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 (课件70张)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 (课件70张)

ID:652152

大小:1.31 MB

页数:70页

时间:2021-04-0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导语】 现代文阅读Ⅰ重点考查信息性阅读能力。信息性阅读是 以求知求真的态度与方式阅读文本,从而不断拓宽知识面、增强认知能 力、提升思维品质,其阅读对象主要有论述性文本和实用性文本。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新高考评价体系对信息性阅读能力的要求: 1.在熟悉论述性文本和实用性文本的主要文类及其基本特征、体 式惯例的基础上,能整体感知文本,把握文本的主要概念、观点、方法 等关键信息,分析评价观点和材料的关系、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关 系;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2.能评估作者的写作意图、读者意识和信息来源,评价文本的社 会价值和现实意义,有理有据地评判文中观点,发展新的观点,或呈现 更客观的事实; 3.能在不同文本的信息之间建立联系,分析比较多个文本在内 容、材料、观点、表达方式和价值倾向等方面的异同,对有关问题形成 更全面的认识,能够提出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等。 整体阅读指导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考情分析·切高考之脉搏 2 阅读指导·提知识之纲领 3 典题导引·明解题之规范 返回导航 1 考情分析·切高考之脉搏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2020 新高考卷、2021八省市新高考适应性考试考查情况如下: 2020 ~ 2021 卷别 新高考卷 Ⅰ(2020) 新高考卷 Ⅱ(2020) 八省适应性(2021) 文本体裁 论述类 科普文章 论述类 关键词语 历史地理学 × 人工智能 文段数量 2(非连续性) × 2(非连续性)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20 20 ~ 20 21 卷别 新高考卷Ⅰ(2020) 新高考卷 Ⅱ(2020) 八省适应性(2021) 考 查 重 点 选 择 题 1.文本内容理解和分析(3 分) 2.观点态度分析与判断(3 分) 3.重要概念(沿革地理研 究范畴)理解与推断(3分) × 1.文本内容理解和分析(3分) 2.观点态度分析与推断(3分) 3.支撑论点的论据分析与推 断(3分) 简 答 题 4.给历史地理学下简要定 义。(4分) 5.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 脉络。(6分) × 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 请简要说明。(4分) 5.有人认为,在对待人工智 能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 截然相反。你是否同意?请结 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2019~2020课标卷考查情况如下: 2020 卷别 全国卷Ⅰ 全国卷Ⅱ 全国卷Ⅲ 关键词语 孝 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古文观止》 选文出处 汤一介《“孝” 作 为 家 庭 伦 理 的意义》 巫鸿《实物的回归:美 术的“历史物质性”》 振 甫 《 谈 谈 〈 古 文 观 止〉》 题 干 要 求 第1题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第2题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第3题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2019 卷别 全国卷Ⅰ(9分) 全国卷Ⅱ(9分) 全国卷Ⅲ(9分) 关键词语 文学艺术创作 杜甫七律 传统表演艺术 选文类型 连续性文本 选 择 题 第1题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第2题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第3题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情况来看,论述类文本阅读呈现如下规律: 1.材料选取。2020新高考卷Ⅰ选用的材料是有关历史地理学的非 连续性论述文本。一般来说,论述类文本选文的思想性和人文性非常突 出,洋溢着时代气息,具有鲜明的生活色彩。 2.命题方式。2020新高考卷Ⅰ采用“3客观选择题+2主观简答 题”的考查形式,试题思维强度增强,难度增加。2019、2020课标全国 卷则延续了往年3道单项选择题的考查形式。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3.考点设置。2020课标全国卷延续传统考查的考点设置,新高考 卷则增加主观简答题,扩大了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范围,如2020新高 考卷Ⅰ考查文本的重要概念和行文脉络。 返回导航 2 阅读指导·提知识之纲领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一、论述文的基本特征 1.论述文的基本概念 论述类文本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通过材料引用和逻辑推理来解释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阐明某个道 理,证明自己的见解或阐述一定的主张,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 对性强的特点。既是探讨科学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手段,也是概括科 学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文字载体。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2.论述文的基本类型 根据《考试大纲》,中外论述类文本一般包括政论文、学术论文、 时评、书评等。 (1)政论文:即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重大事件或社会性问题,提出 见解或主张的一种论述文体。 (2)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新 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知识的论述文体,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 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论文。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3) 时评: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其新闻中的事实或者新闻中表现 出的乃至隐藏的问题,发表作者自己的见解,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 论或者观点的一种论述文体。 (4)书评:是以“书”为对象,实事求是地、有见解地分析书籍的形 式和内容,探求创作的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艺术性的一种论述文 体。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3.论述文的有关知识 论述类文本一般是先提出论题或论点,然后选用各种材料,运用各 种方法,分层次、分角度阐述文章的这一论题或论点,最后总结全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涉及论点、论据和论证等知识,相关内容见分点 突破三。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二、论述文的阅读方法 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的是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要求考 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的知识。因此,答案一定在原文中,我 们完全可以靠选文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般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通读全文,勾画关键词句,读懂文本信息。 阅读文章时,应该理清行文思路,概括主要内容,并用笔在文中作 简要勾画。勾画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1.勾画文中的重要词语 (1)文章重点阐述的概念术语。 (2)表述中心论点的关键词语。 (3)有特定指向的代词。 (4)有重要意义的修饰语、限制语等。 ①表年代词;②数量词;③表范围词,如全部、多数、几乎等;④ 表程度词,如最、十分、非常等;⑤表已然、未然、或然、必然词,如 迄今为止、将、正在、可能、必然等。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5)体现论证思路的词语。 ①表因果关系,如:因为、因此、从而等。②表转折关系,如:但 是、反而、其实等。③表并列或递进关系,如:……也……、不是…… 而是……、不仅……还……等。④表分类分层词语,如:首先……其 次……、此外、不仅如此……等。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2.勾画文中的重要句子 (1)统摄全篇的句子。如论点句、中心句、总结句。 (2)作论据的句子。论述类文章作论据的材料分为两种:一种是事实 论据,另一种是理论论据。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论证的思路是沿着逻辑思维的过程展 开的,段落与段落之间有明显的逻辑关系:或总分,或并列,或对比, 或递进,或点与面。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3.简短批注 对重要词语,对表因果关系的句子,起表明中心、理清结构、区分 层次、暗含材料与观点关系等作用的句子,作简短批注,为下一步操作 起提示作用。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第二步:阅读题干,读全信息,明确题干要求。 1.从题干用语上推知考查重点和阅读区间。 ①题干中出现“对×××的表述”用语,表明是对重要概念的考 查,暗示了筛选信息可能集中在某一段中。 ②题干中出现“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明是在考查信息 的筛选和整合,筛选区间不是固定的,一般分布在一段或几段。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③题干中出现“对原文思路的分析”“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表明考查的是段内层次或全文论述思路分析及文意概括,筛选区间是某 几段或全文。 ④题干中出现“根据原文内容”,表明是在考查推断能力。筛选区 间一般在文章后一两段或全文。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2.从题干用语上判断试题难度及做题方法。 要特别注意“不”“是”“正确”“错误”“属于”“不属于”这 类词语,可用笔直接在题干上打着重号标明。一般而言,要求选出“正 确的一项”,题目难度大,必须综合运用比对法和排除法;要求选出 “不正确的一项”,题目难度小。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第三步:定位检索,准确筛选,比对选项与文中信息。 阅读时,先看题目涉及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阅读题一般是从选文 里有可能被考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来编成各种形式的问 题,用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阅读题解题的核心是“提取信息”,亦 即筛选,因此,答案要从选文里找,只要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 关键语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够“抠”出来的。 返回导航 3 典题导引·明解题之规范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典题文本 【典例】 (2020·新高考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 贡》。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禹贡》虽以记载传 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 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②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 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 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 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同样,成书 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 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 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 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③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域的盈缩、 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 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 响。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 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 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④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 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 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 成是治学的基本功。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 者致力于此。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⑤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 有质的区别。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 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 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 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由 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加上我国缺乏全面系统 的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 学科。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 部分。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⑥显然,历史地理学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是现代地理学的建 立,中国到20世纪初叶才逐渐具备这一条件。中国沿革地理向历史地理 学的发展是3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由顾颉刚等发起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 及其主办的《禹贡》半月刊,起初仍以研究和发展沿革地理为宗旨。 1935年,《禹贡》开始以The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中国历史地 理)作为刊物的英语名称,这说明禹贡学会的学者们已经受到现代地理学 的影响,产生了将传统的沿革地理向现代的历史地理学转化的愿望。新 中国成立后,对学科发展满怀热情的学者及时指出了沿革地理的局限 性,一些大学的历史系以历史地理学取代了沿革地理。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到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员已经粗具 规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 献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 论、方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域,在历史地图 编绘、行政区划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 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中国历史 地理学的研究在整体上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标志着这门具有悠久传统的 学科迎来了一个向现代化全面迈进的新阶段。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阅读导引 第一步:通读全文,勾画关键词句,读懂文本信息。 材料一:摘自葛剑雄《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 第①段,分析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 著作《禹贡》,指出其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第②段,以《汉书·地理志》《水经注》为例,介绍历史地理学,引 出传统的沿革地理。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第③段,介绍沿革地理产生的原因和发展情况。 第④段指出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是治学的基础。 第⑤段,比较历史地理学与沿革地理的区别,指出历史地理学依托 现代科学。 第⑥段,论述了我国历史地理学的形成、发展过程和改革开放后的 研究成果。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材料二:摘编自刘盛佳《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①段,指出历史地理学在以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的庞大家族 中的独特性,引用英国近代地理学创建人麦金德的主张,并明确自己的 观点。 第②段,进一步诠释历史地理学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的特征,并 以地理环境和城市演变为例进行说明。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第二步:阅读题干,读全信息,明确题干要求。 共五个题目,考查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根据文本进行推断、理解 重要概念、下定义、梳理文本结构等内容。 材料二: ①历史地理学在以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的庞大家族中,具有独 特性,即空间过程和时间过程相结合。英国近代地理学创建人麦金德, 主张地理学者应当尝试重建过去的地理,如果不是这样,地理学就只是 当代现象的描述,只有加上时间的尺度,才能考察变化的过程,并显示 出今日地理只不过是一系列阶段的最新一个阶段。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②历史地理学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的特征,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 应用,意味着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的研究,要从产生、形 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这是近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而地理环 境的演变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过程,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长江 三角洲等地貌的形成和演变,时间之漫长达到十万至数千万年;我国许 多城市的兴起距今已有1000年,而像武汉如从原始部落聚居算起,距今 已达4000~5000年,从原始城址的出现算起距今也有3100~3600年。这 种形成的演变过程,只有全面系统地进行观察和研究,才能探寻出规律 性的内容。有了客观的规律,方能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摘编自刘盛佳《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第三步:定位检索,准确筛选,比对选项与文中信息。 前三个小题为选择题,要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比对分析。 第四步:迁移知识,分析文本,整合符合条件的信息。 后两个小题为简答题,要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归纳信息,梳理结 构,从原文文本“抠”答案。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禹贡》和《汉书·地理志》都对以往的地理现象做了追溯,包 含沿革地理的知识,也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B.沿革地理在中国古代较为发达,是因为古代学者需要借助它来 开展儒学和历史研究,但它并没有独立的学术空间。 C.学科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学兴起于西方,它的研究体现了发生学 原理的应用,最能彰显现代地理学的科学特征。 D.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两者的形成和演变都遵 循一定的规律,而且都会经历较为漫长的演变过程。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要求,明确方向。 第二步,找准区间,分析选项。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浏览选项内容,到文中找到相 关的句子,最后进行比对辨析。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A项,原文信息:(材料一第①段)《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 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 地理学的成分。(材料一第②段)《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 地理要素……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作者班固 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 研究初具雏形。 比对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选项表述与原文内容一致) B项,原文信息:(材料二第④段)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 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 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 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材料二第⑤段)中国 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 比对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沿革地理在中国古代较为发达,是因为古代学者需要借助它来开 展儒学和历史研究”强加因果,原文只是说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 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但它并没 有独立的学术空间”错,中国沿革地理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就说明它有 独立的学术空间)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C项,原文信息:(材料一第⑤段)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 中国的传播很迟……(材料二第②段)历史地理学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 的特征,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意味着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 间关系的研究,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这是近现 代科学的重要特征。 比对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最能彰显现代地理学的科学特征”于文无据,原文是“这是近现 代科学的重要特征”) D项,原文信息:(材料二第②段)而地理环境的演变往往需要经历 漫长的时间过程,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长江三角洲等地貌的形成和 演变,时间之漫长达到十万至数千万年;我国许多城市的兴起距今已有 1000年,而像武汉如从原始部落聚居算起,距今已达4000~5000年,从 原始城址的出现算起距今也有3100~3600年。这种形成的演变过程,只 有全面系统地进行观察和研究,才能探寻出规律性的内容。有了客观的 规律,方能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比对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只是用城市的形成和演变作为例证,并没有说“地理环境由自 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 ____________ 【答案】 A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如果我们今天想要了解战国时期某个诸侯国辖域的大致情况, 《汉书·地理志》应是重要的参考书目。 B.通过对比1935年《禹贡》半月刊所用的中英文刊名,可以看出 这个刊物兼顾传统与现代的学术视野。 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地理学的一些研究在国际上领先,主 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领域的扩大。 D.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研究某一地区运河开凿的路线选择,可以 为该地区未来的运河网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要求,明确方向。 第二步,找准区间,分析选项。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根据文本进行推断的能力。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A项,原文信息:(材料一第②段)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 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 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 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 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 这两种著作。 比对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根据文本信息,我们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 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离不开这两种著作,就可推知《汉 书·地理志》是重要的参考书目) B项,原文信息:(材料一第⑥段)1935年,《禹贡》开始以The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中国历史地理)作为刊物的英语名称,这 说明禹贡学会的学者们已经受到现代地理学的影响,产生了将传统的沿 革地理向现代的历史地理学转化的愿望。 比对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根据文本信息,采用中英文刊名,受现代地理学的影响,产生了将 传统的沿革地理向现代的历史地理学转化的愿望。可以推知这个刊物兼 顾传统与现代的学术视野) C项,原文信息:(材料一第⑥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地理 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 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 支,扩大研究领域,在历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史、人口史、区域文化 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有 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 比对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领域的扩大”错误,原文并没 有说哪个是主要原因) D项,原文信息:(材料一第⑤段)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 学,……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 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 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比对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文本信息,历史地理学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 的规律,那么就可以为该地区未来的运河网规划提供重要参考。可以推 知选项表述是正确的)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 ____________ 【答案】 C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畴的一项是 (  ) A.历代州域形势变迁研究 B.赤壁之战地名考释 C.隋唐时期海河水道研究 D.黄土高原沟壑演变研究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要求,明确方向。 第二步,找准区间,分析选项。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和根据文本进行推断的能力。首先明确沿革 地理研究范畴,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推断。原文信息: (材料一第④段)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 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 道的变迁。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材料一第⑤段)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就研究内 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 的各个分支。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 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 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材料二第②段)历史地理学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的特征……要从 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而地理环境的演变往往需要 经历漫长的时间过程,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长江三角洲等地貌的形 成和演变,时间之漫长达到十万至数千万年。 推断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根据材料一第④段“例如”后所举例子以及第⑤段对沿革地理研究 内容和研究性质的介绍可知,历代州域形势变迁研究、赤壁之战地名考 释、隋唐时期海河水道研究属于沿革地理的研究范畴。根据材料一第⑤ 段对历史地理学研究内容和研究性质的阐述,以及材料二第②段诠释历 史地理学时,以黄土高原等地貌的形成和演变为例可知,黄土高原沟壑 演变研究属于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范畴)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 ____________ 【答案】 D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要求,明确方向。 第二步,迁移知识,归纳信息。 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文本信息和下定义的能力。明确下定义的格 式: 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的属概念。 种差即“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邻近的属概念即“被定义概 念”的上一级概念。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首先,找到被定义概念的上一级概念。根据材料一第⑤段“历史地 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可以 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其次,归纳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根据材料一第⑤段“后者则不 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 背后的规律”,以及材料二第②段“历史地理学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 的特征,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意味着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 间关系的研究,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这是近现 代科学的重要特征”,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可以归纳出三个本质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具有时空结合的特征 以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的产 生、形成及其演化的过程为研究对象 探寻这些现象产生、形成及其演 化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最后,将有效信息整合,用“……是……”的句式作答。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 ____________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答案】 示例:①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分支学科,②具有 时空结合的特征,③以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的产生、形成及其演化的过 程为研究对象,④探寻这些现象产生、形成及其演化背后的原因和规 律。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要求,明确方向。 第二步,阅读文本,梳理脉络。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行文思路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 第①段分析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 作《禹贡》,第②段以《汉书·地理志》《水经注》为例,介绍历史地 理 学 , 引 出 传 统 的 沿 革 地 理 , 由 此 梳 理 材 料 行 文 脉 络 之 一 : ________________ (对历史地理学进行溯源,以古代地理文献引出传统 的沿革地理)。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第③段介绍沿革地理产生的原因,第④段指出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 关系到国计民生,是治学的基础,第⑤段比较历史地理学与沿革地理的 区别,指出历史地理学依托现代科学。剔除次要信息,由此梳理材料行 文脉络之二:____________________(将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学对比,指 出历史地理学依托现代科学)。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第⑥段从20世纪初叶、30年代以后、1935年、新中国成立后、60年 代中期、改革开放以来等几个时期论述了我国历史地理学的形成、发展 过程,重点介绍了我国历史地理学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成就。由此梳 理材料行文脉络之三:____________________(按年代介绍我国历史地理 学在现代以来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成就)。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 ____________ 返回导航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答案】 示例:①首先对历史地理学进行溯源,以古代地理文献 引出传统的沿革地理;②进而将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学对比,指出历史 地理学依托现代科学;③按年代介绍我国历史地理学在现代以来的发 展,以及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成就。 谢谢观看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