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一考点一般直接独立设题,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是不可忽视
的考查重点。综观近年考情,该考点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考查特点:
1.从考查方式看,中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1)单独考查,即从文言文中选出四
个语句,要求解释加点的实词的意思。考查时,以单音节词居多,双音节词也时有出现。(2)偶尔在选择
题中与虚词混合在一起考查。(3)常与文言文翻译放在一起考查,且实词往往是得分点。
2.从考查内容方面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涉及五个考查点:一词多义、通假字、
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和偏义复词等现象。其中,前三种是重中之重。
3.从文言实词的根本来源看,中考考查的文言实词基本上都在课本中出现过,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迁
移能力。中考文言文中出现的相关实词看似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没有联系,但认真分析后可以看出,这些词
的意思与我们学过的课文密不可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
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
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
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解释下列加点词。
(1)谪.守巴陵郡:
(2)增其旧制.:
(3)予观夫巴陵胜.状:
(4)横无际涯..:
(5)朝晖.夕阴:
(6)南极.潇湘:
【答案】(1)谪:贬官。(2)制:规模。(3)胜:美好。(4)际涯:边际。(5)晖:日光。(6)极:至、
到达。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学#¥科网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斗折蛇.行:
(3)不可久居.:
(4)乃记之而去.:
【答案】(1)可:大约。(2)蛇:像蛇一样。(3)居:停留。(4)去:离开。
三、古文阅读。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五柳先生传
陱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
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
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
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猛浪若奔.:
(2)千转.不穷:
(3)亲旧..知其如此:
(4)造饮辄.尽:
【答案】(1)飞奔的马;(2)通“啭”,鸟叫声;(3)亲戚朋友;(4)就。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
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奔”
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转”是通假字,通“啭”,鸟叫声。
名师点睛
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五注意”
1.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一些同学在学习文言文时,往往以词的含义去理解古义,这就会闹 出笑话。
要注意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1)词义的缩小。就是古义反映事物的范围大,而今义反映的事物范围变小。
(2)词义的扩大。就是古义所反映事物的范围小,而今义反映事物的范围变大。如“江”、“河”在古代
专指长江、黄河。而今天的“江”、“河”泛指河流。(3)词义的转移。就是在古文中是这个意思,而今义
却是另一个意思,词义反映客观事物的范围发生了变化。
2.注意一词多义现象。“一词多义”,就是指一个词既有本义,又有引申义,甚至有几个引申义,要
注意实词在不同语境中表示的不同意义。 学#¥科网
3.注意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某些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或用法,使词的意义
发生一定的变化。文言文中的名词可用作动词,形容词可用作名词,还有使动、意动等用法。
4.注意词的感情色彩变化。即古贬今褒,或古褒今贬,或中性向两极转化。
5.注意字词的通假特征。“通假”也叫“通借”,“通”是通用,“假”是借用。两个字的形体不同,
意义也不同,由于读音一样或相近,古人就常用甲字来代替乙字,被借作乙字的甲字,就叫“通假字”。
其基本类型有:(1)同音通假。如:满坐(通座)寂然,无敢哗者。(2)近音通假。如:河曲智叟亡(wáng,
通无,读 wú)以应。(《愚公移山》)(3)异音通假。(如果探讨它们的古音,也相同或相近。现代的读音
不同是古今语音演变的结果)如:将军被(通披,音 pī)坚执锐。(《陈涉世家 》)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晏平仲婴者,莱①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
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
于诸侯。
越石父②贤,在缧绁③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
子戄然④,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⑤于不
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
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
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
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
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节选自《管晏列传》)
【注】①莱:国名,在今山东平度以西。②越石父:齐人。③缧绁:拘禁犯人的绳索,引申为囚犯。④戄
然:震惊的样子。⑤诎:通“屈”。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既.相齐( )
(2)延.入为上客( )
(3)夫问其故.( )
(4)晏子怪.而问之( )
2.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狄青为枢密副使,宣抚①广西。时侬智高②守昆仑关。青至宾州,值上元节,令大张灯烛,首夜
燕③将佐,次夜燕从军官,三夜飨军校。首夜乐饮彻晓。次夜二鼓时,青忽称疾,暂起如内。久之,使人谕
孙元规④,令暂主席行酒,少服药乃出,数使人劝劳座客。至晓各未敢退忽有驰报者云:“是夜三鼓,青已
夺昆仑矣。”
(选自《梦溪笔谈》)
【注】①抚:朝廷派遣大臣赴某一地区传达皇帝命令并安抚军民、处置事宜。②侬智高:宋朝壮族首领。
皇祐四年(公元 1052 年)起兵反宋,自称仁惠皇帝。③燕:通“宴” ,宴请。④孙元规:宋朝会稽人,为
湖南安抚使兼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安抚使。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小信未孚.( )
(2)小大之狱.( )
(3)数.使人劝劳座客( )
(4)青忽称疾.(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
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
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陈太丘与友期.行( )[来源:Z.Com]
(2)尊君在不.( )
(3)去后乃.至( )
(4)元方入门不顾.( )
4.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
(甲)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
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来源:学.科.网]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
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公输》)
(乙)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与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
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
(《唐睢不辱使命》)
解释加横线字。
①墨子九距之( )
②公输盘诎( )
③虽然,受地于先王( )
④秦王不说(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
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
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
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
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行拂乱.其所为 乱:______
(2)发.于声而后喻 发:_______
(3)创业与守成孰.难 孰:______
(4)征与吾共安.天下 安:______
[来源:Z*xx*k.Com]
1.【2018 年中考广西梧州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卫南之战
泽①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②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
东,敌益生兵③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
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
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入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选自《宋史》)
【注】①泽:宗泽,南宋将领。②云:报告。③生兵:新兵。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今日进退等.死( )
(2)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 )
2.【2018 年中考江苏泰州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京师花木最古者,首给孤寺①。吕氏藤花,次则余家之青桐,皆数百年物也。……吕氏宅后售与高太守
兆煌,又转售程主事振甲,藤今犹在,其架用梁栋之材,始能支拄。其阴覆厅事一院,其蔓旁引,又覆西
偏书室一院。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慕堂②在日,或自宴客,或友人借宴客,觞咏殆无虚夕③。迄今
四十馀④年,再到曾游,已非旧主,殊深邻笛之悲⑤。
(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减)
【注】①给孤寺:寺名。②慕堂:吕元龙,乾隆时举人,曾与作者同窗。③觞咏殆无虚夕:饮酒赋诗,几
乎没有空过一个晚上。④馀:同“余”。⑤邻笛之悲:是哀念亡友的典故。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皆.数百年物也( )
②藤今犹.在( )
③始.能支拄( )
④其蔓旁引.( )
3.【2017 年中考山东临沂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养鱼记
欧阳修
折檐①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②。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因洿③以.为池。不方不圆,任
其.地形;不甃不筑④,全其自然。纵锸⑤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
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息⑥其上,潜形于毫芒⑦;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
穷独⑧也。
乃求渔者之罟⑨,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
怪而问之.,且以是对。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矣乎⑩!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
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
(选自《居士外集》)
【注】①折檐:屋檐下的回廊。②非非堂:作者刚刚出仕,在洛阳做留守推官时所建在衙厅西侧的屋子。
③洿(wū):地势低洼的地方。这里作动词用,挖掘的意思。④甃(zhōu):砌池壁。筑:夯底土。⑤锸
(chā):铁锹。浚:挖沟疏通水路。⑥偃息:休息。⑦潜形于毫芒:在毫末之中隐藏了自己的身体。⑧舒
忧隘而娱穷独:释放忧愁郁闷的心情, 在困厄孤独中快乐起来。⑨罟(gǔ):渔网。⑩无乃……乎:相当
于现代汉语的“难道不是……吗”“恐怕……吧”。嚚(yín)昏:愚蠢糊涂。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 )
(2)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 )
(3)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 )
4.【2017 届中考江苏南通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崇明老人记
【清】陆陇其
崇明具有吴姓老人者,年已九十九岁,其妇亦九十七岁矣。老人生四子,壮年家贫,鬻①子以自给,四
子尽为富家奴。及.四子长,咸能自立,各自赎身娶妇,遂同居而共养父母焉。
伯仲叔季②,列肆五间:每户一铺,另辟一间,为出入之所。四子奉养父母,曲尽孝道。始拟膳每月一
轮,周而复始,其媳曰:“翁姑老矣,若一月一轮,则必历三月后,方得侍奉颜色,太疏。”拟每日一家,
周而复始。媳又曰:“翁老矣,若一日一轮,则历三日后,方.得侍奉颜色,亦疏。”乃以一餐为率③,如蚤餐
伯,则午餐仲,晚餐叔,则明日..蚤餐季,周而复始。若逢五及十,则四子共设于中堂,父母南向坐,东则
四子及诸孙辈,西则四媳及诸孙媳辈。分伯仲坐定,以次称觞④献寿。率⑤以为常。
老人饮食之所,后置一橱,橱中每家各置钱一串,每串五十文。老人每食毕.,反手于橱中随意取钱一
串,即往市中嬉,买果饼啖之。橱中钱缺,则其子潜补之,不令老人知也。老人间往知交游,或对弈,或
樗蒲⑥。四子知其所往,随遣人密嘱其家佯输于老人,老人亦不知也。老人胜,辄踊跃归。亦率以为常。盖
数十年无异云。
(选自《明清散文名篇集粹》,有删改)
【注】①鬻(yù):卖。②伯仲叔季:兄弟排行的次序。③率(lǜ):文中指频次。④称觞(shāng):举杯。
⑤率(shuài):大致,一般。⑥樗蒲(chū pú):古代一种游戏。
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来源:Z.xx.k.Com]
(1)及.四子长( )
(2)方.得侍奉颜色( )
(3)则明日..蚤餐季( )
(4)老人每食毕.( )
闯关检测
1.(1)既:已经。
(2)延:邀请。
(3)故:原因。
(4)怪:对……感到奇怪。
2.(1)为人所信服
(2)案件
(3)多次
(4)生病
3.(1)约定。
(2)通“否”。
(3)才。
(4)回头
【解析】回答此题,注意第①小题中“不”为通假字,通“否”。
4.①同“拒”,抗拒。
②通“屈”,折服。
③虽然这样。
④同“悦”,高兴。
【解析】先要梳理文字,读懂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
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比较判断各项字词释义,本题中“距”同“拒”,抗拒。诎:
通“屈”,折服。虽然:两个词语,虽\然,虽然这样。④说:通“悦”,高兴。 学¥科网
5.(1)扰乱;
(2)显露、流露;
(3)哪一个;
(4)使……安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实词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
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
注意“安”是词类活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
中考链接
1.(1)同样
(2)考虑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
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注意识记“等(同样)、计(考虑)”这些常在文言
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2.①皆:都是
②犹:还
③始:才
④引:延伸
3.(1)种植;
(2)满,充满;
(3)顺着,沿着。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
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4.(1)等到……的时候。
(2)才。
(3)第二天。
(4)完,完毕。
【解析】这四个字的解释皆出自课本,要求熟记课本中重点字词的解释。在此基础上再联系上下文活学
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