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1.1生物的特征 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2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1.1生物的特征 教案

ID:1207520

大小:32.94 KB

页数:25页

时间:2022-08-0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生物的特征篇一:教案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学目标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教师准备:实物(珊瑚)、挂图(美丽的大自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出示挂图:美丽的大自然,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请举出挂图中的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2、教室里有哪些生物,哪些非生物?3、你是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 要想准确区分这两种不同的物体,我们必须首先学会观察,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见P2。指导学生观察生物,从实际生活中认识生物与非生物。学生观察有山、水、虫、鸟、树、石头画面,看到的画面中哪些物体是生物,哪些物体是非生物。观察常见的物体,如盆栽花卉、西红柿、黄瓜、蝴蝶、课桌、讲台等,来认识生物与非生物。三、讲授新课(一)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有目的、有计划、有耐心、及时记录;积极思考并与他人交流看法。(二)什么是生物?自然界中,凡是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呢?(三)生物的特征 观察书中插图,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根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为自养;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细菌、真菌分解动物、植物遗体和粪便获取营养,营养方式为异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含羞草对刺激作出的反应是小叶片下垂,生物能进行新陈代谢;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四、小结:举例说明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有哪些特征?五、课堂巩固:P61.指出下列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落叶、芭比娃娃、珊瑚虫、珊瑚、珊瑚礁、珊瑚岛...2.当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此事例说明了(B)A.生物能生长繁殖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D.生物能进行呼吸3.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C)A.蘑菇B.病毒C.鱼化石D.苹果树4.动物、植物死亡后的遗体属于生物吗?不属于,一个生物体死亡后,它的生命活动也将终结,也就不再具有生物的特征。因此只能被称为动物植物的遗体。5.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C)A.火山爆发B.开水沸腾C.雨后春笋D.潮起潮落 6.下列哪项不符合科学观察的要求(D)A.要有明确的目的B.要有观察记录C.要有计划D.随便看一下就行了六、教学反思:通过讨论、讲解等方法,让学生弄明白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教学效果较好。篇二:生物具有七大基本特征生物具有七大基本特征:1、生物体具有严整的结构。稍微解释一下什么叫严整的结构,也就是说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3、生物体能生长。4、生物体具有应激性。5、生物体能生殖和发育。6、生物体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生物体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这七个特征中,新陈代谢是最基础的(注意不是基本),什么意思呢?生物生长发育、应激性等特征都是需要能量的,简单的说,新陈代谢是其他特征的基础,想象成一个金字塔,新陈代谢在最底层,所以成为最基础的特征。 生物与非生物的根本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就是——有无生命。因为凡是不具备上述其它特征的物体都不是生物。非生物会随时间而消茫,生物也会随时间消茫,但消茫前会有后代传承。104班白仲玄18:34:51非生物有记忆能力吗?在茫茫无际的太空,一架美国载人宇宙飞船,徐徐降落在静悄悄的月球上。安装在飞船上的一小团天线,在阳光的照射下迅速展开,伸张成半球状,开始了自己的工作。是宇航员发出的指令,还是什么自动化仪器使它展开的呢?都不是。因为这种天线的材料,本身具有奇妙的“记忆能力”,在一定温度下,又恢复了原来的形状。多年来,人们总认为,只有人和某些动物才有“记忆”的能力,非生物是不可能有这种能力的。可是,美国科学家在五十年代初期偶然发现,某些金属及其合金也具有一种所谓“形状记忆”的能力。这种新发现,立即引起许多国家科学家的重视。研制出一些形状记忆合金,广泛应用于航天、机械、电子仪表和医疗器械上。为什么有些合金不“忘记”自己的“原形”呢?原来,这些合金都有 一个转变温度,在转变温度之上,它具有一种组织结构,面在转变温度之下,它又具有另一种组织结构。结构不同性能不同,上面提及美国登月宇宙飞船上的自展天线,就是用镍钛型合金作成的,它具有形状记忆的能力。这种合金在转变温度之上时,坚硬结实,强度很大;而低于转变温度时,它却十分柔软,易于冷加工。科学家先把这种合金做成所需的大半球形展开天线,然后冷却到一定温度下,使它变软,再施加压力,把它弯曲成一个小球,使之在飞船上只占很小的空间。登上月球后,利用阳光照射的温度,使天线重新展开,恢复到大半球的形状。钛是1791年1月6日,由英国牧师威廉·格累高尔发现的。格累高尔极爱研究英国各处出产的矿石,并有极精湛的技术,被人们称为矿学名家。一次他分析从美那陈谷采来的黑色磁性砂,得到占矿石成分45%的棕红色矿粉。将矿粉溶于硫酸,可得黄色溶液;若用锌、锡或铁来还原,则有紫色的物质生成;若用木炭粉还原,可得紫色熔渣。他相信这棕红色矿粉中肯定有某种迄今人们还不了解的新金属。他的“警告”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四年之后,克拉普罗特分析匈牙利产的红色金红石,得到一种新的氧化物。经仔细分析,得知此种氧化物中的主要成分同格累高尔所称棕红色矿粉的主要成分完全相同。此时人们才承认这种新金属元素为钛。后 来有许多科学工作者,想制得钛,直到1910年,美国化学家享特得到了纯度为99.9%的钛。从钛的发现到制得纯钛,历时一百多年,面钛真正得到利用,认识其本来面目,则是本世纪40年代以后的事情。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没有阳光,绿色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就不能生存。光不仅影响植物的生活,还影响植物的分布。在陆生植物中,有些只有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得好,如松、杉、柳、槐、玉米等;有些只有在密林下层的弱光下才能生长得好,如药用植物人参、三七等。阳光对动物的影响也是很明显。阳光能够影响动物的体色。例如,大多数鱼身体背面的颜色较深,腹面浅淡,这就与阳光的照射有关系。光照还能影响动物的生长 发育。有人做过这样的试验:把蚜虫培养在连续无光照的条件下,所产生的个体大多没有翅;把蚜虫培养在光暗交替的条件下,所产生的个体大多有翅。温度地球上温度变化的幅度极大,但适于生物生存的温度范围却很窄。过热或过冷,都会使生物体的新陈代谢无法正常进行,甚至使生物死亡。以动物为例,大多数动物生活在-2~50℃的温度范围内,如果环境温度超过了这个范围,很多动物就难以生存了。温度还与植物的分布有着密切关系,对动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也有影响。水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在组成生物体的成分中,大部分是水。植物体的含水量一般为60%~80%,有的高达90%以上。动物体的含水量也大致相似,例如,鱼的含水量为70%,人体的含水量,初生婴儿为72%,成人为65%。区别生物存在生命非生物不存在生命生物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六个方面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变异和应激性这些都是在新陈代谢基础上表现的生命现象篇三:生物的6个基本特征有生物的6个基本特征有: 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有严整的结构),都有新陈代谢,都有应激性,都有生长、发育、生殖现象,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都能适应一定和环境和影响环境生物与非生物的最基本区别,生物的最基本的特征是新陈代谢,生物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是描述性生物学阶段、实验生物学阶段、分子生物学阶段,生物发展的两个方向是宏观方面、微观方面,其中微观方面已经从细胞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大量元素:C、H、O、N、P、S、K、Ca等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生物界与非生物界是统一的:组成生物界的元素都可以在自然界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他们的差异性表现在: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内与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原生质是指:细胞内的有生命物质,它分化为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代谢越旺盛,自由水的比例越大,活细胞内最多的化合物一般是水,干细胞最多的化合物一般是蛋白质,无机盐可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血液中钙盐含量太低,就会抽搐。 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是脂肪,体现生命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单糖有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果糖、半乳糖等,动物特有的糖是半乳糖(单糖)、乳糖(二糖)、糖元(三糖),植物特有的糖是果糖(单糖)、蔗糖、麦芽糖(二糖)淀粉、纤维素(多糖),动物最重要的多糖是糖元,植物最重要的多糖是淀粉、纤维素,动物、植物共有的糖: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属于固醇,脂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包括脂肪、类脂、固醇3种。有机物元素组成功能糖类C、H、O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脂质C、H、O(N、P)注:脂肪只含C、H、O脂质中的脂肪主要是生命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此外,动物体内的脂肪还具有保温、减少摩擦和缓冲压力作用;类脂中的磷脂是生物膜成分;固醇类物质调节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生殖蛋白质C、H、O、N(主) 是细胞和生物体的组成成分;具催化、运输、调节、免疫等作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核酸C、H、O、N、P是一切生命的遗传物质氨基酸的通式,肽键通式,某蛋白质分子有氨基酸n个,由x条肽链组成,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是128,问在形成此蛋白质过程中脱水数目和肽键数目:n-x(氨基酸的数目—肽链的数目=肽键的数目=脱去的水分子数)。此蛋白质的分子量是128n-18(n-x),蛋白质的特性由哪些方面的不同引起:氨基酸是种类不同,数目多、排列次序变化多端,肽链的空间结构差别大核酸存在于细胞核和细胞质,肯定含N的化合物有蛋白质、核酸等,另外固醇也含N,肯定含P的化合物有磷脂、核酸、ATP等,只含C、H、O的化合物有糖类、脂肪。还原性的糖遇斐林试剂(0.1g/mL的NaOH和0.05g/mL的CuSO4)可以产生砖红色沉淀Cu2O。注:斐林试剂混合均匀后再使用。脂肪遇苏丹3染成橘黄色。蛋白质遇双缩尿试剂(0.1g/mL的NaOH和0.01g/mL的CuSO4)变成紫色。第二章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除病毒外,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是细胞,酵母菌、霉菌类、衣藻、蘑菇类属于真核生物,细菌、蓝藻、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属于原核生物,有核糖体没有高等细胞器。细胞膜是单层膜,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细胞膜的机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细胞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糖被)具有识别作用,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主要有自由扩散、主动运输,方式/项目浓度载体能量实例自由扩散高到低不需不需要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ATP)水、O2、CO2、甘油、乙醇、苯等主动运输低到高需要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ATP)带电的离子、氨基酸、葡萄糖、尿素等单层膜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双层膜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另外,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还有核膜,无膜的细胞器有核糖体、中心体,具有中心体的生物有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与能量的转化有关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中心,它的数目与细胞能量代谢的水平有关,核糖体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 。动、植物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可以产生水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核孔可以通过RNA,染色体(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最重要的区别是是否具有核膜,原核生物的细胞壁成分是肽聚糖(蛋白质与糖类的聚合物)。真细胞壁(膜)核细胞质基质细细胞质胞细胞器细胞核细胞增殖(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最主要方式是有丝分裂,细胞周期概念: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间期最大特点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 期与末期相反,这两个时期的2消失2出现分别是前期核仁、核膜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赤道板和细胞板的区别:赤道板是一个位置名称,而细胞板则是出现在植物细胞赤道板的一个结构,计算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中期,一般来说,动、植物有丝分裂的不同点在:前期的纺锤体的形成(植物细胞由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由星射线形成纺锤体)不同和末期的分裂形成子细胞的方式(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一定存在的不同点是后者,因为低等植物细胞也有中心体,由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有丝分裂的间期分为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和G2期(DNA合成后期),这三个时期的特点是合成了RNA、酶、一些蛋白质,DNA复制加倍、合成一些组蛋白,DNA合成终止、合成一些RNA。有丝分裂的意义:通过间期亲代染色体的复制和后期染色体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证了亲子代遗传性状的稳定性。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人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不能进行分裂。细胞分化发生在整个生命过程,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心脏细胞有合成胰岛素的基因,有性染色体。高度特化的动物细胞,从整个细胞来说,它的全能性受到限制,但它的细胞核仍然保持全能性,因为细胞核有 保持物种遗传性所需要的全套遗传物质,癌细胞的形态畸变,细胞粘着性小,能无限增殖,衰老细胞的水分减少,代谢减慢,酶活性降低,色素积累,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酶(活细胞都能产生酶)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有生物催化剂的功能。酶的特性有高效性、专一性、多样性、易受温度、pH值影响等,酶的命名一般根据功能命名,ATP中文名三磷酸腺苷(腺三磷),结构式简写,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直接来自ATP,由ADP合成ATP所需能量,动物来自呼吸作用放能和磷酸肌酸的能量转移,植物来自呼吸作用、光合作用,ATP在细胞的叶绿体或线粒体细胞器中和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在细胞内ATP含量很少,转化十分迅速,叶绿体色素吸收可见光,主要吸收蓝紫光光和红橙光,(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橙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囊状结构上(基粒上/基粒片层上),(因为所有色素和所有光反应的酶都在囊状结构上),原料是水 ,动力是光,产物是O2、[H]、ATP,暗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原料是CO2,动力是[H]和ATP,产物是糖类等有机物(包括脂肪、氨基酸等),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暗反映为光反映中的水反映提供了:ADP、Pi。CO2被还原前先要进行二氧化碳的固定,C3化合物一部分被还原成糖类,另一部分又变成C5。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能量代谢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水,有机物中的O来自CO2,光合作用的意义:1.制造有机物,固定太阳能,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需要,2.制造氧气,维持O2与CO2的平衡,使好氧生物得以发展3.形成O3层,使生物由水生向陆生进化。干燥种子和根尖细胞主要靠吸胀作用吸水(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等亲水物质吸水),形成.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一个渗透系统必须具备半透膜(玻璃纸、蚕豆的种皮、动物的膀胱膜),它要发生渗透作用还必须在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存在浓度差。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植物是否吸水决定于细胞液浓度是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植物吸收的水分多数用于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的意义是促进水分的吸收和向上运输、促进矿质元素向上运输,降低叶片温度,矿质元素指除C、H、O外,由根从土中吸收的元素,大量元素有N、P、S、K、Ca、Mg,微量元素有Zn、Mo、Cl、Cu、Fe、Mn、B。同样条件下,吸收水和吸收矿质元素的量往往不同,原因是两者的吸收原理不同,水分的吸收是由渗透作用引起的,而吸收矿质元素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它们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如果使用呼吸抑制剂,植物吸收矿质元素速度将降低,可见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数量和种类主要由该植物细胞膜上的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的。可以从老叶转移到新叶的元素有N、P、K、Mg,不能转移的元素有Ca、Fe,农民常用松土的方法促进植物吸收矿质元素,植物受水浸的危害是根部缺氧,有氧呼吸作用受阻,影响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无氧呼吸产生的物质毒害植物),无土栽培的营养液需要通气是因为促进植物根部的有氧呼吸,提供足够的ATP,促进矿质元素的吸收,用一瓶溶液培养植物,溶液浓度往往会不断增加,原因是植物蒸腾作用散失过多的水分,使溶液浓度过大,补救措施是及时地加入适量的清水。矿质元素的用途:1、N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使枯叶繁茂,缺N则植株矮小,叶片发黄。2、P使果实和种子提高成熟。缺P则植株矮小,叶片暗绿。 3、K使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缺K则倒扶。4、B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缺B花而不实。5、Fe是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元素。6、Mg合成叶绿素。7、Zn是构成人体100多种酶的元素,如果缺Zn,则儿童会厌食、生长发育不良,长期缺Zn,还会引起智力低下。8、缺Na,则肌肉无力。9、缺Ca,不仅肌肉会抽搐,长期缺Ca,儿童会得佝偻病。10、I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人的血糖的来源主要有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糖类物质、肝糖元的分解、由非糖物质转变而来,脂肪以脂肪酸和甘油的形式被吸收后,在人体主要再度合成脂肪,然后1.储存在皮下结缔组织、肠系膜等处,2.再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一部分氧化分解成CO2、H2O和能量,一部转变成糖元等,血液中的氨基酸的来源有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蛋白质、由体内的蛋白质分解而来、通过氨基转换形成新的氨基酸,如何抢救轻度和重度的低血糖患者轻的喝浓糖水、严重的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肝脏中多余的脂肪要合成脂蛋白,然后转运出去,磷脂是合成脂蛋白的原料,不足可引起脂肪肝。胰岛素分泌过多会引起人困倦打瞌睡的原因是使血糖浓度过低,引起供能不足,降低神经的兴奋性,人体的体液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其中细胞内液较多。细胞外液 构成人体的内环境,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人血糖的正常浓度是80—120mg/dL,空腹时,血糖含量超过130mg/dL叫高血糖,血糖含量高于160——180mg/dL(肾糖阈)时,一部分葡萄糖将随尿排出,叫尿糖。呼吸作用的本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不一定需要氧气,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有氧呼吸的反应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进行,原料是C6H12O6,产物是丙酮酸、少量[H]、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内进行,原料是丙酮酸和H2O,产物是CO2、少量[H]、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进行,原料是O2和前两阶段产生的[H],产物是H2O、大量能量,1MOL葡萄糖有氧呼吸产生能量2870KJ,可用于生命活动的有1161KJ(38个ATP),以热能散失1709KJ,无氧呼吸产生的可利用能量是61.08KJ(2个ATP),写出2条无氧呼吸反应式C6H12O6→2C2H5OH(酒精)+2CO2+能量、C6H12O6→2C3H6O3(乳酸)+能量,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相同,是由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第二阶段的反应是丙酮酸分解成 酒精和CO2或转化为乳酸。新陈代谢分同化作用(合成代谢)和异化作用(分解代谢)同化作用有2种类型自养型、异养型,其区别依据是:是否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异化作用有2种类型需氧型、厌氧型,酵母菌的异化作用类型是兼性厌氧型,描述一种生物的代谢类型要同时写出它的同化类型和异化类型。植物的生长素和人的生长激素的共同点是含量少作用大,不同点是人的激素是由专门的内分泌腺分泌的,而植物激素是在生长旺盛的器官产生的。植物茎的生长素产生部位和发生极性转移的部位都在尖端,发生作用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部位,植物生长素作用的规律是在低浓度时促进植物生长,而在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生长素还有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的作用。植物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修剪果树、棉花摘顶是为了去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发育,提高产量。人的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激素、雄性激素、雌性激素、促××释放激素由垂体、甲状腺、垂体、睾丸、卵巢、下丘脑分泌产生。下丘脑是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人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表现为协同作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表现为拮抗 作用。胰岛素调节糖代谢的作用有促进血糖进入肝脏、肌肉、脂肪组织等细胞,并在这些细胞中合成为糖元、氧化分解或转化为脂肪,,并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则相反。CO2是调节呼吸的有效生理刺激。人体的调节包括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它的5部分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组成神经系统的单位是神经细胞(神经元),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其中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轴突和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其外面的髓鞘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枝叫神经末梢,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裹着结缔组织膜,就成为一条神经,神经元的细胞体主要集中在由脑和脊髓组成的中枢神经系统里,神经元的突起部分形成脑神经和脊神经,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细胞静息时的电位是外正内负,神经细胞的某个部位受到刺激后将在受刺激点的两侧形成的局部电流(兴奋),这个局部电流又引起临近部位产生兴奋,这样,兴奋就沿两个方向传递开去,而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是通过突触传递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构成。突触的传递是单向的,因为递质(乙酰胆碱或单胺类物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而且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大脑皮层是人最高级的神经中枢,人特有的中枢是语言中枢,了解95页表。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性行为发展的最高形式。反射分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多细胞生物的发育一般从受精卵开始。生物的生殖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不经过生殖细胞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合子,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生殖,变形虫、草履虫、细菌等单细胞生物进行分裂生殖,酵母菌(条件好时)、水螅进行出芽生殖,霉菌、蕨类进行孢子生殖,马铃薯、草莓进行营养生殖,以上生物的生殖属于无性生殖,多数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遗传性,具有更强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如果要保持植物亲本的遗传性状不变,就要进行无性(营养)生殖如嫁接、扦插。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是:取材少,培养周期短,繁殖率高,而且便于自动化管理。绿色开花植物特有的受精方式是双受精,种子的胚由卵细胞和精子受精结合而成,胚将发育成新的植物体,胚乳由精子和极核受精结合而成。种子萌发的营养来自胚的子叶或来自种子的胚乳。荠菜的受精卵经过短暂的休眠 后,就开始有丝分裂,第一次分裂成两个细胞,其中靠近珠孔的叫基细胞,它发育成胚柄,吸取营养供球状胚发育,另一个细胞叫顶细胞,它发育成球状胚体,由球状胚体发育成种子的胚(包括胚芽、胚根、胚轴、子叶),荠菜的胚乳在发育过程中被胚吸收到子叶里。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殖生长,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蛙的胚后发育属于变态发育。蛙的受精卵的动物极卵黄少,轻,颜色深,朝上,利于吸收太阳光,植物极相反,蛙受精卵分裂到一定时期,细胞增多,内部出现空腔,叫囊胚腔,这时的胚胎叫囊胚,后来因为动物极细胞分裂较快,新细胞向植物极推移,植物极细胞向囊胚腔陷入,形成原肠腔,形成原肠胚,具有三个胚层的时期是原肠胚时期,在原肠胚时期出现细胞的分化。陆生动物出现羊膜的意义保证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水环境,还有防震和保护作用,增强适应陆地环境的能力《生物的特征》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