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期末语文卷精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浙江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期末语文卷精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ID:569270

大小:139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浙江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期末语文卷精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 ‎(浙江省温州十校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19题。(18分)‎ ‎ 盲者说 ‎ 清·戴名世 里中有盲童,操日者①术,善鼓琴。邻有某生,召而吊之曰:“子年几何矣?”曰:“年十五矣。”“以何时而眇?”曰:“三岁耳。”“然则子之盲也且十二年矣!昏昏然而行,冥冥焉而趋。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山川之流峙,容貌之妍丑,宫室之宏丽,无乃甚可悲矣乎?吾方以为吊也!”‎ 盲者笑曰:“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为盲,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夫盲者曷尝盲哉?吾目虽不见,而四肢百体均自若也,以目无妄动焉。其于人也,闻其音而知其姓氏;审其语而知其是非。其行也,度其平陂以为步之疾徐,而亦无颠危之患。入其所精业,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不用其力于无益之为,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如是者久而习之,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今夫世之人,喜为非礼之貌,好为无用之观。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贤愚之品不能辨,邪正在前不能释,利害之来不能审,治乱之故不能识;诗书之陈于前,事物之接于后,终日睹之而不得其意,倒行逆施,伥伥焉踬且蹶而不之悟,卒蹈于罗网、入于陷阱者往往而是。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岂独目哉!吾将谓昏昏然而行,冥冥然而趋,天下其谁非盲也?盲者独余耶?余方且睥睨顾盼,谓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也。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吾方转而为子悲为子吊也。”‎ 某生无以答。间诣余言,余闻而异之,曰:“古者瞽②、史教诲,师箴,瞍赋,矇诵,若晋之师旷、郑之师慧是也。兹之盲者,独非其伦耶?”为记其语,庶使览之者知所愧焉。‎ ‎【注】① 日者:占卜。② 瞽:“瞽”即太师,掌管音乐,一般都由盲人充任,故称“瞽”。‎ ‎1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审其语而知其是非            审:判断,辨别 B.而亦无颠危之患              危:危险,祸害 C.间诣余言                    诣:拜访,探问 D.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为盲    第:只,仅止 ‎16.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天下其谁非盲也 其孰能讥之乎 B.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C.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D.闻其音而知其姓氏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 ‎17.下列句子中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 B.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 第 15 页 共 15 页 C.伥伥焉踬且蹶而不之悟 D.邪正在前不能释 ‎18.下列对本文分析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盲者说闻音知姓氏,审语知是非,目的在强调观察世界应该举一反三,学会推理。‎ B.盲者说,看世人一眼都是对他自己的一种侮辱,这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世嫉俗之情。‎ C.文中说的瞍、矇都是指盲人乐师。在古代,这些盲人乐师负有诵诗训导的任务,而师旷、师慧则是他们中的突出代表。‎ D.本文借盲者之言,讽刺世俗贤愚不辨、利害不审、倒行逆施、腐败堕落而不能自 可作寓言读,也可作杂文读。‎ ‎19.翻译(6分)‎ ‎①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3分)‎ ‎                                     ‎ ‎②为记其语,庶使览之者知所愧焉。(3分)‎ ‎                                     ‎ ‎15.B(B 危:跌倒,与“颠”同义。)‎ ‎16.A( A.都是表反问语气; B.表目的的连词;表凭借的介词C.主谓之间;动词“到” D.顺承连词;转折连词)‎ ‎17.C ( C项是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与例句同。)‎ ‎18.A(“观察世界应该举一反三,学会推理”并非盲者说这句话的目的。)‎ ‎19.①您不替自己悲哀却为我悲哀,不安慰自己却安慰我!‎ ‎②因此我记下他的话,希望使看到的人能感到心有所愧。‎ 文言文译文:‎ 乡里有个盲人少年,从事占卜职业,(他)善于弹琴。邻居某人,招呼并安慰他道:“您年龄多少啊?”(回答)说:“年纪十五岁了。” “从什么时候失明的啊?”(回答)说:“三岁。”“那么您这失明就十二年啦!昏昏然行走,黑忽忽朝前赶。不知道天地的大、日月的光、山高水流、容貌美丑、宫殿的宏伟壮丽,岂不是非常可悲的吗?我因为这才安慰你啊!”‎ 盲人笑着说:“如您所言,这是只知盲人的盲,却不知不瞎的人全都是瞎子啊。盲人何尝就盲啊?我眼睛虽看不见,四肢和身体各个部位都(行动)自如啊,因为眼睛不乱动啊。对于人来说,听他的声音就知道他的姓氏;琢磨他的话知道他的对与错。(我)行走(时),判断道路的平陡来决定走的快慢,也没有摔跤的忧患。进入自己所精通的职业,不让自己精神在不急的事务中疲劳,不在没有益处的事上使用自己的力气,出外就推销自己的技能用来养饱自己的肚子。如此这般久了就成习惯了,我对眼睛看不见并不感到烦恼。当今(这)世上的人,喜欢作不合礼教的妆扮,喜欢做无用的观看。事情来临了却看不见,看见了又无法远离(它);贤明蠢笨的品质不能辨别;邪恶端正在面前不能分辨;利害(冲突)来了不能审时度势;治理和动乱的缘故不能识别;诗书摆在面前,(现实)事物跟着(身)后,终日看到它们却不得其要领,倒行逆施,(昏昏然)无所适从地绊倒跌倒却不知道觉悟:最终跳进罗网、跌入陷阱的人比比皆是。老天已经够偏爱人的了,给予人们运动认识的器官,而人们却失去了老天爷给那些本能给人们的本意。动不动就用这些本能来陷自身于被动的,难道只是眼睛吗!我要说昏昏然行走,黑忽忽朝前赶(的人),天下谁不瞎啊?瞎的人只有我吗?我正轻蔑地顾盼,说你等不够资格有辱我(的眼睛)看上一眼的。您不替自己悲哀却为我悲哀,不安慰自己却安慰我!我正转而为您悲要安慰您啊。”‎ 第 15 页 共 15 页 ‎(邻居)某人没有(言辞)来作答。他闲暇时来拜访我,讲了盲者的那段话。我听了之后感到惊异,说:“古代由盲人担任的乐官和太史负责讽谏教化,少师进献箴言,盲人乐师朗诵诗歌,像晋国的师旷和郑国的师慧就是这种人。这个盲者,难道不是那一类人吗?”因此我记下他的话,希望使看到的人能感到心有所愧。‎ 三、古代诗文阅读(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浙江省杭州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l题。(18分)‎ 萧颖士,字茂挺,梁鄱阳王恢七世孙。颖士四岁属文,十岁补太学生。观书一览即诵,通百家谱系、书籀学。开元二十三年,举进士,对策第一。父旻,以莒丞抵罪,颖士往诉于府佐张惟一,惟一曰:“旻有佳儿,吾以旻获谴不憾。”‎ 天宝初,颖士补秘书正字。于时裴耀卿、席豫、张均皆先进,器其材,与钧礼,由是名播天下。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方父丧,不诣。林甫尝至故人舍邀颖士,颖士前往,哭门内以待,林甫不得已,前吊乃去。怒其不下已,调广陵参军事,颖士急中不能堪,作《伐樱桃树赋》以讥林甫云。史官韦述荐颖士自代,召诣史馆待制,颖士乘传诣京师。而林甫方威福自擅,颖士遂不屈,愈见疾,俄免官。林甫死,更调河南府参军事。‎ 安禄山宠恣,颖士阴语柳并曰:“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已而禄山反,颖士往见河南采访使郭纳,言御守计,纳忽不用,叹曰:“肉食者儿戏御剧贼,难矣哉!”节度使源洧辟掌书,贼攻襄阳,欲退保江陵,颖士说曰:“官兵守潼关,财用急,必待江、淮转饷乃足,饷道由汉、沔,则襄阳乃今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且列郡数十,人百万,训兵攘寇,社稷之功也。”洧乃按甲不出。亦会禄山死,贼解去。‎ 颖士乐闻人善,以推引后进为己任,如李阳、李幼卿等数十人,由奖目,皆为名士。天下推知人,称萧功曹。尝兄事元德秀,而友殷寅、颜真卿。尝与(李)华、(陆)据游洛龙门,读路旁碑,颖士即诵,华再阅,据三乃能尽记。闻者谓三人才高下,此其分也。‎ ‎(选自《新唐书·萧颖士传》有删改)‎ ‎17.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莒丞抵罪 抵罪:犯罪 B.怒其不下己 下:谦恭待人 c.肉食者儿戏御剧贼 剧贼:势力强大的贼寇 D.而友殷寅、颜真卿 友:友善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吾以旻获谴不憾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B.颖士往诉于府佐张惟一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c.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D. 洧乃按甲不出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9. 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甫)怒其不下己 B.(朝廷)召诣史馆待制 c·纳忽不用,(颖士)叹曰 D.贼攻襄阳,(贼)欲退保江陵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颖士聪敏异常,四岁能文,十岁被录取为太学生。后来与朋友游览洛阳龙门,看路旁碑文,他读一遍即能成诵,记忆力明显高出他人。‎ 第 15 页 共 15 页 B·宰相李林甫想见萧颖士,被萧颖士以守父丧为由拒绝;后来李林甫邀萧颖士到一朋友家见面,萧颖士前往却“哭门内以待”,可见他处事机智得体。‎ c·萧颖士对柳并说“胡人恃宠而骄,乱不久矣”,这表现出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而萧颖士对源洧说的一番话,则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 D·萧颖士天资聪颖,为人刚直,才能卓著,颇受“先进”的赏识。但也因为他的傲气和不屈。使得他连连遭贬,为此他痛悔不已。‎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于时裴耀卿、席豫、张均皆先进,器其材,与钧礼,由是名播天下。‎ ‎②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 ‎(一)(18分)‎ ‎ 17. D 18.B 19.D 20.D ‎ 21.①这时,裴耀卿、席豫、张均都是前辈,器重萧颖士的才干,以平等之礼相待,从此萧颖士名扬天下。‎ ‎②胡人得宠骄傲,不久就会作乱,洛阳也许要先陷入贼手。(6分,各3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浙江省宁波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向敏中,字常之,开封人。父瑀,仕汉符离令。性严毅,惟敏中一子,躬自教督,不假颜色。尝谓其母曰:“大吾门者,此儿也。”及冠,继丁内外忧,能刻厉自立,有大志,不屑贫窭。太平兴国五年进士,任右赞善大夫,后命为枢密直学士。‎ ‎ 时通进、银台司主出纳书奏,领于枢密院,颇多壅遏,或至漏失。敏中具奏其事,恐远方有失事机,请别置局,命官专莅,校其簿籍,诏命敏中与咏领其局。太宗欲大任敏中,当途者忌之。会有言敏中在法寺时,皇甫侃监无为军榷务①,以贿败,发书历诣朝贵求为末减,敏中亦受之。事下御史,按实,尝有书及门,敏中睹其名,不启封遣去。俄捕得侃私僮诘之,云其书寻纳筒中,瘗临江传舍。驰驿掘得,封题如故。太宗大惊异。时西北用兵枢机之任专主谋议敏中明辨有才略,遇事敏速。‎ ‎ 真宗即位,命敏中为鄜延路缘边安抚使,俄还京兆。是冬,真宗幸澶渊,赐敏中密诏,尽付西鄙,许便宜从事。敏中得诏藏之,视政如常日。会大傩,有告禁卒欲倚傩为乱者,敏中密使麾兵被甲伏庑下幕中。明日,尽召宾僚兵官,置酒纵阅,无一人预知者。命傩入,先驰骋于中门外,后召至阶,敏中振袂一挥,伏出,尽擒之,果各怀短刃,即席斩焉。既屏其尸,以灰沙扫庭,张乐宴饮,坐客皆股栗,边藩遂安。‎ 天禧初,进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是日,翰林学士李宗谔当对,帝曰:“朕自即位,未尝除仆射,今命敏中,此殊命也,敏中应甚喜。”又曰:“敏中今日贺客必多,卿往观之,勿言朕意也。”宗谔既至,敏中谢客,门阑寂然。宗谔与其亲径入,徐贺曰:“今日闻降麻②,士大夫莫不欢慰相庆。”敏中但唯唯。又曰:“自上即位,未尝除端揆③,非勋德隆重,眷倚殊越,何以至此。”‎ 第 15 页 共 15 页 敏中复唯唯。又历陈前世为仆射者勋德礼命之重,敏中亦唯唯,卒无一言。既退,使人问庖中,今日有亲宾饮宴否,亦无一人。明日,具以所见对。帝曰:“向敏中大耐官职。” ‎ ‎(节选自《宋史·向敏中传》)‎ ‎[注]①榷务:宋设立的管理贸易和税收的机构。②降麻:唐宋任免将相。③端揆,指相位。‎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冠,继丁内外忧 忧:忧愁 B.请别置局,命官专莅 别:另外 C.既屏其尸,以灰沙扫庭 屏:隐藏 D.向敏中大耐官职 耐:胜任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以贿败 君子不以言举人 ‎ B.先驰骋于中门外 徘徊于斗牛之间 ‎ C.卿往观之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D.宗谔与其亲径入 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1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向敏中“有才略”的一组是 ‎①能刻厉自立,有大志 ‎②请别置局,命官专莅,校其簿籍 ‎③按实,尝有书及门 ‎④敏中得诏藏之,视政如常日 ‎⑤敏中振袂一挥,伏出,尽擒之 ‎⑥敏中谢客,门阑寂然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敏中是符离县令向瑀之子,从小被父亲严格教诲,成年后,胸有大志,甘于清贫,刻苦学习,后应试中举。‎ B.向敏中为官廉洁,不入浊流,太宗欲委以大任,有人控告他与贪官皇甫侃有牵连,经查证,纯属无中生有。‎ C.向敏中富于谋略,得知有禁军士兵想趁傩会作乱,他将计就计,部署士兵埋伏在廊下的幕布中,伺机将傩人一网打尽。‎ D.向敏中被任命为仆射,接待翰林学士李宗谔时,心知他是皇帝派来特意道贺的,连声诺诺,更显对皇恩的感激之情。‎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俄捕得侃私僮诘之,云其书寻纳筒中,瘗临江传舍。(3分)‎ ‎ ‎ ‎⑵真宗幸澶渊,赐敏中密诏,尽付西鄙,许便宜从事。(3分)‎ ‎ ‎ 第 15 页 共 15 页 ‎(一)‎ ‎17.A(居丧)‎ ‎18.C(代词;助词,凑音节。A因为;B在;D介词,和)‎ ‎19.C(①有志向,③指御史查实,⑥待客之道)‎ ‎20.D(“心知”和“更显”“感激之情”错,表现的是向敏中“宠辱不惊”的品格)‎ ‎21.⑴不久抓住了皇甫侃的家臣(或家仆)查问他,说这封信接着就放在竹筒里,埋在江边的客舍旁。(“诘”“寻”“瘗”各0.5分)⑵宋真宗亲临澶渊,赐给向敏中秘密的诏书,把西方边境的事情都交给他,允许他相机处理。(“幸”“付”“鄙”“便宜从事(可斟酌情势,不拘条文,不须请示,自行处理)”各1分)‎ ‎(浙江省五校2008/2009学年度高三联考调研考试)‎ ‎(一)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公孙鞅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悒悒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第 15 页 共 15 页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景监以让卫鞅 让:责备 B.子何以中吾君 中:选中 ‎ C.而循礼者不足多 多:赞扬 D.舍人无验者坐之 验:凭证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 A.①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B.①学者溺于所闻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C.①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D.①其后民莫敢议令 ②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10.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公与(商鞅)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B.(圣人)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 C.(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 D.商君亡至关下,欲舍(之)客舍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商鞅到了秦国后,以富国强兵的办法劝说孝公,孝公特别高兴,因为按照商鞅的办法,秦国就可以治 理得如同殷、周一样好了。‎ B. 孝公想依从商鞅而变法,但又怕天下人议论他,商鞅就对孝公说做事情不要犹豫不决,还认为只要能 强国利民,圣人就不必沿用成法遵循旧制。‎ C. 甘龙认为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杜挚认为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商鞅驳斥了这 些主张,得到了孝公的赞同。‎ ‎ D.因公子虔一班人的告发,商殃受到追捕,后来商鞅发动商邑的士兵攻击郑国以谋求生路未能成功,‎ 最终落了个被五马分尸示众的下场。‎ ‎12.(9分)‎ ‎ ⑴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 ①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悒悒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3分)‎ ‎ ‎ 第 15 页 共 15 页 ‎ ②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3分)‎ ‎ ‎ ‎ ⑵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 齐 人 有 欲 得 金 者 清 旦 被 衣 冠 往 鬻 金 者 之 所 见 人 操 金 攫 而 夺 之 吏 ‎ 搏 而 束 缚 之 问 曰 人 皆 在 焉 子 攫 人 之 金 何 也 对 吏 曰 殊 不 见 人 徒 见 金 耳 ‎(二)《论语》阅读(8分)‎ ‎ 阅读以下几章文字,完成13—14题。‎ ‎ (1)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 ‎ 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 之,少者怀之。”‎ ‎ (2)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3)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4)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 (5)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13.第一章子路的话中有一个字是衍文。请指出哪一个字是衍文,并说明衍文现象产生的原因。(2分)‎ 衍文: ‎ 产生原因: ‎ ‎14.中庸,是儒家的道德标准,指做人处事守正不偏,无过不及。孔子对中庸极为推崇,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但也有人认为孔子所说的中庸就是无原则的折衷主义。请根据上述有关论述,作出你的判断,并指出中庸之道的原则及现实意义。(6分)‎ ‎ ‎ ‎ ‎ ‎ ‎ ‎(一)文言文阅读(21分)‎ ‎8.(3分)B(中意)‎ ‎9.(3分)A(A通过。B介词,表示被动;介词,从……里。‎ ‎ C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这样的事情。‎ ‎ D代词,此;代词,自己的。)‎ 第 15 页 共 15 页 ‎10.(3分)D(应为“于”)‎ ‎11.(3分)A(“秦国就可以治理得如同殷、周一样好了”不对,原文“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的意思是“然 ‎ 而,这样也就不能与殷、周的德行相媲美了”。)‎ ‎12.(9分)‎ ‎(1)(6分)① 何况贤明的国君,谁不希望自己在位的时候名扬天下,怎么能叫我闷闷不乐等上几十年、‎ ‎ 几百年才成就帝王大业呢?‎ ‎ ② 新法在民间施行了整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 ‎ (2)(3分)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 ‎ ‎ 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也/对吏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二)《论语》阅读(8分)‎ ‎13.轻。传抄刻印过程中误增了文字。)‎ ‎14.孔子的中庸之道不是无原则的折衷主义。孔子说“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做到正确地喜爱人、厌恶人”,又说“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是道德的破坏者”,可以看出,孔子是有爱憎、讲是非的人,而爱憎是非的原则(标准)就是仁德,中庸之道不能偏离仁德,即社会公正。今天我们讲中庸之道有助于社会稳定、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要点:运用所给材料做出分析,(2分)指出孔子的中庸之道的原则就是要讲求仁德,也就是社会公正。(2分)中庸之道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2分)‎ 参考译文 他就西去秦国,依靠孝公的宠臣姓景的太监求见孝公。孝公召见卫鞅,让他说了很长时间的国家大事,孝公一边听一边打瞌睡,一点也听不进去。事后孝公迁怒景监说:“你的客人是大言欺人的家伙,这种人怎么能任用呢!”景监又用孝公的话责备卫鞅。于是卫鞅又见到了孝公,孝公跟他谈得非常投机,不知不觉地在垫席上向前移动膝盖,谈了好几天都不觉得厌倦。景监说:“您凭什么能合上大王的心意呢?我们国君高兴极了。”卫鞅回答说:“我劝大王采用帝王治国的办法,建立夏、商、周那样的盛世,可是大王说:‘时间太长了,我不能等,何况贤明的国君,谁不希望自己在位的时候名扬天下,怎么能叫我闷闷不乐地等上几十年、几百年才成就帝王大业呢?’所以,我用富国强兵的办法劝说他,他才特别高兴。然而,这样也就不能与殷、周的德行相媲美了。”‎ 孝公任用卫鞅后不久,打算变更法度,又恐怕天下人议论自己。卫鞅说:“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搞出名堂,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成功。因此,圣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沿用旧的成法;只要能够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孝公说:“讲得好。”甘龙说:“不是这样。圣人不改变民俗而施以教化,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顺应民风民俗而施教化,不费力就能成功;沿袭成法而治理国家,官吏习惯而百姓安定。”卫鞅说:“甘龙所说的,是世俗的说法啊。一般人安于旧有的习俗,而读书人拘泥于书本上的见闻。这两种人奉公守法还可以,但不能和他们谈论成法以外的改革。三代礼制不同而都能统一天下,五伯法制不一而都能各霸一方。聪明的人制定法度,愚蠢的人被法度制约;贤能的人变更礼制,寻常的人被礼制约束。”杜挚说:“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没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能更换旧器。仿效成法没有过失,遵循旧礼不会出偏差。”卫鞅说:“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有利于国家就不仿效旧法度。所以汤武不沿袭旧法度而能王天下,夏殷不更换旧礼制而灭亡。反对旧法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的人不值得赞扬。”孝公说:“讲得好。”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成法的命令。‎ 第 15 页 共 15 页 新法在民间施行了整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正当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人触犯它。”将依新法处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又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监督他行为的老师公子虔,以墨刑处罚了给他传授知识的老师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执行了。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拾别人丢的东西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充足。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为私利争斗,乡村、城镇社会秩序安定。当初说新法不方便的秦国百姓又有来说法令方便的,卫鞅说:“这都是扰乱教化的人”,于是把他们全部迁到边疆去。此后,百姓再没人敢议论新法了。‎ 五个月之后,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公子虔一班人告发商君要造反,派人去逮捕商君。商君逃跑到边境关口,想住旅店。旅店的主人不知道他就是商君,说:“商君有令,住店的人没有证件店主要连带判罪。”商君长长地叹息说:“唉呀!制定新法的遗害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商君再回到秦国后,就潜逃到他的封地商邑,和他的部属发动邑中的士兵,向北攻击郑国谋求生路,秦国出兵攻打商君,把他杀死在郑国黾池。秦惠王把商君五马分尸示众,说:“不要像商鞅那样谋反!”于是就诛灭了商君全家。‎ ‎(浙江省桐庐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三联考调研考试)‎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18分)‎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①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②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 ( 刘基)‎ ‎【注】①大易:指《易经》。②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 备:很充分 B.故让国,大节也 让:辞让 C.能以节立身者鲜矣 鲜:很少 D.或以之比德而自励 比:比较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岂徒为玩好而已 而又与吾徒游 B.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 莲取其出污而不染 C.人道有变,其节乃见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D.佩以玉,环以象 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 第 15 页 共 15 页 ‎1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节”字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①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 ②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 ‎ ‎③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 ④人道有变,其节乃见 ‎ ‎⑤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 ⑥故让国,大节也 ‎ ‎ ⑦好植竹,取其节也 ⑧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A.①⑦⑧ B. ②③⑤ C.④⑤⑥ D.④⑤⑧‎ ‎18、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古人栽种花草树木是想从中获得深义的,不仅仅是好玩,所以有的人拿它来比拟美好的德行而借以自勉,有的人拿它来惩戒不良的想法而借以自警;这样做,在提高道德修养方面是有好处的。‎ B.世风衰败,道德沦丧,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很少了。会稽黄中立能以“尚节之亭”明志,这的确具有大大超过常人的地方。‎ C.泰伯、子思能守大节,而同样的事,季子、曾子却不能做到适宜,所以节操对人来说是很难表现到恰到好处的,要看怎样才能合乎义,不可固执。‎ D.《礼记•中庸》认为黄中立取竹的含义来为他的亭子命名,又和刘基这些人交游,恰好说明,为人在世在做事前预先计划的必要性。‎ ‎19、翻译上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①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3分)‎ 译文: ‎ ‎②传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 (3分)‎ ‎ 译文: ‎ ‎15、D(比拟)16、B(A、副词,只,仅仅/代词,这些人 B、连词,却 C、连词,就/才 D、介词,用/目的连词,来)17、C(①②③⑧中“节”取实义, ④⑤⑥中“节”取虚义,⑦二者兼而有之)18、D(是《礼记•中庸》的注书上说的,不是“《礼记•中庸》认为”的) ‎19、①在人生旅途中遭到变故,人的节操就会显露出来;所谓节操,是人很难表现得恰到好处的,于是有了中庸的(标准)。 ②《礼记•中庸》的注书上说:“在做事前预先计划好,就不致发生困惑。” 平日有所研究,一旦遇到事,处理起来就应对自如了。‎ ‎(浙江省杭十四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三联考调研考试)‎ 三.阅读下面几段文言文,完成8—13题。(19分)‎ 一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15)‎ 二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3·8)‎ 三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 第 15 页 共 15 页 ‎,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11·22)‎ ‎8.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美目盼兮 黑白分明 B.素以为绚兮 色彩繁盛的样子 C.由也兼人 倍 D.始可与言《诗》已矣 参与 ‎9.对下列加点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告诸往而知来者 ②闻斯行诸 ‎③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④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10.翻译文段中划线句子(4分)‎ ‎①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 ‎②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11.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准确回答,孔子认为完善修养的理想境界是什么?(3分)‎ ‎12.文段二中孔子发出“起予者商也”的感叹,文段三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的一个具体事例,请分别用一个成语概括从中所体现的孔子教育思想。(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线的部分断句。(3分)‎ 卫公孙朝①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注释:①公孙朝:卫国大夫。‎ ‎8.D 9.D ‎10.①贫穷却不谄媚,富有却不骄横,怎么样?‎ ‎②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 ‎11.贫而乐,富而好礼 ‎12.教学相长、因材施教 ‎13.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浙江省2008/2009学年度高三联考期末模拟考试)‎ ‎(二)文言文练习(22分)‎ 金圣叹先生传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①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君以此权子母②,母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斫山一笑置之。‎ 第 15 页 共 15 页 鼎革③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亚欤!”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余言。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诸刻本。‎ 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 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注:①排:批驳。②权子母:“子”为利息,“母”为本金,“权子母”意为借贷生息。③鼎革:指明清易代。‎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以贯之 贯穿 B.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考虑 C.吾已为君遣之矣 遣返 D.因为诗吊之 悼念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在颜渊为叹圣 ②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B.①一日以千金与先生 ②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 C.①先生辄起而排之 ②而莫知其处 D.①无不供其齿颊 ②其余评论尚多 ‎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金圣叹“倜傥高奇,俯视一切”的言行的一项是(3分)‎ A.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 B.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 C.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D.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圣叹讲经时,所讲的东西全都来自自己的稿本,所用的稿本从来不给人看。‎ B.金圣叹为人豪爽,不到一个月,就将王斫山给他用以补贴家用的千金花费干净。‎ C.明清易代后,金圣叹绝意仕进,更改名字,表现出了古代士人常有的气节。‎ D.作者经过吴县家门,拜访了金圣叹的故居,并写诗作传来凭吊金圣叹。‎ ‎16.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划线部分断句。(4分)‎ 曲 江 廖 燕 曰 予 读 先 生 所 评 诸 书 领 异 标 新 迥 出 意 表 觉 千 百 年 来至 此 始 开 生 面 呜 呼 何 其 贤 哉 虽 罹 惨 祸 而 非 其 罪 君 子 伤 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3分)‎ ‎②鼎革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3分)‎ 第 15 页 共 15 页 ‎12.(3分)*C.【遣:在这里是使用,花费的意思】‎ ‎13.(3分)*A.【都是动词,是。B介词,拿/介词,按照。C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D人称代词,他的/指示代词,那】‎ ‎14.(3分)*B.【这是“座下缁白四众”的感受,不是金圣叹的行为】‎ ‎15.(3分)*C.【A原文并没有“所讲的东西全都来自自己的稿本”的意思;B王斫山是将钱借他经营;D原文是“无人知道先生的住处”】‎ ‎16.(10分)【(1)(4分)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每错两处扣1分,扣完本小题分为止)(2)①(3分)喜欢喝酒,善于品评文章,所发的议论都是前人所不曾说过的。“衡”、“所未发”各1分,句意1分。②(3分)由明入清以后,(先生)断绝了仕进的念头,改名为人瑞,字圣叹,除了与朋友亲人谈笑外,就是独自端坐在贯华堂中,致力读书著述。“绝”、“为务”各1分,句意1分。】‎ ‎17. 答:这种声音让“我”无法正常休息;(2分)这种声音让“我”清醒着去想自己的债务而几乎要崩溃。(2分)‎ ‎【参考译文】‎ 先生姓金,名采,字若采,吴县生员,为人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拘束,高傲奇特,傲视一切。喜欢饮酒,善于评论书籍文章,对书籍文章的评论都是以前的人没有说过的。当时有凭讲授学问而闻名的人,先生总是站出来批驳这些人。他在所住的地方贯华堂设置很庄严的座位,招收学生讲授经书。他所讲授的经书名叫《圣自觉三昧》,讲稿总是自己带着自己看,从不公开给别人看。每次到讲堂开设讲座,声音洪亮,环顾四周时神采卓异,所有经史子集、笺疏训诂,和那些佛家、道家两教的经典及阐释经典的杂书,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所记载的内容,没有不被他评论的。议论纵横捭阖,中心贯通始终,讲得极其透彻。座位下面听讲的僧俗侣众诸色人等崇拜到了极点,感叹说从没有听过这样的见解。先生就拍着巴掌自我赞许,即使以前讲学的人听说了,皱眉叹息,他也不予考虑。‎ 先生向来和王斫山交情最深,王斫山本来也是侠义的人,一天他拿千金给先生,说:“先生拿这些钱去放贷生息,以后本金归还我,利息就给你补贴生活,行吗?”先生答应了,可是刚刚过一个月,那些钱已经被他挥霍一空了。于是就对斫山说:“这些东西在先生家,只是增添您守财奴的恶名罢了,我已经替您花掉了。”王斫山笑了笑没有计较。‎ 明清易代后,先生断绝了做官进取的念头,改名叫人瑞,起字圣叹。除了和亲人朋友谈笑之外,只是独自端坐贯华堂中,把读书著述作为追求。有人问“圣叹”二字是什么意思,先生说“《论语》有两次‘喟然叹曰’,在颜渊来说是惊叹圣人孔子,在孔子来说是赞叹弟子曾点。我大概是曾点一类的人吧!”先生所评论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等书,根据次序编定为“六才子书”,都是有独到的眼光的。他尤其爱好讲《易》,对“乾”、“坤”两卦的评述,多到十万多字。其它的评论还有很多,至今流传世上的著作,只有评点《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的几种刊刻版本。‎ 先生死后,仿效先生风格评论著作的人,像长洲毛宗岗、徐增,江苏武进县的吴见思、许庶庵等人是最出名的,到现在求学的人还称赞他们。‎ 第 15 页 共 15 页 曲江廖燕说:我读先生所评的各种书,标新立异,见解卓越,超乎常人所想,我感觉千百年来,到他这里才别开生面。唉!多么优秀的人啊!虽然遭遇惨祸,却并不是因为他犯了罪,有德行的人都为他悲伤。我路过吴门,去寻访先生的故居,然而没有人知道他的住处,于是我就写诗来悼念先生,并写下像这样一篇关于他的生平大概的传记。‎ 第 15 页 共 15 页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