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曹禹《雷雨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试论曹禹《雷雨

ID:1189699

大小:63.7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7-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试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2002年秋汉语言文学本科黄敏【内容摘要】:《雷雨》将欧洲各种悲剧观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它是“社会悲剧”,也是“命运悲剧”和“性格悲剧”。《雷雨》具有严谨的戏剧结构和激烈的戏剧冲突以及浓郁的抒情风格。《雷雨》的人物语言富于个性化,它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它在中国话剧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一部有高度艺术成就的作品。【关键词】:雷雨戏剧艺术《雷雨》写于1933年,1934年发表在北京巴金、靳以主编的《文学季刊》一卷三期上,1935年分别在天津和日本东京公演,立刻引起轰动,被称为“一篇难得的优秀的力作”。①《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剧本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家庭内部的尖锐冲突,以及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这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全部罪恶历史,把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把封建家庭的腐朽、没落、污浊的内幕,做了深刻而又精致的描绘。我们透过这个家庭,可以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和黑暗,和它必然灭亡的命运。周恩来曾经说过:“《雷雨》反映的生活合乎那个时代,这个作品保留下来了。这样的戏,现在站得住,将来也站得住。”《雷雨》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独特理解和感受,抒发了他内心滚沸着的巨大热情。它奠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本文试就它的戏剧艺术,作些初步探讨。一、《雷雨》将欧洲各种悲剧观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曹禺,原名万家宝,字小石,湖北省潜江县人。1910年出生于天津一个封建官僚家庭。由于家庭影响,从小就接触古典文学和民族戏曲,在童稚的心灵中播下了热爱戏剧艺术的种子。1922年秋,曹禺进入读书,15岁加入南开新剧团,开始演剧。1928年中学毕业后入南开大学,1929年又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这期间,阅读了大量外国剧作。1933年创作了《雷雨》。他在《雷雨》中广泛地吸收了西方戏剧的特点,明显地受到了古希腊戏剧的“命运悲剧”、莎士比亚戏剧“性格悲剧”以及易卜生戏剧“社会悲剧”等西方戏剧观和创作方法的影响,并将它们有机地统一起来,成功地表现了20年代中国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中各种人物的生活、思想和性格,成了中国现代第一出真正的悲剧。1、《雷雨》是“社会悲剧”《雷雨》受易卜生“社会悲剧”的影响,突出地表现在周朴园形象的塑造和作品的主题方面。周朴园是《雷雨》的主人公,是制造各种悲剧的根源。作品以他为屮心,安排了两条主要矛盾线索:一条是他与繁漪的冲突,以表现家庭内部的矛盾。另一条是他与鲁大海的冲突,以表现他与工人的对立。这两条线索又通过侍萍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尖锐的戏剧冲突。悲剧就是体现社会意义的矛盾冲突。《雷雨》中周朴园是一位狠毒凶残的资本家。“他有五十五岁,鬓发已经斑白,带着椭圆形的金边眼镜,一对沉鷲的眼睛在底下闪烁着。象一切起家立业的人物一样,他的威严在儿子面前格外显得峻厉。”作者通过鲁大海的口,揭露了他血淋淋的发迹史:“你的手段我早明白,只要你能弄到钱,你什么都做得出来!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的來历我都知道,你以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让江堤出险……,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两百个小工,每 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周朴园更是一位专制冷酷的封建家长。在家中,他的意见就是法律,为了贯彻他的意志,可以牺牲他人的幸福。他与繁漪的关系,实际上完全是一种主仆关系,他要求繁漪做的只是要她为孩子们做一个服从的榜样,这在第一幕他强迫繁漪喝药一场戏中表现得十分清楚:他要繁漪喝药,繁漪不愿意,他便让周冲端着,看着周冲含泪的眼睛,繁漪只好退而求其次,要求留着晚上喝,可他仍不让步,继而让周萍去劝,并且要跪下去劝,直到繁漪认输表示服从才罢休。在这里,非常清楚地表明,周朴园关心的决不是繁漪的健康,而完全是为了贯彻他的意志,在他眼中,根本就没有繁漪自己独立的人格和起码的尊严。关于周朴园对待侍萍的感情问题,曾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是虚伪的。周朴园年轻的时候,他诱骗并抛弃了侍萍,而当他以为侍萍投河自尽后,为了求得良心的慰藉,又以忏悔來弥补自己的罪过,不但保留了侍萍生周萍时的房间模样甚至关窗的习惯,而且还说是把侍萍当作“正式嫁到周家的人看”的,还要为她修一座墓,而当侍萍活生生地站在他面前时,他竟然立刻翻脸,严厉地问:“你來干什么?”甚至无耻地说:“好!痛痛快快地!你现在要多少钱吧!”“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來”。另一种观点认为:周朴园对待侍萍的感情是真实的。笔者也同意这种观点。他之所以怀念侍萍,是一种情感的补偿,也是由于他人生路上有许多歉疚和不如意。年轻时代的周朴园也曾追求过新思潮,他身上并不乏现代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影响。根据情节,当年周朴园曾与侍萍公开同居三年,生育了两个儿子,他的始乱终弃在封建大家庭里无疑也是离经叛道的。他本可以成为新旧交替时期的一代新人,可惜最终他没有跨出那一道门槛,抛弃侍萍时又回到了本阶级的阵营,与传统的封建力量达成了和解。这其中固然不能排斥周朴园的个人品质和性格方面的原因。但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剧本提供的某些情节线索去推想,可能是环境的恶势力太强大,周朴园虽然为爱情作出一帝挣扎,但最终投降了,背叛了侍萍。剧本借侍萍向周朴园诉说自己当年被迫离开周家时,不用“你”而说“你们”、“你们老太太”,暗示读者背弃侍萍的主要责任并不在于周朴园,而是他那个代表着封建传统规范的母亲。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周朴园本人也是封建家庭伦理的被害者。另外,周朴园背离侍萍后,感情生活似乎己经死灭To他对繁漪的问候只是一种义务式的关心,而不是夫妻真情。不仅如此,周朴园在情欲上也自虐,对自己近乎残酷。剧本借四风之口告诉读者周朴园念经吃素,并且“一向讨厌女人家的”。周朴园为什么要如此禁锢自己,不放纵自己的欲望,惟独对那个己经“死去”的侍萍念念不忘?他的这种怀念、忏悔、内疚完全通过一系列生活细节“外化”出來的。比如爱穿侍萍绣过的衣服,每年四月十八都要为侍萍做生日,无论家搬到哪里都要带上侍萍用过的家具,等等。如果说这一切都是周朴园做给人看的,是虚伪的表现。但他经常独自一人长久地凝视侍萍的照片,难道这也是做给人看的?何况30年來一直如此,如果没有真情的话,恐怕也难以做到。曹禺是通过周朴园对待繁漪和侍萍这两个女性的态度,來完成周朴园形象塑造的。曹禺先生创作《雷雨》的主观设想,虽然在于揭蛊带冇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各种腐朽、堕落、肮脏、丑恶的内幕,但客观效果上,却不仅仅如此。朱栋霖在《曹禺:自我突破中的完成》一文中指出:“他受到'五四'人道主义与个性解放思想的感召,总是从人,尤其是被压迫妇女在社会上的命运与运气的角度去感受生活”,“从而形成他对生活进行艺术概括的独待性,而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则正是站在个性主义立场上,深切关注妇女的命运,展开对资产阶级婚姻、爱情、家庭、道德等问题的猛烈抨击,他深入人类精神生活领域,用剧中人思想、意志、情感、欲望的变化形成情感波涛的起伏动荡,构成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而这正是典型的易卜生式的戏剧观。曹禺个性偏于忧郁,对生活中悲剧性事件尤为敏感,审美情感中包蕴着一股令人窒息的悲剧压抑感,那“雷雨”式的激荡热烈、痛苦压抑,决定了曹禺的戏剧 美学观倾向于悲剧美,而易卜生正是一位卓越的悲剧艺术家。《雷雨》的创作成功揭示了这一“社会悲剧”的根源,深刻地表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生活,成功地塑造出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2、《雷雨》是“命运悲剧”《雷雨》受古希腊戏剧“命运悲剧”的影响,塑造了侍萍的形象。侍萍的年纪约有四十六七,鬓发有点斑白,面貌白净,看上去也只有三十八九的样子。她的眼睛有些呆滞,时而呆呆地出神,但是,在那秀长的睫毛和圆大的眸子间,还是看得出她年轻时的神韵。她的衣服朴素、洁净,穿在身上象一个大家门户落魄的妇人。她是周公馆的使女鲁四凤的母亲,名叫鲁侍萍,故又称“鲁妈”。三十年前,她却不姓鲁,而姓梅,是无锡周公馆里的女佣梅妈的女儿,叫梅侍萍。在无锡周公馆里,她被周家的大少爷周朴园所骗,并与他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周萍,二儿子也就是后來的鲁大海。三十年后,她在周公馆里告诉这位大少爷:“三十年前,大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那天晚上,她带着儿子跳了河,人们都以为她死了,但她还没死,活着,并且嫁过两次,都是很下等的人,又生了个女儿,也就是鲁四风。侍萍是一个善良的、深受迫害的劳动妇女,她从自己的悲惨经历中对周朴园和他的家有较深的认识。但当她再次到周家,听周朴园说要给梅小姐修墓之后,却又情不自禁地挑明了自己就是当年的梅,表明她性格中仍有软弱的一面。她看到社会的黑暗,极力想逃脱这黑暗,可是自己的女儿还是重蹈覆辙。侍萍无力解释这一切,只能把它归之于命。她为了把女儿找冋去,没想又重新踏入了这家姓周的公馆。命运更为捉弄人的是,她的女儿不仅当了侍女,而且同样地与公馆的大少爷不清不白,而这位大少爷竟与她女儿是同母异父的兄妹!也许是因为作者在创作这部作品的年代里尚未看到侍萍这样的下等女人的出路,而所看到的多是无论怎样挣扎也不能改变自己境遇的故事,所以只好借“命运悲剧”來替他们作出解释。剧中侍萍的宿命观是不奇怪的,作家可以把她塑造成这种还缺乏觉悟的妇女形象,但作家思想上的迷蒙,也是这悲剧笼罩着一层宿命的、神秘气氛的重要原因。3、《雷雨》是“性格悲剧”《雷雨》受莎士比亚戏剧“性格悲剧”的影响,塑造了繁漪的形象。繁漪是周朴园的续弦,如果算上侍萍,那么,实际上就是他的第三位妻子。对于繁漪这个人物,作者在剧本中的“舞台提示”中写到:“(她)是一个受过一点新的教育的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聪慧,一一她对诗文的爱好,但也有一股按捺不住的热情和力量在她的心里翻腾着。她的性格中有一股不可抑制的“蛮劲”,使她能够忽然作出不顾一切的决定。她爱起人來象一团火那样热烈,恨起人來也会象一团火,把人烧毁。作者曾说:“在《雷雨》里的八个人物,我最早想出的,并且也较觉真切的是繁漪。”②作者用力刻划了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繁漪是一个“五四”以后的资产阶级女性,聪明、美丽、有追求自由和爱情的要求,但任性而脆弱,热情而孤独,饱受精神折磨,渴望摆脱自己的处境而又只能屈从这种处境。正象作者所说,她陷入了“一口残酷的井”,她对周家庸俗单调的生活感到难以忍受,对阴沉的气氛感到烦闷,对精神束缚感到痛苦,她要求挣脱这一切。她在周家18年,过着没有爱情和温暖的日子,反而在精神上受到长期的摧残,她知道了丈夫年轻时的荒唐事,知道周萍是丈夫与女拥的女儿所生的“私生子”,也眼睁睁地看着丈夫为纪念这位儿子的母亲所保留的房间:原来的家具仍按原來时模样摆放着,连总要关着窗户的习惯也没动,而丈夫对她,仅仅是看作一位给儿子作“服从”示范的榜样。这种压抑的家庭环境和不平等的待遇,使她产生了强烈的反抗心 理。她怀着对爱情和自由的向往,怀着对周家的报复心理,疯狂地缠住了大少爷周萍。而当她发现周萍喜新厌旧,想摆脱她转而追求四风时,便疯狂地破坏他们的关系。当她明片无法拉冋周萍后,便不惜追到鲁家,在鲁大海要发现周萍的关键时刻,关上窗户,断了周萍的后路,把他暴露在鲁大海面前,借鲁大海之手來达到自己的目的。最后,终于导致了四风触电身亡,周萍也开枪自杀。繁漪的行动带有追求个性解放的因素,她受不了周家烦闷、窒息的生活,但按她的身份,思想又无法冲破这一家庭的桎梏,她的追求也是相当卑微的,她不惜陷入“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象情妇”的可悲境地。这与其说是爱的爆发,不如说是恨的宣泄。繁漪是作家在创作这部剧作时首先想到的人物,也是作者认为“值得赞美的”人物。所以在创作中,作者所着力描写的是她因“坏境的窒息”而做的一次“困兽的搏斗”。③繁漪的悲剧和周家的悲剧究其根源虽在周朴园身上,但是繁漪的性格却无疑是促成其悲剧迅速实现的重要原因。繁漪这个人物形象的成功刻划,主要在于作者深刻地表现了她矛盾的复杂的“雷雨”式的性格。她对周朴园虽在表面上是屈从的,但内心里却充满了仇恨和反抗的意识,她的性格中还有阴鸳、残忍的一面,当她无法忍受周家父子的伤害时,她的报复、反抗也是非常强烈的,周朴园所要建立的“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终于因为她的“爆炸”而崩溃了。亚里斯多德认为导致悲剧必靠“行动”和“过失”,“悲剧中如果没有行动,则不成为悲剧”。实际上,繁漪最初的选择,也是悲剧中的“行动。”④所以说,《雷雨》借鉴了莎士比亚戏剧的优点,塑造了繁漪的形象,通过“雷雨”式的性格描写表现了周家和自己的毀灭。二、严谨的戏剧结构和激烈的戏剧冲突在曹禺之前,多幕剧的结构大多平直散漫,一般还未摆脱中国戏曲的结构模式,采取一组冲突单线发展的结构方法。《雷雨》显现了曹禺戏剧的结构特色。他善于提炼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善于在错综复杂的人与人关系之间组织冲突,形成多组冲突齐头并进,将丰富复杂的生活内容安排在有限的舞台时空中的严谨精巧的戏剧结构。1、受易卜生戏剧的影响又有自己的民族化再造曹禺先生的《雷雨》,从易卜生《群鬼》一剧中得益甚多。这两个剧本都以“冋溯的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倒叙式”的结构戏剧。但是曹禺的戏剧绝不是摹仿,而是一种民族化的再创造。因为《雷雨》无论在选择和安排情节方面,都融入了作家对中国观众的审美心理、审美情趣和中国艺术审美传统的理解。曹禺说:中国的观众,“他们要事故,要穿插,要紧张的场面”。⑤《雷雨》的故事是格外引人入胜的,它把外国悲剧中人物命运的偶然性、巧合性同中国民族戏剧的故事传奇性熔为一体。如繁漪和周萍的乱伦关系,它本身就是很大胆的。曹禺把这些众多人物错综复杂的关系,纳入一个完整的悲剧故事之中,致使意想不到的情节接踵而來,置人于思念之中,紧张火爆的场面接连不断,令人处于难以预测之境。谁能想到,一个大少爷会勾引自家的侍女,而这个侍女却是他同母异父胞妹;谁又能想到,这位少爷同他的继母又有过乱伦关系。曹禺从生活中提取了故事情节,又把生活的矛盾冲突传奇化、戏剧化了。曹禺把这些复杂的故事情节组织在一个统一的戏剧结构中时,也显示了与众不同的风格。2、《雷雨》的结构严谨清晰而又紧张曲折在《雷雨》的第一幕中,曹禺就以鲁贵和四风为引线,把周萍和繁漪的关系,四风和周萍的关系以及周冲对四风的追求都交代清楚。第二幕开场不久,把最重要的人物关系即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关系也点破了。观众心里对他们的纠葛关系一目了然,只是剧中的一些人物还没有弄清同另外一些人物的关系。周朴园虽 然知道周萍、鲁大海、四风是什么人,可是他并不知道周萍和四风、周萍和繁漪的关系;周萍也不知道鲁侍萍是自己的母亲,四风就是他同母的妹妹。在第三幕和第四幕中,观众已完全明白人物的彼此关系,只是期待着这些剧中人物尚未明白的关系的逐步揭晓,以及了解这些人物纠葛如何发展、如何结局。因此,《雷雨》的故事情节虽复杂,其结构却严谨清晰。《雷雨》结构上的这一特点又与情节的曲折、场面的紧张结合在一起,儿乎每一幕都描写了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场面,使剧情于起伏之中进行得有声有色,扣人心弦。三、《雷雨》的抒情风格格外浓郁曹禺把他对时代的感受和对现实的激情同自然界雷雨的形象交织起來,使得《雷雨》中雷雨般的热情和雷雨的形象浑然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雷雨既是整个戏剧的氛围,又是剧情进行的节奏;既是破坏旧世界力量的象征,又蕴藏着作家对宇宙不可知的神秘感受。剧中人物儿乎无不呼吸着雷雨的气息,感受着雷雨的激荡。第一幕开场,暴雨前的郁热闷人的空气低压着,四风喘着气,嚷着“真热”。作家显然不是单写天气,而是暗示着人物内心的烦闷。繁漪对雷雨的感受更为敏锐,她的心情始终和雷雨的变化相伴随着。在第二幕中,繁漪那段雷雨前的独白,使内心火山待发的愤懑与郁闷的自然气氛水乳交融:“热极了,闷极了,这里真是再也不能住的,我希望我今天变成火山的口,热烈烈地冒一次,什么我都烧个干净,当时我就再掉在冰川里,冻成死灰,一生只热热地烧一次,也就算够了。我过去的是完了,希望大概也是死了的。哼,什么我都预备好了,來吧,恨我的人,來吧,叫我失望的人,叫我忌妒的人,都來吧,我在等待着你们。”这可以说是繁漪的诗,是借景抒情,情切动人。尽管作家没有具体描绘自然的氛围,但从繁漪对雷雨前低气压的感受得到了更逼真的展现,同时,把周家环境的禁锢逼人的气氛也真实地描绘出来了。在这样一个特定坏境中,正好烘托出繁漪此时此地的心情,显示出坏境把她逼得非來场喷发、燃烧不可。这种情景交融的境界,赋予《雷雨》以强烈的艺术魅力。狄德罗说:“美妙的一场戏所包含的意境,比整个剧本所能供给的情节还要多;正是这些意境使人们冋味不已,倾听忘倦,在任何时期都感动人心。”⑥四、简洁易懂和富于个性化的人物语言《雷雨》的语言是简洁易懂的,即使没有文化的人也能听得明白真切。它避免了外国话剧中那种长篇台词,也绝少欧化语法。它从日常普通的语言中提炼加工而成,句子短,简洁而有韵味。《雷雨》的人物语言是个性化的。每一个人物的语言都符合自己的身份、地位、教养和气质;不同的人物,其语言具有不同的节奏和分寸;每一句话都打上了人物性格的烙印。如周朴园,他虽说话不多,但作者正是通过这些短少的语言,刻划了他的妄自尊大,专制冷漠的性格和心理。《雷雨》的语言显銀出曹禺长于准确地把握和表现人物心理的天才。人物富有个性的语言,往往蕴含着人物丰富的心理内涵。如第一幕中繁漪与周萍初见的场面。繁漪正与周冲谈到周萍,周萍出场了。一心想离开繁漪的周萍,当然不想见到繁漪。繁漪意味深长地叫了一声:“萍!”这声呼唤包含了繁漪的爱与怨、苦闷与疑虑的多重心理。单纯的周冲留住周萍:“你不知道母亲病了么?”繁漪立刻接过话:“你哥哥怎么会把我的病放在心上?”这句话同样潜藏着繁漪丰富的心理内容,它既表达了繁漪对周萍负情的哀怨,又含有一种愤懑的指责,正是这段话中所表现的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引发了下一段繁漪有意提起昔口闹鬼和责怪周萍胆小的对白。在这里,繁漪与周萍的话都非常个性化,又含有复杂丰富的心理内容。这种富有心灵动作的语言,标志着曹禺语言艺术的杰出成就。 《雷雨》是一部有高度艺术成就的作品,精湛的艺术是《雷雨》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它在中国话剧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国话剧由探索阶段走向成熟阶段的一个标志。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