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7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2021届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4月刊第2期)82页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专题17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2021届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4月刊第2期)82页

ID:653974

大小:2.47 MB

页数:82页

时间:2021-04-0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3. (2021 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 1 月(八省联考)双基测试生物试题)二战后,DDT 曾被 人们当成防治各种害虫的灵丹妙药而被大量使用。虽然大部分 DDT 只喷洒在仅占大陆面积 2%的土地上, 但是数百篇研究报告表明,DDT 已经广泛进入了世界各地的食物链和食物 网,人类自己也受到了污染,导致极易患胃肠道疾病和哮喘、呼吸道疾病。DDT 在体内难 以分解,残留时间至少长达 20 年。下表列出了海洋生物及其环境中 DDT 的检测浓度,请 回答下列问题: 检测样本 地球大气 浮游植物 海鸟 大鱼 小鱼 浮游动物 DDT 浓 度 0.000003×10-6 0.005×10-6 20×10-6 2.0×10-6 0.5×10-6 0.04×10-6 (1)虽然 DDT 喷洒的面积仅占大陆面积的 2%,但目前在远离施药地区的海鸟体内也发 现了 DDT。这说明 DDT 参与了生态系统的_____过程,该过程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 (2)根据上表用箭头和文字写出该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_________。据题中信息 可知,DDT 作为有害物质通过该渠道会发生_____现象,DDT 使上述生物中受害最大的是 _____。 (3)该海洋生态系统有_____个营养级,如果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量 和生物量数值绘制成金字塔图形,那么有可能出现倒置情况的是_____金字塔。 (4)大鱼所同化的能量除了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外,其余用于大鱼的_____。 (5)就上述案例来看,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 物质循环 (2). 全球 (3).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大鱼→海鸟 (4). 生物富集 (5). 海鸟 (6). 5 (7). 数量 (8). 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9). 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10). 做好废水和废气的净化工作 【解析】 【分析】 (1)食物链是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 (2)生物富集原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某些有害物质 由于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故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详解】(1)虽然 DDT 喷洒的面积仅占大陆面积的 2%,但目前在远离施药地区的海鸟体内 也发现了 DDT。这说明 DDT 参与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该过程具有全球性。 (2)DDT 会随着食物链在生物体内积累,营养级越高的生物,DDT 的浓度越高,根据表中 DDT 的浓度可知,该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大鱼→ 海鸟。根据分析可知,DDT 作为有害物质通过该渠道会发生生物富集现象,由于最高营养级 中 DDT 的浓度最高,所以 DDT 使上述生物中受害最大的是海鸟。 (3)根据上述分析的食物链可知,该海洋生态系统有 5 个营养级。能量金字塔指将单位时 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的图形呈金字塔形,营养级别越低,占有 的能量就越多;反之,营养级别越高,占有的能量就越少。所以能量金字塔塔基体积最大, 越往上越小,生物量即可表示各营养级的能量,一般也为正金字塔型,而生物的数量不一定 是营养级越高,数量越少,所以上述有可能出现倒置情况的是数量金字塔。 (4)大鱼所同化的能量除了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外,其余用于大鱼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 生命活动。 (5)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是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和做好废水和废气的 净化工作。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富集和生态系统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0. (2021 届陕西省宝鸡市高考模拟检测(一)理综生物试题)人类进入 21 世纪以来,已 经分别在 2003 年、2012 年和 2019 年发生三次全球性的流行性冠状病毒疫情。华南某地自 然生态系统中,蝙蝠以甲虫、蛾类等农业害虫为食,在人类控制虫害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是蝙蝠身上携带着多种人畜共患的病毒(如 SARS-CoV、coVID-19),给人类的健康带来 隐患。本世纪初,由于人类非法捕杀野生动物,SARS-CoV 通过中间宿主果子狸感染给人类, 引发了全球性的非典型肺炎。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最多不超过五个营养级,原因是_____。 (2)某同学根据食物关系写出了下列食物链“甲虫→蝙蝠→果子狸”,该同学书写的食物链 是否正确?_____(填“正确”或“错误"),判断的依据是_____。 (3)一个群落中的物种,都不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而是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一 个有机的整体。请推断 SARS-CoV 与果子狸之间存在着_____关系。 (4)人类通过研究蝙蝠身上的 SARS-CoV 有助于研发非典型肺炎的特效药和疫苗,这体现 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 (5)为了防止蝙蝠将其身上的病毒传染给人类,有人建议大量捕杀蝙蝠,你认为该建议是 否合理?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 【答案】 (1). 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经过五个营养级后剩余的能量不足以维持一 个种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2). 错误 (3). 食物链是从生产者开始的 (4). 寄生 (5). 直接 (6). 否 (7). 大量捕杀蝙蝠会破坏生态统原有的营养结构和生物多样性,不 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本题答案合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 【分析】 1、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直接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 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 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间接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 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 用等,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潜在价值,今天还未被利用的那些物种在将来 会有利用的价值。 2、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只有 10~ 20% ,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所以生态系 统中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 5 个。 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营养级 的消费者。 【详解】(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就越 少,剩余的能量可能不足以维持一个物种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所以该地区生态系统中涉及 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五个。 (2)根据题意可知,该同学书写的食物链是错误的,因为书写食物链的原则是需要从第一 营养级生产者开始,而甲虫是消费者。 (3)群落的种间关系中,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是体表或者体内,摄取寄主 的养分以维持生活。病毒营寄生生活,因此 SARS-CoV 与果子狸之间存在着寄生关系。 (4)生物的科研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5)大量捕杀蝙蝠是不合理的。蝙蝠在生态系统中以甲虫等农业害虫为食,也被其他生物 捕食,若大量捕杀蝙蝠,使其灭绝,可能导致以蝙蝠为食的其他生物由于失去食物而灭绝, 也可能导致被蝙蝠捕食的农业害虫大量繁殖,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点睛】本题考查能量流动的特点、食物链的写法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等知识,意在考查学 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把握食物链的书 写原则和种间关系的判断,识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理解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20. (2021 年高考八省大联考最新题型辽宁省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科学家在南极洲近海大 陆架下 850 m 处的泥床盆地发现超过 100 万只巨型帝王蟹。在帝王蟹所在水域的上方,生活 着大量的植物和动物,其中棘皮动物包括海蛇尾、海百合和海参,这些棘皮动物都没有生活 在海蟹所在水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南极水域所在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B.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C. 帝王蟹的入侵可能会导致某些物种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D. 要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不被帝王蟹破坏,可以采用合理的有计划的捕捞措施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 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多样性。 【详解】A、南极水域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 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A 错误;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与环境之间、不同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 结果,B 正确; C、据题干可知,这些棘皮动物都没有生活在海蟹所在水域,故说明帝王蟹的入侵可能会导 致某些物种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减少,C 正确; D、要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不被帝王蟹破坏,就要适当减少帝王蟹的数量,可以采用合理的 有计划的捕捞措施,D 正确。 故选 A。 21. (2021 年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演练生物试题)若某湖泊生态系统 存在一条仅由甲、乙、丙三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这条食物链上三种生物的能量相对值随水 深的变化情况如下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集中分布在水深 1.5 米处,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水深超过 3 米,丙 的能量值明显下降,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富含氮、磷的污水排入该湖泊造成甲种群爆发,引起水华,但乙种群数量减少,原 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可种植大型挺水植物与甲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减 少水华爆发。 【答案】 (1). 光照强度、温度等 (2). 水深超过 3 米,生产者甲稀少,丙间接的以甲 为食,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 (3). 水华形成时,甲种群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积累,会对水 体中以它为食的乙造成危害 (4). 竞争 【解析】 【分析】 根据图中的能量相对值可以判断,该食物链关系为甲→乙→丙,其中甲为生产者,主要受光 照强度、温度等环境因素影响其分布,而乙、丙则由于食物需求,随甲的分布变化而变化。 【详解】(1)甲为生产者,影响其分布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温度等环境因素;由于水深 超过 3 米,生产者甲稀少,使食物链上的乙丙都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故水深超过 3 米丙的 能量值明显下降。 (2)若富含氮、磷的污水排入该湖泊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藻类等生产者种群爆发,引起 水华,甲种群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积累,会对水体中以它为食的乙造成危害,从而使乙种群 数量减少;种植大型挺水植物则会与甲形成竞争关系,抑制甲种群的爆发,减少水华发生。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中生物的种群数量关系,水华现象的成因和危害,是一 道综合性较强的生态题。 2. (辽宁省葫芦岛市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可以发生在( ) A. 生物和环境之间 B. 群落中不同的种群之间 C. 种群内部不同个体之间 D. A、B、C 三项都可发生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关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的各种信息在生态系统的各成员之间和各成员内部的交换流动。 (2)信息传递的特点:双向的。 (3)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不仅仅存在于生物成分之间,也存在于生 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详解】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的范围不包括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而是指种群内部个体之 间、种群与种群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传递,D 更全面,ABC 不准确。 故选 D。 26. (辽宁省葫芦岛市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下图中甲、乙、丙分别代 表热带雨林生物群落中的三大功能类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表示出了两条食物链 B. 丙处于两个营养级,是杂食性动物 C. 乙→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20% D. 图中的箭头可以表示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方向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属于生产者,乙属于消费者,丙属于分解者。 【详解】A、图中表示只有一条食物链,即甲→乙,A 错误; B、营养结构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含丙分解者,B 错误; C、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是相对于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的, C 错误;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图中的箭头可以表示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方向,D 正确。 故选 D。 30. (辽宁省葫芦岛市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建设人工湿地可将污水、 污泥有控制地投放到人工建造的湿地上,主要利用了土壤、人工介质、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水 和污泥进行处理。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合理搭配植物以提高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B. 尽量使用本地物种以减少外来物种入侵 C. 为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增大引入湿地的污水总量 D. 选择合适的人工介质以利于好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人工湿地输入的污水中含有有机物,有机物中含有能量。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 流入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向水体中通入空气可以提高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效率,生物物种丰富度的增加属于群 落演替中的次生演替,其群落生态位的变化趋势是多样性增加。人工生态系统建立的目的是 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详解】A、合理搭配植物可以提高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从而维持人工湿地的稳定性,A 正 确; B、本地物种与本地环境相协调,使用本地物种可以减少外来物种入侵,B 正确; C、增大引入湿地的污水总量,可使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加强,能量传递效率不会改变,C 错 误; D、选择合适的人工介质,可以增加溶氧量,有利于好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 正确。 故选 C。 32. (辽宁省葫芦岛市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多选)以下关于生态系统 的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 B. 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 C. 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多 D. 食物链越短,可供终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多 【答案】ABCD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流动特点为单向,逐级递减;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 因此是单向不可逆转的。 【详解】A、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不可循环利用,A 正确; B、每个营养级都有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故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B 正确; C、由于能量传递效率为 10%~20%,所以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也越多, C 正确; D、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故食物链越短,终极消费者获得能量越多,D 正确。 故选 ABCD。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三第六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1. 下列关于生态 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绿色植物都是生产者 B. 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同种生物的总和 C. 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D. 人工生态系统中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任何生态系统中都存在着捕食食物 链和腐食食物链。 2、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外貌和时间节律,群落中 的动植物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水平方向上有镶嵌分布现象,且其中的动植物的种类也 不同。 【详解】A、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都属于生产者,A 正确; B、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营养级,B 错误; C、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属于群落,所以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C 错误; D、人工生态系统中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投入的能量,D 错误。 故选 A。 【点睛】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三第六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2. 下列实例中不 能体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原理的是 A. 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 B. 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C. 在夏季通过缩短对菊花的光照时间使其提前开花 D. 合理确定草场的载畜量,才能保持畜产品的持续高产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信息传递在农业生 产中的应用、能量流动的过程及其研究的意义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使生态系统形成一个有机 的整体,其中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而信息传递则决定 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 和能量投入,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A 正确;地球上几乎所有生态系统所 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能,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 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B 正确;在夏季通过缩短对菊花的光照时间使其提前开花,这是信息 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C 错误;合理确定草场的载畜量,才能保持畜产品的持续高产, 这是人们利用能量流动的原理,合理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 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的具体事例的体现,D 正确。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过程及其相互 关系,掌握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及信息传递在生产实践中的应 用,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三第六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3. 如图为某农业 生态系统的模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人们可以通过合理密植农作物来提高光能利用率 B. 提高人植物性食物比例可使该生态系统供养更多的人 C. 建立沼气池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并减少环境污染 D. 定期除草、控制害虫数量可以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为生产者,农作物只能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光能,不能固定其它形式的能 量;沼气池是密封的,里面的氧气浓度很低,因此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多数是厌氧型的分解者,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是不能改变农作物到家畜的能量传递效率。 【详解】A、可以通过合理密植农作物来达到提高光能利用率的作用,正确; B、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人吃植物性食物,可以减少能量流动的环节,从而可使该生态系 统供养更多的人,正确; C、建立沼气池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能量转递效率为 10%-20%, 错误; D、定期除草、控制害虫数量可以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农作物,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 动关系,正确; 故选 C。 (黑龙江省大庆市 2020- 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实验三部第一次线上教学质量 检测理综生物试题)4. 下图为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 a1 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下列 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总能量是 a7 B. 能量散失 a3 中的一部分能再被生物同化利用 C. a1、a2、 a3、a6 的能量形式均为化学能 D. 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a6 /a1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一个营养级能量的去路: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量;②流向下一营 养级;③遗体、残骸、粪便等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④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 量,也包括动植物遗体、残骸以化学燃料形式被存储起来的能量。 【详解】A、图中的 a7 是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该能量并没有被第二营养级同化,因此 仍然属于生产者(第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因此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是 a4+a7,A 错误; B、能量散失 a3 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该能量不能再被生物同化利用,B 错误; C、a3 为散失的能量,最终都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 错误; D、题干中看出,a1 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即第一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而第二营 养级同化的能量为 a6,因此能量传递效率=a6÷a1,D 正确。 故选 D。 【点睛】 (河南省名校联盟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理综生物试题)5. 稳定性是生态系 统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衡量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群落在发生次生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定会逐渐增强 B.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中,若地衣被大面积破坏,则整个生态系统将会崩溃 C.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或能量流动受阻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下降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2、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 3、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 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弱。 【详解】A、一般而言,次生演替时物种的数目会增多,丰富度增高,稳定性会增强,但若 是次生演替过程环境因素较差或人为破坏较为严重,也会出现物种数目减少,生态系统稳定 性降低的情况,A 错误; B、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其中生产者主要是地衣,其他生物 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依靠地衣来维持生活,若地衣被大面积破坏,则整个生态系统将会崩溃, B 正确; 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基础是负反馈调节,C 正确;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 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基础,故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或能量流动受阻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 会下降,D 正确。 故选 A。 (安徽省名校联盟高三模拟调研卷(五))6. 下列有关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任何群落只要时间足够长最终都能演替成顶级群落 B. 发展生态农业,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 C. 生态系统中的物种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D. 人类的活动能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答案】A 【解析】 【分析】 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 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 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 用的一个统一整体。 【详解】A、如果有人为的干涉,则不能演替成顶级群落,A 错误; B、发展生态农业,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进而促进人与自然的 和谐发展,B 正确; C、生态系统中的物种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也越高, C 正确; D、人类的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D 正确。 故选 A。 (临汾市 2021 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一))7. 一种当地从未分布的新杂草出现在某 农田生态系统中,对农作物的生长构成威胁。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该农田生态系统这种新杂草种群密度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为减少误差, 需做到______________。 (2)引入新杂草的天敌防治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与利用农药的化学防治相比,生物防治 的优点在于_____________(写两点)。 (3)此地的农田弃耕后逐渐长出灌木、乔木等,经过一定的时间有可能形成森林群落,这 种群落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森林火灾对大自然的平衡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如遭受 火灾后,可能会导致某些野生动物灭绝,使生物多样性_____________;森林中树木的大量 燃烧会破坏_____________的平衡,从而加剧温室效应。 【答案】 (1). 样方法 (2). 随机取样 (3). 降低环境污染、不会导致新杂草种群的 抗药基因频率增加,能将新杂草的种群数量长期控制在较低水平 (4). 次生演替 (5). 降低 (6). 碳循环 【解析】 【分析】 (1)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标记重捕 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 (2)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1)杂草生活位置固定,调查该农田生态系统这种新杂草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为减少误差,需做到随机取样,以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 (2)引入新杂草的天敌防治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与利用农药的化学防治相比,生物防治 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且杂草不会产生抗药性,也不会对其天敌造成危害,所以其优点是 降低环境污染、不会导致新杂草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加,能将新杂草的种群数量长期控制 在较低水平。 (3)此地的农田弃耕后,土壤条件得以保留,且保留部分杂草等植被,在此基础上进行的 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遭受火灾后,可能会导致某些野生动物灭绝,使它们所含有的基因 以及所属物种消失,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森林中树木的大量燃烧,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会 破坏碳循环的平衡,从而加剧温室效应。 【点睛】演替常见类型判断方法:裸岩、冰川泥、火山岩等不毛之地开始的演替→初生演替; 弃耕农田、过火后的森林或草原等在一定土壤条件基础上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 (安徽省名校联盟高三模拟调研卷(五))8. 一定时间内,当种群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 出现临近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这种现象为种群密度效应。关于植物的种群密度效应,目前 有一个基本规律:最后产量恒定法则,即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不管一个种群密度 如何,最后产量总是基本一样的。 (1)植物种群的最后产量恒定法则,这一规律出现的原因是由于高密度下_________。 (2)棉蚜是一种常见害虫,调查统计棉蚜种群的数量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可采用建立 _____模型的方法描述种群数量的发展变化。 (3)棉蚜吸取棉花植株汁液为食,其排泄物为含糖量很高的蜜露,这能吸引一种个体较小 的黄蚁来取食。而这种小黄蚁为了能与棉蚜长期合作,反过来常常帮棉蚜驱赶瓢虫。此过程 涉及到的生物种间关系有_____和种间互助,该过程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____ 作用。 【答案】 (1). 资源有限,种内斗争加剧 (2). 样方法 (3). 数学 (4). 捕食、寄 生 (5).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 【分析】样方法是适用于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一种最基本的调查取样方法。一般采用正 方形样方。这种方法适用于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的取样调查,主要用于移动能力较 低,种群密度均匀的种群。 【详解】(1)植物种群的最后产量恒定法则即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这一规律出现的原因是由 于高密度下资源有限,种内斗争加剧。 (2)棉蚜运动能力弱,不可用标志重捕法,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数据后,可建立数学模型 的方法描述种群数量的发展变化。 (3)棉蚜吸取棉花植株汁液为食,这是寄生,小黄蚁为了能与棉蚜长期合作,反过来常常 帮棉蚜驱赶瓢虫,这是种间互助,黄蚁取食蜜露,这是捕食。该过程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 系统中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作用。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种间关系的判断,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推理 能力。 (安徽省芜湖市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理综生物试题)9. 某森林生态系统中存在 植物→鼠→蛇的食物链,其相关能量数值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 鼠 蛇 ①固定的能量(kJ/a) ②同化量(kJ/a) ③呼吸量(kJ/a) ④同化量(kJ/a) ⑤呼吸量(kJ/a) 2.45x 1011 7.50x 108 7.15x 108 1.55x 107 1.38x 107 (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和___ (2)鼠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__中能量的一部分,鼠的同化量大部分流向___(两空均用表 中①~⑤数字填写) (3)蛇靠感触鼠的体温来捕猎,鼠也能够依据蛇爬行的响动而躲避猎捕。上述现象涉及生 态系统的信息种类是___,这说明信息传递能够__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 (1). 组成成分 (2). 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3). ① (4). ③ (5). 物理信息 (6). 调节种间关系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部分。 (1)生态系统的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能量流动的途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 10%∽20%的能量,被下一个 营养级所利用。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有三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 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 态系的稳定。 【详解】(1)结合分析可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其中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鼠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植物),即图中的①中能量的一部分,鼠的同 化量大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即流向③。 (3)蛇靠感触鼠的体温来捕猎,鼠也能够依据蛇爬行的响动而躲避猎捕,上述现象涉及生 态系统的信息种类为物理信息(温度和声音),这些现象是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 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的具体表现。 【点睛】熟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辨析图表中的信息明确能量 流动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三第三次阶段性测试(10 月)生物试题)10. 近 几十年,人类在最大限度地从自然界获得各种资源的同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坏着全球生 态环境。 I.图 1 表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过程③④代表的生物之间有 如图 2 所示的营养关系。请据图回答: (1)图 1 中所代表的___________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乙所代表的生物对应图 2 中的 ______。 (2)若图 2 中 E 所处的营养级含有的能量为 7.3×109 kJ,B 的能量为 1.5×108 kJ,D 的能 量为 1.8×108 kJ,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 10%,第二营养级与第三 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 15%,则 A 的能量是______,此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 动具有______的特点。 Ⅱ.图 3 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请据图回答: (3)输入该人工湿地的能量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 ________结构。 (5)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为提高其分解效率,可采取 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甲、乙、丙、丁 (2). E (3). 6×107 kJ (4).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 (生产者所固定的)能和(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 (6). 垂直 (7). (向水 体)通入适量的空气(O2)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 C、H、O、N、P、S 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 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图 1 中乙为生产者,丙为初级消费者、丁为次级消费者,甲为分解者。图 2 中共有三条食物 链,分别是:E→B,E→D,E→C→A。 【详解】Ⅰ.(1)图 1 中甲分解者、乙生产者、丙初级消费者、丁次级消费者所代表的生物 共同构成生物群落;乙生产者所代表的生物对应图 2 中的 E 生产者。 (2)分析图 2,共有三条食物链,分别是 E→B,E→D,E→C→A,由于 B 种群中的能量为 1.5×108kJ,则 E 通过食物链 E→B 传给 B 的能量为:1.5×108kJ÷10%=1.5×109kJ,E 通过食物链 E→D 传给 D 的能量为:1.8×108kJ÷10%=1.8×109kJ,因此通过食物链 E→C→A 的总能量为 7.3×109kJ-1.5×109 kJ-1.8×109kJ=4.0×109 kJ,又因为 E 到 A 的食物链中,A 是第三营养级,所以 A 得到的是 4.0×109×10%×15%=6.0×107(kJ)。此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 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Ⅱ.(3)输入该人工湿地的能量来源有(生产者所固定的)光能和(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 化学能。 (4)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陆生群落、水生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 象,植物主要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的影响。该人工湿地中的芦苇属于挺 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6)有氧呼吸是彻底的氧化分解,无氧呼吸使不彻底的氧化分解。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 分解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为提高其分解效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向水体)通入适 量的空气(O2)。 【点睛】熟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分析图中的信息并能结合所 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运用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群落的结构和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其相关计算 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广西桂林市十八中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八次月考理综生物试题)11. 陆地生态系 统主要分为森林、草地、荒漠和苔原四种类型。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力 最高的,其食物网极其复杂,物质循环速度快,能量流动渠道多。热带雨林是地球之肺,对 地球氧气的生产及二氧化碳的平衡起着关键性作用,是全球气候的重要调节器。回答下列问 题: (1)在森林、草地、荒漠和苔原四种生态系统类型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 (2)热带雨林的碳元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3)苔原生态系统比热带雨林土壤中累积的有机质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从长期影响来看,可能会导致位于北半球的热带雨林生态系 统的分布向北方推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适宜的生长 条件下,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植物的短期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为某些 时段,引起气孔部分关闭,植物散失水分减少;另一方面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强, 有机物积累量增加,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答案】 (1). 森林 (2). 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3). 热带雨林中温度较高,分 解者分解作用旺盛(苔原温度低,分解者分解作用弱) (4). CO2 浓度升高,使全球气温 升高 (5). (净)光合速率 【解析】 【分析】 有关“碳循环”,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碳酸盐 和二氧化碳;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含碳有机物;3、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 境之间的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4、碳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5、 碳循环过程为:无机环境中的碳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 碳通过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燃烧等途径进入无机环境;6、温室效应:(1)产生 的原因主要是:化学染料的燃烧;植被面积减少等;(2)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 CO2 的释放,主要是减少化石燃料的作用,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替代化石能 源;增加 CO2 的吸收量,主要是保护好森林和草原,大力提供植树造林。 【详解】(1)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在森林、草地、荒漠 和苔原四种生态系统类型中,森林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最大,故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森 林生态系统。 (2)热带雨林的碳元素通过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3)热带雨林中温度较高,分解者分解作用比较旺盛,而苔原温度低,分解者分解作用弱, 所以热带雨林比苔原生态系统土壤中累积的有机质少。 (4)从长期影响来看,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可能会导致位于北半球的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分布向北方移动。若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 植物的短期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为:CO2 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大气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导致光合速率加快;另一方面: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某些时段会引 起气孔的部分关闭,气孔部分关闭的生理意义是使蒸腾作用减弱,减少植物水分的散失。 【点睛】本题结合温室效应这一全球性生态问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温室效应 的影响等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 析问题的能力,题目难度中等。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三第五次月考生物试题)12. 随着工业的迅猛发 展,城市的水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新思路,根据下 图回答相关问题。 (1)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芦苇、绿藻、 黑藻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成分), 芦苇、绿藻、 黑藻分布于不同水层,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在结构上有明显的________现象。 (2)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人工湿地可以净化城市污水,但对污水排放量还要加以控制,原因是___________。 (4)除净化水质外,人工湿地还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旱等功能,这主要是体现了生物多 性的_____价值。 (5)实地调查中发现,该湿地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_________。 (6)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一个集污水净化、休闲、养鱼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 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生产者 (2). 分层 (3).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4). 污水中有机物 中的化学能 (5).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6). 间接价值 (7). 次生演 替 (8). 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解析】 【分析】 【详解】(1)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一般包括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蓝藻、低等植物等, 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包括有芦苇、绿藻、黑藻。芦苇、 绿藻、黑藻分布于不同水层,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在结构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2)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要对污水排放量还要加以控制。 (4)人工湿地还具有蓄洪防旱的功能属于生态功能,生态功能都属于间接利用价值。 (5)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 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因此该群落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 (6)人类建立新型人工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 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点睛】人工湿地公园输入的城市污水中含有有机物,有机物中含有能量。人工湿地是一个 生态系统。流入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 定的限度,旅游观光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蓄洪防旱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物物 种丰富度的增加属于群落演替中的次生演替,人工生态系统建立的目的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 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河南省名校联盟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理综生物试题)13. 某人 T 草原生态 系统中存在一条食物链:植物一鼠一蛇。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链中,鼠同化的能量大于蛇同化的能量,其原因是_____。在人工草原上,牧民 会大量捕杀鼠,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鼠、蛇的存在_____(填“有 利于”或“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2)蛇能够通过鼠的行为去猎捕鼠,鼠同样也能够通过蛇的行为躲避猎捕,这体现信息传 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_____的作用。 (3)碳元素在食物链上以_____形式流动。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草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 定性较低的原因是_____。 【答案】 (1). 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合理即可) (2). 使 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 有利于 (4).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 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5). 有机物 (6). 物种丰富度低,营养结构简单 【解析】 【分析】 1、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 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负反 馈调节。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详解】(1)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鼠处于第二营养级, 蛇处于第三营养级,营养级越高获得能量越少,因此鼠同化的能量大于蛇同化的能量。在人 工草原上,牧民会大量捕杀鼠,鼠的数量减少,草的数量增加,使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更多的 流向草,调整了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蛇能捕食鼠, 捕食者的存在往往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2)蛇猎捕鼠,鼠逃避蛇的猎捕,二者共同维持数量的相对稳定,这体现了信息传递能调 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3)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草原生态系统相比于森林生态系统,生 物组分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因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求考生能结 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黑龙江省大庆市 2020- 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实验三部第一次线上教学质量 检测理综生物试题)14. 调查发现,当某地植被覆盖率低于 50%时,蝗虫可大量产卵繁殖 子代,而蝗虫趋水喜洼,干旱时大量蝗虫就会由干旱地区成群迁往水源丰富的地区,引起蝗 灾,造成农产品大量被破坏。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蝗虫迁往水源丰富的地区是因为这些地区植被的“绿色”为蝗虫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 息,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可以__________________。除此之外生态系统还具有______________ 功能。 (2)防治蝗灾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防治方法是使用“微生物农药”,即利用绿僵菌、 微孢子虫、痘病毒等微生物感染蝗虫,大大提高蝗虫的死亡率来达到治虫的目的,与化学防 治相比,该种防治方法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 2 点即可)。 (3)植物覆盖率高可更好的蓄水防旱,从而降低蝗灾发生的概率,这体现出生物多样性的 _______价值,农田生态系统对蝗灾的抵抗能力较弱,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 避免污染环境;防止害虫产生耐药性 (4). 间接 (5). 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 力差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 2.生物防治是利用病虫害的天敌生物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或途径。它所依据的是生物之间的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如捕食、寄生等关系,具有成本低、无污染、保护环境等优点。 3.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旅游观赏、科学 研究和文艺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生态功能。如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等功能。 【详解】(1)植被的“绿色”为蝗虫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种间 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除此之外生态系统还具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功能。 (3)利用绿僵菌、微孢子虫、痘病毒等微生物感染蝗虫,大大提高害虫的死亡率来达到治 虫的目的,其优点是避免污染环境;防止害虫产生耐药性。 (3)植物覆盖率高可更好的蓄水防旱,从而降低煌灾发生的概率,这种生态功能体现出生 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农田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对蝗灾的抵抗能力较 弱。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等相关知识点,要求考生识记信息传 递的作用;识记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过程和意义,能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难度一般。 (陕西省商洛市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理综生物试题)15. 河北雄安新 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白洋淀湿地保护与水体 净化是雄安新区建设的首要任务之一。雄安新区将是一座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 生态城市。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 动的主要渠道。 (2)保护白洋淀湿地最有效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沉水植物的根部能从底泥和水 中吸收水体中的重金属,因而能净化污染的水体,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能力。定期收割沉水植物的地上部分,有助于净化,修复被重金属污染 的水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治理以来,白洋淀湿地中生物种类逐渐恢复,甚至增多,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多样性中随之增加的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或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 构) (2). 食物链和食物网 (3). 建立自然保护区 (4). 自我调节 (5). 沉水植物 的地上部分储存有从水体中吸收的重金属,通过收割地上部分可以从生态系统中输出重金属 (6). 物种多样性 【解析】 【分析】 1.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 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营养结构(食 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2.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3.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1)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 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其中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物质循环 和能量主动的主要渠道。 (2)保护白洋淀湿地最有效的方法是就地保护,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沉水植物的根部能从 底泥和水中吸收水体中的重金属,因而能净化污染的水体,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 我调节能力。定期收割沉水植物地上部分,有助于净化,修复被重金属污染的水体,原因是 沉水植物的地上部分储存有从水体中吸收的重金属,通过收割地上部分可以从生态系统中输 出重金属。 (3)综合治理以来,白洋淀湿地中生物种类逐渐恢复,甚至增多,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多样性中随之增加的是物种多样性。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相关知识, 要求考生掌握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和特点,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及解决相 关问题。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16. 下图是科研人员调查的 湖泊营养化程度以及部分藻类生长状况(鱼鳞藻、脆杆藻为鱼的饵料,微囊藻会产生有毒物 质毒害动物)的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微囊藻是一种单细胞蓝藻,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可用_____法调查微囊藻的 数量变化。 (2)水体富营养化时,鱼的 K 值会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_____。 (3)罗氏沼虾以鱼鳞藻、脆杆藻为食,对该湖泊罗氏沼虾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如下表[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 KJ/(cm2·a)],据表分析,沼虾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能 量是_____KJ/(cm2·a)。 藻类同化的能量 沼虾摄入藻类中 的能量 沼虾粪便中的能 量 沼虾用于生长发 育和繁殖的能量 沼虾呼吸作用散 失的能量 150.6 47.8 25.4 ? 21.2 【答案】 (1). 生产者 (2). 抽样检测(或显微镜直接计数) (3). 减小 (4). 鱼 鳞藻、脆杆藻的数量下降,鱼的食物减少;微囊藻产生的有毒物质增多,鱼受到的毒害增大 (5). 1.2 【解析】 【分析】 1、分析题图,在中营养化水体中,脆杆藻数目较多,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的数量多, 说明三种藻类是竞争关系。在富营养化水体中,鱼鳞藻的数量最少,说明其适应性最弱,脆 杆藻不适宜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生存,不能用脆杆藻来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的数量。 2、受食物和空间资源以及天敌的限制,大多数种群的增长为 S 型,在环境条件不被破坏的 情况下,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称为 K 值,K 值大小与环境有关,环境越优越,K 值越 大。 3、食物和空间资源充足的理想条件下,生物可以以指数形式增长,称为 J 型,其增长率是 一定的。 【详解】(1)微囊藻是一种单细胞蓝藻,细胞中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 自养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可用抽样检测法(或显微镜直接计数)调查微囊 藻的数量变化。 (2)据图可知,水体富营养化时,鱼鳞藻、脆杆藻的数量下降,鱼的食物减少;微囊藻数 量多,微囊藻产生的有毒物质增多,鱼受到的毒害增大,鱼的 K 值会减小。 (3)沼虾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能量=沼虾摄入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 量=47.8-25.4-21.2=1.2kJ/(cm2•a) 【点睛】本题考查营养化程度对三种藻类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 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 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三第六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17. (一)2020 年 2 月 17 日,西非、东非和南亚 20 多个国家受到蝗灾影响,这轮蝗灾的主角沙漠蝗虫被认为 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迁徙性害虫。它们只有大约 3 个月的生命周期,在迁徙的过程中不断 进食、产卵、死亡。当前的蝗灾始于红海附近,初期在东非的肯尼亚、索马里、埃塞俄比亚 等国扩散。 (1)印度和巴基斯坦受到本次蝗灾影响,大量农田受损,现损失已达到百亿卢比,决定印 巴地区沙漠蝗虫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有_____。 (2)控制蝗虫的种群密度是避免蝗灾的重要手段,调查蝗虫幼体跳蝻密度常用的手段是样 方法,其原因是_____。 (3)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抵达巴基斯坦实地考察后,认为采用化学农药防治和微生物农药 (微孢子虫类和绿僵菌)等防治措施可快速有效控制蝗灾。和前者相比,微生物农药防治的 优势是_____。 (4)《科学》2004 年的一篇论文指出:“蝗虫从独居到群居的转变,始于它们相互吸引而 聚集在一起,发现并嗅到对方发出的气味,或者用后肢彼此触碰。”这说明了_____信息在 促进种群繁衍中的重要作用。 (5)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消灭蝗虫,保证农业和畜牧业良性发展的目的是_____。 (二)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要坚定不移的走“绿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越 来越认识到它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1)请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为什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_____ (2)湿地生态系统能够消减环境污染。例如,当少量生活污水流入湿地后,能通过物理沉 降、化学分解和_____ ,减轻或消除污染,从而使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 到明显的影响;若持续不断地向湿地中排放大量生活污水,湿地也会出现崩溃。由此说明 _____。 (3)“湿地公园”将成为很多城市的一张名片,“湿地公园”从政府规划到园区开放,生 态系统的稳定性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_____。 【答案】 (1). 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2). 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 (3). 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 (4). 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5). 合理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 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6).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大于直 接价值 (7). 微生物分解 (8).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9). 生态 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解析】 【分析】 1、种群的特征:(1)数量特征(核心问题):①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出 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③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根据年龄结构)。(2)空间特征:指组成种群的个体, 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2、种群密度的调查一般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样方法的适用范围:植物和活动能力弱, 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如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蚜虫、跳蝻的 密度等。标志重捕法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 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 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 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一)(1)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2)蝗虫幼体跳蝻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手段是样方法。 (3)化学农药防治和微生物农药(微孢子虫类和绿僵菌)防治相比,后者属于生物防治, 其优点在于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 (4)“蝗虫从独居到群居的转变,始于它们相互吸引而聚集在一起,发现并嗅到对方发出的 气味,或者用后肢彼此触碰。”这说明了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在促进种群繁衍中的重要作用。 (5)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消灭蝗虫,有利于农业和畜牧业良性发展,原理在于合理调 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二)(1)由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态功能)远大于其直接价值,因此“宁要绿水青 山,不要金山银山”。 (2)当少量生活污水流入湿地后,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减轻或消除 污染,从而使湿地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若排放大量生活污水,湿地也 会出现崩溃,由此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的。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点睛】本题考查了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类型、信息传递 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难度适 中。 (江苏省扬州市 2020-2021 学年高三 1 月适应性练习生物试题) 2019 年 5 月底,北京市强 制执行垃圾分类回收政策,对于垃圾中的有机废弃物将按照“无废化生态社区”模式进行处 理。下图为“无废化生态社区”中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的相关方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无废化生态社区”主要遵循的生态学原理是协调与平衡原理 B. 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②、③优于④ C. 有机肥料能为农作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D. “无废化生态社区”模式提高了物质循环速率和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农业生态工程,就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因地制宜应用生态农业技术,将多种农业生物生产 进一步组装为合理的生态农业系统。农业生态工程有效地运用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种充分利用 空间和资源的生物群落共生原理,多种成分相互协调和促进和功能原理以及物质和能量多层 次多途径利用和转化的原理,从而建立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功能 的农业生态系统。 【详解】A、“无废弃物农业”生产模式,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等基本原理, A 错误; B、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通过多层分级利用有机废弃物中的物质,既充分利用有机 物中的能量,又减少了环境污染,因此途径②、③优于④,B 正确; C、施用有机肥通过微生物的分解,能为作物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C 错误; D、“无废化生态社区”模式提高了物质循环速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 错误。 故选 ACD。 (江苏省扬州市 2020-2021 学年高三 1 月适应性练习生物试题) 下图表示生物体的同化量 在三个主要生命活动间分配的四种情况:①用于与其他物种争夺相同资源所消耗的能量;② 用于避免捕食者捕食所需的能量;③用于产生下一代所消耗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最可能出现在群落演替早期的是情况甲,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呈增大趋势 B. 与其他生物的竞争、捕食越激烈,种群用于繁殖的能量比例就越小 C. 为防治农田鼠害,可引入天敌,使鼠的能量分配向情况丙转变,从而降低鼠的环境容纳 量 D. 种群的同化量有四个去向:以热能形式散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流入下一个营养 级;流向分解者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 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每一营养级能量的去路: ①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②自身呼吸消耗,③分解者分解利用,④未被利 用。 【详解】A、最可能出现在群落演替早期的是情况甲,低竞争低捕食,所以该种群的种群密 度呈增大趋势,A 正确; B、与其他生物的竞争、捕食越激烈,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导致种群用于繁殖的能量比例就 越小,B 正确; C、为防治农田鼠害,可引入天敌,使鼠的能量分配向情况丙转变,使种群用于繁殖的能量 比例较少,从而降低鼠的环境容纳量,C 正确; D、种群的同化量有四个去向:以热能形式散失,未被利用,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流向分解 者,D 错误。 故选 ABC。 (江苏省扬州市 2020-2021 学年高三 1 月适应性练习生物试题)土壤中的食细菌线虫个体微 小、运动能力弱。某植物的落叶可以使土壤中的细菌增加,进而引起食细菌线虫数量的增加。 食细菌线虫能产生含氮物质,促进该植物快速生长和大量繁殖,从而使其他植物的生长空间 减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能量不能流向消费者 B. 可用样方法调查该种食细菌线虫的种群密度 C. 该植物与食细菌线虫的数量变化过程中存在着反馈调节 D. 该植物侵占其他植物生长空间可能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a、线虫可以捕食细菌,故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能量能流向消费者;食细菌线 虫个体微小、运动能力弱,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该植物侵占其他植物生长空间, 可使生物种类减少,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线虫可以捕食细菌,故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能量能流向消费 者,A 错误; B、食细菌线虫个体微小、运动能力弱,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 正确; C、植物落叶增加→细菌增加→食细菌线虫增加→含氮物质增加→植物快速生长和大量繁殖 →落叶增多,因此该植物与食细菌线虫的数量变化过程中存在着反馈调节,C 正确; D、该植物落叶增加→细菌增加→食细菌线虫增加→含氮物质增加→植物快速生长和大量繁 殖,侵占其他植物生长空间,可使生物种类减少,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D 正确。 故选 A。 (江苏省扬州市 2020-2021 学年高三 1 月适应性练习生物试题)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关指标 随群落演替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Pg 与 R 的差值表示生产者的有机物积累量 B. Pg 达最大值时,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高 C. 枯枝落叶的积累是演替后期 Q 高于 Pg 的原因之一 D. 演替达到稳定阶段时,其物种组成将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的集合体,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 集合体,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环境所构成的一个生 态学功能系统。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详解】A、Pg 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与自身的呼吸差值为生产者的有机物积累量,而 R 代表生态系统所有生物的呼吸量,A 错误; B、群落演替到顶极群落时,抵抗力稳定性最高,此时 Pg 与 R 接近,不是最大值,B 错误; C、Q 为生态系统内的有机物总量,枯枝落叶的积累是演替后期 Q 高于 Pg 的原因之一,C 正确; D、演替达到稳定阶段时,其物种组成也会改变,D 错误。 故选 C。 (江苏省泰州市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为扎实做好生态修复, 落实长江大保护政策,推动长江经济带新发展,泰州一地区建设了长江生态湿地和绿色廊道 工程,在退渔还湿等措施的基础上采取“高滩建设林带,低滩栽水生植物”的模式恢复江滩 湿地风貌。请回答: (1)站在江堤上远眺,偶尔可见芦苇丛生的江心洲。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 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区别特定区域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 (2)与长江上游流速较大的河流相比,长江泰州段水体中生活的生物种类更多。请分析上 游河流生物种类少的主要原因_________。 (3)江堤一侧有人工林,人工林中植物的分层与__________有关,人工林的大空缺处有芦 苇丛等不同种群分布,体现了该群落具有_________结构。 (4)以水杉为主的人工林中依稀可见昆虫诱捕器,其原理是利用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 虫,破坏其种群正常的_________,有效预防人工林因__________而易爆发的虫灾。 (5)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共抓长江大保护政策,依法对长 江干流江苏段水域实施禁捕。下列行为在禁渔期和禁渔区须禁止的有_________。 ①拆除工厂、鱼塘 ②采集野生植物 ③放生外来物种 ④在江边钓鱼 (6)地方政府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政策,进行湿地保护, 禁渔禁捕等措施,践行的是_________理念。 【答案】 (1). 群落的物种组成 (2). 湍急的水流中有机物难以积累,生物必须经受住 持续的水流冲击 (3). 受到的光照强度 (4). 水平 (5). 性别比例 (6). 动植物种 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7). ②③④ (8).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解析】 【分析】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表现出分层现象,植物分层的原因是受 光照强度的影响,动物分层的原因是受栖息空间和食物的影响;水平结构表现出镶嵌分布, 主要受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 【详解】(1)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 (2)上游河流生物种类少的主要原因是长江上游流速较大的河流中有机物难以积累下来无 法为生物提供充足的食物,且水流冲击大,生物难以经受住。 (3)植物需利用光照进行光合作用,故植物分层与光照强度有关,其中大空缺处有芦苇丛 等不同种群的分布,体现了该群落具有水平结构。 (4)利用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虫会破坏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会使雌雄比例不均,害 虫出生率降低,有效的防止人工林因动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而爆发虫灾。 (5)在禁渔期和禁渔区进行的任何影响鱼类生态的活动都是禁止的,不得进行任何捕捞和 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即②③④都是禁止的。 (6)地方政府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政策,进行湿地保护, 禁渔禁捕等措施,践行的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点睛】利用信息素诱杀害虫中的雄虫可以直接降低出生率进而减少害虫的数量。 (江苏省连云港市 2020-2021 学年高三 1 月适应性演练模拟生物试题)丛枝菌根(AM)是 一种土壤生态系统中同时具有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特性的结构,它由 AM 真菌与陆生维管植 物根系形成,能够增强宿主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耐受性。在岩溶干旱环境中,丛枝菌根真 菌的菌丝比植物根系窄的多,能够深入岩石裂缝或裂隙中吸收水分并将水分运输到植物根 内,从而促进植物生长并增强植物抗岩溶干旱能力。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丛枝菌根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充当生产者 B. AM 真菌可为植物提供多糖、水等直接吸收的营养物质 C. AM 真菌与宿主植物的关系是互利共生,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 AM 真菌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干分析,AM 真菌属于真核细胞,没有拟核;“AM 真菌能够增强宿主植物对土壤 中重金属的耐受性”,而宿主植物能为 AM 真菌提供物质和能量来源,说明 AM 真菌与宿主 植物的这种关系属于互利共生的关系。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直接价值:是指能为人类提供形式多样的食物、纤维、燃料和建材等。 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平衡、生物圈稳态的调节功能。 潜在价值: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A、题干信息“丛枝菌根由 AM 真菌与陆生维管植物根系形成”,本身不能把无机物 转化为有机物,因此不是生产者,A 错误; B、植物为 AM 真菌提供糖类、矿质元素和水分等营养物质,B 错误; C、根据题干信息,“AM 真菌能够增强宿主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胁迫的耐受性”,在岩溶干旱 环境中,能够深入岩石裂缝或裂隙中吸收水分并将水分运输到植物根内,从而促进植物生长 并增强植物抗岩溶干旱能力。而宿主植物能为 AM 真菌提供物质和能量来源,说明 AM 真菌 与宿主植物的这种关系属于互利共生的关系,这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 正确; D、AM 真菌的菌丝比植物根系窄的多,能够深入岩石裂缝或裂隙中吸收水分并将水分运输 到植物根内,从而促进植物生长并增强植物抗岩溶干旱能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 错误。 故选 C。 (江苏省连云港市 2020-2021 学年高三 1 月适应性演练模拟生物试题)鲸落是指鲸死亡后落 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研究人员在鲸落中发现了大量以鲸尸为食的动物,还发现存在能利 用硫化氢氧化产生的化学能为能量来源的硫化细菌。近年来全球的鲸落数目正在不断减少。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鲸落形成后仍然存在群落演替现象 B. 鲸落中的硫化细菌属于自养型生物 C. 鲸落的演替属于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D. 流经鲸落的总能量是深海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和鲸的尸体有机物中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群落演替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详解】A、鲸落形成后,发现大量的腐生动物和硫化细菌,说明群落还在改变,故存在群 落演替,A 正确; B、硫化细菌可以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属于自养生物,B 正确; C、鲸落的演替不属于湿地生态恢复工程,C 错误; D、由题意可知,鲸落中某些生物以鲸的尸体为食物,故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 者同化的能量和鲸的尸体有机物中的能量,D 正确。 故选 C。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生物试 题)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某地采取了退耕还草的措施。下图表示退耕还草过程中生产者所 固定的太阳能(A)和生物总数量(B)的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第 10~20 年,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逐渐增强 B. 30 年后曲线 A 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消费者数量增多 C. 第 40 年开始,该生态系统已达到相对稳定状态 D. 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该地可能演替出树林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稳定性应该包括结构的相对稳定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结构的相对稳定:成熟的生态 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相关种群数量一般呈现周期性变化;功能 的相对稳定:成熟的生物群落的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平衡,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也相对平衡。 【详解】A、第 10~20 年生物总数量和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都在增加,生态系统的营养结 构越复杂,故自我调节能力逐渐增强,A 正确; B、从 30 年开始,因为消费者数量不断增加,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减少,B 正确; C、第 40 年开始生物总数量仍在继续增加,而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也有所减少,所以还没 有达到稳定状态,C 错误; D、一般陆地环境条件适宜,群落都能演替到森林阶段,故该地可能演替出树林,D 正确。 故选 C。 【点睛】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机制为负反馈调节。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生物试 题)如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单位:102kJ/(m2•a)]。表中的 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⑤为分解者。GP 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NP 表 示生物体贮存着的能量(NP=GP-R),R 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GP NP R ① 15.91 2.81 13.10 ② 871.27 369.69 501.58 ③ 0.88 0.34 0.54 ④ 141.20 62.07 79.13 ⑤ 211.85 19.26 192.59 A.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②→④→①→③ B. 能量在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 5.5% C. 若该生态系统维持现在的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的总量会增多 D. ④营养级 GP 的去向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残留在自身的粪便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 输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本题中生态系统输出的能量是指所有生 物呼吸消耗的能量,根据能量传递效率为 10%-20%,即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大约只有 10%-20%流动到下一个营养级,以及各营养级的同化量 GP 可判断营养级关系。 【详解】A、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捕食链不包括⑤分解者,根据各 营养级的同化量 GP 可判断食物链为②→④→①→③,A 正确; B、能量在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 0.88÷15.91≈5.5%,B 正确; C、若该生态系统维持现在的能量输入、输出水平,NP 值大于 0,则有机物的总量会增多, C 正确; D、④营养级残留在自身的粪便中的能量是上一营养级的同化的能量,不属于④营养级 GP 的去向,D 错误。 故选 D。(江苏省 G4(、、、常州中学)2020-2021 学年高三上 学期期末调研生物试题)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为植物→田鼠→鼬。生态学家在该地进行了 能量流动过程的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 J/(hm2·a)。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植物 田鼠 鼬 固定的太 阳能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1011 1.05×109 7.50×108 7.15×108 2.44×107 2.25×107 2.18×107 A. 田鼠同化的能量只会通过自身的遗体残骸流向分解者 B. 由数据分析可知,需要定期投放饲料才能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 C. 在该弃耕地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大于 0.3% D. 田鼠和鼬同化的能量大多数通过呼吸作用散失,这可能与它们是恒温动物有关 【答案】AB 【解析】 【分析】 1、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 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 2、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3、田鼠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占同化能量的(7.50×108-7.15×108) ÷7.50×108=4.6%,鼬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占同化能量的(2.25×107-2.18×107) ÷2.25×107=3.1%。 【详解】A、田鼠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包括自身的遗体残骸以及鼬中的粪便量,A 错 误; B、仅从表格数据分析,植物的能量到田鼠的传递效率为 7.50×108÷2.45×1011=0.3%,植物固 定的生物量大于消费者需要的生物量,因此不需要额外投放饲料,B 错误; C、能量的传递效率是以营养级为单位,图中的田鼠不能代表第二营养级(还有其他生物), 因此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大于 0.3%,C 正确; D、田鼠和鼬同化的能量大多数通过呼吸作用散失,这可能与它们是恒温动物有关,需要通 过呼吸作用释放的热能维持机体体温相对稳定,D 正确。 故选 AB。 (2021 届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下图 1 为某地区苹 果种植户发展生态果园模式图,图 2 是该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果园中的所有生物构成_____________,食用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_____________ ,图 1 中属于第二营养级的有_____________。 (2)果园中花天牛以果树的花和叶为食,肿腿蜂可以将卵产在花天牛幼虫的体表,吸取幼 虫的营养,肿腿蜂和花天牛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 (3)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碳元素在该生物群落内部以_____________形式传递。 (4)图 2 中,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代表_____, 能量从生产者传递到植食动物的效率为_____________。 (5)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 (6)建立该生态果园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 【答案】 (1). 群落 (2). 分解者 (3). 害虫、鸡、鸭 (4). 寄生关系 (5). (含 碳)有机物 (6). 光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7). 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 (8). 12.7% (9). 物种数量较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 (10). 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 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少生产成本;降低了环境污染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1: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即果树、杂草;鸡、鸭、害虫属于消费者;食 用菌和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属于分解者,从图中可发看出鸡、鸭与害虫、杂草的关系是捕食。 分析图 2:除顶级消费者以外,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配情况是以热能形式散失、流向下一 营养级、流向分解者和未利用,所以 A 是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肉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中 来自植食性动物的有 0.05+0.25+5.1+2.1-5=2.5kJ•m-2•a-1。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中来自生产 者的有 0.5+2.5+4+9-2=14kJ•m-2•a-1。所以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14+3+23+71=111kJ•m-2•a-1。 【详解】(1)生态果园中的所有生物构成群落,食用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图 1 中属于第二营养级的有害虫、鸡、鸭。 (2)因为果园中花天牛以果树的花和叶为食,肿腿蜂可以将卵产在花天牛幼虫的体表,吸 取幼虫的营养,所以肿腿蜂和花天牛的种间关系是寄生。 (3)碳元素在该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是以二 氧化碳的形式传递。 (4)由图 2 分析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有:光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A 代表 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能量从生产者传递到植食动物的效率为 14÷111=12.7%。 (5)由于农业生态系统中物种数量较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因此与森林生 态系统相比较,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6)建立该生态果园的优点有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少生产成本;降低了环境污染。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掌握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掌握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2021 届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运河中学等高三三校联考生物试题)我国养殖蜜蜂的历史有 数千年之久,人们通过人工饲养蜜蜂而取蜂蜜、蜂王浆等产品。养蜂业不但能够向社会提供 丰富的蜜蜂产品,而且还可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尤其重要的是蜜蜂为农作物授粉能够产生 巨大的经济效益。我国目前约有 30 万左右职业养蜂人,他们需要根据花期在各地进行转场, 同时也要注意防治蜂螨、老鼠等害虫害兽。近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养蜂人因遭遇不能及时转 场的困难而受到关注。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老鼠偷食蜂蜜,蜜蜂中的能量流入老鼠体内 B. 蜜蜂与其授粉采蜜的植物间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 C. 油菜花农田里喷洒农药将诱导蜜蜂产生抗药变异 D. 养蜂人不能及时转场将使今年豌豆等农作物产量下降 【答案】B 【解析】 【分析】 能量流动中同化量是指该营养级生物消化吸收的能量,没被消化吸收的依然属于上一营养级 的能量。互利共生是指两者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分开后对双方都不利,“同 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的种间关系。 【详解】A、蜂蜜是蜜蜂采集的,但并没有被蜜蜂吃掉同化,所以老鼠偷吃蜂蜜,并不是蜜 蜂中的能量流入老鼠体内,应该还是植物中的能量流入老鼠体内,A 错误; B、互利共生不仅仅局限于地衣和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等这种紧密的互利共生关系,蜜蜂为植 物传粉,植物给蜜蜂提供花蜜,这也是互利共生的关系,B 正确; C、不是农药诱导产生突变,而是农药将抗药性个体筛选出来,C 错误; D、豌豆为自花传粉植物,不需要蜜蜂帮助传粉,所以养蜂人不能及时转场不会使今年豌豆 等农作物产量下降,D 错误。 故选 B。 【点睛】自然选择是筛选出适应环境的个体,人工选择是选择出符合生产需要的个体。豌豆 是自花传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 (2021 届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研究人员在对某淡 水养殖湖泊研究后,绘制了该湖泊中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图 1)和碳循环(图 2)示意图,图中 A~D 表示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从生态系统结构的角度分析,图 1 表示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从群落的结构上分析, 该湖泊的层次性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等环境因素限制(写出两项)。 (2)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分析,图 2 中的 B 表示________,图 2 中有而图 1 中没有的 成分有________(填字母)。图 2 中,碳元素以 CO2 形式传递的过程有________(填数字序号)。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虾的种群密度时,若第一次用大网眼的网进行捕捞并标记,第 二次用小网眼的网进行捕捞并计数,则最终调查的数值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将________(填 明显偏大、明显偏小或无明显差异)。 (4)草食性鱼类的粪便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这种情况下,细菌和真菌获得的能量来源于 第________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5)若将图 2 修改为该淡水养殖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需要将 A 的含义改为“以 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增加光和____________的能量输入,删除图中的过程________(填 数字序号)。 【答案】 (1). 营养结构(或生产者、消费者、营养结构) (2). 光照、温度、溶氧量等 (3). 生产者 (4). AD (5). ①②③④ (6). 无明显差异 (7). 一 (8). 饲料中有 机物 (9). ①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部分。 (1)生态系统的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能量流动的途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 10%~20%的能量,被下一个 营养级所利用。 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通常用样方法。而许多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常用标志重捕 法法来调查他们的种群密度。具体操作为: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 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 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详解】(1)由分析可知:从生态系统结构的角度分析,图 1 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从群落的结构上分析,光照、温度、溶氧量等环境因素限制该湖泊的层次性。 (2)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分析,图 2 中的 B 表示生产者,生态系统的成分在图 2 中都有, 二图 1 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故与图 2 相比,图 1 中没有的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二 氧化碳库)、分解者,即 A 和 D。图 2 中,碳元素以 CO2 形式传递的过程有光合作用、呼 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即①②③④。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虾的种群密度时,若第一次用大网眼的网进行捕捞并标记,第 二次用小网眼的网进行捕捞并计数,则最终调查的数值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将无明显差异, 因为该调查方法是在假定种群中的个体混合均匀的情况下调查的,故无影响。 (4)草食性鱼类的粪便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这种情况下,因为草食性鱼类粪便中的能量 并未成为草食性鱼的同化量,依然属于草的同化量,故细菌和真菌获得的能量来源于第一营 养级(草)同化的能量。 (5)若将图 2 修改为该淡水养殖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则 A 的含义是“以热能 的形式散失”的能量,另外需要增加光和饲料中有机物的能量输入,同时过程①需要去掉, 因为已经存在于光能的输入中了。 【点睛】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需要具有对能量流动和碳循环中 的各个环节具有辨析能力! (2021 届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如皋市平园池村建 设完成的千亩荷花湿地、千亩水稻高产示范田、百亩稻蟹共养区,构成了一种新型的农业发 展模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荷花湿地中的动植物种类多样,在遭到重度污染被破坏后较难恢复原状 B. 稻蟹共养的生产模式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沿食物链的传递效率 C. 在水稻示范田水稻种植期间通过除草、除虫可以合理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 D. 若让湿地自然演替,该地的物种丰富度可能逐渐升高、优势物种可能发生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2、不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不同的。一个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越复杂,结构越稳定, 功能越健全,生产能力越高,它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就越高。 【详解】A、荷花湿地中的动植物种类多样,营养结构复杂,故其在遭到重度污染被破坏后 较难恢复原状,即恢复力稳定性低,A 正确; B、稻蟹共养的生产模式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B 错误; C、在水稻示范田水稻种植期间通过除草、除虫可以合理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 的流向对人类有利的水稻,C 正确; D、若让湿地自然演替,由于环境适宜,故该地的物种丰富度可能逐渐升高,优势物种可能 发生变化,D 正确。 故选 B。 (2021 届江苏省苏州市八校联盟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检测生物试题)某生态系统部分营养成 分之间的关系,以及部分营养级的部分能量值(单位:J·m-2·a-1)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 是( ) A. 草→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①→肉食性动物②是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 B. 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 X 分别代表热能和 CO2 C. 肉食性动物①属于初级消费者,由草食性动物到①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3% D. ①同化的能量中只有约 3.11%用于①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示 X 包括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自身生长 发育繁殖量+呼吸作用散失量。 【详解】A、草食性动物与肉食性动物都不止一种,因此此食物链不一定含有四个营养级,A 错误; B、在能量流动中,能量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氮循环等,在碳循环 中,X 表示 CO2,B 错误; C、肉食性动物①属于次级消费者,C 错误; D、生长发育繁殖量=同化量-呼吸量=7×105,占同化量的约 3.11%,D 正确。 故选 D。 20. (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重新设计改造后的水西湿地公园, 充分利用原有的水体、植物、地形地貌等景观元素,通过对沉水、浮水、挺水、湿生等不同 类型植物的配置,注重湿地和林地的结合,增强湿生植物向水生植物的逐渐过渡,营造出种 类丰富、自然协调、垂直层次明显、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能力强的湿地植物景观。科技人员 突破性尝试本土顶级植物群落的应用,选用本土树种作为基调树,以复层异龄混交林形成公 园林木覆盖的主要形式,开创了新建公园种植规格之最。 阅读上述材料,请分析: (1)水西公园湿地生态系统是由无机环境和____________组成的___________(开放/封闭) 的生命系统。 (2)科技人员突破性尝试天津本土顶级植物群落的应用,选用天津乡土树种作为基调树的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科技人员计划在湿地水体中将种植、养殖与旅游相结合,种植水生植物与养殖鱼、虾、 蟹等,使旅游者体验种植与收获的过程。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分析,其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生物群落 (2). 开放 (3). 本地物种更适应本地的环境,也不会有生 态入侵问题 (4). ①调整能量流动关系,提高能量利用率、②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③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维持生态平衡,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设计人工生态系统时,要提高生态系统的物种 多样性、结构复杂性,并兼顾人工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与当地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 【详解】(1)水西公园湿地生态系统是由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组成的开放的生命系统,与外 界需要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2)外来物种的入侵会影响本地部分物种的生存,破坏本地生态平衡 以及造成本地部分物 种的灭绝,危及本地生物的多样性等危害。科技人员突破性尝试天津本土顶级植物群落的应 用,选用天津乡土树种作为基调树的原因是本地物种更适应本地的环境,也不会有生态入侵 问题。 (3)经过人工干预会提高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科技人员计划在湿 地水体中将种植、养殖与旅游相结合,种植水生植物与养殖鱼、虾、蟹等,使旅游者体验种 植与收获的过程。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分析,其好处是①调整能量流动关系,提高能量 利用率、②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等。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稳定性等相关知识点,要求考生掌握生态系统的 概念、结构及功能。 6. (江西省吉安市省“重点中学五校协作体”2021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理综试卷)“稻在水 中长,虾在稻下游。”虾粪便为水稻生长提供良好的生物肥料,农药、化肥达到零投入,再 采用添加富硒营养液的培育方式,种出了绿色环保的“虾稻”。下列关于“虾稻共作”模式 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B. 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C. 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D. 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虾稻共作”模式是在农药、化肥达到零投入,获得绿色环保的“虾稻”产品,这种现 代生态农业种养模式是利用根据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原理,合理调整能量流动 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既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加快物质循环, 同时又减少环境污染。 【详解】A、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虾稻共作”模式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 量的传递效率,A 错误; B、该模式形成的农田生态系统的物种更丰富,其恢复力稳定性降低,B 错误; C、该模式可实现物质循环,不能实现能量循环,C 错误; D、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都有一定的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D 正确。 故选 D。 10. (江西省吉安市省“重点中学五校协作体”2021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理综试卷)研究人 员在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研究后,绘制了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乌鱼的种群密度时,下列情况会导致调查结果高于真实值的是 ________。 A.标志物脱落 B.标志物过于明显,易被乌鱼天敌发现 C.标志物导致乌鱼行动不便,更易被捕 D.标志到重捕的时间间隔过短 (2)湖泊中某些小型鱼类生活在水体上层,草食性鱼类、乌鱼等生活在水体中层,青鱼等 生活在水体下层,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结构,其原因是不同动物具有不同的_______。 (3)草食性鱼类的粪便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这种情况下,细菌和真菌的能量直接源于第 ____________营养级。 (4)图中各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在_______(填“个体”、“种群”或“群落”)水 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该湖泊中肉食性鱼类数量较植食性鱼类数量少,从能量角度分析,其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湖泊目前已被生活污水污染,为找出理想的污染治理措施,科研人员做了相关研究。 如表表示某地排污池下游河道中多种指标的测定结果。请回答: 生物 毒素含量 ug/L 铵盐吸收 率 有机物去除 率 硅藻 0.1 52% 0 蓝藻 0.554 78% 0 红假单胞光合 菌 0 87% 92% 注:红假单胞光合菌是一种光合细菌,菌体内有多种光合色素。其有光条件下可进行光能自 养生长,无光条件下可分解有机物化能异养生长。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表中红假单胞光合菌属于_________。治理该湖泊污染效果最好 的生物是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答案】 (1). AB (2). 垂直 (3). 食物和栖息空间 (4). 一 (5). 群落 (6). 肉食性鱼类较植食性鱼类营养级高,营养级越高,流动到该营养级的能量就越少 (7). 生 产者和分解者 (8). 红假单胞光合菌 (9). 不产生毒素且对铵盐和有机物的去除率高 【解析】 【分析】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会表现出分层现象,对于植物其影响因 素为光照强度,对于动物其影响因素为栖息空间和食物;水平结构会表现为镶嵌分布,影响 因素有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及人和动物的影响。 【详解】(1)根据标志重捕法的估算公式:种群数量=(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初次捕 获标记数,如果标志物脱落或者标志物过于明显,易被乌鱼天敌发现,都会造成重捕中标记 个数减少,从而使估算的种群数量偏大于真实数值。而标志物导致乌鱼行动不便,更易被捕 或标志到重捕的时间间隔过短,使重捕中标记个数增大,会造成估算数值小于真实数值,故 选 AB。 (2)由于不同鱼的食物和栖息空间不同,造成不同种的鱼生活在不同水层,体现了群落在 垂直结构上具有分层现象。 (3)被细菌和真菌分解的草食性鱼类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草的同化量,即第一营养级的同 化量。 (4)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由于能量流经每一营养级时,都有部分能量被 呼吸作用消耗,以热能形式散失,所以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时,营养级越高,流动到该营养 级的能量就越少,肉食性鱼类较植食性鱼类营养级高,所以湖泊中能维持生存的肉食性鱼类 数量较植食性鱼类数量少。 (5)红假单胞光合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又能分解有机物异养生长属于分解者; 据表格数据分析,治理水华效果最好的生物是红假单胞光合菌,红假单胞光合菌与硅藻和蓝 藻相比,不产生毒素有利于其他生物的生存,且铵盐和有机物的去除率高,能有效改善污染 的环境,故理由是不产毒素且对铵盐和有机物的去除率高。 【点睛】粪便是某营养级摄入的食物中未同化的部分,故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一部分。 9. (2021 年 1 月山西省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理科综合生物部分)某地发展了“果树-草菇” 立体农业,即利用果树下微弱的光照、较高的空气湿度和较低风速等特殊环境条件,在果树 下人工栽培草菇,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之间,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请回答下列问 题: (1)该立体农业充分利用了群落的_______结构,草菇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 (2)与传统果园相比,在果树下人工栽培草菇,可显著提高果树的产量,从物质循环的角 度分析其中的科学道理_________________。 (3)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考虑,该农业模式一方面可以__________,达到节约资源,减 轻环境污染的效果;另一方面可提高产量,实现了生态与经济双赢。 (4)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该农业模式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垂直 (2). 分解者 (3). 草菇能将栽培草菇的有机基质分解成 CO2、 无机盐等无机物,供果树吸收利用 (4). 减少化肥的施用 (5). 能量的多级利用 【解析】 【分析】 立体农业方法是一种以生物生存、生长特性和生态学为科学依据而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和资 源的多维农业经营方法。它具有四大特点:①多层次性,实行农牧渔相结合,充分利用生 物间互惠共生关系,发挥群体优势;②充分利用阳光、水、气、热等自然资源,投入少, 产出高;③保护环境,消除污染;④有利于生产、经济、社会、生态四种效益同步增长。 【详解】(1)立体农业是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为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 种农业生产模式。“果树-草菇”立体农业充分利用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草菇是真菌,属于生 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2)与传统果园相比,在果树下人工栽培草菇,草菇能将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形成二氧化 碳和无机盐,供果树吸收利用,有利于果树的生长和光合作用,显著提高果树的产量。 (3)由于草菇能将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无机盐,供果树吸收利用,该农业 模式一方面可减少化肥的施用量,节约资源,减轻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可提高产量,实现了 生态与经济双赢。 (4)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该农业模式通过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 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与判断 能力,难度中等,解题的关键在于对草菇的认识和生态系统各成分的作用的理解。 9. (广西河池市 2020 年秋季学期高三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某化工厂将生产废水未经处理排 放人河流,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当地政府下令其整改,一段时间后河流恢复清澈,河流里 生存着各种水生植物、虾、鲫鱼、黑鱼等。回答下列问题: (1)水体污染导致鱼类的数量因死亡而减少,死鱼腐烂加重水体污染引起更多的鱼死亡, 该过程属于_____调节。该河流经过整改处理后逐渐恢复清澈,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能力, 该种能力的基础是_____。 (2)该河流经过整改处理后发生的演替类型属于_____演替,演替是指_____。 (3)下图是该河流中部分食物网图。 ①黑鱼和鲫鱼的关系是_____。若鲫鱼全部被捕捞,则一定时间内黑鱼的数量将_____。 ②经观察发现,当黑鱼距离鲫鱼距离较近时,鲫鱼会很快逃走,说明信息传递能够_____。 【答案】 (1). 正反馈 (2). 自我调节 (3). 负反馈调节 (4). 次生 (5). 随着 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6). 竞争、捕食 (7). 增加 (8).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 【分析】 1、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外貌和时间节律,群落 中的动植物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水平方向上有镶嵌分布现象,且其中的动植物的种类 也不同。 2、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群落的演替包括初生 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在一个起初没有生命的地方开始发生的演替,叫做初生演替。在 原来有生物群落存在,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使原有群落消亡或受到严重破坏的地方开始的演 替,叫做次生演替。 【详解】(1)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息,其方向与控制信息一致,可以促进或加强 控制部分的活动。水体污染导致鱼类的数量因死亡而减少,死鱼腐烂加重水体污染引起更多 的鱼死亡,是正反馈的体现。该河流经过整改处理后逐渐恢复清澈,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我 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基础。 (2)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包含初生演替和次生 演替。该河流经过整改处理后发生的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 (3)①黑鱼和鲫鱼共同食用虾,为竟争关系,同时黑鱼以鲫鱼为食,为捕食关系,因此, 黑鱼和鲫鱼的关系是竞争和捕食。若鲫鱼全部被捕捞,图中最长食物链将变短,能量沿食物 链(网)传递损耗减少,黑鱼能获取更多的能量,在一定时间内,其数量将增加。 ②当黑鱼距离鲫鱼距离较近时,鲫鱼会很快逃走,是“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的体现。 【点睛】掌握生态系统结构、群落演替、食物链和食物网,能从题中获取关键信息,并结合 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4. (哈三中 2020-2021 学年度高三年级线上学习阶段性考试)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相关的说 法,正确的有几项( ) ①食物网中某生物的位置不能被其他生物取代 ②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这一事例属于 抵抗力稳定性 ③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④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⑤信息传递对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稳定都有重要作用 A. 两项 B. 三项 C. 四项 D. 五项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其中,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化学信息:如生物碱、有机酸 等物质;行为信息:如动物的行为。 3、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 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 【详解】①某种生物灭绝后,其在食物网中的位置会被其他生物替代,①错误; ②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属于抵抗力稳 定性,②正确; ③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长时期内没有能量输入,这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③正确; ④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它可发生在同一物种之间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物种之间的,而植物 激素的作用是在个体的体内,④正确; ⑤信息传递的作用: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种群:生物种群的 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 定,⑤正确。 综上正确的选项有②③④⑤,共四项,C 正确,ABD 错误。 故选 C。 【点睛】 13. (湖北省 2021 届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澳大利亚大火过后,当地其他植 被还没有恢复时,高大乔木桉树的树干上就长出新芽,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桉树的种子具 有坚硬的外壳,在自然条件下不易萌发,大火煅烧后更易萌发。桉树的树叶富含油脂,极易 引起森林大火,只有考拉能分解树叶产生的毒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考拉能分解桉树的毒素是其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 B. 每次大火都导致当地桉树优势种地位的丧失 C. 桉树优先恢复可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D. 桉树产生油脂易引起大火是其生存策略之一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含义: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 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详解】A、考拉能分解桉树的毒素,这是考拉对环境长期适应形成的,是自然选择的 结果,不是考拉主动适应的结果,A 错误; B、由“澳大利亚大火过后……高大乔木桉树的树干就长出新芽”可知,桉树对环境的适应能 力较强,在该群落中处于优势种地位;由“桉树的种子具有坚硬的外壳……大火煅烧后更易 萌发”可知,大火会促进桉树种子的萌发,从而巩固当地桉树优势种的地位而不是导致其地 位丧失,B 错误; C、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桉树优先恢复并不能反映出 营养结构的复杂性,故其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无关,C 错误; D、由“桉树的树叶富含油脂,极易引起森林大火”可知,大火一方面可促进桉树种子的萌 发,另一方面也可抑制其他生物的生长从而减少竞争,因此桉树产生油脂易引起大火是其生 存策略之一,D 正确。 故选 D。 【点睛】 14. (湖北省 2021 届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 人员先后向已被污染的水体中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 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经过一段时间,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 “鱼肥”的治理 目标。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减弱 B. 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 C. 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 D. 这一案例说明按照人们的意愿大量引种外来物种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含义: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 (2)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关系。 【详解】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 因素的强度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因此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 说明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弱,A 正确; B、芦苇、香蒲属于挺水植物,由于其茎叶部分高出水面,它们更能够充分的利用光照,因 此引种二者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B 正确; C、放养植食性鱼类,鱼类可以以水中的浮游植物为食物,这样,浮游植物中的能量就流向 鱼类,进而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C 正确; D、这一案例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 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引入外来物种需要经过慎重的设计,使其能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即 食物链(网)而相互制约,还应考虑能充分利用其中的物质及能量,而不是随意大量引种, D 错误。 故选 D。 23. (湖北省 2021 届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北极圈附近的 A 群岛由众多生态 环境相似的岛屿组成,是许多海鸟的栖息地。一百多年以前,北极狐被引入到一些岛屿上定 居。几十年后发现,无北极狐岛(W 岛)的植物群落无明显变化,而有北极狐岛(Y 岛) 上较高的草本植物明显减少,苔藓增加。为分析北极狐的引入是否导致植物群落的变化,生 态学家进行了相关研究。 (1)研究者调查了若干 Y 岛和 W 岛的海鸟密度,统计结果如图。 由图可知,Y 岛上的海鸟密度比 W 岛________。 (2)进一步调查发现,Y 岛上单位面积的植物干重及土壤氮、磷含量均低于 W 岛。研究者 选择 Y 岛上的若干代表性地块,通过施肥实验证明了 Y 岛植物干重较低是由土壤肥力低所 致。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选择有代表性的相同面积的土地三块,其中 Y 岛上两块、W 岛 上一块,实验期间仅对 Y 岛上的一块土地做_____________处理,另一块土地及 Y 岛上的土 地均不做处理,其余条件保持相同。一段时间后,通过比较三块土地上___________________ 即可得出结论。支持上述结论的实验结果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上所述,请将下列选项排序,以解释北极狐的引入导致的植物群落变化。 A.岛屿土壤肥力降低 B.北极狐捕食海鸟 C.土壤中的鸟粪减少 D.海鸟数量减少 北极狐引入并定居→____→____→____→____→植物群落变化。 【答案】 (1). 低 (2). 适量施肥 (3). 植物干重的变化情况 (4). Y 岛施肥土地 上植物干重增加量大于未施肥土地上植物干重增加量,且与 W 岛地块上植物干重增加量相 差不大 (5). B (6). D (7). C (8). A 【解析】 【分析】 1、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物种丰富度、群落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种间关系、 群落演替等。 2、区别群落最重要的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 3、群落的种间关系:寄生、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 【详解】(1)由柱形图分析可知,Y 岛上海鸟密度的相对值低于 W 岛的。 (2)如果 Y 岛植物干重较低是由土壤肥力低所致,则选择 Y 岛上的代表性地块,分别做适 量施肥和不施肥处理,同时与 Y 岛同等面积土地作比较进行实验,通过比较实验土地上植 物干重的变化情况即可得出结论。至于土壤氮、磷含量的变化是人为施肥所致,应不属于检 测指标。若 Y 岛施肥土地上植物干重增加量大于未施肥土地上植物干重增加量,且与 W 岛地 块上植物干重增加量相差不大,则说明 Y 岛植物干重较低是由土壤肥力低所致。 (3)综合题中信息可推断,北极狐可捕食海鸟,北极狐的引入并定居,会导致海鸟数量减 少,进而使得土壤中的鸟粪减少,最终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植物群落发生变化。 【点睛】该题目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知识点本身难度不大,在平时训练中注重学 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6. (怀仁市 2020- 2021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如图为某草场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 图中 Q 表示牧草在一年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Q1、Q2、Q3 分别表示流入昆虫、牲畜、鼠体 内的能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Q 为太阳能中的大部分能量 B. Q1/Q 表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C. Q1+Q2+Q3 表示牧草的净初级生产量 D. 保护鹰和食虫鸟,利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牧草属于第一营养级,昆虫、牲畜、鼠为第二营养级,食虫鸟、人为第三营 养级,鹰属于第三、四营养级。 【详解】A、Q 为太阳能中极少的一部分能量,A 错误; B、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包括昆虫、牲畜、鼠,所以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为(Q1+Q2+Q3)/Q×100%,B 错误; C、Q1+Q2+Q3 表示第二营养级昆虫、牲畜、鼠的同化量,小于牧草的净初级生产量,C 错误; D、保护鹰和食虫鸟,能够控制昆虫和鼠的数量,利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 D 正确。 故选 D。 6. (川大附中高 2018 级高三上期末考试)“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为此全国各地不 断形成各式的立体农业(如果树草菇立体农业)和发展各种模式的生态农业(如蔗基鱼塘)以 及系列的生态工程建设,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之间,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下列有 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果树—草菇立体农业运用种群的空间结构原理,能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 B. 蔗基鱼塘生态农业模式中的食物链只是物质传递链,而不作为能量传递链 C. 蔗基鱼塘生态农业模式在提高能量传递效率的同时,又减轻了环境污染 D. 系列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D 【解析】 【分析】 立体农业主要是应用不同植物在群落中的空间位置开展混合式种植,整个群落的空间结构上 呈现为分层现象,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光照等环境资源。生态工程主要是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 和能量多级利用两个原理,以提高对能量的利用率。 【详解】A、草菇是喜温喜湿喜半阴的食用真菌,与喜阳的果树套种形成的立体农业体现了 群落的空间结构,能充分利用空间及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和光照等资源,A 错误;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进行的,故蔗基鱼塘生态农业模式中的食 物链不只是物质传递链,也可作为能量传递链,B 错误; C、蔗基鱼塘等生态农业模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在提高能量利用率的同时,又减轻了 环境污染,C 错误; D、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故系列生态工程建设的 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 正确。 故选 D。 【点睛】 9. (川大附中高 2018 级高三上期末考试)龙虎山生态区是道教的发源地,该地有着绝美的 丹山碧水,绿树成林,更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在此越冬。回答下列问题: (1)龙虎山生态区的营养结构是_________;中华秋沙鸭作为消费者,所起的生态功能是 _________。 (2)龙虎山生态区内有一泸溪河,渔民以捕鱼为生,他们捕鱼的渔网网眼都比较大,请从 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此举的意义:_____________。科研人员经过长时间调查发现,该水域 中红尾鱼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时约有 12 000 尾,推测该水域中红尾鱼的环境容纳量为____尾。 (3)在泸溪河存在的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鱼类→中华秋沙鸭中,中华秋沙鸭同化的能 量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鱼同化的能量,原因是_________。 (4)春天的龙虎山鸟语花香,昆虫竞相传粉,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食物链和食物网 (2). 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3). 不捕捞幼年 个体,保证河中的鱼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4). 24000 (5). 小于 (6). 生态系统中能 量随营养级的升逐级递减 (7). 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 养结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能把太阳能 转化为化学能,把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加快生态系统 中的物质循环。分解者把复杂的动植物有机残体和动物排泄物分解为水、二氧化碳和无机元 素并归还给环境,供生产者再利用。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①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 值)时,种 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②种群增长率变化,种群数量由 0→K/2 时,增长率逐渐增大;种 群数量为 K/2 时,增长率最大;种群数量由 K/2→K 时,增长率不断降低;种群数量为 K 时, 增长率为 0。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 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 失的。 能量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上的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 4、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 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 定。 【详解】(1)龙虎山生态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华沙鸭作为消费者,能够加快生 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渔民捕鱼用的渔网网眼一般较大,幼小的个体可以逃脱,使幼年个体数目多于老年个 体,这样可以使种群的年龄结构保持为增长型,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从而可以实现可持 续发展。K/2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有 12000 尾 ,故该水域中红尾鱼的环境容纳量是 24000 尾。 (3)能量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上的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生态系统中能量随 营养级的升逐级递减,中华秋沙雨处于第三营养级,鱼类属于第二营养级,所以中华秋沙鸭 同化的能量小于鱼同化的能量。 (4)春天的龙虎山鸟语花香,通过物理信息昆山竞相传粉,实现植物繁殖,说明生物种群 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以及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三 大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9.(2021 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两校联) 昆明滇池经过多年的保护治理,现在水面无大规模 蓝藻水华富集,自然湖滨岸线指数得到明显提升,滇池重现土著鱼类;水生态系统功能得到 良性恢复,2018 年、2019 年滇池全湖水质保持Ⅳ类,是 30 余年来得最好水质,水环境质量 明显改善,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滇池保护治理前应先识别构成滇池内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_____并列下名录,再调查 不同种类生物的_______________,为评估环境污染情况和制定治理方案提供依据。 (2)分析滇池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发现:低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通常较多,高营养级个体 数量通常较少。试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在滇池生态治理过程对滇池周边原有湿地进行保护,建立多个自然湿地保护区属于生 物多样性保护中的_______________保护;湿地中每种生物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 不同生物利用生态资源,且不同种生物的生存会影响生态环境的发展,这是群落中物种之间 及生物与环境间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4)在滇池周边实施退耕还湖还湿地来恢复生态环境,从滇池生态系统破坏和人工修复过 程中体现出人类活动会影响______________。 (5)为恢复滇池内生物类群,在滇池内适量投放不同食性的鱼类,试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 析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物种组成 (2). 种群密度 (3). 能量流动逐渐递级,营养级越高获得 的能量越少 (4). 就地保护 (5). 共同进化 (6). 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7). 鱼 类作为消费者分解上一营养级的有机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解析】 【分析】 1、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 同的措施,如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法制教育和管理。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 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 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共同进化(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 和发展。 【详解】(1)治理前,为评估污染情况和制定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通常需要调先识别构 成滇池内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并列下名录,再调查该淡水湖中不同种类生物的种群密度; (2)由于能量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因此低营养级个体数量一般较 多,高营养级个体数量一般较少; (3)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每种生物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利 用生态资源,且不同种生物的生存会影响生态环境的发展,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 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共同进化(协同进化)的结果; (4)从滇池生态系统破坏和人工修复过程中体现出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5)研究表明适量投放不同食性的鱼类,是恢复滇池内生物类群一个重要因素,从物质循 环角度分析,该生态系统中,鱼类作为消费者能分解利用上一营养级的有机物,促进生态系 统的物质循环。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起点,掌握群 落演替的类型,再结合人工湿地的作用准确答题。 4. (河南省名校联盟 2020-2021 学年高三 1 月联考)野生扬子鳄的种群数量越来越少,扬 子鳄保护区对扬子鳄进行人工饲养、繁殖,并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野外放归。放归后的扬子 鳄基本能适应野外环境,能够繁育出新的幼鳄,野外放归取得了初步成效。下列相关叙述错 误的是( ) A. 扬子鳄人工饲养和放归可有效地保护其种群基因库 B. 栖息地群落的垂直与水平结构可因扬子鳄放归而改变 C. 扬子鳄的放归对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能产生影响 D. 扬子鳄的放归会导致自然保护区中物种丰富度的增加 【答案】D 【解析】 【分析】 群落的空间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其中影响植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光照, 影响动物的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详解】A、人工饲养放归的扬子鳄可有效地保护扬子鳄种群的基因库,A 正确; B、栖息地的垂直和水平结构会因扬子鳄的放归而发生改变,B 正确; C、放归的扬子鳄对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可能产生影响,C 正确; D、放归扬子鳄不会使自然环境中群落的丰富度增加,因为没有增加新的物种,D 错误。 故选 D。 9. (河南省名校联盟 2020-2021 学年高三 1 月联考)城市生态系统在物质和能量上是一个 相对开放的生态系统,导致它对其他生态系统有高度依赖性。大量物质的利用产生了众多垃 圾,导致了“垃圾围城”危机的形成,为了应对“垃圾围城”的危机,很多城市开始实行垃 圾分类收集,便于垃圾分类处理。回答下列问题: (1)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 (2)人类活动的进行产生的大量垃圾中有很多有机成分无法被分解者降解,这体现了城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填“强”或“弱”),该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_____________ (3)土壤中农药被分解除了有物理因素的作用外还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为验证这一结论, 设计实验时对照组的处理措施是____________,若一段时间后土壤中农药的剩余量 __________,可确定土壤中农药的分解除了物理因素的作用外还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4)垃圾分类可增加垃圾的回收利用,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其目的是实现保护生 态环境。厨余垃圾中的剩饭、剩菜经过发酵处理后,有机物中的能量大多数以______形式散 失。有害垃圾中的重金属、有毒物质等若处理不合理,会对人体造成影响,理由是:_____ 【答案】 (1). 城市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简单,营养结构简单 (2). 弱 (3). 负反馈调 节 (4). 不做处理 (5). 实验组明显大于对照组 (6). 物质的循环利用热能 (7). 可能会由食物链进入人体,通过生物富集作用积累,对健康造成影响(或重金属、有毒物质 等沿食物链,每经过一种生物体,其浓度就有一次明显的提高,位于食物链最高端的人体, 接触的污染物最多,危害也最大)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 则抵抗力稳定性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 高而逐步增加。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 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详解】(1)城市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简单,营养结构简单,稳定性较低。 (2)人类活动的进行产生的大量垃圾中有很多有机成分无法被分解者降解,这体现了城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弱,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负反馈调节为基础。 (3)实验遵循对照原则和单因素变量原则,故为验证土壤中农药被分解除了有物理因素的作 用外还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这一结论,设计实验时对照组的处理措施不做处理。若一段时 间后土壤中农药的剩余实验组明显大于对照组,可确定土壤中农药的分解除了物理因素的作 用外还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4)厨余垃圾中的剩饭、剩菜经过微生物的发酵处理后,有机物中的能量大多数以物质的 循环利用热能形式散失。有害物质存在生物富集现象,可能会由食物链进入人体,通过生物 富集作用积累,对健康造成影响,故有害垃圾中的重金属、有毒物质等处理要合理。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知识点,正确区分生态系统的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等,进而根据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8.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 2020-2021 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蚜虫的粪便是含有糖分的黏液, 称为“蜜露”。蚂蚁非常喜欢吃“蜜露”,常用触角拍打蚜虫背部,通过拍打产生的振动频 率促使蚜虫分泌“蜜露”。蚜虫受到其天敌瓢虫袭击时,会从尾部发出报警信息素,将危险 信息通知其他蚜虫,同时蚂蚁接收到报警信息素就会赶来驱除蚜虫天敌。下列相关叙述不正 确的是( ) A. 蚂蚁吃“蜜露”,蚜虫同化量的一部分传递到蚂蚁 B. 蚂蚁拍打蚜虫背部产生的振动频率属于物理信息 C. 化学信息可以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 D. 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①物理信息,②化学信息,③行为信息。同化量是指某一营养级 从外环境中得到全部化学能。 【详解】A、蚂蚁吃蚜虫的“蜜露”,蜜露是蚜虫的粪便,而粪便不属于蚜虫的同化量,据此 可知蚜虫的同化量没有传递给蚂蚁,A 错误; B、物理信息可来源于无机环境和生物,蚂蚁拍打蚜虫背部产生的振动频率对于蚜虫来说是 物理信息,B 正确; C、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都是化学信息,说明化学信息 可以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C 正确; D、蚜虫的活动能力弱,因此在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进行,D 正确。 故选 A。 【点睛】 13.(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 2020-2021 年高三上学期期末) 胶州湾是我国传统渔业捕捞区, 现今该海域的经济鱼种已形不成渔汛,有些甚至枯竭。为了恢复胶州湾生态系统的功能,促 进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人员对胶州湾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 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营 养 级 同化量 ( -2 -1t km y  ) 未利用 ( -2 -1t km y  ) 分解者分解 ( -2 -1t km y  ) 呼吸量 ( -2 -1t km y  ) Ⅳ 1.42 0.42 0.19 0.81 Ⅲ ? 15.00 11.94 39.31 Ⅱ 3825.37 1986.70 547.00 1224.00 Ⅰ 23804.42 3252.00 2877.00 13850.05 A. 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为 23804.42 -2 -1t km y  B. 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为16% C. 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为 66.25 -2 -1t km y  D. 该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该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能量的输入: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生产者所固 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而流入到各级消费者的总能量是指各级消 费者所同化的能量,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不计入排便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中。 2、能量的传递:(1)传递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2)传递的形式:以有机物的形式传 递。可以认为,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 者释放的能量+未被利用部分。但对于最高营养级的情况有所不同,它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 失的能量+分解者分解释放的能量+未被利用部分。 【详解】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即该生态系统第一营 养级生物的同化量,即为 23804.42t•km-2•y-1,A 正确; B、传递效率等于同化量之比,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3825.37÷ 23804.42×100%≈16%,B 正确; C、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第四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 的能量+分解者分解释放的能量+未被利用部分,故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 =1.42+15+11.94+39.31=67.67t•km-2•y-1,C 错误; D、根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可推测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的 维持需要源源不断的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D 正确。 故选 C。 20.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 2020-2021 年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B.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指能量的输入和散失过程 C.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和大气之间的循环,如碳循环中的二氧 化碳 D. 湿地生态系统能调节气候、蓄洪防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由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组成,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 主要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 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详解】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营养结构是指生态 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A 错误; 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的过程,B 错误; C、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元素,而不是化合物,C 错误; D、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故湿地生态 系统能调节气候、蓄洪防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 正确。 故选 D。 25.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 2020-2021 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红耳龟原产美洲,作为宠物引入 我国。由于宠物弃养和放生行为,红耳龟野外种群数量逐渐增大,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 威胁。为研究红耳龟入侵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科研人员对某地区红耳龟的种群数量和食 性进行了调查。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耳龟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其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在_________过程 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耳龟的_______________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其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直接因 素。描述、解释和预测红耳龟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常常需要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调查了该地区龟鳖类的种群数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红耳龟 乌龟 中华花龟 中华鳖 蛇鳄龟 数目(只) 148 20 8 4 1 调查结果发现,目前该地区龟鳖类的优势种是___________。由于红耳龟的入侵,导致当地 的群落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这种变化过程称为群落的____________。 (4)为研究红耳龟的食性,研究人员解剖了红耳龟和本地龟类——中华花龟,统计它们胃 内残余食物种类及出现次数,发现中华花龟胃内仅有久雨花科、苋科和鱼类三种食物。红耳 龟的残余食物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红耳龟与中华花龟的种间关系属于____________。 ②红耳龟的捕食行为还可能会引起本地的鱼类、贝类等生物的种群密度下降,严重时会使当 地的物种丰富度降低,影响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能力。 【答案】 (1). 消费者 (2). 呼吸作用 (3). 生长、发育、繁殖 (4). 出生率、死 亡率 (5). 数学模型 (6). 红耳龟 (7). 演替 (8). 竞争 (9). 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 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生态系统种消费者同化的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 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 3、 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的最基本特征,研究数量变化常常建立数学模型。 4、常见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 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详解】(1)红耳龟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消费者,其同化的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 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 (2)能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包括出生率、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研究种群数 量的变化常用数学模型。 (3)根据表中红耳龟的数量占绝对优势,可知红耳龟是该地区龟鳖类的优势种。红耳龟的入 侵,导致当地的群落结构的变化叫群落的演替。 (4)①红耳龟和中华花龟都会以久雨花科、苋科和鱼类三种食物为食物,可知红耳龟与中 华花龟属于竟争关系。 ②由于缺少天敌的制约,红耳龟入侵后迅速繁殖。本地的鱼类、贝类等生物的种群密度下降, 严重时会使当地的物种丰富度下降,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点睛】准确记忆理解生态系统相关基础知识是本题的考察核心。 6. (新疆昌吉九中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现象不能体现“信息能调节生物种间 关系”这个观点的是( ) A. 云杉根的分泌物使玫瑰不能很好地生长 B. 当日照达到一定时长时植物才能够开花 C. 狼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子 D. 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 信息.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A、“云杉根的分泌物使玫瑰不能很好地生长”,说明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A 错误; B、“当日照达到一定时长时植物才能够开花”说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不属于生物的种间关系,属于环境和生物之间的关系,B 正确; C、狼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子,说明信息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C 错误; D、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说明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D 错误。 故选 B。 (2021 届湖南省高三八省联考考前猜题生物试题)19. 某城市的河流生态系统随 着时代的变迁经历了被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污染到治污的过程,治污包括河流沿岸建 污水处理厂和开辟由多种生物构成的人工湿地景观。根据水的深浅,配置荷花、芦苇、菖蒲、 黑藻和金鱼藻等水生植物,种类丰富的水生植物既可为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为动物提供产卵 繁殖的场所。请回答: (1)污水处理厂若要大幅度降低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最可能利用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_______________。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对污水池中的污水不断搅拌,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已有的知识,简述湿地水中无机氮、磷在生物成分之间的转移途径:___________。 (3)根据题中信息,你认为开辟湿地景观选择和搭配湿地植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 分解者 (2). 提高污水中的溶氧量,保证微生物生长、繁殖 (3). 生 产者吸收、固定后,消费者摄入、吸收部分,另一部分通过粪便被分解者利用 (4). 气候 条件、土壤环境、植物是否可以净化水质、是否遵循生态恢复理论,合理搭配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与能 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生态污水净化处理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人工湿地 填料上种植特定的湿地植物,从而建立起一个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当污水通过湿地系统时, 其中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被系统吸收或分解,而使水质得到净化。 湿地中选择植物的原则: 1、适地适种原则 湿地中植物首先要有一定的耐水湿能力,因此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及生长规律,根据 气候条件、土壤环境,因地制宜,合理搭配,使植物正常生长。 2、生态原则 在进行湿地景观设计时,要遵循生态恢复理论,合理搭配。除在配置上要考虑景观效果之外, 也要注重植物净化水质、吸收有毒有害气体的生态功能。 3、体现植物景观效果 地被植物是指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适于覆盖地面的多年生草本和低矮丛生的灌木及藤本, 构建生态系统最下层景观的野生观赏植物。湿地地被植物还具有防止水土流失、净化水质、 消除污染的作用。 【详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 中能够分解污水中有机物的是分解者。由于分解污水中有机物的主要是微生物,所以应该搅 拌污水,提高水体溶氧量,保证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2)无机氮、磷在生物群落中首先被绿色植物或自养微生物(生产者)所吸收、固定,然 后食草动物(消费者)捕食绿色植物,氮、磷以有机物的形式被吸收、利用,部分氮、磷未 被吸收,以粪便形式进入环境,被环境中分解者吸收、利用。 (3)由于湿地具有特殊的环境和功能,所以选择植物时应首先考虑湿地中气候条件、土壤 环境等,保证植物可以正常生长;然后考虑植物组合的生态功能,可以达到净化水质、恢复 生态的效果;最后考虑植物搭配观赏性。 【点睛】本题考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建立过程中所应用的生物材料及其作用,明确不同生物 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不同层次和所起的不同作用。 (2021 届湖南省株洲市高三教学质量统一检测生物试题)15. 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越来越 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改善环境、治理环境成为重要课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生物体的呼吸作用释放大量 CO2 B. 森林能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 雾霾现象可自行退去,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D. 过度放牧导致草原生态系统退化,没有改变牲畜的环境容纳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全球环境问题,也称国际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指超越主权国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全球 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 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详解】A、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大量 CO2,A 错误; B、森林能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 错误; C、雾霾现象可自行退去,即生态系统的环境状态受到干扰而变差后可自行调节变好,说明 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 正确; D、过度放牧导致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会变小,D 错误。 故选 C。 (2021 届湖南省株洲市高三教学质量统一检测生物试题)16. 南极磷虾主要摄食海水表层的浮 游植物,同时也是部分鱼类、企鹅、海豹等生物的饵料,蓝鲸是南极海域捕食磷虾量最大的 生物。当极昼来临,蓝鲸在南极海域聚集,它们潜入一定深度捕食,回到水面排泄。下图为 100 年间,蓝鲸种群数量变化趋势。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根据蓝鲸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可预估种群数量变化 B. 极昼时期,海水表层浮游植物会爆发性增长,并不完全是因为蓝鲸摄食了大量的磷虾 C. 浮游植物、磷虾、海豹、鱼类、企鹅以及蓝鲸共同构成群落,蓝鲸的百年变化说明群落 在发生次生演替 D. 1965~1975 年间,蓝鲸种群数量大幅增加,采用标志重捕法推算的预估数比实际值偏低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 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和信息传递。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的数量变化,A 错误; B、极昼时期,海水表层浮游植物会爆发性增长,也有可能的原因是鲸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为 浮游植物提供矿质营养,或者极昼的光照条件(温度条件)有利于浮游藻类快速地繁殖,B 正确; C、南极海域中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而不仅仅是浮游植物、磷虾、海豹、鱼类、 企鹅以及蓝鲸,C 错误; D、1965~1975 年间,蓝鲸种群数量大幅增加,采用标志重捕法推算的预估数比实际值偏高。 D 错误。 故选 ACD。 (2021 届湖南省株洲市高三教学质量统一检测生物试题)24. 科研人员对西湖的富营养化问题 进行生态修复,回答以下问题。 (1)湖泊生态系统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能力使之具有保持或恢复___________的相对稳定,叫 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研究员为探究菹草、苦草两种沉水植物抑制浮游藻类的途径在西湖的不同区域进行实 验,实验结果如下: 图 1:水样中总氮(TN)、总磷(TP); 图 2:水样中叶绿素 a 含量等指标 ①图 1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②据图 2 可知,沉水植物可以抑制“水华”的爆发,水样中的叶绿素 a 含量可以反映 __________的多少。 ③根据图 1 和图 2 分析________(“N”或“P”)对浮游藻类的生长影响更大,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如果实验区的菹草因某些意外而大量死亡蓝藻等浮游藻类则容易再次爆发,其原因是 ___________。 (3)鉴于细菌对水域生态系统的变化具有反应迅速等特点提取不同处理区水体细菌的 16s-rDNA(能体现不同菌属之间的差异)进行 PCR,电泳结果如图 3 所示: 种植菹草和苦草可以较好实现生态修复,据图 3 所示实验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 (4)顺义潮白河和杭州西湖面临相似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请结合上述信息,对夏季潮白 河生态系统提出至少两条修复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自身结构和功能 (2). 种植菹草和苦草均能有效降低水体的总氮和总磷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菹草更能有效降低总氮,苦草更能有效降低总磷(实验组之间相 互比较) (3). 浮游藻类(单细胞藻类和蓝藻) (4). N (5). 与苦草相比,菹草降低 总氮的效果更好,同时水样中叶绿素 a 含量更低,浮游藻类的数量更少 (6). 菹草死亡后 遗体被分解,为蓝藻等浮游藻类的生长提供了大量无机盐 (7). 处理后水体细菌的丰富度 增加(细菌种类增加;细菌的多样性增加) (8). 措施一:种植菹草和苦草措施。二:减 少工业、农业、生活污水中的 N、P 等污染物的排放措施。三:混合种植适合本地生长的多 种沉水植物措施 【解析】 【分析】 分析图 1:用两种沉水植物处理后,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含量均下降,说明种 植菹草和苦草均能有效降低水体的总氮和总磷;用菹草处理的水体中总氮(TN)含量下降 值比苦草处理的大,说明菹草更能有效降低总氮;而用苦草处理的水体中总磷(TP)含量下 降值比菹草处理的大,说明苦草更能有效降低总磷。 分析图 2:用两种沉水植物处理后,水样中叶绿素 a 含量均明显下降,而水样中叶绿素 a 含 量与单细胞藻类和蓝藻有关,说明水样中单细胞藻类和蓝藻数量明显下降,沉水植物可以抑 制“水华”的爆发。 分析图 3:16s-rDNA 能体现不同菌属之间的差异,而菹草和苦草处理区水体细菌的 16s-rDNA 电泳条带都比无草的对照组多;说明菹草和苦草处理后水体细菌的丰富度均大于无草处理后 水体细菌的丰富度,种植菹草和苦草可以较好实现生态修复。 【详解】(1)湖泊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在受到外界干扰时,生态系统通过自我 调节来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相对稳定。 (2)①用两种沉水植物处理后,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含量均下降,说明种植 菹草和苦草均能有效降低水体的总氮和总磷;用菹草处理的水体中总氮(TN)含量下降值 比苦草处理的大,说明菹草更能有效降低总氮;而用苦草处理的水体中总磷(TP)含量下降 值比菹草处理的大,说明苦草更能有效降低总磷。 ②单细胞藻类和蓝藻细胞内含叶绿素,水样中的叶绿素 a 含量可以代表单细胞藻类和蓝藻 的多少。由图 2 可知,用两种沉水植物处理后,水样中叶绿素 a 含量均明显下降,而水样中 叶绿素 a 含量与单细胞藻类和蓝藻有关,说明水样中单细胞藻类和蓝藻数量明显下降,沉水 植物可以抑制“水华”的爆发。 ③叶绿素 a 多代表浮游藻类多,由图二知菹草处理后的叶绿素 a 更少,说明菹草处理对浮 游藻类的生长影响更大,而由图一可知,菹草处理比苦草处理时 N 降低的更多,所以由此 可见 N 对浮游藻类的生长影响更大。 ④如果实验区的菹草因某些意外而大量死亡蓝藻等浮游藻类则容易再次爆发,其原因是菹 草死亡后遗体被水中微生物分解,为蓝藻等浮游藻类的生长提供了大量无机盐从而大量繁 殖。 (3)西湖湖泊生态系统中,大部分细菌营腐生生活,细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成分。 据图 3 分析,16s-rDNA 能体现不同菌属之间的差异,而菹草和苦草处理区水体细菌的 16s-rDNA 电泳条带都比无草的对照组多;说明菹草和苦草处理后水体细菌的丰富度均大于 无草处理后水体细菌的丰富度,种植菹草和苦草可以较好实现生态修复。 (4)顺义潮白河和杭州西湖面临相似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由上述种植菹草和苦草,使水 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含量均下降;菹草和苦草处理后水体细菌的丰富度增加,可 以较好实现生态修复等信息可得到,对夏季潮白河生态系统提出的修复措施有:措施一:种 植菹草和苦草,使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含量均下降,改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措施二:种植多种适合本地生长的沉水植物,并比较其修复水体的能力,选择最合适的沉水 植物大量种植。措施三:减少工业、农业、生活污水中的 N、P 等污染物的排放,从源头上 减轻水体富营养化。措施四:混合种植适合本地生长的多种沉水植物。措施五:增加水体中 的细菌丰富度,实现生态修复。 (2021 届陕西省渭南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19. 下列关于生态学原理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 多引进外来物种可以提高本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且不会威胁本地原有的物种 B.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以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 C. 遭遇大火后的森林会发生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的物种丰富度先增加后减少 D. 农田除草可以降低作物和杂草间的竞争,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答案】D 【解析】 【分析】 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 的利用;2、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 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详解】A、引进外物种必须是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才能为生态系统增加相应 的食物链,从而丰富物种的多样性,如果引入不当,如引入了一个没有天敌的物种,则会侵 占、压缩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A 错误;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而非循环,B 错误; C、大火后的森林会发生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的物种丰富度会增加到一定程度然后保持相 对稳定,C 错误; D、农田除草是农作物获得更多的光照和空间,从而降低作物与杂草之间的竞争,使作物积 累更多的能量,从而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D 正确; 故选 D。 (2021 届陕西省渭南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20. 农田生态系统是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出现的,其 主要功能是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季节规律 B. 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 C. 农田生态系统中物种的数目少,营养结构简单 D. 灭虫和除草能提高农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 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单一,抵抗力稳定性小,一旦失去人的控制,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并非 只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人们必须不断地从事播种、施肥、灌溉、除草和治虫等活动, 才能够使农田生态系统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 【详解】A、农田中不同季节种植的作物不同,因此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有 季节规律,A 正确; B、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B 正确; C、农田生态系统中物种的数目少,营养结构简单,因此需要人类加强管理,C 正确; D、除草、治虫的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方向,人类可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但不能提高农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D 错误。 故选 D。 (2021 届陕西省渭南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23.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示意图,该生 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且其总面积为 200 km²。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中,除了图中所示外,还应该有_____。该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和动 物之间、动物和动物之间通过_____关系形成食物链。 (2)分析肉食动物能量流动的情况时,除了考虑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及流向分解 者的能量外,还需要考虑_____和_____。 (3)调查得知,肉食动物中 A 动物种群数量的 K 值为 1200 头。理论上,当 A 动物的种群 密度为_____时,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该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较低,食物网较简单,抵 抗力稳定性_____,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指_____。 【答案】 (1).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 捕食 (3). 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4). 未利用的能量 (5). 3 头/km2 (6). 较低 (7).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 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成分和营养结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 质和能量;后者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详解】(1)图中包括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 量;该生态系统中植物和动物之间,动物和动物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食物链。 (2)肉食动物的同化量,可以分为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用于呼吸 消耗的能量,及未利用的能量。 (3)A 动物种群数量的 K 值为 1200 头,当 A 的种群数量为 1200÷2=600 头时,即 K/2 时, 种群数量增长最快,此时的种群密度为 600÷200=3 头/km2;该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较低, 食物网较简单,则抵抗力稳定性较低。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 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福建省厦门市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三 12 月月考)25. 现有两个不同类型的陆地自然生态系 统 I 和Ⅱ,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的相对值如图所示,若流入 I 和Ⅱ的总能量相同,据图分析相 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自然生态系统 I 和Ⅱ之间的抵抗外界干扰能力的大小关系是 I 小于Ⅱ B.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 C. I 中现存消费者的总能量等于Ⅱ中现存消费者的总能量 D. 碳在生态系统中的含量,不能通过碳循环的自我调节机制得到调整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柱状图:生态系统 I 有三个营养级,生态系统Ⅱ有四个营养级,在生产者含有的总能量 相同的前提下,生态系统 I 营养级少、食物链较短,能量流动过程中散失的能量少,而生态 系统Ⅱ营养级多、食物链较长,能量流动过程中散失的多,因此生态系统 I 中现存的消费者 的总能量大于生态系统Ⅱ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但消费者所含总能量均小于生产者所含 有的能量;生产者含有的总能量相同时,营养级数越多、传递效率越高。 【详解】A、根据图无法判断Ⅰ和Ⅱ两个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及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因此 无法判断Ⅰ和Ⅱ抗外界干扰能力的大小关系,A 错误; B、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B 正确; C、由以上分析可知,Ⅰ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Ⅱ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C 错误; D、碳在生态系统中的含量,都能通过碳循环的自我调节机制得到调整,并恢复到原来的平 衡状态,D 错误。 故选 B。 【点睛】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重点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要求考生 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掌握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能结合图中信息准 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福建省厦门市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三 12 月月考)30. 面积为 22hm 的某小岛上存在一条主 要的食物链:植物→田鼠→蛇。调查得知,一年内各种群同化的能量与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单位: 2J m )如下表。 种群 植物 田鼠 蛇 同化量 245000 7000 245 呼吸作用散失 50760 6750 178 请回答: (1)除了表中所列成分外,小岛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应包括___________。 (2)植物的同化量除表中体现出的流向外,主要还有___________及未被利用部分;生物呼 吸作用散失的能量___________(能/不能)流向生产者。 (3)计算可知,田鼠到蛇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一位),这与相邻 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10%~20%)不符,其原因是___________;田鼠的能量散失率(呼 吸量与同化量的比值)高于蛇的能量散失率,这主要是因为田鼠是恒温动物,需要 ___________。 (4)蛇能够感知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蛇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 捕。可见,信息传递能够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 (1).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2). 流向分解者 (3). 不能 (4). 3.5% (5). 田鼠和蛇对应的营养级都还有其他生物 (6). 消耗更多的能量来维持体温 恒定 (7).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解析】 【分析】 1、据题所示,“植物→田鼠→蛇”是该生态系统中一条主要的食物链,说明该小岛上还有其 他物种存在。 2、生物的同化量有 4 个去向,包括表中流入下营养级的能量、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 3、能量传递效率为是相邻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 【详解】(1)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故小岛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应包 括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植物的同化量有 4 个去向,包括表中流入下营养级的能量和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此外还有遗体残骸等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及自身未被利用的能量;因为能量流动是单向的,故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 (3)田鼠到蛇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二者同化量的比值,即(245/7000)×100%=3.5%;田鼠到 蛇的能量传递效率低于相邻两个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其原因是同一营养级可能存在多个 物种,故两个物种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以不在 10%~20%的范围内;田鼠的能量散失率高于 蛇的能量散失率,主要是因为田鼠是恒温动物,需要通过细胞呼吸不断产生热量来维持自身 体温。 (4)蛇能够感知田鼠留下的气味去捕猎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蛇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 捕,二者通过信息传递实现正常的种间关系,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 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广东省佛山市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高中教学质量检测)20.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 历史上曾是树木葱茏的皇家猎苑,后来由于人类的活动退化为荒原。1962 年林业部在塞罕 坝组建林场,经过一代代人的艰苦努力,2014 年塞罕坝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前的 11.4%提高 到 75.5%。回答下列问题: (1)塞罕坝从森林退化为荒原的演变,说明人类生产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 这一演变也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是有限的,这启示人类应该_______________。 (2)在塞罕坝的生态修复过程中,开始时人们在荒原上种植品种单一的人工林,结果出现 了病虫害严重等问题,分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根据所学生态学知 识提出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 (3)塞罕坝人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 理念。现在塞罕坝每年可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1.37 亿立方米,固碳 74.7 万吨,释放氧气 54.5 万吨,这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速度和方向 (2). 自我调节能力 (3). 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并减少对 大自然的破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系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4). 树种过于单 一,导致人工林的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所以,容易引发病虫害 (5). 营造混 交林 (6). 间接价值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含义: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调节基础:负反馈调节。 4、种类:(1)抵抗力稳定性:①含义: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 原状的能力;②规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 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③特点: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生态系统 会遭到破坏。(2)恢复力稳定性:①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 能力;②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往往相反。 5、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2)实施相应的物质、 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关系。 【详解】(1)塞罕坝从森林退化为荒丘,说明人类生产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这一历史变迁也是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两类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缩影,同时还说明生 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这启示人类应该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并减少对大自然的破 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系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2)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因此改造建立人工林的过程中,如果树种过于单一,会导致人工林的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 节能力弱,所以,容易引发病虫害。混交林是指不同品种的树种植在一起,相比较于纯种林, 其生物组分更多,食物网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和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故根据生态学知识应 该营造混交林,改造荒原。 (3)现在塞罕坝每年可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1.37 亿立方米,固碳 74.7 万吨,释放氧气 54.5 万吨,水草丰沛、森林茂密,有助于防风固沙,这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点睛】本题通过塞罕坝生态环境发生的变化,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群落的演替等知识, 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难度适中。 (天津市六校联考 2020-2021 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11. 生态农业运用了生态学原理,使得 废物资源化,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桑基鱼塘”是我国古代就已发展出的生产方式:利用 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鱼塘泥肥桑,在桑、蚕、鱼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对此模式形 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生态系统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B. 蚕沙中的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向鱼 C. 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D. 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 【答案】D 【解析】 【分析】 桑基鱼塘是生态农业,该生态系统合理调整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该生态系统在一 定程度上实现了对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碳在 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所以蚕粪中的碳元素只能以含碳有机物形式流向鱼。 【详解】该生态系统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故 A 正确;从 题干知,鱼吃蚕沙,所以蚕沙中的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向鱼,故 B 正确;生态系统 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故 C 正确;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产 者,故 D 错误。 综上,本题答案为 D。 (天津市六校联考 2020-2021 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12. 如图所示,a 为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 金字塔,b 为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倒金字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组成 a 生态系统中的肉食动物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 B. 流经 a 或 b 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各自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C. b 生态系统可以对 a 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干扰 D. 人类活动对 b 生态系统的发展起支配作用,其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相对较弱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 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 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 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详解】A、组成 a 生态系统中的肉食动物可能捕食多种生物,因此其在生态系统中可能处 于不同营养级,A 正确; B、b 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了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还应该有物质和能量的输入,B 错误; C、b 生态系统中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 a 可以产生强烈的干扰,C 正确; D、人类活动对 b 生态系统的发展起支配作用,因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都 很少,分解者的功能较弱,所以对其它生态系统有很高的依赖性,需要人们对其进行科学的 管理,以维持其动态平衡,D 正确。 故选 B。 (天津市六校联考 2020-2021 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15. 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 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 (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 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甲所示。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 _________________。图中 o→a,物种①密度上升,从种群数量特征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 b→c,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②能耐受________。 (2)在该地区存在一种野兔,其挖洞穴居的习性,增加了本地原生植物产量,改善了土壤 条件,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价值。野兔感受到赤狐粪、尿的气味,会有躲到洞 穴中的行为,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_的作用。 (3)图乙为该地区野兔所摄入能量的去路(字母表示相应能量)。能量 C 用于仓鼠种群的 ____________,能量 B→散失,是通过____________的生理过程来实现的。 (4)如果遭遇山火,山坡的植被被彻底烧光,则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 __________演替。 (5)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具有较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_______________利用率。 【答案】 (1). 随机取样 (2). 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3). 弱光 (4). 间接价 值 (5). 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6). 自身生长发育繁殖 (7). 呼吸 作用 (8). 次生演替 (9). 阳光等环境资源 【解析】 【分析】 1、对植物和活动能力比较弱的动物,一般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图中 ①表示一年生 草本植物,②表示多年生草本植物,③表示灌木;决定种群密度最直接的因素是出生率和 死亡率。 2、野兔摄入=仓鼠同化量(B)+粪便量(A),仓鼠同化量(B)=呼吸作用散失量+生长、发 育和繁殖(C),生长、发育和繁殖(C)=分解者利用 D+赤狐摄入。 【详解】(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是关键是随 机取样。图中 0→a,由于条件适宜下,则物种①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①种群密度上升; b→c,由于物种③灌木增加,占据更多的阳光资源,①②获取的阳光减少,但是物种①不 能耐受较弱光照,物种②能耐受较弱光照,所以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 相对稳定;c 点后,乔木密度增加,占据主导地位,占据更多阳光,灌木的种群密度减少。 (2)野兔改善了土壤条件,增加了本地原生植物产量,是一种生态价值,属于间接价值; 野兔感受到赤狐粪、尿的气味,会有躲到洞穴中的行为,属于物种间进行信息传递,这体现 了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作用。 (3)野兔所摄入能量的去路有 A 粪便量和野兔同化量 B,野兔同化的部分 B 又分为呼吸散 失和用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所以能量 C 是用于仓鼠种群的自身生长发育繁殖,同化的能量 B 通过呼吸作用散失。 (4)如果遭遇山火,山坡的植被彻底烧光,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 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则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 于次生演替。 (5)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具有较好的垂直结构,植物垂直方向具有分层现象,不同的植 物可以分层利用不同强度的光照,这有利于提高阳光等资源的利用率。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