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6.诫子书同步练习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6.诫子书同步练习题

ID:1188561

大小:212.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7-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6 诫子书考点1 内容理解1.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2.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而“修身、养德”是成才的关键。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考点2 典句翻译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淡泊(   )    淫慢(  )    ,则不能lì,精,年与时chí,险zào,则不能治性suì,成枯落,悲守穷lú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  (2)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3)年与时驰____________(4)将复何及____________(5)意与日去____________(6)悲守穷庐____________3.用“/”给下面的句子标出停顿。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按要求填空。(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是______时期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本文作者主要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的。(2)出自本文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强调苦学与成才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关于修身养性的问题,古人有过许多名言警句,请你任意写出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阅读根据课文内容,完成题目。6.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美好愿望。7.请从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名句,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举例说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言运用9.你在课外也许读过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会知道其中的很多故事,不妨试试完成下面的题目。(1)诸葛亮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成了智慧的化身。请列举出三个与他相关的故事,注意语言要精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今湖北襄阳市有三顾堂,其正门外悬挂着一副对联:“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你知道这其中的“两表”“三顾”“一对”各指什么吗?两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只能做你们人生的亲戚,不能做你们人生的拐杖。”(一位父亲对儿子说的心里话)材料二:美国某石油大亨是亿万富翁,但他一分钱的遗产也不给儿子留,他说:“如果他没有能力,我给他钱有什么用?如果他有能力,我给他钱又有什么用?”两则材料中两位父亲的话,说明了一个什么深刻的道理?请用一句话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阅读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①于鲁。周公诫子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尝一沐三握发,一饭而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之曰:‘德行宽裕而守以恭②者,荣③;土地博裕而守以俭④者,安;禄位尊盛⑤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⑥睿智而守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此六守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⑦是也。可不慎欤!”(选自《韩诗外传》)【注】①伯禽:周公之子。②恭:恭敬,谦逊有礼。③荣:荣华显贵。④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⑤尊盛:位高势盛。⑥聪明:指明察事理。⑦桀(jié):夏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他的暴政导致了夏的灭亡。纣(zhòu):商(殷)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他的暴政导致了商朝的灭亡。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子无以鲁国骄士____________(2)又相天子____________(3)然尝一沐三握发____________(4)桀、纣是也____________1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吾于天下亦不轻矣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周公提出的六种“俭德”。用六个字,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X中心小学每周例会教师谈课改体会(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主题:《德育教育融入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对策》主讲人:2018年3月23日(第3周)内容随着我国小学德育教育不断提档升级,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日益成为现代小学品德教育的重要目标与方向。在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形成自身道德体系的关键时期,利用小学课堂教学开展德育教育,可以实现小学生个人思想品格的形成与塑造。在小学课堂教学体系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知识与德育教育资源,如何将德育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是现代德育教学探索的主要方向,同时也是我们日常教学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利用教学资源8 在小学教育阶段,课堂是培养和激发学生道德意识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在道德培养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打造新型民主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自身在课堂以及生活中权利义务,强化提升个人道德意识,构建自身的认知体系。在小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向学生灌输道德意识,在向学生提出要求的过程当中,要构建平等的话语体系,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共同探讨和研究问题,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培养自己的道德思维和道德意识,将自己当成课堂一份子,关注和理解课堂以及生活中出现的道德问题。举例来说,在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有一篇課文为《文天祥》,在开展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并引申相关知识,提升学生道德水平,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相应的知识,可以减小学生对于单纯宣教的抵触情绪,提高德育教育效果。此外,在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有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可以利用教学契机,提升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二、打造生活化课堂,引导学生形成道德意识在小学课堂教学当中,要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要从打造生活化课堂入手。在传统的小学德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很多学生对于德育教育都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因为小学德育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明显存在着脱节的现象,学生对于课堂和教学内容缺乏认同感,无法深刻感知德育课程蕴含的道理与教学内容。对于此,要想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要从构建生活化课堂入手,让德育课程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提升其认知能力,进而通过理论宣导,引起学生的联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主体思想与德育意识。8 在教学实践当中,小学教师要充分运用多样化教学素材,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让学生深入课堂体系当中,提升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提升道德培养效果。举例来说,在小学语文所学内容当中,很多文章都是开展的德育教育的合适载体,比如说,在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有一篇名为《将相和》的课文,教师在讲解课文过程当中,不仅仅要讲解历史典故,更要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学习古人的气度与胸襟,培养自己高尚的人格。因此,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将生活习惯与德育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搭建现实生活与道德知识之间的有机桥梁,提升学生的领悟力和自我认知能力,最终构建和培养自身的道德意识,帮助学生早日成为一名思想品德合格的优秀公民。三、强化课堂实践环节,唤醒学生道德意识在传统的小学德育教学当中,存在的一个重要教学问题就是实践环节的缺失,这也是制约学生道德意识培养与提升的一个瓶颈。在开展德育课程教学过程当中,要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要将教学内容有效延伸与拓展,要与日常生活实践相互衔接,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强化自身道德意识,找准自身角色定位,明确自身的权利义务,在不同生活角色中进行转换,提高自身素养,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8 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唤醒学生的道德意识,提升道德水平。举例来说,具有高道德水平的人,一定是一个遵守社会规矩的人,在开展社会规则教学当中,就可以采取实践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思索,在不同社会关系中,如何成为一名受欢迎的人,并且去亲身实践,正确获得他人的积极评价,并最终把这些正面评价反馈到课堂中,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道德水平。比如说,在组织学生外出踏青的时候,可以联系教学内容,让学生感知大自然美丽的同时,还要为保护环境贡献一份利郎,努力做一名文明游客。在乘坐公交车的时候,要为老人和孕妇让座,做一名好少年,在公共场所,要做一名文明公民,不吵闹和大声喧哗,遵守公共场所秩序。在家庭生活中,要尊重父母,做一个让父母放心的好孩子。在校园生活中,要做一名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四、结语综上所述,小学教育阶段是塑造学生个人品格的关键时期,在小学德育教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和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价值系统和价值理念,进一步深入体察社会、融入社会。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要将德育知识与小学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切实提升学生道德水平。春节活动策划酒店春节期间员工关怀活动安排一、迎新年拔河比赛点:*******厅时间:19:30——0:30)8 8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