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10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人教版)(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解密 10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A 组 考点专练 考点一 西学东渐 1.(2020·广东珠海二模·29)下表是不同学者有关康有为的记载。 记载 出处 “(康有为)初讲学长兴里,号长兴学舍,好浏览西学译本,凡 上海广学会出版之书报,莫不尽量购取。” 冯自由《革命逸史》 康有为自己向香港《中国邮报》编辑说:“我信仰维新,主要 归功于两位传教士,李提摩太牧师和林乐知牧师的著作。” 王立新《美国传教士与 晚清中国现代化》 在万木草堂讲学时,康有为称“尧、舜如今之滇、黔土司头 人也”;又称:“尧、舜皆孔子创议。” 茅海建《康有为的“大 同三世说”》 由此可知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A.体现了时代性和自身的局限性 B.尚未突破中国传统思想的束缚 C.反映了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完全得益于西方传教士的熏陶 【考点】维新思想 【解析】根据材料“好浏览西学译本,凡上海广学会出版之书报,莫不尽量购取”“我信仰维新,主要归功 于两位传教士,李提摩太牧师和林乐知牧师的著作”结合所学可知,康有为吸收西方先进学说,提出维 新思想挽救民族危亡,体现了时代性,根据材料“康有为称‘尧、舜如今之滇、黔土司头人也’;又称:‘尧、 舜皆孔子创议’”结合所学可知,由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康有为借孔子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体 现了明显的自身局限性,故选 A 项;根据材料“我信仰维新,主要归功于两位传教士,李提摩太牧师和 林乐知牧师的著作”可知康有为将提出维新思想归功于传教士的著作,表明其已经突破中国传统思想的 束缚,排除 B 项;戊戌变法标志着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排除 C 项;根据所学,将西方资本主义政 治学说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D 项。 【答案】A 2.(2020·山东淄博二模·8)甲午战前,中国出现一股君民共主的政治思潮,陈炽、郑观应等人主张设议院、 议员由选举产生,“凡国家大政方针,由议员根据民意议论利害得失,再上呈君主定夺”。这股思潮 A.未超出“中体西用”的范畴 B.为维新运动创造了条件 C.植根于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 D.旨在抵制暴力革命思想 【考点】维新思想 【解析】该思潮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设立议院,议员由选举产生,议院为君主服务,这为维新运动 创造了条件,故选 B 项;“中体西用”指用西方先进的经济技术来维护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 而材料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超出“中体西用”的范畴,排除 A 项;甲午战前民族工业没有快速发 展,排除 C 项;这股思潮旨在学习西方,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不是抵制暴力革命思想,排除 D 项。 【答案】B 3.(2020·河北唐山二模·29)近代中国维新思想家提倡的“开民智”,其包含了三重内涵,一是摆脱封建思想 的束缚,二是接受和灌输一整套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观念,三是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其中最重 要的体现在第三个方面。这说明近代中国的维新思想 A.为民主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B.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 C.体现救亡与启蒙的时代要求 D.以警醒世人作为其根本目的 【考点】维新思想 【解析】根据材料“一是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二是接受和灌输一整套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观念, 三是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可知,前两重内涵反映了维新思想进行思想启蒙的要求,第三重内涵反映 了维新思想救亡的要求,故选 C 项;材料反映的是维新思想将思想启蒙与救亡图存相结合,无关民主 运动的思想基础,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的是维新思想将思想启蒙与救亡图存相结合,无关资本主义发 展,排除 B 项;维新思想的多重内涵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存,排除 D 项。 【答案】C 考点二 新文化运动 1.(2020·北京平谷区一模·7)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时,销行无多,每期仅印一千份。但从 1917 年起, 《新青年》的刊行量渐增,日后达一万五六千份,大专学校及中学学生争先购阅,真正轰动一时。与 这一变化直接关联的因素是 A.提出“民主、科学”口号 B.反对传统伦理道德 C.“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D.进行“文学革命” 【考点】新文化运动;㈣新文化运动 【解析】“但从 1917 年起,《新青年》的刊行量渐增,日后达一万五六千份,大专学校及中学学生争先 购阅,真正轰动一时”是由于进行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使得《新青年》的传播范围 变广,发行量大增,故选 D 项;“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是 1915 年提出,发行量激增是在 1917 年,排除 A 项;反对传统伦理道德与 1917 年《新青年》发行量激增没有直接关联,1917 年《新青年》发行量激 增,是由于白话文的推广,排除 B 项;“民主共和”深入人心是在辛亥革命后,排除 C 项。 【答案】D 2.(2020·北京顺义区二模·6)1919 年前后,北京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著名的有新潮社、国民 社、平民演讲团、少年中国学会等。在《新青年》系列杂志的影响下,青年学生也开始出版新式刊物, 介绍新思想和新知识。这说明 ①新文化运动性质发生改变 ②民众开始觉醒,爱国情绪高涨 ③青年学生成为重要的力量 ④工人 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考点】新文化运动;㈣新文化运动 【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刊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信息,也没有体现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不能得出新文 化运动的性质发生变化,故①错误;根据材料“ 其中著名的有新潮社、国民社、平民演讲团、少年中 国学会等”“在《新青年》系列杂志的影响下,青年学生也开始出版新式刊物,介绍新思想和新知识” 可知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觉醒,一些爱国社团纷纷建立,民众爱国情绪高涨,故②正确;根据材料 “北京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青年学生也开始出版新式刊物,介绍新思想和新知识”可见青 年学生成为新文化运动重要的力量,故③正确;1919 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而 材料并未体现相关信息,故④错误;选择 C 项符合题意。 【答案】C 3.(2020·山东日照五莲、潍坊安丘、诸城、临沂兰山高三 6 月模拟·8)1918 年,傅斯年在《文学革新申义》 中说:“今等差已泯,群政艾义。既有文言通用于士流,复有俗语传行于市民”“何若取而齐之,以归 于一平”。据此可知博斯年意在 A.推动新文化运动性质的转变 B.推崇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 C.主张辩证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D.倡导文学通俗性和国民性 【考点】新文化运动;㈣新文化运动 【解析】根据材料“既有文言通用于士流,复有俗语传行于市民……,何若取而齐之,以归于乎”可知 傅斯年主张文言文和白话文相融合,即倡导文学的通俗性和国民性,故选 D 项;1917 年十月革命后马 克思主义的传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性质的转变,与材料主旨对待文学革新态度无关,排除 A 项;根据 材料“既有文言通用于士流,复有俗语传行于市民……,何若取而齐之,以归于乎”可知傅斯年主张 文言文和白话文相融合,所涉及主旨为文学革命,并非“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排除 B 项;“辩证看 待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与材料“何若取而齐之,以归于乎”中 傅斯年主张“文言文和白话文相融合”不符,排除 C 项。 【答案】D 考点三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1.(2020·山东日照二模·8)20 世纪初,对欧美社会认真作过考察的孙中山认识到只有国家繁荣富强这一个 目标是不够的,他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这表明 孙中山认识到 A.走社会主义是民主革命的必然选择 B.工农劳苦大众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C.确定符合实际的革命目标的必要性 D.西方民主共和政体不适合中国国情 【考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解析】孙中山认识到革命不仅要实现国家繁荣富强,还要解决民生问题,由此提出了“社会革命”, 这表明孙中山已经认识到中国革命要确定符合实际的革命目标,才能避免欧美的弊端,故选 C 项;孙 中山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不可能走社会主义道路,排除 A 项;《民报》发刊于 1905 年,当时孙中山还 未意识到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所在,排除 B 项;据“其民实困”可知,孙中山论述的是西方贫富分 化的社会问题,而不是民主共和政体,排除 D 项。 【答案】C 2.(2020·山西阳泉一模·29)1924 年初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称:“凡本国人及外国人 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 管理之,……”这一规定有利于 A.国家干预经济避免经济危机 B.解决资金困难振兴民族工业 C.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 D.壮大公有经济推动国共合作 【考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解析】根据材料“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 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可知由国家经营管理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 业和关键领域即节制资本,有利于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故选 C 项;国家干预经济能缓解经济 危机,不能彻底避免经济危机,排除 A 项;材料涉及主旨为节制资本,并非“解决资金困难”,排除 B 项;材料涉及主旨为节制资本,有利于壮大公有经济,促进社会公平,与国共合作无直接关系,排除 D 项。 【答案】C 3.(2020·湖北省八校第二次联考·30)孙中山提倡“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以 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还指出“将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同时仍取数千年旧有文化而融贯之。” 这反映出,孙中山 A.固守民族文化自信的坚定信念 B.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的理想目标 C.构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D.倡导中西文化交融的价值取向 【考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解析】材料“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说明孙中山主张中西文化交融,故选 D 项;材料“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说明不是固守民族文化,排除 A 项;材料“同时仍取数千年旧有 文化而融贯之”可知不仅仅是西方制度,排除 B 项;材料“将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主要论述学习 西方的策略不是中华民族的复兴,排除 C 项。 【答案】D 考点四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2020·北京房山区一模·7)1918 年 11 月,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指出:“这劳工的能力是人人都有 的,劳工的事情是人人都能做的。劳工主义的胜利也是庶民的胜利。”1920 年 9 月,陈独秀在《谈政治》 中提出“用革命手段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据此判断 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农运动密切结合 B.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 C.明确提出了在中国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D.这一时期中国人普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考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据材料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指出:“这劳工的能力是人人都有的,劳工的事情是人人都 能做的。劳工主义的胜利也是庶民的胜利”陈独秀在《谈政治》中提出“用革命手段建设劳动阶级的 国家”据此可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故选 B 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农运动密切 结合是在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排除 A 项;材料中主要讨论无产阶级的力量和如何建设新国家, 没有提出建立的目标,排除 C 项;材料中只提及了李大钊和陈独秀两位先进知识分子的言论,没有提 及民众的反应,排除 D 项。 【答案】B 2.(2020·北京平谷区一模·15)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历了与各国的社会现实相结合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下 列著作与内容对应正确的有 ① 《资本论》 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规律 ②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考》 阐明了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 ③ 《德意志意识形态》 首次提出用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历史的原理 ④ 《四月提纲》 提出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的 目标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考点】《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俄国十月革命;毛泽东思想 【解析】《资本论》是马克思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规律,揭示了剩 余价值学说,故①正确;《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指出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力量,阐明无产阶 级领导权的问题是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故②错误;《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克斯的著作, 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创立,故③正确;《四月提纲》是二月革命后列宁所作 的报告,内容是把资产阶级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故④正确;选择 B 项符合题意。 【答案】B 3.(2020·山东德州二模·9)“规律”一词原指“规章律令”,20 世纪初,“规律”有了“客观性”“必然性” 的转义。20 世纪三四十年代,“规律”逐渐成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表示“客观性”“必然 性”含义的正式术语。形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人对该词理解存在偏差 B.近代西方法治思想传入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民众科学素养得到提高 【考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规律”一词由“客观性”“必然性”的释义逐渐成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表示“客 观性”“必然性”含义的正式术语,主要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故选 C 项;国人对该词理 解不存在偏差,排除 A 项;“规律”释义的变化与西方法治思想传入无关,排除 B 项;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以主要原因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而不是民众科学素养的提高,排 除 D 项。 【答案】C 考点五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1.(2020·北京海淀高三期末·8)1981 年 6 月,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题的决议》指出:“毫 无疑问,我们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由比较不完 善到比较完善,必然要经历一个长久的过程。”以上材料说明中国 A.已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正全面确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C.全面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考点】邓小平理论;⒈邓小平理论 【解析】“我国的社会主义由比较不完善到比较完善,必然要经历一个长久的过程”表明我国已经是社 会主义社会,但还处于初级阶段,故选 A 项;正全面确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通过三大改造,排除 B 项; 全面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从 1984 年,排除 C 项;21 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排 除 D 项。 【答案】A 2.(2020·浙江宁波 5 月新高考选考适应性考试·11)在改革开放初期,有些四川农民外出打工时,把《半月 谈》挂在扁担上,走到哪里就挑到哪里,用刊物上登载的中央文件精神为自己壮胆,也用以回答某些 诘难。据此可知,当时 A.改革缺乏创新精神 B.思想解放任重道远 C.舆论环境相对宽容 D.政策传导渠道畅通 【考点】邓小平理论 【解析】题干中“在改革开放初期,有些四川农民外出打工时……《半月谈》……用……中央文件精神 为自己壮胆,也用以回答某些诘难”,可知改革开放初期农民和“诘难者”等人们思想不够开放,故选 B 项;改革开放本身就是创新,排除 A 项;题干中“也用以回答某些诘难”可知当时社会上有质疑农 民打工的思想,排除 C 项;题干中农民随时用《半月谈》来回复诘难,说明政策渠道单一,欠通畅, 排除 D 项。 【答案】B 3.(2020·浙江选考科目考试冲刺卷一·15)1980 年 3 月,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 会主义的具体做法。苏联搞社会主义,从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算起,已经六十三年了,但是怎么搞社 会主义,它也吹不起牛皮。我们确实还缺乏经验,也许现在我们才认真地探索一条比较好的道路”。邓 小平意在说明 A.中国应该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 B.要完整准确地研究清楚社会主义 C.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体上是失败的 D.社会主义建设要与本国国情结合 【考点】邓小平理论 【解析】邓小平认为苏联也在摸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把社会主义建设与本国 国情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故选 D 项;材料强调社会主义建设要与本国国情结合,没 体现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排除 A 项;材料强调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而不是研究理论,排除 B 项; 1991 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建设以失败告终,排除 C 项。 【答案】D B 组 专题综合练 1.(2021•湖北模拟)武昌起义后,部分旧官僚选择反正,或独立,或逃亡,部分立宪派开始投向革命,革 命派则为建立全国性的共和政权而努力,外国列强则从观望转而寻找新的代理人。这些现象反映(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辛亥革命具有民众基础 C.清政府统治的土崩瓦解 D.资产阶级掌握地方大权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武昌起义后,旧官僚、立宪派等都不再拥护清政府,列强也转而寻找新的代理人, 这些说明清政府的统治土崩崩溃,故 C 符合题意; 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土崩瓦解,没有体现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情况,故排除 A; 材料没有反映革命派与民众的关系,无法得出具有民众基础,故排除 B; 材料没有反映地方大权的归属问题,故排除 D。 故选:C。 2.(2021•浙江模拟)武汉,被誉为“东方芝加哥”,有“九省通衢”之称,在近代史上曾成为全国的政治、 军事、文化中心以下与武汉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① 一战期间成长为新的纺织业中心 ② 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首发于此 ③ 国民革命运动期间曾收回英租界 ④ 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密切相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答案】B 【解析】①一战期间成长为新的纺织业中心表述是错误的; ②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应该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首先是从武昌起义开始的,这是正确的表 述; ③国民革命运动期间曾收回英租界也是正确的,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北伐战争打到了武汉,收回了汉口 和九江的英国租界; ④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密切相关也是正确的,武汉会战以后,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故选:B。 3.(2021•1 月份模拟)如图为中国近代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展形势示意图。该事件最终导致( ) A.中华民国成立 B.国民革命失败 C.解放战争胜利 D.抗日战争爆发 【答案】A 【解析】A.材料的时间和图片的信息可以看出应该是辛亥革命时期各省宣布独立,在此基础之上成立了 中华民国; B.国民革命运动失败是 1927 年; C.解放战争胜利是 1949 年; D.抗日战争爆发是在 1931 年。 故选:A。 4.(2021•山东模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某次读会中,参议院以 20:8 的票数通过了定都北京的决议。 然次日选举临时大总统“投票事竣随将投票柜封就”,后才由议长宣布复议临时政府地点,经过激烈争论, 最终改为定都南京之后才开箱验票,满场一致选定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该过程体现了( ) A.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B.决策程序遭到破坏 C.近代民主的发展 D.近代法制化进程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参议院本已通过定都北京的决议,但最终决策程序遭到破坏,通过了临时政府定都南京 的决议,说明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倾向于定都南京,与参议院多数倾向于定都北京相龃龉,最终定都 南京说明临时政府干预了参议院的决策,答案为 B 选项; 材料中参议院“满场﹣﹣致选定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为合法程序,唯定都南京决议的通过破坏了程序, 故材料无法体现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排除 A 选项; 材料主要内容为涉及法律程序及其问题,不涉及民主的发展,也无法体现法制化进程,排除 CD 选项。 故选:B。 5.(2021•江西模拟)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 100 周年。在 100 年的风风雨雨和波澜壮阔中,中国共产党 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也因此赢得了世界的瞩目。有关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期的重要会议表述正确的是( ) A.中共一大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任务 B.八七会议确定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 C.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D.中共八大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二大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任务;1929 年古田会议确定建党建军 原则;党的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最可靠的保证;中共八 大是 1956 年召开,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此可知,C 正确,ABD 错误。 故选:C。 6.(2021•河南模拟)1930 年 8 月,中共中央的一份文件宣称:“武汉和南京人要求立即举行暴动﹣﹣农民 群众起来反对军阀,坚决向武汉进攻”,“现时的形势无疑证明举行暴动必需的条件业已成熟。”这反映了, 当时中共中央( ) A.坚持贯彻武装暴动的方针 B.结束了“左”倾错误的统治 C.力图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 D.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答案】A 【解析】材料“1930 年 8 月”武汉和南京工人要求立即举行暴动…大农民群众起来反对军阀,坚决向武 汉进攻“说明当时中共中央并未重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斗争经验,继续推行城市中心论,坚持 贯彻暴动方针,故 A 符合题意; 1935 年道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的统治,故 B 错误; 材料体现的是工作重心依然在城市最动上,故排除 C; 材料不能体现对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的肯定,反而是否定,故排除 D。 故选:A。 7.(2021•广西模拟)如图是国共对峙时期红色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从根据地创建和发展形势来看( ) A.工农武装割据已在南方取得优势 B.中共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 C.长征的胜利促成了革命重心转移 D.“左”倾错误在斗争中得到纠正 【答案】B 【解析】A.从材料信息能够看出,中共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但体现不出取得优势; B.图片明显可以体现出中共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开辟了很多革命根据地; C.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到长征; D.图片看不出“左”倾错误在斗争中得到纠正。 故选:B。 8.(2021•吉林模拟)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的领袖人物,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 城市工人进行革命这一传统,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使中国革命获得成功。新的革命策略是( ) A.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B.土地革命 C.城市中心道路 D.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答案】D 【解析】A.这是强调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并不是新的策略; B.土地革命属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组成部分; C.城市中心的道路不是毛泽东提出来的; D.在近代毛泽东探索出中国革命新的策略,主要是指毛泽东找到了中国革命正确的道路,也就是农村包 围城市的道路,D 符合题干的要求。 故选:D。 9.(2021•广州模拟)1928 年 11 月,毛泽东提出“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边 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公要错误的。”毛泽东 的分析主要是基于( ) A.近代社会性质的变化 B.国民革命运动的需要 C.工人阶级意识的觉醒 D.土地革命时期的形势 【答案】D 【解析】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反映了 1928 年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革命,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热情和入党积极性,所以出现了“几乎 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的现象,毛泽东基于此形势的判断,认为要给以它们无阶级的思想领导,故 D 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 年中国社会性质未发生变化,故 A 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 年国民大革命已经结束,故 B 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时期,工人阶级意识就已经觉醒,而材料强调的是农民需要无产阶级阶级 的思想领导,故 C 项错误。 故选:D。 10.(2021 春•安徽月考)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是民族的、科学的、 大众的文化。”并强调:“不能做公式的马克思主义者,新民主主义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要和民族特点 相结合,形成民族的形式。”对这一主张解读合理的是( ) A.揭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社会基础 B.是当下提升中国文化自信的核心要义 C.是指导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革命纲领 D.论证了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可能性 【答案】B 【解析】毛泽东强调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必须与中华民族特征相结合,形成具有民族形式的文化。这有利 于提升中国文化自信,是当下提升中国文化自信的核心要义,故 B 正确; 材料未揭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社会基础,故 A 错误; “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导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革命纲领,故 C 错误; 材料论证了民族文化与新民主主义相结合的可能性,故 D 错误。 故选:B。 11.(2021•河南模拟)1978 年底,四川省总结了试点企业的经验,制定了责、权、利相结合的 14 条扩权试 点办法,允许企业在不需上级批准的情况下提拔中层干部;折旧基金留归企业部分由 40%提高到 60%, 流动资金试行全额信贷。这反映出当时( ) A.国企改革正在全面展开 B.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有所扩大 C.市场经济改革卓有成效 D.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允许企业在不需上级批准的情况下提拔中层干部”、“折旧基金留归企业部分由 40% 提高到 60%”说明 1978 年四川省试点企业改革扩大了企业经营的自主权,B 项正确; 根据材料中“1978 年底”可知,当时市场经济改革、国企改革尚未全面进行,AC 两项错误; D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故选:B。 12.(2021 春•邢台月考)1980 年 8 月,在答外国记者问时,邓小平说:“有些东西并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的。 比如说,技术问题是科学,生产管理是科学,在任何社会,对任何国家都是有用的。我们学习先进的技 术、先进的科学、先进的管理来为社会主义服务,而这些东西本身并没有阶级性。”邓小平这一论述( ) A.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B.进一步解放了当时人们的思想 C.成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D.明确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我们学习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科学、先进的管理来为社会主义服务,而这些东西本 身并没有阶级性”可知,邓小平主张淡化经济领域中的阶级斗争色彩,结合所学可知,这有利于解放 人们的思想,故 B 正确; A 是 1992 年南方谈话的内容,排除; 1978 年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故 C 错误; D 是 1992 年中共十四大的内容,排除。 故选:B。 13.(2021•连云港模拟)1978 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 话;1992 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 ) 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 B.深化了体制改革 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D.冲破了思想樊篱 【答案】D 【解析】1978 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成为十一 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当时改革开放还未进行,与 A、B、C 项均不符合; 1992 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讲话针对人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虑,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 性和重要性,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了新思路,有了新突破,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两次讲话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故选:D。 14.(2021•浙江模拟)有学者在评价邓小平的某一论述时指出它把“实践标准(判断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生产力标准(判断发展经济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标准)、人民利益标准(判断人心所向的标准)完全统 一起来了”。邓小平的这一论述( ) A.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 B.形成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C.提出背景是改革开放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 D.打破了“两个凡是”错误观点对思想的禁锢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三个标准,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邓小平南方谈话中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南方 谈话的背景是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风云变幻,而中国的改革开放 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即改革开放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故 C 项正确; A 项是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义,排除; B 项是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排除; D 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意义,排除。 故选:C。 15.(2021•浙江模拟)“邓小平的讲话从中国实际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刻地总结了十多年改革开放的 经验教训,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了新观点,讲出了新思路,开创了新视野,有了重 大新突破,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第二次浪潮的掀起。”邓小平这次讲话的地点有( ) ① 武昌 ② 深圳 ③ 珠海 ④ 上海 ⑤ 厦门 A. ①②④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 1992 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这次讲话的地点有武昌、 深圳、珠海以及上海,不包括厦门,故①②③④正确,⑤错误,故 C 项正确,排除 ABD 三项。 故选:C。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