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下册《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七年级下册《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ID:552502

大小:15.4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部编七年级下册《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梳把握两诗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理解两诗的哲理,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学习《未选择的路》的象征手法。‎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面对困难或挫折时的积极态度,培养坚韧的品质;养成对人生严肃慎重的态度,对人生道路做出正确的选择 教学重点:理解两诗的哲理,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习面对困难或挫折时的积极态度,培养坚韧的品质;养成对人生严肃慎重的态度,对人生道路做出正确的选择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学法提示、自学、合作交流、感情朗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2.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一、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不顺心的事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这样的叮咛和嘱咐。‎ 二、简介作者,朗读感知 ‎1、简介作者。‎ 亚历山大•普希金,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不仅是“俄罗斯文学之父”,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生于莫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成年后不断发表诗歌评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对曾被两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终不愈地信守着诗中表达的生活原则。‎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仔细品味、感悟诗歌的语言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特指在生活中应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要联系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来理解。表明正义被沙皇专制所扼杀。‎ ‎2、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性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到来。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处逆境,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3.面对逆境,我们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争吗?‎ 当时沙皇专制统治相当严酷,革命势力一时还不足与之抗争,只能等待。‎ ‎4、.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回成为亲切的怀念”?‎ 一方面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都是一笔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5、与一般诗歌相比,这首诗有什么不同?‎ 没有具体形象,只是以劝告的口吻说明道理。而一般的诗歌艺术形象都比较生动鲜明。‎ ‎6、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联系实际,体验反思 教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学习体会,引导学生正确的面对生活,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大意。(重点)‎ ‎2.认识慎重的选择人生的意义。(重点)‎ ‎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难点)‎ 一、导入:‎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同学们是否记得一些?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辛弃疾: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鲁迅: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也是写“路”的诗。‎ 二、简介作者,朗读感知 ‎1.简介作者: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他在晚年成为美国的非官方的桂冠诗人,美国参议院曾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2.朗读诗歌,整体感知全诗。‎ 明确: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认真阅读这首诗,先朗读,后默读。深入思考每节诗歌的意思,然后把握全诗,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明晰手法,研讨诗意:‎ ‎1.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怎样一种表现手法?你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到类似的例子吗?‎ 明确:表面说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这是一种象征手法。我们学过的〈在山的那边〉、〈行道树〉等都采用了这种写法。‎ ‎2.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明确:第一节, 写诗人站在道路岔口,遭遇道路选择的尴尬与无奈,陷入沉思---一经选择便无从回头。‎ 第二节, 写诗人选择了一条极富挑战的道路,这条道路“荒草萋萋,十分幽静。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第三节, 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但他却留恋着那条未经选择的路,担心踏上一条错误的路而难以返回。‎ 第四节, 写诗人对未来的遥想。将来回顾往事,那条未选择的路是不是比已选的路更好些呢?但是现实已经、不能回头了。‎ ‎3.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明确:这首诗是写人生之路的。人生之路有很多,人的一生只能选择一条。当踏上这条道路以后,可能会发现诸多不竟人意的地方。于是就对未选择的路产生向往,也是对美好人生的向往,这便是诗人表达的意思。他告诉我们:人生的选择很无奈,既要勇于选择,更要慎重对待。‎ 四、合作交流,思考探究:‎ ‎1.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为什么题目却是“未选择的路”?‎ 明确:诗歌虽然写到已选择的路,但重点强调的却是未选择的路,以引起人们对未选择的路的思索,所以以“未选择的路”为题。‎ ‎2.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有什么不同?‎ 明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得积极乐观,而《未选择的路》‎ 则表现得有些忧郁。‎ ‎3.这首诗歌可能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 明确:两首诗都富于哲理,且都富于人情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使人笑面人生;而《未选择的路》对于人生选择的思索,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鸣。‎ ‎4.教师小结 同学们,学了这两首诗,我们或许对于人生会有更多的思考。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何面对人生的艰难困苦,的确是个决定命运的重大问题。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坚定活泼的性格,进而正确的选择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愿大家都能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资料: 2867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