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ID:646049

大小:2.74 MB

页数:44页

时间:2021-03-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诗歌二轮之手法 教学目标 • 1、通过练习,进一步强化手法题答题步骤 • 2、通过练习,重点掌握常见手法的特点并 能准确判断 • 回顾上节课知识点 • 诗歌手法答题步骤: • (1)观点:明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 (2)关联分析:结合诗句(翻译、引 用、点评)阐释这种手法如何运用。 • (3) 效果:点出特点和效果,说明此 手法有效传达出怎样的感情。 课堂探究 • (一)练习反馈: 我们的答案: • (一)练习反馈: 1、书写的不受重视 我们的答案: (一)练习反馈: 2、“答题步骤的规范”性在练习中不重视 宋仕杰 我们的答案: • (一)练习反馈: 3、手法的把握不准确,如:反问、反衬、对 比、拟人等 (二)具体分析,明确手法 • 秋浦途中① • 杜牧 •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 • 【注】 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 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 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 问: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及表达的情感是 什么? 我们的答案: 刘 英 我们的答案: 武 娜 我们的答案: 付亚娜 (二)具体分析,明确手法 • 秋浦途中① • 杜牧 •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 • 【注】 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 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 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 问: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及表达的情感是 什么? • 规范答案: • (1) 诗的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步骤一)(2分) • (2)我来问一下刚刚来到寒沙安家的鸿雁们,你 们来时经过我的老家杜陵一带了吗?诗人将大 雁人格化 (步骤二)(2分) • (3)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 情以及路途中的孤独寂寞 (步骤三)(2分) 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法。 (只问不答) 例: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译:即便江东的子弟现在还在,但是,谁能保 证他们为了项羽而卷土重来? 例: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这情景,怎么能 用一个“愁”字概括得 尽呢? •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拟人 • 赠韦司直① 郎士元 • 闻君感叹二毛②初,旧友相依万里馀。 • 烽火有时惊暂定,甲兵无处可安居。 • 客来吴地星霜③久,家在平陵音信疏。 • 昨日风光还入户,登山临水意何如。 • 【注】①此诗作于安史之乱中,诗人避难江南。②二毛: 花白的头发。③星霜:指年月。 • 诗的尾联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 析。(6分) • 规范答案: • (1)诗的尾联使用了反衬手法(乐景衬哀情)。 (步骤一) (2分) • (2)诗人因安史之乱而满怀愁绪,即使春光明媚, 也无心欣赏。用美好的春光衬托内心的愁绪(步 骤二)(2分) • (3)更显愁绪之深。((步骤三)(2分) • 对比与反衬的区别: • 对比的两个事物的关系是并列的,不分主次; 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 得更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 反衬可以明显的分出衬托事物和被衬托事物来, 有主次、偏正之分。“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 深处草虫鸣。” • 如:以动衬静、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等 • 巩固练习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5分) • 西归绝句(十二首之二) • 元稹 •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 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 【注】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元稹自唐州(今河南省 唐河县)奉召还京途中。诗题下原注:“得复言、乐天书。” 诗中抒发的便是归途捧读友人书信的兴奋喜悦之情。 • 此诗结句抒情手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 简要分析。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 (1)结句以景结情。(步骤一) (2分) • (2) 诗人临水读罢友人书信,猛一抬眼,忽见岸 上嫣红一片,这桃花,开在山上,也开在诗人 心田。 (步骤二) (2分) • (3)抒发诗人归途捧读友人书信的兴奋喜悦之情, 收到了含蓄蕴藉的表达效果。(步骤三) (2分) • 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是指 在抒情诗歌中,以写景结束诗句,从而抒 发感情。它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结句 写景;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含蓄蕴 藉,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 无穷的艺术效果。 • 巩固练习 • 卜算子 张元幹 •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 挂苍山顶。 •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 落秋江冷。 •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 (2).结尾两句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作简 要分析 • 规范答案: • (1)诗的结尾两句运用了用典手法 (步骤一) (2 分) • (2)化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 (步骤二)(2分) • (3)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 内心悲愤无奈(步骤三)(2分) •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 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 用,增强了诗歌意蕴。 • 规范答案: • (1)诗的结尾两句运用了寓情于景(以景结情)手 法 (步骤一) (2分) • (2)描写江湖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步骤二)(2分) • (3)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 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步骤三)(2分) • 课堂规范答题小结 • 进行古诗词手法的鉴赏,要做到: (1)审题干:细读题干,注意辨析不同的说法; (2)明诗意:鉴赏表达技巧,注意和具体的诗词 形象、语言和诗词内容主旨等结合起来; (3)定手法:注意表达技巧具有多样性,要根据 题干要求,选取具体技巧作答; (4)守规范:注意回答技巧时要具体、完善,特 别是要结合诗词的具体诗句来分析。 • 课后练习 •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①觅酒 吴文英②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净 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 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 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 【注】①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 ②吴文英:宋代词人,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 终生。 • .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任选其中两种 简要分析。 • . • ①比喻。如“山远翠眉长”, 远望寒山空蒙蒙 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 将青翠的山气比作“翠 眉”,展现了重阳登高的美景。②拟人。“菊花 清瘦杜秋娘”一句,写菊花清瘦,赋予菊花人的 特征, “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此 言秋菊傲霜迎风,枝干细长,好像一位婀娜多姿 的歌妓一样楚楚动人,将词人内在的羁旅之愁形 象化、外在化。③以乐景衬哀情。面对“山远翠 眉长”的重阳美景,词人没有觉得愉悦,反倒感 到“高处凄凉”,使他不忍细睹,美景更衬词人 的愁闷之苦④触景生情。“秋色”、“雁声”与 “斜阳”,都是词人对景思亲,感慨自身已入暮 年却仍羁旅在外的哀愁的根源,所谓触景生情或 借景抒情(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得满分,其中 手法。 艺 术 手 法 1 表达方式 2 表现手法 3 修辞方法 4 构思立意 表 达 方 式 叙 述 议 论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 触景生情 借古讽今 表 现 手 法 01、比喻:突出、化虚为实 02、比拟:形象生动 03、借代:简练含蓄 04、夸张:浪漫、突出醒目 05、对偶:整齐含蓄 06、排比:增强气势 07、反复:强调突出 08、反问:加重语气 09、设问:承启深化、强调 10、比兴:渲染或导引 11、互文:言简意赅 12、双关:含蓄委婉、趣味 …… 修 辞 手 法 01、开门见山 02、首尾照应 03、欲扬先抑 04、先总后分 05、先景后情 06、先情后景 07、以景结情 08、伏笔 09、照应 10、过渡 11、卒章显志 …… 构 思 立 意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 • 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野人舍 • 苏 轼 • 溪上青山三百叠,快马轻衫来一抹。 • 倚山修竹有人家,横道清泉知我渴。 • 芒鞋竹杖自轻软,蒲荐松床亦香滑。 • 夜深风露满中庭,惟见孤萤自开阖。 • (1)简析首联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的情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答案】 • (1)首联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步骤一)(2分) • (2)诗人骑快马着轻衫,在三百叠的群山中一闪 而过。“三百叠”极言山之众多,连绵不断, “抹”极言马之轻快。(步骤二)(2分) • (3)传达出轻松愉悦之情。(步骤三)(2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题大庾岭北驿① 宋之问 阳月②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 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 应见陇头梅。 【注】①本诗是诗人流放广西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大庾岭在今 江西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 线。②阳月:指农历十月。  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前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或对照手法 )。(步骤一)(2分) (2)大雁止飞不进,北归有期,而我却行程未 止,难以重返故乡和亲人团聚。由雁及人,进 行对比。(步骤二)(2分) (3)表达了诗人忧伤、思乡等复杂的内心情感 。(步骤三)(2分)。 • 课堂规范答题小结 • 进行古诗词手法的鉴赏,要做到: (1)审题干:细读题干,注意辨析不同的说法; (2)明诗意:鉴赏表达技巧,注意和具体的诗词 形象、语言和诗词内容主旨等结合起来; (3)定手法:注意表达技巧具有多样性,要根据 题干要求,选取具体技巧作答; (4)守规范:注意回答技巧时要具体、完善,特 别是要结合诗词的具体诗句来分析。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 • 画堂春 • 秦观 •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 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①花 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 【注】①撚(niǎn):持取,捻弄。 • “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 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 情变化? • 答: •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 辛弃疾 •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 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 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 问:词的下阕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词句赏析。 • 【答案】 • (1)这两句词主要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 (答“动作描写”也可)(步骤一) (2分) • (2)细致描写“撚花”“放花”两个动作。 • (步骤二)(2分) • (3)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 到无奈的感情变化。(步骤三)(2分) • 早行 • 陈与义 •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寒 暗 困 静 • 答:(1)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 (2)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 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二) • (3)三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 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