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湖北省十堰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ID:575271

大小:652.5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湖北省十堰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以“乐天知命”的态度对待生活,但并不是一味讲“乐”,不讲“忧”的。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中讲“忧”多于讲“乐”。拿中国最古老的哲学著作《周易》来说,虽然《系辞上传》说“乐天知命故不忧”,但《系辞下传》又说:“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只要稍许深入地阅读《周易》六十四卦,则不难发现,这本占筮之作,自始至终谈得最多的是如何避凶趋吉,居安思危。我们读《周易》感到耳旁有两种声音,一是号角,另是警钟。两种声音相比较,警钟之声更是惊心动魄。‎ ‎《周易》理念的核心是“变”。一切皆变,物极必反。事物坏到极点,有可能转向好的方面,事物好到极点,也有可能转向坏的方面。否极可以泰来,泰极也可以否来。故处困当发愤,居安必思危。六十四卦排在最后的一卦不是表示成功的“既济”卦,而是表示没有成功的“未济”卦。这种排列,绝非出于形式上的考虑,而是有着极为深刻的哲理。也许正是因为这个世界没有完善的“既济”,而只有不完善的“未济”,我们才更应该努力,永不懈怠地努力。而且正是因为一切都在变动着,既没有永久的成功,也没有永久的失败。正是因为一切都有可能,我们更应警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从哲学维度强调人要存忧患之心诚然可贵,但中华文化的忧患观念最为重要的不是忧患的态度,而是忧患的内涵。从儒家最古老的典籍《礼记》提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思想开始,中国儒家一直弘扬的是这种忧国忧民的传统。战国时,孟子接着《礼记》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响亮地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观点,将忧民摆在首要地位。张载发扬孟子的论说,将忧患的内容扩大到天地万物,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明确表示,作为知识分子,其人生意义就在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14 -‎ 正是这种忧患意识,使得中华美学的伦理特色获得一种较为浓重的悲剧情调与崇高气概。中国社会长达几千年,动乱的时间多于太平年月,因而,悲凉兼悲愤的精神可以说渗透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史。由于中国老百姓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到国家政权,而中国五千年来的历史又多是改朝换代式的动乱,因而中华美学中的悲剧情调其具体内容更多体现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的慨叹。实际的悲剧反映在文学艺术之中,成为中国文学艺术史的主旋律之一。中国美学特有的“教化”说、“诗史”说的产生,都与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传统有密切关系。‎ 中华民族“乐天知命”的传统在美学中并没有表现为喜剧的形式,它更多地作为一种精神渗透在中国人的审美境界中,它不仅不与中华民族特有的忧患意识构成对立,还与之相融合,从而形成一种博大的精神情怀。这种情怀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表现得最为典型,那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天地精神。这种精神所体现的审美形态是复合型的,崇高兼有优美,悲剧兼有喜剧。‎ ‎(摘编自陈望衡《试论中华民族的审美传统》‎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以“乐天知命”的态度对待生活很危险,不能一味讲“乐”,不讲“忧”。‎ B.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忧患的内涵,但并未从哲学的维度强调人要存忧患之心。‎ C. 从中华历史与文化传统中,可以探知中国美学的“教化”说、“诗史”说产生的一些原因。‎ D. 一个事物坏到极点,都会转向好的方面;同时,一个事物好到极点,也会转向坏的方面。‎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论证中国传统文化中讲“忧”多于讲“乐”的观点时,列举《周易》的内容予以佐证。‎ B. 文章开头指出中国审美的特点,接着进行辩证分析,最后归结审美的特质,层层深入。‎ C. 文章从历史和浓厚的悲剧情调两个角度阐述论证中国传统文化的忧患意识形成的原因。‎ D. 文章以孟子发扬《礼记的论说、张载发扬孟子的论说来论证儒家弘扬忧国忧民的传统的观点。‎ ‎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易》始至终谈得最多的是如何避凶趋吉,居安思危,它的内容里警戒的声音高于鼓励的声音。‎ B.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如果“乐天知命”表现为喜剧的形式,那么其就会与忧患意识形成矛盾,无法融合。‎ C. 我们应该对成功保持警惕,世界上既没有永久的成功,也没有永久的失败,因为一切都在变动着。‎ D.‎ - 14 -‎ ‎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天地精神,是中国审美境界中的一种博大的精神情怀。‎ ‎【答案】1. C 2. C 3. B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主要年份西部地区三大产业结构 年份 三大产业结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2000‎ ‎22.3:41.5:36.2‎ ‎2005‎ ‎17.7:42.8:39.5‎ ‎2010‎ ‎13.1:50.0:36.9‎ ‎2012‎ ‎12.6:50.1:37.3‎ ‎2016‎ ‎11.9:42.9:45.2‎ ‎[注]第一产业主要指生产食材以及其他一些生物材料的产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等产业。第二产业主要指加工制造产业,利用自然界和第一产业提供的基本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第三产业是指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范围比较广泛,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金融业、教育产业、公共服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 随着经济发展,第一产业比重会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会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也随之上升。‎ ‎(摘编自《中国西部地区县域发展监测报告2017》)‎ 材料二:‎ 西部地区在中国文化消费指数中的地位 - 14 -‎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 材料三:‎ 题目 西部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者 康蓉 李楠 摘要 本文从对外开放、对外贸易及试点模式角度切入,对2017年西部各省份开放发展现状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从对外开放角度来看,西部各省份对外开放程度存在较大差别,高新技术产业等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各省份对沿线国家初步形成了较好的开放效果。从对外贸易角度来看,西部各省份对外贸易发展势头较好,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某些地区仍存在较大空白市场;从各省份出口类别来看,较少省份涉及高新技术产品;西部文化产品出口现状良好,出口项目数超过中部地区。从试点模式来看,均对经济发展起到拉动作用。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西部各省份需要提高开放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对外贸易 对外开放 西部 高质量 高水平 - 14 -‎ 以市场为导向,在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的同时,借鉴和发挥“贵州经验”,加快建设具有后发优势的创新型省份和区域。特别是构建和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崇尚创新、支持创新的环境以及加大顶层设计,在落后地区不断提升技术能力,实现创新驱动、技术革新的“弯道超车”。‎ 西部地区要转变长期以来过度依赖资源开发和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化模式,治理由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结构性张力导致的突出的环境问题。西部地区的绿色发展主要通过地方政府引导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生态工业和新型产业建设,来推动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满足国家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要求的同时,也保障了地方财政收入,制造了“绿色GDP”。‎ 西部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应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统筹推进铁路、公路、航空、油气管道、城市軌道交通等多元化运输手段。特别是实施规划确定的“五横四纵四出境”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加快打通“断头路”,提升乡村公路水平,着力破解道路瓶颈,增加西部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 ‎(摘编自《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8)‎ ‎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西部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从对外贸易和对外开放等角度,对2017年西部各省份开放发展现状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 B. 尽管西部各省份对外开放程度存在较大差别,但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西部各省份对沿线国家初步形成了较好的开放效果。‎ C. 西部各省份对外贸易发展势头较好,文化产品出口现状良好,出口项目数超过中部地区,但不少省份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空白。‎ D. 对外开放、对外贸易试点都对经济发展起到拉动作用,因此康蓉、李楠共同撰文认为,西部各省份需要提高开放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00~2016十多年间,西部产业结构有所调整,第一产业比重不断降低,减少了十个左右百分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变化不大。‎ B. 随着经济的发展,加工制造产业的比重会加大,交通运输业、金融业、教育产业、公共服务等产业的比重也会加大,而生产食材等产业的比重会降低。‎ C. 从五个文化指数方面看,西部地区文化消费意愿、能力和水平三个指数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相对较大,而文化消费环境和满意度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D. 从文化消费全国指数和西部地区指数对比看,我国西部地区不论是文化消费综合指数还是各分指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 14 -‎ ‎6. 西部地区要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说明。‎ ‎【答案】4. C 5. A ‎ ‎6. ①西部地区应发挥后发优势,在推进技术创新方面谋求发展新思路;②西部地区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和谐发展;③西部地区要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西部地区互联互通的程度。‎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手杖 京夫 要不是两个小孙子舞着它格斗,我倒忘了它。我不禁心一动,我仿佛看见他倔乎乎地扭转身子,生气地头也不回,不屑一顾那些东西,一边走,一边喃喃地说着。他就是那种人!‎ 一九七四年秋,我被不明不白地遣往一个山区小县,住进了一所干休所。一天早饭后,我正为柴发愁,忽听院内传来卖劈柴的吆喝声。我急忙出门,见一老者,担着柴担,站在一条线儿的秋雨中。破烂的黑夹衣,前后心全湿了,紧贴在身上。从破帽漏下来的雨水,顺脸上深深的皱纹往下流,在下巴那儿成为小瀑布,跌落到胸前。他正扬着皱巴巴的脸,用一双被雨水模糊了的深陷的眼睛,对我的门望着。‎ 我走过去,想帮他把柴抹下来。‎ ‎“你闪开,又是泥又是水!”他说,走向台阶,把担子一闪动,一头落了地,脚一蹬,抹下一捆来,又一转身,一仰身子,放下另一捆。他把扁担靠好,摘下那沉重的草帽,用瘦骨嶙峋的大手,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眯缝着眼睛,开始打量起我来。端详许久之后,咧开没牙的嘴,笑了。‎ ‎“你坐下抽支烟吧!”我把一个小凳放在他脚边,递了支烟过去。‎ 他没有接烟,从靠在墙上的扁担上,解下一个破布口袋,走到小凳前坐下,解那口袋系儿。“有煎水吗?”‎ 我倒了一碗开水给他。他大张着没牙的嘴,像喝粥那样,把一大碗泡馍,连汤带水灌下肚,“下苦人,铁疙瘩进肚都能克动。”“灶上没柴了吧!你住这地方,路难问,拐了好多弯儿。”‎ 我明白了,他是专为我送柴的。这位耳朵不好的瘦老头,怎么会知道我呢?‎ - 14 -‎ 我留他吃饭,他摇手谢绝。我把一张五块钱的钞票给他,他迟疑了,我摇手让他不用找回,他考虑了下,接着了。他扛着扁担又没入秋雨中了。‎ 谁知,过了半点钟,他气喘吁吁进了门。化却从贴身的胸前口袋里掏出三张一元的人民币,压平放在桌上,匆匆出门走了。我久久地注视着他的背影,忘记了自己也站在雨中。‎ 那担柴快烧完时,他又担柴来了。他的柴担上吊着一根白木拐杖,挺别致。他解下它来,说:“我来迟了,叫你栽了跤,要紧不要紧?”‎ 我奇怪,五天前,我在渠沿,跌了一跤,三十里路外的他,怎么会知道呢?‎ 他大约看出我的疑虑,说:“你做啥我都知道,谁都知道哩!你栽了跤,压着了几棵菜苗,你坐在地上扶苗儿,我知道,谁背你回家,我也知道。这年月,很多领导都说套话、空话,你不说,你总是说百姓吃不饱,做活太重了,你当我不知道,知道哩!”他把那拐杖郑重地递给我,“以后你出门把这拄上,羊奶木的,甭看不搭眼,它挺实着哩,夜晚我才削好煨干,你看高低行不行?”‎ 杖是用一根连根的羊奶木做的,柄上烙着许多小梅花,柄端有一点红,仔细一看,是一颗小小的红五星,虽然刻得不甚对称,但精心刻雕的功夫是看得很分明的。手捧手杖,我仿佛看见同龄老人,神态肃然地就着如豆的油灯,眯缝着双眼用一把小刀,一刀一刀刻着,用没牙的嘴唇,鼓起来,吹去那刻下来的木屑……‎ 他每隔十天来一次,不管阴晴寒暑。大约过了几个月,我接到通知,要我限期回到北京。我想送他一点钱,一些衣物,要他将养身体,又怕惹他生气。临行前,特意拜托我的邻居——一个新近由当地重新起用的干部,将东西转送给他。‎ 到北京已经两个月了,渐渐把他淡忘了。偶尔见到这手杖,我想到他,想到他送我的东西。我把那手杖从孙儿手里夺过来,像抚摸被人委屈了的孩子一样抚摸它。正当我遣散顽童,手捧手杖,独立夕阳下的庭院出神时,小孙儿怀抱着一件包裹,小乌似的飞到我跟前。‎ ‎“爷爷,老家寄来的!”‎ 我赶紧把包裹接过来,打开了。这是我留给他的东西,由拜托人附上一封信。‎ 信里告诉我,我的同龄人,拒不收受我的钱物,而且还生了气。他只得将原物原款寄回。他委婉地传达了同龄人的话:全国像我这样的老汉有千千万万,全国的庄稼人更多,他能给每个人这些东西,这些钱吗?他现在在北京任上,担负那样的重任,只要把庄稼人搁存心上,这比金子银子都贵重!‎ 不知什么时候,我把这柄手杖紧紧地贴在我的胸前……‎ ‎(有删改)‎ - 14 -‎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第一段,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由手杖引出一个人物,可以引发读者猜想“他”是怎样的人,阅读者会有探究欲望。‎ B. 小说运用了大量篇幅写人物对话,非常注重语言的个性化,使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征,同时也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C. 小说运用细节描写手法,详细描写了手杖顶端的小红五星,并描写“我”想象老汉精心雕刻红五星的情景,意蕴丰富。‎ D. 小说写“我”从孙儿手里夺过手杖,“像抚摸被人委屈了的孩子一样抚摸它”,表现了“我”对手杖被小孩玩弄的恼恨。‎ ‎8. 小说中的卖柴老汉主要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9. 这篇小说以“手杖”为题,有多方面的考虑,请结合全文,从主旨、情节两个方面陈述你的看法。‎ ‎【答案】7. D 8. ①坚强执着。大雨滂沱的时候,拒绝我的帮助,坚持自己卸柴;几个月来,始终坚持给我送柴。②憨厚朴实。在“我”回京之前送些财物给老汉,回京之后老汉托人送回,严词拒绝我的财物。 ‎ ‎9. ①突出小说的主旨。小说中的手杖是“我”与老汉真挚友谊的见证,也是人与人互相关爱的象征,凝结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恩、回报。②使情节结构更严谨。手杖是本文的线索,本文的故事围绕手杖展开,从现实生活到回忆往事再回到现实生活,情节集中而又紧凑。‎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应铃宇旂叟,丰城人。稍长,厉志于学,丞相周必大见其文,嘉赏之。举进士,调永新尉。寇甫平,喜乱者诈为惊扰,应铃廉得主名,捽而治之。县十三乡,寇扰者不时,安抚使移司兼郡,初奏弛八乡民租二年,诏下如章。既而复催以检核之数,应铃力争,不从。即诣郡自言,反覆数四,帅声色俱厉,应铃从容曰:“民贫迫之急,将以不肖之心应之,租不可得而祸未易弭也。”帅色动,令免下户。知崇仁县,始至,明约束,正纪纲,晓谕吏民,使知所趋避。然后罢乡吏之供需,校版籍之欺敝,不数月省簿成。冠裳听讼,发擿如神,故事无不依期结正,虽负者亦无不心服。丁内艰,服除 - 14 -‎ ‎,通判蕲州。知吉州。应铃洞究财计本末,每鄙榷酤兴利。永新禾山群盗啸聚,数日间应者以千数。应铃察过客赵希邵有才略,檄之摄邑,调郡兵,分道捣其巢穴一乡以定。授湖南转运判官兼安抚司。峒獠、蒋、何三族聚千余人,执县令,杀王官,帅宪招捕,逾年不至,应铃曰:“招之适以长寇,亟捕之可也”即调飞虎等军会隅总讨之应铃亲临誓师号令明壮士卒鼓勇以前禽蒋时选父子及凶渠五人诛之胁丛者使之安业未一月全师而归帅别之杰问疾,之杰退,悠然而逝。应铃开明磊落,守正不阿,别白是非,见义必为,不以得失利害动其心。书馈不交上官,荐举不徇权门,当官而行,无敢挠以非义。所至无滞狱,绳吏不少贷,亦未尝没其赀,曰:“彼之货以悖入,官又从而悖入之,可乎?”家居时,人有不平,不走官府,而走应铃之门;为不善者,辄相戒曰:“无使范公闻之。”‎ ‎(选自《宋史·范应铃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即调飞虎等军会隅总讨之/应铃亲临誓师号/令明壮士卒鼓勇以前/禽蒋时选父子及凶渠五人诛之/胁从者使之安业/未一月全师而归/‎ B. 即调飞虎等军会隅总讨之/应铃亲临誓师/号令明壮/士卒鼓勇以前/禽蒋时选父子及凶渠五人/诛之胁从者使之安业/未一月全师而归/‎ C. 即调飞虎等军会隅总讨之应铃/亲临誓师号令明壮/士卒鼓勇以前/禽蒋时选父子及凶渠五人诛之/胁从者使之安业/未一月全师而归/‎ D. 即调飞虎等军会隅总讨之/应铃亲临誓师/号令明壮/士卒鼓勇以前/禽蒋时选父子及凶五人诛之/胁从者使之安业/未一月全师而归/‎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丞相,最高国务长官。掌握辅佐国君管理本国军政要务。或分左、右,历代有兴废。‎ B. 服除,又称“服阕”,古丧礼规定,父母去世后,要服丧一年,一年期满除去丧服。‎ C. 榷酤,也称“榷酒”等。政府所实行的酒专卖制度,也泛指一切管制酒业的措施。‎ D. 檄,文中指发檄文。檄文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或声讨的文书。与“移文”类似。‎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范应铃打击强盗,体恤百姓。他在永新任职时,打击以身试法的强盗头目;朝廷同意缓征永新部分百姓的租税,后又变卦,他为百姓据理力争。‎ B. 范应铃为官有为,政绩卓著。他在崇仁县任职,整顿纪律,开导官民,免去乡吏供给,革除户籍的弊端,即使是受处分的官员也对他心服。‎ C.‎ - 14 -‎ ‎ 范应铃富有文才,严惩坏人。他小时候就展现了过人的文才,他的文章曾得到周必大的称赞。他在湖南时,对顽固不化的恶人不手软,着力打击。‎ D. 范应铃光明磊落,深得民心。他明辨是非,见义必为,不顾个人利害得失,不巴结上司,不顺从权贵,任职行事雷厉风行;人们信任他,坏人害怕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贫迫之急,将以不肖之心应之,租不可得而祸未易弭也。‎ ‎(2)所至无滞狱,绳吏不少贷,亦未尝没其赀。‎ ‎【答案】10. D 11. B 12. B ‎ ‎13. (1)百姓贫穷而被压迫得紧,将用不正当的心来应付,租税不能获得而祸患不容易消除。‎ ‎(2)所到之处没有积压的案件,纠正官吏没有一点宽容,也不曾没收他们的财物。‎ 注:网上无译文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蝶恋花 苏轼 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①。‎ 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吹落梅花月②。‎ ‎[注]①鴂:伯劳鸟,鸣声悲凄。②角声:古代军中吹角以为昏明之节,一般在黎明和黄昏之时吹奏,发音哀厉高亢。梅花月,月色如梅花,也指乐曲《梅花落》。《梅花落》曲调悲凉,常表达怀乡的主题。‎ ‎14. 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春事阑珊芳草歇”,这是词人对暮春景的概括,同时也为全词的抒情奠定了感情基调。‎ B. “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说词人作客他乡,无从祭扫,但他乡的优美风光可以聊以自慰。‎ C. 落红处处,人耳之声,偏偏是鳩鸟啼鸣,这是词人对“春事阑珊”暮春景色的具体描述。‎ D. 词人所思之人处在“咫尺江山”而已,但地分“楚”“越”,界域森严,不能自由往来。‎ ‎15. 词的末尾两句“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吹落梅花月”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 14 -‎ ‎ 词人在五更从梦中惊醒,美梦不成,又听到哀厉刺耳的角声,惨白如梅花的月亮,闻此号角,也唯恐躲避不及似的落到山后去了。表达了词人不能回家的愁苦,以及对家乡和家人深深的思念。‎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点明列子虽能御风而行,但仍然达不到逍遥游境界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开篇以夸张手法,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阿房宫占地面之广和建筑之高。‎ ‎(3)李煜《虞美人》中,词人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花开月圆的美好日子已经结束,将现在和过去交织在一起,抒发了抚今追昔的感情。‎ ‎【答案】 (1). 此虽免乎行 (2). 犹有所待者也 (3). 覆压三百余里 (4). 隔离天日 (5). 问君能有几多愁 (6).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待”“覆”“恰”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随着炎黄学学科建设的逐步开展,其系统化、体系化和跨学科交叉性的特征日益彰显。炎黄时代的历史主要是靠人们简单的 来传承的,直到文字出现以后,人们才将相传的世代炎黄历史写入文献,但显得非常简略,不像与记载比较完整的帝王的历史文献不同。汉代以后,有关炎黄文化的文献 ,在一定程度上使炎黄文化的文献又得到了补充和完善。从古代社会的演进来看,炎黄时期是中华上古社会由部落联盟向统一国家过渡的时期,( ),率先在部落联盟中系统地实施教化使人们改变了以往原始的生活方式,跨过了初级文化的蒙昧阶段。‎ 今天中华儿女宣扬炎黄精神,其价值意义在于更好地继承和发扬炎黄文化中蕴含的优秀传统,借以表明中华民族的子孙与其始祖一样,不仅有崇尚道德的高贵品质,有 ‎ - 14 -‎ ‎、积极向上的坚强决心,而且还有振兴中华民族的坚定信心。这些炎黄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积淀,成为炎黄学学科建立 的文化之基。‎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口耳相传 浩如烟海 孜孜以求 不可或缺 B. 口传心授 浩如烟海 悬梁刺股 不可企及 C. 口传心授 铺天盖地 孜孜以求 不可或缺 D. 口耳相传 铺天盖地 悬梁刺股 不可企及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人们在精神上急需共同的代言人,部落联盟的首领是炎黄 B. 炎黄作为当时部落联盟首领人们在精神上急需共同的代言人 C. 人们在精神上急需共同的代言人,炎黄作为当时的部落联盟首领 D. 共同的代言人是人们精神上的急需,炎黄作为当时的部落联盟首领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人们才将世代相传的炎黄历史写人文献,显得非常简略,不像记载比较完整的帝王的历史文献。‎ B. 人们才将相传的世代炎黄历史写入文献,但文献显得非常简略,不像记载比较完整的帝王的历史文献。‎ C. 人们才将世代相传的炎黄历史写人文献,但文献显得非常简略,不像与记载比较完整的帝王的历史文献不同。‎ D. 人们才将世代相传的炎黄历史写人文献,但文献显得非常简略,与记载比较完整的帝王的历史文献不同。‎ ‎【答案】17. A 18. C 19. D ‎20.下面是某省《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办法》的节选,其中有五处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我省对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补助基本标准为营养改善覆盖范围内的学生每生每天4元,学生每年在校吃饭平均天数照195天计算。所需资金由中央、省、县(区)分担。营养膳食补助资金要全额用于改进学生营养膳食不得直接发放钞票给学生个人和家长。营养专项资金应专款专用,严禁克扣和用到别的地方。‎ - 14 -‎ ‎【答案】①“吃饭”改为“就餐”;②“照”改为“按”;③“改进”改为“改善”;④“钞票”改为“现金”;⑤“用到别的地方”改为“挪用”。‎ ‎21.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理想是港口的那盏孤灯,照亮着正在返航的船夫;理想是古道的那个驿站,吸引着正在浪迹的游子;理想是颈间那串钥匙,指引着正在徘徊的人们。‎ ‎【答案】亲情是雨后的那滴甘露,滋润了原本贫瘠的土壤;亲情是破晓的那声鸡啼,唤醒了原本沉睡的大地;亲情是海上的那叶小舟,拯救了原本沉没的生命。‎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然后分析例句的句式结构、修辞手法、句间词语间的关系。作答时,首先要注意句式保持一致;其次要注意比喻的运用要恰切;最后要注意语意连贯。如“孤灯”“照亮”“船夫”,“驿站”“吸引”“游子”是有内在联系的,仿写句子时要注意这种联系,使语意连贯。可选择友情、亲情等作为主语,然后选择合适的喻体进行仿写即可。‎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敬:肃也。——《说文》‎ ‎②敬,通警,其金文和小篆字形,右边从攴(pū),像以手执杖或执鞭,正在自己敲打自己,义为自我鞭策;左边从苟(jí),义为紧急、急迫,转义为不可丝毫怠慢。(摘编自《汉语词典》)‎ ‎③《论语》:“修己以敬。”“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意思是:君子要以敬心使内在的品格端直,用义德使外在的行为方正。“敬”是立身之道,“义”是处世之方,君子有了“敬”与“义”,就会得到众人信赖支持,不会孤立无援。‎ 读了以上与“敬”有关的解释,你有怎样的理解与思考?请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与“敬”相携,只为等春来 - 14 -‎ 盘古开天,仓颉造字,泱泱华夏,文化博大精深,汉字源远流长。《汉语词典》中曾这样解释“敬”字——“敬,通警,右边从攴,以手执杖或执鞭,义为自我鞭策;左边从苟,转义为不可丝毫怠慢。”诚然,人生路漫漫,吾辈须努力。前进路上,唯有与“敬”相携,方能待得春暖花开时。‎ 敬,右边从攴,是自我鞭策的意思。“敬”是战国时苏秦受阻后的锥刺骨,“敬”是东汉孙敬遇冷后的头悬梁,“敬”是盛唐柳公权的戒骄成名,“敬”是大宋司马光的“警枕”励志,“敬”是蒋天枢长时间的默默站立,“敬”还是鲁迅书桌上那个小小的“早”字……君子欲善其行,须不断鞭策自己,修养德行,慎言之,慎行之,方可言行合一,行真善美之事。‎ ‎“敬”是修己之道,“敬”是治世之本。一旦离开了“敬”,人就容易走入歧途。‎ 吕梁市原副市长张中生,为官霸道,任人唯亲,敛财无度。在位之时,他利用职务之便,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上亿元,被判死刑。小贪巨腐的背后是“修己以敬”的缺失,失去了自我鞭策、自我警醒,没有了纪律的约束。在个人利益面前,张中生内心没有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只有极度膨胀的私欲,结果与真善美的修为渐行渐远,最终受到法律的严惩。‎ 与其相对的,是一个又一个时代英雄。革命战争年代,2000 万烈士为民族独立献出宝贵生命,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为人所知,但他们以磐石般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敢于胜利的顽强意志,写下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和平年代,我们也有顶着低温、大风、失压等恶劣环境实现安全迫降的川航“英雄机长”刘传建;有 32 年坚守开山岛,把生命献给祖国的王继才;还有为保护国家重点试验平台壮烈牺牲的黄群、宋月才、姜开斌。时代在变,但他们心中始终保有对国家的敬,对人民的敬,和对自我的不断鞭策。‎ 北宋大儒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这一切的根基正是修己以敬。心存敬畏,警钟长鸣,方能立身济世。‎ 生命的旅程一程有一程的风景,一程有一程的盛放,前行路上,与“敬”相携,给生命一场花开,虽不能长久弥香,却也定能走一程美一程。与“敬”相携,鞭策前行,不为繁华三千,只为守得春暖花开时。‎ - 14 -‎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