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11 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与发展(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人教版)(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解密 11 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与发展 A 组 考点专练 考点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巴黎公社 1.(2020·山东济宁二模·13)“最先进的国家几乎都可以采取下面的措施:剥夺地产,把地租用于国家支出; 征收高额累进税;废除继承权;没收一切流亡分子和叛乱分子的财产……对一切儿童实行公共和免费 的教育,取消现在这种形式的儿童的工厂劳动。”上述内容应出自 A.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B.亚当·斯密《国富论》 C.圣西门《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代人的信》 D.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考点】《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㈡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题干中“剥夺地产,把地租用于国家支出”、“没收一切流亡分子和叛乱分子的财产”,说明国家 要控制经济,“对一切儿童实行公共和免费的教育”,说明国家要重视教育,“取消现在这种形式的儿童 的工厂劳动”,说明国家对儿童健康的保护,据此可知,题干中的内容出自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 宣言》,故选 D 项;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中主张私有财产的神圣性,排除 A 项;亚当·斯密 所著的《国富论》主要阐述自由主义经济的思想,排除 B 项;圣西门在《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代人的 信》中着重论述了其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排除 C 项。 【答案】D 2.(2020·广东江门一模·34)20 世纪 50 年代,在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成了一些书籍报刊学 术研讨的主题,并进入大学的课堂。一些著名学者称其是“不可超越的哲学”、“要探索人类发展前景 就势必要求教于马克思主义”。据此可知 A.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领域的主题 B.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面临新的高潮 C.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受到较多关注 D.苏联模式得到知识界的普遍认可 【考点】《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㈡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33 题);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材料“要探索人类发展前景就势必要求教于马克思主义”,说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受到较多关 注,故选 C 项;材料主要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对西方社会的影响,排除 A 项;西方社会关注借鉴马克思 主义理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恢复发展经济,不能说明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涨,排除 B 项;材料西方 国家借鉴苏联模式中的计划干预,并没有普遍认可这一模式,排除 D 项。 【答案】C 3.(2020·北京西城区高三 4 月统一测试·12)“《宣言》中始终贯彻的基本思想,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 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 历史……”该《宣言》 A.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 B.标志着英国确立起君主立宪制度 C.成为法国第一部宪法的序言 D.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 【考点】《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㈡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表明是《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使社会主义 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故选 D 项;《独立宣言》的颁布宣告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材料的内容是《共产 党宣言》,排除 A 项;《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度,材料的内容是《共产党宣言》, 排除 B 项;《人权宣言》是法国第一部宪法的序言,排除 C 项。 【答案】D 考点二 俄国十月革命 1.(2020·广东深圳二模·34)1917 年,列宁发表的《四月提纲》在党内外引发争论,有人认为提纲“没有马 克思主义气味”,并提出“俄国历史还没有磨好将来要用它烤成社会主义馅饼的那种面粉”。列宁则强 调俄国历史的特殊性,认为俄国已经“有充分可能采取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据此可知 A.发动社会主义革命具有紧迫性 B.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结束 C.列宁依据实践发展了革命理论 D.武装夺取政权的条件成熟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㈡十月革命的胜利;20 世纪前期现代化经济模式的探索(34 题);文献史料型 选择题(精选) 【解析】材料列宁“强调俄国历史的特殊性”,认为社会主义革命能够首先在俄国取得成功,列宁从国 情出发,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故选 C 项;材料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俄国取胜的可能 性,排除 A 项;B 项是七月流血事件,排除 B 项;D 项出现在七月流血事件之后,排除 D 项。 【答案】C 2.(2020·山东 5 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13)有学者认为,俄国十月革命期间通过的《土地法 令》《和平法令》等一系列法令,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实验”。这一认识是基于这些法令 A.结束了临时政府的统治 B.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C.规定了工业国有化 D.以彻底改造社会为目的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土地法令》的主要内容是没收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其主 要目的在于消灭俄国的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阶级,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和平法令》的主要内容是退 出一战,这两个文件都为彻底改造社会提供了条件,故选 D 项;十月革命的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 政府,这属于革命途径,不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实验”意义,排除 A 项;《土地法令》解决了农民的 土地问题,但与《和平法令》内容无关,排除 B 项;《土地法令》和《和平法令》内容都与工业工业化 无关,排除 C 项。 【答案】D 3.(2020·北京朝阳区一模·13)1917 年 11 月 7 日的俄国刚刚结束了一个国家两个政府的局面,随即遭遇到 国内白军和来自英、法、日、美等 14 国协约国武装干涉。20 世纪 50 年代的中国也有着相似的“经历”。 两个新生政权都 A.遭遇两次世界大战后格局调整 B.建立立法权行政权统一的政体 C.国内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D.迅速实现国有化力图应对危局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比较异同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据材料“俄国……随即遭遇到国内白军和来自英、法、日、美等 14 国协约国武装干涉”和“中 国也有着相似的‘经历’”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时国内国民党残余势力破坏和外国势力敌视且中俄都面 临国民经济崩溃情况,故选 C 项;据所学一战 1914—1919 年,1917 年一战尚未结束,排除 A 项;据 所学,新中国人大立法,政务院行政,排除 B 项;据所学,新中国成立后历经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才开 始三大改造,排除 D 项。 【答案】C 考点三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 1.(2020·北京西城区一模·13)苏联领导人布哈林曾指出:“如果说我们过去关于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想法是, 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以后我们立即消灭市场,从而立即消灭资本主义经济和立即实行计划经济,那么在 这里我们是错了。不是立即,而是通过排挤、战胜和改造等一系列过渡的形式。”这里的“错”是指 A.没收地主和皇室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 B.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 C.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货币和商品贸易 D.斯大林实行农业集体化和计划经济体制 【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据所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可知,这里的“错”针对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实行余粮 收集制,取消货币和商品贸易,故选 C 项;A 选项是十月革命后颁布的《土地法令》的内容,其并不 涉及消灭市场的规定,排除 A 项;B 选项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排除 B 项;D 选项不符合题干中“立 即”的史实,排除 D 项。 【答案】C 2.(2020·湖南三湘名校教育联盟第二次联考·34)布尔什维克党的一份文件中指出:“……还存在着现在这种 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残余(有时甚至是复苏)……为了对抗资本主义的加强,加紧抵制小资产阶级对工人阶 级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这一文件应发布于哪一时期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B.新经济政策时期 C.工业化建设时期 D.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 【考点】新经济政策;⒉新经济政策与苏联的成立;20 世纪前期现代化经济模式的探索(34 题);文献 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据材料“存在着……残余”“复苏”“加强”等信息可知,这一时期仍存在资本主义形式的生产 方式,而新经济政策允许私有制的存在并恢复自由贸易,实行国家资本主义,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符合题意,故选 B 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公有制,取消自由贸易,并不存在资本主义形式的生产 方式,排除 A 项;工业化建设时期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符合题意,排除 C 项;勃列日涅 夫改革加强了对经济的集中领导,坚持计划经济,也不符合题意,排除 D 项。 【答案】B 3.(2020·广东二模·35)马雷舍夫在《苏联国民经济平衡表》中统计了苏联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 重的变动状况,1928 年占比 54.5%,1932 年占比 70.7%,1937 年占比 77.4%。这种变动表明 A.斯大林模式取得巨大成就 B.苏联经济政策急需调整 C.苏联避免了经济危机影响 D.农业资本投入不断减少 【考点】“斯大林模式”;⒊斯大林模式;20 世纪前期现代化经济模式的探索(34 题);文献史料型选择 题(精选) 【解析】据材料“《苏联国民经济平衡表》”可知,这种变动应与国民经济的平衡与否有关,再据工业的 比重数据可知,工农业比例出现严重失衡,说明苏联经济政策急需调整,故选 B 项;斯大林模式是一 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其本身有很大弊端,且材料强调的是工业比重,不能完整的反映斯大林 模式,故无法表明其取得巨大成就,排除 A 项;这种变动是苏联国内政策实施的结果,与经济危机并 无直接关系,且 C 选项“避免了”一词表述不准确,排除 C 项;材料强调的是工业比重的增加,但无 法看出农业资本投入的情况如何,排除 D 项。 【答案】B 考点四 苏联三次社会主义改革 1.(2020·山东潍坊一模·14)1958 年,赫鲁晓夫提出,力争 1961 年前在肉类、牛奶、黄油的人均产量赶上 和超过美国,并要求各地党委书记向保证一年肉类增产两倍的梁赞州委书记拉里昂诺夫学习。这一举 措 A.扩大了地方发展经济自主权 B.未能摆脱传统体制的束缚 C.顺应了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D.是经济新模式的重要探索 【考点】赫鲁晓夫改革;⒈赫鲁晓夫改革;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 联经济的持续发展,与材料中“要求各地党委书记向保证一年肉类增产两倍的梁赞州委书记拉里昂诺 夫学习”相符,故选 B 项;扩大了地方自主权,与材料中“要求各地党委书记向保证一年肉类增产两 倍的梁赞州委书记拉里昂诺夫学习”矛盾,排除 A 项;加速发展战略是 80 年代中期,与“1958 年, 赫鲁晓夫”不符,排除 C 项;“力争 1961 年前在肉类、牛奶、黄油的人均产量赶上和超过美国”是苏 联长期执行的计划指令,排除 D 项。 【答案】B 2.(2020·湖南长郡中学高三适应性考试二·34)在 1965 年至 1980 年,苏联军费开支占其国民收入的比重高 达 19%—23%。出于争霸的需要,军事工业一直是苏联经济的重中之重,这一时期的重点仍然是发展钢 铁、机械、金属等传统的重工业部门。这一决策给苏联带来的主要问题是 A.高层官员思想严重僵化 B.社会经济转型受到迟滞 C.工农生产积极性的缺乏 D.国民经济比例出现失调 【考点】勃列日涅夫改革;⒉勃列日涅夫改革;二战后的世界发展与演变(35 题);文献史料型选择题 (精选) 【解析】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军费开支的比重偏高和注重发展重工业,导致苏联经济负担不断增长,经 济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社会经济转型受到迟滞,故选 B 项;高层官员思想严重 僵化是产生这一决策的原因,不是决策带来的主要问题,排除 A 项;这一决策给提高了工人生产的积 极性,而生产积极性缺乏的是农民,排除 C 项;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是苏联一直存在的问题,不是这一 决策带来的主要问题,排除 D 项。 【答案】B 3.(2020·山东泰安一模·2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认为:“事实上,20 世纪 80 年代戈尔巴 乔夫的改革可以说与 20 世纪 30 年代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很相似。”俄罗斯有关组织民调显示,认为戈尔 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有密切关系的在 2011 年为 42%,2013 年为 31%。这说明 A.阶级立场影响对历史的评判 B.认识角度不同影响对历史的评判 C.史学家专著更接近历史真实 D.全球史观能客观公正评价历史 【考点】戈尔巴乔夫改革;⒊戈尔巴乔夫改革;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跟罗斯福新政类似、认为与苏联解体有关系,是由于认识角度的不同得出 不同的结论,故选 B 项;材料中不能体现他们阶级立场不一致,排除 A 项;材料不能体现史学家的专 著更接近历史真实,排除 C 项;全球史观是若干史观的一种,也是一种主观认识,排除 D 项。 【答案】B B 组 专题综合练 1.(2021•河南模拟)《人民宪章》是 1837 年由伦敦工人协会向国会提出的请愿书,随后全国宪章派协会宣 告成立,提出“普选权问题是饭碗问题”,它的宗旨是追求下院的彻底改革,同时认为只宜采取和平和合 法的手段。1848 年请愿活动遭到镇压,国会也拒绝接受请愿书。接着,英国内阁下令解散全国宪章派协 会。材料说明( ) A.该运动侧重提高经济待遇 B.议会与内阁政治上共进退 C.反封建专制斗争的艰难性 D.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必然性 【答案】D 【解析】据题意可知,无产阶级在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后遭到英国资产阶级的镇压并决绝接受工人的政 治诉求,由此可知工人阶级通过和平改良追求政治变革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因此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 必然的,故 D 正确; 该运动侧重于争取政治权力,排除 A; 材料不能体现英国议会和内阁政治上共进退,排除 B; 英国工人阶级反对的是资产阶级,而非反封建专制,排除 C。 故选:D。 2.(2021•惠州模拟)《共产党宣言》提出,生产力发展和物质条件的丰富对发展无产阶级民主及其实现程 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反映了( ) A.阶级斗争的根本目的是夺取政权 B.解放发展生产力是无产阶级使命 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D.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答案】B 【解析】题干没有体现“根本目的”的相关知识,排除 A; 依据材料“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增加生产力的总量”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 反映了解放发展生产力是无产阶级使命,故 B 正确; 题干并没有涉及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排除 C; D 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故选:B。 3.(2021•吕梁一模)《道义的感召与理性的说服》一文中就 19 世纪资本主义世界的社会改良的原因的探讨, 有这样一﹣段话:“当然,如果就此认为,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后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社会进 步与马克思主义毫无关系,那肯定是不对的。但是我们也绝不能出于情感的需要,无视资本主义发展的 内在理路,……”以下符合作者主旨的说法是( ) A.工人运动倒逼着政府进行社会改良 B.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关系 C.马克思主义在某些地方可能过时了 D.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答案】B 【解析】题干所给材料观点是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出现推动了社会进步,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也有其自己 发展的规律,所以“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关系”的说法符合这一主旨,故 B 项正确; “工人运动倒逼着政府进行社会改良”与材料中“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理路”不符,故 A 项错误; 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强调的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马克思主义在某些地方可能过时了”、“马克思 主义的诞生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与材料主旨不符,故 C、D 项错误。 故选:B。 4.(2021•湖北模拟)在列宁看来,封建主义有自然经济、分地制度、人身依附与超经济强制、极低下的技 术水平这四大特征,故而对于十月革命后的俄国,社会变革的首要任务应该是( ) A.解除封建束缚 B.进行土地革命 C.实行计划经济 D.发展资本主义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列宁认为封建主义存在“自然经济、分地制度、人身依附与超经济强制、极低下技 术水平“等消极影响,极大地束缚着生产力发展,所以苏俄社会变革的首要任务就是解除封建束缚, 故 A 正确; 土地革命可以解决分地制度,计划经济可以解决极低下的技术水平,二者只能破除封建主义的某一项特 征,不是根本性的措施,故排除 BC; 十月革命后的苏俄是社会主义国家,首要任务不是发展资本主义,故排除 D。 故选:A。 5.(2021•新乡二模)1917 年 1~2 月,列宁在《法兰西内战》一书中:“公社正是这种共和国的一定的形式 的论断旁批注道公社=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一定的形式”;同年 7~9 月,在《国家与革命》一书 的提纲和纲要中,列宁又指出公社是:“终于发现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形式”。这些论述( ) A.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不成熟 B.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C.表明列宁的革命理论发生根本变化 D.为俄国革命发展指明了方向 【答案】D 【解析】根据“列宁又指出公社是‘终于发现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形式’”可以看出,列宁意识到 巴黎公社的革命形式是俄国道路的必然选择,为俄国革命发展指明了方向,D 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到条件的问题,排除 A 项; B 项是《共产党宣言》的内容,排除 B 项; 根本变化的说法太绝对,排除 C 项。 故选:D。 6.(2021•江苏模拟)1917 年底至 1918 年初,苏俄外交人民委员部先后将大战前若干年和大战期间俄国同 英、法、意、日等国的幕后交易和盘托出,其中包括列强在中东和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或进行瓜分的密约。 苏俄政府此举( ) A.遏制了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野心 B.成为中国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C.打击了帝国主义主导的国际秩序 D.旨在扩大社会主义阵营的影响力 【答案】C 【解析】A.苏俄的举措只能激化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不能遏制列强的殖民扩张野心,排除 A;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上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排除 B; C.苏俄暴露俄国与英、法、意、日等国的幕后交易,尤其是在中东和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或进行瓜分的密 约,这样有助于激化列强之间的矛盾,打击帝国主义主导的国际秩序,C 正确; D.当时尚未成立社会主义阵营,排除 D。 故选:C。 7.(2021 春•乌苏市校级月考)毛泽东指出:“(这次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 史的时代;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毛泽东评价的是( ) A.十月革命 B.二月革命 C.巴黎公社革命 D.1905 年革命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结合所学可知,毛 泽东指的是俄国的十月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开启了世界历史新纪元,故 A 正 确; 二月革命、巴黎公社革命、1905 年革命均没有“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的世界意义,故排除 BCD。 故选:A。 8.(2021•浙江模拟)苏俄时期,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法令,规定在产粮区实行强制商品交换。 由粮食人民委员会会部负责,组织大规模工业品下乡与农民交换粮食。这一法令( ) A.强化了粮食税政策的执行力 B.是战时客观现实的需要 C.为了实现向共产主义的间接过渡 D.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法令,规定在产粮区实行强制商品交换。由粮食人民 委员会会部负责,组织大规模工业品下乡与农民交换粮食”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的余粮收集 制度,是为了适应战争时期客观现实的需要,B 正确的; 材料中的措施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粮食税是新经济政策的表现,A 排除; 向社会主义过渡应该要体现出把生产资料有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材料看不出来,C 排除;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没有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D 排除。 故选:B。 9.(2021•浙江模拟)如表为 1920 年苏俄各项经济指标与 1913 年的比较。据此可以得知( ) 项目 农业总产 量 粮食产量 工业产量 石油产量 生铁产量 产业工人 比值 1913 年 1 1 1 1 1 1 1920 年 0.67 0.5 0.33 0.4 0.03 0.5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符合需要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势在必行 C.斯大林体制弊端日益暴露 D.一战激化苏俄的社会矛盾 【答案】B 【解析】1920 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引发严重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故不选 A 项; 表格数据表明 1920 年的苏俄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下滑,出现严峻的经济危机,构成经济改革即后来称 之为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故选 B 项; 斯大林体制在当时尚未形成,排除 C 项; 材料没有涉及一战激化社会矛盾的内容,故不选 D 项。 故选:B。 10.(2021•江西模拟)20 世纪 20 年代初列宁指出:“共产主义与商业并非“风马牛不相及”,在大机器工业 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商业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是无产阶级先头 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要推行渐进的改良”。导致列宁产生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 ) A.应对国内外敌人的进攻 B.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 C.原有经济政策引发危机 D.建立计划经济新体制 【答案】C 【解析】由材料“20 世纪 20 年代初““强调发展商业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要推 行渐进的改良”信息可知,推行新经济策是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弓发了“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 机导致,故 C 正确;应对国内外敌人的进攻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故 A 排除; 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征,故排除 B; 计划经济新体制是斯大林时期的政策,故 D 错误。 故选:C。 11.(2021•德州一模)1927 年英苏断交、苏联驻波兰大使被刺以及 20 年代末 30 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爆发后引发的局部战争,更使联共(布)认识到“新的帝国主义战争日益逼近了”“我们应当采取一切措 施保障我们的国家以防止突然的事变”。这可以用来说明( ) A.单一所有制形式具有历史的局限性 B.新经济政策阻碍了经济发展 C.斯大林体制的实行有一定的必然性 D.苏联酝酿建立反法西斯同盟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 20 年代末 30 年代初,西方国家排挤、法西斯国家扩张等,使苏联 所处的国际环境恶化,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要采取一切措施保障国家安全等,可以用来说明斯大 林体制的实行有一定的必然性,C 项正确; 单一所有制形式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 项错误; 1927 年后苏联终止了新经济政策,B 项错误; 材料不能说明苏联酝酿建立反法西斯同盟,D 项错误。 故选:C。 12.(2021•河南模拟)1959 年,苏共通过的发展规划规定:1959﹣1963 年国营农场的农产品成本应降低 2.1%, 但实际上却提高了 24%,严抓缺粮和缺饲料,导致大量牲畜被宰杀,结果使肉、油、蛋及其他产品严重 缺乏。这说明当时苏联( ) A.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根深蒂固 B.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已被削弱 C.经济改革重点尚未转向农业 D.地方经济自主权并未得到扩大 【答案】A 【解析】材料显示,当时苏联农业生产形势严峻,说明赫鲁晓夫改革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影 响,导致改革效果不佳,即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根深蒂固,A 项正确; 苏联一直是公有制经济居主导地位,B 项错误; 赫鲁晓夫执政初期改革重点即已转向农业,而“1959﹣1963 年”是赫鲁晓夫执政后期,C 项错误; 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地方经济自主权,D 项错误。 故选:A。 13.(2021•河南模拟)1956 年 2 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 批评了由于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而造成的错误。对此毛泽东评价说:“赫鲁晓夫的报告既揭了盖子,又捅 了娄子。”赫鲁晓夫“揭了盖子”的重要影响是( ) A.打破社会主义探索的禁区 B.加剧了苏联国民经济的畸形发展 C.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D.造成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困难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井结合所学,1956 年赫鲁晓夫的这一秘密报告。主要是强调反对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实质上为其改革作思想舆论上的准备,从面有利于打破苏联社会主义探索的禁区,故 A 正确; 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在农业领域,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在一定 程度上改善了国民经济中重工业比例过高的问题,故排除 B 项; 材料的主旨是在思想上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问题,而不是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和农民的积极性问 题,排除 C 项; 毛泽东说的“又捅了娄子”是指报告造成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功的困境,排除 D 项。 故选:A。 14.(2021•云南模拟)从 1988 年起,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提倡把所谓的“民主化”“公开性”作为“改 革”的主要内容。曾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雷日科夫多年后评论说,“戈尔巴乔夫并没有考虑到过渡阶段 的复杂性”,“改革”的“这两个内容同几十年来根深蒂固的制度发生了冲突”。这一评论旨在强调( ) A.原有模式成为破坏改革的关键 B.社会矛盾复杂阻碍完成过渡 C.忽略国情埋下改革失败的隐患 D.个人原因导致整个国家解体 【答案】C 【解析】材料“戈尔巴乔夫并没有考虑到过渡阶段的复杂性”“这两个内容同几十年来根深蒂固的制度 发生了冲突”信息体现戈巴契夫对苏联国情认识不足,故 C 正确; A 不能体现题干主旨,排除; B 只涉及题干的一个方面,排除; 题干强调的国情对改革的影响,故排除 D。 故选:C。 15.(2021•福州一模)1941 年 9 月,苏联对面包、糖和糖果施行食物购买证政策,城市居民分为有不同食 品定额的四个群体其中航空化工煤炭、石油电力、冶金行业的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比普通标准中的工人 类别拥有较高的定量。这反映了当时苏联( ) A.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 B.现代工业体系初步建立 C.计划经济体制更加巩固 D.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危急 【答案】A 【解析】1941 年 6 月 22 日苏联卫国战争爆发,材料中的“苏联对面包、糖和糖果施行食物购买证政策” 反映出当时苏联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危急,对食品进行定量供应和对与战争相关行业的群体实行较高的 食品定量标准,故答案为 D 项; 材料没有涉及苏联的国民经济结构,排除 A 项; 苏联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在 1937 年实现了工业化,排除 B 项; 材料没有涉及经济体制,排除 C 项。 故选:A。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