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以人为本,以德为先(附解题分析及范文精评)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年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以人为本,以德为先(附解题分析及范文精评)

ID:583250

大小:18.01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3-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年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以人为本,以德为先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当上了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 位新教师来到学校,他就会交给那位教师一封信,信中写道:“亲爱 的老师,我亲眼看到人类不应该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 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 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 你认为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到什么呢? 要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选好角度,自定立意,明确 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公众号作文百宝箱) 写作指导 解题分析 这次写作属于新材料作文,同学们要全面理解材料。本则材料内 容比较容易理解、把握。根据材料要求“你认为在接受教育过程中, 最重要的是什么”,并结合材料一个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给他的每一 位新教师的一封信的内容,同学们能快速把握材料的主旨:我们接受 教育,不仅是为了“高学历”“高智商”,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得基本的 人格、基本的道德,我们应该学会尊重生命。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 先生所说:“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 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此则材料要求同学们结合自身思考、体验,谈一谈“你认为在接 受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有新意, 设计巧妙,同学们既是接受教育者,也是将来的“教育者”,易于同 学们展开联想和思考,更好地体现思辨性及看待事物的深刻性。 范文展示 学习之道,立德为本 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 他们所要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我认为,我们接受教育,不仅仅是 为了学习知识,更是为了树立良好的品德,塑造健全的价值观。 古时,学子们的启蒙读物《弟子规》以培养善、孝、德为先,对 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先学做人,后成栋梁。 然而在纳粹集中营中,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毒气室,学识渊博 的医生将儿童毒死,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无辜的幼儿。才高而德缺, 这值得人们深思。我们接受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成为工程师、科学家、 医生,最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成人比成才更重要。人性是 我们存在的重要意义。而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需要我们在接受教育 的过程中吸收精髓。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 有余力,则以学文。”自古以来,求学者,皆是以修身为本,如《大 学》中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 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意思是,上自 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 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作为新时 代的学生,我们在接受教育时,不能仅仅拘泥于学习书本上的知识, 更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立德修身,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传承中华美德。现如今,我国致力并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展,呼吁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育并举,相辅相成。“立 德树人”一直是学习的根本、成才的基石。 有才无德者,人生的大厦将会崩塌。 北大学子犯下弑母的罪行,伊利诺伊大学优秀助教杀害中国留学 生……这些惨绝人寰的事件说明什么?这些人仅仅学习理论知识,却 没有去培养自己的品德;仅仅注重学历和分数,不注重自己的内心修 养,从而导致情感道德缺失,不懂得敬畏生命,这样的人怎么能算是 栋梁之才呢? 学识固然重要,但比起学识,树立良好品德,塑造健全的价值观 念更为重要。倘若只注重学识,则是本末倒置。我们在接受教育的过 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品德。德才兼备,才是真正的人才。 点评 作者开篇便提出自己的观点:“我们接受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 习知识,更是为了树立良好的品德,塑造健全的价值观念”。观点明 确,作者明确地回应了材料中提出的“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最重要 的是学到什么”这一任务驱动。在论证过程中,作者主要从“为什么 要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培养良好品德,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 及意义”展开。引经据典,论证有力,很好地完成了议论文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结构,使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富有深 度。整篇文章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思辨性,在生活中,作者既能把眼 光放在关注社会事件上,又能对社会事件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值得 大家借鉴。 以人为本,以德为先 考试能筛掉学渣但不能筛掉人渣。在教育全面普及的当下,许多 “高智商犯罪”“高学历犯罪”等社会事件逐渐暴露出来。美国章莹 颖案、北大才子弑母案等事件,让我们惊悚地发现:在证书、奖状、 文凭的背后,隐藏的居然是如此不堪的灵魂和人性。 这些现象不得不让人反思——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著名教育 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也就是 说,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对于一名学生来说,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做一 个真正的人,有人性、有德行的人。教育的核心不是别的,就是德育, 这是尤为关键的。抛弃德育而只注重学习成绩方面的教育这种做法在 根本上就是舍本逐末。 青少年的教育关系到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命运,在接受教育的过 程中,我们要学会基本的人性和馨香的美德。韩愈在《师说》中有言: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每一次的点 拨和耐心教导,并非只是学业上的解惑,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育精神也 同样传递给了学生。上品之学不仅在于学问,更在于精神与品格的传 递。我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更应该从老师身上学到德行。德行是教 育的精髓和根本,是人类文明之大道、立身处世之根基,所以说教育 应是灵魂的教育,学习是塑造灵魂的过程。 “教学,说到底,是人类的精神和生命在一种文明层面上的代代 递交。”在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注重人性和品德的 教育,受教育并不只是为了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接 受老师传授给我们的德行和人性,成为更好的自己。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性之事业也。”教 育并非简单地向孩子灌输书本知识,而是对孩子独立人格、创造能力 的培养和引导。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自主地去吸收有益的知识,学习 必要的技能,独立地决定自己的人生道路,最终成为一个自尊自强的 人。所以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学习教育者之精 髓。 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始终有着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 怀,在教育过程中学会接受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如此,方能在教育 的路途上行稳致远。 点评 这篇文章始终紧扣材料主题。首段列举“高智商犯罪”“高学历 犯罪”的社会事件,揭示出抛弃道德的教育模式给自身及社会带来的 毒害,引发读者的思考,随后作者结合自身谈“学生”“青少年”在 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学到什么,及学到这些的意义是什么,可谓层 层递进、有理有据。第六段,作者更进一步,引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 先生的话,告诉我们现在及将来的“教育者”应该负有的责任与担当, 从而自然得出受教育者“最重要的是学习教育者之精髓”这一结论。 整篇文章不仅多处引用名人名言,而且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将平时 的学习和阅读很好地运用到文章中,如《师说》的巧妙引入,做到了 学以致用,也充分地体现了作者的理性思辨能力。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