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明史--申时行传》专练 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明史--申时行传》专练 含答案

ID:644792

大小:72.5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3-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明史--申时行传》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申时行,字汝默,长洲人。万历五年,由礼部右侍郎改吏部。时行以文字受知张居正, 蕴藉不立崖异,居正安之。 六年三月,居正将归葬父,请广阁臣,遂以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居正揽权久, 操群下如束湿,异己者率逐去之。及居正卒张四维时行相继柄政务为宽大以次收召老成朝论 多称之然是时内阁权积重六卿大抵徇阁臣指 诸大臣由四维、时行起,乐其宽,多与相厚善。 四维忧归,时行为首辅。言路为居正所遏,至是方发舒。以居正素昵时行,不能无讽刺。时 行外示博大能容人,心故弗善也。帝虽乐言者讦居正短,而颇恶人论时事,言事者间谪官。 众以此望时行,口语相诋淇。诸大臣又皆右时行拄言者口,言者益愤,时行以此损物望。 十二年三月,御史丁此吕言侍郎高启愚以试题劝进居正,帝手疏示时行。时行曰∶"此 吕以暧昧陷人大辟,恐谗言接踵至,非清明之朝所宜有。"尚书杨巍因请出此吕于外,帝从 巍言。而给事御史王士性等交章劾巍阿时行意,蔽塞言路。帝寻亦悔之,命罢启愚、留此吕。 时行、巍求去。(余)有丁、(许)国言∶"入臣国体所系,今以群言留此吕,恐升以安时行 巍 心。"国尤不胜愤,专疏求去,低诸言路。帝乃听巍,出此吕于外,慰留时行、国石言路群 起攻国。时行请量罚言者,言者益心憾,阁臣与言路日相水火矣。 初,御史魏允页、即中李三才以科场事论及时行子用懋,贬官。给事中邹元标劾罢时行 姻徐学谟,时行假他疏逐之去。已而占物情,稍稍擢三人官,世以此称时行长者,时行欲收 人心罢居正时所行考成法;一切为简易,亦数有献纳。尝因灾异,力言催科急迫,征派加增, 刑狱繁多,用度侈靡之害。又尝请减织造数,用邓子龙、刘钮平陇川,趣顺义王东归、寝叶 梦熊奏以弭杨应龙之变。然是时天下承平,上下恬熙,法纪渐不振。时行承帝指,不能大有 建立。 2 (选自《明史·申时行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及居正卒/张四维/时行相继柄政/务为宽大/以次收召老成/朝论多称之/然是时内阁权积 重/六卿大抵徇阁臣指/ B.及民正卒/张四维/时行相继柄政务/为宽大/以次收召/老成朝论多称之/然是时内阁权积 重/六卿大抵徇阁臣指/ C.及居正卒/张四维/时行相继柄政/务为宽大/以次收召老成/朝论多称之然/是时内阁权积 重六卿/大抵徇阁臣指/ D.及居正卒/张四维/时行相继柄政务/为宽大/以次收召老成/朝论多称之/然是时内隔积重 六卿/大抵徇阁臣指/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 分) A.束湿,指捆扎湿物,文中用以形容官吏对待下属苛酷急切。 B.忧归,指官员因忧虑过度无法履行应尽的职责而辞职回家。 C.交章,文中指官员交互向皇帝上书奏事,揭发杨巍的罪状。 D.催科,指催征赋税。灾荒之年催征赋税,易滋生社会弊端。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申时行为人内敛,不喜欢标新立异,张居正对他很放心,后来召他入内阁参与机密事务。 B.申时行常示人以博大,但内心并不宽容,谏官被贬时不为他们说话,导致谏官对他不满。 C.申时行看重为官声誉,有官员弹劾他儿子和姻亲,他贬逐儿子和姻亲,提拔举报的官员。 D.申时行身居高位,多次有进言被采纳,但为政没有大的建树,这与他一味顺承旨意有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诸大臣又皆右时行拄言者口,言者益愤,时行以此损物望。 3 (2)然是时天下承平,上下恬熙,法纪渐不振。 14. 对丁此吕"言待郎高启愚以试题劝进居正"一事引发的纷争,皇帝最终是怎么处理的? 其后果是什么?(3 分) 10.A 11.B (指官员因父母去世而辞职回家守丧,这是古代“丁忧”制的要求) 12.C 13.(1)各位大臣又都袒护申时行不让谏官说话,谏官更加愤怒,申时行因此名望受到损害。 (2)然而这时候天下太平,上下安定和乐,法纪逐渐松弛。 14.外放丁此吕,慰留申时行、许国。阁臣和谏官的矛盾加剧。 【参考译文】 申时行,安汝默,长洲人。万历五年由礼部右侍郎调事部。申时行由于文笔好而受到 张 居正赏识,他含蓄而不标新立异,张居正很放心他。 六年三月,张居正将回去葬父,请求增加内阁大臣,他就以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的身份 进入内阁参与机密事务。张居正把持大权久了,对待下属很峻急,跟自己意见不同的大 都 被驱逐离开。到张居正去世,张四维、申时行接着掌权,着意于宽大。挨次召回有经验 之 人,朝廷舆论多称赞他们。然而这时候内阁掌握大权已形成习惯,六卿大都顺着内阁的 大 臣的意向行事。各大臣由张四维、申时行提拔而任用,喜欢他们的宽容政策,多和他们 有 很深的交情。 张四维守丧回家,申时行成为首辅。谏官被张居正所遏制,到这时才解除约束。由于 张 居正过去一向亲近申时行,谏官对这不能没有讽刺。申时行表面上显示出博大能容忍人, 内 心却不宽容。皇帝虽然喜欢谏官攻击张居正的短处,但是很讨厌人们议论时事,议论时事的 人间或异被贬谪降官的。大家都因此责怪申时行。各位大臣又都袒护申时行不让谏官说话, 4 谏官更加愤怒,申时行因此名望受到损害。 十二年三月,御史丁此吕进言侍郎高启愚用科举考试的题目劝张居正僭越,皇帝亲笔 批 示把奏疏给申时行看。申时行说:“丁此吕以暧昧的事陷人于死罪,恐怕谗言会接踵而至, 这不是清明的朝代所应该有的事。”尚书杨巍因而建议将丁此吕外放到地方上去,皇帝依从 了杨巍的话。而给事御史王士性等接连上疏弹劾杨巍阿附申时行的心意,堵塞了进言的通道。 皇帝不久也懊悔这件事,命令罢去高启愚、留用丁此吕。申时行、杨巍请求离去.余有丁、 许国进言:“大臣关系到国体,现在因众人上言而留住丁此吕,恐怕没有什么可以安定申时 行、杨巍的心了。”许国尤其愤慨,专门写了奏章要求离去,谴责谏涉诤官员。皇帝于是听 从杨巍,将丁此吕外放,慰留申时行、许国,而谏官们却群起攻击许国。申时行请求根据不 同情况处罚谏官,谏官们更加不满,阁臣和谏官关系一天天地如水火般互不相容。 当初,御史魏允贞、郎中李三才以科场的事论列到申时行的儿子申用懋,被贬了官。给 事中邹元标弹劾罢去申时行的姻亲徐学谟,申时行假借他人的奏章斥逐了他。不久知道了人 们的情绪,渐渐提升了三人的官职,三人得以没有被废弃。世人因此称赞申时行是宽厚的人。 申时行想笼络人心,就罢除张居正时所实行的考试法;一切变为简易,也多次有忠言进献供 采纳。 曾经藉灾害异常的事、尽力进言催收赋税急迫,征派增加,刑罚诉案繁多。用度 奢侈靡费的害处。又曾经建议减少皇宫要求织造的丝织口数额,催促批复官员们的奏章。任 用邓子龙,刘铤平定陇川,促使顺义王东归,搁置叶梦熊的奏章以止息杨应龙的变乱。然而 这时候天下太平,上下安定和乐,法纪逐渐松弛。申时行只是奉承皇帝的意思,不能够有多 大的建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申时行,字汝默,长洲人。嘉靖四十一年进士第一。万历五年,由札部右侍郎改吏部。时行 以文字受知张居正,蕴藉不立崖异,居正安之。六年三月,居正将归葬父,请广阁臣,遂以 5 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张居正揽权久,操群下如束湿,异己者率逐去之。及居正卒, 张四维、时行相继柄政,务为宽大。以次收召老成,布列庶位,朝论多称之。四维忧归,时 行为首辅。十二年三月,御史张文熙尝言前阁臣专恣者四事,请帝永禁革之,时行疏争,帝 深以为然,绌文熙议不用。初,御史魏允贞、郎中李三才以科场事论及时行子用懋,贬官。 给事中邹元标劾罢时行姻徐学谟,时行假他疏逐之去。已而占物情,稍稍擢三人官,三冬得 毋废。世以此称时行长者。评事雒于仁进《酒色财气四箴》,帝大怒,召时行等条分析之, 将重谴。时行请毋下其章,而讽于仁自引去,于仁赖以免。十四年正月,光宗年五岁,而郑 贵妃有宠,生皇三子常洵,颇萌夺嫡意。时行率同列再请建储,不听。廷臣以贵妃故,多指 斥宫闱,触帝怒,被严谴。十八年,帝召皇长子、皇三子,令时行入见毓德宫。时行拜贺, 请亟定大计。帝犹豫久之,下诏日:“朕不喜激聒。若明岁廷臣不复渎扰,当以后年册立, 否则俟皇长子十五岁举行。”时行因戒延臣毋激扰。明年八月,工部主事张有德请具册立仪 注。帝怒,命展期一年。而内阁中亦有疏入。时行方在告,次辅许国首列时行名。时行密上 封事。言:“臣方在告,初不预知。册立之事,圣意已定。有德不谙大计,惟宸断亲裁,勿 因小臣妨大典。”于是给事中罗大纮劾时行,谓阳附群臣之议以请立,而阴缓其事以内交。 中书黄正宾复论时行排陷同官,巧避首事之罪。二人皆被黜责。御史邹德泳疏复上,时行力 求罢。诏驰驿归。四十二年,时行年八十,帝遣行人存问。诏书至门而卒。诏赠太师,谥文 定。 (节选自《明史·申时行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居正将归葬父,请广阁臣。 广:扩充 B. 而讽于仁自引去 讽:讽刺 C.有德不谙大计 谙:懂得 6 D.帝遣行人存问 存:慰问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明申时行“柄政宽大”的一组是 (3 分) ①四维忧归,时行为首辅。 ②时行疏争,帝深以为然,绌文熙议不用。 ③已而占物情,稍稍擢三人官,三人得毋废。 ④时行请毋下其章,而讽于仁自引去,于仁赖以免。 ⑤时行因戒廷臣毋激扰。 ⑥御史邹德泳疏复上,时行力求罢。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申时行因为文采与书法受到张居正赏识,又因为为人含蓄宽容不标新立异,让张居正很 放心,但申时行的为政风格却与张居正有很大的不同。 B.张四维、申时行相继执政后,依次召回被张居正贬黜的有经验的臣子,让他们担任各种适 宜的职位,这样的做法得到了朝廷上下舆论的称赞。 C.给事中邹元标弹劾请求罢免申时行,罪名是他和徐学谟结为儿女亲家。后来申时行还是 借其他的奏章罢免驱逐了邹元标。 D.为了向万历皇帝施加压力,次辅许国在建议立太子的奏章中把当时休假的申时行的名字 列在最前面。申时行密上奏章说明实情,这种明哲保身的做法造成他最终被弹劾罢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张居正揽权久,操群下如柬湿,异己者率逐去之。(5 分) 译文: (2)于是给事中罗大绂劾时行,谓阳附群臣之议以请立,而阴缓其事以内交。(5 分) 7 译文: 答案: 4.(3 分)B(讽:暗示,劝告) 5.(3 分)C(①只是陈述事实,并不能表现什么。②表现得是申时行偏狭的一面。⑥表现申时 行迫于形势,自求罢免。) 6.(3 分)C(“罪名是他和徐学谟结为儿女亲家”错误,邹元标弹劾罢免的是申时行的亲家徐 学谟。) 7.(10 分) (1)(5 分)张居正揽权很久,操纵部下如同拧去湿水,异己之人全部驱除。(“操”、“柬湿”、 “率”各 1 分,全句大意 2 分。) (2)(5 分)于是给事中罗大纮弹劾申时行,认为他表面上附和群臣的建议请求册立皇储,而 暗地里延缓这件事而和内宫相交结。(“阳”、“附”、“阴”各 l 分,整句大意 2 分。) 【参考译文】 申时行,字汝默,长洲人。嘉靖四十一年得进士第一名。万历五年由礼部右侍郎改任吏部职。 申时行因为文采与书法而受到张居正赏识,含蓄宽容不标新立异,张居正很放心他。 万历六年三月,张居正准备回家安葬父亲,奏请扩竞内阁大臣,(他)便以左侍郎兼东阁大学 士的身份入阁参与机要事务。张居正揽权很久,操纵部下如同拧去温水,异己之人全部驱除。 等到张居正去世,张四维、申时行相继执政,实行宽大政策。依次召收老练成熟之人,安排 8 在各个职位,朝廷的议论大都称赞此举。张四维服丧回乡,申时行任首辅。万历十二年三月, 御史张文熙曾谏言以前的内阁大臣的四件专横恣意的事,奏请皇帝永远将其禁革,申时行上 奏申辩,皇帝认为很对,摒弃张文熙的提议不采用。当初,御史魏允贞、郎中李三才因为科 场的事论及申时行的儿子中用懋,被贬官。给事中邹元标弹劾罢免了申时行的姻亲徐学谟, 申时行就借别的奏疏将他驱逐了。不久,他观察众情,稍稍提升了三个人的官职,三个人得 以不被废黜。世人因此称赞申时行是宽厚的人。评事雒于仁呈献《酒色财气四箴》,皇帝大 怒,召见中时行等人逐条分析,准备从严责罚。申时行建议皇帝不要将他的奏章发下去,而 (暗示)劝告雒于仁自己辞职,雒于仁由此幸免于惩罚。万历十四年正月,先宗(朱常洛)五岁, 而郑贵妃受到宠爱,生下了皇帝的第三子朱常淘,颇有萌生争夺嫡宗的心思。申时行率领同 僚再三请求建立储宫,皇帝不听。朝廷大臣因为贵妃的缘故,大都指责宫闱之事,触怒了皇 帝。被严厉训责。万历十八年,皇帝召集皇长子(朱常洛)、皇三子(朱常洵),指令申时行等 人到毓德宫觐见。申时行跪拜祝贺,请求皇帝赶紧决定大计。皇帝犹豫了很久,下诏书说: “我不喜欢激动、喧扰。如果明年朝廷大臣不再轻慢滋扰,定当在后年册立皇储,否则就等 皇长子十五岁时举行册封。”申时行于是劝告朝廷大臣不要烦扰皇上。第二年八月,工部主 事张有德奏请准备册立仪式的礼节制度。皇帝恼怒,命令延期一年。而内阁中也有奏章呈送 进去。当时申时行正在假期,次辅许国把申时行的名字排在第一位。申时行暗中呈上加封的 奏章。进言说:“臣正在假期,起初事前并不知道。册立太子这件事,圣上的意思已经明确。 张有德不懂得犬计,希望皇上亲自裁决,不要因为小臣而妨碍了大典。”于是给事中罗大纮 弹劾申时行,认为他表面上附和群臣的建议,请求册立皇储,而暗地里延缓这件事而和内宫 相交结。中书黄正宾又论说申时行排斥陷害同僚,巧妙地避开首犯的罪责。两人都被罢黜官 职。御史邹德泳又上奏,申时行极力请求退职。诏令他乘驿车回乡。万历四十二年,申时行 八十岁。皇帝派遣使者慰问他。诏书到他家门口,他就死了。令赠封他为太师,谥号文定。 9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