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月考模拟试卷08(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月考模拟试卷08(含答案)

ID:1219852

大小:397 KB

页数:25页

时间:2022-08-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月考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点P(m+3,m+1)在x轴上,则点P的坐标为(  )A.(2,0)B.(0,﹣2)C.(4,0)D.(0,﹣4)2.如图字母B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A.12B.13C.144D.194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2+4=6B.3﹣2=1C.÷=4D.×=4.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3,1),点B(3,3),则线段AB的中点坐标是(  )A.(2,3)B.(3,2)C.(6,2)D.(6,4)5.点A(﹣3,﹣4)到原点的距离为(  )A.3B.4C.5D.76.下列二次根式中与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A.B.C.D.7.如果梯子的底端离建筑物5m,那么长为13m梯子可以达到该建筑物的高度是(  )A.12mB.14mC.15mD.13m8.下列各组数中,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是(  )A.9,12,15B.7,24,25C.3,4,5D.3,5,79.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是(  )A.5B.25C.D.5或10.在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已知点A(1,1),在x轴上确定点P,使△AOP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的个数共有(  )A.6个B.5个C.4个D.3个 二、填空题11.若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12.在Rt△ABC中,∠C=90°,∠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 (1)若a=2,b=4,则c=  ;(2)若a=2,c=4,则b=  ;(3)若c=26,a:b=5:12,则a=  ,b=  .13.若实数x、y满足+(y+3)2=0,则x﹣y=  .14.点P(﹣3,2)关于x轴对称的点P′的坐标是  .15.直角坐标系中,点A(2,1)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的坐标为  .16.若最简二次根式与是同类二次根式,则a=  .17.直接写出结果:(﹣)2=  ;=  ;=  .18.如果点P在第二象限内,点P到x轴的距离是4,到y轴的距离是3,那么点P的坐标为  .19.已知点M(a,3﹣a)是第四象限的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  .20.已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3cm,4cm,第三边上的高为  .21.已知点A(0,﹣3),B(0,﹣6),点C在x轴上,若△ABC的面积为15,则点C的坐标为  .22.已知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ABC,两顶点A、B分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x轴、y轴的正半轴上滑动,点C在第一象限,连接OC,则OC的长的最大值是  .三、解答题23.计算:(1)5+﹣7(2)×(+3﹣)2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位置如图所示.(1)分别写出△ABC各个顶点的坐标;(2)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请在图中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A′B′C′.25.如图,在6×6的网格中,请你画出一个格点正方形ABCD,使它的面积是10.(2)如图,A、B是4×5的网格中的格点,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单位1,请在图中清晰地标出使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所有格点C的位置.26.如图所示,已知等边△ABC的两个顶点的坐标为A(﹣4,0),B(2,0).(1)用尺规作图作出点C,并求出点C的坐标;(2)求△ABC的面积.27.已知:如图,O为坐标原点,四边形OABC为长方形,A(10,0),C(0,4),点D是OA的中点,点P在BC上运动. (1)当△ODP是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2)求△ODP周长的最小值.(要有适当的图形和说明过程)28.如图,直角三角形纸片ACB,∠ACB=90°,AB=5,AC=3,将其折叠,使点C落在斜边上的点C′,折痕为AD;再沿DE折叠,使点B落在DC′的延长线上的点B′处.(1)求∠ADE的度数;(2)求折痕DE的长.2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C三点的坐标分别为(0,a)(b,0)(b,c)(如图所示),其中a,b,c满足关系式(a﹣2)2+=0,|c﹣ 4|≤0.(1)求a,b,c的值;(2)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P(m,1),请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AOP的面积;(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点P,使△AOP的面积与△ABC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点P(m+3,m+1)在x轴上,则点P的坐标为(  )A.(2,0)B.(0,﹣2)C.(4,0)D.(0,﹣4)【考点】点的坐标.【分析】根据x轴上点的纵坐标为0列出方程求解得到m的值,然后解答即可.【解答】解:∵点P(m+3,m+1)在x轴上,∴m+1=0,∴m=﹣1,∴点P(m+3,m+1)的坐标为(2,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熟记x轴上点的纵坐标为0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字母B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A.12B.13C.144D.194【考点】勾股定理.【分析】由图可知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求另一直角边的平方,用勾股定理即可解答.【解答】解:由题可知,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169,一直角边的平方=25,根据勾股定理知,另一直角边平方=169﹣25=144,即字母B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44.故选C.【点评】此题比较简单,关键是熟知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2+4=6B.3﹣2=1C.÷=4D.×=【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分析】先求出每个式子的值,再判断即可.【解答】解:A、2和4不能合并,故本选项错误;B、结果是,故本选项错误;C、结果是2,故本选项错误;D、结果是,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能正确求出每个式子的值是解此题的关键. 4.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3,1),点B(3,3),则线段AB的中点坐标是(  )A.(2,3)B.(3,2)C.(6,2)D.(6,4)【考点】坐标与图形性质.【分析】由题意AB的中点在线段AB上,即中点的横坐标为3,再根据中点的性质确定纵坐标即可.【解答】解:∵点A(3,1),点B(3,3),线段AB的中点坐标在线段AB上,∴中点的横坐标为3,纵坐标为(3+1)÷2=2,即中点的坐标为(3,2).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位置的确定,涉及到中点的性质等知识点. 5.点A(﹣3,﹣4)到原点的距离为(  )A.3B.4C.5D.7【考点】勾股定理;坐标与图形性质.【分析】根据点A的横纵坐标的绝对值与到原点的距离构成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解答】解:∵点A的坐标为(﹣3,﹣4)到原点O的距离:OA==5, 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熟知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下列二次根式中与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A.B.C.D.【考点】同类二次根式.【分析】先把每一个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找出与2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解答】解:=2;A、=3,被开方数是2;故本选项错误;B、是最简二次根式,被开方数是30;故本选项错误;C、=4被开方数是3;故本选项错误;D、=3,被开方数是6;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同类二次根式是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称为同类二次根式. 7.如果梯子的底端离建筑物5m,那么长为13m梯子可以达到该建筑物的高度是(  )A.12mB.14mC.15mD.13m【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分析】根据梯子、地面、墙正好构成直角三角形,再根据勾股定理解答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AB=13m,BC=5m,根据勾股定理AC===12m.故选A. 【点评】此题是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熟记勾股定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下列各组数中,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是(  )A.9,12,15B.7,24,25C.3,4,5D.3,5,7【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有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如果没有这种关系,这个就不是直角三角形.【解答】解:A、92+122=152,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B、72+242=252,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C、32+42=52,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D、32+52≠72,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不是直角三角形.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应先认真分析所给边的大小关系,确定最大边后,再验证两条较小边的平方和与最大边的平方之间的关系,进而作出判断. 9.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是(  )A.5B.25C.D.5或【考点】勾股定理.【分析】分为两种情况:①斜边是4有一条直角边是3,②3和4都是直角边,根据勾股定理求出即可.【解答】解: 分为两种情况:①斜边是4有一条直角边是3,由勾股定理得:第三边长是=;②3和4都是直角边,由勾股定理得:第三边长是=5;即第三边长是5或,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勾股定理的应用,注意:在直角三角形中的两条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 10.在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已知点A(1,1),在x轴上确定点P,使△AOP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的个数共有(  )A.6个B.5个C.4个D.3个【考点】坐标与图形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分析】本题应该分情况讨论.以OA为腰或底分别讨论.当A是顶角顶点时,P是以A为圆心,以OA为半径的圆与x轴的交点,共有1个,若OA是底边时,P是OA的中垂线与x轴的交点,有1个,共有4个.【解答】解:(1)若AO作为腰时,有两种情况,当A是顶角顶点时,P是以A为圆心,以OA为半径的圆与x轴的交点,共有1个,当O是顶角顶点时,P是以O为圆心,以OA为半径的圆与x轴的交点,有2个;(2)若OA是底边时,P是OA的中垂线与x轴的交点,有1个.以上4个交点没有重合的.故符合条件的点有4个.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对于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若条件中没有明确哪边是底哪边是腰时,应在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前提下分类讨论. 二、填空题11.若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x≥2 .【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先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列出关于x的不等式,求出x的取值范围即可.【解答】解:∵二次根式有意义,∴2x﹣4≥0,解得x≥2.故答案为:x≥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即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 12.在Rt△ABC中,∠C=90°,∠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1)若a=2,b=4,则c= 2 ;(2)若a=2,c=4,则b= 2 ;(3)若c=26,a:b=5:12,则a= 10 ,b= 24 .【考点】勾股定理.【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根据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解答】解:如图,(1)∵a=2,b=4,∴c===2.故答案为:2;(2)∵a=2,c=4,∴b===2.故答案为:2;(3)∵c=26,a:b=5:12,∴设a=5x,则b=12x,∵a2+b2=c2,即(5x)2+(12x)2=262,解得x=2,∴a=10,b=24.故答案为:10,24.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熟知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若实数x、y满足+(y+3)2=0,则x﹣y= 5 .【考点】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式求出x、y的值,然后代入代数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由题意得,x﹣2=0,y+3=0,解得,x=2,y=﹣3,所以,x﹣y=2﹣(﹣3)=2+3=5.故答案为:5.【点评】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时,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 14.点P(﹣3,2)关于x轴对称的点P′的坐标是 (﹣3,﹣2) .【考点】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分析】本题须根据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和点P的坐标即可求出点P'的坐标.【解答】解:∵P(﹣3,2)关于x轴对称的点P'的坐标是(﹣3,﹣2)故答案为(﹣3,﹣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解题时要结合已知条件得出结果是本题的关键. 15.直角坐标系中,点A(2,1)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的坐标为 (﹣2,﹣1) . 【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分析】根据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点A(2,1)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的坐标为(2﹣4,1﹣2),即(﹣2,﹣1),故答案为:(﹣2,﹣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变化,关键是掌握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 16.若最简二次根式与是同类二次根式,则a= 2 .【考点】同类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分析】根据最简二次根式与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列方程求解.【解答】解:由题意,得7a﹣1=6a+1,解得a=2,故答案为: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即: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17.直接写出结果:(﹣)2= 2 ;= 3 ;= 2 .【考点】分母有理化;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即可求解;乘二次根式本身即可求解.【解答】解::(﹣)2=2;=3;=2.故答案为:2;3;2.【点评】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分母有理化,分母有理化常常是乘二次根式本身(分母只有一项)或与原分母组成平方差公式.  18.如果点P在第二象限内,点P到x轴的距离是4,到y轴的距离是3,那么点P的坐标为 (﹣3,4) .【考点】点的坐标.【分析】根据第二象限内点的横坐标是负数,纵坐标是正数,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纵坐标的长度,到y轴的距离等于横坐标的长度解答.【解答】解:∵点P在第二象限内,点P到x轴的距离是4,到y轴的距离是3,∴点P的横坐标是﹣3,纵坐标是4,∴点P的坐标为(﹣3,4).故答案为:(﹣3,4).【点评】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熟记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纵坐标的长度,到y轴的距离等于横坐标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 19.已知点M(a,3﹣a)是第四象限的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 a>3 .【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点的坐标.【分析】根据点的位置得出不等式组,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即可.【解答】解:∵点M(a,3﹣a)是第四象限的点,∴,解得:a>3,故答案为:a>3.【点评】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能得出关于a的不等式组是解此题的关键. 20.已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3cm,4cm,第三边上的高为 2.4cm .【考点】勾股定理.【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斜边.然后由于同一三角形面积一定,可列方程直接解答.【解答】解:∵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cm,4cm,∴斜边为=5cm,设斜边上的高为h, 则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3×4=×5h,h=2.4cm,这个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为2.4cm.故答案为:2.4cm.【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运用即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求法,属中学阶段常见的题目,需同学们认真掌握. 21.已知点A(0,﹣3),B(0,﹣6),点C在x轴上,若△ABC的面积为15,则点C的坐标为 (10,0)或(﹣10,0) .【考点】坐标与图形性质.【分析】由A、B的坐标得出AB的长,设点C(x,0),由△ABC的面积为15知×3•|x|=15,解之求得x的值可得答案.【解答】解:∵A(0,﹣3),B(0,﹣6),∴OA=3,OB=6,设点C(x,0),∵△ABC的面积为15,∴×(OB﹣OA)×OC=15,即×3•|x|=15,解得:x=10或x=﹣10,∴点C的坐标为(10,0)或(﹣10,0),故答案为:(10,0)或(﹣10,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坐标与图形的性质,设出点C的坐标,列出关于x的方程式解题的关键. 22.已知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ABC,两顶点A、B分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x轴、y轴的正半轴上滑动,点C在第一象限,连接OC,则OC的长的最大值是  . 【考点】坐标与图形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当AB的中点D、O、C三点共线时OC最长,再结合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本题的答案.【解答】解:取AB中点D,连OD,DC,有OC≤OD+DC,当O、D、C共线时,OC有最大值,最大值是OD+CD.∵△ABC为等边三角形,∴AB=BC=AC=a,根据三角形的性质可知:OD=a,CD==a.∴OC=a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要注意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点到三顶点距离相等,即等于斜边的一半. 三、解答题(共56分)23.计算:(1)5+﹣7(2)×(+3﹣)【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分析】(1)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即可; (2)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把括号内合并后进行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解答】解:(1)原式=5+2﹣21=﹣14;(2)原式=2×(5+﹣4)=2×2=12.【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再合并即可.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 2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BC的位置如图所示.(1)分别写出△ABC各个顶点的坐标;(2)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请在图中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A′B′C′.【考点】作图-轴对称变换;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分析】(1)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可得△ABC各个顶点的坐标;(2)首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B、AC、BC长,再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可证出△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3)首先确定A、B、C三点关于y轴对称的对称点位置,然后再连接即可.【解答】解:(1)A(﹣1,5),B(﹣2,0),C(﹣4,3).(2)△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理由如下:由勾股定理有:,,∴AC=BC,AC2+BC2=AB2∴△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3)如图所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作图﹣﹣轴对称变换,以及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逆定理,关键是掌握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 25.(1)如图,在6×6的网格中,请你画出一个格点正方形ABCD,使它的面积是10.(2)如图,A、B是4×5的网格中的格点,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单位1,请在图中清晰地标出使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所有格点C的位置.【考点】勾股定理.【分析】(1)根据面积求出正方形的边长为,再勾股定理画出符合的图形即可; (2)分为三种情况:①AC=BC,②AB=BC,③AC=AB,找出符合的点即可.【解答】解:(1)使4条边长为,如图所示:;(2)如图2所示:共7个点.【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容易出错. 26.如图所示,已知等边△ABC的两个顶点的坐标为A(﹣4,0),B(2,0).(1)用尺规作图作出点C,并求出点C的坐标;(2)求△ABC的面积.【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分析】(1)作CH⊥AB于H.根据点A和B的坐标,得AB=6.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得AH=BH=3,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得CH=3 ,从而写出点C的坐标;(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解答】解:(1)作CH⊥AB于H.∵A(﹣4,0),B(2,0),∴AB=6.∵△ABC是等边三角形,∴AH=BH=3.根据勾股定理,得CH=3,∴C(﹣1,3);同理,当点C在第三象限时,C(﹣1,﹣3).故C点坐标为:C(﹣1,3)或(﹣1,﹣3);(2)S△ABC=×6×3=9.【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熟练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x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等于两点的横坐标的差的绝对值. 27.已知:如图,O为坐标原点,四边形OABC为长方形,A(10,0),C(0,4),点D是OA的中点,点P在BC上运动.(1)当△ODP是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2)求△ODP周长的最小值.(要有适当的图形和说明过程)【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坐标与图形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 【分析】(1)当P1O=OD=5或P2O=P2D或P3D=OD=5或P4D=OD=5时分别作P2E⊥OA于E,DF⊥BC于F,P4G⊥OA于G,利用勾股定理P1C,OE,P3F,DG的值,就可以求出P的坐标;(2)作点D关于BC的对称点D′,连接OD′交BC于P,则这时的△POD的周长最小,即△POD的周长=OD′+OD,根据勾股定理得到OD′==,于是得到结论.【解答】解:(1)当P1O=OD=5时,由勾股定理可以求得P1C=3,P2O=P2D时,作P2E⊥OA,∴OE=ED=2.5;当P3D=OD=5时,作DF⊥BC,由勾股定理,得P3F=3,∴P3C=2;当P4D=OD=5时,作P4G⊥OA,由勾股定理,得DG=3,∴OG=8.∴P1(2,4),P2(2.5,4),P3(3,4),P4(8,4);(2)作点D关于BC的对称点D′,连接OD′交BC于P,则这时的△POD的周长最小,△POD的周长=OD′+OD,∵点D是OA的中点,∴OD=5,DD′=8,∴OD′==,∴△POD的周长=+5. 【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小距离问题,矩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性质,菱形的判定及性质,勾股定理的运用. 28.(10分)(2015秋•乳山市期末)如图,直角三角形纸片ACB,∠ACB=90°,AB=5,AC=3,将其折叠,使点C落在斜边上的点C′,折痕为AD;再沿DE折叠,使点B落在DC′的延长线上的点B′处.(1)求∠ADE的度数;(2)求折痕DE的长.【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1)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DA和DE分别是∠CDC′和∠BDB′的角平分线,据此即可求解;(2)在直角△ABC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BC的长,设DC=DC′=x,则BD=4﹣x,在直角△ABC和直角△BDC′ 分别利用三角函数即可得到关于x的方程,求得x的值,再在直角△ACD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D的长,再根据∠CAD=∠BAD,则函数值相等,据此列方程求解.【解答】解:(1)∵∠ADC=∠ADC′,∠BDE=∠B′DE,又∵∠ADC+∠ADC′+∠BDE+∠B′DE=180°,∴∠ADE=90°;(2)∵∠ACB=90°,AB=5,AC=3,∴BC===4.由折叠可知,∠ACD′=∠ACD=90°,DC=DC′,AC′=AC=3,BC′=5﹣3=2.设DC=DC′=x,则BD=4﹣x.∵在直角△ABC中,tan∠B==,又∵在直角△BDC′中,tan∠B==.∴=.∴x=,∴AD==.∵∠CAD=∠BAD,∴tan∠CAD==tan∠BAD=,∴=,∴DE=.【点评】本题考查了图形的折叠与三角函数,角度相等则对应的三角函数值相等,据此求得DC的长度是本题的关键.  29.(10分)(2016春•福清市期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C三点的坐标分别为(0,a)(b,0)(b,c)(如图所示),其中a,b,c满足关系式(a﹣2)2+=0,|c﹣4|≤0.(1)求a,b,c的值;(2)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P(m,1),请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AOP的面积;(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点P,使△AOP的面积与△ABC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坐标与图形性质;非负数的性质:绝对值;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三角形的面积.【分析】(1)由非负数的性质可求得结论;(2)由P到线段A0的距离为|m|,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得结论;(3)根据△AOP的面积与△ABC的面积相等激发出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1)∵(a﹣2)2+=0,∴a=2,b=3,∵|c﹣4|≤0,∴c=4;(2)由(1)得A(0,2),∵点P(m,1)在第二象限,∴P到线段A0的距离为|m|,∴S△AOP=×2•|m|=|m|,∵m<0,∴S△AOP=﹣m; (3)存在点P(﹣6,1),使△AOP的面积与△ABC的面积相等,理由如下:由(1)得,B(3,0),C(3,4),∴|BC|=4,点A到BC的距离为3,∴S△ABC=×3×4=6,∵△AOP的面积与△ABC的面积相等,∴﹣m=6,解得m=﹣6,∴存在点P(﹣6,1),使△AOP的面积与△ABC的面积相等.【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性质,非负数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熟练掌握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资料: 5702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