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22张ppt-2021届高三二轮复习精选专题类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五: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 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五: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 ⑤ ④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 自然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 民族资本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洋务经济 近 代 中 国 社 会 经 济 结 构 的 变 动 和 社 会 生 活 的 变 迁 专题五: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①原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外国商品冲击。 ②表现:纺织分离、耕织分离、农产品商品化加强、农民和手 工业者破。 ③影响: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客观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和发展。 洋务运动 ①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统治。 ②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③内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创建三支海军;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④影响:经济近代化、教育近代化、军事近代化; 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起到一定抵制作用; 未变革封建制度,不能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1.鸦片战争前,贵州遵义民众大多从湖南常德买来棉花织成土布、 小布、黄布、扣布。到光绪初年,“邑人趋奢靡,渐习成风,而土 布、小布、觜布、扣布遂不见于市矣,而民众多用洋布”。这一现 象表明该地( ) A.商品经济基本取代了自然经济 B.社会风尚发生根本变化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 D.传统手工业技术被淘汰 2.据1882年某报纸新闻,无锡“本届蚕丝丰稔,各路收茧之庄鳞次 栉比,较往年多至数倍。每家均设大灶烘焙蚕茧,兼有洋人设庄经 收。各乡出数甚多,每日竟有三百担之谱,价亦增昂”。这说明当 时的无锡地区( ) A.手工业仍保持看核心竞争力 B.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 C.农业商品化的趋势逐渐增强 D.传统的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对点训练】 C C 3.表中是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 上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 当时国内( )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 B.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 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4.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 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 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 1钱。这一举措( )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对点训练】 D A 黄彬 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 朱纯祖 监生,幼时孤苦伶丁,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 姚光第 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 5.1872年,李鸿章支出一些官款作为启动资金,逾令候补知府朱其 昂招集商股,购置轮船,设立轮船招商局。可是,入股者不多,资 金缺乏,李鸿章只得向招商局注入大量官款,实行官督商办。李鸿 章将这种体制概括为“商为承办,官为维持”。这一体制( ) A.使洋务企业垄断中国航运业 B.增强了与外轮公司竞争力量 C.保障私人投资者的经济利益 D.明晰了民用工业的产权归属 6.洋务运动初期,军事工业生产的产品不经过市场流通而直接调拨 各省。19世纪80年代后,沿海各省中哪一省需配备兵船就由该省筹 款;江南制造总局和天津机器局等企业,如果所产某种武器的售价 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过多,就会停止生产。这说明洋务运动期间的军 事工业( ) A.使沿海军事力量布局平衡 B.无法完全规避价值规律制约 C.高度关注企业的生产成本 D.逐渐由官办向官督商办转变 【对点训练】 B B 近 代 中 国 社 会 经 济 结 构 的 变 动 和 社 会 生 活 的 变 迁 专题五: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洋务运动 民族资本主义 的产生、发展 产生(19C60、70年代) 原因:①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②外商企业刺激; ③洋务运动的诱导。 影响:①民族资产阶级诞生,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②推动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③早期维新思想产生; ④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近 代 中 国 社 会 经 济 结 构 的 变 动 和 社 会 生 活 的 变 迁 专题五: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洋务运动 民族资本主义 的产生、发展 产生(19C60、70年代) 原因: 影响: 初步发展(19C末) ①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②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③实业救国的热潮; ④收回利权运动的推动。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维 新变法、辛亥革命的发生。 近 代 中 国 社 会 经 济 结 构 的 变 动 和 社 会 生 活 的 变 迁 专题五: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洋务运动 民族资本主义 的产生、发展 产生(19C60、70年代) 原因: 影响: 初步发展(19C末) ①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 华经济侵略; ②辛亥革命的影响; ③政府政策; ④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 为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向新民主主义革 命转变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进一步发展(1912—1919年) 近 代 中 国 社 会 经 济 结 构 的 变 动 和 社 会 生 活 的 变 迁 专题五: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洋务运动 民族资本主义 的产生、发展 产生(19C60、70年代) 初步发展(19C末) 进一步发展(1912—1919年) 萧条(1919—1926年)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 较快发展(1927—1936年) ①国民政府形式统一全国; ②国民政府的政策(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法币政策) 日益萎缩(1937—1945年)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官僚资本的压榨 陷入绝境(1945—1949年) 美国的经济掠夺;官僚资本的摧残;战争影响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特点: ①从产生来看:先天不足 表现为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以及思想观念陈旧。 ②从发展来看:后天严重畸形 表现为投资和发展方向基本上是轻工业,重工业发展缓慢。而且 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从环境来看:民族工业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 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其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发 展艰难。 ④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依赖外国资本和本国封建势 力。民族工业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⑤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受到极大的束缚。 近 代 中 国 社 会 经 济 结 构 的 变 动 和 社 会 生 活 的 变 迁 专题五: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洋务运动 民族资本主义 的产生、发展 产生(19C60、70年代) 初步发展(19C末) 进一步发展(1912—1919年) 萧条(1919—1926年) 较快发展(1927—1936年) 日益萎缩(1937—1945年) 陷入绝境(1945—1949年) 官僚资本主义:①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官僚资本主义产生; ②抗战中后期,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③通过“统购统销及专卖制度”和“资金入股” 的方式严重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1.据统计,从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 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这一 时期上海的渠丝工业显著发展。这说明( ) A.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明显减少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C.贸易中心开始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D.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2.19世纪末,民族资本家办厂时为筹集资金往往要付出高达8%的利 率。1912年,在农商部登记的全国钱庄和典当业资本为1.6亿多元, 而全国工业资本仅有5500万元。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民族工业生存日益艰难 B.政府推动民族企业发展 C.金融行业影响工业发展 D.近代经济逐渐走向复苏 【对点训练】 D C 3、1937年国民政府对民营工商业的贷款为14.71亿元,1939年增至 25.78亿元。政府还从国外购得五金、化学、电气等器材,以低价供 给民营厂矿。国民政府扶持民营工矿业的主要目的是( ) A.抑制民族资本急剧膨胀 B.服务战时形势的需要 C.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4.这一时期“中国的资本主义进入以民间力量为主导的自由发展阶 段,不仅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而且新的产业相继产生,企业集 团开始形成,使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新 的台阶”出现的原因是( ) A.受到了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 B.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 C.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 D.欧美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对点训练】 B C 5、民国初年,民族资产阶级看力提倡制造国货,实业救国的活动主 要是在制造层面上展开的。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货的销售问题 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这一变化折射出( ) A.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国货的竞争力超越洋货 C.民族工业发展水平提高 D.民族工业获得独立发展 6.1933年4月4日,国民政府断然废除银两,以0.715(两)兑换一 (元)的比值用银元来取而代之.结果因世界市场白银急剧上扬而导 致白很迅速外流,严重冲击了国民经济。1935年11月3日,政府发行 统一的新纸币——m去币。国民政府的金融改革是为了( ) A.稳定国民经济秩序 B.封镇苏区红色政权 C.储备充足抗战经费 D.顺应英美等国要求 【对点训练】 C A 专题五: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近 代 中 国 社 会 经 济 结 构 的 变 动 和 社 会 生 活 的 变 迁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社会生活的变迁 原因: ③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 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城市化 的发展。 ④政府政策和资产阶级革命、改革运动的影响。 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表现: 服饰、礼仪习俗、传媒、交通、通讯 专题五: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近 代 中 国 社 会 经 济 结 构 的 变 动 和 社 会 生 活 的 变 迁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社会生活的变迁 原因: 表现: 特点: ①沿海和内地水平不一,发展不平衡; ②有较强的殖民色彩; ③中西、新旧并存,甚至中西合璧、相互渗透; ④往往与当时政治运动有关。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文化上: 消极: 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和社会进步。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化进程。 有利于冲破旧思想文化的束缚。 西化严重,盲目崇洋,奢侈消费等。 影响: 1.民国建立,强调服制的“整齐划一”,规定“自大总统以至平民其式样 一律”,常礼服除了传统的长袍马补外,另一种为西式。这一举措 ( ) A.体现了职位身份的差异 B.增强了传统服饰的西化色彩 C.提高了西方服饰的地位 D.实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平等 2.《清代北京竹枝词》中说:“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 庚子(1900年)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顽风?”这反映了( ) A.传统观念影响习俗变革 B.社会启蒙与进步知难行易 C.妇女缠足之风气日趋衰颓 D.近代女鞋制造工艺删繁就简 3.近代以来,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冲击 下,“近自妇女解放声起,离婚别嫁亦日益见多”,女子也逐渐能继承遗 产。这说明( ) A.“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共识 B.女权运动推动时代变革 C.“西学东渐”改变婚恋观念 D.社会变革促进观念转变 【对点训练】 C A D 4.1922年上海的公共汽车公司在报纸上打出这样的营业广告:“要求 事业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请看欧美 列强由人力车而马车,由马车而脚踏车而汽车、电车,愈来愈省时间, 有利于农工商学各界。”这则广告( ) A.旨在引导民众正确看待西方文明 B.认为新式交通有助于提高效率 C.说明新式交通已为广大人民所接受 D.体现出了对西方文明的盲目崇拜 5.1934年出版的《中国实业志·山东省》记载:“山东近年电话建设, 颇有进步,而济南为电话线网之集中点。但有商办、省办、部办三种。 商办者,成立最早,通话范围在济南市区,省办、部办电话,皆最近 五年成立。”此记载可以佐证近代山东( ) A.通讯事业的起步早于其他省份 B.社会信息的流通速度加快 C.工商业的发展由分散趋向集中 D.经济重心从沿海转向内地 【对点训练】 B B 材料一:我国民报之产生……此为同治十三年在上海出版之《汇报》, 在香港出版之《循环日报》,光绪二年上海出版之《新报》,及光绪十二 年在广州出版之《广报》,斯四者皆当时深息外情者之所为,惜国人尚不 知阅报为何事,未为社会所见重耳。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时适中 日战后,国人敌忾之心颇盛,强学会之《中外纪闻》与《强学报》,先后 刊行于京沪,执笔者,皆魁儒硕士,声光炳然。我国人民发表政论,盖自 此始。后此《时务报》与《时务日报》等接踵而起,一时报纸,兴也勃焉。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前后中国报刊业的变化。结合所学知 识分析其原因。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西方思想进一步传播; 维新运动推动。 变化:办报者由熟悉外国情况的人变为学者大儒; 办报环境由缺乏读报的社会风气到人们以报纸了解、评论时政。 原因: 材科二:日本东京,我国留学生最盛之地也,辛丑之交,言革命者始作 《国民报》。发挥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学界视如瑰宝,争趁响之。继之 者有《浙江潮》(江苏)《湖北学生界》等杂志。皆与《国民报》言论相 上下……至于乙已之岁,东京革命党创办《民报》,树六大主义,而发挥 民族革命、民权革命、民生革命之理,其思想之伟大,议论之精密,不第 同志之士所推,即反对者亦为之倾服。自客观言,可号为中国文从来未有 之杂志;自主观言,亦可谓革命党发表最高意思之机关。 ——杨光辉等编《中国近代报刊发展概况》 (2)与材料一相比,指出材料二中中国报刊业的变化。结合史实分析这 种变化的原因。 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 《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民族危机严重; 清政成为列强侵华工具;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 变化:由国人国内办报变为留学生在海外办报; 报刊内容由宣传维新变法到宣传革命思想。 原因: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推动; 三民主义思想影响。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