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立足文本,做好文学作品鉴赏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立足文本,做好文学作品鉴赏题

ID:646052

大小:427.23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1-03-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立足文本,做好文学作品鉴赏题 2021高三二轮复习备考系列 八省联考文学类文本《国文教员》第9题存在问题 1、审题不准,缺乏对题干的理解与转换,答非所问。 2、缺乏答题角度,不能立足文本深入鉴赏作品。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1、认真审读题干,读懂答题指令语。 2、通过真题和典题回顾,总结答题角度。 3、立足文本,有效解答此类题目。 学习目标 题型示例 考查方式 考题示例 题型特点 以“个”考“类” (考查该篇文本 所体现的文体特 征) 【2020全国卷1《越野滑雪》】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 类比,他说 :“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 一露在水面上。”本 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 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2019全国卷1《理水》】 《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 事”与“新 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多文本考查 (文本一是散文 或小说,文本二 是文学理论) 【2021届八省联考《国文教员》】 如欲以“一则‘新世说’”为题写一则《国文教员》的小 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 【2021届湖北名校联考《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 某中学组织学习名家优秀散文,欲对《丰子恺的人品与画 品》进行评论,请结合两则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 ①给出文体特征 ②以文本为例具体分析这 种特征 ①文本二的评论是片段性的。 其评论主体与文本一有关。 ②结合文本二“文学理论” 的理解,多角度展开分析文 本一的“文学实践”。 精准审题,读懂答题指令语 理解常规题的陌生化问法 注意题干隐含答题逻辑、层次、点。 2021届八省联考A卷《国文教员》 9.如欲以“一则‘新世说’”为题写一则《国文教 员》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 【2021届八省联考《国文教员》】如欲以“一则‘新世说’”为题写 一则《国文教员》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 1.什么叫“如欲以一则‘新世说’为题”? 2.什么是“一则《国文教员》的小评论”? 3.什么是“列出评论要点” ? ①题目给了你,题目就是中心观点 ②文体是“小评论”,评论的对象是《国文教员》 ③就是不用写成文章,列出评论要点即可,换句 话说,就是写出分论点 4.《国文教员》为什么称为“世说”小说? 5.《国文教员》为什么是“新”的世说? ④《国文教员》具有“世说“的哪些特点 ⑤和传统的“世说”相比,《国文教员》有何创 新之处? 认真研读《国文教员》《洗礼》《丰子恺的人品和 画品》三篇文章的题干、答案,并结合文本内容总结此 类文学作品鉴赏题的答题步骤与角度。 交流展示 精要点拨一 【答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理解题干中“特征”术语的含义。 或分层分点理清并概括文本二的主要评论观点。 第三步,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 或鉴赏文本一是怎样实践(体现)这样的理论要点的。 第三步,要有规范答题意识“主要观点+文本分析”模式。 精要点拨二 【答题角度】 1、从题干中找答题角度 作为一种新题型,其题干表述语往往很多很长,审准题从题干中答出答题角度十分 必要。如《国文教员》。 2、从文体特征中找答题角度 这是最关键的,尽管题新,但万变不离其宗,它还是绕不开文体特征。如《越野滑 雪》“冰山理论”,《理水》“故事新编”,如《赵一曼女士》“历史与现实”等。须加深 对相关术语的理解。 3、从文本二的文学理论中找答题角度 如欲解答《国文教员》主观题第9题,先从文本二找到突破口。文本二的评论点, 就是得分点。给段落分层,抓关键词句概括文本二的评论要点,这一能力点是解此类 题题的出发点。 4、从对作家及其作品的积累中找答题角度 那些涉及小说文本自身特征及创作风格鉴赏的题目,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指向作 家作品的群文阅读及整本书阅读理念,指向大量作品阅读。 真题精讲 评曰:这些小品文算不算小说?绝不是从外国介绍进来的essay,那种散文的标 准是法国蒙田和英国培根的议论短文以及英国兰姆的随笔文章。这些小小说倒像是中国 的老传统,《汉书·艺文志》说小说家者流出于稗官,是“九流”之外的第十流,但仍旧 是出于“王官”即中央政府部门,不过气派不大,所以比作小稗子。《世说新语》也是 这一类小说。尽管里面的大人物有名有姓,但其言行查考起来,还是传闻居多。若不叫 “小说”而叫“世说”,那就既好听又符合《汉书》里关于稗官小说的说法:“街谈巷 语,道听途说。”清末民初所谓社会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侦探小说等等的分类 多指长篇,短篇的叫作笔记小说,把唐人宋人的一些短文有点故事的都算进去,不论所 记是真是假。外国到了现代,小说的体裁也够包罗万象了。所以这里的一些小文收入小 说集不能算错。好在都没有列出姓名,是真是假,也就无须考证了。 注:金克木(1912—2000),著名学者。晚年曾写有多篇回忆性的短文,集为“化 尘残影”随笔集,并附自评。文本一《国文教员》为“化尘残影”之一,文本二即“化 尘残影”自评。 真题精讲 • 注:金克木(1912—2000),著名学者。晚年曾写有多篇回忆性的短文,集为“化尘 残影”随笔集,并附自评。文本一《国文教员》为“化尘残影”之一,文本二即“化 尘残影”自评。 【题型起源】 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山东卷语言文字运用题开创了这道题型之先河。此后,2021届实行新高考地区纷纷效仿这一 题型。在目前阶段,这一新题型代表了一种命题方向,有一定的训练价值。 作者自评《国文教员》这样的小品文: 1.像传统小说,出于稗官,不入流,气派不大; 2.“传闻居多”“街谈巷语,道听途说”; 3.文章短小,有点故事,包罗万象。 一、概括文本二的主要评论观点。 二、依据题干,踩准得分点。 1、《国文小说》具有“世说”的哪些特点? ①记录人物言行,品评人物风格,具有“世说”类小说的特点; 2、和传统的“世说”相比,《国文教员》有何创新之处? ②“以新的方式反映新的时代内容” 3、从整体上看,《国文教员》体现了作者对“世说”类传统小说的新理解, 是一种“新世说”小说观念的生动实践。 ③体现了学者金克木对小说独特的观念 【网传答案】 ①针对国文教员自编教材评论其眼光和见识。 ②针对国文教员的授课风格即精当的讲解进行评论。 ③对国文教员要求学生大量背诵名篇进行评论。 【学生答案】 ①讲课有自己见解,不仅教书,更会育人。 ②文章记叙的是国文教员自己对文章的见解,属于“街谈巷语” ③文章写了旧时的国文教员,却展现出新思潮,符合当时的时代特点, 展现了新世态。 活动体验 我们答题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活动体验 想想八省联考《国文教员》第9题的参考答案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由“世说”的传闻居多、街谈巷语、无法考证,发展到对往事人生的回忆短文; 用白话文形式表现,语言有新发展; 《套不住的手》 9. 老舍读赵树理的小说,总能“学到一些窍门儿”。请结合 材料一,分析作者在谋篇布局上的“窍门儿”。(6分) 对点演练 《套不住的手》 9. 老舍读赵树理的小说,总能“学到一些窍门儿”。请结合 材料一,分析作者在谋篇布局上的“窍门儿”。(6分) 《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 9.如欲以“散文三重美”为题为《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写一 则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 对点演练 ①设置悬念。标题“套不住的手”,设置悬念,让读者对这双手产生“为何 套不住”的思考,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情节一波三折,以“手”为线索展开,两次戴手套,两次丢手套的零散事 情联缀起来,有起有落,颇为巧妙。 ③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结局陈秉正老人最后把手套还给儿媳妇, 并表示“我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的!”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塑造了 一个平凡而崇高的劳动者形象。 ④伏笔照应。文章开篇交代陈秉正虽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但身体特别强健, 连王新春都怕和他握手,最后交代他的手都是自己从小的劳作,塑造了一 位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形象。 【对点演练】 《套不住的手》 9. 老舍读赵树理的小说,总能“学到一些窍门儿”。请结合材 料一,分析作者在谋篇布局上的“窍门儿”。(6分) ①描写之美:作者在文中客观清楚地描写了部分重要党史。 ②意境之美:作者在叙写党与船的历史时,营造出了一种斗志昂扬、奋发向 上的美的精神境界。 ③哲理之美:作者将红船上升到“政治的象征和哲学意义的昭示”的高度, 富含哲思。 (评分参考:一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 酌情给分。) 【对点演练】 《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 9.如欲以“散文三重美”为题为《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写一 则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 Ø读懂文本是“王道”。新高考模拟演练体现了非常明显的“随文设点” 的出题倾向,无论是给定特征术语,还是依据文本二的理论分析文本一, 都没有侥幸心理,唯有仔细品读,先过文本关。 要求我们梳理对文本 的感知和理解后,按题干要求表述答案。 Ø关键能力是答题关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的“考什么”:核心 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从八省联考卷之《国文教员》 可以看出。语文学科的深层次阅读理解能力,是考查重点,也是难点。 课堂总结 • 八省联考新变化,虽然不能确定就是2021新高考试题形式,但是多多少少也 代表一种命题方向。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群文阅读教学因其独特的价 值和功能成 为热点议题。八省联考A卷中文学类阅读的材料由文本一金克木 的小品文《国文教员》和、文本二文学评论组成,既侧重不同文体的基础知 识考查,又兼顾新课标提倡的群文阅读,既考验对语文知识的扎实掌握与灵 活运用,又有意考察学生个人鉴赏能力。 • 说明现代文阅读的考查范围和形式正在拓宽;体现了非常明显的“随文设 点”的出题倾向,高考的阅读要 求是读懂文本,考生梳理对文本的感知和 理解后,按题干要求表述,会更加注重深入文本内部的鉴赏,突出对考生阅 读理解能力的考查,重视思维品质提升,难度上有所增加。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