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狼牙山五壮士 群文阅读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狼牙山五壮士 群文阅读

ID:1193530

大小:29.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2-07-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狼牙山五壮士》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学生们通过学习,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感受对敌人的恨,和对祖国对人民的爱。课文内容和学生生活有距离,但配合课件的渲染,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而且蕴涵的爱国主义思想也很深刻,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判别能力及爱国主义情感的好教材。【学情分析】本节课授课的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前一段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有效的朗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因此我们根据五年级学生更喜欢用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学习的特点,对原有的朗读方式、方法进行了丰富。因此近一段时间将研究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朗读,品味文章思想上,希望通过研究成果的实效性能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设计理念】 俗话说,课题即是文眼。“壮”字是文章暗藏的一个“针眼”。教师一旦找到了这个“针眼”,便可以大胆“引线”,由“壮”而入,五壮士的内心情感、精神品质就会跃然于纸上。“壮”不但在课题中“抛头露面”,而且行走于课文的字里行间。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细读句子,走近“五壮士”,听其“言”、观其“行”、察其“神”、悟其“志”,从而体会五位壮士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目标】  1.勾画描写五壮士言行的语句,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3.阅读《难忘的一课》、《木笛》,感受故事中人物的爱国情感。【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顶峰歼敌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课前请同学们搜集、摘抄了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可以分享给大家吗?  2.板书课题。二、研读痛击敌人,感悟英雄气概  1.学习第二自然段──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⑴ 谁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分别指谁?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⑵ 出示课件,从描写五位壮士的语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五壮士对敌人的无比痛恨。全神贯注:贯注,精神、精力集中。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绷得紧紧的”指小战士的表情凝重而紧张。“绷得紧紧的”与“全神贯注”表现出了战士歼敌地全力以赴。  ⑶ 教师引读,指名读,读出对敌人的痛恨。  ⑷ 在五壮士的浴血奋战下,敌人情况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敌人遭受了沉重打击。从“把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中知道的。)  ⑸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描写五壮士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感受五壮士的英勇对敌人的痛恨,再把感悟到的情感读出来,与英雄同呼吸。2.自学4、5自然段──引上顶峰,英勇歼敌。(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画出描写五壮士动作的词语。  (抢、夺、插、举、喊、砸、拔、拧、扔)  (2)这些动作说明什么?你有什么体会?  (让学生通过品味以上动作词,深刻理解五壮士在没有子弹的情况下,面对疯狂的敌人,毫不惧怕,用石头去杀敌人!表现了战士对敌人无比仇恨和顽强的斗争精神)  (3)理解重点句:  “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向敌人头上砸去。” ①“石头像雹子一样”说明了什么?(说明石头砸下非常密集,非常迅猛,非常有力。)②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两句话充分体现了五壮士英勇杀敌的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4)指导感情朗读。(英勇、对敌人的仇恨)三、研读英勇跳崖,感受勇于献身的精神  1.请同学们高声朗读课文6~9自然段,划出描写五壮士的神态、动作的词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五壮士是怎么跳下悬崖的呢?    3.五壮士已胜利完成任务,为什么还要跳崖?(他们的枪弹已绝,敌人已扑上来了,更加疯狂凶恶了,这时战士们宁愿死,也不愿被俘,这更是豪壮的气慨。)  4.从五壮士的口号中,你读出了什么?   (表明了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深仇大恨,对在共产党领导下战胜侵略者,争取民族解放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念。)四、拓展阅读,自主学习(一)阅读材料二《难忘的一课》1.出示自学要求。(1)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一下。(2)默读课文,思考“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文中出现几次?每一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每一次“我” 都有怎样的感受。谈谈自己的体会。2.学生自主学习。3.汇报交流学习成果。(二)阅读材料三《木笛》1.出示自学要求。(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为什么朱丹没有参加终试,但最终又被乐团录取了?(3)你心目中的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2.学生自主学习。3.汇报交流学习成果。五、回顾总结,整合群文三篇文章都是关于抗日题材,通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牢记中国那段屈辱的历史,体会无数革命先烈换来我们今天幸福生活,从小立志振兴中华。六、推荐阅读,升华思想鼓励学生课后搜集抗日英雄小故事。【板书设计】22.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顶峰歼敌英勇顽强↑引上绝路勇于牺牲↑诱敌上山英雄气概↑接受任务 阅读材料一:22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秋,日寇(kòu)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g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hǒu)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lūn)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běng)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qí)岖(qū)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shī)体。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tuó),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zhǎn)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 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sōu)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dǎng)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阅读材料二:23*难忘的一课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在台湾一家航业公司的轮船上工作。  有一次,我们的船停泊在高雄港口。我上了岸,穿过市区,向郊外走去。不记得走了多远,看到前面有一所乡村小学,白色的围墙,门外栽着一排树。  校园里很静,我走近一间教室,站在窗外,见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正在教孩子们学习祖国的文字。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者: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接着,他先用闽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又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  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怀着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但是,好像谁也没有感到意外。从那一双双眼睛里,可以看出对我是表示欢迎的。教学继续进行着,大家朗读得更起劲了。  下课了,孩子们把我围了起来。  老师也走了过来。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说;“我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初学的。你知道,在日本统治时期,我们上的都是日本人办的学校,讲国语是不准许的。”  “我觉得,你今天这一课上得好极了!你教得很有感情,孩子们学得也很有感情。”  接着,这位老师一定要领我去看一看他们的小礼堂。  说是礼堂,不过是一间比较宽敞的屋子。  这位老师指着礼堂两面墙上新画的几幅中国历代伟人像,说:“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我看到上面有孔子,有诸葛亮,有郑成功,还有孙中山。看着看着,我的眼睛不觉湿润了。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  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阅读材料三: 7木笛  有个乐团在南京招考演员,其中一名是木笛演奏员。  考试要求苛刻,竞争激烈,应聘者都是乐坛高手。招考要经过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剩下两名乐手。  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进行。所有的应试者都在室外静候。房门开了,探出一个头来。这个人大声说:“木笛。朱丹。”  话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中站起一个人来,他看上去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了一株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朱丹轻轻走进屋,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然后,他抬起头,看见远远地坐着一排主考官。考官们个个正襟危坐,不苟言笑。  坐在主考席正中的,是一位声名远扬的外国音乐大师。  大师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打量着朱丹。那神色,仿佛是罗丹在打量雕塑作品。  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助手接过卡片,走过去递到朱丹手中。  卡片上写着:第一项,任选一首乐曲表现欢乐。  看过卡片,朱丹眼里闪过一丝悲戚。沉默片刻之后,他向主考席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抬起头,轻轻地说:“请原谅,我可以不演奏欢乐的曲目吗?”   这轻轻的一句话,犹如闷雷在会场爆裂。一时间,所有主考官都窃窃私语起来。  过了一会儿,大师冷峻地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快的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师问:“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说:“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  很久,很久,考场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考试吗?”  朱丹说:“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应当懂得珍惜艺术前途。”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挥手,果断而又惋惜地说:“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的眼中顿时涌出苦涩的泪水。他向主考席鞠了一躬,把抽出的木笛小心地放回绒套,转过身,默默地走了。  入夜,南京城开始飘雪。朱丹披着雪花,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走去。  临近石碑,只见一片莹莹光亮,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墨滴在宣纸上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是一个由孩子组成的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显然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片幼松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顷刻之间,雪大了,一团一团,纷纷扬扬地飘洒下来。  朱丹伫立雪中,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吹奏起来。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火焰温暖着这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在静静地倾听,他们似乎听懂了这如泣如诉的笛声。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地拍了一下。他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音乐大师。  朱丹深感意外,连忙回身向大师鞠躬。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朱丹连忙说:“考场的事,请大师原谅。”  大师说:“不,应该是我请求你的原谅。现在我要告诉你的是,你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已被乐团录取了。”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紧紧握着木笛。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