发 NaCl 溶液得到氯化钠晶体 【答案】D 【解析】A 项,二氧化碳通入反应生成硅酸沉淀,证明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 所以碳酸、硝酸、硅酸的酸性强弱顺序是硝酸、碳酸、硅酸,根据实验现象和元 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19 推知 N、C、Si 三种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为 N>C>Si,但是稀硝酸具有挥发性, 会影响实验,故实验装置不完整,故 A 错误。B 项,过氧化钠为粉末固体,关闭 止水夹,与水接触后不能分离,则不能利用图中简易装置制备少量氧气,故 B 错 误;C 项,容量瓶只能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不能用来稀释,故 C 错误;D 项,可通过蒸发皿加热蒸发 NaCl 溶液得到氯化钠晶体,故 D 正确。故 选 D。 16.(2020·山西省同煤一中联盟校高三联考)对下列实验现象或操作解释错 误的是( ) 现象或操作 解释 A 向含有 ZnS 和 Na2S 的悬浊液中滴加 CuSO4 溶液, 生成黑色沉淀 Ksp(CuS)碳酸>苯酚, C 正确;D 项,下层呈橙红色,则表明 NaBr 与氯水反应生成 Br2,从而得出还原 性:Br->Cl-,D 正确;故选 A。 18.(2020·河北省沧州市高三质量监测)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 的是( ) 选 项 操作 现象 结论或解释 A 向两份4mL0.2mol/L酸性 KMnO4 溶液中 分别滴加 2mL0.01mol/L 和 0.02mol/L 草酸溶液 滴加 0.02mol/L 草酸溶液的先褪 色 反应物浓度越 大,反应速率越 快 B 向 Na2SiO3 溶液中液加稀盐酸 产生白色沉淀 非金属性: Cl>Si 22 C 将 Fe(NO3)2 晶体溶于稀硫酸,滴加 KSCN 溶液 溶液变红 Fe(NO3)2 晶体已 变质 D 滴有酚酞的 Na2CO3 溶液中加入 BaCl2 固体 溶液红色变浅 Na2CO3 溶液中存 在水解平衡 【答案】D 【解析】A 项,KMnO4 与 H2C2O4 反应关系式为 2KMnO4~5H2C2O4,选项中 KMnO4 过量,溶液不能褪色,故 A 错误;B 项,该实验只能说明盐酸酸性强于硅酸,比 较非金属性,要通过比较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的酸性进行来判断,比较 Cl 与 Si 的非金属性,则应比较 H2SiO3 与 HClO4 酸性的强弱,故 B 错误;C 项,将 Fe(NO3)2 晶体溶于稀硫酸,溶液中存在 H+、NO3 -,可将 Fe2+氧化为 Fe3+,加 KSCN 溶液变血 红色,故不能判断是 Fe(NO3)2 原先是否变质,故 C 错误;D 项,Na2CO3 溶液中加 入 BaCl2,Ba2+与 CO3 2-反应,生成 BaCO3 沉淀,CO3 2-减少,溶液颜色变浅,说明溶 液显碱性与 CO3 2-有关,溶液中存在 CO3 2-的水解平衡,CO3 2-减少,平衡逆向移动, 故 D 正确。故选 D。 19.(2020·江西省吉安市 2020 届高三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下列实验操作、 现象和结论都正确且它们之间有相关性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分别测定浓度相同的 NaX、 pH 前者较大 电离常数:HX>HY 23 NaY 溶液的 pH B 在 Fe(NO3)2 溶液中滴加盐酸 溶液变黄色并产生 气泡 HNO3 易分解 C 向某溶液中通入 CO2 产生白色沉淀 原溶液一定含 SiO3 2- D 在酸化的 KMnO4 溶液中滴加 葡萄糖溶液 紫红色溶液变无色 溶液 葡萄糖具有还原性 【答案】D 【解析】A 项,浓度相同的 NaX、NaY 溶液,且 pH 前者较大,说明 HX 酸性 较弱,电离常数 HX<HY,故 A 错误;B 项,加入盐酸,硝酸可氧化亚铁离子,发 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三价铁和一氧化氮,故 B 错误;C 项,向某溶液中通入 CO2, 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可能含有 SiO3 2-或 AlO2 -等,故 C 错误;D 项,酸性高锰 酸钾溶液具有氧化性,葡萄糖具有还原性,溶液由紫色变为无色,高锰酸根离子 被还原为 Mn2+,故 D 正确;故选 D。 20.(2020·廊坊市高中联合体高三化学)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 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24 A 将一小块金属钠置于坩埚里加 热 钠先熔化成小球, 再燃烧 钠的熔点比钠的 着火点低 B 将 SO2 通入硝酸钡溶液中 产生白色沉淀 SO2 与可溶性钡盐 均能生成白色沉淀 C 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 硫酸铜溶液和饱和氯化钠溶液 均有固体析出 蛋白质均发生变 性 D 向 Fe(NO3)2 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溶液颜色加深 Fe2+的水解平衡受 外界因素的影响。 【答案】A 【解析】A 项,钠为活泼金属,熔点较低,加热时,先熔化,再燃烧,说明 钠的熔点比着火点点,A 正确;B 项,SO2 与硝酸钡溶液,SO2 溶于水生成亚硫酸, 使得溶液呈酸性,溶液中 NO3 -,H2SO3 在酸性环境下,能被 NO3 -氧化成 SO4 2-,能 够生成 BaSO4,但是不能得到 SO2 与可溶性钡盐均能生成白色沉淀的结论,如 SO2 与 BaCl2 溶液不反应,B 错误;C 项,蛋白质溶液加入饱和氯化钠溶液,有固体析 出,但是加入蒸馏水,蛋白质能够重新溶解,属于蛋白质的盐析过程,而加入 CuSO4,Cu2+属于重金属离子,蛋白质会发生变性,C 错误;D 项,Fe(NO3)2 溶液中 加入稀硫酸,溶液中有 NO3 -和 H+,能将 Fe2+离子氧化成 Fe3+,溶液颜色加深, 是由于氧化还原反应,而不是 Fe2+水解受到影响,D 错误;故选 A。 25 21.(2020·山东省济南市高三期末学习质量评估)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 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选 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通 入足量乙烯,溶液紫色逐渐褪去 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 B 向 H2O2 溶液中滴入 NaClO 溶液,产生 无色气体 H2O2 具有还原性 C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 溶 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水沉淀溶解 蛋白质发生了盐析 D 向 2mL0.1mol•L-1NaOH 溶液中滴加 3 滴 2mL0.1mol•L-1MgCl2 溶液,出现白色沉 淀后,再滴加 3 滴 0.1mol•L-1FeCl2 溶 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Ksp[Mg(OH)2]> Ksp[Fe(OH)2] 【答案】D 【解析】A 项,乙烯可被高锰酸钾氧化,溶液褪色,可知乙烯具有还原性, 故 A 正确; B 项,NaClO 可氧化过氧化氢,生成氧气,过氧化氢具有还原性,故 B 正确; C 项,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3 溶液,发生盐析,出现白色沉淀,再加水沉 26 淀溶解,故 C 正确; D 项,NaOH 过量,均为沉淀生成,不能比较 Ksp 大小,故 D 错误; 故选 D。 22.(2020·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第二次联考)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 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苯酚浊液中滴加 Na2CO3 溶液,浊液变清 苯酚的酸性强于 H2CO3 的酸性 B 取久置的 Na2O2 粉末,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盐酸,产生无 色气体 Na2O2 没有变质 C 室温下,用 pH 试纸测得:0.1 mol/LNa2SO3 溶液的 pH 约为 10;0.1 mol/L NaHSO3 的溶液的 pH 约为 5 HSO3 -结合 H+的能 力比 SO3 2-弱 D 取少许 CH3CH2Br 与 NaOH 溶液共热,冷却后滴加 AgNO3 溶液,最终无淡黄色沉淀 CH3CH2Br 没有水解 【答案】C 【解析】A 项,反应生成苯酚钠、碳酸氢钠,且二氧化碳可与苯酚钠反应生 成苯酚,所以苯酚的酸性弱于碳酸,A 错误;B 项,过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氧 气;过氧化钠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的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 气体,O2、CO2 都是无色气体,因此不能检验 Na2O2 是否变质,B 错误;C 项, NaHSO3 27 溶液电离显酸性,Na2SO3 溶液水解显碱性,说明 HSO3 -结合 H+的能力比 SO3 2-弱,C 正确;D 项,水解后检验溴离子,应在酸性条件下,没有加硝酸至酸性,再加硝 酸银溶液不能检验 Br-是否存在,D 错误;故选 C。 23.(2020·山东省烟台市高三期末)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 的影响 向 2 支盛有 5mL 不同浓度 Na2SO3 溶液的 试管中同时加入 2mL5%H2O2 溶液,观察 实验现象 B 检验 Fe(NO3)2 晶体是 否已氧化变质 将 Fe(NO3)2 品溶于稀 H2SO4 后滴加 KSCN 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C 配制 480mL0.2mol-1• LCuSO4 将 24gCuSO4•5H2O 固体滴入蒸馏水配置 成 500mL 溶液 D 验证 ZnS 的溶解度大 于 CuS 将 CuSO4 溶液滴入 ZnS 悬浊液中,振荡, 可观察到沉淀由白色变为黑色 【答案】D 【解析】A 项,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无现象,不能探究浓度 对速率的影响,故 A 错误;B 项,Fe(NO3)2 品溶于稀 H2SO4 后,亚铁离子与硝酸根 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检验是否变质,应溶于水加 KSCN 溶液检验,故 B 28 错 误 ; C 项 , 选 500mL 容 量 瓶 , CuSO4 • 5H2O 的 质 量 为 0.5L × 0.2mol/L × 250g/mol=25.0g,故 C 错误;D 项,ZnS 转化为 CuS 沉淀,可观察到沉淀由白色 变为黑色,验证 ZnS 的溶解度大于 CuS,故 D 正确;故选 D。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