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童心说》ppt课件3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童心说》ppt课件3

ID:576145

大小:572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童心说 【 明 】 李贽 高二语文备课组 廖文华 教学目标 1 、读懂原文。 2 、了解明时期杰出思想家李贽的文学观念。 3 、 《 童心说 》 具有了近代启蒙思想的色彩。是人的主体自觉的渴求和觉悟;无论是对文艺批评,还是对教育的理论与实施,都具有深刻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点: 读懂原文。 教学难点: 了解 《 童心说 》 对现代教育的理论与实施具有的积极意义。 反理学思潮的兴起,主要在于反对禁欲主义观点。南宋时的陈亮、叶适等已开始反对。到了明清之际,王夫之、戴震等人更指出“天理”是离不开人欲、人情的,并控诉了道学家们“以理杀人”的罪状。 学习李贽 《 童心说 》 ,首先要明确它所出现的思想史背景,即针对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成为桎梏人的僵化思想而发,这样才能更好理解李贽反对虚伪的世风,赞赏童心、突出个体的思想意义。 背景介绍 《 童心说 》 是李贽公开 讨伐假道学、假文学 的一篇檄文,有着很大的震撼力。 一、“童心说” 反对把文学作为阐发孔孟之道的工具, 甚至把矛头指向孔孟及儒家经典,指出他们的说教非“万世之至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二、“童心说” 反对复古主义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理论 。他认为文学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出好作品,而作品的优劣不是愈古愈好。   三、“童心说” 改变历来轻视通俗文学的偏见 。肯定传奇、院本、杂剧的价值,进而把 《 西厢记 》 、 《 水浒传 》 列为“古今之至文”。 强调 抒真情,说真话 的 《 童心说 》 ,对古人今人以至后人都有启迪,是为千古之至文。 李贽( 1527—1602 ),本姓林,原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卓吾,号宏甫, 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明 福建泉州晋江人,回族。 主要生活在明代封建专制集权主义走向极端,理学教育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时期。 26 岁考中举人, 30 岁被选任河南辉县教谕,以后做了 20 年小官, 50 岁任云南姚安府知府, 54 岁辞官。 李贽辞官后过了二十多年的隐居生活。 晚年著书讲学,对当时耿定向之流的道学家多所揭露,对当时作为统治思想的程朱理学也作了激烈抨击,因而触怒了地主阶级当权派,屡次遭到迫害。 李贽简况 万历二十九年( 1602 )明政府下令逮捕他入狱,罪名是“敢倡乱道,惑世诬民”。 李贽在拘押北京期间,在狱中用剃刀自刎。 遗世著作主要有 《 焚书 》 、 《 续焚书 》 、 《 藏书 》 、 《 续藏书 》 。 《 童心说 》 是 《 焚书 》 卷三里的一篇杂论,主要揭露道学及其教育的反动性和虚伪性,阐明了李贽的读书作文教育观,洋溢着自由主义教育反对封建教育的桎梏,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的精神。 李贽简况 龙洞山农为 《 西厢记 》 作序 的结尾说:“ 聪明 的人不要以为我还有童心就行了。”童心,就是真心,如果认为童心不可保留,就是认为真心不可保留。童心,就是 没有一点虚假,绝对真实 ,是人的意念在最初发起时的本心。如果失掉童心,便是失掉真心;失去真心,也就失去了本真的自我。人 如果 失去了本真的自我,就不再有 本初的状态 了。 1 龙洞山人 叙 《 西厢 》 , 末 语云:“ 知 者勿 谓 我尚有童心可也。”夫童心者,真心也,若 以 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 绝假纯真 ,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 而 非真,全不复有 初 矣。 儿童,是人生的开始;童心,是心灵的本源。心灵的本源怎么可以遗失呢?那么,童心 为什么 会 很快 丧失呢?大概是当人开始懂事的时候,一些见闻从耳目灌入,并且在心里把它当做主宰,这样童心就丧失了。长大之后,又从见闻中获得一些道理,而在心里把这些道理作为主宰,这样童心就丧失了。 2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 胡然 而 遽 失也。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 以为主于其内 而童心失。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 久而久之,懂得的道理、所见所闻日益增多,那么所能感知、觉察的范围也日渐扩大,这时又明白美名是好的,就千方百计要去发扬光大,这样童心就便丧失了;知道 恶名 是可耻的,便挖空心思地来遮盖掩饰,这样童心也就丧失了。人的道理、见闻,都是通过多读书、多明理才获得的。 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知 不美之名 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夫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 古代的圣贤,又何尝不读书呢!即便他们不读书,童心 本来 就在,纵使多读书,他们也是以此保护童心,不使它丧失。绝不像那些书生,反会因为比旁人多读书识理而 蒙蔽 了自己的童心。既然书生会因为多读书识义而 蒙蔽 童心,那么圣人又何必要多多地著书立说来蒙蔽学人呢? 古之圣人,曷尝不读书哉?然纵不读书,童心 固 自在也;纵多读书,亦以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 障 之也。夫学者既以多读书识义理 障 其童心矣,圣人又何用多著书立言以障学人为耶? 童心已经受蒙蔽,在这个时候表现在与人交谈,语言不会发自 内心 ; 表现 在政事上,那么政事就会失掉 根基 ; 表现在写文章上,就文辞不能表达真实的思想。不是凭内含来彰显美德,不是靠 诚信 来产生光辉,想要求得一句有道德修养的真话,最终不能办到。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 童心已经被遮蔽,却用从外面进入的见闻和道理作为他的本心了。 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 衷 ; 见 而为政事,则政事无 根柢 ;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非内含以章美也,非 笃实 生辉光也,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所以者何? 以 童心既障,而以从外入者闻见道理为之心也。 既然用见闻道理当作 本心 ,那么说的话就是见闻道理之类的话,不是发自童心的真心话。话虽说得 美 ,跟我有什么相干?这难道不是以假人说假话,办假事,写假文章吗?大概那个人已经成为假的了,那么就没有什么不是假的了。因此,对假人说假话,那么假人就高兴了;跟假人谈假事,那么假人就高兴了; 3 夫既以闻见道理为 心 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言虽 工 ,于我何与?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盖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由是而以假言与假人言,则假人喜;以假事与假人道,则假人喜; 和假人谈假文章,假人就高兴了。没有什么不是假的,那么就没有假人不高兴了。满场都是假把戏, 见识短浅的人 又如何分辨呢?既然这样,那么即使有天下最好的文章,因被假人 埋没 而不全被后世知道的,难道还少吗?为什么呢?(因为)天下最好的文章,没有不是出自童心的啊。 以假文与假人谈,则假人喜。无所不假,则无所不喜,满场是假, 矮人 何 辩 也?然则虽有天下之至文,其 湮灭 于 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又岂少哉?何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如果童心常在,那些道德义理就不会 流行 ,见闻就会失去立足之地,那么,没有一个时代不能写文章,没有一个人不能写文章,没有什么 创造 的 体裁 、文字不能写文章。诗歌为什么一定选古代的?散文为什么非得看重先秦的? 接下来 是六朝骈文,又演变成近体诗、唐传奇、院本、杂剧, 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 行 ,闻见不立,无时不 文 ,无人不 文 ,无一样 创制体格 文字而非 文 者。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 降 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又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 为 《 西厢曲 》 ,为 《 水浒传 》 ,为今之 举子业 ,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故吾因是而有感于童心者之自文也,更说什么六经,更说什么 《 语 》《 孟 》 乎? 演变成 《 西厢曲 》 、 《 水浒传 》 ,演变成现在士子科举应试的 八股文 ,都是古往今来最好的文章,绝不能以时代先后为标准来评论它们优劣。所以,我因此对有童心的人自然成文的文章深有感触,还说什么六经,还说什么 《 论语 》《 孟子 》 呢? 六经、 《 论语 》 、 《 孟子 》 ,不是史官的溢美之辞,就是臣子极力赞美的话。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就是那些 不切实际 的门生、稀里糊涂的弟子,回忆老师的说法,或者记住了前面的忘记了后面的,或者记住了后面的忘记了前面的,或是据自己听到的只言片语,写下来汇集成书。 4 夫六经、 《 语 》 、 《 孟 》 ,非其史官 过 为褒崇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又不然,则其 迂阔 门徒、懵懂弟子,记忆师说,有头无尾,得后遗前,随其所见,笔之于书。 后代书生不明此理,就以为出自圣人的精辟理论, 必然 把它视为经典,哪里知道那书上大部分不是圣人的话呢?即使出自圣人之口,也是 有针对性 地 说的 ,不过是 根据 病情开药,根据具体情况开药方,来挽救这一些稀里糊涂的弟子、不切实际的门生罢了。 后学不察,便谓出自圣人之口也, 决定 目之为经矣,孰知其大半非圣人之言乎?纵出自圣人,要亦 有为 而 发 ,不过 因 病发药,随时处方,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迂腐门徒云耳。 药医假病, 方 难 定执 ,是 岂 可遽以为万世之论乎?然则六经、 《 语 》 、 《 孟 》 , 乃 道学之口实,假人之 渊薮 也, 断断乎 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呜呼!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而与之一言文哉! 用药方治疗假病, 药方 很难 固定不变 ,这个经典 难道 就可以认为是万世永恒的定论吗?既然这样,那么六经、 《 论语 》《 孟子 》 , 就是 道学家说话的根据,是假人 聚集 的地方,它们 绝对 不是发自童心,这一点是明确的。哎呀,我又怎么能找到童心不曾消失的真正的大圣人,和他谈论一下作文之道呢? 小 结 《 童心说 》 以其强烈地 反对道学教育及封建名教的束缚,反对权威和僵化,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的特征, 具有了近代启蒙思想的色彩。它是对封建专制主义压制人的个性和情感的抗争,是对程朱理学摧残人们精神和理智的抗争;是对个性的自由解放、自由发展的人本主义的呼唤;是躁动于封建名教重压下的人的主体自觉的渴求和觉悟;是与资本主义萌芽的社会经济状况相适应的。这种见解在当时的确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无论是对文艺批评,还是对教育的理论与实施,都具有深刻的积极意义。 本文的主旨是对人们丧失本真自我,以后天习染等蒙蔽纯净本心的现象进行猛烈抨击,主张人应该保持童心,保持本真自我。 其实,李贽所谓的读书识义理便会丧失童心,并非叫人闭目塞听,不读书,不与外界接触,他主要是抨击当时虚伪的世风和俗儒。陋儒对经书的迷信盲从,食而不化,甚至以之文过饰非的丑陋现象。因此,李贽提倡童心说,就是要人们返回赤子之心,重现本真自我,以纠正虚伪的世风。 主 题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李贽的美学思想,他主张自然为美。他认为,自然的东西出于人的真性情,它在形式上是美的,在内容上是善的,自然的东西,就是真善美的合一。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