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诫子书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诫子书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ID:1188572

大小:38.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7-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诫子书学习内容15.诫子书第1学时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学习重难点1.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理解主旨: 勤学励志,修身养性2.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导学过程自主空间 一、课前先学1.初读课文把课文中生字和生词画出,并作注音或释意。2.查找有关诸葛亮名言诗句,明确所蕴含的意义。3.了解文章的有关背景4.写下你预习过程中的困惑。二、预习展示1.读课文,注意语调语气的变化,初步揣摩作者的感情。2.组内交流存在的疑惑三、课堂自学1.边读课文边结合书下注释翻译课文,不懂的再做标记留着交流。 2.组内交流讨论,不会的上黑板板书。然后全班交流。3.思考:(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淡泊、立志、惜时)其原句分别用《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双重否定句式)来强调其重要性,找出这几个句子,再次加以品读,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感受体会。A、淡泊: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B、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请按照议论文的结构来给文章分层,并找出论点,治学、修身、惜时句,再次品读。(按照板书提示分组讨论完成,后总结再板书) (提示板书:提出论点——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治学、修身)——劝戒惜时,有所为)A.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B.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C.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D.惜时:(见上,略)四、交流展示1.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展示2.课堂小结3.问题引申:联系现实人世,充满诱惑的滚滚红尘,品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重要意义。(提示结合自身品性、周围实例及社会贪污腐败现象 、“八荣八耻”精神,自由交流感想。指定优秀代表发言) 参考:警句推荐:A、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易);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B、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志当存高远(诸葛亮)C、惜时: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的时间踟蹰接近,现在的时间似矢飞去,过去的时间永远静止。(席勒)五、反馈检测1.解释句子:(1)静以修身。(2)俭以养德。(3)非澹薄无以明志。(4)非宁静无以致远。 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答: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答:学习反思: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