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 免疫调节-2021届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4月刊第2期)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专题14 免疫调节-2021届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4月刊第2期)

ID:653862

大小:1.32 MB

页数:51页

时间:2021-04-0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0. (2021 年高考八省大联考最新题型辽宁省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 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近年来因抗药菌株增多等原因,使人类结核病的发 病率和死亡率上升,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结核杆菌的 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B. 接种卡介苗(疫苗)可以预防结核病,原因是其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C. 抗药菌株增多主要是药物定向选择的结果 D. 结核杆菌是胞内寄生菌,还必须通过细胞免疫将其杀死清除 【答案】D 【解析】 【分析】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 【详解】结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内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A 正确;接种该疫苗后,可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B 正确;抗药 菌株增多主要是药物定向选择的结果,C 正确;人体通过细胞免疫只能将结核杆菌从靶细胞 中释放处理,因此不能将侵入人体内的结核杆菌彻底清除,D 错误。故选 D。 23.(2021 年高考八省大联考最新题型辽宁省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目前的生理学观点认为,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下图表示下丘脑、垂体和甲状 腺之间的关系及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发病机理。 (1)若要用小鼠为材料设计实验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物质氧化分解的这一功能,常用 的检测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人刚进入寒冷环境时,下丘脑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以促进甲状腺 激素的合成;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又会反过来调节下丘脑与垂体分泌相关激素, 说明它们还存在___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体内这种调节机制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 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 (3)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是由于机体产生某种抗体 A,导致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比正 常人多。其原因主要是该抗体与相应受体结合,发挥与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相同的生 理作用,使甲状腺机能增强,属于________________疾病。 (4)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临床上可以用物质 C 进行治疗,该物质可通过抑制细胞 X 分泌 ________及细胞 Y 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来减少抗体 A 的产生。 【答案】 (1). 耗氧量 (或答体重变化) (2).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3). 反馈(负 反馈) (4). 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5). 几乎全身所有组织细胞 (6). 促甲状腺 (7). 自身免疫 (8). 淋巴因子 (9). 增殖、分化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下丘脑可以分泌 TRH,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 TSH,促进甲状腺发育并分 泌甲状腺激素 TH,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 的激素,从而维持甲状腺激素的稳定。 细胞 Z 可以分泌抗体 A,故 Z 是浆细胞,细胞 Y 是 B 细胞,细胞 X 可能是 T 细胞。抗体 A 会攻击甲状腺,造成自身免疫病。 【详解】(1)可以通过检测耗氧量来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物质氧化分解的功能。 (2)当人刚进入寒冷环境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甲状 腺激素的合成;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又会反过来调节下丘脑与垂体分泌相关激 素,说明它们还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负反馈调节可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甲状腺激素 可以作用于几乎全身所有组织细胞。 (3)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是由于机体产生某种抗体 A,导致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比正 常人多。可能该抗体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使甲 状腺机能增强,属于自身免疫病。 (4)由图可知,物质 C 可以抑制细胞细胞 X 分泌淋巴因子及细胞 Y-B 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 来减少抗体 A 的产生,减少抗体 A 对甲状腺的作用,故可以用物质 C 治疗弥漫性毒性甲状 腺肿。 【点睛】由图可知,弥漫性甲状腺肿是由于抗体 A 攻击甲状腺造成,故可以通过阻止抗体 A 合成来治疗弥漫性甲状腺肿。 14. (2021 年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演练生物试题)CAR-T 细胞疗法 又叫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疗法,可用于治疗成人复发性、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癌。该疗法通 过提取患者体内 T 细胞,经体外改造(使 T 细胞产生既能识别癌细胞又能激活 T 细胞的嵌 合抗原受体),再回输到患者体内,从而发挥抗癌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回输细胞参与免疫监控与清除 B. 嵌合抗原受体能与癌细胞表面特定蛋白结合 C. 回输细胞可引起癌细胞裂解死亡 D. 改造前的 T 细胞不具有识别癌细胞的能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免疫是指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能力,特异性免疫包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细 胞免疫对抗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此外也对抗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体液免疫为效 应 B 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的抗体分子分布到血液和体液中,体液免疫的主要目标是细胞外的 病原体和毒素。 2、CAR-T 细胞疗法是嵌合了抗原受体的 T 细胞疗法。因为癌细胞会表达和正常细胞不同的 抗原,所以在实验室里制备可结合这些抗原的受体,让它在 T 细胞中表达,从而可以直接找 到癌细胞并进行杀灭。相当于给 T 细胞加了一个可以定向导航追踪癌细胞的 GPS。 当然在 这个过程中,除了需要找到癌细胞的特征信息并传递到 T 细胞内让它可以识别肿瘤细胞,我 们还需要在体外对改造后的 T 细胞进行培养,使其达到足够的数量,再将其回输到患者体内 进行治疗。这就是 CAR-T 细胞疗法的整个过程。 【详解】A、CAR-T 细胞与人体中原有的 T 细胞相比,其优越性在于 CAR-T 细胞可以表达癌 细胞抗原的受体,可以直接找到癌细胞并进行杀灭,故回输细胞参与免疫监控和清除,A 正 确; B、CAR-T 细胞中表达表达了癌细胞表面抗原的受体,能与癌细胞表面特定抗原结合,B 正确; C、CAR-T 细胞可以表达癌细胞抗原的受体,可以直接找到癌细胞并进行杀灭,C 正确; D、T 细胞能识别抗原,改造前的 T 细胞具有识别癌细胞的能力,D 错误。 故选 D。 15. (2021 年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演练生物试题)人乳头瘤病毒 (HPV)疫苗有助于预防因 HPV 引起的感染,通常需要进行三次接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对人体而言,HPV 疫苗是外来抗原 B. HPV 疫苗主要引起机体产生细胞免疫 C. 三次接种 HPV 疫苗可增强免疫应答 D. 易感者接种 HPV 疫苗可有效预防感染 【答案】B 【解析】 【分析】 疫苗相当于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可以刺激机 体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称为二次免疫。 【详解】A、对人体而言,HPV 疫苗是外来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A 正确; B、HPV 疫苗主要引起机体产生体液免疫,B 错误; C、三次接种 HPV 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增强免疫应答,C 正确; D、易感者接种 HPV 疫苗可有效预防感染,D 正确。 故选 B。 38. (辽宁省葫芦岛市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截至北京时间 2020 年 12 月 27 日,全球累计确诊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感染者达到 80678170 人,死亡 1763106 人。请回答与传染病有关的问题: (1)据专家估计,当今世界如果没有疫苗人的平均寿命大约为 40~50 岁左右,总人口不会 超过 10 亿。这是主要因为在感染某种新的病原体之前,人体普遍缺乏针对该病原体的 _________(填物质),致使传染病肆虐。 (2)在科研团队研制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灭活疫苗时,首先要从患者体内分离出毒 株,然后增殖培养进而筛选出种子毒株。在进行增殖培养时应该用_____________作为培养 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种子毒株应能够很好地代表该病毒的致病特征,它在免疫学 上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 (3)若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灭活疫苗研制成功,当人注射疫苗一定时间后,如果该 病毒侵入人体,其免疫系统的记忆细胞就会_____________。 【答案】 (1). 抗体 (2). 动物活细胞(鸡胚) (3). 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 (4). 抗原 (5). 迅速增殖,并分化出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解析】 【分析】 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 B 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 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再由 T 细胞 呈递给 B 细胞;(2)反应阶段: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 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 疫效应。 2、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 物、异体器官等。 【详解】(1)注射疫苗的目的是使人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如果遇到相应抗原,记忆细胞快 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如果人类没有疫苗,感染某种新的病原 体,体内缺乏针对该病原体的抗体,导致传染病肆虐。 (2)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是一种病毒,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不能使用普通培 养基培养。故在进行病毒增殖培养时应该用动物活细胞(鸡胚)作为培养基。抗原指能够引 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种子毒株应能够很好地代表该病毒的致病特征,引起机 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它在免疫学上被称为抗原。 (3)当人注射疫苗一定时间后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如果该病毒侵入人体,其免疫系统的 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并分化出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短时间内消灭病毒。 【点睛】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 知识准确答题。 16. (重庆市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新冠肺炎是由 2019 新型 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利用灭活的 2019 新型冠状病毒可以制 成疫苗,该类疫苗能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但失去了对细胞的侵染能力。下列对 注射该疫苗后机体产生的相关免疫,叙述正确的是( ) A. 吞噬细胞、B 细胞、T 细胞、浆细胞的细胞膜上都含有识别该疫苗的受体 B. B 细胞受该疫苗刺激后,大部分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 C. T 细胞合成分泌的淋巴因子能促进相关免疫细胞增殖分化 D. 效应 T 细胞能够使含有该疫苗的宿主细胞裂解死亡 【答案】C 【解析】 【分析】 体液免疫过程为: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 B 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 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再由 T 细胞呈递给 B 细胞;B 细胞 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 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详解】A、疫苗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相当于抗原,在吞噬细胞、B 细胞、T 细胞、浆细胞 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只有 B 细胞、T 细胞和记忆细胞 3 种,A 错误; B、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增殖分化,大部分转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B 错误; C、体液免疫中,T 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促进 B 细胞增殖、分化,C 正确; D、据题干信息可知该类疫苗失去了对细胞的侵染能力,故不存在含有该疫苗的宿主细胞, D 错误。 故选 C。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三第六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1. 下列有关免疫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HIV 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 HIV 感染 B. 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并直接使其降解 C. 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抗原可使人体产生抗体 D. 注射某种流感疫苗不会感染各种流感病毒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详解】A、HIV 破坏免疫系统,机体体液免疫应答较弱,可以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 HIV 感 染,A 错误; B、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经吞噬细胞处理 消化掉,B 错误; C、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刺激人体发生体液免疫,最终浆细胞产生抗体, C 正确; D、流感病毒的种类很多,注射某种流感疫苗后只会对该种流感病毒产生免疫力,仍可能感 染其他流感病毒,D 错误。 故选 C。 (河南省名校联盟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理综生物试题)2. 新型冠状病毒 (SARSCoV-2)是 2019 年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会迅速 作出反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免疫系统只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B. 该病毒侵入人体后,T 细胞的周期可能会变长 C. B 淋巴细胞分泌的抗体可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 D. 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体液免疫过程为: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 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 T 细胞,刺激 T 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 B 细胞,B 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 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和对人体细胞 的黏附。 2、细胞免疫过程:抗原经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给 T 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 T 淋 巴细胞悔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和效应 T 细胞,效应 T 细胞与相应的靶细胞密切接触,进 而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出来,此时体液中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团 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详解】A、人体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A 错误; B、该病毒侵入人体后,激发人体的特异性免疫,T 细胞能增殖和分化,所以 T 细胞周期会 变短,B 错误; C、B 细胞能增殖和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能分泌抗体,抗体可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C 错误; D、效应 T 细胞能密切接触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使靶细胞(宿主细胞)裂解死亡, 因此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D 正确。 故选 D。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三第六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3. 下列关于病毒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T2 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 B. HIV 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C. 烟草花叶病毒中可提取到 RNA D. HIV 侵染动物细胞时,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艾滋病病毒(HIV 病毒)引起。HIV 是一种能攻击人 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 CD4T 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 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 【详解】A、T2 噬菌体专门侵染大肠杆菌,不能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A 错误; B、HIV(艾滋病病毒)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B 正确; C、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可从病毒中可提取到 RNA,C 正确; D、HIV 是具有包膜的病毒,包膜的主要结构是磷脂双分子层,HIV 侵入宿主细胞的方式是将 自身的包膜与宿主细胞的细胞质膜融合,通过胞吞方式进入 T 淋巴细胞,D 正确。 故选 A。 (陕西省商洛市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理综生物试题)4. 新冠疫情给全 世界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其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该病毒表面具有刺突蛋白 等,刺突蛋口是病毒的主要抗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病毒传染性强是因为它能在空气中大量增殖并传播 B. 该病毒遗传物质组成中含有尿嘧啶在内的 4 种碱基 C. 效应 T 细胞能特异性识别刺突蛋白,从而直接杀伤体液中的病毒 D. 利用刺突蛋白可以制作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后能终生免疫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病毒的遗传物质分为 RNA 和 DNA,RNA 独有核糖和尿嘧啶,DNA 独有脱氧核糖和胸腺嘧 啶。 2、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 然后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2)反应阶段:T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和效应 T 细胞,同时 T 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 T 细胞发挥效应。 【详解】A、病毒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中才能进行生命活动,在空气中不能繁殖,A 错误; B、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RNA 的物质组成中含有尿嘧啶、腺嘌呤、胞嘧啶、鸟 嘌呤 4 种碱基,B 正确; C、效应 T 细胞能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从而将抗原暴露出来,但不能杀 死体液中的病毒,C 错误; D、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存在时间是有限的,不能终生免疫,D 错误。 故选 B。 (临汾市 2021 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一))5. 研究人员发现下丘脑 CRH 神经元与脾 脏之间存在神经联系,即脑-脾神经通路。该脑-脾神经通路可调节体液免疫,调节过程如 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去甲肾上腺素与 T 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结合,促进 T 细胞释放 _________________作用于 B 细胞,B 细胞可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 (2)切断脾神经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请利用以下材料及用具 写出实验设计思路进行验证。 材料及用具: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A 抗原,注射器,抗体定量检测仪器等。 实验设计思路: ①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两组,将其中一组_________________作为实 验组,另一组不做处理作为对照组; ②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_________________。 ③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特异性受体 (2). 淋巴因子 (3).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4). 切断脾 神经 (5). 等剂量的 A 抗原 (6). 抗 A 抗体产生量 (7). 实验组小鼠的抗 A 抗体产生 量低于对照组的产生量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T 细胞是去甲肾上腺素作用的靶细胞,激素之所以能作用于靶细胞,是因为靶细 胞上有特异性受体,因此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 T 细胞,是因为 T 细胞膜上有去甲肾上腺素 受体。 【详解】(1)去甲肾上腺为激素,激素可与靶细胞(T 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T 细胞 可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 B 细胞,使 B 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 B 细胞(浆细胞)和记忆 B 细 胞。 (2)实验目的为探究“切断脾神经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则实 验的自变量为脾神经是否被切断,因变量为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可通过测定相关抗体的产 生量进行评价,实验设计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故可设计实验如下: ①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两组,将其中一组切断脾神经作为实验组, 另一组不做处理作为对照组(控制自变量); ②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等剂量的 A 抗原(无关变量一致)。 ③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抗 A 抗体产生量。 因实验假设为“切断脾神经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故预期实验结 果为实验组小鼠的抗 A 抗体产生量低于对照组的产生量。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体液免疫过程等知识,需要考生识记相关内容并能结合实验设计的原 则分析作答。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三第五次月考生物试题)6.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患者往往出现干咳、乏力、发热,会出现缺氧低氧状态,严重时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 征,甚至死亡。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传染病,逆行的医生战斗在抗疫第一线,穿 着尿不湿,在三层帽子三层口罩两层眼镜的勒迫下长时间的工作,长时间的不进食不喝水, 成为新时代可歌可泣的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病毒侵入肺泡细胞,免疫细胞被激活,释放细胞因子,直接刺激________体温调节中 枢,导致身体发热。过高的体温通过影响______________进而影响细胞代谢。 (2)新型冠状病毒突破人体两道防线后,参与特异性免疫的_________细胞,能够杀伤部分 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3)某患者在初次感染时,14 天后检测到了该病毒的抗体,再次感染时,第 2 天时就检测 到了该抗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进食而饥饿的医生,血糖的来源除了肝糖原分解,还有________;促进这两个来源 的相关激素主要是膜岛 A 细胞分泌的________。 (5)医护人员长时间未饮水导致尿量减少的相关激素是________。控制排尿反射的低级中 枢在脊髓,婴儿无法控制排尿,而健康成年人则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神经中枢之间 有什么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下丘脑 (2). 酶的活性 (3). 效应 T 细胞 (4). 记忆细胞细胞识别 该病毒后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并产生大量抗体 (5). 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6). 胰高血糖素 (7). 抗利尿激素 (8). 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解析】 【分析】 1、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 胞、杀菌物质以及炎症反应,第一、二道防线称为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 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细胞免疫过程为: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 T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 T 细胞,同时 T 细胞能合成 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效应 T 细胞发挥效应,和靶细胞接触将靶细胞裂解。 2、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 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3、人体在寒冷环境下体温的调节: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 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 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详解】(1)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人体内存在很多的酶促反应,体温过高,导致酶的 活性降低,所以过高的体温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细胞代谢。 (2)能够杀伤部分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的是细胞免疫过程中产生的效应 T 细胞。 (3)由于体内存在初次免疫时的记忆细胞,当患者再次感染病毒后,可以发生二次免疫过 程,二次免疫过程中,记忆细胞细胞识别该病毒后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并产生大量抗体, 所以产生抗体的时间更短。 (4)饥饿的医生,血糖浓度降低,为了维持血糖平衡,体内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同时脂 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成葡萄糖补充血糖平衡,这些过程需要胰岛 A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 (5)长时间未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 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所以尿量减少; 婴儿大脑发育不全,无法控制排尿,健康成年人则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的过程需要大脑皮 层的参与,所以说明了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身体的调节知识,需要考生掌握细胞免疫、二次免疫、血糖调节、体 温调节、水盐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知识,对教材知识进行综合掌握。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三第六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7. 近段发生的病 毒性肺炎的病原体被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该病毒为单链 RNA 病毒,是一类主要引起呼吸 道、肠道疾病的病原体。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对该新型冠状病毒进行培养,你认为可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2)该新型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机体消灭侵入宿主细胞中 的病毒,大致的过程是____________。该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功能。 (3)据报道,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后可引起患者出现一定程度的腹泻,使患者体内的 血浆渗透压升高,直接刺激下丘脑中的__________,进而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______ (填“增加”或“减少”),导致尿量减少。 (4)为了预防该新型冠状病毒在人群中大面积传播,科学家在短时间内就研制出了针对新 型冠状病毒的疫苗制剂,为检测该疫苗制剂是否对新型冠状病毒具有免疫能力,选取 30 日 龄幼鼠若干只,均分为两组,第1 组每只注射3mL疫苗制剂,第2 组每只注射3 mL_________。 两周后,给两组幼鼠注射等量的新型冠状病毒。预测实验结果与第 2 组对比,第 1 组幼鼠体 内特有的变化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用活细胞(或活组织、或活胚胎)等活体培养 (2). 效应 T 细胞使靶细 胞裂解释放病毒,然后抗体再与病毒结合形成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消化 (3). 防卫 (4). 渗透压感受器 (5). 增加 (6). 生理盐水 (7). 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为大量的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解析】 【分析】 病毒进入机体时,会引起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其中体液免疫可以由浆细胞产生 抗体与抗原结合,从而形成沉淀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而细胞免疫可以使得 T 细 胞增殖分化为效应 T 细胞,效应 T 细胞会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从而引起靶细胞裂解死亡, 把抗原暴露出来。两种免疫综合作用杀灭抗原。 【详解】(1)病毒属于高度寄生的生物,培养病毒需要用活细胞(或活组织、或活胚胎)等 活体培养; (2)当病毒侵入到细胞内部,首先会引起机体产生细胞免疫,效应 T 细胞使靶细胞裂解释 放病毒,然后抗体再与病毒结合形成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消化;这一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 的防卫功能; (3)血浆渗透压升高,会直接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因此感受器兴奋从而开启对渗 透压的调节过程,最终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增强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 得尿量减少; (4)该题的实验目的为“检测该疫苗制剂是否对新型冠状病毒具有免疫能力”,因此自变量 为疫苗制剂的有无,对照组中应该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由于第一组小鼠已经注射疫苗制剂, 所以其体内已经进行了对新冠病毒的免疫过程,而第二组小鼠属于初次接触新冠病毒,因此 第 1 组幼鼠体内特有的变化是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为大量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点睛】该题的难点为推测最后一题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别,主要是考察了初次免疫和二 次免疫的差别,现总结如下: 初次免疫反应 二次免疫反应 概念 机体在第一次接触某 种抗原时所产生的免 疫反应 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地作出 反应,即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特点 抗体产生速度较慢,导 致免疫过程较慢 比初次免疫反应速度快,产生抗体量多,能 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 (江苏省 2020-2021 学年高三 12 月月考)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 可引起人体严重的呼吸系统症状,甚至造成死亡。科研人员为研制针对 MERS-CoV 的特异 性治疗药物进行了系列研究。 (1)MERS-CoV 主要通过其表面囊膜的 S 蛋白与宿主细胞膜受体 DPP4 结合来感染宿主细 胞。如图 1 所示,S1 与 DPP4 结合后导致 S1 和 S2 分离,S2 的顶端插入到宿主细胞膜上,通 过 S2 蛋白的_____________改变从而将两个膜拉近,发生膜融合过程。MERS-CoV 进入宿主 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内的_________________等为原料合成大分子物质组装成新的病毒, 扩散并侵染健康细胞。 (2)RBD 是 MERS-CoV 的 S1 上与 DPP4 结合的部分。科研人员用从康复者体内筛选出的 三种抗体甲、乙、丙进行实验,研究它们与 RBD 的特异性结合能力。另用抗体丁作为对照 抗体。实验流程如图 2 所示,结果如图 3。在实验过程中将______作为抗原固定,分别将 ______________加入反应体系,然后加入酶标记的抗体(能与待检抗体结合,携带的酶可使 底物反应显色),其后加入底物显色,检测相应的吸光值(颜色越深吸光值越高)。实验结果 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 MERS-CoV 在感染宿主细胞后,有一种更快速的病毒传播方式。当被感染细 胞表面的 MERS-CoV 囊膜蛋白与健康细胞表面的 DPP4 结合后,膜发生融合实现 MERS-CoV 的转移。为了探究三种抗体能否抑制 MERS-CoV 在被感染细胞和健康细胞之间的传播,科 研人员展开研究。请在下表中的空白处填写相应处理内容,完成实验方案。(注:鼠 DPP4 与人 DPP4 存在结构和序列上的差异) 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实验组 抗体甲 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胞 ①__ 无细胞融合 抗体乙 部分细胞融合 抗体丙 部分细胞融合 对照组 1 不加抗体 ②____ 表达鼠 DPP4 的 细胞 部分细胞融合 对照组 2 抗体丁 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胞 ③___ 部分细胞融合 对照组 3 ④___ 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胞 表达人 DPP4 的 细胞 部分细胞融合 实验结果说明,三种抗体中,甲可以阻断病毒通过细胞融合的途径进行传播,乙和丙效果不 明显。 【答案】 (1). 空间结构 (2). 核苷酸、氨基酸 (3). RBD (4). 不同浓度甲、乙、 丙和丁 (5). 不同浓度下甲、乙和丙均与 RBD 特异性结合,甲和乙的结合能力强于丙 (6). 表达人 DPP4 的细胞 (7). 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胞 (8). 表达人 DPP4 的细胞 (9). 不加抗体 【解析】 【分析】 1、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仅含有核酸(DNA 或 RNA)和蛋白质外壳。病毒侵入宿主细胞 后,利用宿主的原材料合成自身的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然后组装成新一代病毒并释放。 2、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称为对照实验。对照实验一般要 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除了要观察的变量外,其他变量都应当始终保持相同。 3、设计实验的基本原则:科学合理、单一变量、等量原则(无关变量)、对照原则。 【详解】(1)由图 1 看出,S2 与 S1 分离,S2 顶端插入到宿主细胞膜上后,S2 的空间结构改 变,从而将两个膜拉近,便于膜的融合。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内的核苷酸、 氨基酸等为原料合成核酸、蛋白质等大分子,进一步组装成新的病毒。 (2)由题干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甲、乙、丙三种抗体与 RBD 的特异性结合能力, 故将 RBD 作为抗原固定,再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甲、乙、丙和丁抗体(丁抗体不与 RBD 结合,作为对照),然后再加入酶标记的抗体,以便进行检测。分析图 3 结果可知,与丁抗 体和空白组相比,不同浓度下甲、乙、丙抗体均与 RBD 特异性结合,且甲、乙抗体与 RBD 的结合能力强于丙抗体。 (3)结合题干和图表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三种抗体能否抑制病毒在被感染细胞和健 康细胞之间的传播,自变量为抗体种类和受体 DPP4 的种类,因变量为细胞融合情况。故② 作为无关变量应与其他组一致,即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胞;实验组与对照组 2 和 3 相比, 自变量为抗体种类不同,实验组 3 为空白对照,故④为不加抗体;①、③为无关变量应与实 验组 3 一致,即表达人 DPP4 的细胞。 【点睛】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分析题意获取题干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获取 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的病毒相关知识理清题中实验设计思路。 (江苏省扬州市 2020-2021 学年高三 1 月适应性练习生物试题)将某小鼠的皮肤移植给多只 同种小鼠后,将受皮鼠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环孢霉素 A,乙组小鼠注 射等量生理盐水,并每天统计植皮的存活率,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受皮鼠与供皮鼠的细胞表面抗原完全不同 B. 甲组小鼠对外源供皮的免疫排斥强度小于乙组小鼠 C. 环孢霉素 A 可能通过抑制 T 细胞增殖从而减弱免疫应答 D. 使用环孢霉素 A 有可能提高人体器官移植的存活率 【答案】A 【解析】 【分析】 曲线分析:由曲线可知,甲组小鼠存活时间比乙组小鼠长,说明环孢霉素 A 可能抵抗机体 的免疫排斥。 【详解】A、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其细胞表面抗原不会完全不同,故受皮鼠与供皮鼠细胞表 面的抗原不完全相同,A 错误; B、由曲线可知,甲组小鼠存活时间比乙组小鼠长,说明甲组小鼠对外源供皮的免疫排斥强 度小于乙组小鼠,B 正确; C、由曲线可知,甲组小鼠存活时间比乙组小鼠长,说明环孢霉素 A 可能抵抗机体的免疫排 斥,可能是通过抑制 T 细胞增殖从而减弱免疫应答,C 正确; D、由动物实验证明,环孢霉素 A 能提高植皮存活率,故使用环孢素 A 有可能提高人体器官 移植的存活率,D 正确。 故选 A。 (江苏省泰州市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成熟的 B 细胞可通过表 面受体(BCR)结合抗原而致敏,辅助性 T 细胞识别致敏 B 细胞并发生相互作用。下图示 意哺乳动物 T-B 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如淋巴结)中相互激活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_既是 B 细胞的发源地,又是 B 细胞分化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B 细胞分化 成熟过程中,如受自身抗原刺激,会引起 B 细胞凋亡,这种凋亡的意义是__________。 (2)免疫细胞通常仅识别抗原大分子上的一个特定部位(表位)。蛋白质类抗原免疫原性最 强,T 细胞和 B 细胞分别识别蛋白质抗原的 T 表位和 B 表位,通常 B 表位显露于外侧,由 B 细胞上的_________特异性识别;而 T 表位隐藏在分子之内,因而需要_________的摄取和 处理,方能暴露。 (3)成熟 B 细胞通过_________方式将抗原摄入细胞内并发育为致敏 B 细胞,被同一抗原 激活的辅助性 T 细胞捕获并相互活化,活化的 B 细胞在特定的微环境中抗体的可变区基因 发生体细胞高频突变,其意义是_________。 (4)据图分析,T-B 细胞在图中所示的_________特定微环境中相互激活,致敏 B 细胞增殖 并分化形成的①、②细胞群分别是_________。 【答案】 (1). 骨髓 (2). 清除自身反应性 B 细胞,产生自身耐受 (3). BCR(膜受 体或膜型抗体) (4). 吞噬细胞(抗原呈递细胞) (5). 胞吞 (6). 增加(丰富)抗 体的多样性 (7). 生发中心 (8). 记忆 B 细胞和浆细胞 【解析】 【分析】 1、B 细胞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B 细胞的成熟也发生在骨髓中 2、依题所述,接受抗原刺激后的成熟 B 细胞被辅助性 T 细胞结合后活化,可增殖分化为记 忆 B 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可分泌抗体。 【详解】(1)B 细胞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B 细胞的成熟也发生在骨髓中, 因此骨髓既是 B 细胞的发源地,又是 B 细胞分化成熟的免疫器官;B 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 受到自身抗原刺激,可引起 B 细胞凋亡,从而清除了自身的反应性 B 细胞,产生自身耐受, 使得机不会针对自身的物质和结构体发生体液免疫,防止产生自身免疫病。 (2)成熟的 B 细胞表面的受体(BCR 或膜受体)具有识别作用,可以直接识别暴露的抗原; 隐藏在分子内的抗原需通过吞噬细胞(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处理,进行细胞内消化,才能 暴露。 (3)由题可得 B 细胞摄入的抗原是大分子,因此是通过胞吞的方式摄入的;经抗原刺激而 发育成的致敏 B 细胞被同一抗原激活的辅助性 T 细胞捕获并相互活化,活化的 B 细胞在特 定的微环境中抗体的可变区基因发生体细胞高频突变,从而产生多种抗体,丰富了抗体的多 样性,为选择高亲和力的抗体创造了条件。 (4)由题可知 T-B 细胞在发生中心的致敏环境中相互激活,致敏 B 细胞增殖分化可产生为 记忆细胞和浆细胞,②细胞群内质网丰富,故为浆细胞,①为记忆 B 细胞。 【点睛】本题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体液免疫的过程,并综合题目中所给信息解答问题。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医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 妊娠的子宫等能容忍外来的抗原蛋白而不产生排异反应,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免疫赦 免”,这些部位称免疫赦免区。科学家认为免疫散免区的细胞有赦免基因,它能启动自杀程 序让免疫细胞自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免疫赦免”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B. 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是体液免 疫 C. 赦免基因是免疫赦免区特有的基因 D. 免疫赦免区的细胞自杀属于细胞 凋亡 【答案】D 【解析】 【分析】 1、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①动物发情排卵后,同种动物的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 是相同的。这就为供体的胚胎移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②早期胚胎在一定时间内 处于游离状态,这就为胚胎的收集提供了可能。③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 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的存活提供了可能。④供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 和组织联系,但供体胚胎的遗传特性在孕育过程中不受影响。 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对外来器官的排斥主要通过细胞免疫完成。 【详解】A、“免疫赦免”对人体有益,是对免疫系统的补充,不是自身免疫病,A 错误; B、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是细胞免疫,B 错误; C、“免疫赦免”是由赦免基因控制的,是赦免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赦免基因不是免疫赦 免区特有的基因,C 错误; D、免疫赦免区的细胞自杀是对人体有益的,属于细胞凋亡,D 正确。 故选 D。 (江苏省连云港市 2020-2021 学年高三 1 月适应性演练模拟生物试题)特异性抗体可以治疗 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疫苗可以预防肺炎。新冠疫苗主要采用的技术路径是核酸疫苗、灭活 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科研人员通过培养某新冠康复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 获得 2 种抗体,抗体能阻断病毒 S 蛋白与 ACE2 受体的结合(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 在配制的完全培养基上培养新冠病毒,然后将其灭活制成疫苗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B. 用经过改造后无害的腺病毒作为载体,和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基因(如 S 蛋白基因)重 组,可制成腺病毒载体疫苗 C. mRNA 疫苗在人体细胞内作为模板合成病毒刺突蛋白(如 S 蛋白)可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D. 新冠病毒可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和计数 【答案】BC 【解析】 【分析】 1、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类预防性生物制品。 2、预防接种用的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菌苗和类毒素,疫苗属于抗原。 【详解】A、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配制的完全培养基不能培养新冠病毒,A 错误; B、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基因(如 S 蛋白基因)可与人体细胞的 ACE2 受体结合,使机体产 生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故可用经过改造后无害的腺病毒作为载体,和新冠病毒的刺 突蛋白基因(如 S 蛋白基因)重组,制成腺病毒载体疫苗,B 正确; C、mRNA 疫苗在人体细胞内作为模板翻译合成病毒刺突蛋白(如 S 蛋白),病毒刺突蛋白与 ACE2 受体的结合,可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C 正确; D、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不能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和计数,D 错误。 故选 BC。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生物试 题) 某些 T 细胞在癌组织环境中能合成膜蛋白 CTLA-4,这种膜蛋白对 T 细胞的杀伤功能 具有抑制作用,因此这个蛋白被称作“刹车分子”。科学家发现,只要使用 CTLA-4 抗体抑 制 CTLA-4 蛋白,就能激活 T 细胞,使 T 细胞持续攻击癌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T 细胞增殖分化前需接受癌细胞膜表面抗原的刺激 B. 提高膜蛋白 CTLA-4 的活性,细胞免疫功能将增强 C. CTLA-抗体抑制 CTLA4 蛋白的作用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 效应 T 细胞裂解癌细胞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体液免疫过程为:除 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 B 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 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再由 T 细胞呈递给 B 细胞;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 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 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细胞免疫过程为: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 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T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 T 细胞,同时 T 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效应 T 细胞发挥效应。 【详解】A、T 细胞受到癌细胞膜表面抗原的刺激,使其增殖分化形成效应 T 细胞,A 正确; B、由于膜蛋白 CTLA-4 对细胞免疫具有抑制作用,所以提高膜蛋白 CTLA-4 的活性,细胞 免疫功能将降低,B 错误; C、抗体发挥功能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过程,C 正确; D、效应 T 细胞与癌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D 正确。 故选 ACD。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生物试 题)人体免疫系统是覆盖全身的防卫网络。如图是人体初次接触某病原体后发生的部分免疫 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④表示细胞,甲和乙表示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①是巨噬细胞,能特异性识别病原体 B. 细胞②和细胞③发育、成熟的场所均相同 C. 细胞④是浆细胞,由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 D.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体内会产生物质甲和乙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该图表示的是体液免疫的过程,①为巨噬细胞,②为 T 细胞,③为 B 细胞, ④为浆细胞,甲为淋巴因子,乙为抗体。 【详解】A、吞噬细胞识别抗原没有特异性,A 错误; B、细胞②和细胞③分别为 T 细胞和 B 细胞,两者发育的场所相同都是骨髓,但成熟的场 所不同,B 错误; C、由题干信息可知,该过程是初次免疫,则细胞④浆细胞,由③B 细胞增殖分化而来,C 错误; D、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会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因此会产生甲淋巴因子和乙抗体,D 正确。 故选 D。(江苏省 G4(、、、常州中学)2020-2021 学年高三 上学期期末调研生物试题)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皮质醇能够抑制巨噬细胞的抗原呈递,从而 抑制 T 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其分泌淋巴因子。在病毒感染引发的免疫反应过于强烈时,会 使用皮质醇进行治疗。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皮质醇通过体液运输到达靶细胞并与相应受体结合 B. 外源皮质醇作用于患者下丘脑和垂体促进皮质醇分泌 C. 皮质醇治疗使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受到抑制 D. 皮质醇治疗使患者并发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可能性增加 【答案】B 【解析】 【分析】 皮质醇为固醇类激素,参与激素调节,具有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 胞的特点。 【详解】A、皮质醇为固醇类激素,通过体液运输达到靶细胞并与相应受体结合,A 正确; B、外源性皮质醇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激素,从而抑制皮质醇分泌, B 错误; C、巨噬细胞呈递抗原,T 细胞增殖分化和分泌淋巴因子,这些过程均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 疫有关,皮质醇会使这些过程受到抑制,C 正确; D、皮质醇抑制特异性免疫,使患者对其他病原体的抵抗力减弱,容易引发其他病原体感染, D 正确; 故选 B。 (2021 届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运河中学等高三三校联考生物试题)过敏原可激发体液免疫 产生 IgE 抗体,当过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肥大细胞可产生组织胺,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大, 引起过敏症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过敏原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B. 组织胺使组织液渗透压降低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C. 肥大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特异性结合 IgE 的受体 D. 二次过敏原与肥大细胞表面的 IgE 抗体结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 过敏反应是过敏原再次侵入有过敏体质的机体时,初次接触过敏原使机体产生的抗体吸附在 细胞表面这时与过敏原结合,进而使靶细胞释放组织胺等化学物质,引发过敏反应,据此答 题。 【详解】A、图示表明过敏原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A 正确; B、组织胺能增强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B 错误; C、当过敏原初次接触机体时,产生的抗体吸附在肥大细胞的表面,说明肥大细胞的细胞膜 上有特异性结合 IgE 的受体,C 正确; D、当机体再次接触到相同的过敏原,肥大细胞表面的 IgE 与之特异性结合,引起过敏反应, D 正确。 故选 B。 (2021 届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辅助性 T 细胞和细 胞毒性 T 细胞均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图为细胞免疫过 程的部分图解,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抗原的识别与呈递依赖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 B. 辅助性 T 细胞分泌淋巴因子激活细胞毒性 T 细胞 C. 记忆细胞受相同抗原刺激时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 T 细胞 D. 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接触,裂解靶细胞并消灭抗原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不同类型的 T 细胞都来源于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分裂、分化,在胸腺中成熟。 2、细胞毒性 T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产生效应 T 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的抗原与抗 体结合凝聚,随后被吞噬细胞降解、清除。 3、辅助性 T 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并能在免疫应答后期活化抑制性 T 细胞,使后者分泌抑 制因子,以减弱免疫应答,避免自身免疫病的发生,这种调节机制称作负反馈调节。 【详解】A、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抗原的识别与呈递依赖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A 正确; B、据图示可知,辅助性 T 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参与激活细胞毒性 T 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 T 细胞和记忆细胞的过程,B 正确; C、记忆细胞受相同抗原刺激时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 T 细胞,C 正确; D、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接触,裂解靶细胞并释放抗原,释放出的抗原与抗体结合凝聚,随 后被吞噬细胞降解和清除,D 错误。 故选 D。 (2021 届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下图曲线表示新冠 病毒感染后特异性 IgM 和 IgG 抗体的变化情况。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新冠病毒的多种抗原刺激 B 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多种抗体 B. 因免疫过程产生记忆细胞的作用,所以无需每年再进行预防接种 C. 核酸检测阳性且 IgG 抗体检测阳性表明检测对象近期感染了新冠病毒 D. 核酸检测的特异性强于抗原抗体检测的特异性,两种检测原理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 1、当患者处于新冠病毒感染 “潜伏期”,即从人体感染病毒后到外周血中能够检测出病毒 抗体的这段时间,一般为 2 周。这段时间内,无法检测血液中的病毒抗体,此时处于感染早 期,病毒不断复制,核酸载量呈指数递增,达到核酸检测下限,核酸检测呈阳性。 2、当患者处于新冠病毒感染早期,机体免疫应答最早产生抗体 IgM,后产生 IgG。 3、当患者处于新冠病毒感染中晚期或复发感染。在病毒刚入侵人体之时,免疫系统首先会 产生临时性抗体 IgM,大约在 1 个月后达到峰值,随时间的推移,侵入人体的病毒逐渐被 IgM 结合,IgM 逐渐减少,同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会产生持久性抗体 IgG,在感染中晚期, IgG 为机体免疫的主力军,浓度高,能够被检测到。 【详解】A、新冠病毒的抗原为 S 蛋白,为一种,在感染不同时期,刺激 B 细胞增殖分化为 不同的浆细胞产生不同种抗体,A 错误; B、因新冠病毒结构简单,容易变异,故每年都应再进行预防接种,B 错误; C、由题图和分析可知,核酸检测阳性且 IgG 抗体检测阳性,说明检测对象处于新冠病毒感 染中晚期或复发感染,故表明检测对象近期感染了新冠病毒,C 正确; D、核酸检测具有早期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等特点,是确诊新冠肺炎的“金标准”,故 可知核酸检测的特异性强于抗原抗体检测的特异性,核酸检测是利用分子杂交技术,抗原抗 体检测是利用了抗原抗体结合的特性,故两种检测原理不同,D 错误。 故选 C。 3. (江西省吉安市省“重点中学五校协作体”2021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理综试卷)阿糖胞苷 是一种嘧啶类抗癌药物,在细胞中能有效抑制 DNA 聚合酶的合成。当阿糖胞苷进入胃癌患者 体内后,机体短期内可能发生的明显变化是 A.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减少,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 B. 淋巴细胞的生成减少,机体的免疫 功能下降 C. 糖蛋白的合成增加,癌细胞的转移速度变慢 D. 抑癌基因表达加速,胃部肿瘤生长 变慢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阿糖胞苷能有效抑制 DNA 聚合酶的合成,表明其与 DNA 的复制有关,而甲状 腺激素的合成和神经系统兴奋性与 DNA 复制无关,A 错误; B、阿糖胞苷能有效抑制 DNA 聚合酶的合成,从而使 DNA 复制速度减慢,导致骨髓造血干 细胞的增殖速度变慢,淋巴细胞的生成减少,机体的免疫功能会下降,B 正确; C、阿糖胞苷能有效抑制 DNA 聚合酶的合成,表明其与 DNA 的复制有关,与糖蛋白的合成 没有直接关系,糖蛋白在机体短期内不能发生的明显变化,C 错误; D、抑癌基因表达与 DNA 复制无关,但阿糖胞苷能使 DNA 复制速度减慢,使胃部肿瘤生长 变慢,D 错误; 故选 B。 【点睛】 5. (江西省吉安市省“重点中学五校协作体”2021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理综试卷)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中含有多种成分,抗体、淋巴因子、血小板、尿素等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B. 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 生长素是由植物体内特定器官产生的一类有机物 D. 胚胎期大脑中大量的神经细胞的凋亡与大脑功能的完善密切相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 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 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2、生长素是由植物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等产生的微量的有机物,产生生长素无特 定的器官。 【详解】A、血小板是细胞,不是内环境成分,A 错误;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是抗体可 以与病原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与溶菌酶杀灭细 菌的机制不同,B 错误; C、植物激素的分泌没有专门的器官,生长素是由植物的一定部位产生的微量有机物,C 错 误; D、神经系统在发育过程中,约有 50%的细胞凋亡,因此在发育过程中产生的神经细胞一般 是过量的,胚胎期大脑中大量的神经细胞的凋亡能够调节神经细胞的数量,与大脑功能的完 善密切相关,D 正确。 故选 D。 10. (西南大学附中高 2021 级全国大联考模拟考试题)2020 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颁给了发 现丙肝病毒的三位科学家。丙肝病毒是单股正链 RNA 病毒,用+RNA 表示。主要侵染肝细 胞,引发肝炎。下图表示丙肝病毒的增殖和表达过程。对多个丙肝病毒进行分析比较,发现 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预防丙肝。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 是( ) A. 丙肝病毒合成蛋白质原料由肝细胞提供 B. 丙肝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 RNA ,结构不稳定,易发生变异,导致丙肝疫苗研制困难 较大 C. 丙肝病毒的 RNA 中,每个核糖均与两个磷酸残基相连 D. 过程①消耗的嘧啶核苷酸数等于过程②消耗的嘌呤核苷酸数 【答案】C 【解析】 【分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是寄生在其它生物体的 活细胞内,依靠吸取活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而生活的。一旦离开了这种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 存。 【详解】A、丙肝病毒是活细胞内寄生,合成蛋白质原料由肝细胞提供,A 正确; B、丙肝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 RNA,结构不稳定,易发生变异,导致了丙肝疫苗研制困 难较大,B 正确; C、丙肝病毒的 RNA 中,中间的核糖均与两个磷酸残基相连,3’端的核糖只与一个磷酸 残基相连, C 错误; D、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过程①消耗的嘧啶核苷酸数等于过程②消耗的嘌呤核苷酸数, D 正确。 故选 C。 14. (西南大学附中高 2021 级全国大联考模拟考试题)溶菌酶是一种能水解细菌细胞壁主 要成分的酶。溶菌酶还可以与带负电的病毒蛋白质直接结合,使病毒失活。下列相关叙述正 确的是( ) A. 溶菌酶可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B. 人体内的溶菌酶、淋巴因子、抗原、抗体都是免疫活性物质 C. 溶菌酶均由免疫细胞产生 D. 溶菌酶与病毒蛋白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 的物质) 人体有三道防线,抵御病原体的攻击。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物构成第一道防线,体液中 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构成第二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第三 道防线。 【详解】A、体液中含有溶菌酶,可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A 正确; B、抗原不是免疫活性物质,B 错误; C、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也可产生溶菌酶,C 错误; D、溶菌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病毒没有细胞膜,因此二者的结合无法体现细胞膜信息交 流的功能,D 错误。 故选 A。 18. (西南大学附中高 2021 级全国大联考模拟考试题)严重烧伤会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紊乱, 继而发生伤后严重感染,临床上使用抗生素治疗前一般 会对病人做过敏实验和细菌耐药实 验。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淋巴因子、抗体、溶菌酶等都是由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 B. 在二次免疫中,抗体可由浆细胞与记忆 B 细胞合成并分泌 C. 过敏体质的病人,只要使用抗生素,就会发生过敏反应 D. 用药前做耐药试验的原因是抗生素滥用诱导细菌发生耐药突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1、人体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 淋巴结、扁桃体和脾脏等,免疫细胞主要指淋巴细胞(B 细胞、T 细胞)和吞噬细胞,免疫活 性物质有淋巴因子、抗体和溶菌酶等。 2、过敏反应:(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 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2)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 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 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 应。(3)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 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详解】A、淋巴因子、抗体、溶菌酶等是由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A 正确; B、抗体只能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B 错误; C、过敏体质的病人,初次使用抗生素时不会发生过敏反应,C 错误; D、用药前做耐药试验的原因是用抗生素筛选耐药细菌,以确定用药的剂量及预期治疗效果, D 错误。 故选 A。 28.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免疫调节是人体的重要调节机制,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A. 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并吞噬抗原 B. HIV 主要攻击人体的 T 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 C. 抗原刺激 B 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 D. 与记忆细胞相比,浆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较为发达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 2、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 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 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3、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B 细胞、记忆 B 细胞都不能产生;唯一没 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特异性免疫中除浆细胞外,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 吞噬细胞,其余免疫细胞都有特异性识别功能。 【详解】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 错误;HIV 主要 攻击人体的 T 细胞,引起免疫缺陷病,B 错误;抗原刺激 T 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C 错 误;与记忆细胞相比,浆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抗体,其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较为发达,D 正确。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 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 理解层次的考查。 33.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HPV 病毒是人类乳头瘤病毒的缩写,长期感 染可能与女性宫颈癌有关,宫颈癌是女性第二大恶性肿瘤,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 2014 年 12 月 10 日在其官网宣布默沙东研发的 GARDASIL9(佳达修,九价重组人乳头状 瘤病毒疫苗)获批。 (1)为初步判断细胞是否癌变,可用显微镜观察_____。恶性肿瘤因其_____,因此易分散 转移。 (2)HPV 疫苗作为_____进入机体首先被吞噬细胞识别,引发体内一系列免疫反应。打过 疫苗的人再次感染 HPV 时,可由_____产生浆细胞,进而产生抗体。 (3)胞外蛋白 TGF-B1 与靶细胞膜上_____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 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从功能上看,复合 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_____基因。 【答案】 (1). 细胞的形态变化 (2). 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 (3). 抗原 (4). B 细胞或记忆细胞 (5). 受体 (6). 抑癌 【解析】 【分析】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2.细胞癌变的原因:(1)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 毒致癌因子。(2)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 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详解】(1)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因此为初步判断细胞是否 癌变,可用显微镜观察癌细胞的形态变化。恶性肿瘤因其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 着性降低,因此易分散转移。 (2)疫苗作为抗原,其进入机体首先被吞噬细胞识别,引发体内一系列免疫反应。打过疫 苗的人再次感染 HPV 时,由于机体中已经存在相应的记忆细胞,因此此时体内浆细胞可由 B 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产生。 (3)胞外蛋白 TGF-B1 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 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 表达后能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根据其功能表现可知,该基因属于抑癌基因。 【点睛】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及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体液免疫的具体过程时解答本题的关 键,掌握二次免疫应答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是解答 本题的另一关键。 4. (广西河池市 2020 年秋季学期高三期末教学质量检测)2019 年 8 月,一项刊登在 NatureMicrobiology。上的研究中,描述了甲型流感病毒的遗传分析以及其基因组的特性, 为降低疾病流行的可能性、新型疫苗的开发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当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多 种免疫细胞被激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阻止内环境中病毒的扩散 B. 病毒侵人细胞后只需通过细胞免疫就能清除病毒 C. 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D. 免疫反应中形成的效应 T 细胞和浆细胞遗传物质不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主要有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 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 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使得病毒在内环境中失去攻击性,不能感染其他细胞, A 正确; B、病毒侵入细胞后,需通过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吞噬细胞等才能清除病毒,B 错误; C、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是与抗原物质结合形成沉淀,溶菌酶杀灭细菌是通过水解细菌的结 构物质。两者的机制不同,C 错误; D、免疫反应中形成的效应 T 细胞和浆细胞遗传物质相同。但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D 错误。 故选 A。 【点睛】 9.(哈三中 2020-2021 学年度高三年级线上学习阶段性考试)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流感病 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可在人群中引起流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常见临床表现是高热、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流感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与生活,已越来 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老人、儿童、严重慢性病患者、免疫力低下及可能密切接触患者的 人员可以在每年 10-11 月中旬接种流感疫苗来进行防治,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上图为注射流感疫苗后机体产生的________免疫过程,其中物质①是 _______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________(填图中字母)。当 d 细胞产生的抗体与乙酰胆碱(Ach)受体结合时,会导致重症肌 无力,这类疾病称为________。 (2)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除了图中显示的特异性免疫方式外,还会发生________免疫, 该免疫的“作战部队”为________细胞,它在接受抗原的刺激后,通过分化形成________ 细胞,然后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体液 (2). 淋巴因子 (3). (B 细胞)增殖分化 (4). bce (5). 自 身免疫病 (6). 细胞 (7). T (8). 效应 T (9). 裂解死亡 【解析】 【分析】 体液免疫过程为: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 B 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 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再由 T 细胞呈递给 B 细胞;B 细胞 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 B 细胞;效应阶段: 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分析图解可知,a 细胞为吞噬细 胞,b 细胞为 T 淋巴细胞,c 细胞为 B 淋巴细胞,d 细胞为浆细胞,e 细胞为记忆细胞。 【详解】(1)上图中 d 细胞能产生抗体,所以为体液免疫过程,其中物质①是 T 淋巴细胞产 生的淋巴因子,②表示 B 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过程,图中能特异性 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b(T 淋巴细胞),c(B 淋巴细胞),e(记忆细胞)。当 d 细胞产生的抗体 与乙酰胆碱(Ach)受体结合时,会导致重症肌无力,这类疾病称为自身免疫病。 (2)流感病毒为寄生生活,侵入人体后,除了图中显示的体液免疫外,还会发生细胞免疫, 该免疫的“作战部队”为 T 淋巴细胞,它在接受抗原的刺激后,通过分化形成效应 T 细胞,然 后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从而将抗原释放出来。 【点睛】本题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24. (湖北省 2021 届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新冠病毒 (SARS﹣CoV﹣2)的结构如图 1 所示(其中 S 表示糖蛋白)。图 2 是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 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A~G 是与免疫有关的细胞,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 中 S 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机体接触 SARS﹣CoV﹣2 后, 病毒依靠 S 蛋白识别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2(ACE2)以侵染人 体细胞,感染者常会出现急性、严重呼吸道疾病,并伴有发热、咳嗽及呼吸困难等症状,严 重时会出现肾功能衰竭和死亡。其中体温升高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肠道感染,推测可能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 2 中 D 是______细胞,在接受吞噬细胞呈递的抗原之后,能产生____________,该 物质作用于被抗原刺激的 E 细胞,使 E 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名 称)。 (3)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研制针对新冠病毒 S 蛋白的疫苗。获取 S 蛋白基因后,在构建 基因表达载体时,常利用改造后的腺病毒充当载体。改造后的腺病毒能作为载体需具备的条 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提取的 S 蛋白可 作为疫苗使用。以病毒包膜表面的 S 蛋白作为疫苗比开发减毒病毒作为疫苗更为安全,主 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研人员还通过培养某新冠肺炎康复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获得两种抗体。抗体能阻断 病毒 S 蛋白与 ACE2 受体的结合(如图 3),并经小鼠实验证明能降低感染小鼠肺部的病毒 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①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包含有浆细胞 ②新冠病毒可诱导机体产生多种抗体 ③S 蛋白与 ACE2 受体的分子结构相同 ④两种抗体都能与新冠病毒结合并将其清除 【答案】 (1). 氨基酸和单糖(或葡萄糖) (2). 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3). 肠道细胞 膜表面具有 ACE2(或特异性受体) (4). T(淋巴) (5). 淋巴因子 (6). 浆细胞、 记忆细胞(答全得分) (7). 能自主复制、有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有标记基因、对宿主 细胞无害 (8). 蛋白质不具侵染性,不会破坏细胞结构 (9). ①② 【解析】 【分析】1、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1)第一道: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 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 的杀灭作用。(3)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 2、体液免疫过程为: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 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 T 细胞,刺激 T 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 B 细胞,B 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 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和对人体细胞 的黏附。 3、细胞免疫过程:抗原经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给 T 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 T 淋 巴细胞悔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和效应 T 细胞,效应 T 细胞与相应的靶细胞密切接触,进 而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出来,此时体液中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团 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详解】(1)图 1 中 S 蛋白为糖蛋白,糖蛋白是由蛋白质和多糖构成的,蛋白质的基本组 成单位是氨基酸,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单糖,因此图 1 中 S 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 酸和单糖(或葡萄糖)。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是体温升高的直接原因。机体接触 SARS ﹣CoV﹣2 后,病毒依靠 S 蛋白识别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2 (ACE2)以侵染人体细胞,感染者常会出现急性,因此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肠道感染,可能 是由于肠道细胞膜表面有能够被新冠病毒 S 糖蛋白识别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2(ACE2)。 (2)图 2 中,吞噬细胞摄取新冠病毒后能够对病毒进行处理,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D 细 胞),刺激 T 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受抗原刺激的 B 细胞(E 细胞)可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 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 (3)改造后的腺病毒能作为载体,需要具备的条件有能自主复制、有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 有标记基因、对宿主细胞无害等。以病毒包膜表面的 S 糖蛋白作为疫苗比开发减毒病毒作 为疫苗更安全,主要是因为蛋白质不具侵染性,不会破坏细胞结构。 (4)①由题意和图示可知,外周血单核细胞可以产生抗体,说明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包含有 浆细胞,①正确; ②从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液中获得 2 种抗体,可推知新冠病毒可诱导产生多种抗体,②正确; ③抗体和 ACE2 受体都可以与 S 糖蛋白结合,说明抗体与 ACE2 受体结构相似,③错误; ④图中抗体与 ACE2 受体竞争性地与 S 糖蛋白结合,从而阻断病毒 S 糖蛋白与人体细胞膜 表面的 ACE2 受体结合,降低了感染小鼠肺部病毒的量,但抗体并未将病毒清除,④错误。 故选①②。 【点睛】熟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辨析图中的信息是解答本 题的前提。 8.(2021 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两校联) 近段发生的病毒性肺炎的病原体被确定为新型冠状 病毒,该病毒为单链 RNA 病毒,是一类主要引起呼吸道、肠道疾病的病原体。据此分析回 答下列问题: (1)若要对该新型冠状病毒进行培养,你认为可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2)该新型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机体消灭侵入宿主细胞中 的病毒,大致的过程是____________。该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功能。 (3)据报道,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后可引起患者出现一定程度的腹泻,使患者体内的 血浆渗透压升高,直接刺激下丘脑中的__________,进而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______ (填“增加”或“减少”),导致尿量减少。 (4)为了预防该新型冠状病毒在人群中大面积传播,科学家在短时间内就研制出了针对新 型冠状病毒的疫苗制剂,为检测该疫苗制剂是否对新型冠状病毒具有免疫能力,选取 30 日 龄幼鼠若干只,均分为两组,第1 组每只注射3mL疫苗制剂,第2 组每只注射3 mL_________。 两周后,给两组幼鼠注射等量的新型冠状病毒。预测实验结果与第 2 组对比,第 1 组幼鼠体 内特有的变化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用活细胞(或活组织、或活胚胎)等活体培养 (2). 效应 T 细胞使靶细 胞裂解释放病毒,然后抗体再与病毒结合形成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消化 (3). 防卫 (4). 渗透压感受器 (5). 增加 (6). 生理盐水 (7). 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为大量的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解析】 【分析】 病毒进入机体时,会引起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其中体液免疫可以由浆细胞产生 抗体与抗原结合,从而形成沉淀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而细胞免疫可以使得 T 细 胞增殖分化为效应 T 细胞,效应 T 细胞会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从而引起靶细胞裂解死亡, 把抗原暴露出来。两种免疫综合作用杀灭抗原。 【详解】(1)病毒属于高度寄生的生物,培养病毒需要用活细胞(或活组织、或活胚胎)等 活体培养; (2)当病毒侵入到细胞内部,首先会引起机体产生细胞免疫,效应 T 细胞使靶细胞裂解释 放病毒,然后抗体再与病毒结合形成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消化;这一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 的防卫功能; (3)血浆渗透压升高,会直接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因此感受器兴奋从而开启对渗 透压的调节过程,最终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增强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 得尿量减少; (4)该题的实验目的为“检测该疫苗制剂是否对新型冠状病毒具有免疫能力”,因此自变量 为疫苗制剂的有无,对照组中应该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由于第一组小鼠已经注射疫苗制剂, 所以其体内已经进行了对新冠病毒的免疫过程,而第二组小鼠属于初次接触新冠病毒,因此 第 1 组幼鼠体内特有的变化是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为大量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点睛】该题的难点为推测最后一题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别,主要是考察了初次免疫和二 次免疫的差别,现总结如下: 初次免疫反应 二次免疫反应 概念 机体在第一次接触某 种抗原时所产生的免 疫反应 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地作出 反应,即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特点 抗体产生速度较慢,导 致免疫过程较慢 比初次免疫反应速度快,产生抗体量多,能 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 18.(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 2020-2021 年高三上学期期末) 2020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 给了哈维·阿尔特(HarveyJ.Alter)、迈克尔·霍顿(MichaelHoughton)以及查尔斯·赖 斯(CharlesM.Rice),以表彰他们因抗击血源性丙型肝炎(即由输血造成的丙型肝炎)而 做出的贡献,丙型肝炎病毒(HCV)属于 RNA 病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受到丙型肝炎病毒刺激后的 B 淋巴细胞全部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 丙型肝炎病毒虽然属于生物,但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C. 在效应 T 细胞的作用下,被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肝脏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D. 丙型肝炎病毒进入人体后,被免疫系统及时发现并清除,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 除功能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1、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 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 DNA 病毒和 RNA 病毒;病毒由 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详解】A、受到丙型肝炎病毒刺激后的 B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A 错 误; B、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病毒虽然属于生物,但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B 正确; C、在效应 T 细胞的作用下,被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肝脏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C 错误; D、丙型肝炎病毒进入人体后,被免疫系统及时发现并清除,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D 错误。 故选 ACD。 5. (四川省广安市北师大广安实验学校 2020-2021 学年高三 12 月月考)我国新冠肺炎无症状 感染者(核酸检测呈阳性)根据疫情防控要求都要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医学观察。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 A. 若无症状感染者自身免疫力较弱,一段时间后会由于病毒在体内大量增殖导致发病 B. 若无症状感染者自身免疫力适中,一段时间后病毒在体内增殖到一定数量而长期存在 C. 若无症状感染者自身免疫力较强,一段时间后对其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可能呈阴性 D. 若无症状感染者自身免疫力特强,一段时间后因体内具有新冠病毒抗体而不患流感 【答案】D 【解析】 【分析】 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以下简称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相关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 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阳性 者。无症状感染者可分为两种情形:一是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经过 14 天潜伏期的观察, 均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始终为无症状感染状态;二是感染者核酸 检测阳性,采样时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随后出现某种临床表现, 即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状态。 【详解】A、根据题干定义,无症状感染者体内已存在新冠病毒,若无症状感染者自身免疫 防卫能力较弱,不能 阻止或有效控制病毒在体内增殖,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发病,表现出临 床症状,A 正确; B、若无症状感染者自身免疫防卫能力适中,一段时间后体内病毒增殖的数量与免疫清除的 数量达到平衡,病毒长期存在,B 正确; C、若无症状感染者免疫防卫能力较强,一段时间后体内病毒被完全清除,对其进行核酸检 测,结果可能呈阴性,C 正确; D、抗体是具有特异性的,一种抗体一般只能针对某一种抗原。抗新冠病毒的抗体对 于流 感病毒一般是没有作用的,D 错误。 故选 D。 【点睛】本题以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医学观察为情境考查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相关知识, 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体现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 维、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 8. (四川省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 者往往出现干咳、乏力、发热,会出现缺氧低氧状态,严重时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甚 至死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大致路径为:鼻腔—口腔—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细支气 管—肺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细胞的关键就在于其表面的刺突状糖蛋白(S 蛋白)与肺 上皮细胞表面的 ACE2 蛋白的特异性结合。回答下列问题: (1)病毒侵入肺泡细胞,免疫细胞被激活,释放细胞因子,直接刺激下丘脑________中枢, 导致身体发热。过高的体温通过影响______________进而影响细胞代谢。 (2)新型冠状病毒突破人体两道防线后,参与特异性免疫的_________细胞,能够杀伤部分 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3)在缺乏特效药物和疫苗的前提下,恢复期血浆疗法仍具价值。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是治 疗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有效手段。采用治愈患者的血清进行治疗是因为该血清中含 有_________细胞分泌产生的抗体,为了从血清中筛选出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可选用 _________(蛋白质)与之进行杂交。 【答案】 (1). 体温调节 (2). 酶的活性 (3). 效应 T 细胞 (4). 浆细胞 (5). 刺突状糖蛋白(S 蛋白) 【解析】 【分析】 病毒侵入机体后,首先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将病毒的抗原特性暴露出来,然后呈递给 T 淋巴细胞,T 淋巴细胞经过增殖、分化为效应 T 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 T 细胞与被病毒侵 染的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其中的病毒被释放出来,体液中的抗体与病 毒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团和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详解】(1)由身体发热可知,病毒侵入肺泡细胞之后,免疫细胞被激活,释放的细胞因子 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起作用引起的。温度对细胞代谢的影响都是通过对酶的活性的影响实 现的,因此可知,过高的体温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细胞代谢。 (2)新型冠状病毒突破人体两道防线后,激起了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其中细胞免疫过程中 产生的效应 T 细胞能够识别并与被病毒侵染的靶细胞密切接触,进而引起靶细胞裂解、凋 亡。 (3)目前,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是治疗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有效手段。因为治愈患 者的血清中含有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该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为了从血清中筛选 出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可根据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来进行筛选,因为这里要 筛选的抗体是针对新冠病毒的,因此需要选用病毒的抗原刺突状糖蛋白(S 蛋白)(蛋白质) 与待检的抗体进行杂交。 【点睛】熟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机体对病毒等胞内寄生物 的免疫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2. (新疆昌吉九中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如图表示人体内各类血细胞及淋巴细胞生 成的途径,a~f 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各类细胞来源相同但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 B. d 既参与体液免疫过程,又参与细胞免疫过程 C. 吞噬细胞和 b 都属于淋巴细胞 D. 当再次受相同抗原刺激后,机体具有更强烈的免疫反应,主要与 e 和 f 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血细胞(a)和淋巴细胞(b);B 细胞(c)增殖分化形 成浆细胞和记忆 B 细胞(e);T 细胞(d)增殖分化形成效应 T 细胞和记忆 T 细胞(f)。 【详解】A、各类细胞来源于干细胞,但功能不同,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 正确; B、d 是 T 细胞,T 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过程,又参与细胞免疫过程,B 正确; 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C 错误; D、再次免疫的反应更强烈,原因是初次免疫过程中产生了记忆细胞(e 和 f),当再次接受 抗原刺激后,会迅速地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D 正确。 故选 C。 (2021 届湖南省高三八省联考考前猜题生物试题)13. 下图是种群的社群压力对 种群数量影响的调节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社群压力增大会导致由效应 T 细胞分泌的抗体数量明显减少 B. 社群压力增大会导致机体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明显减少 C. 社群压力仅通过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方式对种群数量进行调控 D. 社群压力增大引起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种群数量降低 【答案】D 【解析】 【分析】 种群数量变化主要有外源性调节与内源性调节两大类,题图所表示社群压力为种群的内源性 调节,包括行为调节和内分泌调节,该图中显示了种群的社群压力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的机制进行对种群数量的调控。 【详解】A、由题图可知,社群压力导致效应 B 细胞分泌的抗体数量减少,A 错误; B、社群压力作用于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 B 细胞,使其分泌胰岛素增加,导致 低血糖、休克,B 错误; C、根据题图可知,社群压力通过神经、体液、免疫三种调节方式控制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 率,进而调控种群数量,C 错误; D、由题图分析可知,社群压力会导致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从而使种群数量降低,D 正确。 故选 D。 (2021 届湖南省高三八省联考考前猜题生物试题)14. 研究发现花青素能抑制动 物黑色素瘤细胞的 DNA 复制,从而抑制其增殖:还能提高细胞膜上 E-钙黏蛋白的含量,同 时降低 N 钙黏蛋白的含量,从而抑制其转移。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 经花青素处理的黑色素瘤细胞会被阻断在分裂间期 B. 花青素可能促进了 E-钙黏蛋白基因的表达 C. N-钙黏蛋白含量减少会导致黑色素瘤细胞间黏着性降低 D. 食用花青素含量高的果蔬可辅助治疗黑色素瘤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无限增殖; 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减少,细胞间的黏着 性降低,细胞易扩散转移。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花青素能抑制 DNA 复制,因此可推测,经花青素处理的黑色 素瘤细胞会被阻断在分裂间期,A 正确; B、题意显示,花青素能提高细胞膜上 E-钙黏蛋白的含量,据此推测花青素可能促进了 E- 钙黏蛋白基因的表达,B 正确; C、题意显示 N-钙黏蛋白含量减少会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的转移,据此可推测 N 钙黏蛋白减 少会导致黑色素瘤细胞间黏着性提高,C 错误; 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花青素可辅助治疗黑色素瘤,因此可食用花青素含量高的果蔬来实现 该目标,D 正确。 故选 C。 (2021 届湖南省高三八省联考考前猜题生物试题)15. 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皮质 醇能够抑制巨噬细胞的抗原呈递,从而抑制 T 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其分泌淋巴因子。在病 毒感染引发的免疫反应过于强烈时,会使用皮质醇进行治疗。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皮质醇通过体液运输到达靶细胞并与相应受体结合 B. 外源皮质醇作用于患者下丘脑和垂体促进皮质醇分泌 C. 皮质醇治疗使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受到抑制 D. 皮质醇治疗使患者并发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可能性增加 【答案】B 【解析】 【分析】 皮质醇为固醇类激素,参与激素调节,具有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 胞的特点。 【详解】A、皮质醇为固醇类激素,通过体液运输达到靶细胞并与相应受体结合,A 正确; B、外源性皮质醇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激素,从而抑制皮质醇分泌, B 错误; C、巨噬细胞呈递抗原,T 细胞增殖分化和分泌淋巴因子,这些过程均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 疫有关,皮质醇会使这些过程受到抑制,C 正确; D、皮质醇抑制特异性免疫,使患者对其他病原体的抵抗力减弱,容易引发其他病原体感染, D 正确; 故选 B。 (2021 届陕西省渭南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22. 过敏原进入机体后会刺激 B 细胞,在 T 细胞的 辅助下,机体会产生 IgE 抗体应答。当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后,会与吸附在肥大细胞和嗜碱 粒细胞表面的 IgE 抗体结合,诱发这些细胞释放组织胺等活性介质,进而使机体出现Ⅰ型过 敏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以上信息,以文字和箭头的形式表述过敏原诱发机体产生 IgE 抗体的过程 _____________。 (2)组织胺能促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强,导致_____________,进而引起过敏部位水肿。 同时,神经末梢敏感性增强,最终在_____________产生痒感。 (3)科研人员利用过敏型哮喘小鼠研究药物 A 治疗过敏型哮喘的效果,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嗜碱粒细胞数/(×109 个·L-1) IgE 水平 / 1g L  淋巴因子 IL-4 水平 正常小鼠 13.16 1.000 15.33 未注射药物 A 的过敏型哮 喘小鼠 166.33 1.456 36.29 注射低剂量药物 A 的过敏 型哮喘小鼠 82.43 1.283 24.35 注射高剂量药物 A 的过敏 型哮喘小鼠 26.26 1.144 20.51 实验结果显示,药物 A 对过敏型哮喘的治疗______(填“有效”或“无效”),依据是 __________。 【答案】 (1). (2). 血浆外 渗,组织液增多 (3). 大脑皮层 (4). 有效 (5). 药物 A 能降低淋巴因子 IL-4 的水 平,减少过敏型哮喘小鼠体内 IgE 抗体的分泌量和嗜碱粒细胞数,且随剂量增大效果增强, 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过敏症状 【解析】 【分析】 1、过敏反应是过敏原再次侵入有过敏体质的机体时,初次接触过敏原使机体产生的抗体吸 附在细胞表面这时与过敏原结合,进而使靶细胞释放组织胺等化学物质,引发过敏反应。 2、根据实验数据可知,与未注射药物 A 的过敏型哮喘组小鼠相比,注射低剂量药物 A 和注 射高剂量药物 A 的过敏型哮喘组小鼠的嗜碱粒细胞数、IgE 水平和淋巴因子 IL-4 水平都有所 降低,且随剂量增大效果增强,因此药物 A 对过敏型哮喘的治疗有效。 【详解】(1)提取题干信息“过敏原进入机体后会刺激 B 细胞,在 T 细胞的辅助下,机体会 产生 IgE 抗体应答”且“当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后,会与吸附在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表面的 IgE 抗体结合,使机体出现Ⅰ型过敏反应”,故可用文字和箭头表述为以下形式: 。 (2)组织胺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使血浆外渗,组织液增多,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感觉(包括痒觉)的产生部位都在大脑皮层。 (3)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与对照(未注射药物 A 的过敏型哮喘小鼠)相比:药物 A 能降低 淋巴因子 IL-4 的水平,减少过敏型哮喘小鼠体内 IgE 抗体的分泌量和嗜碱粒细胞数,且随剂 量增大效果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过敏症状;故药物 A 对过敏型哮喘的治疗有效。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熟记相关知 识并能结合题图分析作答是解题关键。 (福建省厦门市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三 12 月月考)11. 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合理 的是( ) A. 若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B. 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C. 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D. 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体产生抗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体液免疫的过程: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病原体特有抗原,将 抗原传递给 T 细胞,刺激 T 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 B 细胞。B 细胞受到刺 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 记忆细胞。抗体能与抗原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多数情况下, 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 【详解】A、病原体是指可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寄生虫或其他媒介,如细菌、 病毒,病毒不具细胞结构,但也能使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A 错误; B、病原体裂解后仍含有能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抗原物质,因此会使人体产生抗体,B 错误; C、抗原不一定是蛋白质,病原体含有的大分子多糖、黏多糖等特异性化学物质,也能引起 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C 错误; D、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病原体特有抗原,将抗原传递给 T 细胞,刺激 T 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 B 细胞,使 B 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分泌相应抗体,D 正确。 故选 D。 (福建省厦门市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三 12 月月考)12. 抗原与抗体形成的复合物可激活血清 中的 C 蛋白,从而形成 C 蛋白复合物。后者可在被抗体结合的细胞膜上形成亲水性穿膜孔 道,使细胞发生破裂。用绵羊红细胞免疫小鼠后,小鼠脾脏中产生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浆细 胞。将免疫小鼠的脾脏细胞、绵羊红细胞、C 蛋白混合后,观察绵羊红细胞裂解的相对量, 用以评估产生抗体的浆细胞的功能。对此实验原理及结论的分析,错误的是 A. 绵羊红细胞膜上有刺激小鼠产生抗体的抗原 B. 小鼠体内浆细胞的产生过程中有 T 细胞参与 C. C 蛋白复合体参与了绵羊红细胞的裂解过程 D. 裂解的绵羊红细胞数量与抗体的数量成反比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用绵羊红细胞免疫小鼠后,小鼠脾脏中产生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浆细胞,说明 绵羊红细胞膜上有刺激小鼠产生抗体的抗原,A 正确; B、小鼠体内浆细胞的产生过程属于体液免疫,此过程中需要有 T 细胞呈递抗原并分泌淋 巴因子,B 正确; C、C 蛋白复合物可在被抗体结合的细胞膜上形成亲水性穿膜孔道,使细胞发生破裂,而在 绵羊红细胞膜上有刺激小鼠产生抗体的抗原,所以 C 蛋白复合体参与了绵羊红细胞的裂解 过程,C 正确; D、抗体数量越多,可结合的抗原越多,形成的 C 蛋白复合体越多,进而裂解的绵羊红细胞 越多,所以裂解的绵羊红细胞数量与抗体的数量成正比,D 错误。 故选 D。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 1 月月考)9. 请回答与 2019 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相关的问题: (1)2019-nCV 在特定受体的介导下进入人体细胞后能以自身 RNA 为模板,在________酶 作用下合成 RNA。 (2)2020 年 3 月 16 日陈薇院士领衔开发的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临床试验。正常情况下, 志愿者接种了新冠疫苗后,机体免疫系统能产生的相应抗体,还能产生的免疫细胞有记忆细 胞和________细胞(填“吞噬”或“T”或“效应 T”)。记忆细胞在机体被新冠病毒感染 时能够迅速________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由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从而引起预防作 用。 (3)临床观察到,2019-nCoV 肺炎重症患者出现了 IL-6 等促炎性细胞因子显著升高的现象, 这种现象叫做细胞因子风暴。细胞因子风暴是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脏器损伤衰竭的 重要原因。钟南山院士团队通过体外实验证实了中成药莲花清瘟(LH)对新冠病毒复制有 显著的抑制效果。为验证“一定浓度的 LH 对未感染新冠病毒的细胞表达细胞因子无影响, 对感染新冠病毒的细胞过量表达细胞因子有显著抑制作用”,请运用下列材料用具完成实验 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材料用具:Huh-7 细胞、改良 Eagle 培养基、SARS-CoV-2 病毒、一 定浓度的 LH 溶液、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检测方法等。 方案步骤: ①将 Huh-7 细胞培养后随机均分为4 组,依次编号为 A、B、C、D; ②A 组不处理(不接种病毒+不加入 LH),B 组不接种病毒+加入(一定量)LH 溶液,C 组 接种病毒+不加入(一定量)LH 溶液,D 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各组细胞经相同时间培养后,通过一定方法检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各组值分别记为 YA、 YB、YC 、YD)。预期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LH 被国家推荐用于 2019-nCoV 肺炎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试分析 LH 治疗 2019-nCoV 肺炎的可能机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 1 点即可) 【答案】 (1). RNA 复制 (2). 效应 T (3). 增殖分化 (4). D 组接种病毒+加入(一 定量)LH 溶液 (5). AY 与 BY 无明显差异,且小于 CY , DY 显著低于 CY (6). LH 可 抑制 2019-nCoV 的增殖,通过减少病毒数量降低病毒对机体细胞的损害(LH 可降低患者体 内细胞因子的水平,从而减轻呼吸窘迫和脏器损伤) 【解析】 【分析】 2019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是一种 RNA 病毒,其遗传物质 RNA 可以复制;病毒没有 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和繁殖,必须寄生于活细胞;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发生的特异性免 疫是体液免疫,产生相应的效应 B 细胞和记忆细胞,再由效应 B 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病 毒侵入细胞后会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效应 T 细 胞,效应 T 细胞与被病毒侵入的靶细胞结合,使得靶细胞裂解释放病毒。 【详解】(1)以 RNA 为模板合成 RNA的过程为 RNA 的复制,需要 RNA 复制酶的催化。 (2)志愿者接种了新冠疫苗后,机体除了产生抗体外,还能产生的免疫细胞有记忆细胞和 效应 T 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新冠病毒感染时能够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进而快速产生 大量抗体,从而引起预防作用。 (3)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一定浓度的 LH 对未感染新冠病毒的细胞表达细胞因子无影响, 对感染新冠病毒的细胞过量表达细胞因子有显著抑制作用”,根据实验的基本原则和提供的 材料,设计实验过程: ①将 Huh-7 细胞培养后随机均分为 4 组,依次编号为 A、B、C、D; ②A 组不处理(不接种病毒+不加入 LH),B 组不接种病毒+加入(一定量)LH 溶液、C 组接 种病毒+不加入(一定量)LH 溶液、D 组接种病毒+加入(一定量)LH 溶液; ③各组细胞经相同时间培养后,通过一定方法检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各组值分别记为 YA、 YB、YC、YD)。 预期的实验结果:由于该实验是验证性实验,因此实验的结果应该是 YA 与 YB 无明显差异, 且小于 YC , YD 显著低于 YC。 (4)LH 被国家推荐用于 2019-nCoV 肺炎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结合以上分析可知,其理 由有两点:LH 可抑制 2019-nCoV 的增殖,通过减少病毒数量降低病毒对机体细胞的损害; 或者是 LH 可降低患者体内细胞因子的水平,从而减轻呼吸窘迫和脏器损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病毒的结构和特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详细过程,能够 分析 2019-nCoV 进入人体后发生的遗传过程和免疫过程,并能够结合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以 及验证性实验的目的补充实验过程和预测实验结果与结论。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