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唐诗五首
加入VIP免费下载

13 唐诗五首

ID:579566

大小:72.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3-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2 唐诗五首 ‎1.诵读诗歌,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 ‎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领会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巧。‎ 一、导入新课 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名家辈出,佳作迭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中,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 二、教学新课 野 望 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疏通文义 ‎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教师指导:一定要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义。‎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目标导学二:理解诗句,概括内容 ‎1.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明确:描绘了诗人临近黄昏时徘徊在东皋之上,四处眺望,走走停停,不知止于何处,一副若有所思又若有所待的画面。‎ ‎2.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 明确:这两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了起来。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目标导学三:品味分析,体味感情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明确: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请从“景”与“情”的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明确: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3.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黄鹤楼 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谈谈你所了解的江南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著名诗文。‎ 明确:湖北:黄鹤楼 崔颢 《黄鹤楼》‎ 湖南:岳阳楼 范仲淹 《岳阳楼记》‎ 江西:滕王阁 王勃 《滕王阁序》‎ 目标导学二:朗读古诗,分析探究 ‎1.读了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明确:生1:我喜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因为这两句对仗工整,用词优美,我眼前好像也出现了这么一幅令人陶醉的画面。‎ 生2:我也喜欢这两句。“历历”“萋萋”两个叠词读起来流畅、舒缓,感觉非常宁静。‎ 生3:我喜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这两句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它讲述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2.诗中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3.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 明确:诗人由黄鹤楼的名字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发出怀旧、思乡的感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 ‎4.第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第七、八两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 三、板书设计 黄鹤楼鹤去楼空 白云悠悠愁晴川草树 日暮乡关 使至塞上 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 ‎1.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有《王右丞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后世称其为“诗佛”。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朗读并划分诗歌节奏。‎ 目标导学二:自主探究,理解诗义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小组内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歌的大意。‎ ‎2.概括诗歌主要内容。‎ 明确:诗人出使塞上途中的所见所感。‎ 目标导学三:把握内容,体会情感 ‎1.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有什么作用?‎ 明确:点题并交代地点及事由,衬托出诗人形只影单的孤寂、惆怅。‎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背景链接:唐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后留在河西节度使幕府任节度判官,实际上是被排挤出了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明确: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诗人用“征蓬”“归雁”比喻自己,透露出内心的寂寞孤独和飘零之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幽微难言的怨愤、抑郁以及思乡之情。‎ ‎3.试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 ‎(1)小组合作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紧扣诗歌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大”字,突出了边疆沙漠的浩瀚无边;“直”字,又表现了烽烟的挺拔、坚毅之美;“圆”字,写出了落日之低,突出了在大漠中观落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特殊感受;“孤”字写出作者被排挤后失意的心情;“长”字,将黄河的壮阔之美写得淋漓尽致。‎ ‎(2)“诗中有画”,从图画美的角度赏析这一句。‎ 示例:构图美:大漠、烽烟、长河、夕阳——苍茫辽阔;线条美:直烟、曲河、圆日——层次丰富;色彩美:黄沙、青烟、碧水、红日——鲜艳优美。‎ 小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描绘出了一幅极其奇特壮观的大漠中黄昏落日的画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愧是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教学建议】‎ 赏析角度示例:一炼字(大、孤、直、圆等);二写景(画面、构图、色彩等);三情感(情景结合等)。‎ ‎4.本诗的末尾写到的“燕然”,暗用一个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明确:汉将窦宪大胜匈奴于燕然山,刻石记功以还。诗句一则歌颂守边将士为国奋勇杀敌之功,二则暗示自己为国建功立业之心。表现出诗人的达观以及慷慨悲壮的情感。‎ 三、板书设计 使至塞上首联——叙事 颔联——景中含情 颈联——诗中有画 尾联——叙事孤寂愤懑、慷慨达观、‎ 渴望建功立业 可取之处 ‎1.重视诵读,并能够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来理解诗歌意思。‎ ‎2.善于及时补充背景知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情感。‎ 不足之处 本诗情感富于变化,在具体解读的时候,还需借助更多的素材,渲染氛围,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渡荆门送别 目标导学一:译诗,解说内容 请结合文中注解自译全诗。‎ 提示:我驾轻舟一叶,顺流而下,一直远渡到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山峦从我的视野中一点点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还是故乡的水好啊,它不远万里把我送到江汉平原。‎ 目标导学二:评说,深入赏析 ‎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 明确: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2.颔联中的“随”和“入”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明确:一个“随”字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入”字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磅礴,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 ‎3.颈联的描写有何妙处?‎ 明确: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海市蜃楼喻云之奇特,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4.赏析尾联,并思考:本诗题为《渡荆门送别》,清代诗人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你有什么看法?‎ 明确:诗的尾联的妙处在于:诗人明明有离乡惜别的情思,而又不直说,反而采用拟人化手法,说“故乡水”对自己怀有深情,不辞劳苦,从四川一直送他到荆门外,即“万里送行舟”。采用这种拟人化的手法,比直抒胸臆陈述离乡之情显得更曲折含蓄,更有诗味和情趣。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沈德潜认为“送别”二字可删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三、板书设计 渡荆门送别渡荆门首联——叙事 颔联 颈联——写景——激动 开朗 送别——尾联——思乡、惜别积极乐观 豪迈向上 钱塘湖春行 目标导学一:初读诗句,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正音正字。‎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3.学生借助注释和参考资料,疏通诗文大意。‎ 目标导学二:感悟全诗,质疑释难 ‎1.通过朗读诗句,你体会到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早春。从“水面初平”“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乱花”“浅草”看出。‎ ‎2.诗人是步行还是骑马观赏景致?通过哪句诗可以看出?‎ 明确:骑马。从“浅草才能没马蹄”可以看出。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 ‎3.诗人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但诗里写游踪跟散文不一样,是用不着做细致交代的,要仔细想,才看得出来,试诵读全诗两遍,然后说说诗人的游踪。‎ 明确: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一路行来,到最后湖东的白堤。‎ ‎4.在所有的景物中,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呢?(品读末尾两句)‎ 明确:诗人最爱湖东的白堤,因为这里绿柳成荫。相比较其他地方的景色,白堤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使人久久不忍离去,诗人不禁赞叹道:这才是我最爱去的地方啊……对西湖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三、板书设计 钱塘湖春行所行 孤山寺→贾公亭→白沙堤 所见水涨云舒 莺歌燕舞 花乱草绿 所感 喜爱、赞美(最爱 行不足)‎ 可取之处 紧扣文本特点,对五首诗的教学都紧扣住朗读这一环节,以读来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 不足之处 学生由于缺乏对诗歌艺术的领悟,很难提起一定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合适的引起学生兴趣的引导,是一大遗憾。‎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