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1.1生物的特征 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2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1.1生物的特征 教案

ID:1207962

大小:515.5 KB

页数:45页

时间:2022-08-0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 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课前准备:  1. 活体生物如:盆载的植物体1-2种;  2. 动物标本1-2件;  3. 珊瑚;小机器人;有关的投影片等。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展示盆栽植物和一个小机器人,说明它们的根本不同在哪里?  盆栽植物是生物。说明生物与非生物是有区别的。生物具有区别非生物的本质特征。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下面是讨论的大致内容: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1)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并为动物提供了食物;  (2)寄生植物获取别的生物体中的有机物。如猪笼草、菟丝子、食人树等;  (3)动物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现成的有机物。如猫抓鼠吃;青蛙抓虫吃;狗吃肉;羊吃草等;  (4)细菌、真菌等分解枯枝落叶朽木动物的尸体粪便等有机物。任何生物的生存都需要营养物质。  2.生物需要呼吸  (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提供,植物的各项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  量都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  (2)人从出生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不能停止的是呼吸。成人呼吸频率16-18/每分钟。  (3)鱼生活在水中需要大量滤水从水中摄取氧气。  (4)鲸每15-20分钟就要从水中冒出呼吸一次。  (5)水生的爬行动物有专门适应水中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如海龟它的肺能贮藏空气,  它的泄殖腔内有肛门囊,囊壁富有血管,可在水中呼吸。鳖喉部有粘膜形成绒毛突起,其上毛细血管丰富,水中气体可由此进入,可以10小时在水中不出来。  (6)水生植物有气道如藕的茎中有气道;水稻的茎杆是中空的可通气。   3.生物体都能繁殖后代  (1)许多植物能够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  (2)有些植物能产生秧子如白薯、草莓;小麦、水稻能分蘖;  (3)白薯、土豆能出芽。  (4)藻类、苔藓、蕨类能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5)细菌、草履虫等生物通过分裂生殖,产生新个体。  (6)许多动物通过产崽繁殖后代。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1)植物缺水会发蔫;水多了会涝。  (2)施肥少了长不好;施肥多了会烧苗。  (3)含羞草受到外界刺激会做出反应;捕虫植物有特殊的捕虫作用。  (4)植物有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等。  (5)动物会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等。  5.生物能将身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  (1)植物能够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2)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将废物排出体外。  6.生物能生长  (1)植物能由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2)小鸟由卵孵出长成大鸟。小孩能够长成一个大人。等  7.生物还会生病、衰老、死亡  (1)植物有生有死,植物会生病。  (2)动物有生有死,动物也会生病。  8.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等等。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说一说什么是生物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研究、讨论、汇报、发言、补充发言等形式来完成。挖掘学生身边的事情,回顾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既是一个组织者又是一个参与者。可以展开思路,大胆去想。给每个学生参与创造了机会,因为发言的人多,信息广,给每个人的学习也创造了机会。通过讨论和交流,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材处理:本课题要求学生调查了解身边的生物,尝试对所知道的生物归类,初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根据我校所处地理位置的实际情况以及城市中学生对生物调查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在教学过程中对课题进行了小小的调整,即以学校旁边的皇城根遗址公园中的植物为重点调查对象,通过学生的亲身实地考察,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将此课题微调为:实地调查皇城根遗址公园——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授课模式:探究——渗透式教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皇城根遗址公园中的植物,记录所看到的植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尝试对记录的植物进行分类,探究其命名的规律★初步认识植物的多样性、以及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尝试运用调查了解到的知识为校园的美化和建设提出合理化的建议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记录、体验、探究、交流,对调查结果进行分类,认识植物的多样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尊重环境的理念,并通过对校园绿化提合理化建议的讨论活动,唤起学生热爱生命、保护和美化环境的环保主人翁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欣赏植物所带给人的赏心悦目的美感,在发现和欣赏美的同时,学会去创造美,即通过对校园绿化提合理化建议的探究,唤起学生热爱生命、保护和美化环境的尊重环境意识。教学重点:通过探究、调查知道植物的多样性和分类以及与环境的关系,渗透可持续发展观念和尊重环境的意识;教学难点:通过对植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分析对校园绿化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探究教学方法:课前指导学生预习、做探究笔记,课上交流与合作并进行评估。课前准备:教师:1、提出问题: 公园内的各类植物是怎样分布的,有什么特点?有无特色植物?2、探究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从公园中植物的标牌名称上如:木本、草本、藤本植物等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搜集相关知识,做预习探究笔记。学生:1、学生分组,自选组长,明确分工合作。2、预习并探究有关公园植物的知识,探究其种类和周围环境的关系等问题,做探究笔记,并设计调查方案。3、上网搜索关于公园绿化植物种类的信息,并制成幻灯片。教学过程:一、报告与交流:教师:指导学生交流调查结果。学生:1、介绍皇城根遗址公园内的植物种类:第一组:乔木有银杏、油松、白皮松、元宝枫、核桃、龙爪槐、白玉兰、紫叶李、车梁木等;第二组:花灌木有连翘、紫薇、丁香、金银木、石榴、大叶黄杨、小叶黄杨、紫叶小檗、丰花月季、迎春、迎夏、棣棠、玉簪、鸢尾、大花萱草、早熟禾等;第三组:四季开花的植物有:春季开花的植物有梅花、山桃、碧桃、榆叶梅、金钟、迎春、黄刺梅、紫玉兰、白玉兰、玉簪、大花萱草、棣棠等;夏季开花的植物有丁香、石榴、丰花月季、迎夏、金银木、鸢尾、珍珠梅等;秋季开花的植物主要是地被菊;冬季开花的有腊梅等。第四组:藤本植物有五叶地锦、爬山虎、紫藤、凌霄等。2、总结公园内的植物:★种类:大约有70多种★特点:公园绿化带狭长,主要是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结合的复层混交植物群落二、创设情境——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对在公园内拍摄的图片分析,注意观察植物的标牌,你能发现其中命名的规律吗?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标牌上写有汉字名称和拉丁文名称★分为不同的科、属和种★有的上面还写有用途教师:引出林奈的双命名法,之后继续引导学生,你认为哪一部分景观最美,为什么?学生:第一组同学:花和树木结合在一起的景观,因为色彩斑斓。第二组同学:曲径回廊,上面有紫藤,旁边有矮的灌木,高低错落有致第三组同学:银杏+大叶黄杨+紫叶小檗+草坪配合在一起可以移步换景,赏心悦目第四组同学:绿树红墙配上喷泉流水以及时令花卉令人心旷神怡三、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教师:街心公园绿化时应考虑哪些问题?学生:小组讨论 第一组同学:要考虑到北京的气候问题,要适合植物的生长第二组同学:要考虑到绿化的问题,要充分利用绿化空间第三组同学:要考虑到不同绿化植物的特点和功能,发挥它们特有的价值和作用第四组同学:要考虑不同绿化植物的种植比例,以及与周围建筑环境的搭配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给予肯定,并继续引导我们能为公园植物的更好生长,为公园的整洁美丽做些什么?小组讨论第一组同学:我们每个人在公园内游览散步的时候,不破坏花草树木第二组同学:我们要组成志愿者,和公园里的环保工人一起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第三组同学:不乱扔垃圾,见到垃圾要随手拣起,扔进垃圾筒第四组同学:还要向周围的人宣传,让大家都来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都非常好,保护环境既要从自身做起,同时也要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和我们一起来关爱我们生活的环境。继续引导学生:你能利用刚才学习到的知识为我们学校的校园绿化提出合理化建议吗?学生思考,交流观点,师生共同合作建议如下:1、要先做好校园用地的规划,保证有一定的绿化用地。2、要根据不同植物的特点和功能,选择合适的植物种植。3、要保护校园内原有的半自然生态环境,然后在此基础上再丰富植物物种的多样性。4、要学习公园里的复层群落结构,合理密植,提高绿化面积,增强美感。5、加强管理,使植物正常生长。四、课堂小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知识点,明确调查记录的相关注意事项,对生物的归类,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通过学生们对校园绿化的建议的肯定唤起了学生热爱生命、保护和美化环境的尊重环境的意识,使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自然渗入学生的心田。五、学生作业:上交调查报告和合理化建议的方案六、课后反思:1、同学们通过亲身实地调查,了解植物分类及命名的规律,深入思考在绿地建设时应结合场地的使用功能和环境特点,正确认识绿化植物的特点和功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并认识到保护和创造多样生态环境,构建复层群落结构,提高绿地面积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并对校园内的绿化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顺其自然地唤起了学生热爱生命、保护和美化环境的尊重环境的意识,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自然渗入学生的心田。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科学知识,还可以体验科学的过程、了解科学的方法,受到科学价值观的熏陶。3、这节课后同学们自发组成志愿者,利用课余时间保护公园的环境并积极宣传环保理念,对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也多加爱护,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观念已深入同学内心。附件:教学模式图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2、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3、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难点和重点重点:①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难点:形成保护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学习过程:一、情境引入:鱼儿离不开水,蚯蚓生活在土壤中,若让他们对调,结果会怎样?(从而引出“环境”的概念。)学生列举常见生物生活的环境。指出这些环境是由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决定的。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任务一: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自学教材14页分析、讨论、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2、阅读教材,小组探讨对照实验的概念。3、探究实验设计。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各组讨论并制定探究方案,注意方案中实验变量的探制。4、分组进行探究,注意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实验结论的总结。5、问题探讨:⑴怎样确定试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光”引起的?⑵只用一只鼠妇行吗?为什么?6、试验拓展:探究湿度对鼠妇的影响。7、除光外还有哪些环境因素,学生举例并谈及认识。学习任务二: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形象说明了生物之间的什么关系呢?2.学生阅读教材总结生物之间的三种常见关系----捕食、合作、竞争。三、系统总结:引领学生明确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及如何设计对照实验。四、尝试应用1、让学生分析A与B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你能对这句诗做出科学的解释吗?五、诊断评价1.青岛是美丽的海滨城市,有着丰富的藻类植物资源,海湾浅水处长绿藻,深处长褐藻;再深处长红藻。海洋植物的这种分布主要受哪种因素影响?A.温度B.阳光C.盐分D.气体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描述了生物之间的()关系。A.合作B.竞争c.寄生D.捕食3.在探究“鼠妇的生活是否受土壤湿度的影响”实验中,实验变量是A.光照B.土壤湿度C.±壤温度D.土壤中的无机盐4、荔枝不能在北方种植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温度较低B.北方降雨量少C.北方光照不足D.北方土壤贫瘠5、在稻田中,影响其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①阳光②杂草③水分④土壤⑤田鼠⑥空气⑦蝗虫⑧蚜虫A.①②⑤⑥B.③④⑦⑧C.①③④⑥D.②⑤⑦⑧6、天空中,越是高处,鸟的种类和数量越少。决定此现象的非生物因素是A.光照B.水分C.空气D.温度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2、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3、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难点和重点重点:①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难点:形成保护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学习过程:一、情境引入:鱼儿离不开水,蚯蚓生活在土壤中,若让他们对调,结果会怎样?(从而引出“环境”的概念。)学生列举常见生物生活的环境。指出这些环境是由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决定的。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任务一: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1、自学教材14页分析、讨论、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2、阅读教材,小组探讨对照实验的概念。3、探究实验设计。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各组讨论并制定探究方案,注意方案中实验变量的探制。4、分组进行探究,注意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实验结论的总结。5、问题探讨:⑴怎样确定试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光”引起的?⑵只用一只鼠妇行吗?为什么?6、试验拓展:探究湿度对鼠妇的影响。7、除光外还有哪些环境因素,学生举例并谈及认识。学习任务二: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形象说明了生物之间的什么关系呢?2.学生阅读教材总结生物之间的三种常见关系----捕食、合作、竞争。三、系统总结:引领学生明确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及如何设计对照实验。四、尝试应用1、让学生分析A与B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你能对这句诗做出科学的解释吗?五、诊断评价1.青岛是美丽的海滨城市,有着丰富的藻类植物资源,海湾浅水处长绿藻,深处长褐藻;再深处长红藻。海洋植物的这种分布主要受哪种因素影响?A.温度B.阳光C.盐分D.气体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描述了生物之间的()关系。A.合作B.竞争c.寄生D.捕食3.在探究“鼠妇的生活是否受土壤湿度的影响”实验中,实验变量是A.光照B.土壤湿度C.±壤温度D.土壤中的无机盐4、荔枝不能在北方种植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温度较低B.北方降雨量少C.北方光照不足D.北方土壤贫瘠5、在稻田中,影响其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①阳光②杂草③水分④土壤⑤田鼠⑥空气⑦蝗虫⑧蚜虫A.①②⑤⑥B.③④⑦⑧C.①③④⑥D.②⑤⑦⑧6、天空中,越是高处,鸟的种类和数量越少。决定此现象的非生物因素是A.光照B.水分C.空气D.温度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2)掌握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理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能力目标: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的培养。情感目标:加强对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情感教育。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及描述。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好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教学过程设计:引入:复习提问:举例说明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生答师总结:无论是什么样的生物,它的生活都离不开环境,也就是说生物都要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那么它要想能够生存,就必须要有它特殊的方式来适应环境,所以生物和环境是不能分割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同学们有谁去过原始森林,如西双版纳或是四川的九寨沟,请他为大家来描述一下那里的景色,看看那里都有些什么生物,它们都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生答:……师总结:在那样美丽的一个地方,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这些生物会同时受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一种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就会影响到许多生物,它们之间既和谐又统一的发展,在我们生物学上,这样的一个地方就可以叫做一个生态系统。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生态系统。板书:第四节生态系统新授:把我刚才所总结的语言再规范一下,就是生态系统的概念。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范围是人们为了研究方便人为划分的,所以可大右小,例如我们可以把我们的的校园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也可以把昆明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再大可以把云南省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还可以把整个的中国、亚洲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那么请问:你们说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可以大到哪?学生讨论:地球、太阳系、宇宙等等。师总结:请同学们注意,生态系统是生物和环境的统一的整体,前提可是要有生物的,请问宇宙有生物吗?学生恍然大悟,是生物圈!对了,我们在第一章时学过生物生活的最大范围就是在生物圈,所以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过渡: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都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样两幅图片,讨论下面的两个问题:1、图中树皮里面有昆虫的幼虫。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右图中腐烂的树桩最终会消失吗?生讨论、总结:1、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昆虫幼虫以树为食、啄木鸟以昆虫幼虫为食。2、腐烂的树桩会消失,但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可能要几十年。在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都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有植物,有动物,有一些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这些生物的生存还要依赖它们的生存环境。就是生态系统的组成。二、生态系统的组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生物的生命活动就要依靠这些有机物氧化时释放出来的能量。植物可以自已制造有机物,不但养活了自己,还为其它所有的动物提供了食物,所以我们给植物一个新的称谓——生产者。1、生产者——植物有的同学说我爸爸是钢铁厂的工人,他们每年可以大量生产钢铁,所以我爸爸是生产者。那么这种说法对不对,从政治学来就是对的,但是从我们的生物学的角度来说就是错误的,这个一定要区分好。动物依靠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来维持生命,有些动物直接以植物为食,是植食动物,而有些动物是吃肉的,是肉食动物,但是它们吃的可能就是植食动物,所以是间接以植物为食物的。总之,这些离不开生产者——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我们把这些动物叫做消费者。 1、消费者——动物随着动物的摄食过程,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流入动物体内。在刚才的第二幅图片中,大家看到在树桩上长出一些真菌,它们的生长最终会把这个树桩分解成小的碎片,使树桩慢慢腐烂,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些我们看不到的微生物——细菌在起作用。它们可以把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再重新归还到土壤中,供植物体重新利用。我们把这些真菌和细菌叫做分解者。2、分解者——真菌和细菌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光有这三种成分还是不行的,因为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它们的环境,所以在生态系统中,除了这些生物成分外,还有非生物成分的存在,如阳光、空气、水等等。3、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和水等等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这四种成分之间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我们可以用下面这个图来表示: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消费者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过渡:刚才我们讨论过的第一幅图片,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如果我们把这三种生物连接在一起看,那么就是这样:树昆虫幼虫啄木鸟,在这里表示的这三种生物之间就是吃与被吃的关系,我们把这种关系叫做食物链。这是我们今天研究的第三个问题三、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例如:树昆虫幼虫啄木鸟在这条食物链中,“”表示的含义是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通过捕食过程进入下一级消费者体内的,所以箭头一定要指向捕食者或是吃的那种动物。下面大家看这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多种生物,画出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的食物链,最后数一下总共有多少条食物链。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等他们画完之后,提问看一下总共有多少条食物链?同学们,看一下你们画完的这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的食物链是完全独立的,(学生肯定会回答不是)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可以捕食多种生物为食物,而一种生物可能又被多种生物所捕食,所以使这此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网络,一个以食物为联系的网,所以我们把它叫食物网。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三、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一个生态系统中,如一片草原,本来正常有100只兔,某年雨水丰富,气候适宜,所以草长得非常好,食物多了,所以兔的数量增加到120只,但是第二年大旱,草多数都死了,兔由于食物少,很多都死了,只有60只了。在这里通过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总是保持兔与食物之间的平衡,这就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那么这种是不是无限大的呢?事实证明不是,如一条河轻度污染后,可以自动调节恢复原状,但是如果污染严重了,那么就再也恢复不了了,所以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有毒物质就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越在食物链后面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就越多,因为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往往是难分解的,难排出的,所以这种破坏生态系统的行为会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最终会威胁到人类自身。所以我们要珍惜我们的生存环境,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做一个文明公民。随堂练习:1、下列能够完整地表示食物链的是:A、青蛙吃螟虫,螟虫吃水稻B、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D、猫头鹰捕食田鼠,蛇也捕食田鼠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A、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网C、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D、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3、在一个淡水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微小水生植物剑水蚤蜻蜓幼虫小鱼大鱼,当这个生态系统中被排放的难分解的有毒物质污染后,就体内有毒物质含量而言:()A、微小水生植物最多B、大鱼最多C、各种生物一样多D、活的时间长的 4、植物————生物部分——消费者生态系统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总结:一节课的时间真的是很快,请问: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内容?你都掌握了吗?如果没有,请你记住下面的这三个问题是你必须理解掌握的。1、生态系统的概念2、生态系统的组成3、食物链和食物网板书设计: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生产者——植物生物成分消费者——动物生态系统分解者——细菌、真菌的组成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和水等等二、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例如:树昆虫幼虫啄木鸟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教学设计课题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2.能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3.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4.认同生态系统中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人们必须爱护自然、保护环境 1.学会对资料进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或发现探索的线索重点、难点和关键处1.生物与环境是同意的整体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3.人们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并不是说人类不能利用环境、改造环境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阅读、分析资料,老师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悟出道理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含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意图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让一位同学阅读资料组一(见附)刚才同学们听了、看了这组资料,想一想,导致牧民不能放养很多家畜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它们分别是生物因素还是非生物因素。多媒体课件出示→(因素)→家畜少→(因素)→家畜少二、新授这部分说明了无论是生物因素还是非生物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其中的许多生物,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感觉,即生物与环境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同学们能不能用一句更精练的话来概括一下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呢?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一定区域内,神巫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多媒体课件出示)每种生物都有它自己的生存环境,如对于生活在一个池塘里的小鱼、小虾来说,池塘是一个生态系统,对于生活在森林里的小鸟来说,森林是一个生态系统。请问同学:一滴水可以说是一个生态系统吗?整个生物圈呢?总结:自然界的生态西有大有小,小的有让学生同时使用耳朵、眼睛两种感官,尽快进入状态学生了解资料内容的前提,引导学生去分析资料,领会其中的内容在通过学生思考强化“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整体”这一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让学生展开联想,进一步理解什么叫生态系统学生边听边看资料组一学生思考、分析,完成填空学生积积极动脑,热烈发言学生阅读一遍学生相互讨论,回答,并说出理由教学步骤(含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意图学生活动 一滴水、一片草地、一个池塘等:大的有湖泊、海洋、森林等,甚至生物圈都可以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幅湖泊生态系统)请同学们找出组成这一生态系统的成员,如果把这些成员分成两大部分的话,是哪两大部分?小结:一个生态系统,不论大小,都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今天,我们主要来研究生态系统里的生物部分。多媒体出示:生态系统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每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部分都有植物、动物还有细菌、真菌多媒体出示:生态系统生物部分植物动物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它们在这个系统中担任什么角色呢?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真菌——分解者实物投影:出示P23l两张图,问谁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解释:虫是直接以植物为食,鸟是吃虫的,间接以植物为食者叫消费者)很显然,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我们这样来表示实物投影:出示P24图Ι-17(根据图示,结实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不难看出: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消费者和间接消费者,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吃与被吃的关系。中国有句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球。”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通过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一条链叫食物链。(多媒体出示:食物链的概念)下面请同学们观察P25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并将它们用箭头连接起来,以表示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箭头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问:1.你连接的这些食物链有多少条?它们是互不相关的吗?2.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让学生学会把所得材料进行整理归类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来看书、阅读,从而找到答案通过图示,使知识直观、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学生手脑并用,把已有的知识与老师讲的新概念进行整合,完成知识的迁移通过自己思考,老师解释,让学生学会深层次的思考,学会从现象看本质的方法学生讨论并回答学生看书、阅读、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学生理解、记忆学生画食物链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小结:1.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多媒体显示:食物网的概念)2.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问:我们人是不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呢?请同学们完成P25的探究请看资料组二(见附)问:这组自立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小结: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能自我调节,但本身的调节能力有限,如果人类大规模地干扰,自动调节就会无济于事,会失去原有的状态,造成一定的损失。看资料三(见附)问:我们该怎样来保护生态系统?小结:从两方面入手生物方面:不能乱砍滥伐、乱捕滥杀,也不能过度放牧非生物方面:不能把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看资料四(见附)小结:人们要尊重环境、保护自然,并不是不能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是有理智的。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更加美好我们不仅要保护好生态环境,我们还完全可以去建立新的生态平衡,为全人类造福。能利用环境、改造学会探究,通过探究,让学生知道自己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为后面的内容打下伏笔学会分析资料学会分析资料在传授生物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确立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完成探究实验学生阅读、分析资料,回答问题学生阅读、分析资料,回答问题资料一、在草原的一个大牧场上,牧民放养着很多马、牛、羊等家畜,这里还生活着鹰、狼、兔、蛇、鼠、食虫鸟、食草昆虫等动物。这一片草长得非常好,可美中不足的是狼常常危害牧民的家畜。牧民们齐心协力,大量猎杀狼群。狼少了,家畜也不再丢失了,可牧民们很快发现了另一个问题:草地被严重破坏了,牧场上不能放养这么多家畜了。同样的在草原的一个到牧场上,本来青草茵茵,虫飞鸟鸣,牛羊成群,一片生机昂然,由于连续的干旱天气,大片草原变成了干地,牧场上也不能放养这么多家畜了。资料二、 1.在某一地区,由于雨量充沛,气候适宜,草木繁茂,使得兔的数量剧增。如果兔的数量无限增加下去,必然会将草吃光,将树皮啃掉,生态系统就有崩溃的危险。但是,兔的数量增多,能够捕食兔的狐、鹰等动物就有了足够的食物,数量也增多了,结果兔被大量捕食,数量也就减少下去,整个生态系统仍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2.在本世纪30年代,美国由于大规模开垦西部草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地面失去保护,终于导致一场“黑风暴”事件,刮走了3亿多吨土壤,全国冬小麦一年减产50多亿公斤。资料三、1.印度北部山区由于森林资源全部被砍光,引起1978年的特大洪水,结果2000多人淹死,4万头牲畜被冲走。2.在某地区由于有人大肆捕捉青蛙,用来喂食肉鸡,使得该地区的青蛙几乎濒于灭绝,结果黏虫失去了青蛙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来,造成农作物严重减产。3.1953年,日本的水俣市出现了病因不明的“狂猫症”和人的“水俣病”,成群的家猫狂奔乱跳,集体跳入水中,病人感到全身骨痛难忍。直到1965年查明,此病是由该市60km以外的一家公司排出的含汞废水进入水体引起的。汞在水体中沿着食物逐级富集,水体→硅藻浮游植物→食硅藻的水生昆虫及其幼虫→石斑鱼→肉食性鲟鱼和鲶鱼→人或猫。鲶鱼体内含汞量达到10-20mg/kg,最高大50-60mg/kg,比原来含汞废水中的汞浓度高1万-10万倍。资料四、1.我国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桑基鱼塘“,使桑、蚕、鱼的生产相互促进。2.“北大荒”之称由来已久。清代一位著名诗人曾赋诗描绘“北大荒”情景:“百里无人断午烟,荒原一望杳无边。”1947年解放军第一支垦荒部队开进北大荒腹地,创立了第一个“公营农场”,50年代中期王震将军率十万转业官兵进军北大荒,60年代七十余万支边青年、知识青年投身垦荒事业,90年代十数万省内外农民挥汗黑土地,历经半个多世纪艰苦奋斗、开发建设,昔日的北大荒,如今已是良田无际、稻麦飘香、城镇相望的北大仓。1998年,垦田产量86.85亿公斤,占全省粮食总产的28.86%,粮食商品率达84%。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目的: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2、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实验及教具准备:生物圈范围的示意图;有关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的图片。教学过程:  [复习]:经过前面一章的学习,我们现在已经了解到了生物的基本特征以及通过调查的方法认识我们周围的生物类型。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生物分为哪几类?  [导入]:不管是何种生物,它们生活在地球上都有一个共同的家,这就是生物圈。生物在生物圈中生存、繁衍,而且相互间发生复杂的关系。我们人类也是生物圈的成员,所以要了解这个家,爱护这个家。[新授]: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一节生物圈[讲述]: 地壳内部是不可能有生物存在的。地球上适应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有地球的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所谓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的生物和生物生存的环境。如果把地球比做一个足球,那么生物圈就比一张纸还要薄。  一、生物圈的范围大气10千米海平面20千米 海洋     10千米整个生物圈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  1、大气圈  空气主要有以下几种气体:氨气、氧气、二氧化碳等。该圈内的生物主要是:能够  飞翔的昆虫和鸟类,还有细菌等微小生物。  2、水圈  包括地球上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水圈中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是大多数生物生活  在水面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  3、岩石圈  是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在  这一圈层内,有郁郁匆匆的森林,一望无际的草原,绚丽多彩的奇花异草,还有五  颜六色的昆虫,种类繁多的飞禽走兽,以及大量的细菌、真菌。岩石圈也是人类的  “立足点”,但人类的活动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二、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过度]: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基本条件?你可以通过下面的资料分析活动来探究。[介绍]:收集和分析资料的一般方法  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图书馆查阅书刊杂志、拜访有关人示或网上搜索等。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以及音像资料等。  1、为生物提供了阳光。  2、为生物提供了水分。  3、为生物提供了食物(营养物质)。  4、为生物提供了呼吸所需要的氧气。  5、为生物提供了适宜的温度。  就是因为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以上几个基本条件,所以生物才得以生存。[思考]:书本14(1)不能绝对分开,水圈中含有氧,岩石圈中空气和水。(2)淡水、营养物质(食物)、空气(氧气)(3)光、水、温度和无机盐附:板书设计第二章生物圈  一、生物圈的范围  海平面上、下均为10千米,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二、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阳光、水、空气、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目标   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③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重点和难点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四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印有数字的挂历透明纸;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投影仪;显微镜的使用录像带;课前每班培训两名“小先生”,以便课上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   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发展史。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走进新单元①读第二单元开篇语,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指导学生看书中35页图,提问、朗读,引出主题。导入新课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导入的策略和方法 讲授新课思考得出,要了解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提示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取镜和安放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  积极发言,叙述显微镜的发展史。回答是光学显微镜。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提问: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1.显微镜的构造兴奋,跃跃欲试。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引言: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显微镜,并争取达到人人会使用显微镜。指导学生学会通过看书来认识显微镜。随机叫学号,进行抽测。 2.显微镜的使用 对光(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2)左眼看,右眼睁。(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观察:(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有迫切动手观察的欲望。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 情况不一,部分同学没看到物像。一名学生边说边演示自己是如何观察到物像的。   倾听,引起注意 明确应注意的问题后,动手操作,观察。小先生巡视,帮助。提出疑问,明确动手操作,观察,说现象,并加以解释。思考回答: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归纳: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认真观看动手观察,注意规范。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介绍四种观察标本:①写有“上”字的玻片;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③动植物玻片标本;④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建议先观察2号标本)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请一名同学上前演示。给予鼓励性评价。先请学生补充,后教师补充。强调:①用低倍物镜(10X或8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②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③纠正:应叫明亮的视野,不叫亮圈。④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巡视指导,纠正错误。观察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使学生明确:①物像是倒像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③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引导学生换目镜后再观察。 问: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播放显微镜的使用录像。引导学生归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鼓励按步骤规范操作,巡视,检查,纠正错误。小组竞赛按座位纵向分成四大组,随机抽查一组,起立操作,另外三组指出问题,评等级。明确评价标准,限定2分钟内找到物像。练习思考,回答。看书39页注意事项后,动手操作,将显微镜放入箱中。学生畅所欲言。提示:显微镜使用完后,怎么办?小结 给予评价,并启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制标本,到实验室观察。课后实验室开放。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教学目标: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2、通过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认识植物细胞基本结构;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教学重点: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和技能。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实验能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3、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简图的技能。教学难点:1、通过实验,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2、通过实验观察,能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突破难点的方法:(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或标注)实验仪器和药品的准备:洋葱鳞片叶,新鲜的黄瓜或黑藻,清水,稀碘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显微镜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用问答式教学方法与学生共同复习上节课内容。具体方法如下: 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显微镜的结构,可分为……(学生接述)我们还学习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使用步骤可分为取镜……(学生接述),大家对显微镜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很好。那么我们掌握好这些知识就是为了便于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结构。今天我们就先来观察一下植物细胞结构。三、讲授新课:自学指导1:阅读课本P56,思考:(1)显微镜所观察的材料一定是什么样的?如何处理:(2)玻片标本的种类分为哪些种类?基础跟踪练习1:1、生物材料还必须使可见光能穿过被观察的物体,这样才能看清物象。因此,观察的材料一定要_________。答案:薄而透明2、我们常见的玻片标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照能否长期保存又可以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答案:切片涂片装片永久玻片临时玻片自学指导2:在预习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阅读,通过教师的演示,掌握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课前布置学生对《探究活动报告册》P16~17页做好预习。课堂上引导学生完成实验,并完成P17~19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小结与反思。自学指导3:阅读课本P59,结合实验观察的和课本细胞图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在课本上划出)。基础跟踪练习2: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2、细胞各部分的功能。细胞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叶绿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液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保护和支持细胞保护并控制物质进出缓缓流动,可以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含叶绿体含有遗传物质内含细胞液板书设计: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一、玻片标本1、按材料分为:切片、涂片、装片2、按存放时间分为:永久玻片、临时玻片二、实验:观察植物细胞1、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步骤:擦滴撕展盖染吸2、画植物细胞结构图三、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细胞膜——保护并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质——缓缓流动,可以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含叶绿体。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液泡——内含细胞液课堂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1.烟草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尼古丁,它主要存在于烟草细胞的哪部分结构?A.细胞核B.细胞质C.液泡D.细胞壁答案:C2.蔬菜上的农药很难渗入蔬菜细胞内,从细胞结构上看,是由于()的作用。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答案:B3.植物细胞彼此连通,养料和水分的交流主要通过()A.细胞液B.细胞壁C.细胞膜D.胞间连丝(  )答案:D4.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若是在光线很强的条件下,为了控制进光量,应选用的光圈和反光镜依次是()A.较大的光圈,平面镜B.较大的光圈,凹面镜C.较小的光圈,平面镜D.较小的光圈,凹面镜答案:C5.2003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发射“神州五号”载入宇宙飞船。科学家将水稻等农作物种子搭载在宇宙飞船上进行太空育种试验,使种子内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在生物的传种接代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结构是()。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答案:D6.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移动物镜和玻片标本污点都不动,说明污点在(  )  A.目镜  B.载玻片  C.物镜  D.反光镜答案:A7.观察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时,如果选用“10X”的目镜和“15X”的物镜,则每个细胞被放大了( )  A.150倍   B.10倍  C.10倍  D.25倍答案:A二、非选择题8.请按照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在下列各实验操作示意图下的括号里;填写制作顺序:( )             ( )( )答案:215647312.为避免制作临时装片时产生气泡,应如何盖盖玻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的放下。13.填写下面植物细胞结构图中各部分的名称,并思考回答问题: ①             ②             ③             ④             ⑤             (1)结构①的功能是            作用和控制            的进出。   (2)结构②里面含有            物质。   (3)结构③可缓缓流动,能够加速细胞与         进行          。(4)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的是[ ]            。答案: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壁液泡(1)保护物质(2)遗传(3)环境物质交换(4)4细胞壁教学反思: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Ø学习目标:1、进一步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2、通过练习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初步学会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和技能。3、在活动中学习与人合作,提高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4、初步学会画细胞结构图Ø重点、难点提示:重点: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学会制作临时装片。难点:掌握使用显微镜的使用技巧,分辨出植物细胞的结构。学习过程:一、情境引入:思考:用显微镜直接观察树叶、头发、手指头能不能看清楚?那怎样才能观察到这些物体的内部结构和细胞?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任务一:学习制作临时装片1、自学了解常用的玻片标本种类和要求。2、阅读教材总结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和步骤。3、学生进行基本知识总结,进一步加深印象①观察的材料一定要。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三种:。(记忆方法:动作记忆------------)判断:用口腔上皮制成的属于片;用血液可制成血片;观察叶片内部结构应制作片。②、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准备:用洁净的把载波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放在实验台上,用吸管在载波片的中央滴一滴。(注意适量)制作: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而影响观察。(特别重要)染色:把一滴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③、请你归纳制作装片的“动作”步骤:、、、、、。 3、教师示范:制作临时装片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为什么要擦载玻片和盖玻片?(2)滴多少水合适?(3)怎么取洋葱鳞片叶表皮?(4)为什么用解剖针展平材料?(5)为什么盖盖玻片要这样小心做?(6)为什么要给材料染上色?(7)怎么做才能给材料染色?(8)是不是所有的材料都需要染色?4、学生动手练习制作临时装片,体会总结制作技巧。(教师观察巡视指导。)学习任务二:观察临时装片,认识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并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1、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了解植物细胞的大体形态。2、自学教材植物细胞的结构,对照所观察的细胞进行结构辨认。3、尝试画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的细胞结构。4、讨论总结植物细胞的一般结构及功能。5、实验拓展①重复练习制作、观察临时装片(或组间交换不同材料制成的临时装片进行观察)②怎样区别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和气泡?③怎样判断污点在物镜、目镜或标本上?三、系统总结:1、制作观察洋葱临时装片的步骤和技巧。2、总结植物细胞的一般结构。四:诊断评价1、李辰同学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的结构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其中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容易看清的结构是_________。  (2)这些植物细胞是在显微镜的目镜12.5×,物镜是10×的情况下所观察到的,这些细胞被放大了______被。  (3)已被碘酒染色的装片上,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________。  (4)切洋葱时常会流眼泪,原因是洋葱中含有刺激眼睛的物质,那么这些物质存在于洋葱细胞的______中。  (5)若他发现视野中有一个黑点,很影响观察,请你想办法帮助王小明判断黑点是在物镜上、目镜上,还是在玻片标本上?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他所观察的某个洋葱表皮细胞在视野的左下方,要使这个细胞位于视野的中央,移动玻片标本的方向是_________。  (7)王小明从洋葱鳞片叶的内侧撕取一小块表皮做成的玻片标本叫_________,常用的玻片标本还有_______和_________。2、测量和计算:下图为放大倍数为100倍的显微镜视野,视野中的细胞表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测量图中5个细胞的总长度占视野直径的比例。计算表皮细胞的长度。3、课下制作:植物细胞立体模型   第三节观察动物细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①进一步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分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②提高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    ③在“模拟制作”活动中,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   重点: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难点: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的刮取(首次观察自己身体上的细胞,学生感到既新鲜又好奇,取材关系到实验效果)   细胞结构的观察(与植物细胞相比不易观察,略有难度);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3H铅笔,尺子,上课前漱口。   教师:生理盐水,稀碘液,消毒牙签,滴管,纱布,镊子,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多媒体设备,课件,提前制作临时装片、摆放示范镜。    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复习: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明确学习目标实验题目: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温故知新提出问题:①想看看自己身上的细胞吗?②人的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激起疑惑:口腔上皮细胞在哪儿?怎样获得?解决心中的疑惑 承前启后,知识导入。引导学生联系自身,提出问题,创设学习情境。出示题目,交流:“看到题目,你有何疑问?示范取材部位。材料用具 提出疑问:生理盐水有什么作用?评价引导、分析方法步骤一、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比较与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方法的异同参与引导帮助调查二、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然后同学间交换观察。借鉴老师摆放的示范镜。巡视提示参与观察绘制细胞的基本结构图: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感知动物(人)细胞的形态结构,注意绘图要领、互评、展示。讨论归纳总结:比较、归纳、描述指导、提示、评价媒体演示(投影展示、多媒体播放)不同种类的动物细胞引导、总结 动、植物细胞的异同模拟制作策略①:活动小组按照书中方法分组制作。介绍制作过程、每种材料代表的结构策略②:同学们自行制作,介绍制作过程、每种材料代表的结构策略①:准备材料、参与制作、协助完成。策略②:引导设想,使制作简单化,且仍能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小结回忆本节课内容归纳、小结布置作业第四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说出细胞中含有的物质。2.认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3.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能力目标1.通过对细胞膜的功能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2.通过对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对细胞的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的理论认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对细胞中物质的认识和对细胞内能量转化的理解,认同细胞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逐步树立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单位,这一生物学基本观点。●教学重点1.细胞中含有的物质。2.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3.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4.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教学难点1.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2.描述细胞质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3.让学生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教学方法推理法、类比法。●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1)紫药水及有关紫药水在水中扩散的示意图多媒体录像。(2)有关太阳能热水器和发动机的简单原理课件。(3)有关细胞中物质含量的有关资料。2.学生准备:(1)一小杯清水。(2)一支蜡烛、几粒浸软的小麦种子、一节铁丝。●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活动:用谈话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接受“细胞生活” 这一概念,从而引入本章内容。具体活动如下:地球上生活的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所构成的。如果我们用肉眼直接去观察动物体或植物体时,总是感觉构成它们的细胞是静止不动的。其实,情况并不是这样的,这些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生命活动:有些细胞在不停的长大,有些细胞在不断地变化,有些细胞在慢慢地死去,还有些又在继续形成新的细胞。这就跟人类社会的生命活动一样,你们在长大,我们在变老,老人又必然走向死亡,但同时又有新的生命诞生。好了,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走近细胞,看一看细胞是怎样生活的。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生活用品和食物这两大类资源。生活用品可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舒适;食物可以给我们提供生活的能量。由此,我们想到了细胞的生活也需要“生活用品”和“食物”吗?如果需要的话,需要些什么样的“生活用品”和“食物”呢?这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讲授新课]我们在吃水果时经常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学生回答:很甜、很酸。那么请喜欢吃甜水果的同学想一下这些水果中含有些什么物质呢?学生回答:糖。再请喜欢吃酸水果的同学想想这些水果中又含有什么物质呢?学生回答:酸性物质。我们在吃水果时最常感觉到的是甜味,它是由一些糖类物质的存在而造成的;还有些水果是发酸的,这是由于水果中含有一些酸性物质。科学家已经证明不管是糖类物质,还是酸性物质,而且还包括许多其他物质都是由分子所构成的。分子很小,我们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到。所以这些物质都是由许许多多个分子组合起来所构成的。下面我们做一个小实验。学生活动:在每个小组准备的清水中滴几滴紫药水,观察杯中的现象,想想这是怎么回事。教师活动: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清水慢慢变紫了。这是因为构成紫药水的紫色的分子慢慢扩散,挤到水分子的中间,最后就将整杯清水都变紫了。(同时演示多媒体)在细胞的细胞质中也存在有许许多多种分子。主要有水、无机盐、氧、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分子。那么如何来区分这些物质呢?我们再来做一个小实验。学生活动:取一粒浸软的小麦种子,穿到铁丝上。将蜡烛点燃,把小麦种子放到火上烧。注意观察小麦种子的变化。教师活动: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刚开始小麦种子在燃烧,但燃烧并不完全,还剩下一些灰烬。小麦种子的细胞中的分子中,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分子中都含有碳,可以燃烧叫做有机物,经燃烧消失了。水和氧不含碳,经加热散失到空气中,无机盐也不含碳,也不能消失最后被剩下了。水、氧、无机盐都不含碳,也不能燃烧叫做无机盐。有机物和无机物都是细胞质中含有的物质,而且含量很高。细胞中的物质占细胞鲜重的比例为:水80%~90%,无机盐1%~1.5%,蛋白质7%~10%,脂类1%~2%,糖和核酸1%~1.5%,正是由于有这些物质的存在,才能让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既然这样就不能让它们轻易跑到细胞外,可是细胞在进行生命活动过程中又会形成一些废物还得排出去,如果不排出去就会影响正常生活。这就需要一个“明辨事非”的“保安”来管理。细胞膜正好可以担负起这项重任。它将细胞内部与外部分隔开,却没有封闭起来,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去,还可以把废物排出去。比如,我们经常吃的薯片。在晒薯片时,不分子就透过细胞膜散失到空气中去,可我们在吃起来依然有甜味,这就说明:有用的有机物没有跑出去。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生命活动,那不“吃饭”行吗?它又是如何“吃饭”的呢?先让我们看一个例子。(演示多媒体)太阳能热水器这种高科技产品的高效、方便的服务受到人们的青睐,那大家知道它的原理是怎么回事吗?原来太阳能热水器只是利用一些特殊材料把太阳能转化成的一种能量转换器。像这种例子还很多。汽车发动机也是一种,它是把汽油的化学能转化成为动能让汽车能够跑起来。在细胞结构中也存在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和叶绿体。叶绿体相当于热水器把太阳能转换成化学能贮存起来,当细胞需要能量时再利用线粒体进行转化。动物细胞直接利用植物细胞贮存的能量进行转化利用。所以说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内的两种能量转换器。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细胞内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重点认识了细胞质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今后还需要同学们继续在这些方面多多积累和认识。下面我们来做一些课堂练习。[巩固练习]1.细胞中所含有的物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分子比较小的,一般不含碳,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类物质叫__________,一类是分子比较大,一般含有碳,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这类物质叫__________。答案:水无机盐氧无机物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有机物2.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答案:线粒体叶绿体3.细胞膜的功能是__________细胞。答案:控制物质进出4.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A.液泡B.染色体C.线粒体D.叶绿体答案:C5.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细胞结构是A.细胞膜B.细胞质C.细胞核D.细胞壁答案:A6.下列物质中属于无机物的是A.糖类B.脂类C.氧D.核酸答案:C7.把结构和功能用线段连起来。细胞膜动力车间叶绿体控制物质进出线粒体使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答案:略[布置作业]在学习和生活中多注意能量转换的事例并用我们所学有关细胞的知识加以解释。●活动与探究1.根据右图回答问题。(1)[]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2)能控制物质进出的是[]__________。(3)试指出其他两个结构。(4)[4]__________[5]__________2.心肌细胞活动旺盛,与腹肌细胞相比,线粒体数目A.多B.少 C.相等D.不确定3.能量的最终来源是A.植物体中的化学能B.食物中的化学能C.太阳光能D.热能●板书设计第二章细胞的生活第一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一、细胞中的物质1.无机物:水、无机盐、氧2.有机物: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二、细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质的进出三、细胞中的能量转换细胞生活所需能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太阳光能第五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概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并能举例说明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能力目标1.通过对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2.通过对DNA、染色体及基因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产生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2.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1.遗传物质储存在细胞核中。2.DNA是主要遗传物质。●教学方法分析法、启发式。●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1)有关DNA分子片段示意图的多媒体课件。(2)有关DNA分子和蛋白质相结合构成染色体的多媒体。2.学生准备:有关DNA、染色体及基因发展及应用方面的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的正常生活不仅需要物质和能量,信息也同样重要。如果我们现在失去了一切的信息,我们就会与亲朋好友失去信息,与社会隔离开来,生活将变得杂乱无章。同样,生命的起始也需要信息。有句俗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虽是俗话,但道理很深刻。龙只能生龙,凤也只能生凤,小老鼠一生下来就会打洞,而人却不会。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生命开始的时候就受到了控制,它会控制是生龙呢?还是生凤?这个控制的中心就是遗传信息。那这遗传信息在哪儿呢?就在我们的细胞核中。[讲授新课]为什么说遗传信息在细胞核内呢?请大家看教材中的例子《小羊多利的身世》。先请大家阅读资料,并思考:为什么多利羊的模样几乎跟B羊一模一样?学生活动:阅读资料,积极思考讨论。教师活动:其实原因很简单,我们来看,多利羊在胚胎前的受精卵中的细胞核来自B羊,这也就说明一个问题。学生回答: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对,虽然A羊、C羊也参与克隆过程,但都没有提供细胞核,而B羊仅提供了细胞核,这说明了生物的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只要是信息都要有载体。比如我们的教材就是一种载体,它所承载的信息是图片和文字的信息。那么我们的遗传信息和载体是什么呢?经过研究发现,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做DNA的有机物。(演示多媒体)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它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样子,分子很长,可以分为许多小片段,每一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就叫基因。如我们教材中的彩图黄、红、紫、绿分别代表四种物质,它们的联系是有规律的,它们排列顺序的变化、它们数量的不同就可代表多种多样的遗传信息,所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难找到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人。科学家们在对细胞核的研究过程中还发现,如果将正在分裂的细胞用碱性染料染色,再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就会看到细胞核中有许多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就是染色体。染色体是否就是DNA呢?(演示多媒体)经科学家们进一步发现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DNA先进行螺旋折叠,然后再捆绑到蛋白质上,再进行下一次螺旋,最后就构成了染色体。每一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这对生物进行正常的生活和传种接代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变化就在性状上表现出来,比如教材中的例子,多了一条染色体就影响到了智力的发育。师生互动: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学生准备的有关资料,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细胞核中有遗传信息、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以及DNA和蛋白质组合成染色体。进一步证实了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更多的知识还需要大家在以后能进行收集并整理。下面我们来做一些课堂练习。[巩固练习]1.信息需要物质做载体,遗传信息的载体是__________。它的分子很长,可以分成许多片段,这些片段叫__________。答案:DNA基因2.染色体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答案:蛋白质DNA3.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统一体。答案:物质能量信息4.判断题(1)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染色体(2)DNA也叫基因(3)有时候可以发现两片一模一样的叶片 (4)基因是DNA片段答案:(1)×(2)×(3)×(4)√5.把下列结构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基因细胞核细胞染色体DNA答案: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细胞[布置作业]继续查阅有关资料,加强对DNA、染色体以及基因的了解学习。●活动与探究1.举例说明细胞为什么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2.在克隆羊多利的诞生过程中,母羊A提供了去核卵细胞,为什么在进行这种技术时,所提供的受体细胞一般都是卵细胞?●板书设计第二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一、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依据:多利跟提供细胞核的B羊几乎一模一样二、遗传信息的载体DNA1.DNA:主要的遗传物质2.基因:DNA小片段,可决定生物体的性状三、染色体1.构成:蛋白质和DNA2.每一种生物、染色体数目恒定3.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第二章细胞怎样成生物体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学目标:1、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2、说出细胞分裂与生物生长的关系。关注细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教学重点与难点:(1)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2)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先复习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再从练习题中导入:一个小小的受精卵如果变成像我们这么大的人?从一粒种子到一颗大树,小鱼到大鱼,小宝宝到成人,主要是我们身内的细胞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从练习题中思考问题,思考细胞在我们的身体变化中发生的变化。二、讲授新课(细胞的生长)1细胞生长----细胞体积的增大2细胞分裂----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细胞的分裂)(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细胞的生长:新长出的细胞体积都很小,通过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但细胞不能无限制地增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大小,就会进行分裂。细胞的分裂过程(示意图)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在没有示意图的情况下再让学生复述细胞分裂的过程。在细胞核里面有染色体,染色体的变化是怎样的?举出果蝇的例子:原本8条,分裂成4条,再2条??那怎样才能使分裂后的染色体数量与分裂前相同?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数量上先加倍,再进行分裂,从而保证它分裂后的数量与分裂前一样。像人的染色体是46条,加倍后是92条,细胞的染色体在分裂时两个细胞的染色体数量是平均分配的,就是一个细胞有几条?得出的结果是:1、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2、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结论: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细胞在生长。细胞不会无限地生长,生长到一定的程度就分裂。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说出细胞分裂的过程和步骤。不是,这样分裂后的染色体数量与分裂前的不一样。可以先增多一倍。46条。小结:生物体的生长包括两部分:哪两部分?(提问)注意:细胞分裂后的染色体形态、数目相同。一、细胞的生长(细胞体积的增大,细胞不能无限地长大)二、细胞的分裂(细胞数量的增多)1、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_______和_______分不开的。2、细胞分裂的步骤应该是()①细胞核分裂成两个②②细胞质分成两部分③在细胞中形成新的细胞膜A、①②③B、③②①C、③②①D、②③① 练习:3、细胞分裂的结果,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这说明()A、DNA分子的数量没有发生改变B、DNA分子的数量可能会改变C、所含的遗传物质都不相同D、新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已经加倍4、细胞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取营养物质并转变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A、分裂B、生长C、成长D、分生进一步探究如果细胞不按规律地分裂,会有什么结果?指导学生自学书本P60,解决问题:1、什么叫癌变?2、癌变如何导致的?3、如何预防癌变?教学反思:对于细胞的生长,学生易于理解,但对于细胞如何进行分裂,怎样由一个变成两个,学生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在这方面可以用课件把每个步骤分解,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对于细胞分裂的步骤有的学生还会弄混,应反复对这一问题进行复习、练习。对于染色体先加倍后再分裂这个概念,如果直接传授,学生虽然接受,但很不理解,对于这一问题我的做法是:先让学生思考,分裂时人的染色体是不是由46条分裂成两个含有23条染色体的细胞,然后分裂成12.5条的染色体?学生对于这个问题产生了疑问,觉得不应该是这样分裂的,对于如何分裂后还保持每个细胞46条染色体,学生想到可以先把染色体的数量加倍,再进行分裂,这样分裂后每个细胞的染色体数量就跟原来的一样了。用这个方法启示学生,让他们自己找出方法,这样学生学得快,也记得牢。对于这节课的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量地生长这个问题我没有详细讲,因为如果按照书本用篮球和乒乓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比的差异而得出细胞不能无限量地长大,这个问题学生很难理解,现在还没有想到更好的方法让他们理解为什么细胞不能无限量地生长,觉得很遗憾。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一、教学目标:1、说出组织的概念,概述构成人体的各种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2、说明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3、初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二、教学重点:1、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2、能从宏观到微观,从部分到整体逐步对人体形成完成完整的认识。三、教学难点:细胞的分化。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导入高楼大厦平地起,其主要构建单位是什么?从而引出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地基、水泥,还有砖头细胞分化成组织动物的生长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受精卵受精卵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构成人体的各部分的细胞一样吗?受精卵—两个细胞--四个细胞—多个细胞这多个细胞一开始形态、结构都很相似,都具有分裂能力,后来,除了一部分细胞仍然保持着分裂能力以外,大部分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秉承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对于分化和组织的概念要求用笔画好。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组成,具有保护和分泌的作用。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能产生和传导兴奋。结缔组织—种类很多,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学生分辨几种组织是属于哪种?不同的组织形成器官那么,我们体内的大脑、胃、心脏也是组织吗?器官和组织是由几种组织组成的,所以不是,例如胃是由上皮、神经、结缔、肌肉组织组成。不是,因为含几种组织。不同的细胞形成系统食物进入人体首先经过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这些都是器官,那共同完成我们消化这个过程的器官统称为系统。人体还具有八大系统,分别是刚才介绍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运动系统,这八大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正常进行。总结一个细胞多个细胞多个相同细胞组织几个不同的组织器官几个不同的器官系统分裂分化构成构成小结:构成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练习:1、动物和人体的生长发育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是:()A、受精卵B、上皮细胞C、肌细胞 D、神经细胞2、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的组织是:()A、上皮组织B、肌肉组织C、神经组织D、结缔组织3、组织的形成是:()A、细胞分裂的结果B、细胞生长的结果 C、细胞分裂和生长的结果D、细胞分化的结果4、下列属于组织的是:( )A、大脑B、胃C、肾D、血液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细胞永远具有分裂能力B、所有的细胞都不能再分裂了C、有一部分继续分裂D、细胞的功能都是相同的6、组成组织的细胞()A、结构相同,功能不同B、结构功能都不同C、结构不同,功能相同D、结构功能都相同7、下列不属于消化系统的是()A、口B、十二指肠C、肾脏D、肝脏8、构成生物体的细胞多种多样,它们的形成是通过()A、细胞分裂B、细胞分化C、细胞增殖D、细胞生长课后练习:P651、2、3教学反思:动物体的结构层次这类教学内容看似简单,但学起来还相当困难。由细胞组成组织,由组织组成器官,由器官组成系统,由系统到整体,其顺序是一级级递进的。但细胞分化形成组织这是微观层面上的难点,各系统相互协调形成整体则是宏观上的难点。解决第一个难点时,从珠状的受精卵分裂为许多球状细胞开始,引起学生思考:构成人体的各部分的细胞是一样的吗?引出组成人体的各部分细胞是不相同的。这一部分的处理可以用先演示各种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由学生推论其相应的功能,总结出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组织的概念。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一、教学目标1、描述构成植物体的各种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识别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2、说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3、在说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4、进一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二、教学重点 1、植物体中各个组织的形成。2、识别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三、教学难点1、分生组织的概念、细胞特点及分布。2、植物体由器官直接形成个体。四、教学方法归纳式、启发式。五、板书设计第二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一、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营养器官:叶、根、茎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二、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1、分生组织—→分裂能力2、保护组织—→保护作用3、输导组织—→运输物质4、营养组织—→储藏营养三、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分化受精卵—————→各种组织—→六大器官—→植物体细胞分裂六、教学过程[复习旧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知道了动物体的生长发育是从一个细胞——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器官如:大脑、胃……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了:系统,人体有八大系统。[导出新课]:那么对于植物体来说,他们的结构层次与动物体相比是否相同呢?是否也具有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这些结构层次呢?这节课,让我们对植物体再进行一次探讨和研究。板书:第二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讲述新课]:一、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我们生活的生物圈处处都有植物的身影,形形色色的植物不仅美化了我们的环境,也是我们的衣食之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是绿色开花植物,请同学们想想平时在植物体上能见到些什么呢?答: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植物的六大器官。(做游戏)请上十二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别拿着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图片和写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大字的卡片分成两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能都找到相映的图片或卡片。 (取出植物实物)让学生分析所看到的植物都有哪些器官。1、盆栽: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还没有形成)2、花:花、茎、叶(根在土壤里,种子和果实还没有形成)3、白菜: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会在生长过程中逐渐形成)4、花生:果实、种子5、苹果:果实、种子(根、茎、叶还在,花已经凋谢)板书:1、营养器官:根、茎、叶器官生殖器官:果实、种子、花二、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绿色开花植物一般都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六大器官,只不过有时候我们在同一植株上不全看到而已,那么植物体的各个器官是否也象动物体的器官一样是有组织所形成的吗?植物体的器官也是由一些各具功能的组织所构成的。但是植物体的组织无论是结构形态还是其功能,都与动物的组织有着很大的差异。那么植物组织的作用是什么?它们都分布在植物的那些部位呢?请大家观察下图。(用课件展示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的图片)详细分析几个组织的分布和功能。1、分生组织:A、概念:在成熟的植物体内,总保留着一部分不分化的细胞,它们终身保持着分裂能力的细胞群构成的组织,叫分生组织。B、功能:分生组织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分化形成其他的组织。例如:根尖的分生区就属于分生组织;*(用课件展示植物体的根尖纵剖的图片)观察根尖的结构,确认分生区的具体部位。*枝条的顶尖也具有分生组织,如掐去枝条顶端,枝条因为没有分生组织而细胞不能分裂增加数目,因而不可以继续生长。例如:为了避免棉花生长植株过高而浪费营养,农民会将棉花顶尖折去,俗称“打顶”。2、保护组织:分布在各器官的表面,具保护功能。3、输导组织:导管,筛管;具运输养分作用。4、营养组织:分布在各器官,具储藏营养作用。三、植物体的结构层次1、(回顾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分化受精卵—————→四种组织—→器官—→八大系统—→动物体细胞分裂2、植物体是由六大器官组成的,每个器官都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每一种组织又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请学生仿照动物体结构层次关系图说出植物体结构层次关系图。细胞分化 受精卵—————→各种组织—→六大器官—→植物体细胞分裂3、以向日葵和猫为例列表分析植物体和动物体结构层次的区别与联系:向日葵(植物体)猫(动物体)结构层次不同点构成身体的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等构成身体的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没有系统,由器官直接构成植物体。有八大系统,由系统构成动物体相同点都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发育而来,由细胞构成组织,由不同组织构成器官。[练习]:当你吃甘蔗时,首先你要把甘蔗茎坚韧的皮剥去;咀嚼甘蔗茎时会有很多的甜汁;那些咀嚼之后剩下的渣被吐掉,试从组织构成器官的角度说说甘蔗茎是由哪些组织构成的?答:甘蔗茎是由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构成的。[总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还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进行归纳总结,初步认识了植物体的构成,进一步认识到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第四节单细胞的生物体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草履虫的取食、运动和各种视频资料,使学生能够利用事实说明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也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2.通过对单细胞生物生命活动的观察,能够进一步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3.尝试找出探究活动设计中的难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突破难点的办法并实施自己的设计;4.举例说明单细胞生物和我们人类的关系,逐渐养成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观察草履虫的生命活动。2.难点:利用事实说明;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一个细胞就是一个完整独立的生物体。 课前准备1.草履虫永久装片、草履虫培养液、亚甲基兰染色的酵母菌培养液(干酵母就可以);2.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吸水纸、棉花纤维、牙签;3.视频资料4.有条件的还可以准备擦镜纸、鸡蛋清、胶水、甘油。(都需要加水稀释)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单细胞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观察、交流提供图片,引导学生产生兴趣草履虫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观察草履虫的永久装片,简单识别草履虫的结构明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草履虫的生命活动按照探究活动的要求,设计实验要点,探究草履虫的应激性、营养和运动指导学生明确探究问题,设计探究方案要点,组织学生实施探究计划草履虫的其他生命活动通过视频观察草履虫的其他生命活动提供视频资料,适当给以引导草履虫的细胞可以完成所有生命活动总结发言引导学生比较、讨论其他单细胞生物认识其他单细胞生物,说出单细胞生物和生物圈的关系、和人类的关系提供素材,组织讨论,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当学生进入教室的时候,投影屏幕上已经展示出教师收集的各种单细胞生物的图片,要注意包括单细胞动物、单细胞植物和真菌等各个类群。教师介绍:屏幕上这些美丽的生物就生活在我们周围。在每一滴河水、海水、甚至草尖上的每一滴露珠里都能找到它们的踪影。没有水的地方也有,每一克土壤中就有几十万个。此时此刻,他们也许就悄悄漂浮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但是我们却看不见它们。为什么呢?学生回答:它们太小了。教师:它们的确太小了,小到全身只有一个细胞。因此我们把它们叫做“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又可以叫做“单细胞生物”。 (2)主要教学过程:教师:下面我们就认识一下这类生物的代表:草履虫。首先请同学们用肉眼观察一下草履虫的永久装片,感受一下草履虫的实际大小。学生:描述肉眼观察到的染色后的草履虫。教师:请问我们观察到什么结构就能证明草履虫的身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学生: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有些同学可能会提出细胞壁,应予纠正)。教师:请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永久装片,认识一下草履虫在显微镜下的大小。学生:观察,汇报观察结果。(有能力的同学可以换用高倍镜观察)教师:出示草履虫结构示意图,与口腔上皮细胞模式图比较。学生:草履虫的细胞结构更复杂。教师:结构的复杂实际上和功能的复杂是一致的。草履虫的细胞具备了那些功能,就可以成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了?学生:运动、繁殖、营养、应激性、死亡等。教师:设想一下,在显微镜下观察活的草履虫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学生:它会跑。教师: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它运动得慢一点,让我们可以方便滴观察它?学生:用棉花阻挡(预习的同学可能给出书上的措施,还有同学提议用纱布、用胶水等)。教师:我们给草履虫喂饲食物观察它的营养,但是草履虫的实物通常小而透明,怎样才能观察清楚?学生:可以染色。教师:介绍实验步骤,组织学生合作观察(喂饲酵母菌时数量一定要少)。学生:观察草履虫,并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播放视频《草履虫食物泡的形成》、《草履虫的繁殖》学生:观看。 教师:介绍其他单细胞生物。播放视频《草履虫和变形虫》学生:讨论视频中两种生物的行为反映出那些生命特征。教师:简单介绍单细胞生物在生物圈中的地位,提出新的探究课题——还有没有比单细胞生物更简单的生命体?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的三大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在设计每一节课的时候,我都要回顾一下:有没有为这三大理念提供足够的空间。如果一个教学过程没有体现这三大理念,就要再尝试找寻另一条能够更好地体现这些理念的设计思路。从“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理念出发,考虑到用显微镜观察活动的生物对于全体学生来说都是第一次。这项技能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观察到的。从这一实际出发,课程设计采取了两个办法弥补:一方面在鼓励学生自行操作,以提高他们的显微镜操作技能的同时;强调同学间的合作。让学生互相观察,互相帮助。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保证了全体学生都观察到了活动的草履虫,不仅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必要的基础,还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科学态度。另一方面将显微镜观察和视频资料相结合,精心选择视频资料作为实际观察的补充,让没有观察到的学生也有收获。本节课通过对单细胞生物生命活动的观察,有助于学生亲身体验到“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非常重要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并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显微镜的使用技能。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这些科学探究活动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渗透了科学的态度与世界观的教育,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尽管我们提倡学生从自主的探究学习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但短短的课堂时间、简单的实验室设备和学生现有的科学素养都不可能完成对所有问题的探究活动。必须认识到: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不同与科学家的探究活动。为了满足学生在短时期学到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学科结构的目的,在许多情况下探究学习的过程可以被简化。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就着重提出了“设计实验”这一环节中几个小而关键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既体现了探究式学习的理念,也降低了学习难度。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主要在提供学习材料、提出问题、解释疑难、鼓励学生等方面发挥帮助者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感到最难的就是这一点。尽管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处处注意体现新课标、新理念,注意为学生创造探究活动的机会。但在课堂教学中,长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已经根深蒂固地烙印在我们的思想中。例如,在这次课程中,学生提出用纱布减缓草履虫的运动。作为老师,我首先反应出的是:“纱布纤维太粗了,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学生也立即放弃了尝试,改用书上的标准答案—— 棉花纤维了。这一事实反应出:作为教师,我们已经习惯了在头脑中先设定一个“最标准的答案”;学生们也习惯了“老师那里必定有一个标准答案”。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还是会迫不及待地告诉学生这个答案;学生就算是探究学习,注意力也集中在能不能获得所谓的“标准答案”上。这实际上丧失了探究学习最大的目的——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领悟科学的本质。第四节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一、教学目标:描述病毒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运用资料,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关注与病毒有关的疾病,认同利用病毒可以为人类造福。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病毒的主要特征,与人类的关系难点:病毒的结构。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小学时打入我们体内的疫苗是毒性减弱的病毒,打入病毒可以使我们体内产生抵抗能力。与身边事例联系,兴致浓病毒是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让学生分组讨论1、病毒如何发现的?2、病毒的特点(形态,大小,有无细胞结构)?3、病毒的种类?4、病毒的结构和生活?5、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与有害)学生小组讨论找出答案病毒是如何发现的?介绍19世纪伊万诺夫斯基发现病毒的过程花叶病—汁液—细菌过滤器—感染正常叶片—正常叶患花叶草病毒学生先介绍,教师总结病毒的特点:病毒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的结构特点:1、有近似球形的多面体、杆形、蝌蚪形等。2、比细菌小得多,没有细胞结构。3、不能独立生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学生先介绍,教师总结病毒的种类1、动物病毒2、植物病毒3、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的结构和生活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离开了活细胞,通常变成结晶体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有害方面:1、部分病毒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如感冒病毒,乙肝病毒,非典病毒等2、危害人类的经济作物、家禽、家畜等。3、破坏人类使用微生物进行生产的产业,如味精业。有利方面:1、预防接种,制造病毒疫苗控制一些疾病2、利用病毒的特性,人们用绿脓杆菌病毒防止烧伤病人伤口受绿脓杆菌感染化脓3、利用病毒可制高效的生物农药教学反思:本课主要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回答老师的问题,从而增进他们的小组合作性为主。从生活中学生是否打过疫苗入手,学生较具有兴趣。而且学生虽然很多都打过疫苗,但并不知道疫苗就是一种病毒,这个知识点跟他们的已有知识发生矛盾,所以学生有兴趣听课。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让他们每个人溶入到课堂中去,因为问题比较简单,在书本上也能找出答案,所以学生较易进入课堂状态。而讲到病毒的种类时,以禽流感病毒和SARS为例,让学生判断是什么类型的病毒,学生兴致高,而且比较深刻。对于小组中有的学生不能融入课堂中这个问题,我尝试让学生给自己小组起组名,让他们的集体观点更浓,利于小组合作的进行。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