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知识复习课件: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20张)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知识复习课件: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20张)

ID:652500

大小:5.47 MB

页数:21页

时间:2021-04-0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 课程目标 掌握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内容,理解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特征, 认识明清时期政治制度所体现的制度创新。 一 明朝(1368—1644年) 明清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 期,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前夜。 政治制度特征 政治上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 新思想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1 明朝中央行政制度 ①废除丞相制度:废丞相,以六 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 责。 ②内阁制度形成:明太祖时设殿 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 时内阁出现。 ③选官制度:明朝实行八股取士 ,加强了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④监察制度:在中央设有都察院 和监察御史,又设六科给事中, 负责监察百官. 2 地方行政制度: ⑴废行省,设三司 ①设承宣布政使司分管地方行政。 ②设提刑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监察司法。 ③设都指挥使司分管地方军事。 ⑵对地方权力形成制约,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但 容易出现效率低下的现象。 总结 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①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 ②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成祖设内阁; 中期获“票拟”权,权势大,但为非法定机构,是皇权加强的产 物。 ③中后期以宦官牵制内阁,宦官权势扩大,形成明朝政治特色。 内阁制 建立:明成祖朱棣始设内阁 原因: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 相制后皇帝需要直接领导六 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 力成倍增加 性质:皇帝的咨政机构。内 阁成员通常是大学士,内阁 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 等。内阁受制于司礼监,实 际没有实权。 作用:皇权得到进一步强化 (内阁不能制约皇权) 比较英国内阁制度与明朝内阁制度的不同 视角拓展 明代国家治理制度设计 抓行政 罢中书省,废丞相制,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掌军权 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与兵部互相牵制,掌军旅之事,但无 选任升迁军官和调动军队之权,兵部有人事、调遣和发布命令 之权 强监察 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加强其职权,与六部权力并重。于六部之外 设六科给事中,直接对皇帝负责,一方面协助皇帝监督六部,另 一方面抑制御史台权力过大 用特务 设锦衣卫,下设镇抚司,有监狱和法庭,从事侦察、逮捕、审问、 判刑等活动,称为“诏狱” 设内阁 (1)性质:明代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 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权限:阁臣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 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3)作用: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 制约作用 设三司 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三司”即布政使司、提刑按 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平行,互不统属,对中央负责 二 清朝前期(1636—1840年) 1 中央行政制度变化 (1)清朝初年:设内阁,置六部,负责奏章票拟,军国机要由议 政王大臣会议定夺,皇权受到限制 (2)康熙时期:设南书房参与机要,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 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 (3)雍正时期:设军机处,军机大臣每日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 皇帝裁决。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了君主专制。 军机处 (1)概况: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由 皇帝挑选亲信的官员充任军机大臣 。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 只是跪受笔录,负责传达政令。 (2)职能: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3)特点:皇帝钦定,只能秉承皇帝 旨意办事(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 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办 事效率较高;政治决策封闭性特征明 显。 (4)影响: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 2.地方行政制度 18个行省,5个将军辖区,两个办事大臣辖区 拓展思路 内阁与军机处所体现的制度创新 (1)创新表现 “内阁”“军机处”,是加强君主权力的又一创新。宰相 具有两大职能:百官之首和皇帝的助手。宰相制度废除后 ,封建君主想杜绝“皇帝助手”演变为“百官之首”的可 能,也就是要建立一个高效的辅政机构,但不允许辅政机 构变成握有实权的行政机构。 (2)实施效果 ①明中后期阁臣权力出现膨胀的现象,伴随太监乱政,说 明明朝内阁制度不是一种理想的辅政制度。 ②清朝探索相对比较成功,其辅政机关是内阁和军机处并 行的双轨制,重要的事务由皇帝在军机处的协助下完成, 一般事务由内阁来处理。这样既照顾到事情的轻重缓急, 又分散了中央权力,二者相互牵制,保证君主集权。 延伸拓展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形态变异 (1)君主专制下皇帝为加强对可能威胁皇权的政治势力的防 范,确保专制皇权的绝对主导地位,以致出现了外戚干政、 宦官专权等异化的统治模式,形成了专制时代独具特色的皇 权政治。 (2)君主专制形态发生变异的原因是皇权的膨胀,君主专制 形态的变异加剧了政治黑暗,阻碍了社会进步。 总结 秦至明清皇权强化的特点 (1)秦朝:三公九卿制下三公虽分工上各有所侧,但丞相权力相 对过大。 (2)西汉:皇帝任用身边的人,担任担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 国大事,削弱相权。 (3)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用分相权办法来加强君权,提高行 政效率。 (4)宋代:宋太祖通过分割军权、财权乃至行政权削弱相权,君 权强化,相权在衰落。 (5)元代:中书省成最高行政机构,六部归入中书省,相权重新 加强。 (6)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设置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 务;明成祖时,设立内阁,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內侍机构。 (7)清:康熙时,设置南书房,加强君权;雍正年间,设军机处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古代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1)专制政治日趋完备和强化。商周时期的专制主义表现为 宗法制下的集权政治,它以西周时期为典型;秦朝以后的专 制主义表现为中央集权,宋朝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2)官僚机构不断膨胀与吏治的制度化、法制化。中国古代 调整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官制度的行政法律规范,从唐代起 已经自成系统,制度的完备和规范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3)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是政治制度中的 基本矛盾。其基本趋势是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地 方服从中央、地方基层行政组织长期稳定。 时期 发展历程 夏、商、 西周 世官制①内容:选官范围限定为贵族,由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 的权位②影响:推动了奴隶社会的发展 战国、秦 朝和汉初 军功爵制①内容:商鞅变法,实行二十等爵制,按照军功大小授 予不同爵位②影响:有利于国家选拔军事人才,满足了国家统一 的社会需求 两汉 察举制①内容:官吏察访适合的人才向中央举荐,官吏任免权最 终由中央掌握②影响:在实行之初,按人口比例举“孝廉”,并 加以考试选用,给中小地主阶级及其他社会阶层提供了参政机会 魏晋南北 朝 九品中正制①内容:中央选择德才兼备的官员兼任原籍中正官, 查访本州士人,然后依据品行、门第等将士人评列九品,作为中 央选官的依据②影响:推行初期,评判人才综合考虑门第和才能, 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后期,看重门第,沦为士族垄断仕途的 工具 隋、唐、 宋、元、 明、清 科举制①内容:废除九品中正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②影响: 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 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素养演练 1.《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张居正经常以个人之书牍和各地巡抚 总督谈论国事中之各种问题,当各臣僚奏议于御前,而张居正以大 学士的资格代皇帝批答时,不过将经过协定的谋略具体化。材料 说明明代内阁(  A  ) A.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B.使决策机制发生了异变 C.推动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D.促进了内廷机构外延化 2.邓文如《谈军机处》载,军机处所用苏拉(即听差),照例拣选十 五岁以下不识字之幼童,称为“小么儿”,从前京师士大夫的风习 ,达官多喜延接宾客,有往谒者无不答拜(回访);惟军机大臣,例不 回拜,人亦不以倨傲目之。由此说明军机处( C  ) A.注重廉政建设 B.重视人员素质 C.强化保密意识 D.杜绝官场旧习 3.洪武十年,明太祖在中央设通政使司。通政司意为“政令通畅 ”,掌握内外一切奏章和臣民密封申诉之件,“出纳王命,为朝廷 之喉舌;宣达下情,广朝廷之聪明,于政体关系甚重也”。明初设 立通政使司旨在 C  A.分割地方权力 B.提高行政效率 C.加强行政管控 D.弥补丞相职能 4 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 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 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以作为 这一观点依据的是(  B  ) A.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 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 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 D.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 5. 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 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 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 B ) 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 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 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 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 6 明代内阁大学士多数为词臣入阁,品秩较低,一般限制在 正五品这一阶衔上面,而到了康熙九年,清政府把大学士的 品秩由正五品升格到正二品,到雍正七年,又升格至正一品 。清代内阁大学士品秩的变化( B   ) A.反映出内阁位高权重 B.折射出君主专制的强化 C.表明清代前期以文治国 D.表明中央权力体系完善 再 见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