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试题命制趋向课件(76张ppt)
加入VIP免费下载

四川省成都市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试题命制趋向课件(76张ppt)

ID:587096

大小:2.09 MB

页数:76页

时间:2021-03-2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 的试题命制趋向 新高考改革的目的是实现好的教育,通过考试 招生制度改革来引导教育,一定要把关注点放在教 育上而不是招生上,好的教育就是要给学生有大胆 设想及创新的机会。承载健全人格、勤勉精神;培 养学术潜质,创新意识的教育目标。 新高考改革的趋势是要增强选拔性,重视信息 素养、思维品质、自学能力与核心素养的考查。 高考评价体系是深化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实施路径, 是高考命题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 依据高考评价体系框架,遵循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高校 人才选拔要求,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全面推 进地理科考试内容改革,科学构建地理科考试的核心功能、 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等内容,促进地理科考试评 价方式的转变,提升地理科考试质量,促进高中地理育人方 式改革。 高考评价体系的说明 一、地理科考试内容改革的基础 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 施意见》为考试内容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据。《实施意见》明 确提出,要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 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 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 订)》为深化地理科考试内容改革、完善考试评价形式指明 了方向。 一、地理科考试内容改革的基础 《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 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 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 体系的基本理念是,以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形成过程性评 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习评价体系,科学测评学生的认 知水平,以及价值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的水平, 全面反映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 二、地理科考试的功能定位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 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 学的性质。地理学不仅要解释过去发生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更重要的是服务现在、预测未来。学习地理有助于学生形成 正确的人地观念,具备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增强社会责任 感。确定地理科考试的核心功能应立足学科属性,从“立德 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3方面考虑,体现对“培养什 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根本问题的思考 和担当,努力实现学生健康成长、科学选拔人才、发展素质 教育的有机统一,切实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 二、地理科考试的功能定位 地理科考试应彰显学科育人价值,发挥立德树 人的核心功能: 第一,在考查内容层面,应凸显国家建设伟大 成就和重大发展战略,坚定道路自信,使学生形成 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学会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 的地理事象及可持续发展问题,能够正确认识世界 和中国发展大势,以及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 二、地理科考试的功能定位 第二,在社会需求层面,应响应现代社会对国 民具备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 式的要求,展现地理学与社会发展的紧密关联; 二、地理科考试的功能定位 第三,在学生发展层面,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 主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 文化自信。地理科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评价学生在完成本学 科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同时,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的 依据,还具有选拔性,应发挥服务选才的功能。通过对学生 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充分体现地理科的本质和价值, 展示其核心思想和独特视角,使学生养成运用地理学的综合 思维与区域认知方法,认识、理解、解释自然与人文环境特 点、地理事象发生发展过程的思维习惯,服务学生终身发展, 为学生未来学习和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二、地理科考试的功能定位 地理科考试还应发挥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促进 教学内容优化。通过设置不同情境的试题,多层次、 多角度地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分析 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思考、 学会行动、学以致用,同时帮助教师开阔选材视野、 丰富认知视角,不断调整和改进地理教学的策略和 方法,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使地理科考试 成为助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三、地理科考查内容 高考评价体系确立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 能力、必备知识为考查内容,突破以往考试所提出 的知识和能力框架,丰富了对考查目标的认识。地 理科考试参考高考评价体系框架,依据《地理课程 标准》,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考试特点,构建 “四层”考查内容,其中:核心价值与学科素养是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体现核心素养考查的方 向;关键能力与必备知识是构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的基本要素,决定核心素养考查的高度。 1.核心价值指标体系 核心价值是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健康的情感态度的综合,强调的是学 科共性。地理科考查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为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 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与《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人地协调观” 一致。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和大概念,面对不断出现的人 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要想 更好地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通过引导考生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和可持 续发展的观念,增强保护环境、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形 成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有助于考生更好地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成为和谐世界的建 设者。 2.学科素养指标体系 学科素养是指经过高中阶段学习后,学生面对复杂现实问题情境或 复杂学术问题情境时,能够在正确思想观念指导下,运用学科的知识与 技能、思维方式方法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品 质。 地理科考查的学科素养包括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其 中:区域认知要求考生能够以地理视角观察世界,着眼于地理事物和现 象背后的空间因素,根据具体空间背景考虑问题,包括空间位置、空间 格局、空间联系、空间演变等考查维度;综合思维要求考生能够用地理 思维方式思考,按地理学基本逻辑,从分析和综合2个维度分析、解决地 理问题;地理实践力要求考生具备地理行动实践能力,在面临需要解决 的地理问题时,能够沿着地理视角的引领,遵循地理思维的基本方式, 秉持正确的价值观,确定合理的“做事”方向、选择合适的“做事”工 具、采用合宜的“做事”方法,形成迅速、高效的“做事”本领及其表 达方式。 3.关键能力 知识获取能力群,主要包括:语言解码能力、符号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信息搜索能力、信息整理能力,等等。 实践操作能力群,主要包括: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处理能力、 信息转化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应用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 力,等等。 思维认知能力群,主要包括: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归纳概括能力、演绎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 能力,等等。 4.必备知识 理解、掌握人文社科的基本问题、原理与思想, 尤其是人文思想的正确立场、观点与方法。理解并 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科学精神与思维方法。 掌握运用语言或其他符号形式进行表达的知识。 —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与《义务教育地理课 程标准》的“课程内容”。 地理科考试以核心价值为引领,以学科素养为导向,以 关键能力为重点,以必备知识为基础,通过增强考试的基础 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引导高中教学培养和发展学 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和未来社会 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学业质量的概念,并依据不同 学业成就的关键特征,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 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地理课程标准》还规定, 选择性考试地理科目应符合学业质量水平4的要求。在实际 命题中,既不能任意拔高相应水平的要求,也不能随意降低 相应水平的要求。 四、地理科考查要求 u情境是运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形式,围绕一定主题加以 设置,为呈现解题信息、设计问题任务、达成测评目标而 提供的载体,是为激发学生的认知建构与素养表现搭建的 平台。 u情境创设影响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表现,关系到 “四层”考查内容和“四翼”考查要求的实现,对考查和 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关键作用。 u地理试题考查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处理复杂任务的表现。结合学科实际,地理试题情境可分 为生活实践情境和学习探索情境。 五、地理科考查载体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通过解决高考“为什么 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对“培养什 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 根本问题给出了在高考领域的答案。 将立德树人融入考试评价全过程, 联通“招—考—教—学”全流程。 高考评价体系是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基础工程、理论 支撑和实践指南,是深化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助推器,是提 升高考治理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命题评价的准绳和量尺。中 国高考评价体系有助于充分发挥高考育人功能和积极的导向 作用,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 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 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高考评价体系是高考命题、评价与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实 践指南,主要供高考命题人员、高考研究人员、教育考试管 理人员以及广大师生学习参考使用。 考查目的 考查内容 引导教学 高考评价体系主要由 “一核”“四层”“四翼” 三部分内容组成。 一核:为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 “是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回答”为什么考 “问题。 四层:为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 必备知识“,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中的提炼,回答”考 什么“的问题。 四翼:为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 性“,是素质教育的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回答”怎 么考“的问题。 一核:作为“金线”贯穿高考始终。 四层:作为“银线”,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时间的探 索,常做常新。 四翼:以情境作为考查载体,是“金线”和“银线” 的串联线。 紧守“金线”和“银线”,全面理解与践行高考评 价体系。 高考命题是一项严肃、神圣,讲求科学 性,权威性很高的工作,是当今关注度最高 也是规模最大的国家级选拔性考试。正确认 识和把握高考地理命题规律和特点,对于助 力课程改革,指导课堂教学和复习备考等都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试题命制趋向 1、以高考评价体系为基本遵循,凸出地理试题的育人功能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 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坚持立德树人”。 国家考试中心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 实施意见”,首次提出了“一点四面”的要求。“一点”即 以立德树人作为考核的核心点,“四面”指现阶段落实“立 德树人”要求的四个方面(在高考中体现核心价值、传统文 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四个方面。)的考核内容。国家考 试中心又进一步提出了“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 解答了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 2、由传统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命题理念向“价值 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评价的转变 基于素养立意的高考地理试题,尤其是全国卷的第36 题,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人地协调观为价值引领,以可 持续发展为最高境界,考查学生对人地协调观的理解和应 用水平。地理命题的主要视角有:能够正确认识地理环境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不同方式、 强度和后果;能够理解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阶段性表现 及其原因;能够结合现实中出现的人地矛盾的实例,分析 原因,提出改进建议。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 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800余家小 焦化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 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 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 图6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图6 (1)说明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8分) (2)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6分) ——人对地的影响方式。 (3)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4分) ——人对地的影响方式。 (4)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 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6分)——人地矛盾的解决措施。 能够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环 境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能够理解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阶段性 表现及其原因;能够结合现实中出现的人地矛盾的实例,分析原因, 提出改进建议。 (1)市场需求大;冶炼所需技术水平低;煤矿资源丰富, 质量高;当地对环境保护要求不高;公路交通比较畅通等。 (2)小焦化厂多;冶炼技术水平低;不注重环境保护等。 (3)公路运输中散落焦炭;煤炭运输中产生扬尘等大气污 染;汽车行驶过程中排放废气加剧空气污染等。 (4)集中采用先进技术,加强废气、废渣回收利用,废弃 物达标排放;改变交通运输方式,采用电气化机车,减少 内燃机车对环境的污染;选择使用高标准(低硫、低灰分) 煤炭资源等。 基于素养立意的高考地理试题,重视对综合思维的考查。 综合思维是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 维品质和能力。“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 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 动的关系。地理命题的主要视角有:能够从地理要素综合的 角度认识地理事物的整体性、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的关系(要素综合);能够从空间和时间综合的角度分析地 理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化(时空综合);也能够从 地方或区域综合的角度分析地方或区域自然和人文要素对区 域特征形成的影响,以及区域人地关系问题(地方综合)。 2020年全国2卷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 玉米油是利用玉米胚芽生产的一种谷物油脂,营养丰富,口味清香。玉 米油生产流程由毛油提取和毛油精炼等环节构成,胚芽的毛油提取率为40%, 由毛油到精炼油的转化率为90%。山东邹平某公司是我国建设最早、目前规模 最大的玉米油产品研发和生产企业,其玉米油销售量占国内市场的50%。该公 司在山东惠民、辽宁铁岭、内蒙古通辽和鄂尔多斯建有毛油压榨工厂,在公 司本部、浙江杭州、广东广州建有精炼油和小包装产品生产基地(图10), 将毛油运输至精炼油生产基地多使用集装箱液袋(一次性使用的储存和运输 各种非危险液体货物的软体包装容器),使用罐箱或铁桶运输则越来越少。 (1)简述惠民、铁岭、通辽、鄂尔多斯等地吸引该公司建设毛油压榨 工厂的优势条件。(6分)——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 (2)分析该公司在杭州、广州建设精炼油和小包装产品生产基地的主 要原因。(8 分)——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 (3)推测并解释将毛油由铁岭运输到广州精炼油生产基地的合理交通 方式,指出使用集装箱液袋运输相对于使用铁桶运输的优势。(8分) ——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 答案:(1)为玉米主产区,原料丰富;皆为欠发达中小城市,地 价便宜,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 (2)接近市场,辐射人口多,市场规模大,适合当地消费者需求; 运输毛油与运输精炼油成本相近,由精炼油生产到小包装的工艺衔 接紧密,产品可快速投放市场,有利于保证产品的新鲜度。 (3)合理交通方式为陆海联运;因为长距离海运费用较低,节约 运输成本。相比铁桶运输,使用集装箱液袋运输转运方便,只需单 程运输,节约运输费用;液袋可充分利用集装箱的空间,装载量大 (具有规模运输优势)。 基于素养立意的高考地理试题,重视对区域认知的考查。 区域认知是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 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区域认知”素养有助于人们从区域 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地理命题的主要视角有:能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 识与习惯,能够用正确的方法与工具认识区域;能够正确分 析和说明区域(要素)特征和区域(要素)差异;能够正确 解释、评析区域开发利用决策的得失,解决区域发展问题。 2020年全国Ⅰ卷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葡萄喜光,耐旱。图5为某坡度较大的地方采用顺坡垄方式种植葡萄的 景观。该地位于52°N附近,气候湿润。 (1)当地采用顺坡垄种植葡萄,据此分析该地区的降水特点。(8分) ——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 (2)指出该地种植葡萄宜选择的坡向,并分析与梯田相比,顺坡垄利用光 照的优势。(8分)——分析和说明区域(要素)特征和区域(要素)差异。 (3)说明温带半干旱地区坡地耕作不宜采用顺坡垄的理由。(6分) ——解释、评析区域开发利用的差异和区域发展问题。 答案:(1)顺坡垄不利于保水保土(灌溉不便)。因此,该地区降水 应具有以下特点:降水频率高(经常降雨),强度小(少暴雨或每次降 雨量较小) ,降水量季节分配较均匀。 (2)葡萄喜光。种植葡萄宜选择向阳坡(或用方位表示的阳坡,如 南坡)。该地纬度高,太阳低(正午太阳高度小)。与梯田相比,顺坡 垄接受阳光照射的角度较大,植株和垄接受光照的面积较大。 (3)温带半干旱地区偶有暴雨,种植作物需要灌溉,而坡地顺坡垄 不利于保水保土。 基于素养立意的高考地理试题,重视对地理实践力的考 查。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模拟实验等地理实 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地理实践力”素 养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 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 强社会责任感。地理命题的主要视角有:能够用观察、调查 等方法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有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兴趣; 能够独立设计地理实践活动的方案,独立思考并选择适当的 地理工具;能够实施活动方案,主动从体验和反思中学习, 实事求是,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方法。 2020年全国3卷 43.【地理—选修 3:旅游地理】 徽杭古道是古代徽商贩运盐、茶、山货的必经之路。近 年来,徽杭古道安徽伏岭镇至浙江清凉峰镇段逐渐发展成为 徒步旅游线路。下图示意该段徽杭古道所在区城的地形。 说明该段徽杭古道成为徒步旅游线路的优势条件。(10 分) 答案:线路长度适中;沿途自然景观丰富、多样,特色鲜明; 线路历史久,文化景观多,文化底蕴深厚; 周边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徒步旅游需求旺盛; 距主要城市(杭州)等客源地较近,交通便利。 由“徽杭古道是古代徽商贩运盐、茶、山货的必经之路。”的材料可知该段 徽杭古道文化景观多,文化底蕴深厚,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由图10信息获知:一是根据经纬度确定徽杭古道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 候温暖湿润。二是根据等高线,判断其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山清水秀,风 光秀丽,自然景观丰富多样,具有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三是根据杭州的位 置推断该地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客源市场广阔;四是根据较小的经度差可 知,安徽伏岭镇至浙江清凉峰镇段,路程不长,可满足不同年龄段的游客的 旅游体验。——观察的方法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 由生活地理可知,近年来我国高速化公路与铁路建设发展,徽杭古道安徽伏 岭镇至浙江清凉峰镇段邻近沪宁杭城市圈,高速化交通四通八达。 由已学的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知识可知,应从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客 源市场、交通、评价等要素进行分析。——独立思考并选择说明阐释的方法, 获得问题的解答。 通过以上的获知、解读已给,调动与运用已学,采用阐释说明的方法,获得 试题答案。 3、聚焦核心地理概念,并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 核心价值融入核心概念的考查之中。 地理大概念由地理学科的本质属性所决定。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 关系的科学。 地理学科的大概念是人地关系。在大概念下,分 为6个核心概念。 “它在哪里?”—地理位置—地、人的位置与分布。 “它是什么样子的?”—地理特征—地、人的空间特征。 “它为什么在那里?”—地理成因—地地之间的相互作用,人 地之间的相互作用。 “什么时候发生的?”—地理过程与发展规律—自然地理环境 及其各要素的发生发展过程、人地关系的发生发展过程。 “它产生了什么作用?”—地理效应与地理意义—地地或人地 相互作用的地理现象。 “怎样使它有利于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地理措施—人地 协调,可持续发展。 42 人地关系大概念下的六大核心概念 纵观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无论选择题还是非 选择题,尤其是36题和44题),从设问角度看都是 围绕着人地关系这一大概念,重点考查大概念之下 的六大核心概念,并将对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 心价值的考查融入其中,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地 理测评内容体系,较好地践行了“价值引领、素养 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命题理念。 4、试题结构趋于稳定成熟,试题要素的设计追求精益求精。 高考地理试题结构有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之分。 外部结构是呈现在学生面前的试题形态。 选择题的试题形态由三部分构成: 材料+题干+选项; 非选择题的试题形态有两部分构成:材料+题干。 内部结构由立意、情境、设问和答案构成 立意是试题的考核意图,立意反映了“为什么”“考什 么”“怎么考”的考核要求,是试题的灵魂和统帅。高考地 理命题,坚持“立意先行”原则,即命制试题要先确定立 意,然后再精选情境材料、设置地理问题。情境和设问 既受制于立意,又为立意服务,是落实试题立意的载体 和途径。现阶段高考地理试题的立意,充分体现了素养 立意的要求,直观表现就是强化了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考 查,其内在价值在于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 一高考的核心功能。 情境是实现试题立意的材料和介质,关系着立意表达的 程度。情境是立意的具象,是信息的载体,是设问的基质, 是做答的依据。 情境应贴近生活、贴近生产、贴近时代、贴近热点,彰 显地理价值理念。 高考地理的试题情境大致分为两大类:生活实践情境和 学习探索情境。 生活实践情境 按照现实生活中地理事象及其变化的 内在逻辑而呈现的真实情境,主要用 于考查学生对地理原理的迁移与应用。 学习探索情境 以地理学科专业语言与符号,按照 学科逻辑呈现的真实情境,主要用 于考查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理解 与调用,并可规避学生成长环境的 差异,着力体现基础性的考查要求。 以地理科学问题为背景,按照学术 研究的一般路径而呈现的真实情境, 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问题建构与解 决,渗透着学科思想与学术意识的 导引,着力体现创新性的考查要求。 已 学 的 应 用 未 知 的 探 寻 设问是问题的呈现形式,关系着立意实现程度。 高考地理试题的设问,一般遵循下列设计原则:围绕 立意,基于情境设置问题;着眼于地理视角、针对核 心概念进行设问;设问方式新颖、巧妙、灵活;设问 语言准确、简明、通俗;综合题设问一般包含行为动 词、考查对象和限制条件等要素,选择题一般包括考 查对象和限制条件等。 答案是试题探讨的结果。高考地理试题答 案设计的基本要求是:选择题答案要唯一, 具有排他性;主观题答案要符合解答要求, 准确到位,用要点呈现方式。 2020年全国3卷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 马来西亚曾为世界最大的锡精矿生产国。自1986年开始实施工业化战 略,经济持续数年高速增长,迅速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20世纪 80 年代,该国锡矿资源枯竭,最大的锡矿坑积水成湖,周边矿场废置。自 1990年起,利用该矿坑湖和废置矿场,陆续建起集主题公园、高尔夫俱乐 部及球场、酒店和度假村、购物中心和商业城、国际会展中心,高档住宅 区等为一体的休闲城。该休闲城成为闻名世界的旅游和休闲中心。下图示 意该休闲城的位置。 (1)估算该休闲城至吉隆坡市中心和国际机场的距离,说 明其位置优势。(4 分) (2)说明废置矿场和矿坑湖为建设该休闲城提供的有利条 件。(6 分) (3)该休闲城定位高档。从马来西亚经济发展背景出发, 分析该休闲城主要的客源市场。(8 分)(4)该休闲城规模 大,集休闲娱乐、体育、会展、购物、酒店、住宅等于一体。 简述这样的模式对吸引消费者的作用。(4 分) (1)估算该休闲城至吉隆坡市中心和国际机场的距离,说明其位置优势。 (4 分) (2)说明废置矿场和矿坑湖为建设该休闲城提供的有利条件。(6 分) (3)该休闲城定位高档。从马来西亚经济发展背景出发,分析该休闲城 主要的客源市场。(8 分) (4)该休闲城规模大,集休闲娱乐、体育、会展、购物、酒店、住宅等 于一体。简述这样的模式对吸引消费者的作用。(4 分) 立意:选取马来西亚休闲城的建设和发展案例,承载“区域能源、矿产资源 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和”工业农业区位因素“之必备知识,以人 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念为引领,从交通、土地、市场等角度,要求考 生在工业、农业区位因素等必备知识基础上,建构、运用休闲服务业区位因 素等生成知识,以要素综合和地方综合的思维方法,分析与解答该组试题, 由此全面考人地协调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 情境:马来西亚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之路——休闲城的建设。 (1)估算该休闲城至吉隆坡市中心和国际机场的距离,说明其位置优势。 (4 分)——基于情境和核心概念设问(它在哪儿)。设问对象为距离 与位置的优越性;限制条件是吉隆坡和国际机场的距离以及休闲城位置 的优势。行为动词为估算和说明。 (2)说明废置矿场和矿坑湖为建设该休闲城提供的有利条件。(6 分) ——基于情境和核心概念设问(怎样使它有利于人类活动)。设问对象 是建设休闲城提供的有利条件;限制条件是废置矿场和矿坑湖与休闲城 之间的关系。行为动词为说明。 (3)该休闲城定位高档。从马来西亚经济发展背景出发,分析该休闲城 主要的客源市场。(8 分)——基于情境和核心概念设问(它是什么样 子的,它为什么在那里)。设问对象是客源市场;限制条件是马来西亚 休闲城的客源市场。行为动词为分析。 (4)该休闲城规模大,集休闲娱乐、体育、会展、购物、酒店、住宅等 于一体。简述这样的模式对吸引消费者的作用。(4 分) ——基于情境和核心概念设问(它产生了什么作用)。设问对象是对消 费者的吸引作用;限制条件是该休闲城的这样的模式对吸引消费者的作 用。行为动词为简述。 答案:(1)距吉隆坡市中心约 20 千米,距国际机场约 40 千米。 离两地距离较近,临高速公路(交通方便,用时短), 方便吉隆坡市民和 外地(国外)游客前往。 (2)废置矿场土地价格低,拆迁方便、投入低;矿坑湖水面较开阔, 可作为休闲城环境景观营造的核心。 (3)马来西亚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对休闲需 求和休闲层次要求急剧提升,吉隆坡是首都,高消费人口集中,是最直 接的客源地,国内其他地区也成为重要的客源市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 下,马来西亚经济迅速发展密切了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使吉隆坡吸 引更多国际(政务、商务等)人员和游客,且休闲城高档具有品牌效应, 因此,国际高消费人群成为重要的客源群体。 (4)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服务全面且水平高,接待能力强。 答案:要点化、条理化、逻辑化、简介化。 5、试题取材有“1远5近”的趋向,来源途径多且加工精细。 教 材 远离 近 距 生活实际 生产实际 时代主题 学科发展 专业方向 “1远5近”示意图 现行教材有多个版本,内容丰富,案例众多,为什么高 考命题弃而不用?目的是为了体现考试的公平公正。 试题取材远离教材,并不意味着高考地理命题与中学教 材脱节。对于考生来说,试题情境材料是陌生的,但是要解 决基于陌生情境的各种地理命题,却离不开教材中所学的地 理知识和地理原理,正所谓“题在书外,理在书中”。 需要教材知识、生成知识加迁移知识方能够解答高考试题。 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素材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1)学术期刊。如2020年全国Ⅰ卷第 37 题(玄武岩台地),素材来源于 《地震地质》2011 年第 6 期“内蒙古贝力克玄武岩台地火山地质成因探 讨”,命题人以期刊论文为依托,精选核心内容,简练地介绍玄武岩台地 的形成时间、过程及地形类型,并以此为试题情境,紧扣“流水侵蚀对玄 武岩台地的影响”这条主线,提出了3个不同层次的探究性问题。 (2)大学教材。如2018年全国Ⅰ卷第 6~8 题。该组题通过提供某河流上 游河段的单侧断面示意图和相关文字介绍,创设了一种学术类试题情境, 并基于情境提出了3个不同层次的探究性问题,着重考查了学生的综合思维 和分析判断能力。该组试题的素材来源可以从大学教材《现代地貌学》第 94 页中看到插图及对应的文字,教材内容指出:“基座阶地是以基岩为基 座,基岩顶面覆有河流冲积物。基座阶地的形成是由于构造抬升,河流下 切,并切过原先河谷的底部”,试题情境材料由此加工而来。 (3)新闻媒体。如2020年全国全国Ⅰ卷第43题(景泰蓝文化体验之 夜”),试题取材于2019年7月28号,文章题目:“景泰蓝夜场文化体验 之夜”本周开启,市民可亲自体验制作。来自新闻媒体的地理素材,往 往时效性强,生活气息浓郁,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亲近感。 除上述途径外,试题素材来源还有政府工作报告、学术专著、科普 读物、各类专业网站、命题人平时观察积累等。如2020年全国2卷的36题 材料取自导油网“中国玉米油大王”再融资取得进展,邹平三兄弟机械 起家油脂发家等文章。 命题人平时的观察与积累,更值得研究和关注,它将成为未来地理 试题素材来源的一个重要方向。 无论何种途径获取的试题素材,命题人都要对素材进行精细加工, 根据试题立意和测评要求加以删减、补充、整合、再造,有的试题还要 进行图图转换或图文转换。总之,基本要求是地理命题不能简单套用原 始材料(包括文字、图像等),必须经过命题人精加工之后才能有入题。 6、“大主题、小切口、深挖掘”的命题传统愈加凸显,主 题探究式的“问题串”成为试题设问常态。 近几年高考地理命题,传承了“大主题、小切口、深 挖掘”的命题传统,并且通过不断完善和创新使之发扬光大。 试题取材往往从时代大主题(如一带一路、产业转移、产业 结构升级等)切入,通过广泛选材,优中选优,最终确定试 题的“小主题”,并围绕“小主题”精心组织材料,创设试 题情境,分层设置探究性地理问题。 试题基于情境材料设问,设问的切口很小,但思维空间 很大,思维链条较长,着力考查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各小 题之间,围绕主题,相互联系,前后呼应,由易到难,由浅 入深,层层深入,形成主题探究式的地理“问题串”(如下 图)。 2020年全国1卷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葡萄喜光,耐旱。图5为某坡度较大的地方采用顺坡垄方式种植葡萄的 景观。该地位于52°N附近,气候湿润。 (1)当地采用顺坡垄种植葡萄,据此分析该地区的降水特点。(8分) ——根据纬度位置,气候湿润、顺坡垄等信息分析该地降水特点。根据自 然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思考“地”的特点。思路是由人到地, 多因一果。思维结构为关联结构,思维难度上升。 大主题: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以 某坡地的位置、气候及顺坡垄方式 种植葡萄景观图构建试题情境,围 绕“顺坡垄方式种植葡萄”为这个 中心,从小处着眼,设置了3个思维 进阶明晰的探究性问题。 2020年全国1卷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葡萄喜光,耐旱。图5为某坡度较大的地方采用顺坡垄方式种植葡萄的 景观。该地位于52°N附近,气候湿润。 (2)指出该地种植葡萄宜选择的坡向,并分析与梯田相比,顺坡垄利用光 照的优势。(8分)——让学生对比梯田,分析顺坡垄利用光照的优势,与 第(1)小题相比,第(2)小题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突破学生的思维定 势,答题思路是由人到地,一因多果(强度、面积)。思维结构为关联结 构,答题难度也有所增加,思维进阶提升一个层级。即换角度上层级。 大主题: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以 某坡地的位置、气候及顺坡垄方式 种植葡萄景观图构建试题情境,围 绕“顺坡垄方式种植葡萄”为这个 中心,从小处着眼,设置了3个思维 进阶明晰的探究性问题。 2020年全国1卷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葡萄喜光,耐旱。图5为某坡度较大的地方采用顺坡垄方式种植葡萄的 景观。该地位于52°N附近,气候湿润。 (3)说明温带半干旱地区坡地耕作不宜采用顺坡垄的理由。(6分) ——要求考生说明温带半干早地区坡地耕作不宜采用顺坡垄的理由。将学 生的思维从湿润地区的顺坡垄大角度地引向温带半干早地区的坡地,在对 比中寻找温带半干早地区的坡地不宜采用顺坡垄的理由。思路为多因一果, 思维结构为关联结构。学生在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中,因地制宜的农业可持 续发展观念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升华。实现由思维到思想的提升。 3个探究性问题共同围绕一个 主题(顺坡垄方式种植葡萄)展开; 设问切入点小,思维空间大;问题 有层次,有纵深,体现探究性。 答案:(1)顺坡垄不利于保水保土(灌溉不便)。因此,该地 区降水应具有以下特点:降水频率高(经常降雨),强度小(少 暴雨或每次降雨量较小) ,降水量季节分配较均匀。 (2)葡萄喜光。种植葡萄宜选择向阳坡(或用方位表示的阳坡, 如南坡)。该地纬度高,太阳低(正午太阳高度小)。与梯田相 比,顺坡垄接受阳光照射的角度较大,植株和垄接受光照的面 积较大。 (3)温带半干旱地区偶有暴雨,种植作物需要灌溉,而坡地 顺坡垄不利于保水保土。 7、试题难中易结合,整体难度适中,难度系数在合理区间波动。 近年来的高考地理命题难中易结合,难度适中。 让考生在高考中考出成功、考出自信、考出水平。 试题难易适中,既是选拔性考试的需要,也体现了对考 生的人性化关怀。 近年来,全国卷高考地理的难度系数一般在0.5~0.6之 间波动(如下表),整体趋势难度有所降低。 年份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难度系数 (抽样) 0.54 0,54 0.55 0.57 0.59 0.57 试题难度影响着试题的区分度和信度, 决定着试题测量的水平和质量。从命题角度 说,如何调控好试题难度是命题人面临的一 个难题,因为影响试题难度的因素很多,不 仅需要命题人有深厚的专业功底,还要有较 高的经验水平。一般来说,命题人调控试题 难度,可从五个方面入手(如图所示) (1)情境材料。情境材料的复杂程度和表述的专业化程度,影响试题的难 度。单一材料,学生易于理解和把握;复合材料和复杂材料,不仅学生的 阅读量会增加,理解难度也会相应增加;用专业术语建构试题情境,会大 大提升试题难度。如2018年全国1卷36题(亚马尔半岛天然气项目)阅读材 料达308字,专业概念多,材料复杂,增加了试题难度。 (2)认知水平。试题对学生认知水平的考查,可分为记忆、理解、应用、 分析、评估、创新等不同层级,考查的认知水平越高,试题难度就会越大。 如2018年全国2卷36题(贵安新区数据中心)的第(4)题,东部沿海地区 的一些数据中心开始采取节能降耗措施。你认为目前贵安新区的数据中心 是否有必要这样做?请表明观点并解释原因。认知水平不仅要达到应用、 分析,而且需要进行创新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解释原因。 (4)推理水平。地理试题中涉及的推理水平,可分为简单推理、中等推理 和复杂推理三种情况,简单推理,即只需一步推进即可得出结论;中等推 理,则需两步推理;复杂推理,需要三步及以上的推理过程,很显然,推 理水平是影响试题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如2020年全国3卷36题的(3)该 休闲城定位高档。从马来西亚经济发展背景出发,分析该休闲城主要的客 源市场。 答案:(3)马来西亚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对休闲 需求和休闲层次要求急剧提升;吉隆坡是首都,高消费人口集中,是最直 接的客源地,国内其他地区也成为重要的客源市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马来西亚经济迅速发展密切了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使吉隆坡吸引更多 国际(政务、商务等)人员和游客,且休闲城高档具有品牌效应,因此, 国际高消费人群成为重要的客源群体。 每一要点的得出需要三个点的衔接,推理水平要求高,增加试题难度。 (5)知识含量。一般解决一个地理问题,所题需要的知识点有3种情况:1 个知识点、2个知识点和多个知识点,需要的知识点越多,试题的综合性越 强,难度好越大。 如2020年全国2卷 43.评价仿建国外著名旅游景点的做法对当地旅游开发的影响。即有 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既有设计难度、资金投入、借助知名度等知识, 还要有历史文化传承、原生文化保护等知识,综合性强,试题难度大。 8、重视地理命题全过程管理,确保地理高考有较高的信度 和效度。 考试目的决定着高考命题的方向,是高考核心 功能的集中体现; 命题细目表对整个命题过程起着控制和评价作 用; 打磨试题则是使试题由“半成品”变为高质量 合格“产品”的必备环节; 编组试卷,就好似整个地理命题过程的一个 “组装车间”,通过精心编组试卷,一份高质量的 高考地理试卷就基本定型了。 命题细目表是试卷编制的计划书和蓝图,是显 示试卷结构与命题要素之间关系的关联表,具有二 维结构,其中一维指向试卷结构、另一维指向基本 命题要素,包括考查内容、认知要求、核心素养、 预设难度等。命题细目表在命题过程中起着十分重 要的作用,有利于以规范命题行为,增强计划性, 减少盲目性;有利于提高命题质量和效率;有利于 把握命题范围和考试目标;有利于发挥命题人的主 观能动性。命题细目表一经确定,命题人员必须严 格遵守,认真落实。 对高考地理命题规律完整、清晰、 准确的认知,把握地理命题规律,可 帮助我们更好地指导地理教学工作, 使地理教学更贴近高考要求,使备考 复习更加精准有效。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