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02地球表面形态-2021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浙江专用)(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难点02地球表面形态-2021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浙江专用)(解析版)

ID:586977

大小:3.21 MB

页数:19页

时间:2021-03-2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难点 02 地球表面形态 〖难点解读〗 本专题内容在浙江高考地理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是浙江高考地理考查的难点内容之一,难点主要集中 在地球表面形态的成因分析,在高考中主要以景观图、区域图、地质剖面图和等高线图为载体考查内外力 作用的能量来源、地质构造的成因分析及实践意义、地质剖面图的判读、特殊地貌的成因分析。此外,地 形、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是重要的命题点,难度一般。命题形式中选择题和综合题均可出现。 〖典例探究〗 (2019·浙江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世界一月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局部图。 材料二:峡湾是海岸槽谷被海水入侵形成的狭长海湾,峡湾深入陆地数十至数百千米,海水很深,两 侧陡崖魏然,景色壮丽。下图为峡湾海岸景观图。 乙处山脉是亚洲和_______的分界线,该洲丙半岛西海岸峡湾地貌十分发育,形成峡湾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 是_______,该外力作用强盛时期,海平面比近现代_______(填“高”或“低”)。 【答案】欧洲 冰川 低 【详解】 乙处山脉为大高加索山,为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丙半岛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由于纬度高,受冰川作用, 多形成峡湾地貌;冰川作用强强盛时期,气温较低,海平面低于现代。 2.(2016·浙江高考真题)读欧洲西部都分区域略图(左图)及图中②地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勃朗峰所在山脉是欧亚板块与______板块 (域“碰撞”或“张裂”)而成。 【答案】(1)非洲 碰撞 【解析】 【详解】 (1)图中勃朗峰所在山脉位于地中海北岸,是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而成。 〖备考秘技〗 根据考纲和考情分析,针对地球表面形态的成因难点,要求能够运用地形地貌相关知识,说明自然地 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并能结合材料或者实例分析板块构造学说、特殊地貌、地质构造等方面知 识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因此,解题关键是透彻理解地球表面形态的基础知识,平时还要注意观察生活中 的地理现象,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 〖基础知识〗 难点 1、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比较 地质作用 主要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 地球内部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 震等 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外力作用 地球外部的太阳能 地壳表层物质的破坏、搬 运和堆积 使地表趋于缓和平坦 各种地表形态是内力与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难点 2、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 板块运动形成了板块之间的两种基本关系:即板块与板块之间互相挤压碰撞,或者相邻的板块彼此分 离。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和地震。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地运动中。地幔物质从海岭顶部的巨大开裂处涌出,凝固后形成 新的大洋地壳,该地区为 板块的生长边界。以后继续上升的岩浆又把原先形成的大洋地壳以每年几厘米的 速度推向两边,使海底不断更新和扩张。当扩张着的大洋地壳遇到大陆地壳时,便俯冲到大陆地壳之下的 地幔中,逐渐熔化而消亡,形成消亡边界。具体如图所示: 难点 3、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 板块相对移动方向 对地貌的影响 举例 形成边界的类型 板块张裂 常形成裂谷和海洋 东非大裂谷、大西 洋等 生长边界←|→ 板块相撞(相 向移动) 大 陆 板 块 互 相 挤压碰撞 常形成高峻的山脉 和巨大的高原 喜马拉雅山脉、青 藏高原 消亡边界→|← 板块相撞(相 向移动) 大 陆 板 块 与 大 洋 板 块 挤 压 碰 撞 常形成深邃 的海沟,以及与之 相伴的山脉或岛弧 美洲西岸的山脉和 亚洲东部的岛弧 消亡边界→|← 难点 4、地质剖面图 (1)常考图识 (2)地质剖面图的判读类型 ①判读岩层新老关系 ②判读地质构造 ③判读地壳运动过程 a.褶皱、断层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如图 1 中的断层,岩层未发生弯曲,说 明经历了垂直运动;图 2 中的褶皱、图 3 中的褶皱和断层,说明该地经历了水平挤压作用。 b.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也可能伴随着下降运动。如图 1 中左 侧岩层Ⅰ的存在。图 2、图 3 中的各岩层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 c.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 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难点 5、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地貌的判断方法 (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①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 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③风力作用:在风源地(或风力强大的地方)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难点突破〗 1.板块构造学说的应用 (1)解释宏观地形的成因。如青藏高原是由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向碰撞隆起形成。 (2)判断某海域或两大陆之间距离的变化趋势。如红海地处板块生长边界处,因此其面积将逐渐变大, 而地中海地处板块消亡边界,因此其面积将逐渐变小,其两侧的非洲大陆和欧洲大陆之间距离将逐渐变小。 (3)解释火山、地震分布的规律。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而板块交界处地壳活 跃,因此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活动。 2.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区别 (1)地质构造主要有褶皱(向斜、背斜)、断层,与地表形态无关,关键是看地下岩层的弯曲状况及 岩层是否连续。 (2)构造地貌主要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只判断地表形态和高低状况。特别注意向斜 谷、向斜山、背斜山、背斜谷、断块山均为地貌类型。 3.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4.地质构造的判断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或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或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断层:一是看岩体是否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 地垒:两条断层线之间,岩层相对两侧上升。 地堑:两条断层线之间,岩层相对两侧下降。 5.河流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判断方法 河流沉积物颗粒的大小与流速呈正相关:流速越大,沉积物的颗粒越大;流速越慢,沉积物的颗粒越小。 从河流上游到下游,一般沉积物,分别为石块、鹅卵石、砾石、粗砂、细砂、黏土。 6.河流袭夺: (1)定义:由于“低位河”具有强烈的溯源侵蚀能力,经过地质年代的不断侵蚀,不断地切割分水岭, 最终将分水岭切穿(形成峡谷),将另一侧河流的上游河段夺了过来,进而完成河流袭夺过程。 (2)袭夺条件: ①两条河川间的距离不能太远; ②其中一条河川的侧蚀或向源侵蚀强烈; ③必须一条为高位河、另一条为低位河,也就是分水岭两侧的海拔要具有明显的差异。 (3)袭夺后的影响 河流袭夺完成后,低位河因为袭夺了高位河的上游,所以称为“袭夺河”;被袭夺的高位河上游称为 “改向河”;剩余失去源水的高位河下游河段则称为“断头河”。在被袭夺的哑口处,保留冲积砾石或谷 形,称为风口;被夺河与袭夺河相交处,河流流向极不自然,往往呈现突然转弯的现象,称为袭夺湾,在 袭夺湾附近有时形成跌水(由于袭夺湾位于这两河之间,落差甚大,易形成瀑布跌落式的水流)。 由于水量减少,断头河水流与原来形成的谷地规模很不相称。并且,由于源头被截,水量减少,断头 河流速变缓,搬运能力降低,泥沙大量堆积,堵塞水流,往往形成一些小的沼泽或湖泊。 〖随堂演练〗 (2020·浙江高三月考) 某地区沙漠化严重,某研究团队研究该地区的风沙流时发现:随着粒径的 增大,沙粒运动方式依次为悬移、跃移和蠕移(图 1);沙粒绝大多数部分集中在距沙床面 10 厘米的高度内, 沙粒粒径及移动高度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大;输沙量与风速、下垫面密切相关(图 2)。该地区在机械固沙(采用 麦草扎设草方格沙障)的基础上配合生物固沙(在草方格中种草),防治流沙扩张效果明显,距沙床面 10 厘米 的高度内输沙量趋近于 0。完成下面小题。 1.风速从 16 米/秒增至 20 米/秒时,该地区戈壁风沙流( ) A.最大输沙量高度降低 B.沙粒粒径变小 C.近地面输沙量减小 D.总输沙量减小 2.风速在 16—20 米/秒时,该地区戈壁 0~10 厘米高度内沙粒最主要的运动方式是( ) A.静止 B.悬移 C.蠕移 D.跃移 【答案】1.C 2.D 【分析】 1.读图可知,风速从 16 米/秒增至 20 米/秒时,0~2 厘米高度内输沙量减小,2~10 厘米高度输沙量增加(表 明近地面输沙量减小),最大输沙量高度上移,A 错,C 正确;随着风速的增大,总输沙量增加,沙粒粒径 变大,BD 错;故选 C。 2.读图可知,该区域戈壁风速在 16-20 米/秒时,0~2 厘米和 7~10 厘米高度内输沙量较小,蠕移和悬移比 重较低;2~7 厘米高度内输沙量最大(该高度范围以跃移为主)。所以风速在 16-20 米/秒时,该地区戈壁 0~10 厘米高度内沙粒最主要的运动方式是跃移(虽然有蠕移,但不是该风速条件下,该地区戈壁 0~10 厘米 高度内沙粒最主要的运动方式,且沙粒不可能以静止为主),D 正确,ABC 错,故选 D。 【点睛】 本题组难度较大,重在加强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结合图 1 信息明确距离沙床不同高度,沙粒运 动方式的差异;结合图 2 信息明确在不同风速条件下,戈壁沙粒在距离沙床不同高度的输沙量的差异。 (2020·浙江高三月考) 图 1 为我国某山脉地形图,图 2 为图 1 中某地的景观图,据学者推测第 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约为 3500~3600 米。完成下面小题。 3.图 2 景观可见于图 1 中的(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4.有关图中甲、乙、丙、丁地形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岩层挤压弯曲形成 B.乙为冰川向北推移形成 C.丙为岩层断裂下陷形成 D.丁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答案】3.D 4.B 【分析】 3.图二所示景观为山脊。由图一中的等高线分布状况和等高线数值可以看出,乙地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 山谷,B 错误。甲地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A 错误。丙为鞍部,C 错误。丁地等高线向低 处凸出,为山脊,D 正确。据此分析本题选 D。 4.乙为谷地,根据材料“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海拔 3500-3600 米”可以判断该谷地的成因是冰川 侵蚀作用形成的∪型谷,该地山峰海拔为 3767.2 米且位于乙谷地南侧,故该谷地为冰川向北推移而成,B 对。甲处为山顶,应为内力形成,但图示没有褶皱或断层的相关信息,不能判断甲的地质构造,A 错。丙海 拔高,不可能是岩层下陷而成,C 错;流水侵蚀而成的往往是谷地,丁为山脊,不可能是流水侵蚀而成。据 此分析本题选 B。 【点睛】外力作用及其地貌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2020·浙江台州市·高三零模) 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其中侵蚀力强的 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下图为山 东省沂源县西南某局部区域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图中的东周河因溯源侵蚀,袭夺了沂河上源。完成下面小 题。 5.袭夺发生后,河水流向出现倒转的河段是( ) A.AB 段 B.BC 段 C.CE 段 D.EF 段 6.沂河上源被袭夺后,会导致( ) A.BC 河段水流速度变缓慢 B.FG 河段宽谷内水流变细 C.CD 河段河流径流量减少 D.大张庄的洪涝灾害增多 【答案】5.C 6.B 【分析】 5.根据图中沂河上源以及沂河等地理信息可知,图中 CE 段河流开始是沂河的一部分,随着东周河袭夺了 沂河上源,CE 流向倒转,注入东周河,C 正确;河流发生袭夺后,AB 段和 BC 河流只是最终注入的河段发 生了变化,但其本身的流向并没有发生变化,AB 错;由于上游河流被袭夺,EF 段补给水量大大减小,河流 枯竭断流,形成干涸河道,不存在“流向倒转”这一说法,D 错。故选 C。 6.BC 段河水的水流速度主要与该区域地势落差有关,河流袭夺对其水速影响不大,A 错;由于上游河流被 袭夺,FG 段补给水量大大减小,径流量大减,宽谷内水流变细,同时,大张庄的洪涝灾害减轻,B 正确,D 错;CD 段袭夺了沂河上源,其河流径流量增加,C 错。故选 B。 【点睛】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 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如下图: (2020·浙江高三一模) 河流阶地是在地壳运动影响下,河流下切侵蚀增强,原来的河谷超出洪 水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阶地面上常有河流沉积物残留。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剖面图。完 成下列小题。 7.形成 T1 阶地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是( )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地壳抬升 B.侵蚀作用-地壳抬升-沉积作用 C.沉积作用-地壳抬升-侵蚀作用 D.地壳抬升-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8.与其他时期相比,T2 阶地形成时期该流域( ) A.气候干旱,物理风化作用强 B.降水较多,河流搬运能力强 C.地震多发,对岩层破坏明显 D.气候寒冷,冰川侵蚀更明显 【答案】7.C 8.B 【分析】 7.由材料可知,阶地是指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 上的地形。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侵蚀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 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T1 阶地位于河谷时期地壳相对稳定,堆积大量泥沙,后经历地壳抬 升,流水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形成 T1 阶地。故选 C。 8.读图可知,T2 阶地的沉积物为大颗粒的砾石,说明 T2 阶地形成时期流水的搬运作用强,该流域此时降 水较多,河流的流量较大,流速较快,B 对。气候干旱,物理风化作用强、地震多发,对岩层破坏明显以及 气候寒冷,冰川侵蚀更明显等,形成的堆积物大大小小颗粒都有,ACD 错。故选 B。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地质作用的理解和掌握。 (2020·浙江高三月考) 潮沟是落潮时海水在滩涂上冲刷而成的沟槽,右图为典型潮沟形态及分 布区位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有利于众多潮沟发育的条件是( ) A.滩涂面积狭窄 B.海岸坡度平缓 C.海水含沙量小 D.潮水涨落幅度小 10.与盐沼的潮沟相比,光滩的潮沟( ) A.易摆动 B.深度小 C.更平直 D.宽度小 【答案】9.B 10.A 【分析】 9.由题可知,潮沟是落潮时海水在滩涂上冲刷而成的沟槽,海岸坡度平缓,潮水覆盖面积大,有利于泥沙 淤积形成较厚的泥沙层,退潮潮水冲刷易形成众多潮沟,B 正确。滩涂面积狭窄或潮水涨落幅度小,滩涂面 积小,不利于形成多样的潮沟,AD 错误。 海水含沙量小不利于涨潮时的泥沙淤积,泥沙层浅薄,不利于 形成滩涂,不利于退潮时形成潮沟。C 错误。故选 B。 10.由图可知,盐沼靠近高潮线,海水覆盖时间短,有大量植物生长,对滩涂泥沙具有固定作用,与盐沼 的潮沟相比,光滩无植物生长,泥沙较松软,光滩退潮水量大,侧蚀作用强,潮沟易摆动,更弯曲,A 正确, C 错误。流量大,深度大, 宽度大。BD 错误。故选 A。 【点睛】退潮潮水冲蚀潮沟,可以类比河流侵蚀作用。 (2020·浙江高三开学考试) 石化作用是指物质变成石头的现象。位于希腊莱斯沃斯岛西北海岸 的石化森林世界地质公园,分布有远古植物的火山岩石化残留物图 2。完成下面小题。 11.关于该地质公园远古植物时期的地理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 A.气候寒冷干燥 B.植被高大茂盛 C.冰川地貌广布 D.为板块张裂处 12.推测石化森林形成的地质过程( ) A.熔岩掩埋—石化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B.断层下陷—泥沙覆盖—石化作用—风化侵蚀 C.泥沙掩埋—石化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D.地壳下陷—石化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答案】11.B 12.A 【分析】 11.根据图 2 中远古植物的火山岩石化残留物可知,该火山岩石化残留物较为粗壮,表明该地质公园远古 植物时期植被高大茂盛,气候温暖湿润,冰川地貌较少,B 正确,AC 错;该地应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 而非板块的张裂处,D 错。故选 B。 12.首先,该地多火山活动,熔岩以及大量火山碎屑物质快速将茂密的森林掩埋,从而将植物纤维与外界 环境相隔绝,植物纤维在最佳条件下发生石化,随后随着地壳抬升,分布有远古植物的火山岩被抬升至地 表,之后遭受外力的风化侵蚀,火山岩石化残留物(即石化森林)得以为人类发现。综上分析可知,A 正确, BCD 错误,故选 A。 【点睛】 该题难度较大,需要对石化森林的形成过程大胆推演。熔岩以及大量火山碎屑物质快速将茂密的森林掩埋, 从而将植物纤维与外界环境相隔绝,植物纤维在最佳条件下发生石化,实质上,这种石化作用是无机物逐 个分子的置换掉有机植物物质,因此植物的形态特征和树木的内部结构才能被完好的保存下来。 (2020·浙江绍兴市·高三二模) M 河不断向河源地侵蚀,最后切穿 M、N 两河的分水岭,导致 N 河上游径流注入 M 河,称为河流袭夺,下图为我国山东丘陵某河流袭夺处附近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13.发生袭夺前,M 河的上游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袭夺后,两河山区段发生的变化是( ) A.M 河河床侵蚀加强 B.M 河汛期提前 C.N 河水位变化加大 D.N 河阶地发育停止 【答案】13.C 14.A 【分析】 13.从图可知,①应为 N 河被袭夺前的河流阶地,因 N 河被袭夺成为断头河,不会是 M 河的源头,A 错误。 ②为 M 河的支流,通过溯源侵蚀袭夺 N 河,B 错误。③溯源侵蚀 N 河,故应为 M 河的源头,C 正确。④应为 N 河的源头,D 错误。故选 C。 14.袭夺后,汇入 M 河的水量增加,M 河床侵蚀加强,A 正确。汛期受当地的降水季节影响,与袭夺无关, B 错误。N 河由于水源大部分流向 M 河,水量减少,水位变化减小,C 错误。N 河水流虽发生改道,但河 流阶地会继续发育,D 错误。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河流袭夺的相关知识,河流袭夺,一般是低海拔的河流切穿两河的分水岭,袭夺高海拔 的河流,使高海拔的河流河水发生改道。要形成袭夺,分水岭一般海拔较低,容易被切穿,另外,两河海 拔相关较大。 (2020·浙江高三开学考试)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下 图为某玄武岩地貌景观。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完成下 面小题。 15.塑造图示地区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化和流水侵蚀 B.风化和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和搬运 D.沉积和固结成岩 16.根据侵蚀程度差异,图中不同地貌单元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 A.台地的玄武岩、平顶山的玄武岩、尖顶山的玄武岩 B.台地的玄武岩、尖顶山的玄武岩、平顶山的玄武岩 C.尖顶山的玄武岩、平顶山的玄武岩、台地的玄武岩 D.尖顶山的玄武岩、台地的玄武岩、平顶山的玄武岩 【答案】15.A 16.C 【分析】 15.由材料可知,图中地区玄武岩喷出的岩浆流动性较好,喷出冷凝形成平坦的地形,形成的台地在外力 侵蚀和风化作用下,形成年代较早的被侵蚀的严重,失去台地特征,而形成年代较晚的,被侵蚀较轻,保 留明显的台地特征。从平坦的台地到尖顶山和平顶山的形成主要是在内力基础上,受风化和流水侵蚀所致, A 对。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地貌,B 错。风力侵蚀形成风蚀蘑菇、城堡地貌,C 错。沉 积和固结成岩形成的主要为沉积岩,而图示地表形态是在岩浆岩基础上受外力侵蚀形成的,D 错。故选 A。 16.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 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 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故选 C。 【点睛】流水作用包括流水侵蚀作用、流水搬运作用和流水沉积作用。它们形成的地貌都不同。流水侵蚀 作用形成的地貌:沟谷地貌、“V”型谷、河流上的瀑布,使坡面变得比较破碎。流水搬运作用和流水沉积 作用形成的地貌:河谷平原、河口三角洲、山前冲积扇。 (2020·浙江温州市·高三二模) 下图为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某一岩层(甲)埋藏深度示意图。 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属于背斜地貌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要在 200 米高度利用甲岩层开凿一隧道,较合理的位置是( ) A.a B.b C.c D.d 【答案】17.C 18.C 【分析】 此题考查地质构造。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学生需要通过看图依据 岩层的的弯曲判断地质构造:向斜、背斜。此题难度大。 17.由图可知,岩层向上拱,为背斜,岩层向下弯,为向斜。根据题意,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 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并确定地质构造:向斜、背斜。所以需要把同一沉积岩埋藏深度 线向上平移,然后点与点的连线,看出岩层的弯曲形态(如图)。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对应图中的②④,C 正 确;①③对应地下岩层向下凹陷,应该是向斜地质构造,ABD 错误。故选 C。 18.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地质构造,主要是因为背斜岩层成拱形,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且不易积水。结 合地下岩层弯曲形态可知,a 是背斜,但甲岩层大部分在 200 米以下,A 错误;b 是向斜,修建隧道容易积 水,B 错误;c 是背斜,且甲岩层位于 200 米以上,适合修建隧道,C 正确;d 是向斜,不适合修建隧道,D 错误。故选:C。 【点睛】 地质构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一、利用背斜找油气依据:背斜岩层封闭,常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应用:利用背斜找油。天然气密度小, 分布在背斜顶部;水密度大,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 二、利用向斜构造找地下水依据:底部低凹易汇集水。应用: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 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可在向斜槽部打井。 三、利用断层找水依据: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所以断层线附近容易形成泉水。应用:利用断层找水。 四、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依据:断层处岩石不稳定,易诱发断裂活动破坏工程,会产生地震、 滑坡和渗漏等不良后果,也会造成建筑物塌陷。应用:水利(如水库)、交通(如铁路、机场、隧道)等 工程建设要绕开断层带或采取加固措施。 19.(2020·浙江高三开学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金沙江部分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 金沙江位于长江上游,因古代河谷盛产金沙而得名,干流长 2300 公里,落差 3300 米水能藴藏量 大。流域内谷坡山势陡峭、岩体垂悬,极易发生山体滑坡。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集中于 6-10 月。流域 学科内矿产资源丰富,采矿活动频繁。 (1)金沙江流域处于印度洋板块与_________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形成金矿带。在高温、多雨、强日 照的天气影响下,出露地表的金矿石易受__________、侵蚀等外力作用影响,矿石崩裂,沙金搬运至宽阔的 河谷,由于__________,泥沙和沙金发生沉积。 (2)从地质地貌角度,分析金沙江流域多滑坡的原因。 (3)露天矿开采过程中如何预防滑坡灾害的发生。 【答案】(1)欧亚(亚欧) 风化 流速减缓。 (2)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断裂带发育,岩石破碎;地表崎岖,坡度大。 (3)通过增加植被或砌筑局部挡土墙等方式进行边坡维护;设置排水网络,防止雨水冲刷边坡,润滑层理; 对岩体的位移进行监测;严禁非法采矿。 【分析】 本题以金沙江流域为例,考查我国西南地区的沙金的形成过程以及滑坡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详解】 (1)本小题考查沙金的形成过程。金沙江流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处于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交界地带。 出露地表的矿石易受风化作用、侵蚀作用等外力作用影响。宽阔的河谷地带,水流的速度较慢,携带的物 质如泥沙和沙金等,容易发生沉积。 (2)本小题主要考查滑坡发生原因。滑坡的影响因素包括气象、地质地貌、植被覆盖,人类活动等多种因 素,题目已经要求“从地质地貌角度”,所以只需要从该角度分析即可。根据上题已知金沙江流域位于板 块交界处附近,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断裂带发育,导致岩石破碎,这就为滑坡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 “流域内谷坡山势陡峭、岩体垂悬”并结合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该地地表崎岖,坡度大,容易发生山体 滑坡。 (3)本小题主要考查滑坡的预防措施。预防滑坡灾害的发生要围绕滑坡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滑坡发生的 原因是斜坡上的岩体、土体受重力作用,沿着滑动面整体下滑,其中暴雨使滑动面摩擦减少,加快下滑。 所以露天矿开采过程中预防滑坡灾害的发生首先要对斜坡实施干涉,如增加植被,修建挡土墙等,增大阻 碍,减少滑坡发生;由于雨水对滑动面有润滑的作用,所以要把雨水引到别的地方,减少对滑动面的影响; 在现代,可以借助遥感,对岩体进行监测,来判断短期内是否会发生滑坡危害;题目要求是“露天矿开采 过程中如何预防滑坡灾害的发生”,正规的单位开采过程中,相关部门可以进行监管,明确责任,而非法 采矿,脱离了监管,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其活动会对地表造成极大的破坏,加剧滑坡的发生,所以一定 要禁止非法采矿。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