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现代诗歌阅读专题 第5节 现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学案——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现代诗歌阅读学案 第五节 鉴赏现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导入学习】 “诗言志,文传情”,任何一篇文学作品,都会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了解现代诗歌一 般的情感类型,学会体味现代诗歌情感的方法,掌握其规范答题的方法,才能提高鉴赏现 代诗歌的能力。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对作者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的态 度进行评价,也包括对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观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进行评价。 【解题技巧】 (一)思想情感 1.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方法 (1)抓标题: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 思想感情。(2)抓“序”“注”: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注释一般是对题目、 作者、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我们根据这些可以概括分析出诗歌的思 想情感。(3)抓关键词句:从抒情议论的关键词句入手,这些词句是集中体现思想感情的地 方。关键词指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关键句指最能概 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 歌的结尾。(4)抓意象:从景物形象(意象)入手,景物形象往往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5) 抓“用典”:从用典入手,典故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地表达诗人观点、态度和情感。 2.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类题目的类型及答题模式 (1)常见设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 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有什么社会意义”;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节发问。 (2)答题模式:关键词:+分析。(1)概括诗句抒发的情感。(2)结合有关诗句分析。 要注意的是,对诗歌情感的考查,答题时不但要说出思想感情和主旨,还要谈诗歌是 通过描写什么样的形象意境来体现这种情感主旨的。在分析时,既要注意对意象的描绘, 又要注意对事的叙述和诗歌“卒章显志”的抒情特点。 (二)观点态度 1.鉴赏观点态度的常规方法 (1)读标题、注释,联系作者、背景、写作对象,评技法。(2)析意象、品意境。从 意象(创作中作品内容依托的主体,是凝聚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去分析诗的情趣、基 调、社会意义等。再扣“意境”,略作分析。(3)充分调动生活积累,展开联想和想象,去 再现、补充诗的内容,通过概括来鉴赏观点态度。 2.理解“观点”和“态度”的区别 “观点”指作者的具体看法,即对人事物的具体评价、认识和褒贬判断。“态度”指由 具体观点抽象出来的作者对人事物的情感倾向,如同情、愤慨;肯定、否定;遗憾、赞赏; 无奈、自信;等等。 【典例】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赠 内 戴望舒 空白的诗帖, 幸福的年岁; 因为我苦涩的诗节, 只为灾难树里程碑。 即使清丽的词华, 也会消失它的光鲜, 恰如你鬓边憔悴的花, 映着明媚的朱颜。 2 不如寂寂地过一世, 受着你光彩的熏沐, 一旦为后人说起时, 但叫人说往昔某人最幸福。 [注] 本诗是作者在抗日战争祖国沦陷时所写的一首诗歌。 试分析本诗所表达的观点态度。 【参考答案】(1)这首诗抒写诗人为自己有一位美丽贤惠的妻子相伴一生而感到的无比 幸福之情。(2)诗人总是以“苦涩的诗节”叙写灾难的人生,而对幸福的爱情生活却没留下 诗行,为此,他深感遗憾。(3)诗人对妻子明媚的朱颜和与我寂寞相守、对我默默奉献的内 在美表达了热烈的赞美。 【读文示范】 阅读舒婷的《致橡树》,完成后面的问题。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像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3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1.梳理结构,概括大意 全诗可分为两层:第一层由开头至“不,这些都还不够!”诗人宣告自己不愿为男性的 附庸,是对世俗爱情观的扬弃。第二层由“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到结尾,表达了 诗人新的爱情价值观念。 2.抓住意象,分析情感、态度 意象 象征 诗人的态度 凌霄花 传统的“夫贵妻荣”的婚姻观 念,通过依附“高贵”的丈夫 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诗人用“不像”“不学”“不 止像”等词语,否定、批判 了依赖别人、攀附富贵、失 去自我的爱情观,深刻地表 明了自己的人生观、爱情观, 即: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实现 自己的价值。 痴情的鸟儿 传统的女性总是陷在爱情的 小天地里,夫唱妇随,没有 独立的个性,没有远大的理 想,麻木丧志。 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只是一味地奉献、牺牲自己, 为他人“做嫁衣”。虽然富有 牺牲精神,却沦为爱情的奴 婢,失去自我。 橡树 男性的阳刚,“橡树”的“铜枝 铁干”正是阳刚的具体形象。 诗人通过“木棉”和“橡树” 的倾诉,表达了渴望一种独 立平等、互依互助、坚贞热 烈,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 视 自身 价 值的 崭 新的 爱情 观。 木棉 女性的阴柔,诗人以阴柔的 木棉自喻,对阳刚的橡树倾 诉内心的幻想。 【新高考题型训练】 1.下列各项中,与例句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例句: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A.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B.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C.我们要枕着沙滩也让沙滩多情地抚摸我们赤祼的情感。 D.我们是一群东奔西闯狂妄自信的探险家啊。 1.B【本题例句“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和你站在一起”和 B 项“绝不像攀援的凌 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都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2.下列句子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A.《致橡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给橡树”,而是写给自己心目中的恋人的。 B.诗歌中的木棉树很美,但也只是高大的橡树的一个陪衬。 C.诗歌中所歌颂的爱应该是互相尊重、心心相印,而又各自保持着独立的个性。 D.《致橡树》热情而坦诚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 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2.B【“但也只是高大的橡树的一个陪衬”错误,不是陪衬,是“作为树的形象”和橡树“站 4 在一起”,“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诗人要的是那种两人比 肩站立,风雨同舟的爱情。因此不可能谁是谁的陪衬。】 3.《致橡树》通过哪些词语来表明自己对旧的爱情观的态度?抒发了怎样的情感?(4 分) 3.(1)“绝不像”“绝不学”“也不止像”。(2)表现诗人对旧的观念、旧的伦理的强烈否定 和坚决反叛,也是对传统爱情观的否定。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 方的痴恋,即使由衷奉献,也是不够的。 4.诗人眼中“坚贞”“伟大的爱情”的内涵是什么?(6 分) 4.爱情的坚贞,不只在于对方“伟岸的身躯”,不只在于对容貌的倾慕,而是更进一步, 把对方的事业追求、理想信念也纳入自己爱的怀抱,两人站在同一个阵地,拥有相同的 生活信念,这样才算得上“伟大的爱情”。 【巩固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发 现 闻一多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注],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注] 罡(ɡānɡ)风:道家语,高空的风。又作“刚风”。 1.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诗人怀着美好 的希望自美国返回,但看到的却不是理想中的祖国,因此“迸着血泪”,痛心到了极点。 B.“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前一句表达了诗人听到 祖国召唤,要为建设祖国而奋斗的感情,“时间的罡风”“火”都比喻返回祖国的急切心情。 C.“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追问”的内容是祖国为什么会变得如此黑暗, “逼迫”表达诗人急于知道这原因的心情。 D.“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和希望把祖国建设得 美好的赤胆忠心。 1.B【“火”喻指诗人对祖国火一般的热情。】 2.下列对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这首诗是诗人爱与恨的结晶,表现的是诗人归国之后,对当时军阀混战下的残破祖 国的失望和愤懑。 B.在艺术上,诗人采用了浪漫奇幻的想象,诗中的“我”在梦中听到召唤时,擎火把, 鞭时光,驾罡风,驰骋想象。 C.这首诗首先抒写诗人在异国他乡对祖国的深切怀念和殷切希望,然后再抒写诗人重 返故土的所见、所闻、所感。 D.这首诗仅有十二行,虽短小却立意非凡,构思新颖灵巧,尤其是开头和结尾是不平 常的,有吸引力的。 5 2.C【这首诗直接抒写诗人重返故土的所见、所闻、所感,把作者从国外回来后的真实感 受用火山爆发一样的激情在诗中喷发出来。】 3.诗人说:“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又说:“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据此 说说“噩梦”这个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3.“噩梦”概括了当时所有的社会黑暗现实,表达了诗人悲痛欲绝的感情。 4.诗人何其芳评价本诗说“开头是不平常的,有吸引力的”,你觉得这样评论的理由是什么?(6 分) 4.诗歌开头落笔于感情的爆发点,将悲愤、绝望的情绪表现得既直接炽烈,又突兀峥嵘, 收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同时能使人仿佛亲眼看见诗人失望因而困惑的面容,听到诗人 沉痛因而绝望的诉说。 二、阅读臧克家的《老马》,完成 5~8 题。 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5.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一“扣”字,描绘出老马精疲力竭、奋力挣扎的形象,展现 了老马肉体和精神的重压,形神毕现。 B.“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咽”字将老马人格化,表现痛苦之深,压力之大,使之更为 深刻的表现无法摆脱的痛苦的困境。 C.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是劳动人民的写照,表现劳动人民表面忍受痛苦,默默承受, 内心却有强烈的反抗想法。 D.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飘”字看似很轻,实际上是很重的欺压,有“扬起来很很 抽下”的意思。 5.C【没有表现反抗心理,是一种无可奈何。老马不甘心受欺凌却又无力反抗。】 6.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老马象征着贫苦的农民,作者通过写老马,实际上写出了三十年代农民的悲惨命运。 B.全诗充满了哀怨的气氛和凄楚的情调,饱含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对统治者的愤恨。 C.作者以悲愤的笔触,表达出对劳动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 D.诗人善于在现实生活中捕捉典型镜头,逼真地刻画出老马的形象,朴素中见坚实, 平淡中见深远。 6.C【诗人对老马的态度不是悲愤地批判其不争。】 7. 诗中第一节“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它把头沉重地垂下”两句诗,表现了老马的什么性格? 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4 分) 7. 表现了老马的忍辱负重、忍气吞声和无奈,表达作者同情和悲愤的情感。 8. 诗歌虽短小,但是诗句有很多呼应照应之处,请找出来,试做赏析(6 分) 8.(1)“它横竖不说一句话”与“它有泪只往心里咽”互补照应。老马面对难以承受的重 压和内心痛苦,选择默默隐忍。凸显了老马逆来顺受、忍辱负重、任劳任怨的形象特点。 (2)“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与“眼里飘来一道鞭影”互补照应。老马不仅承受着难以 负荷的压力,还要忍受无情的鞭打和奴役。凸显了老马筋疲力尽(不堪重负)、命运悲 6 惨、苦难深重的形象特点。(3)“它把头沉重地垂下”与“它抬起头望望前面”互补照 应。老马不堪重负,被压得抬不起头,而一道鞭影催它上路,它不得不抬起头望望前面, 负重前行。(2 分)凸显了老马任人驱使(逆来顺受)、年老力衰、默默挣扎(忍辱负重) 的形象特点。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