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天津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天津卷)

ID:565034

大小:104.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I卷1至6页,第I卷7至11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流行语生动反映出人们在精神消费方面的愿望。纵观古今,人类从没有像今天这样(    )于旅游。一场完美的旅行,必须要选择一家称心如意的酒店。那么在古代,外出旅行或者出门办事,人们如何解决住宿问题呢?‎ 西周早期,统治者在通往都城的道路上广修客舍,便于各地诸侯入朝纳贡和朝觐时休息。春秋战国时期,名为“传舍”或“逆旅”的客舍也出现了。西汉初期,各地均在交通要道上设立驿馆。南北朝时,许多王公贵族发现经营旅馆存在巨大商机,竞相建置,旅馆林立城中。唐朝繁盛,各国使者纷纷到大唐学习、取经。为了彰显唐人风度,官方旅馆的建设被提上日程。与此同时,民间旅馆的发展也相当可观。据《太平广记》记载了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宋朝商品经济发达,在临安,私营旅馆临街而立,热闹非凡,尤其是西湖岸边的湖景旅馆,密密匝臣,令人(    )。陆游那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就是在杭州西湖砖街巷的一家湖景旅馆里写的。明初,全国要冲均设驿馆、递铺,“十里一铺、六十里一驿”的(    )最常见。至晚清,中国的旅馆业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取材于刘中才《回到古代住旅馆》)‎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组是 A.热衷    左顾右盼    局面 B.热衷    眼花缭乱    格局 C.热心    眼花缭乱    局面 D.热心    左顾右盼    格局 ‎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据《太平广记》记载,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 B.《太平广记》记载了岐州富豪开设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 C.《太平广记》记载的岐州富豪开设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可谓世所罕见。‎ D.据《太平广记》记载,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可谓世所罕见。‎ ‎3.下列与选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绝句 B 舍相如广成传 司马迁 ‎《廉颇蔺相如列传》‎ 散文 C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乐府诗 D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陆游 ‎《卜算子·咏梅》‎ 词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在阅读方面,人类与动物并不是全无关联。动物能否看懂环境,往往决定着它能否安全地生存下去。人既要阅读作为客观世界的环境,也要阅读以符号为中介的书籍。‎ 当人越来越多地阅读书籍的时候,人对客观自然环境或环境的阅读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说,人在“看”自然、“看”其他存在物、“看”其他人时,已经带着自身有价值取向的意义和理解结构是“看”客观世界了。阅读就是一个通过编码符号进行的意义再生或过程。‎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与几千年之前的老子、孔子的思想世界联系起来,也可以与远在欧美的哈贝马斯、罗尔斯的精神世界联系起来。有了这两个维度的精神联系,我们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都得以丰富起来。‎ ‎(取材于韩震《阅读的本质》)‎ 材料二 ‎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中,11.1%的国民阅读10本及以上纸质图书,此外还有7.6%的国民阅读10本及以上电子书。‎ ‎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书报刊和电子书阅读量见下表:‎ ‎(取材于刘彬《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发布》)‎ 材料三 千百年来,书籍都是人类文化的标志,是发达文明的象征。然而,互联网的出现正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纸质书的未来正愈发显得不那么确定。还有什么能阻止书籍的数字化进程?是人类的情感,还是书籍超越文本载体的价值所在?‎ 上世纪后期,唐·麦肯齐提出的“文本社会学”理论认为,承载文本的物质形式(书)会影响到文本所要传达的意义。许多当代学者不再只是关心书页上的文字,而开始关注书籍作为一个整体的重要性,包括封面、字体、配图等书籍的各个要素。如果按照时间顺序将同一文本的不同版本的封面进行排列,我们就会发现,公众对文本及作者的文化取向和态度一直在不断地变化。印刷字体和封面一样,能够代表书籍所处的时代。不断翻新的技术使在书内大批量印刷图像成为可能,同时也为书籍打上时代的烙印。‎ 机械印刷技术的发展使得同一版本的书与书之间几乎没有区别。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读者或收藏家会在书上留下自己的印记,从那些标记、批注或藏书票中,我们可以分析读者和文本之间的私密关系,也可以了解一本书可能产生的时代影响。一篇文稿从编辑到付印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任何差错以及随之而来的修正,都可能带来网一版本书籍的个体多样性。从中,我们成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改变,或可以窥见时局的风向特变。纸质书的装帧过程也给后人留下了意想不到的遗产。在一本1630年左右的书籍装帧中,人们发现了17世纪平期一位书商的记录,其中提到莎士比亚的另一出剧作《爱的功劳》。早有学者提出过莎翁曾写过对应《爱的徒劳》的另一剧本,这个发现显然为这种观点提供了证据。‎ ‎“书籍成为历史”的说法是悲观的,但“历史”的含义同样也是积极的,它让人们认识到书籍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拥有值得保护和诠释的丰富意义。‎ ‎(取材于陆纡文《数字化时代,我们如何解读快质书的价值》)‎ ‎4.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动物还是人类,都需要对周围环境进行“阅读”。‎ B.无论阅读纸质书还是电子书,都是一个意义再生成的过程。‎ C.无论纸质书还是电子书,2019年成年国民中至少有7.6%的人阅读量不少于10本。‎ D.无论纸质书还是报纸、期刊,其2019年人均阅读量都比电子书大。‎ ‎5.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项是 A.纸质书和电子书分别从两个维度呈现不同的精神世界,都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B.阅读书籍影响人们对客观世界的阅读,所以成年人更愿意选择纸质读物。‎ C.电子书无法承载“文本社会学”信息,直接影响了成年读者对各类读物的选择。‎ D.因为物质形式本身和印刷装帧流传所产生的意义,纸质书难以被电子书彻底取代。‎ ‎6.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本社会学”理论的一项是 A.学校环保社团利用废旧书刊的书页制作成折纸工艺品,进行公益售卖。‎ B.宋代雕版书多用歇、颜字体,特色鲜明,墨色清润,刻写精良,为后世所重。‎ C.书籍会因为阅读者留下的签名、批注等独特个人印记而增加收藏价值。‎ D.同一书籍因传抄、印刷、装订而产生的版本差异,给书籍打上鲜明的时代格印。‎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吾家在唐为辅相者六人,廉直忠孝,世载令闻。念后世不可事伪国、苟富贵,以辱先人,始弃官不仕。东徙渡江,夷于编氓。孝悌行于家,忠信著于乡,家法凛然,久而弗改。宋兴,海内一统。陆氏乃与时俱兴,百余年间文儒继出,有公有卿,子孙宦学相承,复为宋世家,亦可谓盛矣!‎ 然游于此切有惧焉,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游童子时,先君谆谆为言,太傅出入朝廷四十余年,终身未尝为越产;家人有少变其旧者,辄不怿;晚归鲁墟,旧庐一椽不可加也。楚公少时尤苦贫,革带敝,以绳续绝处。秦国夫人尝作新襦,积钱累月乃能就,一日覆羹污之,至泣涕不食。姑嫁石氏,归宁,食有笼饼,亟起辞谢曰:“昏耄不省是谁生日也。”左右或匿笑。楚公叹曰:“吾家故时,数日乃啜羹,岁时或生日乃食笼饼,若曹岂知耶?”是时楚公见贵显,顾以啜羹食饼为泰,愀然叹息如此。游生晚,所闻已略;然少于游者,又将不闻。而旧俗方已大坏。厌黎藿,慕膏粱,往往更以上世之事为讳,使不闻。此风放而不还,且有陷于危辱之地、沦于市井、降于皂隶者矣。复思如往时安乐耕桑之业、终身无愧悔,可得耶?‎ 呜呼!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子孙戒之,尚无堕厥初。‎ ‎(节选自宋·陆游《放翁家训·序》)‎ ‎【注】太傅:陆游的高祖。楚公:陆游的祖父。秦国夫人:陆游的祖母。‎ 出作入息,农之治生也;居肆成事,工之治生也;贸迁有无,商之治生也;膏油继晷,士之治生也。然士为四民之首,尤当砥砺表率,效古人体天地、育万物之志,今一生不能治,何云大丈夫哉!‎ 治生非必蝇营营逐逐、妄取于人之谓也。若利己妨人,非唯明有物议、幽有鬼神,于心不安,况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矣,此岂善治生欤?‎ 夫俭者,守家第一法也。故凡日用奉养,一以节省为本,不可过多。宁使家有赢余,毋使仓有告匮。且奢侈之人,神气必耗,欲念炽而意气自满,贫穷至而廉耻不顾。俭之不可忽也若是夫!‎ ‎(节选自宋·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载令闻                    令:美好 B.革带敝                      敝:破旧 C.厌藜藿                      厌:满足 D.毋使仓有告匮                  匮:缺乏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辱先人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积钱累月乃能就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C.且有陷于危辱之地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贫穷至而廉耻不顾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B.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C.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D.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10.下列句子全都符合陆游所说“常成于困约”的一组是 ‎①东徙渡江,夷于编氓             ②终身未尝为越产 ‎③旧庐一椽不可加也               ④革带敝,以绳续绝处 ‎⑤归宁,食有笼饼,亟起辞谢       ⑥沦于市井、 降于皂隶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⑥‎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A.陆游缅怀了旧时家风,针对当时有族人贪图享乐的现象,表达了对家风难继的忧虑。‎ B.叶氏家训告诚族人应该节制欲望,谦逊恭谨,修身养性,以利于守家治生。‎ C.陆氏家族复兴,缘于坚守家风;叶氏族人以先祖中的土农工商为榜样,各安其分。‎ D.陆文借祖先的实例阐明家训的主旨,叶文通过假设来论说不善治生的危害。‎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语  文 第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10小题,共114分。‎ 四、(25分)‎ ‎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家人有少变其旧者,辄不怿。(4分)‎ ‎(2)况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矣,此岂善治生欤?(4分)‎ ‎13. 请概括陆游、叶梦得二人对家风的要求有何异同。(3分)‎ ‎1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8分)‎ 纪村事 ‎[唐]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 ‎[注] 饷田:到田间送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才草木中若隐若现,显得生机勃勃。‎ B.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 C.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 D.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2)“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2分)‎ ‎(3)“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3分)‎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6分)‎ ‎(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2)斧斤以时入山林,_______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 ‎(3)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5)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思考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2分)‎ 线条之美 梁  衡 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倒,在手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初中学几何时就知道,空间中先有一个点;点一动,它的轨迹就生成了一条线。所谓轨迹者,只是我们的想象,或者是一物划过之后,在我们的脑海里的视觉驻留。原来这线条的美正在似有似无之间,是自带几分幻美的东西。主客交融,亦幻亦真,天光云影,想象无穷。正是因了它的来无踪,去无影,永不停,却又永无结果,也就让你永不会失望。线条,一种虚幻的、没有穷尽的,可以寄托我们任何理想、情感和审美的美。‎ ‎……‎ 线条既然有这样的魔力,便为所有艺术之不可或缺,或者算是艺术之母了吧。最典型的是书法艺术,洗尽铅华,只剩了白纸上一丝黑线的游走。那飞扬狂舞的草书,漏痕、飞白、悬针、垂露等等,恨不能将人间所有的线条式样收来,再融入作者的情感,飞墨于纸。或如晴空霹雳,或如灯下细语。就这样牵着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色线条。‎ 线条魅力的最高体现在于我们的人体。人,除作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外,还是世间高贵的审美对象。郭兰英唱:“姑娘好像花一样,小伙心胸多宽广。”奚秀兰唱:“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这些都是在说他们身上阴柔至美或阳刚至强的线条。于是就专门产生了美术界的人体绘画、摄影、雕塑,舞台上的舞蹈、戏剧、模特,竞技场上的体操、健美、杂技等等。这些都是人对自身形体线条的欣赏、开发与利用。‎ ‎……‎ 美哉!博大精深的线条。‎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第一段中“买椟还珠”加引号,语带自嘲,强调了礼物的珍费,突出了朋友所赠之物带给“我”的惊艳感受。‎ B.第三段谈到中西方绘画技法,突出了中国画白描技法中线条的丰富表现力,语气中含有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 C.文章引用《洛神赋》文句,意在赞美曹植的艺术想象力,丰富了线条美的内涵,增添了本文的文化韵味。‎ D.文中写了舞蹈和音乐两种艺术形式,通过线条在空间里的组合和在时间中的游走来阐释线条奇幻的动态之美。‎ E.全文从“物”“人”“理”等方面组织材料,由实入虚,脉络清晰,思路严谨,内容丰富,繁而不乱。‎ ‎17.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5分)‎ ‎18.文末引入林徽因的故事有何效果?(4分)‎ ‎19.纵观全文,线条对创造美有哪些作用?(4分)‎ ‎20.请参照《线条之美》的审美角度点评下面这首描写劳动者的小诗。(5分)‎ 脊  梁 罗长城 一条力的弧线,‎ 一道破土的犁圈,‎ 一条飞来的彩虹,‎ 一架厚的青峦。‎ 六、(10分)‎ ‎21.在某校读书交流活动中,有同学说“我就读不进《红楼梦》”,有同学说“我就不爱读《三国演义》”,还有同学说“《论语》读起来才没劲呢”。请针对此现象,任选上述三本书中的一本,结合小说情节或《论语》名句,谈谈如何“走进经典”。要求100字左右。(6分)‎ ‎22.为使文段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请选择最恰当选项,填写在序号处的横线上。(4分)‎ ‎“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落户天津,命名为“天河”,取天津与“银河团队”合作发展之意。如今,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三号”已进入开放应用阶段。近年来,创新团队在“卡脖子”处下功夫,在关键处尽全力应对:‎ 身处世界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时代——     ①     ;‎ 身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前夜——     ②     ;‎ 身处国家民族决战决胜时期——     ③     ;‎ 身处随时竞争的拼杀时刻——     ④     。‎ ‎(取材于余艳《大国引擎》)‎ A.以我为主,在战略必争领域强势崛起 B.全方位研判,高标准筹划,破解突出矛盾 C.创新驱动,以崭新的“中国速度”冲锋 D.聚焦前沿,瞄准核心技术制高点和突破口 七、(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面孔”是全球热播纪录片里充满家国情怀的杜甫,是用中医药造福人类荣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是医务工作者厚重防护服下疲惫的笑脸,是快递小哥在寂静街巷里传送温暖的双手……也是用各种方式共同形塑“中国面孔”的你和我。‎ 走过2020年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及详解 ‎1.B  第一处,“热衷”,十分爱好(某种活动),犹醉心,沉迷,其后常搭配“于”,即“热衷于……”;“热心”,犹热情,谓有兴趣,肯尽力,积极主动,着重形容内心有兴趣,常用于对事;从语境来看,“人类从没有像今天这样(    )于旅游”,由“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这一信息可知,此处应是说当今社会人们对旅游的沉迷,应使用“热衷”。‎ 第二处,“左顾右盼”,指向左右两边看,形容得意、犹豫等神态;“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结合语境“西湖岸边的湖景旅馆,密密匝臣”可知,此处是形容面对这些密密匝匝旅馆的感觉,应使用“眼花缭乱”。‎ 第三处,“局面”,一个时期内,事情的状态、形势,规模;“格局”,结构和格式;从语境来看,语境是说“全国要冲”“十里一铺、六十里一驿”的结构格式,应使用“格局”。‎ ‎2.D   A项,“不可谓世所罕见” 滥用否定词导致语义表达反了;‎ B项,结构混乱,前面句子的主语是《太平广记》,而“可以容纳”的主语应是“私家旅馆”,偷换主语;“不可谓世所罕见”滥用否定词导致语义表达反了;‎ C项,“岐州富豪开设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搭配不当,前一句的主语是“岐州富豪”,而“容纳千人食宿”的应该是“私家旅馆”,可以在“开设”后面添加“的”。‎ ‎3.C  C项,“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乐府诗”错误,“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出自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不是出自《梦游天姥吟留别》。‎ ‎4. D   D项,“无论纸质书还是报纸、期刊,其2019年人均阅读量都比电子书大”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二图表所示,2019年期刊的人均阅读量是2.33,电子书人均阅读量是2.84,很显然,期刊的人均阅读量比电子书要小。 ‎ ‎5. D  A项,“纸质书和电子书分别从两个维度呈现不同的精神世界,都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说法错误。结合原文“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与几千年之前的老子、孔子的思想世界联系起来,也可以与远在欧美的哈贝马斯、罗尔斯的精神世界联系起来。有了这两个维度的精神联系,我们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都得以丰富起来”分析可知,两个维度应指时间和空间维度,并非指纸质书和电子书,选项曲解文意。‎ B项,阅读书籍影响人们对客观世界的阅读,所以成年人更愿意选择纸质读物”说法错误。通读全文可知,三则材料并未提及“成年人更愿意选择纸质读物”的原因,只是在材料二的图表中显示报纸的阅读量较大;且综合材料所述以及我们的认知可知“阅读书籍影响人们对客观世界的阅读”也并非是人们选择阅读载体的原因,选项无中生有。‎ C项,“电子书无法承载‘文本社会学’信息,直接影响了成年读者对各类读物的选择”说法错误。结合原文“唐·麦肯齐提出的‘文本社会学’理论认为,承载文本的物质形式(书)会影响到文本所要传达的意义。许多当代学者不再只是关心书页上的文字,而开始关注书籍作为一个整体的重要性,包括封面、字体、配图等书籍的各个要素”分析可知,文中并没有电子书无法承载“文本社会学”的信息;且文中亦无影响了成年读者对各类读物的选择因素的分析。‎ ‎6. A “学校环保社团利用废旧书刊的书页制作成折纸工艺品,进行公益售卖”不符合,“废旧书刊的书页制作成折纸工艺品”只是单纯的作为商品存在,并没有影响文本所要传达的意义。‎ ‎7. C   C项,“厌”字,根据“厌黎藿,慕膏粱”的对称句式,相反意义来看,与“慕”意思相反,指厌恶粗茶淡饭,羡慕精粮肥肉;故“厌”此处应为“厌恶”。 ‎ ‎8. B   A项,连词,表因果;连词,表并列;B项,两个“乃”都是副词,才;C项,连词,表递进,并且/副词,表递进,尚且D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 ‎ ‎9. A  ‎ 本句意为“做官而到公卿大臣,是命运使然;退居山野而成为农夫,这也是命运使然;如果屈节用来求得显贵,出卖自己奉行的道德准则来谋取利益,这是我们家的人所深深感到耻辱的啊”。句中两个“命也”都是前句判断,分别在“命也”与“亦命也”前后断开,排除CD;“挠节以求贵”与“市道以营利”是对称句式,分别在其后断开,排除BC。‎ ‎10. B  ①是指不愿在伪朝为官而向东迁徙,成为一般百姓,与“困约”无关;⑤是小姑回家后见到笼饼而推辞的行为,只能是反映家中节俭的风气,而非“成于困约”;⑥是指家风放任之后子弟可能会堕落于市井小民之中的情况,并非“成于困约”,而是“败于奢靡”。 ‎ ‎11. C   C项,“叶氏族人以先祖中的土农工商为榜样,各安其分”错误,原文“出作入息,农之治生也;居肆成事,工之治生也;贸迁有无,商之治生也;膏油继晷,士之治生也。然士为四民之首,尤当砥砺表率,效古人体天地、育万物之志”,只是列举了农工商士四种人的不同谋生办法,他们家实际上是士族,因此不是“以先祖中的土农工商为榜样”。‎ ‎12. (1)如果家里有人稍微改变他的旧制,(太傅)就不高兴。‎ ‎(2)更何况有难以说得尽的灾祸,这难道是善于治家谋生吗?    ‎ ‎13. 陆侧重有气节,道义,叶侧重作世人治生表率。两人都认为要节俭,不能营营逐利。‎ 参考译文:‎ ‎(一)‎ 我家在唐朝作过宰相的一共有六人,都廉洁正直、忠诚孝顺,世代流传下美好的名声。想到后世子孙不能够侍奉伪朝,苟且地贪图富贵,因而羞辱先生名声,便弃官不入仕。向东迁徙度过长江,沦为一般老百姓。孝顺友爱的品行在家中推行,忠诚守信的名声在乡里显扬,家法令人敬畏,很久都没有改变。宋朝兴起后,天下一统,陆家于是与时代一道兴盛,此后百余年间,文豪名儒相继出现,或位列三公,或官拜九卿,子孙也都致力于仕途或潜心于治学,代代相承,从此,又成为宋朝世家大族,可以说是昌盛无比了。‎ 然而我对于这种情况私下里仍有惧意,天下之事,常常在困顿贫乏中成功,而在奢侈享受中失败。我在童子时,先父曾谆谆教导说,太傅出入朝廷四十多年,终身未曾积累更多的财产;家人有稍微改变旧俗的,就很不高兴;晚年时回到鲁墟老家,旧房子连一根椽子也没有增加(就继续居住)。祖父楚公少年时尤其贫苦,衣带破旧,就用绳子接续断裂处。祖母秦国夫人曾经作了一件新襦裙,攒了好几个月的钱才能做成,有一天不慎打翻粥饭弄脏了它,竟至于哭泣着不肯进食。小姑嫁给石家人,回娘家探亲,食物中有笼饼,她立即起来道歉说:“我浑浑噩噩的,都不知道是谁过生日。”旁边的人有的偷偷发笑。楚公叹息说:“我家从前,好几天都喝粥,每年过节或生日时才吃笼饼,你们这些人又怎么知道呢?”当时楚公已经显贵了,却还是以喝粥吃饼作为泰然之事,像这样愀然叹息。我出生得太晚,所听说的事情已经很简略了;然而比我更年轻的陆家子弟,又将要不再听闻这些事了。而旧时的家风此时已经毁坏严重。子弟们厌恶粗茶淡饭的贫寒生活,向往肥肉精粮的富贵生活,常常还把以前的事当做忌讳不让孩子们听闻。这样家中风气放任而不能再恢复,并且有把子孙陷入危险受辱之地,沦落为市井小民,降低身份至奴仆中的危险。回想从前祖先们父子兄弟致力于耕织种桑,安居乐业而终身不必愧疚后悔,这是可以重新恢复的吗?‎ 唉!做官而到公卿大臣,是命运使然;退居山野而成为农夫,这也是命运使然;如果屈节用来求得显贵,出卖自己奉行的道德准则来谋取利益,这是我们家的人所深深感到耻辱的啊。子孙们一定要以之为戒,这样就还没有毁坏亡费的端倪。‎ ‎(二)‎ 出外劳作,归家休息,是农家赖以生存的办法;在作坊里打造作品,这是手工业者用来谋生的办法;把某地所有的事物迁徙到没有的地方去买卖,这是商家谋生的办法;焚膏继晷日夜苦读,这是读书人谋生的办法。然而读书人作为四种百姓之首,尤其应该勉励自己成为表率,效仿古人体察天地万物的志向,如今连一种生计也不能从事,还说什么大丈夫呢!‎ 经营家业不一定要忙忙碌碌竞相追逐,胡乱听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如果对自己有利却对他人有害,不但明里有他人非议,暗中有鬼神降罪,对于自己来说也心中不安,何况这灾祸是不能说得尽的,这难道是善于谋生吗?‎ 节俭,是守家的第一法则。因此凡是日常用度,奉养父母,一概以节省为本,不能过多。宁可使家中多有盈余,也不要使粮仓有匮乏的时候。况且奢侈之人,他的精神气度一定有所消耗,欲望过于强烈而意气骄傲,贫穷到极点而不顾廉耻。节俭的不可忽视就有这么重要!‎ ‎14. B  B项,“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错误,并非“农闲”“慵懒”,应该是农忙季节,从关于结尾句的注释 “饷田:到田间送饭”和颈联“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酿酒”“ 砧”声中均可见是忙碌而充实的田园氛围,表现了农忙时节农家人的辛勤劳作。‎ ‎15. 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描写了忙碌而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    ‎ ‎16. 不同意。“数声”好。“数声”动静结合,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营造出乡村热闹、轻松、愉悦的氛围。‎ 同意。“一声”好。“一声”以动衬静,突显了环境的寂静清幽,营造出乡村宁静和谐的氛围。‎ ‎17. (1)天下归心    (2)材木不可胜用也    (3)三顾频烦天下计    (4) 也无风雨也无晴    (5)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8. AC  A项,“强调了礼物的珍贵,突出了朋友所赠之物带给‘我’的惊艳感受”错。结合原文“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这个瓶子惊呆了”,可见这是作者自嘲自己没有看上那名贵的牡丹油,却对瓶子感到惊艳。C项,“意在赞美曹植的艺术想象力”错,结合原文“无论平面还是立体的艺术,一线便可定格一个美丽的瞬间,同时也吐纳着作者内心的块垒。曹植《洛神赋》……简直是一幅美人线描图”,作者引用曹植的《洛神赋》是想要表达线条可以定格美丽的瞬间,吐纳作者内心的块垒,而非“赞美曹植的艺术想象力”。 ‎ ‎19. 运用拟人、通感(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生动有力地展现了线条赋予草书简约而富于变化的艺术活力,体现了线条在书法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 ‎20. 引故事使文章生动,作例证有力证明了线条可以体现时代的精神气质;深化了主题,借线条这一象征符号寄托对新生共和国的美好期待。    ‎ ‎21. ①寄托理想、情感和审美 ‎②蕴藏艺术能量 ‎③体现人体之美 ‎④是各种艺术形式的基础 ‎⑤承载主观精神,是时代和国家的象征    ‎ ‎22. 运用角度,合理解释  探究主题   语言表达 ‎23.《红楼梦》中“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写出了宝钗的青春之美。大如团扇的一双蝴蝶,引得宝钗取出扇子,向草地下来扑。宝钗被蝴蝶引得蹑手蹑脚,香汗淋漓,娇喘细细。这个情节里,宝钗不再是那个稳重识大体的宝钗,而是呈现出女孩的青春之美。经典里的艺术形象散发着恒久的艺术芬芳,值得我们去探寻,去汲取其中的营养。‎ ‎《论语》中“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大意是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这段话是孔子传授给我们的为人处世之道,正因为知人不易,人们不被理解或者被误解的情况就很普遍。但是推己及人,君子更应该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经典给我们智慧。‎ ‎24.  (1). B    (2). D    (3). A    (4). C ‎25.参考立意:‎ ‎1.中国面孔,凝聚中国精神 ‎2.新面孔,新希望 ‎3.解读中国面孔,打造中国形象 ‎4.平凡面孔,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