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3单元达标检测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3单元达标检测

ID:1261116

大小:42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12-0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三单元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唐高宗曾命人对《永徽律》律文进行逐条解释,撰成《唐律疏议》,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法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可见,《唐律疏议》强调(  )A.天人感应B.法律与道德教化相结合C.三教合一D.天理与伦理道德相联系【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德礼为政教之本,刑法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可知,《唐律疏议》强调将道德与法律相互结合,故B项正确。2.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认为,“建国之初,当先立纲纪”,1367年,颁布《律令直解》。1373年,朱元璋又亲自参与编定《大明律》,其中规定“凡除授官员须从朝廷选用,若大臣专擅选用者斩”。在胡惟庸案后,又颁布《昭示奸党录》等法律文件。这说明朱元璋(  )A.强调法律治国作用B.推行法家治国思想C.推行法治代替人治D.严查官员擅权贪污【答案】A 【解析】材料中介绍了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进行的一系列立法工作,说明朱元璋重视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故A项正确;B、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并未涉及官员的贪污问题,排除D项。3.宋代理学家指出,孔子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困厄万端;颜渊一箪食、一瓢饮,穷居陋巷,但他们化解了身处逆境引起的外感之忧,便自得其乐。这反映出宋代理学家(  )A.强调对物理的探究B.忽视道德教化的作用C.重视人的内在完美D.反对人对物欲的追求【答案】C 【解析】“孔子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困厄万端;颜渊一箪食、一瓢饮,穷居陋巷”是两个人外在的困顿,但是两个人“化解了身处逆境引起的外感之忧,便自得其乐”,这是对其内心能在困境中“自得其乐”的一种肯定,反映了宋代理学家重视人的内在美,故C项正确;A、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不符合理学家的思想主张,均排除。4.有学者认为:“罗马法有两点很重要:其一,所有的法律都是为人所制定的;其二,法的准则是要诚实地生活,不损害他人,让每一个人都得到他应得的部分。”由此可知,罗马法(  )A.重视保护私有财产B.推崇法律至上的原则C.立足解决现实问题D.带有浓厚的人文色彩 【答案】D 【解析】罗马法中的体现出来的法律由人制定、法律不损害他人、应当让每一个人都得到他应得的部分的特点,反映了罗马法对人的关照,带有浓厚的人文色彩,故D项正确;保护私有财产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项;法律至上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通过罗马法解决现实问题,排除C项。5.法国大革命中制定的《人权宣言》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它在政治和法律领域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一“变化”是指(  )A.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B.以法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权利取代封建特权C.将启蒙思想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D.《人权宣言》成为法国1791年宪法的序言【答案】B 【解析】《人权宣言》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资产阶级的权利,它改变了以前通过君主个人意志获得封建特权的状况,这是其在政治和法律领域带来的根本性的变化,故选B项。6.英国议会在19世纪30年代通过的一部法律规定:“……宜剥夺许多微不足道的选区选举产生议员之权利,将该项权利授予人口稠密、资源富饶之大城市;且增加州郡之代表名额;宜扩充有权参加议员选举之人数。”从这一法律规定中获利最多的可能是(  )A.骑士贵族B.工农阶层C.工业资产阶级D.金融资产阶级【答案】C 【解析】材料指的是19世纪30年代英国的民主化建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处于工业革命时期,这一规定有利于增加新兴工业城市的选举名额,满足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需求,故C项正确;该规定不利于保障封建骑士贵族的利益,故A项错误;在这次改革中,工人、农民的政治权利仍受到较大的限制,故B项错误;这一规定对人数较多的工业资产阶级有利,而不是人数较少的金融资产阶级,故D项错误。7.恩格斯说过:“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使他们成为神学的科目。”这并不代表所谓“中世纪把现代文明一扫而空”。“文明世代保存在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里,这远比保留在可以被烧毁的书籍中更稳固。”恩格斯意在(  )A.抨击中古时期的神学控制欧洲文化B.阐释中古时期的基督教内容广泛C.肯定基督教在文明传承中的作用D.痛斥基督教曾经毁坏欧洲文明【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文明世代保存在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里,这远比保留在可以被烧毁的书籍中更稳固” 可知,恩格斯肯定基督教在文明传承中的积极作用,故C项正确。8.1950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此次改革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结果却有许多农民将自己的土地卖出。这种现象(  )A.体现小农经济的稳定性B.反映了土地改革过程的曲折和艰难C.说明农村城镇化效果明显D.促进中国共产党加快农业合作化【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分给农民土地,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结果却有许多农民将自己的土地卖出”表明许多农民又失去了土地,反映出土地改革过程的曲折和艰难,故B项正确;农民又失去土地,无法体现小农经济的稳定性,排除A项;C项在材料无法体现,也不符合史实,排除;1953年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始,排除D项。9.1978年,邓小平说:“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于法律之上的特权。”材料主要说明(  )A.国家明确了人大的立法权B.法制建设具有迫切性C.政府清除了以权代法现象D.民主政治有法律保障【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了立法成为人大的主要任务,这说明当时迫切需要进行法制建设,B项正确;人大的立法权早在人大建立时就已明确,A项错误;材料只是阐述了邓小平关于法律地位的主张,并不能得出政府清除了以权代法的现象,排除C项;根据材料“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可知,当时立法工作尚存在不完善之处,由此可以判断民主政治缺乏法律保障,排除D项。10.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把编纂民法典作为重要的立法任务,此后立法机关逐步对原有民法中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旧规则进行纠正,并补充必要的规则。2017年,作为开篇之作的民法总则获全国人大表决通过;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些举措(  )A.为社会主义民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确立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C.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D.标志着我国开始依法治国【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此后立法机关逐步对原有民法中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旧规则进行纠正,并补充必要的规则”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举措都是基于我国社会不断发展而实施的,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故C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三大政治制度的确立为社会主义民主奠定了基础,排除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1954年就已正式确立,排除B项;材料中的措施不是我国开始依法治国的标志,排除D项。11.1957年,毛泽东说:“我们的法律,是劳动人民自己制定的。”1978年,邓小平说:“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014年,习近平说:“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这主要说明在我国(  )A.始终贯彻依法治国方针B.人民是法治的主体和力量源泉C.民主政治有了法律保障D.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日益增强【答案】B 【解析】材料中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均强调人民在法治中的重要性,说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是法治的主体和力量源泉,故选B项。12.习近平在2020年1月15日至16日中央政法会议上强调,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教育、道德教化,改进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评选表彰工作,让全社会充满正气、正义。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我们(  )A.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文化发展B.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C.将其融入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全过程D.把立德树人作为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答案】C 【解析】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我们将其融入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全过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故C项正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发展,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决定文化发展,A项错误;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B项错误;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朱元璋惩元末法制松弛之弊,对立法十分重视。《大明律》分名例、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七部分。在对待谋反、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十恶”的行刑上,以及秘密宗教活动的处治,比以前严厉而且残酷。《大明律》增设“奸党”一条,还规定:“凡除授官员须从朝廷选用,若大臣专擅选用者斩。”明律专列“钞法”,保障货币秩序,并且还增订了《市廛》《田宅》《钱债》《邮驿》《营造》等编。——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  清末新政中的修律变法改革,主要包括删改旧律、制定新法两部分内容。删改旧律,基本完成了传统中国律法的轻刑化、人道化、平等化的改造工作;制定新法,大体完成了刑法、民法、商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法院编制法等传统中国律法所没有的法律起草工作。经此改革,传统中国诸法合体的法律编纂体系基本被打破,初步建立较为完备的现代法律体系。——摘编自李在全《清末修律制法述略》材料三 到2010年底,中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36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至此,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各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经制定,法律体系内部总体做到科学和谐统一。——摘编自张金才《近十年来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及成就》(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明律》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同《大明律》相比,清末修律制法的特点及其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法制建设的意义。【答案】(1)特点:条例繁杂,内容广泛;儒法结合;严刑酷法;重视经济立法。(2)特点:中西结合;律法人道化;法律体系完善。原因:内忧外患;西方法律思想的影响;清末新政。(3)意义: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促进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利益。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共同纲领》相比较,五四宪法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向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的新的飞跃。1949年10月至1954年9月,我国中央一级制定的法律法规只有48件,而1954年9月下半月至1957年则达430多件。——摘编自董节英《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法制建设研究述评》等材料二 改革开放30年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1999年,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2004年,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包括公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及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基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宗教信仰自由,在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保障。在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同时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坚持宪法和法律至上,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摘编自2008年《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法制建设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法治建设的新发展。【答案】(1)特点:1954年宪法奠定法制基础;加快立法进程;推动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促进国家工业化进程。(2)新发展: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尊重和保障人权;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能力显著增强。

资料: 3260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